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神经调节教案【实用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805335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神经调节教案【实用8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神经调节教案【第一篇】

关键词:导学案;教案;主动学习

一、对导学案和教案的一些认识

我认为导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它是站在学生立场上编制的,因此它不同于教案,教案是教师站在如何教的立场上编制的——它没有或很少考虑学生的主动学习。

二、对导学案编制上的一些看法

1.学习目标的制订。学习目标要明确,一目了然。

2.导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因此在导学案的编制时,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突出一个“导”字,问题的设计和问题的形式要灵活多样。

3.对于导学案中的练习题的编制,我认为题量不能过大,要精选精练,设计要有阶梯性、层次性,要由浅入深。

4.全体老师的参与度。创造一张高质量的学案,提高教学质量。

三、使用导学案的一些感受

1.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前在用教案上课时都是我在上面讲,一部分学生听,还有一部分学生两眼无神,典型的“人在屋,心在外”,很少有学生主动参与。使用导学案后我讲得少了,学生参与得多了,特别是从我每节课都安排5~10分钟的课堂展示后,更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参与到了学习中来。也使以前那些“两眼无神”“人在屋,心在外”的学生从一个旁观者成了学习的参与者,并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欲望,当这部分学生也参与到学习中,课堂气氛就更活跃了,学生动起来了,学习就好办了。

2.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以前上课一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口干舌燥,感觉很累,弄了一身粉笔末,结果效果还不好。使用导学案后绝大部分学生都在努力地学习,虽然他们的成绩没有提高多少,但是上课时我感觉心情很轻松,讲课也感觉很有激情。

四、使用导学案的一些体会

1.掌握课堂讨论的时机。

(1)当需要突破重点、难点或学生认识模糊时要及时讨论。

(2)课堂讨论中教师适时、适度点评。

(3)控制课堂讨论的时间与次数。

(4)组建讨论小组时应使各组间力求均衡,便于竞争。

2.精讲、精练、精批。

3.重视师生课后反思。

4.做好学案反馈,了解学生学情。

下课时收齐学案,查找学生共性问题并及时收集整理,为下节课学案设计做好铺垫。

神经调节教案【第二篇】

Abstract: Nerve pathway is the best summary and serial section of the nervous system in human anatomy,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can't adapt to the training requirements of the age for students, by this opportunity, using reasonably case teaching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Drawing inferences about other cases from one instance is a good point for a young teacher to teach using cases and improve their own qualities.

关键词: 神经传导通路;案例教学;效果分析;引发的思考

Key words: neural pathway;teaching with cases;effectiveness analysis;triggered thought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3-0214-02

0引言

神经传导通路是人体解剖学中神经系统最好的总结、串联部分,他把按部位分章节学习的周围神经、中枢神经内容全部以神经通路的方式综合起来,掌握了神经通路,才能真正理解临床上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治疗措施等,是神经系统学习的最终目标,也是与其他章节联系最多的一节。

1传统教学无法适应新时代对学生的培养要求

目前,在我国高校解剖学采用的教学方法中,传统讲授教学方法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教学大多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学生则是“容器式”的学习方式。这样的教学方法存在许多问题

它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在教学中起的是主导(导演)的作用,而学生则是教学中的主体(主演),传统教学方法成了教师的自导自演。

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一种独立摄取新知识,进行自我更新,自我充实的能力。在信息时代,较强的自学能力可以增强学生个体生存能力和社会适应性。

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大的封闭性,教师的教学权威的角色向学生讲授现成的结论,学生缺少创新的激情和冲动,在新问题面前要么墨守成规,要么束手无策。最后,它不利于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目前部分教师已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应用到解剖学中,但作者认为这样对于神经传导通路这节课来说课堂的开放度仍不够,学生的思维能力仍没有得到充分的训练,没有把握住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自己动手、综合分析的良好机会。

2案例教学的优点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运用“案例”开展教学的一种方法。即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或几个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参与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表达和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特征和优点:

案例教学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案例教学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可以及时反馈信息,促进教与学的双向交流

案例教学法强调师生之间双向互动的关系。有别于传统“填鸭式”教学,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起指挥、组织作用,与学生在讨论争辩、质疑探索过程中,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形成师生间的教学相长,教学中的发展效应。

案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从多方面引导学生多思多想,反对教师的一味的观点理论灌输,反对死记硬背,它给定了特殊情景,让学生在这种情景中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运用智慧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有力的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具体认知,会逐渐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神经传导通运用案例式教学的策略

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决定着案例教学的成败,成功的案例教学是需要科学的组织教学过程和精心的设计教学情境的。

