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提升创新能力的教育工作者(最新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694012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提升创新能力的教育工作者(最新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提升创新能力的教育工作者【第一篇】

创新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各种创新层出不穷,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来提升自己,了解各方面的信息来丰富自己的想象力,使自己的创新思维立足于更高的平台。创新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新,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能因循旧规,不能“受习惯和群体意识的限制,别人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所以有时反其道而行之或打破常规性的思维往往是创新的开始,但创新不能脱离于也不能背于前人的经验和总结,否则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兜了很大一个圈却回到了起点。现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我认为,要提高个人的创新能力,需方面要从以下入手:

一是要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任何一项创新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如何利用前人的知识和智慧在创新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也只有如此,创新工作才可以少走弯路,才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是我们创新工作的基础,通过借鉴前人的'工作,我们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待问题、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是要学会借鉴和组合。借用别人的“经验”和“成果”而自己却不努力是不行的。借鉴可以是思路,也可以是方法,更可以是产品。我们不要认为“拿了”别人的东西而觉得对不起别人,我们只是知识借用而已。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提倡我们用“拿来主义” 精神去借鉴别人好的东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 借用别人的经验再加上自己的创新,那才是我们发展自己的上上之策。所以,要想自己的创新能力提高,借用别人的经验和成果很重要!关健要看你怎么利用!

三是遇到问题要多元考虑,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只有这样,创新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出现,单纯的为创新而创新,出现的可能性也不会很大。只有从多方面考虑和解决问题,才能出现解决问题的灵感,才能创新。千万不要把灵感放走,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有灵感的,一旦产生就要记录下来,时间一长,新的思路、方法和途径自然就出现了。

此外,要提高创新能力,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其次,必须坚持思维的相对独立性。思维的相对独立性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应当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必须在思维实践中不迷信前人,不盲从已有的经验,不依赖已有的成果,独立地发现问题,独立地思考问题,在独辟蹊径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提升创新能力的教育工作者【第二篇】

同济大学积极发挥自身学科优势,不断加强智库建设、深化产学研合作、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协同创新,服务于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积极打造“两库一网”,提供智力支撑。学校成立德国研究智库、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充分发挥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与建设、经济与管理、环境科学、德国研究等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围绕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工业、中国制造2025、城市与区域治理等问题,广泛开展学术研究、政策咨询、国际交流、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打造高校智库成果品牌。积极推动一些小型智库联网,通过智库建设促进文科发展和学科交叉,完善“两库一网”的文科发展战略布局,提升学校文科实力,为国家和上海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扎实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布局一批科研平台。优先布局和提升重点创新工程和项目,进一步完善科研基础设施和开放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国家海底长期科学观测系统建设,加强海洋多尺度能量、物质输运和交换等重大基础理论研究,提升我国在海洋科学研究及其应用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依托学校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交通行为与交通安全驾驶模拟器以及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轨道交通综合实验系统等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加强学科交叉和协同,整合地面交通工具国家级科研平台集群;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合作,推动干细胞基础与转化研究,发挥中美干细胞研究中心作用,打造干细胞基础与转化研究基地;利用震动台科研设施,开展城市安全运营、防灾减灾等研究,提高特大型城市总体防灾能力,推进城市防灾减灾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建设。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学校将在专业教育基础上,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潜能。在目前国家、上海市、学校、学院(系)级四个层次的创新训练计划体系基础上,建立人才培养“学时、学分、学位”核心要素与“课程—实践—创业”链条的有效对接机制,努力做到创新创业教育全覆盖。建设学生创新俱乐部—若干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创业培育平台(创业谷)—创业孵化平台(科技园)一体化的创新创业平台,积极孵化科技型企业,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坚持联动发展,推动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建设。学校将与芬兰阿尔托大学合作建立“同济大学上海国际设计创新学院”,推动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个转变。推进嘉定校区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建设,重点打造智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推进“环同济知识经济圈”虹口段建设,重点打造能源、环保产业等。继续开展对国际知识产权发展的动态研究,为保护知识产权工作提供支撑。

上海外国语大学首届多语种国际新闻特色班毕业典礼6月10日举行。上外多语种国际新闻特色班是上外与新华社实施跨专业、跨语种培养高端复合型国际新闻人才的战略合作项目。

上外多语种国际新闻特色班2012年开班。经过近3年的培养,目前,该班毕业生可流利使用两种外语、掌握两个专业的核心知识。近3年来,该班学生赴新华社多个岗位实习、参加暑期海外新闻实践,并赴美国、捷克等国开展新闻实践交流与新媒体培训。有9位同学获国家留学基金委优本项目全额奖学金得以赴海外留学。毕业生们或已进入新闻传媒业界工作,或将赴国内外多所高校攻读新闻专业硕士学位。

毕业典礼上,新华社人事局局长赵旭东致词祝贺上外首届多语种国际新闻特色班学生毕业。他指出,当今,新华社的对外广播每天用8种语言、24小时不间断地向全世界播送新闻。非常需要有多语言能力、掌握新闻传播技能、有志于投身新闻工作的上外学生加入。上外党委书记姜锋致词指出,上外建校伊始,就和新闻事业有着密切关系。首任校长姜椿芳就曾经是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他勉励同学们学习老校长“实在、务实、实事求是”的'精神,将做好对外新闻传播工作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学会用平实的话语讲述中国故事,用务实的态度去做事。

