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教学的教案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35948

发表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教学的教案精编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教师教学教案【第一篇】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本课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选自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诗词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诗词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学习和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并在此过程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真挚的情感,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

2.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及思想状况

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学习和联想、想象的运用已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只要注意引导,对本节课的内容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普通中学的学生,知识积累少,而且涉猎面窄,在分析理解、语言表达能力上有限,在思想上,当代中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心理承受能力不强,需要教师的指导。

二.教学目标及其确立依据

知识目标:根据古代诗词在教学中的地位及目前写作形式的要求,现确立如下目标:

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训练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

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确立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要符合我校学生能力水平的实际,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通过讨论培养学生敢说会说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针对目前学生思想水平的现状确立的德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积极的、健康的、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教材处理

1.教学重点、难点及其确立依据

教学重点:根据我校学生目前学习的现状和目前写作形势的需要,现确立的重点是: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古代诗词中的运用训练学生合理、大胆、独特的联想和想象。

教学难点:由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限,因此把联想和想象在实际中的运用确立为难点。

2.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

围绕联想和想象在古代诗词中的运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分析所学内容。通过教师设疑、组织学生讨论、设计学生活动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的形象性、趣味性、生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3.教材的取舍、创新

本节课我没把生字、词语理解及诗词大意、主题探讨作为重点,而是让学生在课前通过预习自学来完成,重点放在朗读、联想和想象上,突破传统模式,切实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四.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教法主要采用情境创设法、设疑导思法、讨论法、引导启发法等多种方法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法上让学生发散思维自主学习,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通过引导、点拔、讨论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作用,使学生从内心需求出发忘我地参与到教学进程中来,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在师生交互过程中,独立获取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学模式

①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查询有关作者及理解诗词的资料,充分发挥自学潜能。

②课堂展开多边活动,师生互动,学生讨论,师生协同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③让音乐、绘画走入语文课堂,培美学生的美感。

3.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现代化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教师能熟练的使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已成为当今信息社会衡量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的条件之一。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产生和发展,使我们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充满生机。本课从Flash动画、图片、古典音乐、MTV插入、知识结构展示到文字呈现的展示,增强了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增大了课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具体思路:

由学生述说自已过中秋节的习俗,引出古人过中秋的方式,然后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描写中秋月亮的诗句引出苏轼的这首词,明确这首词在中秋描写月亮词中的地位,并通过音乐进一步来证实。

设计意图:

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②新旧知识的联系。

③通过音乐把学生带入诗词描写的意境中。

2.新课传授

①情感体味:

具体思路:

引导学生理解情感是诗人写诗的动力,让学生列举好的名诗佳句体现作者丰富情感的例子,过渡到这首词表现了诗人怎样一种情感,然后再现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创设情境了解写作此词的背景,更好地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感。

设计意图:

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是将学生引入意境的窗口,将学生引入诗的意境中,能使学生直接受到诗人感情的熏陶与感染,并学会赏析领悟其深蕴。分析其背景以帮助了解诗中感情的基调,而情感又是诗人写诗的动力,抓住诗人感情的脉搏,便能更好地进行朗读。

②朗读

具体思路:教师进行配乐范读,学生个别读,读后评价,教师进行学法指导。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在诗词教学中占重要地位,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领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评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积极参与意识。教师要教会学生朗读诗词的方法。

③设疑导思:

具体思路:①读后请学生说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原因,感悟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健康的、积极的、乐观的心态。并过渡到联想和想象的讲解。

②回顾以前学过的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诗歌,概括什么是联想和想象,并且通过学生间举例来考查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然后结合这首词指出联想和想象的运用。

设计意图:联想和想象是写作的双翼,联想和想象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所以要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智力,提高写作水平,就离不开联想和想象这种创造性思维的训练。通过学生相互间的提问训练学生动脑、动口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另外处理好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3.能力训练

这是强化所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动脑、动口的能力,检测课上大家合作研究成果的阶段。我设计了联想力和想象力两大类型题,有根据图形进行联想的、有美文欣赏中联想的运用、还有学生感兴趣的最新材料:根据漫画进行合理的、大胆的想象。这里渗透着重难点知识,符合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采用分组积分制,男女竞赛的方式,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4.总结:让学生说出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从整体上系统地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5.音乐欣赏

