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汇集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120334

【导言】此例“高中数学教学案例【汇集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第一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8437(2015)02-0045-01

教育家克洛维尔谈到“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不是责任感,而是去发现新的思维方式”。现代教育追求人的全面成长,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挑战,需要教师不仅应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和学习能力,而且要善于反思,通

过反思教学不断提高改进教学、创新教学。高中阶段的数学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往往惯用题海战术来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计算能力,而这一方法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更不利于学生从数学知识中发现兴趣,增强数学素养。为此,本文将从高中数学实例讲解入手,通过反思教学来重新审视教学的有效性,探讨改进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

1 教学反思的内涵

教学反思是反思性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近年来教育实践中越来越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教学反思的内涵又是什么?洛克维尔认为,反思是自身心灵对事物的感知,其过程属于思维活动。斯宾诺莎认为反思是对自我认识论的重构,是认识真理的高级方式。可见,对于不同学者的研究成果,反思的内涵及定义也不尽相同。心理学家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提出,反思是思维的一种方式,是个体对问题进行严肃、执着、反复沉思的一种活动。同时,杜威还提出,反思的过程与情绪、理性及直觉有关,是一项复杂的逻辑理性过程。教学反思是对教学活动进行问题重构的过程。萧恩从“行动”与“反思”的深入研究中发现,行动中反思与行动后反思是不同的,教学反思的关键是从自己的缄默知识中激活、验证、评价和发展,其内容主要是对教学技能及方法进行谨慎、有意识的思考。在理解反思的内涵上,多数学者将反思作为思维形式之一,而杜威则提出反思是随于行动过程中的具体行为,通过对复杂问题的重构来调整自身的行为,以更好的改善行动。

2 课例反思教学过程分析

针对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的应用,以“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为例来探讨。我们从初中数学中掌握的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通过圆心距及半径的关系来判断,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从几何法的观察中来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如对于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等位置关系,可以d>r1+r2,表明两圆相离;当d=r1+r2时代表两圆外切;当r1-r2

同样道理,对于题例:某圆C的圆心在直线x-y-4=0方程上,且通过圆x2+y2-4x-3=0与圆x2+y2-4y-3=0的交点,则求该圆的方程。在解题分析中,可以假设该圆的圆心O(a,b)满足方程x2+y2-4x-3+λ(x2+y2-4y-3)=0(λ≠-1),则通过变换方程可得(1+λ)x2+(1+λ)y2-4x-4λy-3(λ+1)=0,求之得到=,b=,又因为圆心满足直线方程x-y-4=0,所以得到--4=0,求得λ=-。所以,代入方程x2+y2-4x-3-(x2+y2-4y-3)=0;即得到x2+y2-6x+2y-3=0。第二种解题方法,可以从题意中得到该圆的圆心在两圆的圆心连线上,又因为两圆的圆心分别为(2,0)和(0,2),则连心线方程为x+y-2=0。当x+y-2=0与方程x-y-4=0进行方程组求解得到x=3,y=-1。我们假设该圆方程为x2+y2-6x+2y+p=0,则从三圆同一条公共弦可知,p=-3。所以,该圆的方程式为x2+y2-6x+2y-3=0。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第二篇】

摘 要APOS案例教学法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Action(操作或活动阶段)、Process(过程阶段)、Object (对象阶段)、Scheme(模型阶段)四个阶段对问题进行探讨的教学方法。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使用APOS案例教学法,不仅分析了高等数学概念的逻辑结构,又分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过程。这种方法有利于促使学生形成相对稳定的数学概念心理图式,为学生能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APOS理论;高等数学教学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目的”的原则,采取压缩公共基础课课时、增大专业课实习实训的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多数高职教师在高数课堂上弱化基本概念的教学、偏面强调数学的应用,把高等数学的教学变成了讲例题、做练习题、答考题的应试教学模式。基本概念的教学是高等数学教学的根本,是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平台。笔者认为教师采用APOS案例教学法讲授数学概念,能够很好地解决了高职数学教师所面临的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