上外副校长冯庆华主持了毕业典礼。上外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郭可、学院多语种项目组组长陈沛芹和首届多语种国际新闻特色班毕业生卢南先后发言。

6日,同济大学携手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意大利欧洲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等共建的地震工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揭牌成立。各校将联合开展国际前沿的重大抗震科学问题研究。

同济大学结构抗震专家、联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吕西林教授表示,我国是多地震国家,城市中建筑密集,地震灾害链易发,面临着严峻的地震灾害威胁。当前全球正处于地震高发期,已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减轻地震灾害已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鉴于我国防震减灾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基础研究、原创性成果、试验技术水平、抗震减灾新技术的实际工程应用等方面均有不小差距,非常有必要开展地震工程领域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地震灾害这一全球性问题。

据介绍,地震工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震后可恢复功能的土木和基础设施工程、重大建筑工程抗震防灾、长大桥梁结构抗震防灾、生命线工程抗震防灾、长大隧道结构与深水基础抗震防灾、大型能源设施抗震防灾等。

提升创新能力的教育工作者【第三篇】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省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显现,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初步形成,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自主创新路子。但我省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强,存在着高层次创新人才不足,科技物质基础条件薄弱,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战略,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新一届政府要组织实施“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并把“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作为第一项计划。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党代会和省人代会精神,加快提升我省自主创新能力,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要求,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为目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转化创新成果,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注重提高原始创新能力,突出增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进一步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制造大省向创造大省跨越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二)总体目标。

今后5年,努力实现“一个突破”、“三个改变”、“五个翻番”,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使我省科技综合实力、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为在国内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打下坚实基础。

“一个突破”,就是要在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上实现新突破。

“三个改变”,就是要改变创新人才不足、改变科技物质基础条件薄弱和改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的局面。

“五个翻番”:

一是科技投入翻番。全社会科技投入由2007年的500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000亿元以上,增长一倍;r&d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左右,居全国前列。

二是科技活动人员翻番。全省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由2007年的34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68万人以上,增长一倍。其中r&d人员实现翻番,达到25万人年左右,居全国前列。

三是发明专利翻番。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由2007年的9500件和2200件分别提高到2012年的2万件和5000件以上,分别增长110%和120%以上,居全国前列。

四是新产品销售收入翻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由2007年的5140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万亿元以上,增长一倍,居全国前列。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0%左右。

五是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翻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由2007年的7748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5500亿元以上,增长一倍;高技术产业产值超6000亿元,居全国前列。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争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大幅提升工业自主创新能力。

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在通信设备、软件、生物与新医药、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和新能源等6个重点产业产值均突破1000亿元。组织实施网络和通讯技术及装备、新型电子元器件、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等重大科技专项,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开发一批重大高新技术产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开展面向国家大工程、连续化大生产和我省区域块状经济发展的关键制造装备及自动生产线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提高工业生产水平。到2012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6%。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省科技厅会同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牵头,省信息产业厅、省外经贸厅、省统计局等参与)。

2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工业。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重大工业项目计划、“958”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技术赶超计划和万亿技改促进升级计划,推进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明显提高传统产业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使我省纺织服装、皮革塑料、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通用设备制造、建筑材料、船舶修造等6个重点行业的规模、效益和技术水平均居全国前列。到2012年,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0%左右。(省经贸委会同省科技厅牵头,省发改委、省外经贸厅、省统计局等参与)。

3着力增强各类开发区(园区)和基地的创新能力。围绕三大产业带建设和发展,努力办好杭州、宁波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软件、信息、生物3个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1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60个省级以上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开展创新型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园区发展方式创新。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建设集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于一体的产业创新基地。建设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建成一批具有明显特色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与国家级产业基地。到2012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和基地产值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达到75%。(省发改委会同省科技厅牵头,省经贸委、省外经贸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统计局等参与)。

4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开展创新型企业示范试点工作,加快孵化器建设,着力培育创新型企业500强和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到2012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增长一倍以上。(省科技厅牵头,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工商局、省中小企业局、省统计局等参与)。

(二)大幅提升农业农村科技创新能力。

1加快培育农业创新主体,建立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培育农业科技企业600家以上。建立健全以涉农高校科研院所为创新源头,农业科技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户为创新主体,责任农技员和科技特派员为纽带的农业技术创新与服务体系。(省科技厅牵头,省农办、省发改委、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海洋与渔业局等参与)。

2加快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和农业科技重大专项,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加快发展种子种苗、农业生物、设施农业、精准农业、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治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做强主要动植物种子种苗、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新材料、农产品精深加工、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工厂化设施农业、远洋渔业、林化产品制造等10个农业高科技产业,做优粮油、果蔬、畜禽、水产、竹木、茶叶、桑蚕茧、菌类药材、园林花卉、饲料等10个传统农业产业。(省科技厅牵头,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海洋与渔业局等参与)。

3加快实施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工程,促进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科技富民强县、欠发达县(市、区)结对帮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科技促进行动,增强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全省主要动植物良种和配套技术的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以上。(省科技厅牵头,省农办、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海洋与渔业局等参与)。

(三)大幅提升服务业创新能力。

1组织实施服务业创新工程和若干重大科技专项,建立基于网络增值业务的技术支撑平台、标准和规范,大力发展软件、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现代物流、信息咨询、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积极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大力推进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电子商务、动漫游戏、应用软件等领域的技术和产业发展水平居国内领先。(省发改委会同省科技厅、省信息产业厅牵头,省经贸委、省工商局、省文化厅、省广电局、省外经贸厅等参与)。