师生随音乐共同吟唱,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美的享受中结束此课。

教学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铸赠、铭文、堪称、结构、造型古朴、工艺精湛、钟鸣鼎食、一言九鼎、鼎志昌胜、龙兆吉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世纪宝鼎”的精美艺术和深刻寓意,体会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世纪宝鼎”的精美艺术和深刻寓意,体会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新世纪的钟声敲响之际,中国人民送给联合国一份丰厚的礼物。究竟是什么呢?请大家齐读课题——世纪宝鼎。

二、介绍相关背景资料。

1、师生共同介绍有关鼎的资料。

2、师生共同介绍联合国的有关资料。

联合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于1945年成立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美国纽约。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秘书处等。其主要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友好关系、促进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国际合作,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

1、自读课文,扫清文章的文字障碍。

2、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把世纪宝鼎介绍清楚的?课文重点介绍的内容是什么?

4、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第一大段(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中国人民赠给联合国一份珍贵的礼物——世纪宝鼎。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介绍世纪宝鼎的外形结构。

第三段(第三、四自然段):介绍世纪宝鼎具有特殊的意义。

四、熟读课文,准备赠鼎表演。

1、小黑板出示:课后思考题二。

2、学生讨论:如何准备才能表演好呢?

3、教师小结:要表演赠送宝鼎,介绍的重点是宝鼎精美的艺术造型和文化内涵。因此必须熟悉课文中的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4、学生分小组准备。

五、进行课本剧的展示。

1、小组表演。

2、全班进行表演。

3、对照课文的内容朗读课文。

六、对照课文的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1、学生品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讨论后交流。

七、词语积累环节。

1、选择自己喜欢词语、句子,抄写在作业本上。

2、相互交流。

八、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计划教案【第三篇】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是由课程教材研究所和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所开发中心联合编著的。它由“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五部分组成。“入学教育”通过三幅图画让学生形象地了解校园及学校生活,使学生喜欢上学、喜欢学校。“汉语拼音”学习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及拼音方法。“课文”共20课,分两组学习(共四个单元)。每个单元之后有一个“语文园地”(共六个)。除此之外,本册还加入了“识字”两组,使学生在拼音、字、词、句各方面有了练习。

本教材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其中安排了大量的精美图画,生动直观,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增加了可读性和观赏性,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又进行了美的教育。

二、教学目的

1、通过“入学教育”,激发学生对学校、对学习、对同学的热爱,感受由老师同学组成的大家庭的温暖。

2、学会声母、韵母、声调,能准确地拼读音节,准确地读出整体认读音节,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3、学会100个字,认识40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要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通过课文教学,进行朗读、背诵训练,积累词语,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逐步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5、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培养良好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习惯。

三、教学重点

1、学会声母、韵母、声调,能准确地拼读音节,准确地读出整体认读音节,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学会100个字,认识、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正确书写,逐步掌握一些识字方法,培养初步的识字能力。

3、进行朗读、背诵训练,培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教学难点

1、明确掌握前鼻韵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熟练掌握两种拼音方法。

2、提高识字能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3、能说完整的话,能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地想法和认识。

五、教改措施

1、充分利用教材中精美的图画、儿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人人开口,做课堂的小主人,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在课堂上扶、放结合,要大胆地放、巧妙地扶,并且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及时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爱学习、乐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活动

1、拼音比赛

2、书写展示

3、故事会

4、朗诵比赛

七、教学进度安排

入学教育 3课 3课时

汉语拼音 13课

识 字 8课

课 文 20课

语文园地 6课

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的

1、观察图画内容,使学生初步感受老师的温暖、同学的友爱、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依据画面提示,对学生进行尊敬老师、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等方面的入学常规教育。

2、学会a o e I u ü六个单韵母,要求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会读四声,能准确熟练地读带调韵母。

3、学会b p m f d t n l八个声母,要求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能用这八个声母和单韵母相拼,联系看图读用拼音写成的字。

4、会认“爸、妈、我、大、米、土、地、马”八个字,要求读准音、认清形。

二、教学重点

1、学会六个单韵母和八个声母,要求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用b p m f d t n l八个声母与a o e I u ü相拼。

3、认识八个生字。

三、教学难点

1、能准确发出六个单韵母的二声和四声。

2、八个声母与六个单韵母带调拼音。

四、课时安排

入学教育 3课 3课时

拼音教学 4课 9课时

复习一 1课 2课时

入学教育

一、教学目的

1、以图画为引子,使学生了解学校及学校生活,并且指导他们观察画面中人物的动作、神态,使学生初步感受教师爱的温暖、同学们的友爱和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2、依据画面提示,对学生进行尊师、守纪、团结友爱等方面的入学常规教育。

