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信息技术课件 信息技术课件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556960

【导言】此例“信息技术课件 信息技术课件8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信息技术课件【第一篇】

根据我国的基础教育大纲纲要,信息技术是一门已经步入基础教育课堂十多年的实践性课程,其实践性强主要体现在应用软件的操作实践上,初、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和侧重点各不相同。不同省份间教材版本不尽相同,即便是我们贵州不同县、区学校使用的教材版本也存在不同,这对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万变不离其中,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结构特点,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可分为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应用软件教学、程序语言四种。每种内容都有它的主要特征与教学规律,在信息技术基础教学中,应用软件教学内容所占的比重较大,他们都与学习和生活有直接关系,通过近几年的初、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经验,下面就应用软件教学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应用软件共同性进行探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认识常用应用软件的本质与特点,掌握这些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能用这些应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软件的界面共性

目前,我们在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所学的应用软件都是基于windows系统,都具有windows标准的图形界面风格,Windows系统是以图形界面方式操作的,因为你可以用鼠标点击按钮来进行操作,很直观、界面友好、操作起来相当容易。所以,对windows系统下应用程序的界面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下面就贵州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大纲所涉及的到常见应用软件office系列Excel2003、Word2003、Powerpoint、Frontpage2003软件界面为例来说明其界面所具有的共同点。

通过对Excel2003、Word2003、Powerpoint、Frontpage2003等软件的对比可以看出,界面分布如图1:

(1)、标题栏:位于窗口最顶部。显示当前应用程序名、文件名,在初、高中信息技术应用软件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应用软件标题栏也包含程序图标。(2)、菜单栏:菜单栏是按照程序功能分组排列的按钮集合,在标题栏下的水平栏。Excel2003、Word2003、Powerpoint、Frontpage2003菜单栏均位于标题栏下方的水平栏,由“文件”“编辑”“视图”等菜单命令组成。(3)、常用工具栏:常用工具栏就是基于WINDOWS系统下应用软件中最常用且最常见的工具栏,初、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所涉及到的应用软件也在此范畴,菜单栏下就是常用工具栏了。(4)、工作区:也称之为编辑区;在教学中,我们在使用应用软件工具对教学内容进行操作加工时,存放对象并进行编辑的区域。它们是位于常用工具栏下方的水平栏。(5)、状态栏:状态栏是包含文本输出窗格或“指示器”的控制条。输出窗格通常用作消息行和状态指示器。状态栏显示当前所打开窗口或软件的状态。(6)、控制菜单按钮: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应用软件都有一个控制菜单。提供还原、移动、大小、最大化、最小化、关闭窗口功能。

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软件的命令共性

通过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经验和研究,Excel2003、Word2003、PowerPoint、Frontpage2003软件的命令选项中,我们可以看出,菜单栏文件选项下的新建、打开、关闭、保存、另存为、页面设置、打印、打印预览等命令都是一样的,如图2:

编辑选项下的撤销、剪切、复制、粘贴、选择性粘贴、删除、查找、替换等命令也是相通的;除此之外,视图选项、插入选项、格式选项、工具选项、表格选项、窗口选项、帮助选项里面的多数命令都具有相同性,其命令的作用都具有相同的作用效果,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可以依葫芦画瓢,领悟其中的共性,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活学活用,从而更加牢固的掌握信息技术软件应用的知识。在信息技术应用软件教学中一般以自主探究和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强调做中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宗旨,指导学生学习知识与掌握技能为核心,开展教学活动,并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涉及到的每个应用软件的教学首先都要向学生讲解和演示应用软件的基本功能和特点,让学生对软件的概况有一个了解,然后根据教材内容和应用软件的基本功能划分若干个小单元进行教学,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讲解、演示应用软件,但是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我们利用好应用软件所具有的共同特征,选取最基本的内容,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自主探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大大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实现效率最大化,也是新课改最本质的要求。

三、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软件的快捷键共性

信息技术课件【第二篇】

关键词:现代远程信息技术 初中历史 自主学习

慕课是近几年兴起的网络教学的方式,作为大规模开放性的课程,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条件,对于慕课的教学模式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不一样,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对于慕课的教学模式首先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依据下形成的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使学生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以实现学习的最优化。对于初中历史课堂下,可以结合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水平,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最终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1慕课教学模式的现状与特点

