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优质4篇
【导言】此例“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优质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第一篇】
第8课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2、了解作者,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
欣赏文章浩荡雄奇之语言,仰先生博大磊落之英雄气概。
教学准备:李大钊先生名言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历史的车轮滚滚驶进了崭新的二十一世纪,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在黄河之滨写下了一首回肠荡气的壮丽的史诗。中国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与骄傲。正因为此,有一些人,我们应当永远怀念,是他们赋予了共和国新生;有一些话语,我们应当永远铭记……
二、了解作者:
你了解李大钊吗?——学生介绍完毕后教师作适当补充。
三、新课学习:
(一)李大钊先生在1927年不幸被反动军阀杀害,他的身影离我们已经很远很远,但历史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当我们阅读他的遗作,仍然能感觉到他的心跳和呼吸,倾听到那超越时空的激情澎湃的心声。下面听教师范读。
思考:a、勾画出应该掌握和不能理解的词语。
b、文章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点?
c、艰难的国运是怎么样的一种命运,请联系文的具体语言来回答。
1、出示应该掌握的词和不理解的词, 清除阅读障碍。其经历亦复如是 固是高高兴兴地往前走 奇绝壮绝的境界 老于旅途的人 以成其浊流滚滚 魄势 阻抑
2、初步把握语言特点。(指名回答)-----本文语言气势磅礴,铿锵有力,
3、“艰难的国运”的含义:对二十年代的国家命运,作者在文中是怎么样比喻的,你了解当时的历史吗?----------了解写作背景
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二) 指名朗读各段,每读完一段即归纳各段内容---------研究写了什么、怎么阐述
1、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
2、民族生命的进程就像江河的进程,是曲折坎坷的。
3人类的历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绝壮绝的境界才能感受到冒险的美趣。
4、中华民族的道路崎岖险阻(国运艰难),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欣赏到壮美的趣味
5、中华民族国运艰难,需要我们发扬黄河那种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三) 揣摩文章的语言:
1、喜欢哪些句子呢?请它推荐给大家。
2、联系课后练习二,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和作用。(讨论下列比喻句的含义)
a……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乐趣。
b第四节的含义
c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的含义的?深刻理解“趣味”的含义:
a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挑战艰险,征服旅途,无限风光在险峰。
b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英勇斗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c为民族的新生而奋斗,奉献生命的光和热,谱写壮丽的人生之歌。
李大钊先生在他的作品里,表达了他对这种乐趣的理解: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与球,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重点突破:
1、朗读并理解乐趣的含义。你能联系历史事实来谈谈你的看法吗?
2、联系第五节,谈谈“雄健的精神”的具体含义。
从课文的标题来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要提示两者的关系,你能结合文章,把作者言而未尽的意思说出来吗?————-理解写作目的。
在国运艰难的时候,要发扬雄健的精神,为民族的尊严和发展而奋斗、奉献。
3、你从李大钊先生的文章中感受到他怎样的人格风范?
他的信念、忠诚、追求、勇气、执著、热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4、李大钊先生用他的生命诠释了“雄健的国民”的含义,那就是一种像高山一样巍峨、像黄河一样浩荡一样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朗读名言,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
四、带着崇敬的心情齐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磅礴激越的情感。
五、感悟联想:1、李大钊先生对人生乐趣表述,实际上也是对人生意义的一次庄严的思考。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有趣味、最有意义的呢?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教师引用李大钊先生的名言,学生朗读并背诵李大钊先生的名言:
人生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远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国际形式来想想,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学生自由发言,集体交流。(联系我驻南使馆被炸一事实、《立此存照》,日本青年长谷川弘一在网上发表的言论,见《读者》XX年第七期))
六、总结全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伟大的灵魂,总是把自己的身家命运和民族命运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把它作为终身的幸福。这些为理想而奋斗的勇士,为了信念而逝去的志士, 把自己的生命铸成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里。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和奋斗,共和国才有今天的繁荣和富强,每一个有民族责任感的人都应该对自己说:让共和国的明天因为有我而更加强大和美丽!
七、家作:任选一题作文:《昌盛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或结合课文写读后感1篇。
板书设计: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
艰难的国运———一一一“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雄健的精神:勇往直前、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
雄健的国民:勇敢、执著、爱国……
教后记:这是1篇用散文形式写的“黄河颂”、民族精神颂。有感情的朗诵课文,学生可以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增强爱国主义心!