案例选择要适当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案例教学的准备既包括教师的施教准备,又包括学生的学习准备。案例一定要提前一节课告诉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准备。我们在此主要探讨教师的施教准备,其具体操作环节是选编案例。选择案例要考虑案例的典型性、客观性和启发性三要点。神经传导通路的内容应该是我们前面刚刚给学生系统讲过的知识,正好符合案例教学中要求的“案例中所涉及的知识应当是学生已经学过或即将学习的知识,这样才能保证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才能使学生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我一般选用内囊缪和脊柱横断损伤这两个病例来设计案例。

案例分析与讨论

提出讨论的基本要求讨论不同的案例会有不同的具体要求,但教师应注意提出讨论的一般要求,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技巧,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创造平等和谐的案例讨论氛围。例如,学生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要在平等的气氛中展开争论或辩论等等。

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自由讨论氛围在讨论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鼓励不同观点的争辩。对于社会现实问题,教师不应回避。

组织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少数学生包场”或“教师与学生的针锋相对”是讨论之大忌。它不仅会影响讨论的深入开展,而且会影响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学讨论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认识、情感等方面的交流过程。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有强烈的民主意识,以平等的身份组织和参与讨论,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切忌发号施令和批评指责。

案例的讲析、点评及总结

案例讲析不仅仅是为了寻找“案例之解”,而是讲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从而使学生思维能力与决策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案例点评要评判不同的案例结论,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指出他们在讨论中各自的优缺点,引导学生反思案例教学的内容和过程,实现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与提高。

对案例分析的总结,一般由教师来完成。教师可以指出学生分析案例的成绩和不足,进行补充与提高性讲授、使学生由感性的、零散的分析上升到理性的、完整的认识,得出本节课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以案例为示范,加以比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过联想、拓展,发展 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知识的升华,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横向、纵向的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效果分析

转变了学生对神经解剖的学习态度248份对比调查问卷显示,案例教学班对课程有兴趣,愿意听课者占95%;非案例教学班(启发式)只有65%。

学生的学习收获明显通过对神经系统部分的知识测验显示,非案例教学班的平均成绩为,而案例教学班的平均成绩为分,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

调动了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教师来说,单纯的课堂讲授相对较轻松,而案例讨论要求教师化费大量时间收集选择临床过去或正在发生的蕴含伦理因素的案例加工、编辑、组合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讨论及总结均需充分准备。对学生来说,活跃的课堂讨论很适合年轻人的特点,学生结合案例分析积极动脑,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正如学生说的案例式教学使我们变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参与,为我们发表自己的见解提供了机会,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

5对案例式教学的思考

选择案例内容要得体选择的案例是否切合实际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案例选用不同,教学效果可大相径庭。有的案例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唤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有的案例则对学生缺乏吸引力。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案例时注意:①案例内容和讲授内容相符;②案例具有典型意义;③案例要有现实意义;④案例为学生所熟悉、所感知过的[2]。

运用案例的时机要恰当课前要精心准备,整个一门课中需用的案例要掌握层循序渐进的原则。就一堂课而言,可酌情将案例安排在课始、课中或课尾。出发点应放在加深学学生对其讲授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上。

分析案例的方法要合理在教学中,案例分析的方法有:第一,先列出案例,展示出案例提出的问题,然后进行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讲授,最后作分析。第二,列出案例后,接着就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这两点都要求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总结,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设计【第三篇】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设计

高二生物组 制作人:张桂艳

一、教材分析

有关于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所以教师可以给出少量时间由学生快速阅读进行回忆,并通过提问及时深化。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上的传递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没有接触过,不容易理解,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而这些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特别是兴奋传导时膜电位的变化和突触释放递质的过程。教师在这方面要多做指导、启发。神经调节》一节的内容对于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生物学科思维方法的形成,生物学科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目标解析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三、教学问题诊断

1、教学重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教学难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教学策略设计

动机激发策略:创设情境,从运动的协调引入;重现关于研究神经传导的材料选择和实验手段体现科学方法教育,避免封闭的演绎过程。

交互教学策略: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讨论问题。

整体教学策略:将生物学知识和物理电学知识结合在一起,体现学科间知识的综合。

比较的认知策略:比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突破难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流程

(二)教学过程 引言:请同学们欣赏一场精彩的NBA比赛。篮球飞人们飞翔的画面让我们体会到运动的张力和协调的美感,那么篮球队员们要经过哪些方式的调节才能完成如此健美而协调的动作呢?

