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实用10篇】
【前言】这篇由网友“好学”分享的“『整理』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实用10篇】”优秀范文,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办公学习更轻松,希望对您有所用途,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小数点向右(或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等,小数的值扩大(或缩小)10
倍、100倍、1000倍等。
2.掌握一个数乘以(或除以)10、100、1000等,只要把小数点向右(或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等。
3. 熟练运用规律解决问题,解决移动小数点时数位不够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计算等活动,熟练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
通过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训练,让学生理清思路,熟练规律,并渗透归纳、整合的数学思想,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过程:
1.口算:
= =
= =
= =
2.利用小数点移用的'规律计算
计算 结果
9307. 这里的小数点能省略。
小数点前无其他数时,应补上0。
总结:一个小数乘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注意:(1)小数点向左移动时如果位数不够,要在左边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整数部分还要添一个0。
(2)小数点移动的方向不能搞错。
[在小数点移动规律的运用中解决移动小数点时数位不够的问题]
3.下面各小数和相比较,大小有什么变化?
8730
10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是这个小数乘10。
10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就是这个小数除以10。
总结:
1.判断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如果是向右移动,就是乘10、100、1000如果是向左移动,就是除以 10、100、1000
2.观察小数点移动几位,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就是乘(除以)10,100,1000,(移动的数位和0的个数相同)。
[经过二部分的对比训练和比较,使得规律得到了进一步的理解]
4.在( )里填写适当的数。
10 1000
( ) ( )
10 100
( ) ( )
5.填空:
(1)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 )。
(2)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 )。
(3)把( )是2130,把( )除以10就是。
6.在 内填、,( )填适当的数。
10=38 47 100= 100=
10= 1000= 100=
( )=527 10 ( )= 3210 ( )=
( )=63
7.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应注意什么?
通过对比练习和综合练习的设计使得知识点得到了强化,既提高了学生的理解程度,又增强了实践运用中的对知识的感性认识。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沏茶”“烙饼”等简单的事例,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形成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
2、初步感受统筹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尝试用统筹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逐渐养成科学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难点: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增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最应该要珍惜的是时间,要珍惜时间,就要学会合理的安排时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运用优化的`思想去学习怎样合理的安排时间。(板书课题:优化)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情境一:沏茶问题
1、问题导入:你平时沏茶的时候都需要做哪些事?
你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估一估,做这些事情你需要多长时间?
2、课件出示情境图,从画面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怎样安排可以节省时间?
3、先让学生同桌交流,再引导,合理安排时间,要考虑好各项事情的先后顺序。想一想什么事情可以同时做?
4、同桌合作,设计方案。
5、互相交流,展示方案。
课件出示流程图:
方案A:一件一件的做:
方案B:几件事同时做:
6、对这些方案,你认为哪种方案最合理,又省时间?
小结:看来,合理安排时间,不仅要考虑先后顺序,而且还要考虑能同时做的事情要安排同时进行,这样就能节省时间。像这种使用最短时间沏好茶的方案,我们把它称为“最优方案”,这种思想就是“优化”思想。
情境二:烙饼问题
1、出示情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关键的数学信息:每次只能烙2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要3分钟。
2、组织活动:接下来进行一次烙饼比赛,看看谁是最聪明的烙饼师?
引导学生用硬币或纸片摆一摆,再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过程,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上台展示烙饼的过程,说一说用了多少时间。
课件出示烙饼示意图:
3、小结:这样的安排,用时最少,也就是最优化的方法。
三、巩固运用,拓展提升
探索烙4张饼,5张饼……所用时间的规律。
知道了烙3张饼最优化的方法,那么烙4张饼、5张饼的最优化方案又是怎样的呢?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主,讨论操作寻找最优化方法,并记录过程。
全班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四、联系生活,当堂训练
这样安排时间合理吗?为什么?
A、小东边吃饭边看电视。
B、边打电话边骑车。
C、一边走路一边看书。
D、在马路上踢球。
五、畅谈收获,全课总结
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来提高效率?