二、教学重点

1、让学生对学校生活有个初步的了解。

2、进行观察和思维训练。

三、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如何遵守校纪班规,尽快适应校园生活。

四、教学方法

谈话导入,联系图画进行教育,创设情境,深化教育主题。

五、教具

挂图

六、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课

同学们,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西飞一小,从踏入校门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那么有谁知道小学生的生活与幼儿园里的小朋友的生活有什么不同?(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那小学生的生活是怎样的呢?(出示挂图一)

二、观察图画,理解内容

(一)1、这是什么地方?都有谁?他们在做什么?

2、讨论

①、开学第一天,你见到老师应该说些什么?

②、图上这位小同学与老师说了些什么?老师会对他说些什么?(及时点评)

3、情景练习

同学们从踏入校门的那一刻起,接触最多的人就是老师。老师教给同学们知识,并且关心同学们成长。那么在学校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与老师相处呢?

①、清两位同学上台表演,一演老师、一演学生。

情景:a、在路上师生相遇如何互致问候?

B、在办公室里、在教室里……

②、师生评议。

③、总结

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二)1、爸爸妈妈送我们到校门口时,我们应该说些什么?

2、看图。想一想:图上的父子、母女正在说些什么?(让学生根据他们的动作、神态大胆、合理地想象)

3、情景表演

①、表演、评议

②、总结:要热爱父母、尊敬父母。

(三)1、当你在上学、放学路上遇见同学,你会怎么办?(情景表演)

2、评议

3、总结:同学之间要互相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伸出援助之手。

(四)、观察远处,画上还有谁?他们在干什么?(打扫卫生)

问:他们为什么要打扫卫生?不打扫卫生会怎么样?

总结:校园是我们共同的家,这里有教室、绿树、红花。作为其中的一员,我们应该爱护我们的校园环境。

三、对照现实,热爱校园

1、同桌互相说一说我们的校园,各地方都有些什么?

2、指名说,其他同学补充。

3、集体参观我们的校园,熟悉环境(可让讲解较好的学生作小导游,边走边说)。

四、作业设计

回家动手画一画我们美丽、可爱的校园。

第二课时

一、观察图画,了解语文课。

1、同学们在上什么课?你是怎么知道的?

(让学生知道语文课和语言课的不同,不仅练习“听”和“说”,而且还要学习“读”和“写”。)

2、让学生说一说学会了“读”和“写”有什么用?

二、喜欢语文课

1、黑板上有什么?你们谁认识黑板上的动物图片?谁认识图片下的文字?

2、拿出识字卡片“羊”字,请认识的同学读给同学听。问:如果老师请你把这个字帖到黑板上,你愿意吗?如果愿意,你应该怎么做?(引导同学看图,想图中黑板前的那位小姑娘学习。)

3、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不仅能学到拼音、汉字,还能学到许多其他的语文知识。我们可以利用所学到的语文知识来读书、看报,还可以写信、交友,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因此,学习语文是非常重要的。

三、怎样上好语文课

1、观察图画,其他同学的动作、神态是怎样的?

2、看了这些小同学怎样上语文课,那么我们又应该怎样上我们的语文课?

3、总结:

上语文课时,要坐端正,专心看黑板,认真听老师讲解,并且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上好语文课,掌握好语文知识。

四、扩展

在学校上学,除了要上语文课外,我们还要学习其他的科学知识,还要上数学课、自然课、英语课、音乐课等等。所以在其他课堂上,同学们也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这样就能学到更多、更广的知识,成为聪明的好学生。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课

同学们,已经开学了,你们也已经转入正式的学习生活中了。那么有谁知道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呢?

二、观察、模仿

1、出示挂图,仔细观察图中的小同学是怎样做的?