学生: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如果仅有体液调节,机体就难以迅速而精确的作出反应。人和动物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和统一,各项生命活动的进行,以及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来完成的。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通过初中的学习我们知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那么,什么是反射呢? 学生: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性的反应。

教师强调反射概念的三要素,并且指出,反射是应激性高度发展的结果。反射大致可以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请同学们来分析四组有趣的现象,看看它们分别属于那类反射?并说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媒体显示实例图片:小猴吮奶;狗熊飞车;尝梅止渴;望梅止渴。)学生:小猴吮奶和尝梅止渴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也是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狗熊飞车和望梅止渴是动物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而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借助于一定的条件(自然的或人为的),经过一定过程形成的,条件反射大大地提高了动物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反射的结构基础又是什么呢? 学生:反射弧。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并提示注意闪动部位代表的结构。反射弧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学生: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教师引导学生识图。

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部分,效应器指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简单地说,反射过程是感受器感受到一定的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向神经中枢,神经中枢通过分析与综合产生兴奋,经一定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发生相应活动。

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都不能发生。举例分析。通常脊椎动物的反射弧,在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还有中间神经元,它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那么这些神经元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 引导学生观察神经元结构模式图并叙述各部分结构(略)

神经元之所以受到刺激能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是与它的结构相适应的。一个神经元就是一个完整的高度特化的细胞。细胞体适合综合处理信息和作为代谢中心;突起适合接受和传递信息;髓鞘则起着绝缘的作用,使许多神经纤维可以同时传导而互不干扰,从而保证神经调节的精确性。

教师强调神经纤维的概念:长的树突、轴突和髓鞘构成神经纤维。

从宏观上看,兴奋需要在反射弧各部分上传导;从微观上看,兴奋则需要在组成反射弧的每一个神经元内部传导,特别是神经纤维上的传导。2.兴奋的传导

(1)神经纤维的传导

早在1791年,意大利解剖学家伽伐尼发现兴奋传导实际上是一种生物电现象。但是神经纤维都很细,做实验很困难。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科学家发现乌贼的巨大神经纤维是实验的理想材料,它粗大的轴突直径可达1毫米,使测量电位差的微电极易于插入,为开展实验提供了方便。实验方法: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图示。

取两个微电极,一个插入神经纤维内,一个接到神经纤维膜表面,用微伏计测出膜内外的电位差,即电势差。结果显示: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为什么会出现电位差呢?很早人们就发现神经纤维膜内外存在着离子浓度的差异。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Na+离子和K+离子的浓度差:膜内的K+离子浓度远高于膜外,Na+离子浓度则相反。

在细胞未受刺激时,也就是静息状态时,膜内的K+离子很容易通过载体通道蛋白顺着浓度梯度大量转运到膜外,从而形成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膜上的Na+离子载体通道蛋白被激活,Na+离子通透性 增强,大量Na+离子内流,使膜两侧电位差倒转,即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则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具体分析兴奋传导的过程并分步演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画。静息时,膜内和膜外的电位处于何种状态?

学生分析:静息时,由于K+离子外流膜内电位为负,膜外电位为正。受刺激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观察分析并回答:由于Na+离子内流,兴奋部位膜内外迅速发生了一次电位变化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则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引导学生分析并讨论:邻近未兴奋部位仍然维持原来的外“正”内“负”,那么,兴奋部位与原来未兴奋部位之间将会出现怎样变化? 学生:试着用物理课上电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个问题,并就膜外和膜内情况分别说明。在神经纤维膜外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了电位差,于是就有了电荷的移动,在细胞膜内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之间也形成了电位差,也有电荷的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

电流方向如何呢? 学生: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在膜内则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从而形成了局部电流回路。引导学生观察相邻的未兴奋部位:

这种局部电流又刺激相邻的未兴奋部位发生上述同样的电位变化,又产生局部电流,如此依次进行下去,兴奋不断向前传导,而已经兴奋部位又不断依次恢复原静息电位。兴奋就按照这样的方式沿着神经纤维迅速向前传导。完整演示动画并让学生归纳和复述:

兴奋传导过程:刺激→膜电位变化→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实质: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我们分析了当兴奋从树突经胞体传向轴突时的传导方向,如果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中段施加一适宜刺激,传导方向又是怎样呢?(图示略)

学生从物理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兴奋部位与两侧未兴奋部位都存在电位差,所以刺激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均可沿着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结论:传递特点──双向性。

兴奋传导受机械压力,冷冻,电流,化学药物等因素的影响而受到干扰或阻断。(2)兴奋的传递:

当兴奋传导到神经纤维的末梢时,又是怎样到达下一个神经元呢?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突触是指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演示动画)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成杯状和球状,叫做突触小体。这些突触小体可以与多个神经元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形成突触。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突触是由三部分构成的,即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前膜是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出后膜是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和树突膜;突触间隙是突触前膜和后膜之间存在的间隙。突触小体内靠近前膜处含有大量的突触小泡,泡内含有高浓度的化学物质──递质,例如乙酰胆碱。递质有兴奋性的也有抑制性的。将动画还原到较为宏观的两个神经元之间去观察突触。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就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蛋白接受递质的化学刺激,引起突触后膜的膜电位改变。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而传递给了另一个神经元。突触后膜的受体对递质有高度的选择性。学生再次观察动画模拟过程,复述,概括。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