第9课《土地的誓言》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感受文中饱满、深沉的爱国情感。
2、了解作者选择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个画面,展现东北大地特有的丰饶 美丽的景象。
3、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 、呼告、排比等表现手法。
教学步骤:一、播放《松花江上》的音乐,同时介绍背景,最好通过影视手段展示九一八之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努力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
二、扫清字词障碍
怪诞 (dàn ) 亘古(gèn ) 默契 ( qì ) 污秽(huì )
. . . .
炽痛 (chì ) 嗥鸣 (háo) 谰语( lán )
. . .
三。教师表情朗读,让学生充分领会本文的诗意和情感。再让学生自由朗读,理解抒情散文所表现的家国之痛,民族之恨和爱国情感
四。理解全文结构
第一段:我常常详细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之沸腾
第二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
两段文字在结构上如双峰对峙,宛如对仗工整的一副对联。
五、问题研讨
1、 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作者面对土地发出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誓言”。
2、 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称呼,而后来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哪?
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的变化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激动,就不满足于使用“她”,而改用“你”直接与土地对话交流,这在修辞上称作“呼告”/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中有类似用法。
3、 这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试结合课文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表露的?
作者选择有特征的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但有人说有些段落排列的词语过多,不够简洁,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
六、反复朗读,选择最能打动人心的句子,背诵出来,比赛看谁背的句子多。
七、作业
1、 课外阅读秦牧的《土地》
2、 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3、 作文《我爱家乡的——》
初一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作者,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2、初步掌握品味语言的能力
3、理解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感情
过程方法目标:
1、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领悟文章的语言美。
2、通过文章的学习,理解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雄健精神
3、分析比喻的含义体会比喻说理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受生活经历和认识水平所限,对于散文仅能初步了解,而对于说理性强的随笔杂文类的散文就很难理解。虽然本文是1篇具有强烈鼓动性和充满乐观精神的雄文,然由于作者所处的年代距现代较为久远,且作者的革命豪情和审美意趣非同寻常,作为七年级的学生不容易深透理解和体味文字背后蕴含的隽永意味。而且由于说理性强,学生也不太感兴趣又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所以在教学中就要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着力引导,以达到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豪壮情怀
揣摩语文浩荡雄奇的语言及比喻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方法:探究分析法、提问法、讨论法
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同学们,大家学过历史应该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和灿烂文化。这其中有过繁荣昌盛国泰民安,跃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辉煌;也有过艰难挫折曲折坎坷。尤其是近代以来,我们更是陷入外强入侵、内乱不断、民生凋敝、国破家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境地,可以说是灾难深重。殷忧启圣 多难兴邦,正是在这一艰难的国运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其中就有中李大钊,今天我们学习他的著名说理散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2、作者简介:(课件展示)
李大钊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3、介绍本文写作背景(课件展示相关资料)
这篇小品文写作的年代,正当五四运动高潮过后。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加紧了对新文化运动的破坏。社会黑暗到了极点。封建复古势力从一蹶不振中昂起头来,对新文化运动发动猖狂的反扑。帝国主义加紧了文化侵略。中华民族真如“大病初愈的病人”,千疮百孔,步履维艰。在这种“艰难的国运”面前,是临阵脱逃,垂头丧气,悲观失望,彷徨苦闷,还是正视现实,挺起胸膛,振奋起民族精神?这是摆在每一个革命者、每一个有爱国心的正直的人们面前的严峻问题,必须作出抉择,必须作出明确的回答。针对这种现实和精神状态,李大钊大声疾呼,振奋起雄健的民族精神,在严重的历史关头,在艰难曲折的道路上,树立起冲破险阻的必胜信心。这在当时浊流滚滚的思想文化界,无疑如一道闪电,一声惊雷,给人们以极大的鼓舞,极大的振奋。
4、根据汉字写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课件展示相关资料)
一 (xiè )千里 险 (jùn)
丛山 (dié)岭 阻 ( yì )
逼 (xiá) 奇趣横 生
(qí qū) 浊 流滚滚
旅 行_______ 李大(zhāo)____
5、解释词语
逼狭:形容很狭窄。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阻抑:阻止、抑制。
回环曲折:曲折环绕。
亦复如是:同样如此,也是这样。
雄健:强健有力。
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
6、朗读课文归纳本文的写作思路
写作思路(课件出示课文结构写作思路)
a.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
《土地的誓言》《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及练习【第三篇】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一、导入
课前播放flash歌曲《松花江上》。
,,在1931年9月18日这一天日寇的铁蹄揭开了悲剧的序幕,从这一天起,沈阳、东北三省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经历了长达十四年的苦难与抗争……1941年9月18日,一位流浪在关内的东北作家端木蕻良遥望生他养他的家乡,找寻着北方的大熊星座,他满怀悲愤和思念写下了激情飞扬的文章,那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土地的誓言》。(出示课件一:课题)
在感受游子对故土热烈深沉的爱的同时我们还要学会:
出示课件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富有激情的语言。
2.体会作品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整体感知,深入探究
1、这是一块怎样的土地?
