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者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教案设计【通用8篇】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教育工作者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教案设计【通用8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教育工作者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篇】
教学目标:
1.听赏小提琴独奏《大海》,让学生能够听辨“独奏”这一形式。
2.歌曲,并能基本掌握力度“f”及渐强、渐弱在歌曲中的表达。
3.歌曲对比,让学生领悟不同歌曲的情感处理。
4.歌曲《大海》,让学生能感悟词曲中蕴含的“美”。
重点、难点:
”,及渐强、渐弱的在歌曲中的表达。
2.学生进行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情感表达。
媒体准备:多媒体、钢琴(电子琴)、录音机、打击乐器等。
课时分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练习:
听音乐做动作,按位置坐好。
二、导入新课:
2.听读读,感受歌曲旋律。
(1)师:大海那么美,我们安静欣赏一首独奏曲《大海》。
师:播放小提琴独奏《大海》,请安静地闭上眼聆听(并说其旋律特点,出什么乐器演奏。)。
(2)出示大海歌词,请同学加上伴奏音乐有感情的轻声朗诵。(展开对大海的描述,感觉语言美。)。
(3)展示大海的有关图片,欣赏大海的美。
3.学唱歌曲。
(1)用:“呜”来模唱一下这首歌曲旋律。(可要求学生做一些身体摇摆等的动作表现曲子的优美,积累三拍子的感觉。)。
(2)可用手模仿海螺的形状,再用“呜”吹出歌曲旋律。(注意要轻点,优美的感觉)。
(3)根据歌曲的旋律画出旋律线,例如:波浪形……(请学生用手模仿画线来感受旋律的美。)。
(4)把歌词加在旋律里唱一唱。
(5)听录音范唱,要求学生轻声范唱。
(6)学生跟琴范唱歌曲。
4.游戏。
(1)回声的游戏。师:海浪是怎样冲上岸的呢?冲上来的声音很大,退回去的声音很小……(像回声)老师唱前一句,生接后面一句。交替做“回声”的练习。
(2)为歌曲伴奏。师:浪花的声音是怎样的?怎样表示合适些?(引导学生用纸抖动的声音来模仿海浪的声音效果,)师:请你们抖动纸的声音为我伴奏好吗?(注意倾听个声中的强弱和乐句的韵律。)。
6.图画表现大海的美。老师有很多材料,(蓝色的绸布,海鸥,小鱼,海船。。。。)请同学上来给我设计,拼贴出一幅美丽的大海图画。
三、小结。
作业布置:复习歌曲。
板书:课题《大海》。
美丽大海图画。
教育工作者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教案设计【第二篇】
一、学唱歌曲《土拨鼠》。
二、综合训练:三声部和唱片段。
三、欣赏:《欢乐颂》、简介贝多芬。
一、启发学生运用柔和、连贯的歌声和悠长、平稳的气息,唱出歌中主人公对土拨鼠的爱怜、亲切的情感。
二、初步接触三声部合唱,要求保持音准和节奏整齐。
三、通过本课歌曲和欣赏曲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德国音乐大师、交响乐之王贝多芬的生平、作品。
一、贝多芬画像。
二、《欢乐颂》器乐独奏、交响乐中重唱、合唱、管弦乐合奏录音带。
三、录音机。
课时计划:三节。(歌曲、综合训练二节,欣赏一节)。
教学内容:
一、综合训练(十七页中)第一、三声部。
二、学唱歌曲《土拨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歌曲《转圆圈》。
1、用《转圆圈》乐曲进行二部视唱练习。
2、无伴奏合唱,教师指挥。重点:两个声部的音准与和谐。
3、随伴奏合唱。重点:速度、力度的变化以及表情的调动。
二、综合训练(十七页)。
1、内容简述:这是一条三声部发声练习曲,选自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三乐章第一呈示部主题。这个主题原是一首捷克名歌,名为《念故乡》,是反映流浪在外的游子思念故乡亲人、期盼回到故乡的一首歌曲。
2、教师范奏(范唱)第一声部旋律。
1=bb4/4。
3、集体视唱第一声部旋律。
4、哼鸣第一声部旋律。
5、教师范奏(范唱)第三声部旋律。
1=bb。
6、由学生们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三声部的二部视唱,要求:力度稍弱、速度稍慢、平稳,唱时一定要注意自己声部的准确、清晰,还要注意倾听另一声部。
7、教唱第三声部旋律。
8、将学生分成两部分(可对半分),进行两部视唱。