兴奋→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释放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由于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就是说: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这种单向传递使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能有规律地进行。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电位变化,之后很快又恢复为静息状态。

引导学生观察线粒体,得出“兴奋传递是一个耗能的过程”的结论。有些杀虫剂能抑制酶的活性,使递质不被破坏,递质一直结合在突触后膜的受体部位,连续发生作用,使神经处于持续冲动状态而不能恢复到静息电位,这样,就使动物长时间处于震颤、痉挛状态,终致死亡。(3)比较兴奋的传导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五、配餐作业

1.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准确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 2.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3.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 是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

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⑤

4.在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不可能由

A.轴突→树突→细胞体 B.轴突→细胞体→树突

C.树突→细胞体→轴突 D.细胞体→树突→轴突 5.下图为脊髓反射模式图,请回答:

(1)对反射弧结构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代表传出神经 B.③代表神经中枢的突触 C.M代表效应器 D.S代表感受器

(2)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原因是 A.冲动在S中单向传导B.冲动在②中单向传导 C.冲动在③中单向传导D.冲动在①中单向传导

(3)在③中与兴奋传导有关的化学递质是______________。(4)假设M是一块肌肉,现切断a处,分别用阈值以上的电流刺激Ⅱ、Ⅲ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刺激Ⅱ处,肌肉_____;刺激Ⅲ处,肌肉______。

(5)在离肌肉5毫米的工处给予电刺激,肌肉在3.5毫秒后开始收缩,在离肌肉50毫米的Ⅱ处给予电刺激,肌肉在5.0毫秒后开始收缩。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为:_____毫米/毫秒。

关于神经调节教学案例【第四篇】

《神经调节》教学案例及分析

徐素梅

背景介绍

我们知道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及各种生命活动的调节时刻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作用。在书本中介绍了反射、反射弧、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等基础知识。以一个小游戏探究活动引入,学生通过实践总结得出反射的概念,并引出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我举了一个“望梅止渴”的例子,加深了学生对“人由语言刺激而产生复杂反射”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在本节课中设计相关的练习进行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掌握人体几大系统的生理结构特征、人体感觉器官及神经系统组成,并且已具有活动调节的生活现象和经验;但就我校学生情况看来,基础较差,不能有效的将实践中获得经验与知识概念识记、系统性处理后再应用,需要教师进行从旁引导。学生比较活跃,兴趣易激发但缺乏协作与耐性。

案例描述

一、情景导入

[引言]:玩一个游戏,用手抓著一张白纸,放下再抓住,测试你的反应速度 生:认同身体各部分之所以如此协调,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二、教学活动设计

[讲述]:神经系统为什么有那么完善的调节作用呢?这与神经系统的组成有关。

[板书总结]:

中枢神经系统 脑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 脊神经

[提问]: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讲述]:小小的神经元很神奇,它们相互联系,构成人体信息传递和处理的系统,比电脑复杂得多。

[观察与自学]:请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神经元玻片标本,并对照神经元的模式图,自学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完成《补充习题》第2题。[板书总结]:

细胞体突起 树突(传入兴奋)轴突(传出兴奋)

[出示]:神经纤维、神经图片。

[讲述]:轴突和树突称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成一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播放视频]:神经元及其功能。[出示]:脊髓模型。

[讲述]:脊髓存在于脊柱的椎管内,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观察]:脊髓横切面玻片标本。

[讲解]:灰质是神经元的细胞体集中的部分,色泽灰暗;白质是神经纤维集中的部分,色泽白亮。

[讲述]:在脊髓的灰质里有活动中枢,控制着一些简单、低级的活动,如人的排便、排尿等。脊髓发出脊神经分布于人体的躯干和四肢。

[出示]:脑的模型。

[提问]:你知道脑的组成吗? [播放视频]:脑的立体结构。

[出示]:脑的横切面示意图及脑与脊髓的横切面比较。[播放视频]:大脑皮质及大脑的主要功能区。

[讲解]: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大脑的白质的神经纤维在大脑两个半球、小脑、脑干和脊髓之间传输信息。

[播放视频]:人体的神经调节。请同学们在观看后自己说说视频中说到了哪些问题。

[讲述]:小脑、脑干的功能。

[引言]:手碰到很烫的杯子时,会很快地缩回;在学校里听到上课铃声时会很快进入教室;面对一道数学习题时,我们会努力思考解题。实际上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活动,都是主要靠神经系统来调节的。神经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思考]:根据刚才的例子,你能说出什么是反射吗? [播放视频]:新生婴儿的本能。

[讲述]:把新生婴儿(6个月前)放入水中,婴儿就能游泳,这是人一生下来就会做的事情,我们把这样的反射称为非条件反射。

[实习]:膝跳反射。同座位互相进行实验。

[讨论]:在这一过程中,你能否用大脑控制住,让自己不作出如此反应? [播放FLASH]:反射。

[讲述]: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一种先天性的反射。[提问]:你能举出非条件反射的例子吗? [出示]:反射弧示意图,进行简单讲解。[播放FLASH]:的精典条件反射实验。

[思考]:巴甫洛夫的实验中,狗形成的反射与膝跳反射有什么区别? [讲述]:条件反射是在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比较复杂的反射活动。条件反射是一种后天性的反射。

[提问]:此条件反射建立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讲述]:很好,通过对条件反射建立过程的研究可知,食物是非条件刺激,铃声是条件刺激,只有当两者多次结合才能建立条件反射。

[推测]:如对已建立起条件反射的狗,或此后只响铃不再给食物,一段时间后会怎样?