每一个言语背后都有一颗诚挚的心,端木蕻良为之付出如此浓烈而炽热的情感的土地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出示课件三:
快速阅读全文,找出具体描写土地的语句。[速读]
学生快速找出,明确:“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树,……原野上怪诞的狂风”和“在故乡的土地上,…………多么美丽,多么丰饶”
学生大声朗读这部分文字。(用自己最喜欢的形式来朗读语句)[选读]
出示课件四:品读赏析
这里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词语来形容东北地区的种种事物,那么这究竟是一片怎样的土地呢?请你以“这是一块( )的土地”的形式来说自己的看法并找出文章中语句作为依据。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可能会得出这样的一些结论:丰富的、富饶的、神奇的、奇妙的、美丽的、美好的、生机勃勃的、充满活力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追问:如此的土地,我们应用怎样的语气才能读出其中所蕴含的感情呢?
小组讨论回答。师根据回答总结明确:赞美、热爱、自豪、思念……的语气
分组朗读,每组推举一名最好的同学来读。[荐读][配乐读]
师针对朗读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评价。
出示课件五:朗读比较
想一想,下面这段文字与课本里面的句子有什么不同?
“在故乡的土地上,我想起无数的脚印,埋葬过欢笑的田垄,稻颗上的蚱蜢,沉重的镐头;我闻到了土壤的香气,稻禾的香气;我听到了欢喜的声音,劳动的声音;我想起了浅浅的河流,烟雨似的柳条,清亮透明的天空,银线似的蛛丝,拉粮的粮车,到处飞的麻雀,碾着新谷的场院……多么美丽,多么丰饶!”
小组讨论回答,在讨论过程中,师提示:内容、结构、修辞手法、感情表达等方面
师根据具体回答情况评价
通过同学们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课本的原话确实运用得恰如其分,那么我们用什么样语气和语速才能读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呢?请同学们试着读一下。[试读]
学生读了之后,互相评价。
学生试着总结语气:亲切、依恋、缓慢、低沉……
齐读这一部分语句。[齐读]
2、面对故乡的土地,作者发出了什么样的誓言?
在作者的笔下,这片土地是那样的富饶、那样的神奇、那样的美丽、那样的充满生机,可是现在,这块土地却遭受着从来没有过的蹂躏与践踏,多少人背井离乡,多少人妻离子散,又有多少人流离失所,富饶、神奇成为过去,美丽和充满活力也只能留在回忆中。(擦去板书)现在这片土地上满目萧索,一片凄凉。东北三省沦陷,三千万东北同胞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成了亡国奴,到处是战火纷飞,到处是日寇的暴行,哀号声不绝于耳,更不用说那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出示课件五:各种图片资料)
谁无父母,谁无妻儿,面对同胞惨遭杀戮,作为一名中国人,作为一名满腔热血的青年作家,端木蕻良面对家乡的土地,究竟发出了什么样的誓言?
学生快速找出,明确:“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结尾。”
师生齐读。[齐读]
同学们在朗读中,你感受到作者满怀着什么样的心情,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师点评。
现在就让我们用坚定的、充满激情的语调来读下面两句话。
出示课件六:选取两长句进行配乐朗读
(如果时间够用,可再请一名学生配乐朗读。)
四、小结
同学们,在那一刻,作者犹如一只失去方向的鸟儿,在寻找自己的枝头。其实,在当时的环境下,每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都会发出如此的诤诤誓言。最后,我想和同学们一起聆听一位诗人所发出的誓言。
出示课件七:《我爱这土地》。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品味词语,体会作者的豪情壮志。
2、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
3、联系生活,正确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4、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
2、联系生活,正确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图片展示,观感引读
1、图片展示:
图1风平浪静,船儿远航---
图2波涛汹涌,勇往直前---
图3乌云散尽,彩虹出现---
2、观感引读:
学生交流感受,并引发人生的思考。
的确,人生旅途也是如此,民族的历史进程也是如此。当我们面临狂风巨浪时,需要的是坚强、勇毅的水手,在艰难的国运中我们需要的乃是“雄健的国民”。
二、激情朗诵,整体感悟
1、激情朗诵:学生激情朗诵,初步感知课文。
2、整体感悟:
①从课文的标题来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要提示两者的关系,你能结合标题,把作者言而未尽的意思说出来吗?