在多哈举行的2013世界教育峰会上,“慕课”成为热点议题,2012年在美国掀起了的“慕课风暴”。在我国的高校中,已经慢慢普及,对于中小学的教学领域也在慢慢渗透。通过慕课的教学模式,我国的许多专家也提出了相关研究的课题,如房毅等专家结合物理课程进行分析,李梁通过思想道德课堂进行结合研究等等。

慕课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慕课教学大大结合和利益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许多便利。主要特点有:规模比较大,不受数量的限制,都可以在线进行学习;教学的形式多样化,可以利用多种手段进行教学模式的开展;可以进行互动学习,可以大大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同学习,为学习提供便利。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意义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的历史课堂学习新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历史情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更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民国时期“五四爱国运动”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放映“五四爱国运动”和“巴黎和会”的有关视频短片,在观看视频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五四爱国运动是什么原因而爆发的?有哪些爱国口号?结果怎样?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等?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还掌握了所要学习的知识,使呆板的课堂变得有生机,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通过巧妙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并使用恰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去主动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通过“西安事变”这一历史事件,让学生进行思考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和结果等问题,并分组进行讨论,认识到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的历史性的作用和对国共合作抗战的作用等。对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合作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等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历史课堂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对于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有一定的要求,教师要更新传统的教学思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教学模式的转变,势必也要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转变,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的学习模式,只有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积极探究,才能够不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的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够适应现代教学模式。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一定的帮助。在课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讲解抗战时期的历史事件时,可以在现近代中国受到日本侵略的历史、日本投降的场景,并分析中国人民为什么会取得抗战的胜利和日本帝国主义失败的原因等?通过观看刚刚过去的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阅兵视频,分析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使大家畅所欲言,抗战的胜利可以洗雪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转盛的历史转折点,能够凝聚中国人民的力量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等,在历史课堂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的内容,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堂上,教师通过对历史知识的讲解和能力的培养时,还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对于历史的学习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历史教材中也有许多爱国主义教育的因素,教师要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的事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可以放映爱国主义的歌曲《义勇军进行曲》《保卫黄河》等等,从而增强民族情感。通过教师巧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历史资料进行整合并加以运用,以突出爱国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深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结语

我们的时代不断进步,知识不断在更新,教学模式不断在转变,作为新时代下的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的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新课改的要求,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以完成历史教学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张永谦。打造微课精品促进教育公平――中学历史“慕课”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4,(2).

[2]焦建利。慕课给基础教育带来的影响与启示[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2).

信息技术课件【第三篇】

在长期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心得与方法,与大家分享。

一、处理偶发事件的人文态度

面对课堂中的偶发事件,由于时间紧迫,老师往往会有些冲动,急于要解决问题,这就可能导致态度生硬,欠缺周详考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产生恼怒、委屈、急噪的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但千万不能失去自制力和理智感。头脑一定冷静,感情要克制,态度要沉着,要迅速做出判断,果断想好处置方案。

二、处理偶发事件的基本原则

课堂问题出现的形式多种多样,出自的对象也各不同。在选择处理方法上应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不可生搬硬套,且运用时要讲究策略,把握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冷静性原则。冷静性原则是处理课堂问题最基本的原则。唯有冷静,才会想出处理问题的好主意、好点子,惟有冷静,才能起到好的教育效果。

①思想上要“冷”。教师思想必保持冷静,用理智驾驭情感。即便学生屡教不改,也要坚持不急躁、不厌烦、不发火。绝不能为了让学生害怕,出口气而头脑发热、意气用事。

②处理上要“冷”,即通常所说的课堂问题“冷处理”。具体表现为以暗示为主,以个别谈心为主,课堂问题以课下解决为主,给学生以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时间。尽量避免与学生直接冲突,不分青红皂白严厉批评,甚至变处罚为体罚,例如罚作业、罚值日、罚站、殴打等等,否则,违纪学生不但不会悔过,还会产生心理上的对抗。结果是压而不服,容易从违纪走向违法,也导致教师自食其果。