2加快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组织实施服务业信息化重大科技专项,攻克一批关键技术难题,推广应用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实施一批示范工程,重点推进商贸、金融、运输、教育、卫生、房地产、城市管理、旅游等服务产业的信息化。大力推进智能交通、远程教育、数字卫生、数字社区。争取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由2007年的404%增加到2012年的45%左右。(省发改委会同省信息产业厅、省科技厅牵头,省经贸委、省外经贸厅、省工商局、省交通厅、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省建设厅、省旅游局、省民政厅等参与)。

3大力发展技术市场和科技中介服务。继续办好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与科技信箱,强化增值服务,推进市场运作。大力发展和规范科技评估、技术经纪、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专利代理和科技信息等各类科技中介机构。鼓励市县与企业积极举办和参与国内外各类科技会展,促进技术成果引进和转化。(省科技厅牵头,省民政厅、省工商局、省科协、省统计局等参与)。

(四)大幅提升节能减排、资源环境和健康安全领域的创新能力。

1组织实施高效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重大专项,攻克和推广一批可再生能源和高效节能技术、工艺及产品,抓好一批节能技术示范工程。大力开发和推广节水、节煤、节材、节地和废弃物资源化的关键共性技术,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省科技厅牵头,省经贸委、省发改委、省环保局、省建设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气象局等参与)。

2组织实施生态省和循环经济科技创新工程,攻克一批“三废”排放削减、废弃物循环利用和环境污染整治等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推广一批成熟的减排和“零排放”技术,实施一批示范工程。建成3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示范区、6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个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省科技厅牵头,省环保局、省经贸委、省建设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海洋与渔业局等参与)。

3.组织实施科技兴海创新工程,提高海洋产业综合竞争能力。建立和完善海洋船舶与装备制造、海水淡化与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能源、海洋生物、海洋渔业和重大海洋灾害预警及应急处置重大科技攻关研究基地,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培育一批具有高成长性的海洋高新技术龙头企业,为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打造港航大省提供科技支撑。(省科技厅牵头,省发改委、省海洋与渔业局等参与)。

4组织实施重大与高发疾病防治、重大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处置等重大科技专项,加强中医药技术开发,攻克一批重大疾病防治、新型药物开发、重大自然灾害与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预警、预报和快速处置、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增强中医药原始创新能力,推广100项以上先进、适用的卫生技术,提高人口健康和公共安全水平。(省科技厅牵头,省卫生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公安厅、省气象局、省地震局等参与)。

(五)大幅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1加强基础研究和竞争前技术研究,增强源头创新能力和技术储备。强化收入分配激励,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自由探索、潜心研究,争取承担更多国家重点科学研究项目,着力培养中青年科技人才。进一步提高对自然科学基金的投入,到2012年,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省r&d比重达到2%以上,获国家科技奖励数和国际论文被引用数居全国前列。(省科技厅牵头,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参与)。

2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增强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能力。优化结构,培育优势,提高、新建一批重点学科。到2012年,争取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达到15个,二级重点学科达到60个,省级重点学科达到250个,重中之重学科达到40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达到21个。充分发挥浙江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用,支持浙江大学和中国美术学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支持浙江工业大学等若干省属高校按照国家“211工程”目标建设,跻身全国高校先进行列,支持中国水稻所、国家海洋二所和省农科院、省医科院等科研院所发展成国内外一流的科研院所。(省教育厅会同省科技厅牵头,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卫生厅、省海洋与渔业局等参与)。

3加强集成创新。鼓励产学研合作和多学科交叉研究,充分利用国内外现有单项和分散技术,加强综合集成,加速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实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重点支持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在制造业和农业及节能节水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广泛应用。大力推进光机电一体化、制造业信息化、服务业电子化及嵌入式软件、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精准农业的发展。提高科技项目的集成度和关联度。(省科技厅牵头,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外经贸厅、省信息产业厅、省建设厅、省农业厅等参与)。

4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扩大引进规模,提高引进水平,专有技术和专利许可合同额占技术引进合同总额的比重提高到40%以上。鼓励企业与跨国公司及同行业高端企业的合资合作。鼓励和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建立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战略联盟,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一批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重大重点项目,提高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省科技厅牵头,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外经贸厅等参与)。

5加强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组织实施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重大重点项目,建立和完善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标准推动成果产业化的机制,加快建设孵化器、中试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强化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激励机制,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奖,奖励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省科技厅会同省发改委牵头,省经贸委、省外经贸厅、省教育厅、省质量技监局等参与)。

(六)大幅提升知识产权、标准和品牌创造能力。

1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增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充分发挥《我省应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目录》的导向作用,鼓励和支持企业大力开发、购买和应用发明专利、商标和版权。到2012年,培育各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4000家以上,杭州、宁波、温州、金华、台州等市争取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国内专利申请及授权量分别达到10万件和6万件以上,pct国际专利申请达到500件以上;注册商标总数达到36万件,法人企业商标拥有率达到70%以上。(省知识产权局牵头,省科技厅、省经贸委、省工商局、省版权局等参与)。

