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优质4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教案“《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优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学习提取信息,精确概括内容
2、品析说明文语言的精确生动
3、理清说明的条理和说明方法的作用。
4、发觉并观赏大自然中的物候现象,提高科学思维力量。
教学重点
学习筛选信息,概括内容
品析说明语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
规律挨次的推断
教学方法
情景设置法教师示范法合作沟通法
学习方法
圈点批注法沟通合作法
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对说明文提出的教学要求是:在阅读中了讲解明的表达方式。留意领悟作品中所表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写简洁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晰。
《大自然的语言》是1篇介绍物候科学学问的事理说明文。文章以物候为说明对象,这篇说明文重在说明物候观测可以预报农时、便利农林业进展等事理。采纳了由现象到本质的规律挨次,条理清楚,层次清晰。说明的语言精确生动,运用了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教学本课时,一是要让学生了讲解明事物的表达方式,二是要让学生能够发觉和观赏大自然的种种物候现象,思索和天气、气候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力量。
教学过程
课件放音乐
师生问好。可以敏捷变化。教师好,同学们好。同学们辛苦了。教师辛苦了。同学们请坐下。教师请坐下。教师还是站立着同大家一起学习吧。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刚刚听的这首歌,所咏唱的是什么季节?春天。歌曲中的我怎么知道现在是春天呢?用一句歌词来答复。哦,是春风吻上我的脸告知我的,告知我不要偷懒,让我珍惜春光。春风拂面,就是大自然的语言啊,今日我们来学习1篇介绍科普学问的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是闻名科学家竺可桢。
一)、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概括内容要点,提取关键信息。
2、品析生动美丽、精确严谨的语言。区分举例子说明方法的运用
3、理清说明的条理。
4、发觉生活中的物候现象,观赏大自然的美妙。
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口号是“我参加,我欢乐。”盼望同学们能从课堂学习中得到欢乐。
二)、我们来检测一下预习状况,请大家积极举手抢答。
二、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速读课文,给课文换一个平实的标题。并结合有关语句说明理由。
总结技巧:抓文章的关键语句,精确归纳。
草长莺飞,等大自然的现象,就是大自然的语言。自然现象,叫做物候。看来,文章的标题奇妙点出了说明的对象。
2、速读课文,根据提示划分文章构造,在各小题后括号内填写段落序号。
第一局部、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其次局部、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局部、打算物候现象降临的因素。
第三局部、讨论物候学的意义。
学生依次答复。刚刚我们理清了文章的构造,接下来,让我们依据问题,从课文中提取信息,快速抢答。看四大组同学,哪一组表现优秀。
3、速读,抢答。
留意要抓住关键语句来找答案。
什么叫物侯和物候学
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打算物候现象降临的因素有哪些?
讨论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你答复的这样精确,有窍门吗,对,提取信息,概括内容的方法是
⑴、精确的区分构造层次
⑵、找出关键句、词语
⑶、提取主干,去除枝叶
⑷、用自己的话来归纳
4、我们理清了课文的构造,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接下来,让我们推断一下文章的说明挨次。
一、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二、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意义
三、打算物候现象降临的因素
四、物候学的讨论意义
1、这四局部是根据“是什么---重要性---取决因素---意义”的思路绽开的,先提出说明现象,再说明内在的本质缘由和意义,是从现象到本质的规律挨次。
2、在第三局部中,表示这四个因素的关联词是什么?这些因素的关系是什么?