2、“治病救人”原则。解决课堂问题的出发点在于使学生认识缺点,改正错误,悬崖勒马,迷途知返。俗话说:“一句话说得人笑,一句话说得人跳”。批评的语言不同,其教育效果也不大一样。无论学生的错误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批评教育时,教师语言一定要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要用火热的爱心和真挚的诚心善待学生,要坚信只要正确疏导,他们一定会翻然醒悟,改正课堂上的违纪行为。

3、巧妙性原则。无论发生何种情况,教师都必须积极思考对策,力求变被动为主动。要视具体情况做到机智灵活,随机应变,力求绝处逢生,云开雾散,柳暗花明。

三、处理偶发事件的策略技巧

1、敏锐观察,正确决策

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良好的决策能力。面对课堂偶发事件,教师首先要敏锐观察,洞察事件的状态、程度、影响,观察学生对此的反应、态度、言行,了解或推测事件的原因,预测事件的结果或发展趋势,从而把握事件性质,学生思想跳动的脉搏和发展的苗头,以及课堂变化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做出准确的判断,再迅速地、正确地决策:该淡化的淡化,该化解的化解;该疏导的疏导,该堵截的堵截;该当堂处理的当堂处理,该课后解决的课后解决,如此等等,运用教学艺术,使教学工作更具有针对性、计划性和有效性。

2、化弊为利,扬长避短

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教师要变不利为有利,发扬优点躲避缺失。有些偶发事件,表面上看干扰了课堂教学,破坏了课堂纪律,影响了教学进程,打断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但其中往往包含着一些积极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和挖掘,并加以利用,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把处理偶发事件变成提高学生认识,激发学生兴趣,磨练学生意志,培养学生品质以及教育大多数学生的一次机会。特别是对因后进生的问题行为引发的偶发事件,教师更要扬长避短,在坏事中寻找积极因素,利用积极因素来进行教育。这样做,就可以既处理好了偶发事件,又教育转化了学生。

四、处理偶发事件的具体方法

1、以“静”制“动”。课堂上,学生不守纪律,大部分是摆弄东西,同学之间说话、逗闹等。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教师可突然停止讲课,以静制动。这样会使课堂纪律很快安静下来,同时,可用眼光巡视全体学生,尤其对违反纪律的学生可多注视一会儿。教师突然停止,调皮学生多数会立即向教师望去,引起有意注意,当学生发现教师在盯着自己,也就不再“动”了。

2、采取友好的方式提醒学生注意。如一边讲课一边走到学生附近,使学生发现教师已注意自己了,便主动终止不良行为;或有意识地叫这位同学回答问题,若回答不上来,教师从多方面进行启发,使学生完满作答,这既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不听课的危害,又使他们对教师产生感激之情。

3、利用直观教具或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利用多媒体、用设计好的动画、图片或者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音乐以及直观教具等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4、要改善课程与教学。当教学失去吸引力,学生就会随之失去学习的兴趣,而把行为转向错误的目的。所以,改善课堂纪律,必须改善我们的教学,增强教学的魅力。好的纪律来自好的教学,改进教学是改善纪律的关键。

5、要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奖励与惩罚是维持纪律,进行课堂管理的重要手段。俗话说:“罚其十,不如奖其一”,教师要多用奖励,少用惩罚,当学生的积极得到奖励后,这种行为将得到巩固与强化。教师对学生的奖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也是师生之间相互影响的重要方式。奖励的形式可以是当众赞扬、个别表扬,发奖状、甚至一个点头,一个微笑等,都是一种奖励。

信息技术课件【第四篇】

关键词:问题探究;信息技术;历史课堂;终身学习

历史学科的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问题探究为核心,学生主体参与为途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学习过程。它一方面将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串整个历史学习的主线,强调围绕着核心问题展开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去激发其智慧的潜能,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培养强有力的内在学习动机,以期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然而,没有对翔实的研究资源的占有和整理,学生对高中历史的探究性学习就不可能具有真正的“研究”意义。而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则极大地推动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和探索性,为历史学科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了便利和可能。它以海量的资料素材、丰富的感观形式、交互性的学习方式再现于课堂教学中,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历史,实现了声画同步、图文并茂和人机交流,为拓展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和保障,进而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本文就我校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历史学科课堂中问题探究式学习的探索和实践加以阐述。