2加快实施标准化战略,提高标准化水平。鼓励企业和行业组织积极参与制订和实施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构建标准研制体系和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培育一支标准化专家队伍和一批标准化创新型企业。到2012年,争取为主制修订国家标准200项左右;国家和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达到100个左右,国际标准化专家50名,国内标准化专家1000名;培育500家标准创新型企业,规模以上企业重点产品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比例达到90%以上。(省质量技监局牵头,省科技厅、省经贸委、省建设厅等参与)。

3加快实施品牌战略,建设品牌强省。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营销创新,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知名品牌。到2012年,全省拥有中国世界名牌产品5个,中国名牌产品500个,省出口名牌300个,浙江名牌产品2500个,浙江区域名牌50个;驰名商标300件,证明商标区域品牌50个;省著名商标2600件,专业商标品牌基地60个;省级以上工业品牌产品销售收入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0%以上。(省经贸委会同省质量技监局、省工商局、省外经贸厅牵头,省农业厅等参与)。

(七)大幅提升科技创新平台载体支撑能力。

1加快“六个一批”创新载体建设。到2012年,争取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工程)中心达到40家以上、省级企业研发(技术)中心1500家以上;国家实验室1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20家左右、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150家以上;集中扶持40家左右重点科研院所,建立科研机构创新基地;办好浙江大学和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省级以上孵化器达到70家以上,孵化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省级以上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达到120家以上;扶持100家左右技术转移等重点科技中介机构。各级政府和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都要高度重视和不断增加科研仪器设备投入,明显改善我省科研物质条件。(省科技厅牵头,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参与)。

2加快重大公共创新平台建设。采取股份制、理事会、会员制等多种形式跨地区、跨单位整合科技资源,强化公共服务,建设三类重大公共创新平台。围绕提高科技资源使用效率,建设好大型科研仪器协作共用等8个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围绕主要行业和重点区域技术创新,建设好50个左右行业创新平台和区域创新平台。(省科技厅牵头,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教育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海洋与渔业局等参与)。

(八)大幅提升科技人才规模和创新能力。

1加快实施“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百千万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和“钱江高级人才引进计划”,造就一支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创新人才队伍。到2012年,每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数达到500人左右,每万人从事r&d科学家和工程师达到35人左右,企业r&d科学家和工程师占全社会r&d科学家和工程师比重超过60%。

研究制定有效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企业引进一大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持续研发能力,并能实施重要产业化项目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大力培养、引进创新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鼓励创新团队潜心研究、凝聚人才。(省人事厅会同省科技厅牵头,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经贸委等参与)。

2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创新素质培养工程。深入实施5511培训工程,采取多种形式对重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现代科技和管理知识轮训,着力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战略眼光、开拓创新意识、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型企业家。到2012年,全省15%以上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参加过emba研修。(省经贸委牵头,省工商局、省教育厅、省人事厅、省科技厅、省外经贸厅等参与)。

3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大力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和企业职工、广大农民的技能培训,着力培养一大批具有高技能的生产一线创新人才。到2012年,全省高技能人才超过150万人。(省劳动保障厅牵头,省教育厅、省人事厅、省农业厅等参与)。

4充分发挥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都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中小学每个学期必须开设一定时段的科学课程,高校要与企业、农村密切配合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到2012年,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达到250人左右。(省教育厅牵头,省经贸委、省农办等参与)。

5.加强科技宣传与普及工作,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加强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各类科普设施建设和科普创作,经常开展全省性大型科普宣传、科技下乡等活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主流媒体应开设专栏、专版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科学精神,着力提高全省公民尤其是农民、未成年人、企业职工、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的科学素质。(省科技厅会同省科协牵头,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广电局、省新闻出版局等参与)。

三、主要保障措施。

(一)完善落实科技政策法规,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抓好国家科技法律法规、地方法规规章和国家扶持自主创新的配套政策及实施细则的贯彻落实与督促检查,加快推进《浙江省科技进步条例》、《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促进条例》等地方法规和规章的修订与制订,努力把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纳入法制化轨道。重点落实好企业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府优先采购等一系列财税政策,降低企业创新成本。

加强市县知识产权执法机构建设,推进专利委托执法,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发展创新文化,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

(省科技厅牵头,省法制办、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人事厅、省知识产权局、杭州海关等参与)。

(二)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产学研结合机制。

强化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引导企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引导企业真正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的主体、风险承担和创新受益的主体。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强化和完善动力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产权结构,鼓励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出资和参与收入分配政策,探索推行期权期股,推进知识资本化。深化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产权和劳动制度改革,推进公益类科研院所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完善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评价和考核机制。进一步调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广大科技人员创业创新的积极性。

强化和完善市场导向的倒逼机制。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立健全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引导和促进企业不断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

强化和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鼓励和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联合高校院所,以股份制、理事会等多种形式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各类创新平台和载体,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组织实施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省科技厅牵头,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教育厅、省知识产权局、省国资委、省工商局等参与)。

(三)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科技管理水平。

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坚持环境、人才、平台、项目“四位一体”,推进科技管理“五个转变”,加强科技工作的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探索建立省部、厅市和部门会商制度,形成科技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省市县集成联动、专家咨询与行政决策相结合的科技管理新体制。加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建立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机构,开展对重大科技问题的战略研究。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加强重大、重点项目的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提高项目集成度和关联度,合理确定竞争性项目比重。全面推行常年申报和受理,实行网上申报、受理和评审,建立完善统一的项目库和专家库。坚持和完善“三审一决策”制度,提高科技项目立项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逐步建立和推广科技项目监理制,加强科技项目的全过程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科技信用制度,加强科技信用管理。