由主到次,由空间到时间。
规律挨次符合人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使文章很有条理性。
三、引导赏析,自主学习
1、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一起来观赏大自然的语言,品析物候现象所提醒的事理。今日,我们可以从说明的内容和语言两个方面来观赏。
2、教师示范观赏,让学生领悟观赏的方法。
以其次段为例,从说明技巧的角度来看,这一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如“杏花开了,就似乎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似乎在示意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头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详细形象的说明白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劳动人民可以据此安排农事这一事理。
从说明语言的角度来看,第一是用词的精确性,这是说明文语言的根本特点。如“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其中的“都”一词,指全部,表示范围之广,说明白这些物候现象全部在内,表达了说明文的精确性。文章从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内涵丰富的词语、前后句词语的对应等都表达了语言的精确性。
其次是语言的形象生动。如“杏花开了,就似乎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一句中,“传语”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大自然人格化了,使大自然有了人的情感和语言。将大自然的灵气写了出来。由此可见,在说明中恰当的运用生动的描写,可以更详细、清楚地突出事理,起到了帮助说明的作用。
3、自主学习探究发言
1)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一个段落,围绕说明的技巧(说明方法)和语言两个方面做以品析,在书上圈点标注。预备和大家沟通。
下面让我们绽开自主学习,对文章进展品读赏析。
2)、同桌沟通,完善阅读笔记。
3)、谁想和大家沟通一下你自己喜爱的段落,说一说你的发觉,和大家共享你的阅读成果呢。请同学们留意倾听,即时补充。谁来补充或更正呢。感谢你大胆的发言。
四、总结提高,拓展延长
1、集体活动,七嘴八舌说一说,你在大自然中发觉了哪些物候现象,这些物候现象预兆了怎样的气候、天气,告知了我们怎样的道理。给下面的科学哲理诗续写句子,做一做仿写。
(要留意抓住各个季节典型的自然现象,推断设计。)
(1)别以为人才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这语言处处都有,睁开眼就能发觉。
(2)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如白云轻快飘得高高,明天准是个晴。
(3)你看那树上的叶儿,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如叶儿纷纷飘落,出门就要带好雨伞。
(4)仿写
你看那
这还是大自然的语言。
其实,大自然的语言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倾听。那么,
2、布置作业:同学们,用你们的慧眼、灵心去发觉、倾听大自然,用你们的妙笔去记录大自然吧!喜爱生活,发觉大自然的美吧,请用精确生动的语言写1篇观看日记。
板书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现象本质
规律挨次
主要次要
物候
语言精确生动
说明方法举例子等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能说明一下你依据哪些大自然现象,来做以推断的吗。
树叶枯黄飘落,寒风凛冽,小草枯槁,阳光微弱,溪水干枯等这些冬季的现象,
如何品读赏析?就是反复的读,从各个角度去读,从各个侧面去读。品尝语言的魅力,分析文章的写法。
建议从以下角度进展:
用词(修饰和限制性词语、关联词语)、
语段构造、
说明方法、
说明挨次等。
学习方式是,任选一个角度,在文中圈点批注。预备为我们的。课堂沟通做预备。
请小组沟通一下,选出代表来发言。
请发言的代表们先明确品读赏析的角度,说明语段序号。再来阐述你们的发觉成果。
教师也有些发觉和大家沟通。
1、修饰和限制性的词语。
去词法,删除这些词语好吗?谁来挑战一下。
如第5段的“左右”一词,表现了时间的不确定性,表达了语言的科学性和精确性。8段的“约”一词,表示估量,和第5段的“较”表示程度。都表达了说明语言的精确和严谨。
2、说明方法
如第5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详细形象说明白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3、关联词语
首先、其次个、第三个、此外。表现了说明的挨次是由主到次。由空间到时间的规律挨次。
4、语段构造
如7、8、9、10段为每一段时总分的构造。
自由发觉,任选角度绽开品析。
5、说明的挨次
《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的二个局部里面段落的安排和一个段落里面的句序,又是如何表达说明的条理性的呢
说起接着说明产生上述现象的缘由,进而答复了文题提出的疑问。这种挨次也表达了说明的条理性。
文第三局部说明打算物候现象的降临有四个因索。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一,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很有条理。?规律挨次。
课文第1自然段以春夏秋冬的时序描述自然现象。第2段举的三个例子,杏花、桃花、布谷鸟,也以时间的先后为序
五、拓展应用
请你写一段说明性的话,推断一下它们相宜的说明挨次,并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第二篇】
教学设计(A)
教学设想
这是1篇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生动地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准确、生动、简洁的
说明语言是本文的学习重点。本文运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事物,其作用何在,以及所
举事例能否用别的例子代替,这是学习的难点。
说明文的教学要体现文体特点,在教学本文时应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
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条理,理解说明事物时所运用的语言的特点。通过学习,掌握
说明文的特征,以便能学以致用。
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是本文教学致的重点。
本文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激发兴趣,导入 新课。
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那么,这些丰富多
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何关系呢?为什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呢?带着这些疑
问,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二、学生齐读“预习提示”第一段,整体把握本文说明的内容。
三、学习字词。(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体教学,字词采用窗口显示,指名学生读,
读一个显示一个读音。)
衰草连天 ——鬓毛衰
连翘 ——翘尾巴
差异 ——差遣 ——差劲 ——参差
观测 ——道观
播种 ——耕种
落叶 ——丢三落四 ——落枕
每个词齐读两遍,读准字音。
四、自由朗读课文,标好段序,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根据课后练习题一中的四个问题,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六、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一)齐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
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词句。