总结全课: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 篇3:
教学内容:
教材第88---9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了解方程的意义;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体会方程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方程的意义;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
情境图、课件、卡片(等式、不等式、方程….)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设疑导入
1、为什么学习方程?
2、方程是什么?
二、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建立方程概念
问题一:为什么学方程?
(一)出示天平,建立等量概念:
左边=右边
(二)出示情境图分组学习(如书88页称药丸、称月饼、倒水)
1、小组合作,看图找出等量关系,用式子表示出来
2、小组汇报,并将式子板书在黑板上
小结:刚刚我们每一小组用式子表达情境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说说我们用的式子和以前用的式子有什么相同、不同之处?
问题二:什么是方程?
根据小结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1、读一读:
师: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比较重要,试着用声音传达给大家。
2、圈一圈:
师:根据这句话找一找,黑板上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呢?把它们圈出来吧。
3、写一写:
师:在数学世界里只有这几个方程了吗?你还能写几个呢?(无数个)(学生独立完成板书在黑板上)
4、试一试:
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就是方程吗?举个例子。
等式一定是方程吗?举例。
5、游戏巩固:听口令做动作
游戏目的: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方程的两个要素:未知数和等式
游戏规则:请几位学生手拿卡片听口令,如:发令者说:“等式”跳一跳,拿着等式卡片的人就要跳一跳,其他的人不能动。
三、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第89页练一练第1、2题。
四、布置作业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 篇4: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复习课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在教学完五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后,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教学设计是以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来安排教学内容的。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改革要以反映未来社会公民所必须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因为数学的思想与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学生一旦拥有它,将终身受益。为此,我在这节课上,首先以学过的五个多边形的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为载体,让学生回忆整理其中所应用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然后,我设计了四道实际应用的题目:(1)实际操作题;(2)观察发现题;(3)先估后验题;(4)解决“买地”题。我不以得出答案为满足,而以学生能否应用各种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目标,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自我评价等过程,提高学习的能力,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情感性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方法和思想的重要性及其应用的广泛性。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热爱。
2、探索性目标:通过操作、讨论、合作等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探索灵活应用各种数学思想方法的技巧。培养学生探索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
3、知识性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已学图形各面积公式,能灵活地应用多种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有关组合图形面积的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第一阶段:回忆整理所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导入新课: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这个单元,你们说说学了这个单元
有什么用呢?(可以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实践活动课?(电脑了出示课题。)
1、逐个出示各种图形学生用字母公式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出示图形和面积公式。)
2、逐个梳理推导过程。
(1)小组活动:他们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每一组选一种图形,利用桌面上的
学具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2)汇报:在师生共同口述推导时电脑出示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从三个方面来回答:①推导什么图形,②用什么方法③它的面积公式是。例:我推导的是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用数方格的方法推导出来的,它的面积公式是s=ab。)
3、整理完善知识结构。
(1) 你们推导这些面积公式最初是从哪一个图形开始的(长方形)它可以推出哪些图
形的面积公式,接着又从哪个图形继续推导。(电脑出示网络图如下:)
(2)引导观察,体会:现在老师把这幅图转过来看就象一棵大树,而长方形就是这棵大树的 “根”(电脑出示网络图)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这些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我们都运用了哪些数学方法?{(割补法、平移法)比如平行四边形到长方形。(拼合法、旋转法)比如三角形到平行四边形。}(迁移法:如: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与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转化思想:如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课件出示以上所归纳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学生齐读思想与方法。运用刚才所学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二阶段: 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结合情景,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大家观察一下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上
有我们学过的图形?(黑板、书画等。)以小组为单位,请你们在教室里找到一种物体它的面上有我们学过的图形,测量出它的必备条件,求出它的面积。(注意测量时只要取整数)
汇报:①测量什么图形?②测量什么条件?③面积多少(读算式)(学具:卷尺、计算器)
2、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知道了:长、宽、底和高,以及它们的.面积。发现了:①相同点:②不同点)
小结:刚才这些同学发现了这么多,是因为同学们运用了观察对比的方法找这些图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先估后算:
(1)、在图中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48平方厘米。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小平
行四边形的底是大平行四边形的一半,高相等。你怎么知道它是等底等高的呢?)