(省科技厅牵头,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教育厅等参与)。

(四)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提高经费使用绩效。

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有关增加科技投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引导全社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进一步集中资金,加大科技环境、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引进、农业、节能减排、防灾减灾等公益性科技项目的支持力度。完善经费拨款方式,加强经费预算管理,提高经费使用绩效。

(省财政厅牵头,省科技厅等参与)。

(五)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发展创业风险投资。

引导各类银行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积极探索科技型企业开展股权质押登记试点,拓宽融资渠道。支持金融产品创新,鼓励保险机构开发高新科技研发保险险种;鼓励社会资金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信贷支持。(省金融办牵头,人行杭州中心支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等参与)。

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省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有条件的市县也要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积极引进国内外创业风险投资机构,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创业风险投资。鼓励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特别是创业板,积极争取到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或收购重组上市公司。(省科技厅会同省发改委牵头,省财政厅、省金融办等参与)。

(六)扩大国内外科技合作,集聚优质创新资源。

深入实施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战略。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两院十校”为重点的全面科技合作。支持军转民与军民两用技术的联合开发、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开展国际技术合作。加强与俄罗斯、乌克兰、欧美、日韩等科技强国的交流与合作。(省科技厅牵头,省经贸委、省外经贸厅、省教育厅、省国防工办、省外办、省台办、省侨办等参与)。

(七)加强领导,强化考核。

坚持一把手对本地区和部门的科技进步与创新负总责,坚持完善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与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各级科教领导小组要加强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及时研究解决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中的重大问题。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自主创新。

加强科技统计监测。及时、准确地反映全省及各地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动态。巩固提高杭州在全省科技创新中的主中心地位,加快宁波、嘉兴副中心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建设创新型城市和科技强县,鼓励发达地区率先发展,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

提升创新能力的教育工作者【第四篇】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要求我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就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应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自主学习能力的做法谈几点体会。

学习目标是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目的、要求,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一个学生在学习上不思进取无学习目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绝对不可能达到素质教育中目标要求的,所以在培养学生创新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学会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并把这一目标划分成不同层次能力,并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反馈矫正自己的学习情况,查缺补漏,从而能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对学生培养目标自主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在制定目标前先要使学生对教材和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分析,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只有这样,学生对自己学习才有自信,不能目标太高或太低,脱离自己学习的实际,这样才会使学生一方面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在学习中培养了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2.问题学习能力。

教育专家认为,在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中首先是发现问题,然后是提出问题,再次才是分析和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日常的实际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敢问、好问、善问的好习惯,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为学生提问题、问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提出产生疑问的问题,而学生自己一旦提出问题,就一定会去积极思考想尽一切办法,自觉地去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在对学生进行培养问题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克服“师道尊严”的思想,改变“注入式”一言堂、“满堂灌”教学方法,因为这些传统的思想与方法,会磨掉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势必导致学生不会提问、不会创造,变成因循守旧、等待指令的盲从者。

当今和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独立的学习和工作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因为知识信息的更替将会越来越快,单从学校学到的知识是跟不上知识经济的发展的,一个人如果遇到问题不会想,离开学校不会自学以获取新的知识,将成为时代的落伍者,所以学校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时,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学生会学,教师要以启发式、点拨式的教学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在班级授课制的合作课堂上,重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今天的学生成为未来合格的真正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建设者。

1.要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一方面,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在实际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1)充分利用新教材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初二思想政治课第20课《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可以通过列举大量的环境问题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及环境问题给我国社会带来的危害,使学生真正理解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的教学手段,通过运用图片、电视、录像、幻灯、多媒体等教学设施把枯燥的书本知识,更直观形象、有动感声像的传输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让学生在积极思维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觉悟。(3)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中常用的分组讨论法、小组竞赛法等针对学生的心理,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及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另一方面,一个在课堂上屡遭失败的学生不可能喜欢课堂、喜欢学习,更不用说创新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成功,对课堂上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可树为榜样,如“词典先生”“思想家”“阅读能手”“小律师”等,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使所有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实践证明,学生在不平等的环境中学习是被动的,精神紧张、压抑、心情不愉快,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而教师对学生平等、热爱,能在教师和学生中形成一种依恋性的情感体验,教师对学生的希望和期待,可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因此,师生之间应该构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创设出一种轻松的使学生能创新自主学习的环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在这种宽松的学习气氛中找到自我,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创新自主地学习。

总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生“乐学”“会学”培养学生创新自主学习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为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作出自己的努力。

提升创新能力的教育工作者【第五篇】

我参加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学习。为了能让本次培训学习起到真正的实效,真正让自己获得一定的进步,我制定了一套研修方案。

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与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

1、聆听请教

对讲解中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及时上网查询并向同行请教,努力向寻求专家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班的各项研讨活动,努力向各位学员交流学习,拿出自己的问题请教各位学员,与各位学员共同探讨。

2、反思提升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

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合理利用软件、数字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

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养成网络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积极学习

1、每天利用 12 小时登陆网络研修平台,认真完成培训期间各项任务及作业。

2、认真聆听专家们视频讲座,做好笔记,并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3、培训期间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反思,力争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我们的教学。

4、多阅读信息技术方面的书籍,掌握教学中常用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研修目标

1、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实现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研究的技术支持。

