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倒数的认识课件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327407

【导言】此例“倒数的认识课件精编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倒数的认识课件范文1

1.情境创设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数学情境的创设必须有明确的、具体的目的性,数学情境必须服务于教学内容,服务于学生的认知,必须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及教学目标的实现。我们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不能让创设的情境游离于教学内容,而使创设的情境和教学内容成为“两层皮”。同时,创设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将学生的兴趣引领到数学活动本身,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用数学的眼光去探索、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过多的、难以控制的非数学信息的刺激,会将学生的兴趣引向数学活动之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慎重地运用数学视角“构造”出数学问题情境,防止学生在情境中“流连忘返”,或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2.情境创设要有高度的相关性

所谓相关性,简言之,就是判定事物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的意识。教学活动具有特定的教育对象、教学计划、教学目的等,并非随手拈来。我认为情境创设的相关性至少应当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情境的创设要与教学内容相关。按照情境认知理论,任何数学理论都是与情境相关的,数学知识是根植于情境脉络之中的。所以,密切联系教学内容是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要求,合理创设情境,精心挑选与教学内容有密切联系的情境素材,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此同时,恰当的情境是课堂的剂,一方面能够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引导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能够促进教学活动更生动有趣。值得一提的是,与教学内容有密切联系的情境更可能是学生复习功课、回忆学习过程和知识点的有效参照物。

二是情境的创设要与学生认知水平匹配。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事件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要有趣,要能引导学生学习的学习欲望。还有,学生的原有经验是进入教学情境中的重要知识,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要选择便于学生理解,激发学生已有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的事件情境,从而分析其中现象,发现问题,并尝试寻找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新知识,使学生的原有经验通过再创造,获得新的意义,从而促进学生产生新的发展。

3.情境创设要有强烈的问题性

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2011版《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到: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我们在创设情境时就要注意情境的问题性,可以说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必然包含一个或几个好的问题。什么是好的问题呢?张奠宙教授 认为:一个好的问题,首先要容易懂,其次要引人入胜,激起学习者思考的欲望,很快能够入手,却又有向纵深发展的余地,再次要体现数学的本质,具有数学价值,能够启发学生进行深度的数学思考。所以我们所选择事件式情境中要有学生所面临或待解决的数学问题,这个问题要具有现实意义,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进同学之间相互合作,具有一定发展余地,引导学生向深处探索,认知水平向高处发展。

4.情境创设要有真切的现实性

数学是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和工具。可见数学本身就具有现实性。教学活动是在真实的课堂中,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而进行的,也具有现实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情境创设时要注意两点:

倒数的认识课件范文2

1.研究对象研究选取华中师范大学通选“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的58名2007级本科生和53名2009级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专业背景包括:中文、心理、地理、物理、英语、美术、数学、生物和音乐等。2.研究方法首先,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课程前后测数据并使用统计工具进行分析,以探究电子双板环境下“颠倒课堂”教学模式对学习者研究能力和学习态度的影响。其次,通过对比研究对象的期末成绩来分析该模式对学习者学习成绩的影响。最后,利用文本内容分析法,研究学习者对该教学模式的看法并得出结论。3.电子双板环境下“颠倒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研究构建了基于电子双板环境的“颠倒课堂”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它主要由课前自主学习、课内探究学习和课后巩固学习三部分组成。其中,网络学习平台和电子双板环境下的PGP教学平台是“颠倒课堂”学习环境创设的重要支撑。(1)基于网络平台的课前自主学习设计基于网络平台的课前自主学习主要分为学案导学、理论学习和互动交流三个主要模块。学习者在课前通过“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专题学习网站自主完成学案填写、重点知识学习和互动交流等活动。学案导学模块。教师根据每一章节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科学的学习方案(即学案),并将其上传到“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专题学习网站,作为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向导,并用以明确学习者的章节学习内容、活动和目标。理论学习模块。该模块给学习者提供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经典案例和其他资源。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将部分难以理解的操作性知识录制成交互式微视频,以帮助学习者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模块。互动交流模块为学习者提供了交互平台。当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同步或异步的方式与同学或老师交流。它不仅促进了生生间、师生间知识和情感的交流,而且有助于老师及时了解学习者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总结相关章节的疑难知识点,在课堂上集中讲解。(2)基于PGP平台的课堂教学设计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人际协作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基于PGP平台的课堂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学习活动为中心,帮助学习者实现知识的内化,主要包括问题驱动模块和任务驱动模块两部分。问题驱动模块设计。教师首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讲述相关章节的重要知识点和易混易错点;然后,结合主要知识点设置相关测试问题,利用电子双板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应答器(Clicker)发送答案给交互式终端,PGP平台对答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即时呈现应答结果的分布图(如图2所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应答情况来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任务驱动模块设计。教师首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选择性地讲解知识点;然后,依据所讲授的知识,采用项目或活动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为学习者创设学习情境,呈现学习任务。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探究或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任务,并进行个人或小组成果展示(如图3所示)。最后,小组成员根据老师和同学的评价完善其研究方案。(3)基于网络平台的课后学习评测设计教师基于每一章节的教学目标,设计科学的学习评测试题(如图4所示),用于检测学习者在颠倒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灵活应用能力。4.教学模式的实施为了保证研究数据的客观性,研究按照如下流程进行组织和开展。第一,对2009级通选“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的本科生进行课程前测,并在课程结束的时候,对其进行后测。第二,采用电子双板环境下的“颠倒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教学。首先,让学习者在课前通过“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专题学习网站自主观看教学视频和PPT等教学资源,完成学案并基于遇到的问题在学习论坛模块展开讨论。然后,教师借助PGP平台开展课堂教学,主要解答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并为学习者设计问题或创设任务情景,驱动其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最终通过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来实现知识的内化,进行课堂交流与分享。最后,学习者完成相应章节的学习评测,实现知识的升华。为了更好地体现该模式的教学优势,本研究以“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第三章——调查研究法中调查问卷的设计为例,将电子双板环境下的“颠倒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教学实施过程进行了比较,如表1所示。

