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实用四年级数学对称教案大全(精彩5篇)

网友发表时间 3085599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实用四年级数学对称教案大全(精彩5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最新四年级数学对称教案大全【第一篇】

教学内容:

单元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1、整理和练习图形和变换,巩固平移和旋转的表象。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帮助的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画平移的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数平移距离。

1、观察43页第一题,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样数平移的`距离。

2、动手涂颜色。

3、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样找到那条船的。

二、画平移后的图形。

1、先让学生给43页第二题的四个点标上记号。

2、问学生,图形移动3格上边的点移动几格?图形的大小还是保持原来的样子吗?

3、学生讨论,该怎么样画平移后的图形。

4、学生汇报方法。

5、老师总结:先找好四个点移动后的位置,再把四个点连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平移后的图形。

6、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第2题的两个要求。

7、独立完成44页第5题。

三、判断练习。

1、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和旋转。

2、判断哪些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

四、动手操作。

1.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完成45页的做一做。

五、动手完成剪一剪。自学剪一剪,在全班展示作品。

教学反思:

结合动手操作,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平移现象。强调无论怎么平移,方向是不变的这个道理。

最新四年级数学对称教案大全【第二篇】

会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先画出几个关键的对称点,再连线。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观念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方格纸、课件。

(一)复习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昨天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谁能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预设: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二)探索新知。

1、画出轴对称图形。

教师:根据对称轴,补全下面的轴对称图形。

教师:要想顺利的画出另外一半的图形,你有什么办法呢?根据是什么?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预设:我们刚刚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的特点,可以利用这个方法来画。

教师:很好,怎样来找点呢,所有的点都找吗?

预设:不用,只要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在对称轴的另一侧点出关键点的对称点;顺次连接描出的各个点即可。

教师:谁能来展示一下你画出的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2、探究结果汇报。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预设: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先确定对称轴,找出关键点,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然后点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最后依次连接各个对应点,就可以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师:你能简要概述一下上面画轴对称图形另一半时的步骤吗?

学生:确定对称轴后,一找关键点;二数出距离;三点对应点;四连线。

引导学生思考: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是这节课的难点,在学生充分的讨论后,通过学生的实践来总结出方法,进行提炼,学生记忆的会更深刻。

最新四年级数学对称教案大全【第三篇】

(一)教材分析。

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

从二年级上册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静态形状,发展到动态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符合儿童的空间发展水平。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大量感性、直观的生活实例,来感知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使学生掌握它们的运动规律及平移的方法。为以后学习习近平行线,三角形的`分类以及推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打好基础。

(二)设计理念。

结合教材的这一特点,我本着体现生活实践数学化、数学概念实践化这样两个转变,向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学习内容,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接触、感悟到的大量事物中,领悟到“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建立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通过学生自定向、自运作、自调节、自激励,最终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落到实处。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情感与态度目标: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感受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受到数学美的熏陶。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并区分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平移后的图形。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课前小研究”、作业纸。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活动教学法,并结合我校生本教育的理念,设计了“课前小研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自我发展。

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单是纯粹地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主要体现了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方法,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

三、说教学过程。

(一)感知图形变换。

1、(自定向)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自运作)研究展示,初次生成。

3、(自调节)辨析内化,发现规律。

4、(自激励)列举现象,深化认识。

(二)研究平移距离。

1、(自定向)故事导入,引发思考。

2、(自运作)操作探究,突破难点。

3、(自调节)辨析争论,掌握方法。

4、(自激励)解决问题,形成技能。

四、说板书。

平移旋转。

小火车小缆车摩天轮旋转椅。

方向距离。

向右平移5格。

最新四年级数学对称教案大全【第四篇】

一、平移和旋转属于抽象的几何概念,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

由于这个内容比较抽象,又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空间观念,造成学生学习上的难度。

二、要让学生初步的感知:

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平移现象。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旋转现象。概念无需掌握,但特点的感知需要大量表象进行建立。