中点
(2)(如图1)梯形的面积是72平方厘米。涂色部分面积是多少?(汇报: 怎样求的?
其实这道题我们用观察法也可以算出来的。电脑演示:)
三、发散思维:(开放性作业设计)
某村有一块荒地,(如上图2)准备以每平方米200元的价格出售,如果买方有万元你认为够不够买?
问:(1)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求什么?
(2) 你能想出多少种求这个图形面积的解决方法?(注意只要求计算其中最简单的一
种图形的面积,其它方法只要画出来。)(所用的方法附后)
让学生根据分割的块数进行汇报。
①先汇报分割中分割成两块的有哪几种?
②有没有分成三块的?分成两块就能解决问题,你分成三块必须有特殊的作用。老师出示分割成三块的图形,你们观察一下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两个半的长方形,这样就能使计算简便,这就叫找等量的方法,)想想看,这题除了按长方形去找等量外,你们不可以按什么图形去找等量?
③有没有用补足法的?补成什么图形?
④刚才你们所用的方法至少都出现了两块,能不能运用你们所学的办法把它转化成一种图形,如果能的话不是更简便了吗?想想看,有没有办法。
小结:你们做的方法肯定不止这些,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分割法、找等量的方法、补足法、移位法。)
你们刚才已经选出最简便的一种,算出它的面积了吗?假如用这种方法算(找等量的方法)怎么算呢?如果用(移位法)怎么算?(渗透优化思想)
2、现在你们能回答这个问题吗?如果买方有万元够不够呢?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有意义吗?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主要围绕以下三方面回答)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 篇5:
教学内容: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P43P45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能运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进行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发现并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为什么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复习旧知。
出示题目:比较大小:和 和 和 和。
学生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O,不改变数的大小,其原因在于没有移动小数点的位置。而后两题,因为小数点的位置发生了移动,所以数的大小也发生了改变。
2、导入新课。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了,小数的大小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小数点移动带来的小数的大小变化。
板书课题: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二、探索发现
第一环节 探究规律
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情境图,让学生根据连环画的内容,讲一讲这个故事。
指名回答,老师板书:、、、9m。
引导学生思考:小数点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有什么关系?
2、小数点移动后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
把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1)等于多少毫米?(板书:= 9mm)
(2)移动的小数点。
向右移动一位,变为多少毫米?大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板书:0. 09m= 90mm,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向右移动两位,原来变为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有什么变化?
(板书:0. 9m= 900mm,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 篇6: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所任教的四年级,共有学生42人。在经过了三年半的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还比较好。对本班的学生,我认为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培养本班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是本学期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二、教材情况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本册教材主要特点:总体上看,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既注意体现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数学教育的内涵,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练习,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互动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变成要我学为我要学。
3、多和学生交流、沟通,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的各种问题,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4、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5、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好每一个学生。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通过练习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
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小黑板
教法学法:
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小黑板出示)
2角5分 = ( )元
9分米 =( )米
7分 =( )元
135克 =( )千克
3元4角 =( )元
3分米2厘米 =( )分米
二、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
1.一个小数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 )位,计数单位是( ),小数部分最高位是( ),计数单位是( ),这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 )。
的计数单位是( ),它含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3.由2个十、7个和5个组成的数写作:( ),
读作:( )
4.连线题:
零点八 零点零八 零点零零八
5.判断
(1)读作:八点七十六。( )
(2)是三位小数。( )
(3)中的6在百分位上,表示6个。( )
6.一个小数,它的百位和百分位上都是2,其余各位都是零,这个小数写作( )
用分数表示是( )
8.下面几个数字中的9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 )
( )
( )
( )
三、作业布置。
1、作业本做练一练2、3题
2、完成相应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二)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 篇8: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48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生熟练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进行单位换算。
2、会利用单位间的进率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
3、培养学生分类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单位换算的过程,体验迁移学习的方法和解决问题
思维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求
知欲望,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名数改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名数改写与小数点移动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直接写出得数。
45÷1000=×1000=
×100=43÷100=
105÷1000=÷10=
2、回顾什么是名数?什么是单名数?什么是复名数?(学生举例)
请学生举出用小数表示的名数。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
出示课件例1
师:小数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这里有四个小朋友,他们在比身高,
我们来给他们排排队吧!