一、问题探究的准备

在要求学生设计、提出问题之前,教师首先要对课程标准、三维目标和教材内容体系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和定位。其次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知识储备、能力水平,并通过选择教学素材,结合学生的兴趣,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出有针对性的、新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提出有质量的问题。

二、探究问题的选择与设计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支持下,历史学科内探究的主题主要来源于学科教学中学生感兴趣或希望深入了解的问题。问题的探究具有双向或多向性。可以是教师问,学生答;也可以是学生问,教师答;还可以学生问,学生答。问题的回答固然是一种能力,高水准问题的提出更是一种能力。

问题的选择与设计是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切入点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也是学生合作学习的载体。问题的设计要能将本课的主干知识串连起来,用问题引领学生进一步理解教材。问题设计得准确、恰当与否,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思维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影响。它的水平与质量也将直接成为决定一节历史课成败的关键。

教师应在思维的关键处发挥主导作用,将历史学科中的学习任务设置为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把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地调动起来,进入一种思考、急于想了解的积极状态,鼓励学生对历史问题独立思考,对学习材料自主质疑,引导学生寻求新的发现,参与到问题的提出和选择之中,进而鉴别并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

在问题的设计上,首先要有一定的深度,如果问题过于浅白,一目了然,缺乏探究的价值,学生则会兴味索然,难以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环节中去。其次,问题的设计要逐层递进,有一定的梯度。要将一个大的有价值的主题,在关键步骤之处,分解设计成若干个小问题,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逐渐达成教学目标。此外,在问题的选择和设计上,由于时间短以及学生认知、能力水平的制约,对于一些难度过大、且不宜也不能够在课堂上展开深入探讨的问题,我们可以鼓励学生作为一个课题,在课下进行研究。

三、问题的探究过程

有了问题,学生就有了求知的欲望、探究的方向和学习过程的展开。有了问题,就有了知识的生成和思维的创新。

在问题的具体探究过程中,应以学生现有知识为起点,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如反复研讨课文),对所要探究的问题有个总体的认识。再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围绕探究主题,以科学的研究方法(如,获取史料和整理史料的方法,研究史料的立场,表达研究成果的方式等)利用学科网站或搜索引擎收集相关资料,建立共享资源库(以减少重复性劳动),同时依据资料的重要程度、网站的权威性等进行筛选、解读、加工、整理,解决相关问题,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

探究性学习的一个主要突出特点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体会思索的快乐和享受收获的喜悦,让他们在课堂中获得充分的发展。所以当一系列问题提出后,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的不同看法,对学生一些创造性思维和独特见解,及时予以鼓励;其次,为了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倡导学生在个人思考探索的基础上,利用网络学习的交互性,开展同伴合作,小组讨论,解决个人思考探索中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让探究有序进行。同时,利用网络资源共享的特性,还可以极大地节约学生的学习时间,共享各个小组的学习成果。这样,分工合作就成为探究式学习中一种切实有效的学习形式。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将通过主控机对学生探究活动进行全面掌控,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建议,对一些关键性的问题适时地进行引导,进而推动了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问题探究的拓展与延伸

学生最终将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以在留言板上提交初步观点或形成小论文等形式,作为探究式学习的成果进行课堂展示。为了把此问题讨论更加深入,引起思维碰撞的火花,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教学中还可以组织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评议他人的观点,再进一步从网络上查找相关的论据,并就不同观点,以采取对话、商讨、争论或辩论等形式,对研究的主题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充分论证,来探究、阐述、完善自己的观点。在教师的引导下,争取多数学生对研究主题形成一定的共识。对于探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有分歧的观点,教师则需要引导学生总结此种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理念,将其延伸到课外,通过寻疑设问,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今后在更广阔的领域和空间进行终身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的新的学习方式。历史课堂教学必须适应课程改革和学生发展的需要。问题探究式学习有利于调动起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参与意识,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对信息技术支持下这一学习方式进行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在我校起步虽然较晚,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惑,但我们相信,经过师生的不懈努力和不断完善,这一学习方式必将推动我们的历史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张宏艳。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学习。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09).

