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我想 儿童诗《我想》教学设计(精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960996

【导言】此例“我想 儿童诗《我想》教学设计(精选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儿童诗《我想》教学设计【第一篇】

《儿童诗两首》是人教版课标版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的1篇略读课文。第一首《我想》,作家高洪波以儿童的视角,抒写了儿童春天里的想象,表达了儿童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第二首《童年的水墨画》,表达了儿童世界处处皆美景。两首诗适宜引导学生学习鉴赏性阅读和仿写儿童诗。教学时,可在课内完成《我想》的读、赏、创,《童年的水墨画》则放到课外,实现迁移学习。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环节设计:

师: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草长莺飞、遍地春光;春天,是个想象的季节,神游四野,上天入地。在春天里,你会想象些什么?

(学情预估:学生可能会想象春天实在的景物。)

2、点拨入题:

高洪波是个著名作家,他以《我想》为题,写出了一个孩子春天里的美好想象。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儿童诗两首》的第一首《我想》。

二、初读,感知内容

1、环节设计:

师:初读诗歌,我们不仅要读准确,还要用心去感受。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不添字,不漏字,把字音读准确,还要把声音放轻一些。读完想一想,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学情预估:学生比较重视把诗泉州市地读下来,不很在意对诗歌的感受。)

2、点拨策略:

引导学生一节一节地体会:

在美好的春天里,“我”把自己想象成什么?

三、再读,体验情趣

1、教学环节:

你能通过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

(学情预估:学生一般能说出诗的大意,但不容易体会诗中的情趣。)

2、点拨策略:

主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味。老师引读课文,用语言描述调动学生的情感,把学生引入想象世界。

师:在那桃花盛开的春天,“我”想象自己的小手安在了桃枝上……(读第一节);旭日、和风,垂柳拂岸,“我”想象自己的脚丫接在柳树根上……(读第二节);春天是放风筝的季节,蓝天白云,风筝飘飞,给人们带来多少欢乐,“我”把自己的眼睛装在风筝上,体验春天的快乐……(读第三节);阳春三月,绿草成茵,花繁似锦,“我”把自己想象成了大地……(读第四节);我是个向往自由的孩子,也是听话的孩子……(读第五节)。

四、三读,鉴赏表达特点

1、环节设计:

师: 只要找到窍门,我们也可以当小诗人。作者的小窍门是什么?大家看看每一节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想象,自己身体哪个部位的变化,有什么变化?

(学情预估:学生对把自己的什么部位变为什么,容易局限于课文的事物,要把打开思路作为指导重点。)

2、点拨策略:

是春天的桃花、柳树、风筝,还有充满绿意的大地启发了作者的想象,春天的细雨、燕子,夏天的荷花、小溪和鸣蝉,秋天的桂花飘香,冬天的雪,都可以启发我们想象。还有干旱的大地、混浊的河流、沙尘暴,社会治安、国家安全等也可以触发我们的想象。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事物作为想象的凭借,然后展开想象,并把它写成一首小诗。

五、学习创编,合作交流

1、环节设计:

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事物作为想象的凭借,然后展开想象,并把它写成一首小诗。

(学情预估: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想象,是学习创编的难点。)

2、点拨策略:

可先以老师的“下水文”指导:

这是老师写的两节诗,请同学们评一评,诗以什么为凭借,抓住了事物的什么特点,描述了怎样的情境?再让学生独立思考、模仿创编,然后小组交流,最后班上交流。

六、迁移课外,拓展学习

读《童年的水墨画》,写一首小诗。

附“下水文”

我想

(一)

我想把小手,

化作三秋桂子,

飘香宇宙,

连嫦娥也频频回望。

我想把脚丫,

化作潺潺流水,

让母亲河

永远载舟远航。

我想把眼睛

化作中秋的月亮,

榕树下的孩子我想把身体

化作肥沃的土地,

让西北部的不毛之地,

也有小麦的芳香。

我想

(二)