根据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观察开、关窗户,拉窗帘,开关门、电风扇等现象,让学生描述窗户和窗帘头的运动,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各自特点。

通过学习与比较,孩子们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运动能较好的进行判断。

但是在方格纸上将图形进行平移,并会画出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平移后的图形,学生掌握依然非常有难度。在做了近3节课的练习后,仍然有近百分之四十的学生有问题。可见学生空间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三、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讨论:

1、要知道平移几格,你要看哪里?怎么确定?通过多个图形的变化练习让孩子们感受到要确定平移几格,应该先在要平移的图形中确定一个点或者一条线。

2、怎样找对应点?让学生练习在平移后的图形中找到相应的点和线,数出对应的点或线中的方格。如果要画平移图形,也是先找到对应的点和线,画出点或线后,再画出整个图形。

虽然精讲细练,但发现平移依然是难点。仍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巩固方法,熟练画法,才可能让学生较好的掌握。

最新四年级数学对称教案大全【第五篇】

四年级上册第78、79页上的例l及相应的课堂活动,练习十五第1~2题。

1.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能应用所学知识主动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乘第二个因数十位时积的写法。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一、复习引入,准备学习

1.口算。(课件出示题目及答案)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用竖式计算。(课件出示题目及答案)

23×32 24×27

指名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完成后集体评议。

教师: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引导学生说出: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到哪一位,积就从那一位写起;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最后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课件显示)

教师:这节课我们要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来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一)。)

二、探究例1,学习新知

1.提出问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

教师:我们继续走进丰收的果园。从题目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1:张阿姨32时共采摘脐橙多少千克?

学生2:李叔叔一共包装脐橙多少筐?

(学生回答后,课件显示以上两个问题)

2.初步尝试

(1)尝试口算

教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列出算式:123×32。(课件显示算式并板书)

教师:如果要口算123×32,你觉得该怎样口算?

引导学生说出:可以先口算123×2=246,再口算123×30=3690,再把246+3690=3936。

(2)尝试笔算

教师:是不是感觉口算起来很困难?也容易出错?如果数字再大一些,我估计就有同学吃不消了。为了让计算更准确,通常我们用竖式来进行计算。你能仿照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用竖立计算123×32吗?试试看。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做完后让学生同桌或小组进行交流。

教师:现在我请一位同学上台来给大家讲讲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指名学生上台汇报,学生汇报时重点让学生说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怎样写,最后又怎么办。(课件显示结果)

(3)探讨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后说出:计算123×30这一步时,由于第二个因数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与123个位上的3相乘,就得9个十,也就是90,所以9应写在十位上,个位的0省略不写,因为9写在十位上就已经能表示9个十了。也就是说123×30的积要从十位写起。

3.再次尝试

教师:现在请同学用同样的方法去解决一下第2个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二),完成后指名上台汇报,重点说说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课件显示第二个问题的算式及结果)

4.总结算法

引导学生说出:一样,只是多乘一位。

教师:那三位数乘两位数该怎样用竖式计算呢?同桌说一说。

学生讨论后汇报:三位数乘两位数,用第二个因数的各个数位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到哪一位,积就从那一位写起;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最后再把几次乘得的积加起来。(课件显示,学生齐读)

5.提炼数量关系

教师:刚才解决这两个数学问题,用到的数量关系分别是什么?

学生1:每时采摘的千克数×时间=一共采摘的千克数。

学生2:每天包装的筐数×时间=一共包装的筐数

引导学生说出:两个数量关系都可以用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课件显示)

三、练习提高,加深理解

1.数学书79页课堂活动(课件出示题目)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指名学生上台汇报展示。(可让学生边板书边汇报;也可指名4名学生板演,完成后结合竖式介绍自己的算法。)

2.数学医院(课件出示题目及答案)

学生独立判断后,说出错在哪里,应怎样改正。

3.数学书81页练习十五1、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校对答案。(课件出示题目及答案)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的收获是什么?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3085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