一、APOS理论概述

APOS理论是个体学习数学的学习理论,该理论阐述了:个体认知数学概念的过程对于数学学习有指导性的作用。活动、过程、对象和图式是个体对数学概念的认知的四个阶段,具体涵义如下:

“活动”(action)是个体对数学“对象”进行变形,这种变形在外部刺激的条件下,通过学习动作指示来获得,这种获得有时显而易见,有时来自记忆。当重复并反省“活动”时,个体能够形成内部构造,此时“活动”就内化为“过程”(process),具体表现为个体能够从逆向推到数学概念,同时构造更复杂的“活动”。个体将“过程”(process)看作整体,同时可以对概念进行变形,这时“过程”就凝聚成“对象”(object),进而个体头脑中形成一个协调的网络,即数学概念的“图式”(skema)。这个协调的网络在某种意义上能明确地或隐含地决定哪些现象是“图式”的范围。

二、APOS案例教学法

APOS理论对学生的概念理解作出了分层分析的基础上,可以预测学生对概念作出的心理建构。笔者在APOS理论的指导下,对案例教学法进行了完善。

1.概念引入

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数学概念以实际生活或专业应用为背景引入概念,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概念的直观背景,并通过组织整理、分析归纳接触到的实例来直观地帮助学生形成定义,在引入概念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引例要遵循直观性、可接受性原则。因此,引例的选取非常重要。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要有些经典引例,例如“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刘徽的“割圆术”、变速指点的瞬时速度、曲线的切线斜率、曲边梯形的面积、变速质点的位移。引例分析能使学生亲身体验数学概念的背景,引导其对背景分析归纳,抽象共性,直观地帮助学生形成定义,实现从具体到抽象,为概念表述做准备。总之,“活动”阶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及创造力,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去构建新理论的信心和内在驱动力。

2.概括表述

概念、方法的概括,是一种逻辑方法,即用已知数学知识、方法明确另一个概念、方法内涵。在教学中要贯彻发现法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能动性,为学生营造一个再造心智活动过程。美国微积分教学的“四原则”为概念、方法的表述提供了借鉴,即在数学对象阐明过程中要尽量使用图像、数值、符号和语言。用多元表征方式展现概念、方法,不仅符合学生个体认知规律,又有利于其理解。比如在对极限概念的表述过程中不仅要用自然的定性描述语言,也要用数学语言描述,同时还要用数学符号进行描述,最好再用数值化列表作图逼近的方法,具体形象地体现自变量趋于一个值时,函数值逼近某一具体值得趋近过程。培养学生用标准数学语言来表述概念,对概念表述时特别注重精确性。

3.分析解剖

当概念进入对象状态时,便呈现出一种静态结构关系,有利于从整体把握其性质。“对象”状态是通过前面的活动和抽象,个体认识了概念的本质,并赋予概念定义和符号,令其达到精致,从而成为一个具体的对象,在以后的学习中用此具体对象开展新的活动。在此过程中,对象转变为即将被操作的“实体”。所以,在教学实践中要特别注重对数学概念表达形式中的精炼语言和所使用的符号的涵义分析解剖。分析概念所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时,要从多角度和多方位来考虑。在教学中对数学概念的含义作更深入的分析解剖,具体表现在对其内涵、外延的进一步说明,比如与其他概念的联系与比较等,努力揭示抽象概念的“本原”意义,阐明隐藏在形式符号后的数学思想方法。一个完整的数学概念真正成型,必须要正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数学思维过程中概念的矛盾运动和发展变化,揭示出数学概念之间的关系。数学教师就是帮助学生发现隐藏在“冰冷的形式”背后的“火热的思考”。例如讲解多元函数微积分时要把该知识与一元函数微积分相应的概念进行归纳比较,突显出其内在关联与区别。事实上,在整个高等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贯穿对数学概念的分析解剖,能够促使个体对数学概念的强化补充,建立内在统一的概念网络,同时有利于学生形成并发展主题的数学思维能力。