[2]江美云。信息技术下历史学科协作式探究学习模式的应用。课程教育研究:上,2013(04).

信息技术课件【第五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动画课件;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已发展融入到教学领域中,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形成了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整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支持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出现,强调的是用于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遇到一个问题:从因特网上下载的、从教材配套光盘中找到的课件,真正适合一线教师教学的课件并不多,尤其是适合高校教师的课件甚少。那怎样制作一个适合自身教学的课件呢?下面结合自己“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作品《“Painter”CG多媒体动画课件》的制作经验,解析一下课件制作的思路和模式。

多媒体课件通常可分为:演示型、自学型、练习型、模拟试验型等。作者设计制作的该课件属于演示型、自学型与练习型相结合。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解决一些传统教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内容的选择应是教学中的重难点,以及抽象部分,确定内容后要写好脚本、制定好课件的整体框件,这是制作优秀课件的前提。

Painter是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必修课,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作者也大多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制作多媒体课件首先要设计课件的结构,准备课件制作的素材,然后通过专业软件进行合成,制作课件是对已经创意好的脚本进行最终加工完善并形成产品的过程。为了使课件更丰富多彩,发挥更佳教学效果,该多媒体课件在设计制作过程中涉及到Authorware、Powerpoint、Painter、Flash、Illustrator、Premiere、Photoshop、CoolEdite、音频剪切软件及3gpconverter视频转换软件等多个软件。课件不论从形式还是动画内容讲解的过程都充分体现了该课程特色,可视性强,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下面将从四个方面对该课件进行相关说明。

1 素材搜集与制作

框架确定后,我们便着手收集相关素材,并将素材放到各文件夹中。素材是多媒体课件中用到的各种听觉的和视觉的材料,需要根据脚本的要求准备各种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素材,还需要将搜集的各种素材进行加工处理,使素材更生动。

图片一般可通过自己制作、从互联网上下载、从素材库或通过扫描仪、数码相机等方式获取。如需要对图片进一步的处理,我建议采用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来处理。

声音的录取有两种方式,一是利用电脑话筒直接录入,如果利用话筒录入最好用专门的软件来录制,二是将磁带声音转录至电脑。如果要对声音进行处理,我们可采用声音处理软件豪杰超级音乐工作室。

要制作二维动画,我建议采用Flash,用Flash制作出的动画效果绝对是无与伦比的。制作三维动画可以用Cool3D或3DMAX,制作Gif动画可用UleadGifAnimator。

视频可以在DVD、VCD、网上查找,也可以用摄影机自已拍摄的。如果需要视频中的某一个片段,可以用播放软件超级解霸来截取,再用视频编辑软件Premiere来剪接。

2 制作与集成

当所有素材制作完成,我们还需要用专门的课件工具软件将这些素材集成在一起,做成一个上课时易操作、具有交互性的课件。现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工具软件很多。这些软件中Powerpoint操作简单,易学易用、效率很高,兼容性最强的课件集成工具,是首选。当然对参加评比的课件可以采用其它课件集成工具。

3 课件制作流程示例

开篇运用Premiere对各个音视频素材进行剪切及组合,添加特效,导出影片,通过视频转换软件将其转成为mpg压缩文件,然后导入Authorware中,视频播放完毕后,视频结束的静态图像充当背景,为了增强画面的动感,突出主题,吸引学生进入后面的知识点的学习,再导入两个Flash文件分别是:放射状光晕的“CG多媒体动画课件”Flas,和包含声音的风车按钮、声音是韵律较强的轻音乐,点击动画,鼠标呈现火焰状跟随动画,进入了课件说明,用于告知使用本课件的一些基本操作和和技巧,内容是用一个Flas充当背景和文字合成的说明。课件说明的风格与前后动画、画面形成视觉上的对比、缓冲。