(1)提问:观察情景图,这些小朋友的身高各是多少?(80CM
)
(2)提问:这些身高数据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有用“米”或“厘米”作单位的单名数,也有既用“米”
又用”厘米”作单位的复名数。
(3)提问:能直接比较他们大小吗?怎么办?
师: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同的计量单位的数据进行改
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小数与单位换算)
(4)提问:同学们想一想,可以怎样改写?
预设:?把它们都化成相同单位再比较。
?把它们都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再比较。
?把它们都改写成用厘米作单位的数再比较。
(5)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把它们都改写成用“米”作单位。
出示:80cm=()m
提问:看一看哪个单位大?哪个单位小?
师:我们把较大的单位叫高级单位,较小的单位叫低级单位。这道题
就是把“厘米”作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用高级单位“米”作单位的单
名数。
师:应该怎样改写?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80
80cm=m=
100
80cm=(80÷100)m=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
要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动。
板书:
÷进率
低级单位高级单位
(小数点向左移动)
(6)学生练习
24dm=()m
1450g=()kg
13mm=()dm
2、学习含有低级单位的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
出示:1米45厘米=()米
(1)提问:这道题和上道题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结果。
方法一:1米45厘米=1米+45厘米
=1米+米
=米
方法二:1m45cm=145cm=
(2)提问:怎样把含有低级单位的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
小结:复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相同单位的数不变,低级单
位的数除以进率变成高级单位的数,和原来的整数相加。
(3)练习
6km350m=()km
8t40kg=()t
5㎡20d㎡=㎡
()
3、回到例题,给四位小朋友排队。
1m45cm>>>80cm
三、巩固练习
1、判断对错。
(1)305kg=(×)
(2)25dm=250m(×)
(3)1250cm=(√)
2、学生之间互动
同桌出两道“小数与单位换算”的练习题,老师抽选两组同学
练习题,出题小组代表把练习题板书到黑板上,抽取同学回答并做
评价。老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可提出这节课还没有涉及到的其它单
位的换算。
3、小结“小数与单位换算”要注意以下几点
板书:(1)明方向(2)确进率(3)移小数点
四、拓展提升(用单位换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下面是把一块长方形麦田的长和宽缩小到原来的千分之一后画出的
图形。5
求这块麦田的实际长
和宽是多少米?
五、潜能开发
乐乐的书桌桌面长90cm,宽50cm。如果书桌的长不变,宽延长
20cm,那么延长后的桌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合多少平方米?
请一名学生到讲台前来分析讲解.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困惑?
七、板书设计
小数与单位换算
80cm=()m1米45厘米=()米
80
80cm=m=
100
1米45厘米=1米+45厘米
=1米+米
80cm=(80÷100)m=
=米
÷进率
1m45cm=145cm=
低级单位高级单位
(小数点向左移动)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 篇9:
一、说教材
(一)教育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二小节“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的比较”的第二课时。“小数大小的比较”包括:①小数位相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②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
(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进一步学习“小数大小的比较”是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比较到抽象思维形成比较的掌握过程,即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对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小数大小的比较”是本节的重点,其中“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学生往往仿照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只根据小数位的多少来判断小数的.大小,容易出现错误,所以讲清“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位数相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
2、使学生掌握“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二、说教法
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启发引导的方法组织教学,层层深入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得新知。
采用直观、启发、讨论、抢答、尝试、练习等多种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手,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三、说学法
我通过本的教学,在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学会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看书,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教学共分五个环节进行:①温故互查引入新课;②设问导读学习新知;③自我检测发现问题;④巩固练习总结;⑤课堂检测。
(一) 温故互查引入新课
通过2人小组复述回忆整数大小的比较的方法;即 当整数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当整数数位相同时,从高位开始比较,按数位顺序一位一位地比,哪一位的数大,那个数就大,就不再比下一位了。利用 3、小明带了14元8角,到自然选商场买一支钢笔,结果发现一支钢笔的价钱是元,那么小明带的钱够吗?引出课题 今天开始学习“小数大小的比较”。板书课题然后设问学生:“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是否同整数一样从高位起一位一位地比较呢?学生回答:“是”这时老师有意不表达,留下悬念,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求和欲望,从而使学生进入的学习状态,老师利用这一机会,进行尝试教学。
(二)设问导读学习新知
1、出示教科书第60页的例题4的图。
你能给他们排出名次吗?
