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案汇总5篇

网友发表时间 3195452

【导言】此例“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案汇总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第一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掌握画角的方法,能用三角板画30°、45°、60°和90°角,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每个学生准备一幅三角板、钉子板和一张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先估计答题卡上角(如图4?16)的度数,再用量角器量一量。

学生回答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

教师:再请同学们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板上的角,记住这些角的度数。

学生测量后,让学生相互说一说这些角的度数。图4?16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教学用三角板画角。

教师:画角一般要用工具来画。下面先给大家一副三角板,同学们想一想可以用这副三角板画出哪些角?

学生讨论后回答:可以画出30°、45°、60°和90°的角;有的学生还提出可以画75°、120°、135°和150°的角。

教师:为什么可以画30°、45°、60°和90°的角?

学生:因为三角板上有30°、45°、60°和90°的角。

教师:为什么可以画75 、120 、135和150的角?

学生:用两个三角板上的两个角拼合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新的角,比如30+45=75,30+90=120,45+90=135,60+90=150。

教师:下面我们研究怎样画30°、45°、60°和90°的角,先讨论怎样画30°的角。

学生讨论后回答:找到三角板上30°的角,在这个角的顶点上定一个端点,然后从这个端点靠三角板的两边画两条射线。

教师:同学们照这个方法画一画,然后用量角器检验一下画的这个角是不是30°。

学生画后进行检验。

教师:能说说用三角板画规定的角时要注意些什么吗?

指导学生说出用三角板画规定的角时,一是要在三角板上找到相应的角;二是在纸上确定一个端点并且把三角板角的顶点对着这个端点;三是要靠紧三角板的两边从端点往两边画射线。学生回答时,教师可以把相应的要求板书在黑板上。

教师:请同学们在45°、60°和90°中选一个度数,用三角板画角。

学生画角后,抽一个学生画的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画角的过程。

教师:怎样画75°的角呢?

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先用30°和45°的角拼成75°的角后,再按前面的方法画。

教师:请同学们在75°、120°、135°和150°中选择一个度数,用三角板画一画。

学生画角后,拿一个学生画的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画角的过程。

[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突出用三角板画角的方法,特别强调确定端点,再从端点靠三角板的两边画射线。这个画法与角的定义是吻合的,通过学生画角,能加深学生对角的理解。这个环节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教学层次清楚,每个环节的引导过程,就是学生的认知过程,通过这样清晰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画角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用量角器画角。

教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已经会用三角板画角了,用三角板画角的最大特点就是比较简便。但是如果要求我们画一个24°的角、139°的角,只凭三角板能画出来吗?

学生:不能。因为三角板上找不出、也拼不出这样的角。

教师:这就需要我们用另一种工具——量角器来画。根据前面的经验,想一想用量角器怎样画24°的角?

学生讨论后回答:一是先确定顶点;二是过这个顶点画一条射线;三是用量角器确定度数;四是根据确定的度数画出角的另一条射线。

教师:你觉得用量角器画角最难的一步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用量角器确定角的度数。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怎样用量角器确定角的度数。

教师作示范画角,然后请学生照老师这样画角。

教师:你觉得用量角器确定角的度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要注意的事项是:(1)量角器的中心点要与确定的端点重合;(2)量角器的0°刻度线要与已经画好的一条射线重合;(3)再在量角器上找自己需要的度数作一个记号;(4)连接端点与这个记号画一条射线。

教师:也就是要关注画角过程中的“两重合”。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画出83°、139°角。

学生画角后,抽一个学生画的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画角的过程。

[点评:由于用量角器画角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一是采用了教师的示范作用,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同时通过对“画角中最难的一步”的讨论,突出画角过程中的“两重合”,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

三、练习

课堂活动第1~3题。

四、课堂小结(略)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三第9~12题

小学数学四年级的教案【第二篇】

教学内容:

教材第21页例1、22页做一做及练习五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

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

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7毫米。

B、在刻度尺上输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画线段。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0”刻度开始画和不从“0”刻度开始画的画法区别。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题。

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明确先1厘米1厘米地鼠,不满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

第2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

2、完成“练习五”第2题。

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米不是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

10毫米=1厘米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第三篇】

一、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

教学过

一、复习

1、出示准备题,用竖式计算。

345+1591328-579426+982307-296

(全班练习之后,说说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口算口算练习(1)

二、新授

1、揭示课题

2、教学例1。

(1)读题由学生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板书算式+

①元和元各是几角几分?②竖式怎么列?为什么?(相同数位对齐。)

(3)师生一起计算出结果。

(4)说一说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小数加法怎样计算?