9、在二部视唱基础上的二部哼鸣练习,注意音区的变化而引起力度的变化。
三、学唱歌曲《土拨鼠》。
1、歌曲简介:这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在1789——1792年与家乡波恩创作的许多歌曲之一。当时人们有随身带土拨鼠到处流浪的风俗习惯,就好比现代人在家中养狗、猫,并带他们外出游玩一样。这是一首表现流浪汉与土拨鼠相依为伴的歌曲。
土拨鼠,旱獭。
2、初听演唱录音。
3、6/8拍弱起节奏的练习。
4、视唱曲谱。
注意,带弱起的乐节(二小节为一乐节)、乐句(四小节为一乐句),在乐节、乐句处须用急呼吸换气。
5、按乐曲节奏读歌词,体会乐句与词的关系,找出并标出换气位置。
6、练唱歌曲。
注意前两句与后两句力度上的对比。
7、齐唱《土拨鼠》。
四、作业:
1、视唱《土拨鼠》乐谱。
2、用竖笛吹奏这个旋律。
下课。
课后记:本课三声部合唱片段中的第二、三声部是从属性质,主要以构造和声背景为目的,让小学生轻声哼鸣的同时,注意倾听整体音响效果。另外,当唱“啊”时,力度自然加强,不需要有意突出这个力度。
教学内容:
一、综合训练:(第十七页)三声部合唱片断。
二、歌曲《土拨鼠》的演唱、处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转圆圈》。
1、分声部视唱。
2、二部视唱练习。
3、二部合唱。
二:综合训练(第十七页)。
1、按第一课时的声部划分,分声部练第一、三声部的视唱。
2、第一、三声部的二部视唱练习。
3、用哼鸣的方法哼唱第一、三声部的二部合唱。
4、从第三声部的学生中抽四——六人,视唱第二声部。
5、第一、二声部的二部视唱练习。
6、第二、三声部的二部视唱练习。
7、三个声部的三部视唱练习。
8、三个声部的三部合唱哼鸣练习,注意调整力度和速度。
9、条件较好的班级,用竖笛合奏这个三声部合唱片断。
10、欣赏:《故乡的亲人》(第五十七页},注意体会想念故乡、思念亲人的那种忧伤心情。
三:《土拨鼠》的演唱、处理。
1、问答:《自新大陆》中的主题《念故乡》、美国歌曲《故乡的亲人》与《土拨鼠》在内容和情绪上有什么共同之处?(都表现了游子飘零他乡的孤独、凄凉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2、唱一遍歌曲旋律,要求学生区分歌曲的两个段落,并说出它们在旋律和情绪上的异同。(前一段旋律平稳,感情比较平静,后一段旋律上行,情绪显得较激动)。
3、朗诵歌词,请学生指出语气最为强烈的地方,(啊,土拨鼠),对照旋律(全取曲最高音“3”处),确定歌曲的高潮所在。
4、讨论:应如何运用力度来表现这个高潮部分?(用较强的力度),整句是否都用较强的力度?(应随旋律的起伏而作强弱的变化)。高潮部分出现了两次,是否可以在力度上做一些不同的处理?(前一个高潮部分力度较强,抒发对土拨鼠十分钟爱的强烈感情;而后面的高潮音则用较弱的力度来表现无可奈何的心情)。
在讨论中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方案都可以试一试,唱一唱,让大家进行比较,再得出结论。
5、有表情地演唱这首歌曲。
6、用竖笛练习吹奏这首歌。
四:小结本节课学习、练习情况。
下课。
课后记:《土拨鼠》这首歌的两大特点:一是6/8拍(3/8十3/8),二是每句都从小节的第六拍弱起。启发学生意识到这两点,再去感觉基本节奏,自学起来会很方便。
教学内容:
一、复习、巩固前两课时学习内容。
二、欣赏:《欢乐颂》,简介贝多芬。
较具准备:
一、贝多芬像。
二、录音机。
三、用电子琴演奏的《欢乐颂》录音;用童声合唱的《欢乐颂》录音;用重唱、合唱、管弦乐演奏(唱)的交响乐片段录音。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第十七页)三声部发声训练,《念故乡》片段。
(1)、三声部的视唱练习。
(2)、竖笛合奏练习。
2、抽唱歌曲《土拨鼠》。
3、抽学生用竖笛吹奏《土拨鼠》。
小结、过渡:
这是贝多芬的一首小品、他还创作了许多内容更深刻、规模宏大的大型作品。
关于贝多芬的简介,参看课本第二十一页。
二:贝多芬经典名作片段欣赏。
1、交响曲:
(1)《命运》(贝五)第一乐章主部主题。
(2)《田园》(贝六)第一乐章主部主题。
2、奏鸣曲:
(1)《月光》第一乐章呈示部主题主题。
(2)《热情》第一乐章呈示部主部主题。
(3)《春天》f大调小提琴、钢琴第五奏鸣曲第一乐章主部主题。
3、歌曲:
(1)《土拨鼠》a、用电子琴演奏的。b、童声合唱的。
(2)《欢乐颂》a、用电子琴演奏的。b、童声合唱的。c、交响乐(贝九)第四乐章重唱、合唱片段。
4、另外欣赏童声合唱《念故乡》。
三:边听边想。
1、再听《欢乐颂》片段,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感受(如:兴奋、热烈、雄壮、宏伟、激奋……)。
