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设计【精彩4篇】

网友发表时间 3223517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设计【精彩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别了,不列颠尼亚【第一篇】

文章记叙了香港回归的盛事。在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在众多香港回归的报道中脱颖而出,被选入语文教材。学习本文,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是要注重新闻旧知的复习和新知的掌握。二是注意新闻汇聚一般消息类文章所有的特点于一身,并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在深入挖掘其魅力的同时,渗透爱国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根据本文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知识。

2、 品味文章的语言。

3、 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4、 了解史实,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加民族自豪感

学生对新闻并不陌生,但是他们缺乏独立阅读新闻的能力,鉴于此我把本课的重难点作了如下设定: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重要信息,体会本篇新闻的突出特点(描写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回顾,使作品厚重感增加)

教学难点:自主阅读过程中,品味本文是如何将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有机融合的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 “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因此,我将采用提问和对话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配以多媒体图片,渗透爱国情感教育。

由于香港回归是97年的事件,当时虽然很盛大,但距今已有十五年。高一学生对此体会并不深刻。因此,授课前,我会安排学生通过多渠道搜集这方面的资料,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视频播放,让学生在重温当时回归画面的同时,根据教师指导,独立阅读课文、主动发现问题,并通过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

作为新闻单元的第1篇,首先带领学生回顾新闻知识,明确这篇新闻的结构。由于作者按时间顺序,在抓取重要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的回顾,所以重点是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加以分析,体会文章中的深含的思想感情。

据以上分析,我将教学过程设定为以下环节:

(一)、情景导入 激发兴趣 在《东方之珠》歌曲中,展示香港繁荣的图片。让学生带着兴趣一起走进新课。

(二)、复习旧知 掌握新知 先提问文体知识,由于初中学习过新闻。所以在这里简单复习新闻定义,而《别了,不列颠尼亚》是1篇特写,所以重点介绍新闻特写。

(三)、独立阅读 掌握字词 学生独立朗读课文,学生读过后,教师提出需要掌握的字词

(四)、整体感知 理清结构

1、在排除字词干扰和独立阅读基础上,学生找出本篇新闻的结构

2.由于结构中,重点是主体部分,我设置两个问题:

(1)主体部分按照什么顺序展开的描写的?(2)这部分写了几个重要场景?

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行文思路。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容易明确:主体按时间顺序描写,共抓取了四个重要场景。

在理清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我将引导学生对文中重点情景描写进行分析,找出文章的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学会抓文章的有用信息,学习作者融合二者的方式。以此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根据文章内容与特点,我设计了归纳式板书,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更好得把握课文。具体的板书设计我将在授课过程中为大家呈现。

别了,不列颠尼亚 教案【第二篇】

课型:新授课课时: 课题:<<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1课时方法:自主 合作 交流教具:1.香港回归影音资料。2.课件重点:1.新闻知识的掌握    2.情感价值态度的培养授课过程:一:导入  新课:现在我们走在大街上或者是乘车时,经常可以见到大幅的伟人的画像,且不说法律上是否合乎规范,他们的确已经成了乡村。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了一种文化,我们看到过:毛泽东同志的。邓小平。……今年8月22号正好是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与之有关的内容: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回归……今天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重温那段历史。(播放香港回归的影音资料,大约5分钟)二。研讨过程1、 大家谈观看影音资料的感受------激动,感慨。 是啊,此刻我们心潮澎湃,激情万丈,那么,假如我们是记者,目击了这一历史场景,怎样将我们的所见所闻传递给更多的人呢?小组讨论,形成1篇新闻稿2、讨论前明确:学生对“新闻”一词自己提出问题(1)、什么是新闻?(2)新闻的特点 (3)新闻的结构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完全可以互相帮助解决问题。3、从结构出发完成新闻稿的标题和导语 ------小组讨论成稿,基本掌握新闻的知识。4、大家交流新闻稿5、对于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不仅仅是华夏儿女关心,世界各大媒体齐聚香港,截至1997年5月8日,就有778家传媒,8423人登记对交接仪式进行采访,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的新华社不辱使命,不负众望,高人一筹,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正是这篇《别了,“不列颠尼亚”》6、出示思考问题:(1).这则新闻为什么会获此荣誉?(提示:可以从那些角度考虑如:它的结构中的标题等角度)(2)•我们学习新闻的意义何在?(联系我们生活的时代特点)(3)•我们学习这则新闻的意义何在?(所得所感) 分组讨论问题,7各组交流,达成共识:共识:形式好:标题好,主体好/内容好:分析新闻事实和背景资料的结合(通过分析自然的明确新闻本身的内容)共识:我们生活在这个信息时代,新闻媒体已经成了我们看世界的窗口,我们应该学会利用这个途径,提取重要信息/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心国内外大事共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香港回归为我们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为澳门回归提供了好的借鉴/落后就要挨打,我们收回香港,我们国力增强了/华夏子孙盼望祖国的大统一,希望中国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家门/我们作 三、结束语:  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的钟声,它响彻寰宇,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雪白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历史已经铭记这一刻,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也将铭记这一刻。教学反思:新课程第四单元的体裁是新闻和报告文学,我认为应该联系现实懂得设计这个单元的目的,所以在研讨过程中将知识性和情感价值态度观的培养并重,毕竟我们应该学习认识世界的方法。在整个过程中,都贯彻新课程理念,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师生合作交流,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在无形中在各个方面能够得到提高。另外,第一次教授新闻单元,还存在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切合点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过程 中更将努力。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设计【第三篇】