2、通过研读学习方式的转变案例,实现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研究的理论支撑。

3、通过对身边师德故事的学习以及自我的反思实现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研究的情感支撑。

学习内容

2、研读学习方式转变的案例,主要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学习、课外学习。

3、学习身边的师德故事,主要学习媒体宣传的典型的师德故事以及学校真实发生的师德故事。

实施计划

2、积极参加坊内探究活动,讨论分析校本研修课题。

3、按时记录自主学习心得做好积累。

4、写1篇论文对研修成果进行总结,分享成果

预期成果

1、自觉转变教学方式,增强对教师职业的自我情感认识。

2、能够掌握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

3、写1篇研修成果论文。

本次国培计划,很荣幸能够和大家一起在研修二班进行学习,真正能够从信息技术培训中学到知识,为了能够让培训落到实处,让自己真正的学到知识,特此制定本次研修计划。

在培训前,认真阅读关于培训的要求,遵从领导安排,按时入班报道,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做好培训的各项准备工作。

在培训中,通过对信息技术研修培训与学习,能让我深刻意识到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中,学习信息技术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生活中,我的信息技术水平还需要提高,在本次的国培中,我一定会认真学习,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生活相结合,用信息技术改变我的教学方式,真正的让信息技术改变教学生活。在培训后,及时总结,让自己真正的能够从研修中学到知识,并多和他人进行交流,取长补短,让自己通过培训受益。

通过此次培训,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使用小组合作、教师有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有效的改变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全面培养学生,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升创新能力的教育工作者【第六篇】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这次很荣幸的获得了这次极其宝贵的提升专业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机会,参加了我院举行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活动。无论是从专家专题讲座,骨干教师示范课观摩与比赛,教师典型发言,还是从所听到所闻,每时每刻、每一堂课,都让我有所感动和收获,许多不可言语表达的收获。经过活动,我无论在思想上,还是教学技能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以下是这些天的几点体会:

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2012年8月28日,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活动暨教学工作会如期举行。首先由田校长介绍了我们的主讲人,之后主讲人进行了以创新为主题的讲座。在创新的四个方面中,他认为创新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的内涵是坚持育人为本,坚持学生主体等,而坚持学生主体要把学生当成权利主体,行为主体和生命主体。而且不管是专家讲座还是骨干教师示范课中,学生完全处于一个主动地位,整个课堂在教师的掌控之下学生自己出主意,想办法,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他们的做法使我真正看到什么才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操纵者,而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形成,要靠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老师的思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我们千万不能拖着学生跑。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而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活动。他的作用是一种规范和引导。包括设计、调动、指导、调控和监督,教师全部活动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自觉和积极性,最终教会学生学习。

二、注重实践。

注意课前与学生的沟通,采取玩游戏、聊天等各种形式的师生互动。(如:通过让学生不断改变对自己的称呼、让学生判断自己所讲话语的真假。)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减轻课堂学习的枯燥感。从教师们的讲课中我发现,有效的课前热身是调动孩子积极性的必备条件。

四、好教师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8月28日至29日沃索思对外语学院的英语教师进行了现培训。北京斯坦福英语的冯风博士讲到,英语教师要反思语言与语言教学,大学教师处于教育的末端,学生表达交流有障碍,是由于他们教育前端基础不好,而我们大学教师要从根源上分析并解决这些困难。语言的性质是技能,它的功用是用以交流的工具。因此要改变以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改变教育理念,让学生多加练习,多问,多说。我们手中是一个个成长的生命,今天的孩子,明天的未来,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田建国教授列举了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一系列名人的成长事迹,说明了我们要转变人才观。这使我不禁想起我课堂上的孩子们,有的是渴望求知的眼神,有的好奇的问这问那,有的漫不经心,好像另有心事,有的在搞小动作,甚至是恶作剧。其实,他们都是有思想的,各有各的个性。这就不同于工厂里的生产,用一个统一的模具去塑造出相同的产品,这里需要教育的机智,要懂教育,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作指导。所以,过去一味责怪他们调皮捣蛋,上课不专心,学习不努力,把责任全推在学生身上,真是有点糊涂。结果导致很多不良心理反应,抑制学生个性的发展。专家们的演讲以及骨干教师的授课使我如梦初醒,每一个人总有强项和弱项,我们要调整好心态,善待每一个学生,要好好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多找成功的办法,为学生们的未来考虑。