(在国运艰难的时候,要发扬雄健的精神,为民族的尊严和发展而奋斗、奉献。)
②当时我们面临怎样“艰难的国运”呢?
(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③如果要鼓励同胞挺起胸来战胜困难,那么我们该如何读标题呢?重音该放在哪呢? (“雄健的国民”)
④下面快速阅读课文,并归纳各段内容。
a.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
b.民族生命的进程就像江河的进程,是曲折坎坷的。
c.人类的历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绝壮绝的境界才能感受到冒险的美趣。
d.中华民族的道路崎岖险阻(国运艰难),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欣赏到壮美的趣味
e.中华民族国运艰难,需要我们发扬黄河那种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
1、合作探究:
①文中最显著的特色是比喻说理,文中哪些比喻可以表现“雄健的精神”?这种精神的含义何在?(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勇往直前。)
②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2、品读赏析:
喜欢哪些句子呢?请它推荐给大家。
a……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乐趣。
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的含义的?深刻理解“趣味”的含义:
朗读并理解乐趣的含义。你能联系历史事实来谈谈你的看法吗?
a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挑战艰险,征服旅途,无限风光在险峰。
b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英勇斗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c为民族的新生而奋斗,奉献生命的光和热,谱写壮丽的人生之歌。
李大钊先生在他的作品里,表达了他对这种乐趣的理解: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与球,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1)指名朗读课文第四节开头的一句:
(2)指名朗读课文第五节中间的一句:目前的艰难境界,那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
(3)掌握品味语言的第一环节:理解关键词语的意义。
崎岖:本义是“高低不平貌”,这里借用了它的引申义“坎坷险恶”。
境界:本是指事物达到的程度,如理想境界,此指国运艰难程度。(将这些关键词语加上着重号,再默读一遍,是否有所领悟。)
2.学生寻找关键词语
“高唱”——主动(被动)、积极(无奈):雄健的国民是以一个奋进者的姿态出现在崎岖道路上的。
“悲壮”——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会有流血,会有牺牲。奋进本身就是壮烈的。正如李大钊所言,“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走过”——不用“要走”、“将走”,也不是“走着”,而是面对艰难险阻满怀斗争信念,一定要走过这一段困苦的路,到达胜利的彼岸。
以上是第三句中显示出的一种大无畏的斗争精神,而第四句中显示出的则是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请问哪个词语最能体现“雄健的国民”的乐观主义精神?(参考答案:“趣味”,有情趣,有意味,有意义。既然是环境艰难险恶困苦,为什么还会觉得“有趣味”?而且是“最”有趣味?这当然是乐观主义精神的最好写照。这正是我们(学习上的苦行僧们所必须具备的品质),向先驱者学习的要点所在——在艰难困苦的厄运降临时仍充满必胜的信念!
1.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 境地(选择同义词)
2.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很艰难险阻的境界。 进程(近义词)境况,情况
3.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常常 高低不平
4.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处境困难
5.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 走远路的人
6.目前的艰难境界,那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 阻止,抑制
四. 重温品味语言的三种途径
反复朗读 比较异同 探究疑点
五、体验反思, 互动释疑
1、体验反思:
李大钊先生对人生乐趣表述,实际上也是对人生意义的一次庄严的思考。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有趣味、最有意义的呢?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教师引用李大钊先生的名言,学生朗读并背诵李大钊先生的名言:
人生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远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国际形式来想想,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学生自由发言,集体交流。(联系我驻南使馆被炸一事实、《立此存照》,日本青年长谷川弘一在网上发表的言论,见《读者》20xx年第七期))
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六、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总结存储: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伟大的灵魂,总是把自己的身家命运和民族命运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把它作为终身的幸福。这些为理想而奋斗的勇士,为了信念而逝去的志士, 把自己的生命铸成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里。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和奋斗,共和国才有今天的繁荣和富强,每一个有民族责任感的人都应该对自己说:让共和国的明天因为有我而更加强大和美丽!
2、拓展延伸:
作文:《昌盛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或结合课文写读后感1篇。
“冒险的美趣”、“壮美的趣味”、“最有趣味的事”。这些词语表现了怎样的感情基调?
板书设计: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
艰难的国运———一一一“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雄健的精神:勇往直前、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
雄健的国民:勇敢、执著、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