我想把耳朵,

高高地悬挂空中,

时时提高警惕,

让犯罪分子无处躲藏。

教学说明

本教学设计比较充分体现了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的新课程理念。本课是略读课文,按常规只要读一读,大体领会诗意即可。但两首儿童诗除了意境优美,适宜引导鉴赏性阅读以外,文本的多元想象的特点,又特别适合模仿习作。因此,教者课内教1篇,引导学生读、赏、创,课外自学1篇,实现迁移性学习。

在教学设计上,“环节设计──学情预设──启发策略”的教学程序安排,既做到充分预设,又为课堂生成预留了自由的空间。

《我想》教案【第二篇】

活动目标:

1、 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能按照动物的明显特征,按照诗句的结构仿编诗歌

3、体验方便诗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长颈鹿,袋鼠,等动物图片PPT

2.诗歌图谱、音乐

3.大象、猴子、小鹿图片

活动过程:

一、 故事导入:引出大象(出示图片):

1、故事“在一座美丽的森林里,森林国王邀请我去参加一个盛大的'森林舞会,所有的小动物都会来参加,可是我走着走着我 看见大象,我对大象说,大象伯伯我好喜欢你的长鼻子,我也想有个长鼻子和你握握手。”

2、根据故事内容提问:

“故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我为什么喜欢大象的长鼻子呢?”

“大象什么地方和别的小动物不一样呢?”

“谁能学一学大象怎么用鼻子握握手呢?”

“大象的鼻子可以握手以外还可以干什么?”

二、教师根据故事核心内容进行仿编诗歌第一段。

1、出示图谱观察并理解图谱,和诗歌中的句式。

2、幼儿跟老师一起朗诵诗歌第一段,随后再请幼儿自己朗诵

三、教师讲述故事第二段,教师引导幼儿仿编诗歌

1、我们在听故事第二段,引出小猴(出示小猴图片)

我和大象伯伯走着走着,看见树上在掉果子,于是抬头一看,原来是一群小猴子,它们在树上用尾巴摘果子荡秋千。我高兴的对小猴说:我想,有条和你一样的长尾巴,想和你一起玩荡秋千。

2、教师根据故事内容提问:我走着走着又看到了谁?小猴它们在干什么?他们是用什么荡秋千,摘果子的?你们能给我学一学它们是怎么用尾巴荡秋千摘果子的么?(我为什么喜欢小猴的长尾巴,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他的尾巴可以荡秋千,摘果子,还可以干什么?幼儿回答。

3、教师引导幼儿仿编诗歌的第二段

教:故事的这一段也有个好听的诗歌,谁能发现,并大胆的把它说出来,教师引导孩子从故事中发现(看见了谁?我想有个什么?和小猴用什么?干什么?)并套用诗歌图谱并运用诗歌中固定句式仿编。教师引导幼儿仿编,教师指导。(看见小猴,我想,有条长尾巴,和小猴用尾巴荡秋千)

4、幼儿带动作朗诵诗歌第一二段。

四、听故事,幼儿仿编故事第三段

1.讲述故事第三段引出小鹿(出示小鹿图片)

2.根据故事内容提问:

“走着走着有看到了谁?”

“它们在干什么,我又说了什么?”

“他们再用什么东西顶顶牛?”

“请你们来学学顶牛的动作小鹿的犄角除了可以顶牛以外还可以干什么?”

五、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1、请幼儿看图谱朗诵

2、配乐朗诵

六、出示PPT图片,幼儿用固定句式仿编教师记录

出示图片(一次出示)引导幼儿寻找这些动物明显特征及用途,并用固定句式表达(教师记录)配乐朗诵幼儿仿编的诗歌。

七、活动延伸:

幼儿尝试仿编更多的诗句并进行分享。

《我想》教案【第三篇】

目标:

1、通过预设的情境,让幼儿自主、大胆的表述自己的想法。

2、通过讲述和操作、懂得要遵守交通规则。

准备:多媒体课件、交通图片、幼儿作业纸、交通书。

过程:

一、引题

1.展示多媒体课件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一段录象。你们来看看,是什么地方?