(1)教师:到底谁是第一名呢?我们的裁判员会怎么做呢?
(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的结果)
汇报:谁跳得最远,谁就是第一名,因此我们只要两个的比较小数的大小就可以了。
(2)如何比较米、米、米的大小呢?请同学们联系我们学过的整数比大小的方法,以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
汇报:先看这四个数的整数部分,因为3>2,所以米>2.□□,得出小明跳得最远。
接着看米、米、米这三个小数,客观存在们的整数部分都是2,那我们就看它们的十分位,因为8
最后再看米,它们俩的整数部分是2,十分位都是8,那我们就看它们的百分位,因4
得出结论:小明第一名。小军第二名,小莉第三名,小红第四名。
我采取讨论、尝试、抢答、直观、记发等多种教学法,层层深入地应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完成从形象到抽象的类推比较过程。
3、概括总结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数就大,如果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并提问:结论最后为什么不用句号而用省略号,此问题告诉学生后面的数位还可发类推下去。
(三)自我检测发现问题
通过自我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讲解。同时让学生明确,比较小数大小与比较整数的大小有什么异同点?
(比较小数大小与比较整数的大小的相同点是,也是从高位比起,一位一位的比较。不同点是:整数比大小,如果位数不同,数位多的就比较大;而小数不能只看小数的位数的多少)
(四)巩固练习总结
教师讲评时重点让学生说说怎样比较几个数的大小的?
(比较几个小数的大小时,可采用排列的方法,将几个数竖着排下来,注意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这样比较起来较快,又不容易产生错误)
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过程,这一阶段是学生矾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注意抓住学生的求胜心理进行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学习任务的圆满完成。
(五)课堂检测
从检测结果看,效果较好,课后还有待于继续练习。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活动,整理与疏通运算定律、性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弄清简便计算的来龙去脉,体悟到凑整思想。
2.通过错例诊断、跟进练习,在真实场景中查漏补缺、自我反省,提高简便计算能力。
3.通过另眼鉴赏,从另一个视野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
教学流程:
一、激活知识、整理疏通
1.收集课前学生出的可以简便计算的.试题。并校对反馈
12598
72+93+28
21254
(3/8+4/12)24
546+541/5
3/8++
2.对试题按一定标准分类。(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分类。)
3.全班反馈。
预计学生会出现如下几种请款
(1)按照各种运算定律各一类。(五类,在黑板上贴出来)
(2)按照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分成三类。
二、查漏补缺、跟进练习
1.猜测前测题中哪些题错误的人数最多?
2/5/5
2564125
3/5+2/53/5+2/5
2.出示全班每题出错的统计数据,说一说感受。
3.错例诊断:通过让学生圈一圈、想一想、评一评等诊断与反思手段,达到对知识的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运算定律与性质。
4.渗透简便计算的策略多样化与优化。
5.跟进练习
(1)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5/7+2/7
(+++)25
+
(11+14)
(2)选一选
1/381/38的正确答案选( )
(3/7+7/11) 711的简便计算方法是( )
三、回顾整理,提炼思想。
对复习方法以及简便计算的思想作梳理与提炼
四、另眼鉴赏,拓展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