[小结]: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区别。[反馈练习]:请分析以下现象: 1.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2.跌倒后迅速伸出双手 3.画饼充饥 4.谈虎色变 5.人在悲伤时会流泪

6.人从亮处走到暗处,瞳孔会扩大 7.幼儿见到穿白色衣服的护士就紧张、哭闹 8.马戏团里经过训练的小狗会表演节目 9.手偶尔碰到火,就会立刻缩回10.物体在眼球前突然出现时会眨眼

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出示]:“望梅止渴”这个成语由来的历史图片。

[讲述]:梅子是酸的,吃了以后能够刺激唾液腺分泌唾液,这是一种反射。凡是吃过梅子的人,再见到梅子时,就能出现这种反射——分泌唾液。但士兵们没有看到梅子,只是听头领谈论梅子时也分泌出唾液,这是为什么?

这与大脑皮层中特定的神经中枢——语言中枢有关,即人类能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等信息发生反应,从而建立起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举例]:除“望梅止渴”外,你还能举出其他实例吗? [实习]:测定学习时间。

[讨论]:所用时间是不是逐渐变短?为什么?

[小结]:“一笔画”和“走迷宫”的活动是人的学习活动。人的学习活动包括分析、判断、推理和记忆等。

[讲述]:睡眠能消除身体的疲劳,恢复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利于学习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调查]:每天的睡眠时间。讨论本班学生的睡眠时间是否充足?

[小结]:青少年时期,学习任务较重,用脑较多,每天的睡眠时间应不少于8小时。案例分析

一、确定教学目标是上好课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看似简单,内容宽泛,实际是各部分的关系复杂、内涵深刻。确定教学内容和目标是首要任务,我花了大量的时间,用来阅读新课标、课本和各种资料,确定了教学内容的三条线:一是确定以神经调节为知识线;二是培养学生的资料分析为能力线;三是热爱自然、热爱生物的情感线,以及知识的创新点。

二、构建教学结构是上好课的支柱。

本节课由三大内容组成,在设计时,注意了知识上的重难点的合理安排,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合理安排,还注重了学生课堂上的心理变化和反应,这是整个教学过程流畅的根本保证。

三、细化教学内容是上好课的前提。

本节课对每一个内容都做到了精心的设计,大到问题的提出,小到每一句话,并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做了设计。

四、多媒体课件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将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的内容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第五篇】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②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③举例说出反射包括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④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自己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能力等。

教学重点

①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难点

②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教学准备

教 师:制作电脑课件,设计游戏。

学 生:复习人体神经系统组成和功能的知识。课代表准备一个做相反动作的游戏活动,并配以音乐。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第一课时

组织教学,复习提问

①人体神经系统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②神经系统各部分有什么功能? 复习旧知:①神经系统各部分的组成。

②神经系统各部分的功能。创设复习情境。

导言

反射 参与活动:①打手。

②抓手指。示范活动。

讲述游戏规则。

组织学生活动。

提出问题:刚才,我们做的这两个活动是在你们的什么系统的参与下完成的?

①概念

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①一个同学到前面,让另一同学站好,双手背后。教师在第一个同学背后用牙签扎他的手。

②拿出解剖针,示意第一个同学扎第二个同学的手。

实验:膝跳反射

小组讨论:反射的概念。

进行交流。引发学生思考:神经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精讲:基本方式是反射。强调刚才我们做的两个活动都是反射。

带领学生继续活动:

①牙签扎手。

②拿出解剖针,示意学生到前面来重复上面的活动。

指导学生做膝跳反射。

引导学生通过这几个活动概括出反射的概念。

小结反射的概念。

②种类

简单的反射:生来就具有的。

复杂的反射:人类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逐渐形成的。

活动:做相反的动作。举生活中反射的实例并分析。

解释教师提出的问题。

交流。

小结。

参与活动。引导学生举例并分析。

提出问题:以上所举实例中,哪些反射是生来就具有的?哪些反射是人类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逐渐形成的?