读书:坐端正,腰挺直,双手执书,身体与桌子、眼睛与书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

写字:坐端正,腰挺直,一手执笔,一手扶住书本;身体与桌子、眼睛与书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

执笔: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笔杆,中指在后支撑;手指距笔尖有一定的距离。

2、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正确的读书和写字姿势,那我们就模仿图中的小同学练一练,看谁做的姿势最标准、最正确。

3、指正

在老师逐个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的同学姿势都非常标准,但还存在个别问题。谁愿意上来给大家示范一下正确的姿势?(师相机指导)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观察、学习、模仿,我们知道了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这节课同学们也做得很好。这种正确的姿势刚做起来是比较不容易的,但它对我们成长、学习是很有帮助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

教学的教案【第四篇】

《妈妈,不要给我送伞》是第四单元的第2篇课文。这一单元都是描写有自立的课文。《妈妈,不要送伞来》描绘了放学小朋友在雨中淋着雨独自回家的情景。因为学生下雨时很少淋雨,所以对淋雨的乐趣感受不深。所以我把这节课的重难点放在: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品味课文的语言文字和欣赏图片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联想的能力。体会淋雨的情趣,感受自立的自豪。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都在发生变化。作为一名实验教师不能把教材看成是对教学内容的规定,更不能看成是对教学内容的限定。教材是学习的向导,是开阔视野的镜子。教师既不能把知识嚼烂了喂给学生,也不能把自己的感受作为唯一的标准强加给学生。基于这种认识,我在《妈妈,不要送伞来》这课教学中重点进行了三方面的设计。

第一:雨声引入,把学生带入雨中的情境,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适时、恰当地使用课件,能够给学生具体形象的感知,帮助他们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如在体会课文细细的雨丝大雨里奔跑时,为学生播放了两个课件:雨丝中慢悠悠地散步,雨点中花伞间奔跑,学生很自然的理解了课文的意思,感受到乐趣与自豪。这时抓住时机,引发想象,再让学生读书上的句子,学生情感一下起来了。同时课文的难点得以突破。恰到好处的课件演示有利于学生观察、思维、表达能力的提高。

第三:阅读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思维的发展应在阅读中去培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我设计了三次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第一次:在学习到悄悄话这一部分内容后,我让学生想象如果是你会说什么?

第二次:在欣赏课件大雨中奔跑时,引导学生想象心里想什么?

第三次:在结尾处让学生说说想对妈妈说什么?为什么这样说?在发散过程中,学生的回答可能是漫无边际的,但教师不应该轻视学生的回答,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孩子的世界,及时鼓励学生,这样才能创造出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毫无顾忌地说出自己的感受。通过三次发散,学生的思维一次次被打开,他们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不断思考,大胆发言。课堂气氛活跃。

详细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课文描述的情景,感受文中小朋友的形象。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联想的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自立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8个生字,能够读准字音。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意思。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雨声导入,创设情境,训练说话

1.教师导语:我们放学时,有时会突然发生这样的变化:听,什么声音?在这个时候你最需要的是什么?板书:认读:伞,(像形字)如果没带雨伞,面对纷纷而落的雨点,急着回家的你最盼望的是什么?最想说的是什么?

(点评):通过雨声,引发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激发情感,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同时渗透象形字的特点。激发对汉字的情趣,进行口语表达训练。

二.学习课文

1、揭题:有一个小朋友他想的是什么呢?

(1)板书课题:妈妈,不要送伞来

(2)读课题,读了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为什么不让送?真懂事等)引导学生质疑

(3)这是怎样的一个孩子?整体感知课文,树立人的形象。

2、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准字音。

(2)检查字音掌握情况:课件出示词卡片,选读相应出示拼音,正音、巩固汉语拼音:

伞群

慢悠悠

雨丝

机灵

小鹿

奔跑

淋坏

勇敢

(3)课件出示字卡片:

读准音:悠、丝、灵、鹿、奔、淋、敢。合作学习记忆字形、读准字音。

记字:丝、灵、淋。

如:丝要求学生同时说出两个词语(学生说:丝绸、真丝、蚕丝、吐丝);灵字让学生记忆字型,巩固拼音。当学生带读到淋字时,让学生与林区分。(句子比较)

灵:淋:(拼音)

(4)抽读生字卡片:悄悄话,互听字音。

(5)打擂台。(大面积训练)

(点评):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供口语实践机会,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时时激励自己,肯定自己。

3、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1)指名朗读课文,学生思考:在雨中的孩子怎样?(整体感知课文)

板书:喜欢淋雨、懂事、勇敢、欢快、

(2)他喜欢在雨中干什么?找一找。什么心情?

3)指名读一段,边听边想:你怎么感到小雨中的孩子喜欢淋雨?引导学生感悟:慢悠悠什么样?(动作课件)细细的雨丝(多细)落在身上什么感觉?说什么悄悄话?