五、加强专业文化学习,做一专多能的教师。

要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这三天来专家的讲座以及骨干教师的课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学员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深受启发。我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的责任和义务。就像心里亮起了一盏明灯,通过各个方面的学习,让我更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六、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首先要课前充分做好备课准备。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从观摩课可以看出,老师上好课的关键在于课前备课准备充分,要求学生做什么、怎么做、用多少时间做,非常清晰,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教师课前备课做足功夫。从教学程序也可看出,每一步要求老师备课做大量的工作: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问题、自学课本、第一次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同时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心理学实验证明,有明确的目标可以节省60%的时间而获得相同的学习效果,目标越明确,学生的学习动机越强烈。学习目标可以在课前集中展示,也可以在课中分散展示,展示的学习目标不宜太多,要明确而精简,要突出重点和难点。其目的是用任务去驱动,确保学生“动”起来。提高课堂效率还要求教学形式多样化,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动力源泉,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围绕学习多开展不同形式的尝试活动,如讲、练、评、问、答、上黑板演练、多媒体视频、音频和动画的使用、讨论、表演、实验、游戏、小组竞赛、学生的互助学习等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七、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的回答,尊重学生的提问,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起点。田建国教授要教师必须澄清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叫课堂教学答案,为了阐述这个问题,他给我们讲了很多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切资源性答案都是正确答案。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容易忽视的问题,也是大多数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只许答对,不得答错,否则不能坐下。在我所接的几个班级中都有这样的现象,学生不敢回答问题,甚至怕回答问题,老师提出问题。他们尽可能回避,就怕抽着他,要么回答的声音很小或者是干脆不开口,为什么?他怕说错,同学们要嘲笑他,老师要批评他。试想,这能有效促进教学信息的沟通吗?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吗?聪明的孩子大多是数都是调皮的孩子,都是奇思怪想的孩子,当一个人在问为什么时,说明他会,如果“为什么”都不会问,说明他什么都不会,根本没有思考。我们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这是一种能力的训练,要营造一种氛围,激起学生参与的热情,激起学生创造情感的冲动,千万不要认为学生的怪想是异端邪术,一棍子给打死,这样不是在培养人才,而是在扼杀人才。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提倡质疑,大胆质疑,对不同的回答,给予鼓励,错误的回答给予引导纠正。总之,不以胜败论英雄,不以结果定对错。

八、注重科学研究。

总结。

经验。当然,不足要通过教育专著或者向专家、老教师请教解决。

总之,能参加这次活动是一个难得的展的机遇,我必须抓住这次机会更好的发展自我,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适应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提高将知识为智慧、将理念为方法的能力,适应综合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实践性教学的新要求;提高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事例的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和学习提供广阔空间;增强理解学生和促进学生道德、学识和个性全面发展的综合水平。

最后,再次衷心感谢学校领导提供给我继续学习的机会。并盼望以后能有更多、更广泛的继续学习的机会让我们年青教师提升专业素质和业务素质,从而推进整个教学事业的发展。

提升创新能力的教育工作者【第七篇】

开拓创新能力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在现代社会的竞争中,任何人都需要具备开拓创新的能力才能不断进步。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个人提升开拓创新能力的心得体会,并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段:培养广泛的知识背景。

要提升开拓创新能力,首先需要培养广泛的知识背景。只有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在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中找到更多的灵感和方向。因此,我经常阅读各种书籍,关注不同领域的新闻和趋势,参加各类讲座和培训课程。通过这些学习和了解,我能够有更多的思维角度和视野,从而提高我的开拓创新能力。

第三段:锻炼自由思维和创造力。

除了知识储备,自由思维和创造力也是提升开拓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为了锻炼自己的思维和创造力,我经常进行头脑风暴和创意启发活动。我会主动寻找与日常生活和工作无关的创意活动,例如画画、写诗或者参加一些有趣的团体活动。这些活动能够让我远离常规思维,激发创意灵感,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方式。

第四段:勇于尝试和接受失败。

在追求开拓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勇于尝试和接受失败。创新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失败和挫折是避不开的,但正是通过失败和挫折我们才能积累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和进步。因此,我鼓励自己不断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面对失败时及时总结,找到失败的原因,并从中吸取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开拓创新能力。

第五段:灵活思维与团队合作。

最后,灵活思维和团队合作是提升开拓创新能力的关键。在日常工作中,我养成了灵活思考问题的习惯。无论是面对挑战还是机会,我都会考虑不同的解决方案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此外,我也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分享我的创新思维和经验,与他人互相交流和学习。通过团队合作,我接触到了更多不同领域的人才,从中学习到了更多的想法和知识,进而提高了自己的开拓创新能力。

结论:

通过培养广泛的知识背景,锻炼自由思维和创造力,勇于尝试和接受失败,以及灵活思维与团队合作,我成功提升了我的开拓创新能力。每个人都可以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途径,不断追求开拓创新能力的提高。只要我们勇于尝试和坚持努力,相信就能够在开拓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步。

提升创新能力的教育工作者【第八篇】

丰城市丰矿第一小学曹红英。

内容摘要:

新课程实施以来,以往一成不变的作文评价体系已经受到极大的冲击,作文评价的改革已经启动。本文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实际出发,创新作文评改方法,用自评自改、互评互改、教师评改、家长评改等多样性的作文评改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文是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是衡量一个人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综合水平。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师生教与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语文教师能够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如:“音乐作文”、“图画作文”、“童话引路作文”、“情境作文”、“创意作文”等,使作文教学方式丰富多样。但往往教师只重视写作前的指导,而忽视了成文后的批改工作。

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存在评改形式单一,学生未参与评改;评改流程闭塞,不能有效反馈等现象。叶圣陶先生说:“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他也曾一再呼吁“能不能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学生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这也是叶老语文教学思想“教是为了不教”在作文教学上的体现。因此,作文评改呼唤创新。新课标指出:“要改进作文的批改和讲评,必须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讲求实效”。要落实这一目标,应充分发扬民主,变教师一人“改”为学生全员“改”,变教师一人“评”为学生群言“评”,让学生在练中改,改中评。还可让家长参与进来。

1、互评互改。

新的课程改革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那么,在作文评改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批互改是这种学习方式很好的体现。