明确: 1.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
2本段是接春——夏——一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
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于是转入——到了秋天——准备迎接,条理十分
清楚。
提问: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运用了哪些词语?仔细揣摩、品味。
答:开笔用“沉睡”“苏醒”等词将“大地”拟人化,给人以种种有关物候的丰富联想。
大地苏醒的物候现象,概说三种:“冰雪融化,草木前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勾勒出一
片生机勃发的春色,显得十分舒展。“次第”一词写出春花竞相怒放的热闹景象,用“融
化”“萌发”“开放”三个动词具体描绘出大地苏醒的生动画面。写燕子归来用“翩然”来修
饰,写出燕子轻巧的身体、轻盈的飞舞姿态,十分形象贴切,让人想到“翩翩新来燕,
双双入我庐”的景象。写秋风落叶,用“簇簇”一词写出秋天的肃杀景象,用“渐渐变黄”
写落叶,写出了落叶颜色逐渐淡化、枯萎的过程,写得有声有色,景观生动,让人如闻
其声,如见其景。此外,“北雁南飞”、“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词语,
简练而富有表现力,作者把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灵性,说“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既然有灵性,也就能说话了,这样下一段用拟人手法将物候现象说成是“大自然的语言”
也就很自然了。本段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既准确又形象,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
画卷。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学生默读这两段,然后总结段意。
第二自然段:举例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第三自然段: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提问:本段以什么为例来说明何为“大自然的语言”?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
(见下面板书)
草木荣枯 杏花传语耕地 桃花暗示种谷子
候鸟去来 布谷鸟唱歌割麦插禾
本文用“传语”“暗示”“唱歌”等词将动植物拟人化,写得有情有感,这种手法大大增
强了说明的生动性。
本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例,按时间安排农事的顺序来说明什么是大自然
的语言,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浅显易懂。
提问:第三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呢?
指名回答: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言之有序。
仔细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严密。
“许多”说数量,有范围,不一概而论,措词严密。
“植物生长荣枯’树“桃花开”,“动物的养有往来”对“燕子来”,两两相对,十分严
谨,体现了作者对语句的精心组织。
七、小结本课。
本文的第一部分从具体、生动的物候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什么是大自然的
语言(释题),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条理十分清楚。此外,
生动形象的描写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趣味性。
八、课后作业 :
1.熟读第一自然段,仔细品味生动形象的写景语言。
2.掌握本文所学的六个多音多义字。
3.用“籁籁”、“销声匿迹”、“翩然’等词造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温故知新,复习旧知。
1.听写上节课所学的词语。
2.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讲授新课。
(-)指名朗读第四、五两个自然段,然后总结段意。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提问: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从观测手段、数据意义两方面写出了物候观测的重要性。
观测手段:“活的仪器”活生生的生物
数据意义
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
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上
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文中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第五自然段从反面举例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更具有说服力。
(二)默读第六到十自然段。
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四个:
首先是纬度(7)
第二个因素是经度的差异(8)
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9)
此外,还有古今的差异(l0)
主要
三
次要
空间上
时间
提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否换顺序说?为什么?
明确答案:不能。因为四个因素的影响大小不等。由大到小,由主到次,依次排
列,很有条理。另外,前三个都是空间因素,后一个是时间因素。
2.举例子是本文的主要说明方法。
学生在第六至十自然段中对所举的例子作些评点,注意举例时的语言。
①
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
晚着5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纬度因素)
②
如:大连的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旬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经度差异)
③例如秋冬之交: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高下差异)
④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同1921到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
抽青和开花日期比较,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古今差异)
这些例子的运用能使读者更具体地理解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成因,有说服力。
(三)齐读第十一、十二段。
思考: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将问题的答案在书上标记。)
①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②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
值。
③还可以利用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④也可以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三、学完本文,我们知道:物候观测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也与我们的生活、生存
密切相关。那么,我们应怎样去保护大自然,去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呢?(结合实际,
畅所欲言。)
组织学生讨论、发言,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学到这里,你们知道文章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有什么作用吗?