4.形成稳定的心理图式

此时的数学概念已经在头脑中形成总和心理图式,该图式含有具体实例、抽象过程、完整定义乃至和其他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教学中要在概念的应用中加深对所学概念的理解和把握,从而形成数学意识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努力揭示概念的客观背景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意义,尽可能给出几何解释、物理解释和其他联系实际意义的解释。既要阐释概念的实际应用又要阐释数学应用,举一些和实际生活相关的例子,也要把所讲概念运用于解决数学问题。经过长期的学习活动,“模型”阶段才能不断完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刻地揭示数学概念的矛盾运动和辩证发展,长期反复,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直至建立和形成较稳定的数学概念心理图式,个体在心理图式形成的过程中逐渐具备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第三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课堂;变式教学;案例解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205-01

在本文中主要是针对数学教学中一些普遍的问题进行变式教学,通过变式教学的效果与传统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在其中发现变式教学的优越性。教师应该对所要进行的课题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变式,一步步的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变化中发现问题本质的不变性,在本质不变的前提下探索变化的事物规律,从而不仅牢固的掌握到所学的知识还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高中数学课堂变式教学的必然性

1、新课堂教育改革的需要

随着国家对教育界中提出新课堂教学改革,在高中教育中不断的进行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的教育水平是国家今后在国际中发展的基础关系这国家的未来。我国学生在进行基础教育的阶段基本上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因此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在新课标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变式教学突破传统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2、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现代化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非常迫切,但是由于社会在不断发展,要求适应现代化社会的人才类型也越来越复杂化,学生在进行基础教育的过程就是为今后成才奠定基础。学生不仅要注重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要注重自身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各方面全面发展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学观念,进行变式教学,不断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培养出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二、变式教学案例解析

1、“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案例

在这个案例中首先是明确教学的目标,教学目标是要通过学生猜想出两个计算的公式再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了解到原始公式的得来过程,在推导公式的过程中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进行这类教学目标的大致过程基本为“培养学生观察——猜想——证明的科学思维方式”。让学生在大致掌握到基本的公式和解题思路后通过一系列的练习训练和变式练习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在进行变式教学中首先教师要针对同角三角函数相关问题进行提问如:任意一个角α的三角函数数值的定义是什么等,通过此类问题的提出教师再组织学生成立一个讨论小组,并适当的对这些小组进行逐步的引导,逐渐得出证明同角三角函数的两种关系式。在讲解同一题目时教师能够通过这题的深刻讲解让学生首先掌握到相关的知识点,再针对同一问题不断的进行相应的变式,通过变式不断转换问题,让学生在转换的问题中不断运用所学到的相关知识进行解答,在解答过程中逐渐了解到问题的本质是没有变的,变的知识问题的形式,掌握到了相关知识点无论问题怎么转变都能够通过相关的知识去解答。

2、“已知解析式求函数定义域”的案例

在此案例中数学教师主要是通过教授学生掌握好函数定义域的球阀,主要是分式函数、根式函数并且理解函数定义域的集中常见的类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发现学生对于这类问题中往往会出现计算错误,集中函数类型的定义域定义理解不清楚等方面的问题。教师在针对此类问题中,对于这个知识点的学习首先引出相关的问题,在相关问题提出后再结合实际的例题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首先要学生明确什么是函数的定义域这一概念“使得函数解析式有意义的所有实数x的集合,是函数的定义域”。掌握到函数定义域概念后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至于将知识点弄混。

教师在针对函数定义域解析的问题中首先讲解一道涉及面较广的函数定义域解析例题,在通过对学生的详细讲解后让学生初步对定义域的求解过程和不同类型定义域求解方式都有一定的掌握再通过同一道题进行相应的变式分析,让学生在变式过程中通过不断的练习慢慢理解不同类型的函数定义域应该采用何种解题手法去解决。这种变式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节省教师的精力和时间,还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课堂中增加练习的力度,在充分的练习中巩固当节课所学到的知识,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结:高中数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无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这种模式中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社会对于人才类型的需求,为了响应新课标的要求和现代化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在基础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改善教学方式,符合现代化教育理念的发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变式教学,通过变式教学的优势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完善我国基础教育的教学体制。

参考文献: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第四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化归思想;逻辑思维;案例解析

