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高中历史教案 高中历史教案【参考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606160

【导言】此例“高中历史教案 高中历史教案【参考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高中历史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

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措施。理解其内容、作用、影响。

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历史人物评价能力,初步掌握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通过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教学,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

尊儒术兴太学、开发边疆。

教学难点:

“大一统”的含义、“推恩令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放电视剧《大汉天子》的主题曲,创设历史情景,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并引发思考,问:

1、讲的是汉朝哪个皇帝的故事?

2、你知道关于汉武帝的哪些故事?

历史上的汉武帝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今天穿越时空,置身西汉,走近大汉天子——汉武帝。

二、教授新课:

歌中唱到“守业更比创业难”,西汉自高祖刘邦建立以来,历经惠、文、景帝几代人努力,到武帝时,他不但守住这份业,而且还发扬光大,今天把中国人称为“汉人”,把我们的语言叫“汉语”,就是因为汉朝的强盛对后世影响深远。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汉武帝是如何守住这份业的?

(展示)汉武帝在文治方面做的如何?

用5分钟的时间,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学习。分为3组,分别找政治、思想、经济面临的问题?有什么措施?起什么作用?各组学生相互提问、解答。

政治: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内容→作用:政治上一统于皇帝,加强中央集权。

(问)与景帝的“削藩”有何不同?(景帝用武力“硬”的,武帝用“软”的,手段更高明、更巧妙)。

(过渡)但是,削弱王国实力的做法,在当时招来了诸子百家的责难,他们由于立场不同,议论纷纷,甚至朝廷,谩皇帝,面对这种局面,汉武帝怎么处理?

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废除诸子百家的学说,惟独推崇儒家学说。)兴办太学,推行儒家教育。看图观察太学的基本情况。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经济:措施:(统一铸币、盐铁官营)→原因→作用:经济上一统于皇帝。

(展示)感受探究,讨论“五铢钱”为什么是天圆地方的形状?

这样子就从政治、思想、经济等各方面将权力一统于大汉天子手中,这就是大一统。董仲舒宣称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上天的儿子,是人间的主宰。“天子”一词由此而来。

(过渡)看了武帝在文治方面的作为后,感到他确实是有勇有谋的政治家,那么,武功方面又如何呢?

文治上的大一统为武功提供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基础,国力强盛后打败了匈奴,开始了开疆拓土的征战,请认真观察比较一下:秦、汉的疆域对比;汉朝管辖范围大大扩张,奠定了祖国地大物博的基础。

回顾总结:复习本课线索、内容。

高中优秀历史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瓦特研制成功“万能蒸汽机”;电力的发现与发展;第一台计算机的发明;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

理解:“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到来的必然性,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运用:探究科学思想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运用问题探究、历史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社会的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电力的发现与发展是几代科学家努力的结果,树立继承发扬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观念;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开辟的时代被称为“电气时代”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课:人类社会是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向前发展的,而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又无一不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作为先导的。生产力的每一次巨大飞跃,都会带动人类社会发生历史性变化,在人类史上,截至目前总共发生了三次大的科技革命。其中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是带来了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时代……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1、背景:

(1)17世纪末,英国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

(2)18世纪中期,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应用机器进行生产成为可能。

(3)18世纪中期,英国通过殖民扩张,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市场迅速扩大;

(4)18世纪中期,科学技术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现和发明。

2、过程:

(1)18世纪60年代,瓦特研制出新蒸汽机;

(2)80年代,瓦特又制成联动式蒸汽机------“万能蒸汽机”

3、瓦特蒸汽机问世的意义:

a 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

自此以后,只要有煤作燃料开动蒸汽机,就可根据需要建立工厂,不再受河流的限制。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生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形成。

b 促使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地展开,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

瓦特蒸汽机应用于运输业中,导致蒸汽轮船和机车出现,交通运输业发生了彻底变化,人们的交往更加方便,经济和文化联系也日益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c 推动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蒸汽机的广泛利用,使英国到处建立起大工厂。在工业化进程中,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d 造成了环境污染。

二、电气时代的出现

1、背景:科学家对电的不懈研究

a 18世纪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造出避雷针;

b 19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伏特发明电池;

c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d 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

e 1867年德意志科学家西门子发明发电机和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

2、 电气时代的到来

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各种各样使用电力的新发明纷纷涌现,彻底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发电机和电动机相继问世,使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随后,电灯、电话、电车、电影和无线电报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电力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而新机器的发明和制造,反过来也推动了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3、电力取代蒸汽动力成为工业发展重要动力的原因

a 发电机的完善和改进;

b 长距离输变电技术的成熟;

c 电力的优势(方便、便宜、能量大)。

4、意义

(1)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瓦特蒸汽机出现后,机器生产在几乎所有工业部门得到迅速发展,而蒸汽动力驱动的轮船和火车又使交通运输更加便捷,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发电机的发明及其他电气技术的应用,使机器的使用更加普遍,更多的工业部门涌现出来,生产技术也更加先进。工业革命出现了新的技术革命浪潮,内燃机、汽车、合成化工技术、规模化的炼钢技术等相继发明出来,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