采用“大自然的语言”这个说法,将大自然拟人化,将物候现象说得生动而有情趣,
也含蓄地说明了物候对于农事安排的重要意义。这样的标题形象、生动,颇具文学性。
五、小结。
本文介绍丰富生动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第一部分的内容是说明的基础,第二部分
是第一部分的概括总。
此,从文章整体结构来看,是由浅入深地进行介绍,条理分明,逻辑性强。另外,一个
部分里段落的安排、一个段落里的句序也讲究条理性,或以时间为序,或由主要到次
要,由一般到特殊。
说明语言十分生动形象,主要体现在第一、二两个自然段。这两段都以时间为序。
运用拟人手法把物候现象写得有情有感,这种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的写法,增强了
说明文的生动性、趣味性。
六、课后作业 。
1.举例说明几种文具的使用方法。(字数在200字左右)
2以“我的卧室”为题写1篇说明文,字数在300-400之间。
板书设计 :
大自然的语言
一、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物候现象——物候和物候学
二、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比较简便
容易掌握
避免损失
三、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纬度差异
经度差异
高下差异
古今差异
主要
上
次要
空间
I
时间
四、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首先——此外(还可以……也可以……)
(刘英)
教学设计(B)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导语 引入课题。
同学们,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走进大自然,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恰。今天我们
学习的不是去领略大自然优美的风光,而是去探寻大自然的奥秘,学习1篇介绍物候学
知识的说明文。
二、指名读“预习提示”,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学习字词。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衰草连天 —鬓毛 连翘——翘尾巴
差异 ——差遣 ——差劲——参差
观测——道观 播种 ——耕种
落叶——一丢三落四 落枕
萌发 翩然 孕育 簌簌
销声匿迹 风雪载途
四、在5分钟之内快速阅读一遍课文,并写出阅读提要。
第1至3自然段:从丰富的物候现象入手,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4至5自然段:举例说明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6至10自然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即纬度因素、经度差异、
高下差异、古今差异。
第11、12自然段: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五、齐读第1至3自然段,根据下列问题评点课文。
思考题:
1.每个自然段写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文章~开始从丰富的物候现象写起,作者离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文中哪些
词语用得既准确又生动?有何作用?(在书上作好评点。)
(一)先总结三个自然段的段意
第1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
第2自然段: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第3自然段: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二)着重评点第1、2自然段的语言,体会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的写法及作
用,理解、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事物的表达技巧。
1.先检查学生的评点情况,并抽查学生讲析第1、2自然段中准确、生动、富有表
现力的词语的作用。
2.在学生评析的基础上,教师作些讲评或归纳。
3.第1、2自然段词语评点如下,仅供参考。
写春:大地苏醒冰雪融化单本朋友谷仔几次单件改
........