一、前言

高中数学的学习不同于初中数学,初中数学重视的是数学方法的教学,而高中数学则更重视数学思维的培养。高中数学的难度较高,且知识的综合性较大。缺乏一定逻辑思维和数学思想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感到吃力,面对问题会感到无从下手。这种现象并不是个别的,而是普遍存在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化归思想就是其中一个重要而且常用的数学思想。

二、什么是化归思想

简单的来说,化归思想就是把未知问题化为已知问题,以转化为核心,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具体的来说,化归思想就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结合已有知识以及有效的手段,将有待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

这种思维方法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十分大,且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几乎无处不在。化归思想最基本的功能是将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通过转换,使得问题便于解决。

想要灵活运用化归思想,首先要善于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学会用相互制约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只有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通过联系运用化归思想来进行转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授课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相互联系,寻求他们的共通点。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化归思想具体可以表现为待定系数法、配方法、整体代入法等。

三、化归思想的运用原则

化归思想在数学中的作用大且广泛,但并不是任何情况都能使用化归思想。在使用化归思想解决数学问题时需要掌握以下原则:

1.熟悉化原则

将未知问题结合已有的知识以及解题经验,加以转化变为已知熟悉的问题,这就是熟悉化原则。熟悉化原则的例子很多,在解决基本初等函数的问题时,就常常使用代换法来将复杂的函数转化为较简单的函数进行计算。

2.简单化原则

3.直观化原则

直观化需要运用化归思想,将较为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问题,使得问题难度下降。圆锥曲线中将图形用方程来表示,就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化,使得抽象的图形可以通过具体方程的运算来求的相关数据。

4.和谐化原则

四、化归思想在高中数学中的运用

化归思想作为一种数学思维方法,在很多解题方式中都有体现。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运用化归思想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

1.配方法

2.分解法

分解法常常用于原问题较为复杂且可以分成若干小问题的情况下,利用分解法逐一解决小问题,最终解决整个问题。例如下面这个数列求和的题目,计算1/1x2+1/2x3+…+1/n(n-1)的和。这个数列求和的题目看起来十分复杂,让人无从下手。但是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所以这个题目是有规律可以遵循的。1/n(n-1)=1/n-1/(n-1)这个等式显而易见是成立的。我们利用这个等式将上述求和的式子进行分解,这样我们就可以将原式子转化为1-1/2+1/2-1/3+…+1/(n-1)-1/n。这样分解之后,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得出最后的解为n-1/n。

化归思想在高中数学中的运用远远不止以上几种,在学习高中数学时,学生需要通过不断地练习来熟悉和巩固化归思想,在练习中通过不同的解题方式来体会化归思想的运用。

五、总结

通过上述案例的解析,我们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化归思想在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可以说,化归思想在高中数学中是无处不在的。正确的理解和掌握化归思想对于高中生学好数学是十分有必要且十分重要的。正是由于化归思想对于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只注重于题目的讲解。更重要的是要教授给学生解题的思路和解题的思维方式。在讲解题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理解吸收化归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结合课后适当的练习,让学生能够灵活熟练的运用化归思想。

参考文献:

[1]杨宇。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化归思想的案例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2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第五篇】

关键词案例;案例教学;高职;数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而高职数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不可缺少的载体。高职数学在工科高职院校是一门公共基础文化课和基础专业课,他对后续专业课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职数学的主要任务:一是学生在原有的文化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能力、计算工具使用能力、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二是要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必需、够用的“工具”,使他们具有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知识和计算能力。由于现在高职生数学基础差、底子薄,内容多,学时少、专业课程的多样性,高职数学如何很好的完成它的教学任务摆在高职数学教师的面前。如何解决这样的矛盾,壁纸觉得高职数学教学选择案例教学是解决此矛盾的一种有效途径。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对象,选择适宜的“案例”作为教学载体,这样既进行了数学的基本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也兼顾了为专业课程服务。

一、高职数学案例教学的内涵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离开了案例,案例教学就无从谈起。所谓的案例就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一个或者几个问题,以事实为素材而编写的对某一实际情景的客观描述[1]。数学案例教学就是在学生掌握数学有关基础知识和分析技术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分析和解决某一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式[2]。数学案例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真实性,案例一般来源于生活工作实际,给生活和学生学习的专业联系紧密,不是凭空想象捏造出来的;(2)典型性,数学案例是由一个或者几个问题组成,情节详细,是具有代表性的事例;(3)启发性,数学案例是为数学理论的服务的,能够引人深思,启迪思路。高职数学实施“案例教学”可以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教学相长,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使学生感觉到学数学有用且能用。