2、引导学生们将《欢乐颂》与《土拨鼠》从情绪、力度、速度、结束音、色彩等方面进行比较,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欢乐颂》《土拨鼠》。
情绪热情、欢(明)快忧伤、低沉。
力度强弱。
速度快慢。
结束音16。
色彩明亮暗。
3、用以上比较法将本节课所欣赏的八首作品归纳:
(1)《欢乐颂》类:《热情》、《春天》、《田园》及《命运》。
(2)《土拨鼠》类:《月光》、《念故乡》。
4、齐唱《欢乐颂》、或吹奏。
简单小结课堂学习情况。
下课。后记:通过对比,让学生懂得同是贝多芬的作品,整体上感觉反差很大。不同音的使用(特别是结束音)所造成明暗效果是不同的。这也说明使用某些音或节奏、速度、力度,可以反映某些特别的效果。
教育工作者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教案设计【第三篇】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2、初步体会合唱的效果,养成良好的合唱习惯。
3、在听赏乐曲时,能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并能用碰铃等打击乐器参与表现。
4、能认真完成《音乐万花筒》板块中的综合活动。
教学重点:
1、演唱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2、《音乐万花筒》的综合活动。
教学难点: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中的二部合唱。
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1、进行“打哈哈”发声练习。如:
6666|6660||5555|5550||。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2、练习歌曲合唱部分的旋律片段。
3、全班分成两组,分别唱两个声部的旋律片段。注意演唱时音量不能过大,同时注意聆听对方声部的演唱。
4、分声部演唱合唱部分。
5、师问:演唱这首歌曲时,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
生:活泼、欢快。
师:对,那就请大家带着欢快的情绪演唱整首歌曲。
二、听赏民乐合奏《喜洋洋》。
1、导入听赏。
2、整体听赏。
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并初步认识笛子、二胡、木鱼。
3、分段赏析。
分别听赏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然后让学生说说两个乐段音乐情绪的表现特点。第一段旋律欢快,热情洋溢;第二乐段旋律舒展流畅,非常抒情。
4、参与表现。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三、综合活动《音乐万花筒》。
第一阶段:复习。
1、唱一唱。
将学生分成四组,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歌曲复习,每首歌只唱第一段。
2、听一听。
还是以组为单位,播放乐曲的主题音乐,学生进行抢答。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教育工作者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教案设计【第四篇】
教学内容:
1.了解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及其代表作品。
2.欣赏两首管弦乐曲《朝景》、《奥塞之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
二、欣赏管弦乐曲《朝景》。
1.边听乐曲,边想象乐曲描绘了什么景象,体会“这首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教师揭示题目——《朝景》,介绍乐曲创作背景。
3.教师介绍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及其代表作品。
4.播放主题音乐,让学生视唱主题旋律。
5.复听乐曲,当学生听到主题出现时,用举手的方式表示,听后说出乐曲的哪些部分听到了主题旋律,划分乐曲的三个部分。
6.找一找乐曲三个部分中演奏主题的主要乐器(小提琴、中提琴、长笛、单簧管、双簧管)。
三、欣赏管弦乐曲《奥塞之死》。
1.听乐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2.教师介绍此曲的创作背景,带领学生视唱第一部分的主题,感受音乐的凄凉和哀痛。
3.副厅乐曲,感受主题在乐曲的什么地方出现,想想前后主题发生了什么变化。
4.欣赏完乐曲,学生讨论并回答:
(1)作曲家选择了什么乐器组的乐器演奏全曲?