?初识《别了,“不列颠尼亚”》,感觉似曾相识不禁想起旧人教版上的另1篇文章——毛泽东的《别了 司徒雷登》标题同样采取了倒装句式,将“别了”放在句首,具有突出强调的意味此文章的特点之一之二,此篇作者周婷、杨兴是四人组合,这四位新闻界的高手联合,让我迫不及待的读下去本文语言真实、准确、生动,视角独特,与一般的新闻作品相比,具有更强的可读性新闻的特点便是真实、准确,以实录为主,而《别了,“不列颠尼亚”》堪称实录性新闻的典范之作

新闻性文章的阅�

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全世界都在向东方聆听一个声音,它响彻寰宇,向世界宣告: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一个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作为中华民族儿女,我们应该铭记这一时刻,历史记载了这一时刻,我们也深深地记住了1997年7月1日。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新闻特写《别了,不列颠尼亚》。

二、明确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闻特点,掌握特写性消息的写作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品味语言,体会对比的作用,感受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三、预习检测文体常识

1.什么是新闻

2.新闻的分类

3.新闻的主要特征

4.新闻的结构

四、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根据新闻的组成部分,概括本文的结构。(个人为单位,查找信息,然后回答,时间2分钟)

标题: 别了,不列颠尼亚

导语:(1) 英国撤离香港

主体:(2-10) 具体叙述英国殖民者的告别仪式

结语:(最后一段)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2.大家概括的还不错,接下来给大家播放一段视频,我们一起把目光回归到1997年香港回归的一个场景(中英易帜视频,3分钟)

3.假如你是新华社一位记者,亲眼目睹了这个难忘的时刻,你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来播报这一新闻?

明确:香港回归真振奋人心的大事,这个时刻是雪耻辱,长志气,振国威的时刻,所以一定要用自豪、高亢的语调来播报。(个人朗读、集体朗读导语部分)

五、再读课文,研习文本

1.本文是1篇新闻特写。

特写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设计【第四篇】

一、[教学教材分析]

高中语文课程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审美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中提到,实用文体的概念,应侧重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体现其实用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培养学生准确解读文本内容和正确筛选文本信息的能力。对于新闻类实用文体而言,教育者要着重引导学生注意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事实与观点的关系。

二、[学习目标与目的]

[教材概述]:《别了,“不列颠尼亚”》记录了英国撤离香港,香港回归祖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作者并没有浓墨重彩加以渲染,仅仅是按照时间线索,选取了英国撤离香港的一系列场景,并把它们放在历史背景之中,使香港回归这件历史事件有了一种历史纵深感。字里行间洋溢着香港回归祖国的自豪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新闻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培养学生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新闻中所用到的材料大致有三种:一是新闻事实,二是背景材料,三是作者的主观评价。引导学生把握这三方面的内容,并学会据此分析1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新闻强调事实,关注的是当下发生的事情,因此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事。