(课件演示)让学生想象,通过想象让学生感受当时的情景和心情。

(4)让学生读课文2段话,思考:感受到什么?体会:机灵、五彩、伞群、奔跑。大雨中身上会怎样?心情是什么?学生评价。

学生说:好舒服、我多了不起!再次体会不同雨中的不同情景。

教师范读,学生练习读,指名读。

(4)提问:孩子为什么这样喜欢淋雨?是因为好玩吗?读3段。

板书:勇敢、欢快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他会怎样说?

(点评):用多种形式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通过导读让学生体会到雨中的乐趣,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自豪、敬佩、赏识、羡慕的情感之中,激发学生自立的愿望。

三.总结谈话

5.发散:我们还可以在生活中怎样锻炼自己?(填空)

如:晚上脱下袜子后妈妈要给你洗袜子时,我说。什么?

吃饭时妈妈给你盛饭时,我说。:时,我说:

6.总结全文:你们都是勇敢的孩子,对于生活中的困难要尽量自己解决,不依赖家长。

7.在学习中能不能自己来想办法学会呢?下面我们看今天要求会写的几个字,你怎样记?怎样写?

四.指导书写:选一个最难写的。研究。(尊重学生的选择和需要)

五.布置作业:

在布置作业时,引导学生搜集有关雨中的歌谣、故事、诗歌、歌曲、舞蹈。(注重了学科间的整合,体现了语文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设计理念

根据教学目标,我试图以雨中的情景为主线,以情带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的优美意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课堂是享受快乐和美的殿堂。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结合,校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

如在导如新课时,我以有声有色的雨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不知不觉地产生阅读的兴趣,并结合课文理解慢悠悠、雨丝、奔跑、伞群等,以使学生对要认的字第一印象强烈、深刻;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联系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如:课前的表达训练饿课后的语言实践训练,做到听说读写综合训练。在布置作业时,引导学生搜集有关雨中的歌谣、故事、诗歌、歌曲、舞蹈,注重了学科间的整合,体现了语文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2.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空间,重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逐步引导学生运用综合的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如在导入新课时,考虑到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因而在出示课题,引起思考后后,马上满足学生的阅读欲望,让他们也来读一读;在学生遇到阅读障碍,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后,我立即组织学生回顾阅读方法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之后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分组学习生字;在学生运用借助拼音、询问他人、猜字法等识字方法进行自主阅读,探究出了一些识字方法后,又立即请能力较强的学生充当小老师组织大家交流识字经验,以加深对生字的第一印象,扩大识字成果。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阅读,有困难的学生也能够通过各种途径解决难题,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力,掌握朗读方法,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创新精神。

儿童的语言特征是词语概念,总是和事物表象紧密结合着。针对这样的特点,利用插图、音乐、多媒体等模拟再现生动的生活画面,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头脑中储存的相关信息模块,作为感悟课文内容的前提准备。这是因为阅读教材的每1篇课文都来自生活,只有联系生活实际,才能使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相应生活场景,使学生情不自禁地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脑子想,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受到感染。引入课文时,我选取了一雨中的声音课件,通过想象,孩子不仅感悟到了细雨轻盈下落的动态美,而且领悟到了边读边想象的朗读方法;指导朗读儿歌的第三句时,我又通过动作引发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慢悠悠、的生活画面,读我喜欢细细的雨丝,对我悄悄说话。时,引导学生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促使学生领悟到一句话就有很多的读法;在引导学生理解大雨中机灵的小鹿时,我通过语言引导学生先联系生活实际在头脑中想象小鹿画面,再想一想、说一说心情怎样?。

4.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不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激发阅读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的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不认识的字,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选择认为难写的字指导书写,都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我喜欢细细的雨丝的环节的设计,我不强求学生统一的读法,是尊重学生不同情感体验的体现。另外,教学时,指导儿歌朗读时各设侧重点,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既掌握了边读边想象的朗读方法(第三句),又积累了词语(第四句)、体验了一句话的不同读法(第七句)、发展思维进行了仿说,丰富了语言及课程内容(第八句)。

5.突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特点,加强识字、写字指导及板书示范,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提高写字质量。

本文出现的生字,引导学生按自己的方式记忆,并渗透汉字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情感。在课上我根据大多数学生提出的认为比较难写的字来指导书写,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对要求认的字利用游戏、猜字、组词、缩小语境等多种方法,努力做到当堂认记,及时巩固。在认字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识字方法的渗透。

教学的教案【第五篇】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北京八达岭长城那里有人络绎不绝,在这些游玩者中,还有不少外国元首呢?他们游玩了长城之后,有什么感受呢?让我们来读读。

出示:

没到过金字塔就等于没到过埃及,没到过长城等于没到过中国。 ——法国前总统密特朗

长城是我所看到的最令人震憾的古代建筑。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

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确实令人鼓舞。人们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当年建造长城时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和力量 ——美国前总统里根

2、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3、生谈感受

那么长城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它吧!