随后单击鼠标或按键盘任意键将进入了主题章节,所有背景形象设计均用Painter软件绘制,背景界面再用Photoshop进行扣像、排版、处理展现了Painter绘画世界的完美无瑕,充分的利用Authorware的交互性的框架图标和Flash对动画和声音组合能力,对其进行选材、设计和拼接,章节中设有分节,共13个小节及作业。

结尾应用了Premiere处理的视频输出、转换、导入Flash中,再导入Authorware中,并配音和注明作者及单位。

制作时,依据脚本,遵循制作原则,耐心细致,熟练运用各种软件,及时排除各种可能出现的故障最后,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进行调试、生成、组合、打包、工作。同时,保留源文件,以备修改。在一切运行正常的情况下,投入到实际教学使用。

4 特色介绍

内容全面、层次清晰、逻辑性强。作者在进行内容设计时查阅了大量国内外各种相关的资料,内容设计科学合理。课件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注重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严格按照全国优秀课件的衡量标准进行设计与开发。既有设计制作技术实现的动态过程展示,又有许多影视作品和效果演示观摩。教学重点围绕“Painter初识”作基础知识进行展开,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美学思维,提高对Painter的绘制创作能力。

为了读者自主反馈学习,设置测试练习题目,而且有对测试的反馈响应。读者通过该课件不仅能获取图文并茂的教学内容,而且通过练习及时检查学习效果,符合大学生年龄特征。

总之,在课件制作的实践中,只要肯努力钻研,摸索出更多的制作技巧,就能使我们的课件制作更加丰富多彩,不断促进多媒体教学向前发展。但制作课件时也应防止华而不实、花里胡哨,应讲求取材合适,用材得当。这样才能使多媒体课件焕发出无限生机,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缪亮,付邦道。Authorware多媒体课件制作实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唐霁虹。多媒体课件制作实训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信息技术课件【第六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数学实验;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3-0134-02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都很关注的问题。数学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思维和探究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助于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在中等职业学校中目前还存在着硬件落后、课件较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意识薄弱等很多不利于数学实验教学的问题,现结合教学实际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思考。

1 制约中职数学实验教学的问题探析

学校硬件设施落后,不能满足中职数学实验教学的需要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深入,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数学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革。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必须要有一个能够满足教学的硬件设备作支撑。由于中职学校生源少,经费不足,多数中职学校多媒体教室数量不足,功能教室信息化程度不高、网络设施等的建设也比较落后,制约了中职数学实验教学的开展。

教学课件少,质量低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很难找到符合自己教学需要的数学课件。由于数学课件的编制比较繁杂,教师自行编制课件耗时费力;已有课件资源和自行编制的课件,往往又因质量问题,诸如音视频信息量过多,不适应教学实验教学应用,影响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内化,偏离了教学目标。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课件编制的人机交互模式,很少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只让学生做简单的回答,加之教师按照课件要求只能赶进度,导致人机关系不合理,教学目标难以达成。

教师技能不足,实验教学目标模糊 许多中职数学老师专业课知识基础不差,但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不足,对于数学软件及Flash、“几何画板”、TI图形计算器等比较生疏,了解不多,对于何种课型适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心中无数,有畏难情绪,怕麻烦,非公开课或学校不要求基本不用,在观念上对新教学理念实施缺少紧迫感,教学方法陈旧,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也仅限于将教学内容做视觉呈现,或从网上直接下载一个课件,照搬使用,不做任何适应性修订编辑加工,不同的难点重点问题未得到梳理,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常常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学生认知水平、基础差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受学生方面的影响也较大。从生源看,现在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是没有考上高中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受原教学环境影响,计算机应用水平较低;从对课程认识角度看,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比较重视专业课,轻视基础课,很大程度影响了中职数学学习的效果,导致了学生数学知识积累少,计算机应用能力差。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学生往往注重体验操作技能,忽视数学知识学习。凡此种种,都影响着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2 改进数学实验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下功夫改善信息技术设施条件 学校应积极筹措,争取添置必要的信息技术设施,改善现有条件,一些必要的设备,如计算机、TI图形计算器等均应配置,以满足教学需要,还可利用学校的优势资源,联合相关企业公司,开展长期合作,解决弥补学校硬件设施不足的问题,先建设信息化多媒体教室、完善校园网等。增加配置必要的信息、网络技术人员,以保障设备维护和应用,同时支持开展相关课程的教学。应创造条件,开设适合教学需要的专用 “数学实验室”。