小结。

带领学生做一个复杂的反射活动。

探究:测定反应速度 提出问题。

小组讨论,制定探究计划。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提出探究问题并制定探究计划。

第二课时

探究:测定反应速度

①各小组交流提出的问题和作出假设。

②制定计划:

将自己制定的计划在小组内交流,同组的同学讨论并完善计划。

③实施计划和得出结论。

④汇报与交流。实施探究计划

各小组复习上节课提出的问题。

小组内先交流自己制定的计划,然后通过讨论完善计划。

以小组为单位实施计划,进行探究活动,根据实验得出结论。

各小组间交流(汇报实验过程和得出的结论),进行小结。组织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探究活动。

以某一小组的方案为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并完善计划。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活动。

巡回指导、帮助各小组实施计划。

帮助各小组得出结论。

组织小结并作出评价。

反射弧 ①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冲动。②传入神经:将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③神经中枢:产生冲动,传给传出神经。④传出神经:传导神经冲动。⑤效应器:由传出神经的神经末梢与相应的肌肉组成。

以“抓住尺子”为例,分析反射弧的组成。

分析“手拿烫馒头后,来不及思考就扔掉”的反射弧的组成。引导学生以“抓住尺子”为例,分析反射弧的组成。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

神经调节教案【第六篇】

本节课从学生常见的或亲身体验过的生活现象入手并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紧扣人与环境的关系,概述出反射和反射弧的有关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对神经调节的现象虽有一定的认识,但对神经调节是怎样进

行的知识却知之甚少。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实验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

一、教学目标:

1.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

3.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4.举例说出反射包括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5.提出有关反应速度的问题,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

二、教学重点:

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三、教学难点:

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2.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四、教学方法:

实验法、阅读法、讨论法、比较法、谈话法、直观教具演示法

五、教 具:

CAI课件、多媒体电脑平台

六、课前准备:

提出探究问题并让学生制定探究计划。

七、教学策略: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讨论---相互交流---得出结论

八、本节课设计特点:

1、课堂气氛要活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参与本课堂,体现自我,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2、充分利用多媒体,增强直观性,提高学习效果。图片应具有现实意义,给学生直接强烈的感觉。

3、探究实验要充分发动学生去设计,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思维方法。提出假设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分析结论

4、容量大,要求学生有深刻体会,并能体现在行动上。

九、教学过程:

(一)通过flash影片导入课题: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上这节新课程培训研讨课。学习之前,我们看一个关于三国时期曹操的故事。

(放映flash,结束)士兵们听到曹操说前方有梅林,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奇妙的变化?生:人的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板书课题: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二)通过游戏导入新课

接下来,我们来完成一个小游戏:“听口令,做相反的动作”,“听口令,说倒话”。这两个游戏是不是属于反射活动?生:是。

大家能不能举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属于反射活动的例子?(学生举例,教师注意引导,点击课件出现反射的例子。)

大家注意观察,投影上出现的反射的例子有什么不同?举例说明。生:初生婴儿会吃奶等反射是先天性;谈虎色变等反射是后天性等)

我们将一种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称之为非条件反射;将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称之为条件反射。(教师板书:非条件反射____先天性,条件反射____后天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三)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怎样建立的呢?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87页内容,思考这个问题。(学生阅读思考后叙述)

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对狗建立条件反射进行了一个经典的实验,我们看一他的实验过程。(教师放映课件——条件反射的建立)

问题1:食物和铃声刺激引起的唾液分泌反射有什么不同?生:食物引起的是非条件反射;铃声引起的是条件反射。观察图1,狗吃食物分泌唾液属于非条件反射,引起非条件反射的刺激我们称为非条件刺激,那么食物就是非条件刺激;(板书:非条件刺激)观察图2,狗听到铃声不分泌唾液,铃声与狗分泌唾液无关,此时的铃声我们称之为无关刺激;(板书:无关刺激)观察图4,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反射,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我们称为条件刺激,那么这个铃声就是条件刺激;(板书:条件刺激)

问题2:观察图3,使狗建立“铃声—唾液分泌反射”的重要条件是什么?生:食物与铃声的多次结合)食物这个非条件刺激与铃声这个无关刺激多次结合,就使本来与分泌唾液无关的刺激—铃声,转变为引起分泌唾液的条件刺激。由此可以看出引起条件反射的条件刺激,都是由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多次结合转变而来的。(板书箭头)

井绳有没有可能成为条件刺激,从而引起条件反射?生: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那么,没有被蛇咬过的人,会不会看到井绳就害怕?

看第3个问题: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参与条件反射的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和参与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一样吗?