(2)乐曲的三个部分有什么不同?其中第二部分时如何表现出与第1部分的不同的?
(3)第一部分主题再现时,力度发生什么变化?
四、小结本课。
教育工作者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教案设计【第五篇】
学习目标:
1进一步学习演唱二声部歌曲《白鸽》,完整表现歌曲。
2欣赏歌曲《哦,十分钟》,体验音乐带给人们的欢快情绪。
重点难点:欣赏歌曲《哦,十分钟》,体验音乐带给人们的欢快情绪。
课前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各种打击乐器(沙槌、三角铁、响板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引导学生齐唱歌曲,注意要表现出这首歌曲的欢快情绪。
2、分小组进行二声部的轮唱。
3、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二、欣赏。
1、讨论。
同学们,你们的课间十分钟是怎么度过的?(引导学生讨论)。
2、初听。
提问:歌曲描述了什么内容?它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3、复听。
教师出示歌词,引导学生小声的哼唱歌曲。
4、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歌曲的伴奏下,来跟更好的表达歌曲情绪(如舞蹈、自选打击乐器等方式)。
三、小组竞赛。
每个小组设计一种的表演方式来表现歌曲的情绪,看那个小组表现的。
教育工作者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教案设计【第六篇】
教学内容:
1.认识了解古老的弹拨乐器——箜篌。
2.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歌曲《画》,感受歌曲优美的意境。
2.聆听《春江花月夜》主题,谈谈音乐与歌曲《画》有什么关系?
二、欣赏箜篌曲《春江花月夜》。
1.欣赏音乐主题,介绍箜篌及其音色特点。
2.欣赏《江楼钟鼓》(引子)。
(1)夕阳西下,寺庙里忽然隐隐约约传来了音乐。(播放引子)。
(2)教师:引子是节奏自由的散板,乐器用弹跳、轮指的手法由慢而快地模拟阵阵低沉的鼓声。远处钟声回响,水面碧波荡漾。把日落前江面恬静、醉人的意境描绘得非常细腻。
3.《江楼钟鼓》主题赏析。
(1)出示谱例,请欣赏并选择主题表现的意境:
a.欢快跳跃b.委婉恬静c.深沉低缓。
(2)视唱主题。
(3)设问: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情绪?它是通过怎样的手段来表现这种意境的?
(4)归纳:旋律入波浪般进行,显得格外柔美与和谐。另一个特点是使用“鱼咬尾”的创作手法使音调轻盈平稳,形象地表现了一轮明月从东山升起,在云层中游移的美丽景致。结尾婉转呜咽的旋律导入了深远的意境,令人凝神屏息、浮想联翩。
(5)介绍“鱼咬尾”的音乐句式。
4.赏析《花影层叠》。
(2)归纳:音乐主题在6小节徐缓的曲调之后,乐器突然弹出了4个作移位摸进的短句,急促二热烈,描写了花枝弄影,香飘春江的情景。
5.赏析《渔歌唱晚》。
教育工作者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教案设计【第七篇】
随《蜗牛与黄鹂鸟》进入教室座好,随老师做动作,用身体动作来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1、“老师给你带来了两个小动物,一个是蜗牛,一个是黄鹂鸟。请你听一听老师弹得是哪一个?请用你的动作告诉老师,如果是蜗牛就请你学蜗牛爬,如果是黄鹂鸟就请你学小鸟飞。”
师用铜管在低音区慢速弹奏《蜗牛与黄鹂鸟》,生随着旋律学着蜗牛缓慢的爬行。
师用木琴在高音区快速弹奏《蜗牛与黄鹂鸟》生随着旋律学着黄鹂鸟灵活的飞舞。
2、“同学们听得非常好,下面我们来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
师不断地变换高低音区弹奏《蜗牛与黄鹂鸟》,生不断地变换角色表演。
1、“请同学听完、看完后告诉老师蜗牛与黄鹂鸟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播放《蜗牛与黄鹂鸟》flash形式的mtv。(将歌词挡住,让生只通过听歌曲、看画面来回答问题。)。
2、“下面让我们看着歌词听两遍歌曲。”在听的过程中师用教鞭指着歌词,提示学生歌曲的反复路线,防止溜号现象。
“我们来试唱一下”师慢速弹琴,生跟唱。个别唱不好的地方采用听唱法学习。如:第二段开头或是结尾处的换气……,根据学唱情况而定。个别处纠正完之后,再完整复唱一遍。
1、蜗牛:
a、“蜗牛从大树刚刚发嫩芽的时候就开始爬,一直爬到葡萄成熟。你知道蜗牛从什么季节爬到什么季节么?”生答。
b、“蜗牛从春天一直爬到秋天,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黄鹂鸟的嘲笑它都没有动摇一直坚持不懈的爬着,你能谈一谈对蜗牛的看法么?”启发学生要学习蜗牛“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精神。
c、“你在学习或生活中有没有遇到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呢?比如有的同学学习钢琴,刚开始既枯燥又难听太累了,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弹出好听的曲子来,还是算了吧。”生答。“如果有请你想一想蜗牛你就不会放弃了,如果没有请你引以为戒,当以后你遇到困难或是问题想要放弃时请你唱唱这首歌想一想蜗牛你就有信心和动力了!”