(幼儿讲述。要求幼儿说话完整)

师:马路上有什么?

2.出示小朋友踢球的图象。“这是谁?他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3.展示汽车。师边演示边说:突然开来了一辆汽车。很快的开过来。你们说,会发生什么事情?

(让幼儿自由讲述)

二。幼儿讨论。学习

1.你们说得很对。会发生这么多危险的事。那么这个小朋友做得对吗?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

2.汽车司机做得对不对?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

3.小结。小朋友说得都很对。我们不能在马路上玩耍。这样会发生想你们刚才说的这些危险的事。那么汽车司机呢,要在经过斑马线时,开慢车。所以小朋友和司机叔叔做得都不对。

三。巩固

1.我这里还有一些图片也是关于交通的。你们也来看看,给对的打上。c错的上。当老师敲小铃时。请你们把铅笔放在桌子上,拿着你的练习纸轻轻的坐在老师这里来。

2.提供给幼儿练习纸。让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当发现大部分幼儿都完成时,就让幼儿回到座位。

3.请你们来说说。你认为谁做得不对,你想对他说什么?

幼儿讲述。

四。迁移

1.你们的爸爸妈妈会开车吗?(会)

2.爸爸妈妈在开车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你会对爸爸妈妈怎么说呢?

辅助提问:1。开车能打电话吗?

2.开车可以穿高跟鞋吗?

3.喝了酒后可以开车吗?

3.小结。小朋友说得很对,所以,当我们看到这样的现象时。我们都要提醒他们。不然的话就会发生危险的事情。

4.那么我们在马路上应该注意什么呢?(幼儿泛讲)

你们说得都很好,老师这里就有好多交通的图片。你们来看看。你看到哪些人做的不对,你想对他说什么?(让幼儿看课件去判断)

5.说得真好,他们听了你们的话之后。一定回注意的。

四。巩固

小结。你们说得真棒。都知道了在马路上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为了奖励你们,老师给每个小朋友一本交通安全书,让你们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告诉爸爸妈妈和其他的小朋友们。

《我想》教案【第四篇】

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能够大胆想象各种飞行的方法,掌握画飞行中的人物的技能,激发对想象画的兴趣。

活动准备:

飞行人和直立人图片、背景图片两张、水彩笔、画纸、双面胶带

活动过程:

1.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引导幼儿想象各种会飞的物体或人物。

教师:“有什么,他们会飞?”

幼儿“小鸟?”“小鸟它为什么会飞?”“因为有翅膀!”……

“还有什么也会飞?”“奥特曼”“阿童木”……

2.引导幼儿观察飞行人的动作特征。

教师:“昨天晚上,我给自己画了两幅画像,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幼儿:“一个是飞着的,一个是站着的。”

教师:“飞着的和站着的身体的部位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我们用你们的小手指当画笔,来画画飞着的人!

教师:“不行不行!我还飞不起来!帮帮我吧,帮我加上能让我飞起来的工具吧?”

幼儿:“给你加翅膀!给你加竹蜻蜓!给你加魔法棒……”

3.引导幼儿观察飞行在天空时看到的事物,丰富幼儿绘画的背景。

“我飞呀飞!”“看看我在哪幅里更象在天上飞?”

幼儿“有云!”“有蓝天……”

教师:“啊?这棵树怎么了?怎么这么矮?”

幼儿猜……

教师出示一棵完整的大树!“其实这棵树有这么大!画上只有一个树顶,为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猜测房顶

教师:“我在天上飞还能看见什么?”

4.幼儿绘画。

教师:“今天我们就画,我在飞!先想想你准备画你用什么方法飞上天,然后在画,你在天上看到的东西。”

5.幼儿交流自己的作品。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2960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