“苏醒”将大地拟人化,展现一幅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景色。
“融化”写出了冰雪的动态,暗示着春暖花开的美景,透露着暖暖的春意。
“萌发”描写小草、树芽生长的情态,显示出草木的生机和活力。
“次第”写出百花竞相开放、争着报春的热闹情景。
这些词语描写春天景色很有层次,用词非常典雅。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美
丽画卷,美不胜收。
写燕子“翩然归来”,植物“孕育”果实,自然过渡,描写了夏季的景色。
“翩然”写出了小燕子轻盈飞舞、活泼伶俐的情态,透露出喜爱之情。
“孕育”将植物写活了,形象地写出了夏季植物的茂盛、茁壮之态。
写秋天:昆虫销声匿迹到处衰草连天准备迎接叶子籁籁落下
“销声匿迹”描写了昆虫(准备)为过冬作好了一切准备工作,写得有情有感,十分形
象。
“衰草连天”描写出秋天萧条冷落的情景。
“迎接”一词将秋天写得很有情趣,好像是位知冷知热、善解无意的天使。
“簌簌”写飘飞的落叶,有声有色,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用“风雪载途”写寒冬,一词传神,表现出冬天风狂雪灾,寒气逼人。
以上这些词语,典雅、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如一个个电影镜头,把大自然写
得神形兼备,为下文用拟人手法写大自然的语言作了准备。
这些描写,精彩纷呈,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生动鲜活的四季风花图画,令人目不暇
接。
第2自然段一开始并未直接解释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而是从“草木”“候鸟”两方面
举例说明物候现象同农业生产的关系。“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传语要赶快耕地;桃
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先写开花早的杏花、再写桃花,很有条理。这些
都照应了上句的“草木”。而“传语”“暗示”与语言有关,且将杏花、桃花拟人化,十分亲
切可爱。“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把布
谷鸟的鸣叫写成“唱歌”,拟人形象,把布谷鸟的叫声写得很有音韵节奏,给人以美妙的
享受。这一段由“杏”写到“桃”,从“植物”写到“动物”,最后才对大自然的语言作出诠
释,即:花香鸟语,草长芬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条理十分清楚。
六、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第1、2自然段的语言进行精点精评,
从中我们体会了说明文中也可以对事物进行准确、生动、形象的描写,这既增强了说明
的生动性,也增强了说明的文学性。这种寓说明于描写之中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七、朗读并背诵第1自然段。
八、布置作业 :
1.背诵第1自然段。
2.将第1至3段的有关词语抄下来,作好词语的积累。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抽查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
H、学习第 4至第,12自然段。
教学形式:3至4个学生组成~个学习小组,根据老师提出的思考题自学课文内
容,然后集中讨论,交流学习体会。再从若干组中选派若干名同学作代表上讲台讲课,
听后互相评议,教师适时点拨,最后归纳小结。
自学思考题:(出示小黑板)
1.用自己的话概括第4、5、7、B、9、10、11、1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文中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哪些例子?各用来说明什么问题?
3.第7、8、9、10段分别说明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这四个因素是按
什么顺序排列的?能否打乱顺序?为什么?
4.研究物候学有何意义?
学生自学15分钟,讨论、交流10分钟,派代表讲课15分钟,教师归纳小结5分
钟。
(一)概括段意
第4段:介绍物候观测的手段和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5段:从反面举例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第7段: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主要因素是纬度的差异。
第8段: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第9段: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第10段:物候现象来临的第四个因素是古今的差异。
第11段: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第12段i加强物候观测,促进农业生产。
(二)体会本文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的作用。
1.北京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
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第5段)
从反面举例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更有说服力。
2.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5月初,南京刺
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所以……(第7段)
举例说明纬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主要因素。
3.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盛开都比北京要迟
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旬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第8段)
举两例说明经度的差异是怎样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
4.山地秋冬两季,……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
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第9段)
举例说明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5.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几天。(第10段)
举例说明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举例子是常用的说明方法,它往往能深入浅出,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通
俗易懂,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解说得很清楚。
(三)说明的顺序。
第7段至第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由主到次,由空间到时
间的顺序来说明的,顺序不能打乱,因为这是按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来说明事理的,否
则就会不合逻辑、事理。
(四)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有四点:①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②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
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③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④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三、教师归纳小结。
这堂课采用这样的形式,意在调动大家自觉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会学”
的目的。从效果来看,大家都动了脑、动了笔、动了口,并且大家互帮互学,想必是有
很大收获的。希望大家像这堂课一样主动地学习,学会求知。
四、布置作业 。
课后作一次社会调查,通过调查,你发现还有哪些物候现象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
试举例说明。(农谚也行,但要做适当的解释。)
(ccccccccccccc)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第三篇】
预设目标:
1、感受大自然无穷的奥秘和乐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2、读懂课文中介绍的五种大自然的语言,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补充,仿写诗歌。收集有关天气变化的谚语,丰富自然科学知识。
3、初步掌握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背诵课文。
4、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4个新词语的意思。能把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能仿照例句用只要就能写句子。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背诵课文。读懂课文中介绍的五种大自然的语言,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补充,仿写诗歌。收集有关天气变化的谚语,丰富自然科学知识。根据课文特点进行字词句篇的`积累。
教学难点 :
感受大自然无穷的奥秘和乐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观察思考、探究追问的品质。能初步掌握阅读科普文章的方法,独立阅读。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掌握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懂课文中介绍的五种大自然的语言,感受然无穷的奥秘和乐趣。
2、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4个新词语的意思。能有感情朗读课文。
一、引入新课
出示课题(14、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究竟有哪些语言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篇科普文章。回忆阅读方法,归纳阅读思路: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科学知识(大自然的语言)?是怎样介绍的?了解这些科学知识跟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二、学生自学
学生按照预习常规及其本课学习要求进行独立学习或小组学习,学习要求可如下:
1、读通课文,正确朗读生字,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思考(讨论):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科学知识(大自然的语言)?是怎样介绍的?