d、“我们再来唱一遍这首歌曲,你认为哪一句最能体现蜗牛坚忍不拔的精神。”生带着问题唱后回答。“蜗牛虽然背着重重的壳,一步一步缓慢的爬着,但是他一直坚信自己的目标,老师看谁能把蜗牛的这种坚定的感觉唱出来。”生唱。“请你一边唱一边用你的动作表现”生边唱边做。
2、大树:
“我们来唱一下第一段,看看除了蜗牛以外还唱了谁”生唱回答。“请你们一边唱一边用你的身体表现刚发嫩芽的大树,注意我们的大树长的是不一样的,而且还会随着音乐动一动。”第一段声情并茂的边唱边做。
3、黄鹂鸟:
a、“我们来唱唱第二段,看看第二段都唱得谁?”生唱回答。
b、“黄鹂鸟对蜗牛的这一做法是什么态度呢?”
启发学生说出黄鹂鸟嘲笑、蔑视、骄傲、瞧不起……。
“黄鹂鸟拿自己的长处和蜗牛的短处去比较,认为这么简单的事情根本用不着从现在就开始爬,所以讥笑蜗牛。那你在生活和学习中有没有象黄鹂鸟那样用自己的长处去取笑别人的短处呢?”生答。
“你也有短处,如果别人用他的长处来嘲笑你的短处,那你的心里一定不舒服。以后我们要多学习别人的长处,多检讨自己的短处,就不会犯黄鹂鸟的错误了。”
下面我们把嘲笑、蔑视、骄傲、瞧不起人的黄鹂鸟再唱一遍,这次请你一边唱一边用你的动作来表现傲气的黄鹂鸟。
4、蜗牛:
“蜗牛在黄鹂鸟的嘲笑下不仅没有退缩,还告诉黄鹂鸟一个什么道理呢?”生答。(启发学生说出笨鸟先飞的道理)。
我们用坚定的语气把结尾唱出来。
5、声情并茂地完整演唱全曲,并配上自己的动作。
“请同学们自由组合,分角色进行表演。”
放三遍歌曲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
请1~2组上前表演,全体为他们演唱,师钢琴伴奏。
对于表演出色的给与掌声鼓励。
“蜗牛最后吃没吃到葡萄呢?”生答。
“这时当他再次遇到黄鹂鸟时,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请你回去好好想一想,编一首秋天的《蜗牛与黄鹂鸟》。”
随《蜗牛与黄鹂鸟》边唱边做动作走出教室。
教育工作者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教案设计【第八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甜美的声音用充满爱的情感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
过程与方法参与欣赏合唱感受艺术歌曲带来的美感,并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
知识与技能学会运用简单的音乐语言评价作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难点通过欣赏认识艺术歌曲的艺术价值。
三、教学用具。
德国艺术家的作品和相关的资料、录音机、电子琴。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童话故事《白雪公主》。
提问:(1)《白雪公主》出自哪部童话集?作者是谁?哪个国家的?
(2)同学们都知道德国有哪些的艺术家和诗人?