二、走近长城

1、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2)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词语(学生自由读、抽查读、齐读、有感情地读)

(2)说说长城给你留下什么特别深刻的印象。(可以引用课本中的词语)同学们只读了一遍课文就能够对内容有这样的感受,这样的理解,真不简单。

(3)指名读课文,随机指出读错的地方。

3、学课文不深入到字里行间,我们就无法感受长城的形象;不深入到字里行间,我们就无法理解长城的内在精神。咱们还要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放开声音读,一边读一边仔细地体会,看看这段话里边哪一个句子使你变得非常的激动,使你情不自禁地想赞美它。把最令你感动的那个句子,使你情不自禁地产生赞美之情的那个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然后再仔仔细细地读一读。

4、学习句子: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生自由读 指名读 你读出了什么

(1)数一数长城经过了几个省市?(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北京、河北等省、直辖市、自治区11个省、市、自治区)

猜一猜:徒步走完长城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孩子们,请你大胆猜想一下,如果徒步走完长城,大约需要多长时间?(5天 3个月 1年等)据报道:一个年轻人徒步穿越长城用了508天。真长啊!让我们再来读一下这句话。

(2)这么长的城,是修建在哪里?(八达岭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崇山峻岭)崇山峻岭是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岭?(看图)一座连着一座,连绵起伏,高高低低。长城就是依山而建,曲曲折折,时而遇到陡峰,会直冲云霄,时而遇到低峰,会直冲云下,能想象出长城的姿态吗?谁能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蜿蜒盘旋)。长城就是一条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的东方巨龙。

同学们,在现实中真有巨龙吗?(没有)巨龙是人们想象的产物。这个世界上它根本就不存在,但是我们的长城呢?它却是实实在在地魏然屹立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当你想到这个的时候,你再读这个句子,一定会有更大的体会。来,谁先来?

(指名读、齐读第一段)

评价语预设:他读出了一万里、谁能超过他?

不错,现在已经有一万两千里了?

真了不起,你读出了一万三千多里!咱们一起读。

三、走进长城

过渡:古老的长城,守卫着中原大地,保护了民族的安危,在一万三千多里的长城中,最为壮观的要数北京八达岭长城了,这里山势陡峭,城墙坚固。我们随着作者走近长城,细细地观察一下吧。

1、指名读,思考:我们随着作者登上长城近看长城,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高大坚固气魄雄伟都可。

(1)材料:条石城砖

(2)高大:五六匹马可以并行,我们并不熟悉马,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是5、6米宽;高有8——10米。(与教学楼比较)

2、你了解课文中写到的关于长城的一些特定的词语吗?什么是城台、垛子、射口、瞭望口?

画长城(在书上画出长城示意图,并试着标出各部分名称)

出示示意图,你画对了吗?

下面我们来合作读一读这段课文。师生合作读:

师引读:

城墙顶上……城墙外沿……城墙顶上……

在这样的设计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是啊,在近距离的触摸中我们分明感受到长城不仅仅是高大坚固、气魄雄伟的,它更是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怪不得法国前总统密特朗说:

(生读)没到过金字塔就等于没到过埃及,没到过长城等于没到过中国。怪不得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

(生读)长城是我所看到的最令人震憾的古代建筑。怪不得美国前总统里根说:

(生读)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确实令人鼓舞。人们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当年建造长城时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和力量。所以我们可以骄傲地对自己说:

(生读)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所以我们可以自豪地告诉世界:(生读)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板书:

长 城

高大坚固

气魄雄伟

没到过金字塔就等于没到过埃及,没到过

长城等于没到过中国。

——法国前总统密特朗

长城是我所看到的最令人震憾的古代建筑。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

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确实令人鼓舞。人们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当年建造长城时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和力量。

——美国前总统里根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学生们在学习长城这一课,都不由自主地为祖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而自豪,从而培养起他们的民族自尊心。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