(2)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的改变:

资产阶级由于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强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3)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蒸汽机出现以后,形成了新的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更加繁荣而且日益重要。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1、信息传播变革的历程。

a 造纸术改变了信息的载体;

b 印刷术加快了信息传播,扩大了传播的范围;

c 电子媒介改变了人类信息存储和加工的方式,使信息传播加快,信息获得更为便捷。

2、互联网的诞生:

(1)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

(2)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处于和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加紧了对信息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推动了互联网的产生。

(3)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world wide web),音译为万维网。

3、互联网的功能和特点

一般认为,以纸质为媒介的报纸是第一媒体,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是第二媒体,以图像为媒介的电视是第三媒体。而互联网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信息的文化载体,这种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处理和传播,以比特为计量单位的电子媒介被人们称为“第四媒体”。

网络媒体具有界面直观、音色兼备、链接灵活和高速传输的特点。是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显著标志。

3、影响

(1)积极影响:

a 互联网推动了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b 信息经济在世界各地全面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c 传统产业也借助互联网提高管理水平,并通过全球营销和采购扩大市场;

d 改变工作方式,人们可以在家里完成很多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乐趣;

e 改变人们生活方式,扩大交往,网上购物网络聊天等。

(2)消极影响:

a 垃圾信息和网络安全等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安全;

b 各国之间围绕互联网的竞争造成世界更加动荡不安。主要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网络优势传输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思想;

c 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容易使青少年沉迷网上虚拟世界,同时互联网上有害信息,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教学小结:

本课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世界科学历程中的“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从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角度阐述了近代以来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是带来了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时代……

★作业布置:你觉得应该怎样评价蒸汽机的发明和电力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瓦特蒸汽机出现后,机器生产在几乎所有工业部门得到迅速发展,而蒸汽动力驱动的轮船和火车又使交通运输更加便捷,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发电机的发明及其他电气技术的应用,使机器的使用更加普遍,更多的工业部门涌现出来,生产技术也更加先进。工业革命出现了新的技术革命浪潮,内燃机、汽车、合成化工技术、规模化的炼钢技术等相继发明出来,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2)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的改变

资产阶级由于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强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同时,随着信息交流和交通运输的便捷,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3)社会财富的大大增加和人们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蒸汽机出现以后,形成了新的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更加繁荣而且日益重要。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4)不能忽视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环境污染的逐步加剧。

高中历史教案【第三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以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面向新课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

1、要在高一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4、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不良习惯。

三、本年度教学计划

教师通过一年教学,完成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下册)(选修)全部的讲课课程,要求学生掌握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下册)第的基本史实,并培养学生相关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综合概括等能力。上期完成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的教学和学习的任务,下期完成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

高中优秀历史教案【第四篇】

说教材:

此课《伟大的抗日战争》是高一历史(人民版)上册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三部分内容。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这百年时间内,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严重践踏中国主权。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成为中华民族再次振兴的转折点,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抗战开始时间的问题。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二、抗战阶段: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局部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中国人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伟大的抗日战争开始了。 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全面大举侵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军民众志成城,同仇敌忾,显示出了无坚不摧的民族凝聚力。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

三、抗战特点:中国抗战的最大特点是"全".全体现在各阶级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地区、各种作战方式各种正义力量的支持。中共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如何体现。其次是一场持久战;最后是属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中国抗战的伟大体现:从抗战的历史意义分析出,国内意义:中国的抗战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洗雪了百年来的民族耻辱,扞卫了民族尊严,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际意义有: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五大国,并担任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说教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多维情境模式,围绕重点、难点及亮点精心设计问题群,促进学生互动讨论、辩论纠误,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将本课内容设计为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形式展开教学,教师本人将担任抗战纪念馆馆长,并在课前布置好预习课题。

说学法:

学生以参观抗日战争纪年馆的形式来学习《伟大的抗日战争》这节内容,四位同学将担任抗战纪念馆分馆馆长并做好为其他同学讲解的课前准备。其余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在课堂上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在体念中自主、互动学习,进行知识的辨析和迁移。

说教学手段:

制作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以学生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的方式完成对本课的教学。

说教学理念:

1、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2、教学过程中渗透教学评价,教中有评,评中有教,体现一种过程引导、及时反馈和激励鞭策的教学理念。

3、注重情景体验和理性分析、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4、屏弃原来的以教材为中心,一纲一本的观念,树立新的教材观,以课标为依据,参照教学指导意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我的课堂教学观可以概括为"六点论",即凸显重点、破袭难点、呈现亮点、追踪热点、教的有效点、学的轻松点。

说教学目标:

在"六点论"课堂教学观的指导下,制定合理的三维教学目标。主要是体现"合理"性,可能性,避免"假、大、空".