(板书: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低级的神经活动、高级的神经活动;)

继续放映课件展示4、5、6题,(适时板书:永久固定的、可建立也可消失、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用非条件刺激不断的强化)

由以上我们可以得出:区别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要看参与完成这一

反射神经中枢有没有大脑皮层的参与。

下面大家来辨别一下,人在吃梅、看梅、谈梅时都分泌唾液,这些活动有什么区别?(过渡到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四)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教师放映课件——人吃梅、看梅、谈梅的flas),人在吃梅、看梅、谈梅时都分泌唾液,这些活动有什么区别?生:吃梅分泌唾液属于非条件反射,看梅、谈梅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刺激

(教师放映课件——狗吃骨头、看骨头、谈骨头的flas),哪一个过程是虚构的?为什么?生:狗谈骨头分泌唾液,狗的大脑皮层中没有语言中枢。

(教师展示课件)人建立条件反射与动物建立条件反射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教师此时展示人看梅时分泌唾液,狗看骨头时分泌唾液),生:相同点: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的信号的刺激,发生反应建立条件反射

(教师继续展示人谈梅时分泌唾液,狗谈骨头时分泌唾液,)生:不同点:人能对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和文字发生反应建立条件反射,与人特有的语言中枢有关。动物没有语言中枢,无法对语言文字发生反应建立条件反射。

大家还能不能举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的例子?生:谈虎色变、望梅止渴、画饼充饥、口若悬河、下笔如有神、阅读课文、朗诵诗文、画画、写字等等。

由此我们得出:区别人建立的条件反射是不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要看完成这一反射神经中枢有没有语言中枢的参与。

我们学习了条件反射的建立,大家能不能把我们学习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过渡到我有妙招)。

(五)知识拓展:

(放映课件—我有妙招)学生讨论交流:早晨喂鸡前吹哨,多次结合,中午一吹哨,鸡就会回来吃食

十、板书设计:

1、反射的概念: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2、反射的分类: 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 条件反射(复杂反射)

神经调节教学反思【第七篇】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教学反思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我安排了两课时。在《生物课程标准》中关于此部分内容的要求是: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举例说明神经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结合学生初中的知识基础和实际的接受能力,我将本部分新授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简述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3.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 4.说明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及其结构基础。其中,教学重点是: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教学难点是:

1.静息状态和兴奋状态神经纤维的膜电位变化及成因;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

教学过程为:第一课时:由于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神经元结构,在讲授这一知识点时我没有花过多的时间。通过展示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初中生物知识,很好地复习归纳了神经元的结构,分类和功能。然后讲授兴奋的传导过程。首先展示了神经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的特点图,讲述了离子通道,离子运输有关问题,再让学生结合物理知识分析理解静息状态静息电位的特点和兴奋状态动作电位的特点,最后用动画展示了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是如何形成局部电流的,从而很自然的引出了兴奋的传导过程以及双向传导的特点。通过用动画演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接受度较高。和用静态图教学相比,也提高了学习效率。接下来,展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结构示意图,讲授突触的结构组成和递质的作用,再通过动画演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由学生讨论、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为什么具有单向传递的特点,突破这一知识难点。

第二课时:首先对兴奋的传导进行了拓展。利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思考:如何利用电流计去测量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以及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然后我通过画图分析归纳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通过让学生讨论思考的方式,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解题能力,更加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然后我利用学案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练习巩固,学生回答的正确率比较高。对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因此并没有花过多的时间。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属于反射,我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属于反射现象的例子,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反射”这个概念的掌握情况,同时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反射”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我们的生活随处都有“反射”。这有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反射”的概念,而不是死记硬背。同时我举出了一些例子,让学生去区分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我用常见的“缩手反射”为例,学生通过观察,联系生活实践,归纳了反射弧的五个部分及其功能。

通过教学,我得到了以下体会:1.要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是准备充分。在备课时,不光要备内容,还要准备充分的教具,图片,动画等等,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学生的基础如何,学生能接受何种教学方法,学生会出现哪些问题等等。2.我发现在课堂上进行提问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学必有疑,疑必有思,只有促进学生思考,才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因此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一些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上课时,提问的对象主要是成绩中下的学生,设问时需要由浅入深,态度可亲,语带鼓励,尽量让他们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并进行启发诱导,直到答对,及时给予肯定,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3.知识点是“死”的,我们要努力将“死”的内容转化为学生活的能力。

我们的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在课堂上要做到讲练结合。练习,能让学生学会对知识的运用,得到解题方法,纠正自己错误的思路;能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开展后面的教学。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需要合理地设置情境,有效地分层引导,起到主导作用,才能让学生有更多时间思考、提问,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案设计【第八篇】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从学生常见的或亲身体验过的生活现象入手并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紧扣人与环境的关系,概述出反射和反射弧的有关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对神经调节的现象虽有一定的认识,但对神经调节是怎样进

行的知识却知之甚少。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实验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

一、教学目标:

1.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

3.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4.举例说出反射包括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5.提出有关反应速度的问题,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

二、教学重点:

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三、教学难点:

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2.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四、教学方法:

实验法、阅读法、讨论法、比较法、谈话法、直观教具演示法

五、教 具:

CAI课件、多媒体电脑平台

六、课前准备:

提出探究问题并让学生制定探究计划。

七、教学策略: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讨论---相互交流---得出结论

八、本节课设计特点:

1、课堂气氛要活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参与本课堂,体现自我,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2、充分利用多媒体,增强直观性,提高学习效果。图片应具有现实意义,给学生直接强烈的感觉。

3、探究实验要充分发动学生去设计,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思维方法。提出假设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分析结论

4、容量大,要求学生有深刻体会,并能体现在行动上。

九、教学过程:

(一)通过flash影片导入课题: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上这节新课程培训研讨课。学习之前,我们看一个关于三国时期曹操的故事。

(放映flash,结束)士兵们听到曹操说前方有梅林,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奇妙的变化?生:人的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板书课题: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二)通过游戏导入新课

接下来,我们来完成一个小游戏:“听口令,做相反的动作”,“听口令,说倒话”。这两个游戏是不是属于反射活动?生:是。

大家能不能举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属于反射活动的例子?(学生举例,教师注意引导,点击课件出现反射的例子。)

大家注意观察,投影上出现的反射的例子有什么不同?举例说明。生:初生婴儿会吃奶等反射是先天性;谈虎色变等反射是后天性等)

我们将一种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称之为非条件反射;将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称之为条件反射。(教师板书:非条件反射____先天性,条件反射____后天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三)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怎样建立的呢?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87页内容,思考这个问题。(学生阅读思考后叙述)

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对狗建立条件反射进行了一个经典的实验,我们看一他的实验过程。(教师放映课件——条件反射的建立)

问题1:食物和铃声刺激引起的唾液分泌反射有什么不同?生:食物引起的是非条件反射;铃声引起的是条件反射。观察图1,狗吃食物分泌唾液属于非条件反射,引起非条件反射的刺激我们称为非条件刺激,那么食物就是非条件刺激;(板书:非条件刺激)观察图2,狗听到铃声不分泌唾液,铃声与狗分泌唾液无关,此时的铃声我们称之为无关刺激;(板书:无关刺激)观察图4,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反射,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我们称为条件刺激,那么这个铃声就是条件刺激;(板书:条件刺激)

问题2:观察图3,使狗建立“铃声—唾液分泌反射”的重要条件是什么?生:食物与铃声的多次结合)食物这个非条件刺激与铃声这个无关刺激多次结合,就使本来与分泌唾液无关的刺激—铃声,转变为引起分泌唾液的条件刺激。由此可以看出引起条件反射的条件刺激,都是由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多次结合转变而来的。(板书箭头)

井绳有没有可能成为条件刺激,从而引起条件反射?生: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那么,没有被蛇咬过的人,会不会看到井绳就害怕?

看第3个问题: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参与条件反射的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和参与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一样吗?

(板书: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低级的神经活动、高级的神经活动;)

继续放映课件展示4、5、6题,(适时板书:永久固定的、可建立也可消失、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用非条件刺激不断的强化)

由以上我们可以得出:区别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要看参与完成这一

反射神经中枢有没有大脑皮层的参与。

下面大家来辨别一下,人在吃梅、看梅、谈梅时都分泌唾液,这些活动有什么区别?(过渡到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四)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教师放映课件——人吃梅、看梅、谈梅的flas),人在吃梅、看梅、谈梅时都分泌唾液,这些活动有什么区别?生:吃梅分泌唾液属于非条件反射,看梅、谈梅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刺激

(教师放映课件——狗吃骨头、看骨头、谈骨头的flas),哪一个过程是虚构的?为什么?生:狗谈骨头分泌唾液,狗的大脑皮层中没有语言中枢。

(教师展示课件)人建立条件反射与动物建立条件反射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教师此时展示人看梅时分泌唾液,狗看骨头时分泌唾液),生:相同点: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的信号的刺激,发生反应建立条件反射

(教师继续展示人谈梅时分泌唾液,狗谈骨头时分泌唾液,)生:不同点:人能对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和文字发生反应建立条件反射,与人特有的语言中枢有关。动物没有语言中枢,无法对语言文字发生反应建立条件反射。

大家还能不能举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的例子?生:谈虎色变、望梅止渴、画饼充饥、口若悬河、下笔如有神、阅读课文、朗诵诗文、画画、写字等等。

由此我们得出:区别人建立的条件反射是不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要看完成这一反射神经中枢有没有语言中枢的参与。

我们学习了条件反射的建立,大家能不能把我们学习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过渡到我有妙招)。

(五)知识拓展:

(放映课件—我有妙招)学生讨论交流:早晨喂鸡前吹哨,多次结合,中午一吹哨,鸡就会回来吃食

十、板书设计:

1、反射的概念: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2、反射的分类: 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 条件反射(复杂反射)

3、反射弧的结构: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2805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