首先成立批改小组。每小组的人数以3至4人为宜(根据本班学生作文水平,按好、中、差搭配),指定小组中作文水平较好的同学为负责人(执笔),其他同学围绕在其周围(发表看法)。这样既可保证批改的质量,又能让其他同学有一个较好的学习机会,全班形成一个良好的批改氛围。先让组内每个学生逐一介绍自己本次习作的有关内容。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典型的心理特征之一,他们对同伴的作文时时充满好奇,因此,他们会非常认真地听,也会有意和自己的作文进行比较,取长补短。在互批中最关键的是关注好差生的具体表现,在活动中要采取相应措施,适度定标,放缓进度,做到起点低,反馈及时,多鼓励、勤表扬,善于去捕捉和呵护他们的闪光点,树立好写作的信心。在评改过程中,要求做到三个统一:批改内容统一,即从遣词造句到立意谋篇,观点感情都要评到;批改方法统一,即先局部后整体,先眉批后总批(让学生写眉批、总批,既培养了学生的评价、鉴别能力,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思维训练,一举多得);批改符号统一。评改中要求学生注意讲求方法和艺术,要尽量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尽可能保留学生习作创意,做到多批注,少改动。批语忌笼统空泛、千篇1律。必须善于运用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多感受成功的愉悦。通过学生之间的改改画画,圈圈点点,并带有鼓励性的小评语,使学生潜移默化学到了他人的习作方法,提高了分析、判断和口语表达能力,实现人与人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气氛友好、平等、融洽,避免了教师的单项灌输,使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增强了他们习作的自信心,为以后自己修改做好了准备。

2、自评自改。

学生能够独立的修改自己的文章,才是作文评改训练的最终目的。通过互改,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修改作文的能力,正跃跃欲试,都想急于“露一手”,想亲自“摘个果子吃”,教师应该抓住这一极好时机,让学生进行自批自改。

大纲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的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法、推敲法,边读边思,进行增、删、换、改,并给自己的习作作出评价,写上评语。在这一过程,要求学生遵循“多读”的原则,作文写完后,先轻声读一两遍,统观全文,边读边思考;接着逐句逐段的细读,边读边加批注,边读边改;改好后再进行复查,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同时教育学生要细心、认真、说真话,公正合理的自我评价,并养成自改自查的良好习惯。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改,改好,并评出作文修改“小明星”给与奖励。

3、教师评改。

教师在评改学生习作时,应坚持鼓励性原则。如果教师给学生的评价是:“内容乏味,空洞无物,语言表达太罗嗦,找不到好词好句,离优秀习作太遥远了……”这样的评语对一个习作者来说,打击太大了,会使学生失去习作的信心,认为自己不是习作的“料”,只会对习作产生厌烦、害怕的情绪,那还指望他进步吗?所以,作为教师,要用欣赏、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习作,善于发现闪光点,哪怕一个词的正确使用,都应予赞赏,对于不足要委婉指出,让学生乐于接受。这样,我们才能欣喜的发现:学生的习作越来越有味道,甚至篇篇都是灵动的、富有个性的。

4、家长评改。

家长评改是一个大胆的举措,有的认为这可有可无:因为家长哪有“闲情”啊!其实不然,首先家长作为学生的父母和教育的投资者之一,自然十分关心学生在校的发展和受到了什么样的教育,参与评价是家长应有的权利;其次,家长参与作文评价是促使家长了解学校和教师、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的有效途径。曾经有很多家长反映看不到自己孩子的作文,(孩子们大多不愿意拿自己的作文给父母看)不能了解孩子的写作水平,更别说从他们的作文中看出孩子的喜怒哀乐或是兴趣爱好了。那么,让家长评改自己孩子的作文对家长来说是乐意的。当然这要说一说家长们的评改水平问题。如果家长有能力评改孩子的作文,则是一对一的边评边改,相当于教师面批。既能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又能促进与孩子的沟通,进一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有的家长确实能力有限(有极少一部分家长小学多没毕业,甚至没进过校门),那至少可以给孩子以鼓励(认为比自己强多了)。这一部分家长评改孩子作文时,必定让孩子念自己的文章,这也可促进孩子们边念边发现文中的不妥当之处,无形中锻炼了自主评改作文的能力。

5、网络评改。

如果学校开设了网络教室,你就会感觉到多媒体网络为作文的教学注入了新活力,开拓了新天地。他可以让学生进行大面积的评议和修改作文,既可以师生对话,也可以生生对话,又能完成习作修改的个别化辅导。除此,还可以查询调用网络中作文资料,为自己、他人的习作做补充修改,互相评议,互相欣赏,共同进步。

无论采用哪种作文评改方法,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学生的水平有限,定然存在一些不足,这就需要教师去发现总结。在各小组上交批改作业之后,教师应认真去审阅,从中发现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下次批改中有针对性地指明问题,并且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评改结束以后,学生的优秀习作还要拿出来共同欣赏,读自己同学的美文会比读作文书上的更有兴趣,也更容易学到他人写作的长处。学生的优秀评语也要在班上念读,以此激励学生将写作文评语成为一次评论性的小习作。教师还要选择性地将学生修改的文章拿出来共同评议,好的表扬,指出不足,提供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的良好机会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作文的鉴赏水平和批改能力。在近几年的作文教学中,我从作文评改入手,改变过去重写作不重评改的常规,采取多元化评改机制,激发习作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让我的作文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杨再随.《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与辅导.语文出版社,2001。

2、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朱水根.《新课程小学作文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朱伯石.《写作与作文评改》.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2694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