开发课件资源,建立资源库 在实际教学中录制高效课堂,加以编辑整理到校园网上,形成资源库,为教学服务。与具有相关数学资源库开展合作,并有偿购置一些资源,加以编辑整理为适用于本校的教学资源,为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创造有利条件。本校教师自制开发课件学校应积极倡导鼓励,有些教师丰富,对学生的学情了解,其编制课件具有实用性强的特点,应用与教学效果明显。学校应积极组织此部分教师和相关计算机教师组建课件制作小组,编制系列数学课件,充实课件资源库,方便推广使用,对有突出贡献要加以奖励。利用学生对计算机和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发挥计算机知识和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组织学生开发设计数学课件。在建立资源库,丰富校本资源的同时,提升教师课件制作水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注重提升数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与整合能力 在加强教师自身学习的基础上,学校应加强数学的实验性理论 、认知发现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理论的培训和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使信息技术与教学技术结合起来,使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起来,让中职数学实验教学信息化,更加生活化、科学化、形象化。加强对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方法培训,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鼓励数学老师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对数学教学进行创新性设计,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数学实验教学的特有功能,进而提高信息技术操作应用能力,实现数学教学模式的改变和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从教师讲、学生听转变到“师生互动式”模式,从学生“学数学” 转变到“做数学”。应多组织年轻教师或信息技术能力不足的教师观摩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课,鼓励交流学习、共同提升,鼓励教师在教学之外花时间去学习与数学相关的软件,如PowerPoint、Flash、“几何画板”或高级的“Advanced Grapher”、TI图形计算器等,以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改进学习方式 为了丰富教学资源,将大容量的信息与校园网上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把有关的图片、录制的微课及动画、精品教案、精品习题、精品课件等分类存储于校园网上,方便教师和学生查阅学习使用。另外,要善于学习应用“翻转课堂”等有效模式,学会用网络通信技术(如微信、微博、QQ空间等)来进行教学,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鼓励学生通过微信、微博、QQ空间等网络技术和教师进行交流,解决学习问题,改善学习习惯。在计算机课程中,开设一些有关数学软件学习的课程,鼓励学生学习一些必要的数学软件,在课外运用计算机、计算器对数学进行探索和发现,使学生能够自如地应用信息技术主动去学习数学。教与学结合、师生互动,共同开发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符的软件与课件,促进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3 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现代信息技术设备作用于课堂教学,促使教师改变多年来沿袭的教学观念,教与学的内容育形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中职数学教学要讲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不断丰富信息技术知识,切实转变观念,提升信息技术应用与整合能力,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提高中职数学实验教学水平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廖兰清。信息技术与中职学校“职业指导”课程整合的实施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6.

信息技术课件【第七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件;网页;视觉导向;界面设计

用户访问的网页类信息技术课件界面设计是多媒体课件设计部分的重要组成?网页类信息技术课件界面设计是一个多项学科参与的复杂工作,整个设计过程包含心理研究、美工设计、语言类等。网页类信息技术课件界面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的原则:界面保持一致性、用户界面友好性、视觉平衡性、色彩搭配和文字可阅读性、个性化、界面与用户之间具有交互性、具备信息技术学科特点。这些基本原则就是解决网页类信息技术课件界面设计中如何引导用户正确使用课件,引导就是视觉导向设计。导向设计的概念为:表明方向、区域的图形符号或环境空间中导向符号的表现方式。导向设计可划分为视觉角度和环境设计角度两个领域,视觉角度用简单、整洁、醒目的图形符号来表达,环境设计角度用图形符号与环境相融合。网页类信息技术课件界面的设计当中也应注重视觉导向设计,使人机交互过程变得简便、快捷,界面上的图形、图像、符号、颜色、文字等能准确表达信息含义,通过导向模块使各界面之间的相互跳转变得有条不紊,模块中能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准确把握用户的心理和习惯,明确人机对话中视觉导向的重要性和用户需求。用户不仅包括授课者,还有学生。怎样才算是从用户的需求角度和视觉导向出发?我们从以下几点来探讨。