三、交流自学情况
1、质疑解疑
理解准是、编队、年轮、视而不见等词语的意思,以及诗句的意思。
2、读懂五种大自然的语言所传达的科学知识。学习26段。
填写下表:
观察到的现象 大自然要告诉我们
白云飘得高(低) 明天晴(雨)
蚂蚁搬家 天快要下雨了
蝌蚪在水中游泳 春天来临
大雁编队南飞 秋天来临
大树的年轮
树龄
作者是怎样介绍的?这篇诗歌中有哪些句子你觉得特别好的,好在哪里?(结合谈体会,有感情读好这篇课文)
3、学习课文1、7段
怎样才能发现和读懂大自然的语言呢?读读第1、7段。
这语言到处都有,仔细观察就能发现。
大自然的语言并不难懂,只要你肯观察思考。假如你害怕动脑筋,那就常常会视而不见。
四、补充拓展
1、你仔细观察过大自然吗?还有哪些语言,你看懂了呢?
2、续写上表,以小组为单位比赛。
3、交流各组表格。
五、巩固字词、熟读课文
六、课外作业
1、收集有关天气变化的谚语,下节课全班交流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交流天气变化的谚语,丰富自然科学知识。仿写诗歌一节或几节。
2、熟练背诵课文,巩固字词。
3、能把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能仿照例句用只要就能写句子。
一、巩固字词、检查背诵
1、听写部分词语、句子。
2、检查课文背诵情况。
二、交流收集的气象谚语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谚语,学习部分谚语的意思。
例如:朝有棉絮云,下午雷雨鸣。(夏天,晴空中有时出现如棉絮的云,大小不等,高低不一,叫絮状高积云。它是在三、五千米的高空,潮湿空气层极不稳定的条件下形成的。到下午,因地面受热,低层大气也处于不稳定状态,伴随这种云将出现打雷下雨的积雨云。故这种棉絮云在夏天的早晨出现,可以知道午后将有雷雨。)
三、根据学生收集的谚语,仿写一节或几节诗歌。(其中第2、3段,第4、5段段式相同,可仿写参照。)
四、完成练习
1、改写
①出示课文中的两个反问句,说说句子的意思。
②仿照例句,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③完成作业 本中相关作业 。
2、仿写只要就能的句子。
3、完成作业 本中的练习
五、课外作业
1、编写谚语小报。
2、根据自己的喜好,上网了解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第四篇】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引发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观察周围的事物的想法,并指导学生在一定的观察方法指导下力图有所发现。
2、通过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节奏,并读出诗歌的语气。从而领略大自然语言的神奇,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结合学生的生活世界与想象世界,整合课内外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仿编、创编。在此过程中深入体会本文是如何用平实的、通俗、有趣的语言解释、介绍深奥的大自然的知识的。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①能解读大自然语言的自然现象。
2、多媒体课件 ②气象谚语6条。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主题
1、多媒体展示画面,给每一幅画面配上一句解说词。(电闪雷鸣、公鸡打鸣、黄叶纷落、燕子低飞、腊梅花开……一幅幅出示后整体定格在一个大画面上。)
2、同学们,你们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了画面,其实画面上,天气、动物、植物告诉给我们的信息也是语言(板书:语言)这些都是谁的语言?(补充板书:大自然的)。
3、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小诗,写的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二)师生共创研读小诗
1、小黑板出示小诗
①谁能把这首小诗读给大家听?评议:听明白了什么?