(注:在整个的语文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实施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不能单独割舍某一个环节。个人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方法引导,而于此同时学生获得知识,在精神上得到正确的价值观取向。)

[教学重点]:筛选新闻事实,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对策]:通过了解新闻的基本常识,结合新闻文本资料进行整体性阅读。

[教学难点]: 1、充分理解新闻事实与背景材料之间的关系。

2、体会作者对事件的主观评价在新闻中的作用。

[对策]:

1、给学生出明确的学习要求,针对文本,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筛选信息。

2、通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分析新闻中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香港回归祖国视频

[学生能力分析]:

1、学习能力

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有关新闻的知识,对新闻的基本结构类型有基本的认识。此次讲述的新闻,只是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补充,让学生明确狭义的新闻和广义新闻所包含的体裁。高一学生在学习动机较为明确,对新闻的敏感度增强,并且有较强的参与意识。新课程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生在文本的阅读方面表现较为主动,符合新课程的基本要求。

2、信息素养

学生对网络技术的使用已经有很好的水平,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3、知识水平

学生平时的知识涉猎范围已经对“新闻”的基本概念有所了解并可以阅读和处理部分新闻知识的理解。

4、解决办法与学法指导

第一、利用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学习活动的氛围,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其主动地探究,自己找到答案,尝试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其次,在老师的引导下,各小组同学互相帮助,共同协作完成任务。第三、老师启发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互相讨论得到提高。

三、[教学设计思想]:

1、指导思想:

本节课以“主体主导”理论为中心,结合教室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讨论研究、协作交流的开放性教学环境,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个性化、个别化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在新闻中筛选信息的能力,进而学习阅读新闻的心得体会。

2、教学模式

情境导入——回顾复习——强调阅读新闻通讯的侧重点——学生分组协作学习、教师指导——学习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学生互相评论——教师总结——布置作业——结束

[教学过程]:

一、引入正课:

1、(多媒体播放)展示:香港回归祖国仪式上,中英两国易帜场景。

导入: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的钟声,它响彻寰宇,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历史已经铭记这一刻,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也将铭记这一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别了,“不列颠尼亚”》,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这一历史时刻。(板书)

<环节设置目的>:营造新闻现场氛围,学生将记忆拉回新闻现场。更好地理解新闻。

2、简要回顾初中已学新闻知识。

新闻:是借助传媒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信息所做的及时、客观、准确、简洁的报道。

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题、结语、背景

<环节设置目的>:使学生达到基本新闻结构与特征的知识温习与积累。

3、简要讲解阅读新闻从三方面入手:新闻事实、背景材料、主观评价

<环节设置目的>:给学生正确的引导,以便于下一环节在新闻文本中顺利筛选新闻事实。

4、要求学生迅速浏览新闻,找出文本中的新闻事实。(以时间为线索,概括新闻事实)(板书)

5、(重点)学生讨论:筛选文本中的背景材料,讨论:新闻事实与背景材料之间的关系,背景材料对阅读新闻有什么样的作用?

<环节设置目的>:通过讨论,明确新闻事实与背景材料的完美融合,对于阅读理解新闻有着很大的作用。

6、(重点)学生讨论:筛选文本中作者的主观评价,讨论:新闻中主观评价的作用?

<环节设置目的>:通过讨论,明确分主观评价在新闻中反映出作者的主观倾向,有一定的情感价值引导。

7、拓展练习:

阅读课外通讯:《治好腿,我最想去跳舞》

要求:从新闻事实、背景材料、主观评价三方面入手,筛选信息,整合观点。

<环节设置目的>:通过课外训练,强化阅读新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阅读新闻。

二、课后反思(请学生反思本课所得,整理收获)

教师通过多媒体整理课后反思。

eq oac(○,1) 新闻最重要的是具备真实性特点。

eq oac(○,2) 新闻与通讯的区别。

eq oac(○,3) 阅读通讯要从新闻事实、背景材料、主观评价三方面入手。

eq oac(○,4) 新闻事实与背景材料之间的关系。

eq oac(○,5) 通讯中主观评价的作用。

<环节设置目的>: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有所收获,及时总结,将知识扎实学懂。

三、作业

1、文章:《新闻与通讯的区别与文体写作》

2、文章:《历史铭记回归时刻》

3、200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请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322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