(黑格尔、马克思、歌德、贝多芬、海涅、门德尔松……)。
2.词曲作者简介。
海涅:德国的诗人,他一生写有三千多首诗句,有一千多首被作曲家谱写成了曲子。
门德尔松:德国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自幼受到良好教育。4岁从母学习钢琴;8岁学习作曲;9岁登台演奏钢琴;17岁发表作品《仲夏夜之梦》已属作品。1834年他在杜塞尔多夫担任指挥时,他阅读了海涅的抒情诗,灵感突现,迅速写下了这首被世人广泛传唱的名曲《乘着歌声的翅膀》。
(二)新课教学。
1.配乐朗诵,强化歌词。
播放由双簧管演奏的《乘着歌声的翅膀》,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2.教师示范,感受节拍。
(播放歌曲的伴奏,教师演唱歌曲)。
师:同学们注意到了没有,歌曲的歌词其实是一首抒情小诗,出自诗人海涅之手,而生性浪漫的音乐家门德尔松则为它谱上旋律,变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美妙的歌曲吧!
3.分步学唱。
(1)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用lu轻声模唱.教师要随时提示学生注意用演唱《回声》时的头声感觉。
(2)学生控制音量。用lu模唱。
(3)学生轻声随琴唱曲谱,教师可轻声附和,同时用手在空中划出旋律线,尤其注意几个音程跨度较大的地方(5到低音7;低音5到3)。如发现音准问题要及时纠正(第一和第二乐句的音均属大跳),可以采取分组模唱音程或手势的方法强化概念(在和三度音程中逐步递减过渡音或手势提示音高变化)。
(4)学生熟练后,再次演唱曲谱。
此时要引导学生进行乐句比较,找出规律。尤其是起音和乐句结尾的特点(出示谱例幻灯片)。可以起到降低难度,同时训练学生观察力的作用。
(5)学生随琴轻声演唱歌词。教师随时注意纠正。
在歌词演唱中,一定要让学生认真感受词意,同时注意美声唱法的咬字位置。
(6)学生随琴控制音量变化演唱。音量的变化正是与旋律的起伏、拍子的强弱完关结合。
师:这首歌的弱起小节不知道同学们注意到了吗?(提示学生划三角感受六八拍的起伏感,同时在第五拍吸气策六拍进入)。
看看哪几个乐句存在弱起小节?我们的气息、呼吸该怎么控翻呢?我们来试一试。
(7)学生控制气息,注意弱起处的换气。练习演唱几个有代表性的乐句(第一乐句为例)。
(8)学生常握正确的换气方法,演唱全曲。
师:你们觉得这首歌中最有韵味的地方是哪里?该怎样演唱才能唱出歌曲的韵味来(学生自由提出自己见解。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力度等表现要素的变化来演唱。)。
师:在这首歌中,我最喜欢的是几处倚音的运用。(教师演唱带有倚音与不带有倚音的歌曲,学生对比效果,感受歌曲中借音的润色作用,并在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练习演唱。)。
(9)学生完整、有感情地演喝全曲。
师:关于这首歌我找到了几个不同的版本。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师:怎么样,这首歌虽然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但是歌曲的意境依然没变,它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能不能用几个动作来表现一下这首歌带给你的感觉?我来播放音乐,大家可以随着音乐、跟若感觉自由地做动作。你可以独舞,也可以邀请其他同学与你共舞。
(反复播放歌曲范唱,教师带领学生用动作体脸6/8拍的摇摇感。结束后,教师揭示歌曲的节拍——6/8。)。
(三)巩固提高。
1.欣赏《致音乐》。
(1)播放录音,感受歌曲的情绪、分析歌曲的结构。
(2)作曲家生平及代表作品。
舒伯特(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舒伯特的许多作品已是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他的b小调《未完成交响曲》、《第八交响曲》、《鳟鱼五重奏》等器乐曲,至今仍是世界音乐舞台上经常演出的曲目。然而,最能代表舒伯特艺术的还是他的六百余首歌曲,对于后人的影响也,被称为“歌曲”。最的歌曲有:《摇篮曲》、《小夜曲》、《圣母颂》、《魔王》、《野玫瑰》、《鳟鱼》,以及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
(3)再次听录音,哼唱歌曲,记熟主旋律。
2.参与表现,课外延展——回归生活。
师:同学们的歌声太美了。我听得如痴如醉,能够听到你们这样的歌声让我觉得生活是如此类好!这首歌让我们在歌声中飞到了梦中的乐园,现在,就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将你心中最向往的地方、最美好的愿望写下来,把歌声中的美凝固在纸上,做成风筝,放飞天空!
播放歌曲,学生在事先准备的白纸风筝上作画。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让我们将共好的愿望乘着歌声的翅膀飞向天空吧!
学生在音乐声中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