②既然你读懂了大自然的这种语言,那你能不能把这一小节再读给大家听听。你肯定白云飘得高高的,明天就一定是个晴天吗?谁发现过?那请发现这种现象的同学肯定地给大家读一读这两句。
2、在大自然中有趣的语言多着呢!你们快看(大屏幕展示蚂蚁搬家)看着这副画面,结合一旁的提示词,仿照上一小节,你们能帮我写出第二小节吗?自由尝试,根据汇报出示第二小节(小黑板)。
①你们当中有见过蚂蚁搬家的吗?给大家说说,(听别人说的也行)。蚂蚁搬家真的会下雨吗?那好,你们知道该怎么读这一小节了吧?每个人都给自己的同桌读一遍,看他(她)满意吗?
②男女生比一比——师评:(停顿得很好,有节奏感,这么一读让我也更明白这大自然的语言)。
3、动物中可不是只有蚂蚁会说大自然的语言,更有趣的还在下边。(出示第三小节)
4、第四小节的画面已经给大家准备好了,接下来还是你们自己先仿编——根据汇报出示第四小节。
①大自然已经把语言写在水面和蓝天,你们来读读吧,看看从这两个小节中的朗读中能有什么发现?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解决:“逗点”,“省略号”各指什么?)
②谁能把两个小节连起来读一遍?同学们想想啊,要是你有了什么新发现时,尤其是有趣的发现,心情会怎样?再读这两个小节。
③男女生轮读,女生读第三小节,男生读第四小节。
5、刚才这几个小节中所说的这些大自然的语言,平常我们留心观察的同学也时有发现,下边再说的可能我们就不多见了,还是我来写大家猜———(板书第五小节)。
①这种大自然的语言你们明白吗?那谁能给大家说说年轮是怎么回事?画一画行吗?
②其实不光是年轮,我们平常吃的鱼身上也有大自然的语言。那我考考大家,请听题:大自然写在鱼身上的语言是什么?
③请马上根据提示把这一小节补充完整。
④那现在请大家想想:怎样把我们明白的这两种大自然的语言介绍给那些不知道的人?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自由练,指名读。
⑤刚才我们所了解的这六种大自然的语言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怎么说?可是它们还算不上是大自然最神奇的语言,最神奇的在第七小节中呢?(出示:第七小节)。
a.我肯定这一小节中,你们一定有想要弄明白的问题,先读读把问题找出来。
b.交流(视学情而定,可能有知道“三叶虫”“化石”“喜马拉雅山脉”的同学,就利用差异互相学习)。
c.自然界这么神奇的语言你们都读明白了,大声地朗读给老师听一听吧。
6、读后交流
①读了这七个小节,关于大自然的语言,你想说点什么?
②所以今后大家千万别以为人才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这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就能看见。(出现开头小节)。
③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看见了大自然的这些语言,为什么?
④所以课文的最后一个小节,我们要说(出示诗句:)
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只有勤于思考的人才能发现。
齐读这一小句,说说你的理解。离开课文,用上“只有……才……”你还能说句话吗?
7、现在这首小诗已经非常完整了,我们把它从头至尾地朗诵一遍,好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读了《大自然的语言》这首诗,大家想一想:大自然这是在用什么跟我们说话?
(二)配乐朗诵
(三)拓展延伸
1、从动物、植物、气象这些自然现象中,我们可以了解很多的大自然的语言,不信大家读读下边的这些气象谚语。(选一条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月晕而风,日晕则雨
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东虹日出西虹鱼。
早雾晴,晚雾雨。
蚂蚁搬家晴必雨,蜘蛛结网雨必晴。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语文天地”《地图上的发现》:
(1)指名分自然段读。
(2)自学生字、词语。
(3)读后交流。
(四)作业设计
1、再搜集一些气象谚语。
2、你还知道大自然有哪些语言,仿照文中某一小节的写法,写一段吧。等大家都写好了,我们也编一课《大自然的语言》。
3、读一读,想一想,再组词。
流( ) 查( ) 带( ) 长( )
留( ) 察( ) 戴( ) 常( )
4、抄一抄
搬家 游泳 年轮 思考 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