二、研究效果评价与分析

1.数据采集与整理研究数据主要包括:2007级和2009级本科生的期末成绩、2009级本科生的课程前后测数据和期末试卷。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利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频数分析和内容分析等方法来分析与评价。2.教学效果评价(1)学习者学习态度分析基于课程的前后测问卷,分析电子双板环境下“颠倒课堂”教学模式对学习者态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如表2所示①。从表2可知,课程后测中学习者的态度均值普遍高于课程前测,说明电子双板环境下的“颠倒课堂”教学模式对学习者的态度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差异不显著,其差异性检验值也说明了这一点。但是在学习评测的自主性方面,后测的结果明显高于前测,说明该模式在改善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态度方面作用比较大。(2)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分析研究抽取通选“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的58名2007级本科生的期末成绩作为对照组,53名2009级本科生的期末成绩作为实验组,通过其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各个分数段人数及差异性检验值的对比来分析电子双板环境下的“颠倒课堂”对学习者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结果如图5和表3所示。由图5可知,2009级本科生的最高分为96分,最低分为66分,平均分为分,均高于2007级本科生;并且90分以上有7人,而2007级本科生的成绩大都集中在80-89分数段。但从整体上来看,两组学习者的成绩都在60分以上,并且大都集中在70-89分之间,成绩分布相对均衡。从表3可知,2009级本科生学习成绩的均值高于2007级本科生,并且由于差异性检验Sig.值为,明显低于显著性水平,所以,采用电子双板环境下“颠倒课堂”教学模式的学习者成绩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学习者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但2009级本科生学习成绩的标准差较大,说明采用电子双板环境下的“颠倒课堂”教学模式的学习者成绩分布离散度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学习者,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电子双板环境下的“颠倒课堂”对不同层次的学习者的影响存在差异。(3)学习者的研究能力分析首先,研究者通过对2009级本科生的期末试卷进行内容分析,发现有75%的学习者认为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有了很大的收获,并且其中有一半学生认为其研究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如:“我可以运用本门课程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和做一些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我学会了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可通过一些研究方法对自己所需研究的问题做具有针对性、合理性、科学性的研究方案”。另外,对前后测的问卷进行分析的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4可知,学习者在课程学习前后,研究能力普遍有所提高,尤其是在研究方案、研究报告和论文撰写方面表现更为显著,其差异性检验的Sig.值明显低于显著性水平。所以,电子双板环境下的“颠倒课堂”教学模式对学习者研究能力产生了显著的影响。3.学习者反馈分析研究者收集2009级本科生的53份期末试卷,通过内容分析法对试卷的最后一道主观题(本门课程采用电子双板环境下的“颠倒课堂”教学模式,请对该教学方式进行评述,举例说明你在课程学习中的收获或困惑,同时提出合理化的教学改进建议)的应答文本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如图6所示。从图6得知,有83%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比较新颖,能够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有72%的学生认为基于电子双板的课堂教学环境更利于知识的传授和活动的开展,促进教学互动;有60%的学生认为学案导学、交互式微视频、课堂实录和学习支持服务等为自主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有62%的学生认为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有助于其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并且愿意积极参与;有28%的学生认为利用Clicker进行及时反馈,能够较真实地了解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当然,也有36%的学生认为课前预习占用大量的时间,课堂活动的开展由于学习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不能有效进行。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1.研究结论基于电子双板环境的“颠倒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尝试,其借助电子双板和网络学习平台的教学优势,优化教学过程,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通过研究分析,笔者认为该模式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第一,网络学习平台使学习方式更加灵活,有助于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集学案、教学视频、交互式微视频、拓展资源和互动交流等模块为一体的网络学习平台为学习者提供自由的学习空间和充足的学习资源,让学习者的学习和交流可以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既能支持学习者对概念性知识的自主学习,又能帮助缺课的学习者补课。第二,电子双板环境促进师生交互,有助于学习者的知识迁移。以电子双板为支撑的课堂教学环境,为教师的问题答疑、任务呈现和学习者的活动开展、知识内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它不仅可以通过应答反馈功能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而且有助于学习者的小组协作、成果汇报与交流。第三,基于电子双板环境的“颠倒课堂”教学模式能够优化教学。研究表明,基于电子双板环境的“颠倒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成绩,改善学习者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者的研究能力、小组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2.研究建议要将基于电子双板环境的“颠倒课堂”教学模式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建议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完善信息素养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在基于电子双板环境的“颠倒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能够设计合理的学案、制作科学的课件及视频资源,从而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外自学资源。因此完善信息素养培训机制,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是实施基于电子双板环境“颠倒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条件。第二,加强电子双板的使用培训,提升师生开展课堂活动的能力。师生对电子双板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课堂活动的开展效果。通过电子双板的使用培训,确保教师能够熟练使用电子双板组织课堂教学,学生能够灵活应用电子双板进行小组讨论、汇报等活动,是基于电子双板环境“颠倒课堂”顺利实施的保证。第三,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能力。教师需要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以科学的学案为指导,采用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呈现方式和评价量规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设计有趣的研究项目或学习活动,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四、结束语

倒数的认识课件范文3

关键词:教学背景;先学;例题;策略;思考

教学背景

新的授课方式采用的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经过四年的实践,我校的很多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这种学习方

法,提升了他们的学习能力。下面谈谈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做法与认识。

课前预习

(一)自学例题1

1.读一读:认真阅读教材第88页例题1。(例1略)

2.做一做:用两个纸杯倒一倒。

3.想一想:要想算出原来两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可以怎

样想?

4.画一画:你能试着画出你想的过程吗?