二、高职数学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一般的大学里,高等数学认为是最不好学的学科之首。在高职院这种情况更为突出:首先高职数学的教学很多都是本科高等数学教学的“压缩版”,教学内容多为理论,体系单一,内容深奥,脱离实际,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其次近些年高职院学生的数学基础越来越差;再次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少,学生对抽象的数学内容难以理解,从而对数学缺乏兴趣,甚至有的学生从心底就放弃了数学的学习。很显然现有的传统的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有教学的需要。因此如何使高职数学的教学适应当前的现状,笔者觉得结合专业案例教学是一条较好的途径。

1、学习目的更明确。传统的高职数学教学中理论,轻应用,使得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没有用处。而案例教学可以把课堂带进一个真实的世界,把对枯燥乏味的数学理论推导转化为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案例,使学生觉得数学是我们需要的,并且就在我们身边,同时也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的目的。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案例教学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选择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案例,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他们觉得数学的学习是专业的需要,同时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使以往“死气沉沉”的数学课堂有所改善。

3、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是“灌输式”教学,教与学严重脱节,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很好调动。而高职数学案例教学是老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式的教学。老师作为学习共同体的一员,是主导,发挥导学的作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质疑对方的假设前提和观点,然后展开争论,不断探讨,最后形成一致意见。整个过程,学生都是亲自参与其中,亲身经历了整个问题的解决过程,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数学案例具有鲜活的个性,给理论教学带来了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和实践经验。这个让学生亲自参与分析、讨论、解决实际问题深入思考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在数学案例的潜移默化中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三、数学案例教学的实施

1、课前准备阶段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的仗,高职数学案例教学亦是如此。课前准备是否充分是案例教学是否顺利实施的关键[3]。

学生的准备。实施数学案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需要让学生复习和预习相关的数学知识,为数学案例教学实施提高保障。

教师的准备。教师的准备是实施数学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首先,选择的案例要具有真实性,案例要取材于生活、工作实际,不能凭空想象或者杜撰。面对高职生,尽量选择他们易理解、易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来源于生活、与所学专业较紧密的案例,以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要注意对案例深度的把握,太深,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容易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太浅,学生三两下就做完了,不能很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不能起到案例教学的预期效果。其次,数学案例要具有启发性,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智慧不可教,学生要获得数学能力,需要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数学能力。再次,数学案例的选择要适合教育目标的需要,适应学生的数学水平,以便大多数同学都能够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

2、课堂实施阶段

首先,教师呈现案例。在课堂教师可以借助于现代化教学设备将数学案例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对整个案例有一个整体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使学生对案例整体把握较全面。其次,课堂讨论。数学案例教学的成功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教学双方积极地参与和配合[4]。讨论过程中需要充分体现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讨论中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展开讨论,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于此同时,老师要发挥引导作用,积极地引导学生,当学生偏离了方向时,及时引回到讨论的主要问题上来。课堂要能在老师的掌控中进行,不要将争论无休止地进行下去或者课堂失控,导致教学失败。当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解决方案分歧较大时,老师应抓住问题的焦点,深人讨论研究;对讨论时学生认识上的错误要及时进行纠正;对学生正确的看法或者观点要立即加以肯定,让学生领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对遗漏的问题适当加以补充。再次,案例评价。教师针对学生案例讨论结果给予肯定,指出讨论中错误的地方及其致错原因,对不完整、不准确的地方给予补充和更正。针对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积极表现,要适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高职数学教学采用案例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感觉数学不那么枯燥乏味,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也是我们专业课程学习和以后工作的需要;可以改变数学课堂上死气沉沉的局面,活跃了课堂气氛;可以提升高职数学专业素质,因为以案例进行数学教学,对教师在备课,讲课,以及对授课学生所学专业的了解程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期刊,2004(1).

[2] 程敏。案例教学在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2120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