3、学习例2计算。

(1)全体学生试做。

(2)集体评议。评议之后说说小数减法和整数减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列竖式要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

4、试一试+

5、请学生观察例1和例2,大家来归纳小数加法的笔算方法。然后填在书上。

6、练一练

书上第2页1、4、5

7、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三、作业

书上第2页练一练第2、3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的珠算(,例3、例4)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珠算小数加减法,并能正确进行珠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

2、笔算(计算之后说说笔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

二、新授

1、出示准备题(用珠算计算,做好之后说说整数加减法的珠算方法)。

2、出示例3用珠算计算。+

(1)由全班学生用珠算计算。

(2)计算之后,说说小数加法的珠算方法。

3、出示例4用珠算计算。

(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来解决此例题。)

4、小结

(1)讲解珠算小数加减法的拨珠方法。

(2)请学生填好书上第3页的内容,并读一遍。

5、练习

(1)试一试+

(2)书上第4页2、4。

三、布置作业

、3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第四篇】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有xx5人,学生基础较扎实,思想品德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学习习惯较好,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有些学生学习不用心,懒惰,有不做作业坏习惯,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本班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效地探索知识,寻求规律,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适当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以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素质。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课时分配

大数的认识:

三位数乘两位数: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角的度量: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复式条形统计图:

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

四年级下册优秀的数学教案【第五篇】

教学目标:

⒈让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形成三角形的表象建立三角形的概念,在小组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边的特征。

2、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概念和边的特征

教学难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准备:小棒钉子板点子图白纸2号和3号信封

教学过程:

一、呈现生活画面

1、看到画面中的图形了吗?生活中的图形多吗?

小结:的确,生活离不开图形,正是许许多多的图形才构造了生活的美。

「评:通过展示生活画面,使学生感到生活中的图形无处不在,同时感受到图形的美,通过画面的展示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学习心情」

2、抽取图形,抓住已研究的平面图形切入新课教学。

师:这些画面中都有哪些图形?

小结:为了更好的使用图形为我们服务,我们有必要研究它们的特征。

「评:通过对画面中图形的辨认抽取,让学生对已学平面图形的回顾,同时产生对未知领域探究的欲望」

师:(1)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从哪些方面研究的?

板书:研究内容:边(角)

(2)我们又运用哪些研究的方法呢?板书:研究方法:量、比、折

「评:教师引领学生通过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的回顾,实质是为研究三角形而进行的一种学习与研究方法的渗透」

过渡:我们已经了解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三角形?

二、动手做三角形

师:(1)想用手中的材料做一个三角形吗?会做吗?

(2)先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做,然后试着做,开始!

1.活动体验:

材料:(1)小棒(2)钉子板(3)点子图(4)白纸

摆围画画或剪或折

2、巡视指导

3、汇报展示1

师:有人用摆的方法吗?老师也摆了一个,大家看看怎么样?

为什么?为什么?

师:三根小棒要怎么放呢?

师:三跟小棒要头尾连接,头尾连接了也就围成了。

板书:围成

师:如果把每根小棒看成一条线段,围成三角形要几条线段?

板书:三条线段

4、汇报展示2

师:有的同学用小棒摆,还有和他不一样的吗?

(围画剪折)

小结:观察你们做的三角形,都是三条线段围成的吗?

定义: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就是三角形。

「评: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加深对三角形的感知并正确建立表象。通过教师有意识的摆小棒环节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在辨析中更加清楚的认识三角形;一方面以辨代练;另外,结合教师操作的过程和学生的汇报展示很水到渠成的揭示了三角形的概念。」

三、教学各部分名称

1、示范画一个三角形

师:(1)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几条边?

(2)三角形的边在哪里?用手势告诉老师!

小结:(1)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叫三角形的边

(2)� 为下节课研究三角形作出了巧妙的预设」

五、小组研究,深入了解三角形边的特征

1、活动材料:4根小棒一张实验报告

2、活动要求:小组研究一人记录研究结果

3、实现小组汇报

4、活动程序安排

师: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

(放弃无畏的争辩,用事实说话好吗?)

呈现例题:

操作指导1:

师(1)从4根小棒中任意选择3根,你会选吗?

(2)每次有1根不选

操作指导2:

师:你发现三根小棒的长度有什么特点?

师:用小棒摆的时候千万不要手忙脚乱,先确定最长边,然后把两个短边慢慢往下压,明白吗?

呈现实验表格

(一人读实验要求)

师:打开3号信封,小组合作,组长记录,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最好!

「评:通过教师操作前的指导;更加突出表现了教师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渗透,为学生有序的操作实验提供技术支持并节省了学生在操作中不必要浪费的时间。就连表中的数据的从小到大的排列可以看出对教学细节的精心安排。

5、巡视指导

(1)指导小组不要乱操作

(2)4,6,10不作指导

6、汇报研究成果

板书:成功失败

4564610(有争议)

56104510

师(纳闷):(1)4510三根小棒为什么摆不成呢?

我不相信,我要验证一下!

直观演示:

(2)为什么摆不成呢?

板书:4+5<10

(短边相加还没有长边长)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3195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