5.填一填:根据你的思考过程,填表。

(二)自学例题2

1.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第88页例题2。

例2.小明原有一些邮票,今年又收集了24张,送给小军30张后,还剩52张。小明原来有多少张邮票?

2.友情提醒:这题的条件很多,看上去很乱,用什么方法可以让这些条件一目了然?

3.试一试。

(三)我的疑问

课堂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感知“倒推”策略

比较:请同学们说一说以上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每题的答案都是通过依据从后往前“倒推”着计算的方法获得的,而不是依据起始数据直接计算的。)

这种从结果出发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就是倒推策略(板书课题),它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经常用到,今天我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它。

(二)以“问”导学,提炼“倒推”策略

1.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课前已经自学过了本节课的内容,大家觉得学习这一内容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指名口答)

师根据学生回答,评价后有选择地板书问题:什么是“倒推”策略?

“倒推”策略有什么特点?

什么情况下用这种策略……

师:自学过这一内容后,你还有哪些疑问?(指名口答)师生评价过学生所提的问题后,把极有价值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并在问题前面写上提问同学的名字:

×××为什么要学习“策略”?

×ד倒推”策略与以前学习的策略有何不同……

2.解决问题

(1)交流例题1的学习(课件出示例1)。

(2)引导反思。

(3)交流例题2的学习(课件出示例2)。

(4)引导反思:解决上面这个问题时,我们是怎样运用“倒推”的策略的?还运用了什么策略?

(5)小结。

(三)以练促学,深化“倒推”策略

1.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指名板演,组织讲评,重点理解“倒推”策略的运用。

2.完成练习十六第2题

要求学生先整理,再列式解答,口头检验。

3.出示“练一练”,读题

提问:你打算运用哪些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启发学生先画图,再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重点说说“拿出画片的一半还多1张送给小明”的意思以及这题推想的过程。

4.释疑

师:有些同学在自学这课后,有这样的疑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呢?现在有谁能够回答这一问题?谁来补充?今天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与四年级学习的策略有何不同?

师:其实,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并不是仅用一种策略,更多的时候是综合运用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而快速解题。

(四)评价反思

(五)课堂作业

教学思考

1.把好“学情”脉是激发和引领学生进行深入学习的前提

2.提炼学生通过先学产生的要点问题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的必要条件

3.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引导学生将基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先学”走向深入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倒数的认识课件范文4

第3单元

第1课时

倒数的认识

设计说明

“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分数乘法计算的后继内容,又是学习分数除法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部分知识主要

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倒数的意义;二是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基于以上的教学作用和内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1.游戏激趣,迁移揭题。上课伊始,通过

反义词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互为”的意义,为构建新知扫清语言理解上的障碍,然后通过知识迁移,自然地导入倒数知识的学习。2.发现、讨论、探究新知。教

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发现、讨论的机会。先让学生观察乘积是1的算式,引出倒数的意义,再根

据倒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倒数。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严谨好学的学习态度。

学习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

学习难点

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一、激趣导入。(7分钟)

1.引导学生理解“互为”的意义。2.根据每组字的规律填数。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仔细观察每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它们之间有哪些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根据这样的位置关系来学习新知识——倒数的认识。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20分钟)

1.明确倒数的意义。

先计算,再观察,看看有什么规律。

(1)引导学生认真计算并思考,发现规律。

(2)交流发现的问题。

(3)教师说明这样的两个数就互为倒数,并引导学生总结这几组算式的共同特点,尝试描述倒数。

(4)明确倒数的意义。(板书)

(5)指名举例说出什么是倒数。

2.探究求倒数的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28页例1。

(1)学生独立解答。

(2)指导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才能快速地找到一个数的倒数?

(3)组织学生讨论:1的倒数是多少?0有倒数吗?

(4)师生共同总结求倒数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应用反馈。(10分钟)

1.写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2.游戏:互说倒数。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游戏,两人一组,一名学生说出一个数,另外一名学生快速说出它的倒数。

四、课堂总结。(4分钟)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2327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