知识与能力:一方面,落实"双基";另一方面,一堂课不可能解决学生各种能力问题,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意识;

过程与方法:角色扮演法、材料法、图片法、图示法、研究性学习法、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科学、合理、客观评价事物的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信心,体会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含义。

说教学重点:

分析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原因、表现及结果,探究抗战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确立依据:因为她在地域上是真正的全国战争(前线和后方),全国各阶级、各阶层都参加了战斗。从中日两国实力对比来看,中国是个弱国,只有全民族抗战才能取得抗战的胜利。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唯一一次全民族反对外敌入侵又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说教学难点:

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

确立依据:从中日两国实力对比来看,中国是个弱国,日本是一个强国,因而只有全民族抗战才能取得抗战的胜利。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她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因战争失败而割地、赔款、出让国家主权的屈辱历史,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说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布置预习作业,做好扮演纪念馆馆长的准备工作。

学生:完成预习作业,做好扮演专题馆分馆馆长的准备工作。

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展示受侵华军细菌战毒害的中国民众和王选女士为细菌战受害者索赔而奔走街头这两张照片引出本课的内容--伟大的抗日战争。教师作为抗日战争纪念馆的讲解员为同学们讲解57年前的那场战争。

二 教材处理

抗日战争这一章节内容在老教材中需要6个课时才能讲授完而新课程只安排一个课时。因此我将本课内容设计为一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模式,教师客串纪念馆馆长,个别同学担任分馆馆长身份的形式带领学生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来完成对本课的教学。

三 参观纪念馆

馆长:同学们此次参观的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本纪念馆分为一个综合馆和五个专题馆(日军罪行、中国抗战、铁血忠魂、、影音经典、献花留言)。同学们可按展厅依次参观。

综合馆

内容简介 :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轨道,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日本发动了局部侵华战争。由于当时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日军在不到半年时间内侵占了整个东北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了1935年,为分离和蚕食华北,日军制造了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成为最主要矛盾。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军的武装侵略和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中国军民义愤填膺,吁请抗战,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中国共产党、东北抗日武装力量、国民党爱国官兵及关外人民以各种方式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华北事变后,中共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积极筹划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日本相继发动了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国民政府随即改变中共领导的军队并公布由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开始了。

全民族抗战分为三个阶段:

战略防御:(,7-1938,10月)国民政府积极组织了四次会战,分别是凇沪、太原、徐州、武汉会战,-山草香§ 在正面战场上抗击了大量的侵华日军。

战略相持:()日军侵占广州\武汉后,迫于战线太长,兵力、物力、财力不足和抗日根据地严重威胁,基本上停止对正面战场大规模进攻。而中国人民抗日力量还需要经过长期艰苦斗争才能打败侵略者。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战略反攻:()1944年敌后战场开始了局部反攻,1945年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配合下,中国军民展开全面反攻。日本政府在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了投降书。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战的最终胜利。

高中历史教案【第五篇】

国共的十年对峙

一、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1.了解"工农武装割据"、红军战略转移等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2.体会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与时俱进的革命品质和为人民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

考试说明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土地革命;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二、教学过程

(一)南昌起义

1.原因:中共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2.概况: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领导发动。

3.意义:①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土地革命

1.背景:

(1)"八七会议"的召开(内容:清算错误、确定总方针、决定起义;意义:指明方向)

(2)秋收起义进攻受挫,改向山区进军。

▲开展以城市为中心武装斗争失败的教训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建立: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意义:开创了一条有别于"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3.土地革命:

(1)方针:"八七会议"上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2)内容:在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土地革命。

(3)意义:广大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4.根据地建设:(只作了解)

(1)指导思想:毛泽东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2)表现:①经济建设(作用);②武装斗争(反"围剿"斗争):从1930年10月起,蒋介石接连向各根据地发动三次大规模"围剿"。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粉碎了敌人的"围剿",使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③政权建设: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会议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制定了宪法大纲,定都瑞金;选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朱德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三)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1.红军长征:

(1)原因:"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进程:1934年10月开始→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何地?)→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何地?),长征胜利结束。

(3)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

★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着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遵义会议:

(1)背景:党内"左"的错误占据统治地位,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2)时间、地点:1935年1月。

(3)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 "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4)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260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