一、把握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

信息技术是一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学科,不仅仅注重实践能力,而且是学生终生有用的创造、发展、基础能力。我认为这就是信息技术的特点,它是一种素养,是一种实践能力,是一种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我们谈信息技术离不开其存在使用的主体——人(在学校是学生)。认识到这个特点,对于网页类信息技术课件在视觉导向设计方面是至关重要的,课件在视觉表达中要充分突出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独特性。

二、把握网页课件界面布局结构、元素的合理统一

1. 统一组织界面布局结构、元素,使其具备合理性

布局是内容组织的必然结果,合理、统一模式的布局结构是网页课件必不可少的因素。我们对网页类课件布局设计一般秉承基本的方法,视线往往趋向于从左上角移动到右下角,就好像界面的布局设计有某种自然的力量一样。网页课件界面的布局设计没有固定的套用结构模式,都是根据网页课件特性和学科特点开发的。通常上方或左侧为导航栏,下方或右侧为正文、主信息区。在整个设计中,主要是从用户角度出发,考虑界面与用户交互性、引导性等重要因素。界面中元素的合理统一,对整个的浏览过程起关键作用。主要从文字、图形两个元素来考虑?文字也是承载信息量大的一种元素,除了本身表达的信息之外,还常承载着导向功能,可考虑不同的字体、字号、颜色、状态。图形直观明了,有视觉冲击效果强、容易识别的特点,常见用于标注、提示等。

2. 课件界面尺寸的大小对展示效果的影响

因素分别有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一个显示器分辨率,另一个是网页浏览器。目前对网页课件界面全屏大小基本上要求分辨率800×600或1 024×768就可以了,分辨率过小或过大都将影响课件最终的演示效果。

3. 浏览器对课件演示的影响

不同的浏览器会有不同的界面设计,浏览器占据了部分屏幕空间,剩余的空间才是网页课件的展示区域。建议设计课件时减去浏览器占据空间,才能合理地进行布局。网页课件界面尺寸是不是只能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答案是否。我们可以通过向下拖动页面或左右拖动页面这两种办法拓展空间,从用户使用的角度出发,页面内容最好不超过一屏。若内容多,应使用一定的视觉导向手段,充分考虑用户的期望、需要。

4. 界面的整体设计对课件的影响

我们中国人最讲究第一印象,网页课件界面整体造型就是第一视觉印象。整体造型指的是界面上的各种元素所组成的一个整体视觉形态,是对于人机交互、操作逻辑、界面美观的整体设计。好的界面设计不仅是让课件变得有个性、有品味,还要让课件的操作变得舒适、简单、自由,充分体现课件的定位和特点。界面是人与物体互动的媒介,换句话说,界面就是设计者赋予课件的面孔,面孔由各种几何图形组成。不同的几何图形带给用户的视觉享受不同,都应遵循简单、一致、记忆负担小、人性化的原则。

三、把握网页课件界面的视觉平衡

网页课件设计时,要求各种元素(图形、文字、空白区)都会有视觉效果。依据视觉原理,图形与文字比较,图形的视觉作用更大。所以,为了达到视觉平衡,在设计网页课件时需要以更多的文字来平衡一幅图片。网页课件界面中,文字是主要元素,各个界面的文字必须要统一格式、风格,字体、段落等要修饰。其次要统一色彩,例如背景、主体色、文字颜色、图片、按钮等,色彩能够给用户带来不同的想象、情感。

四、把握网页课件设计的人性化与个性化统一

人性化是作者通过对课件形式和功能等方面的“人性化”因素的注入,赋予课件以“人性化”的品格,使其具有情感、个性。设计人性化的表达方式就在于以有形的物质去反映无形的精神。网页课件在追求信息传播和展现的同时,也要强调个性化发展,需求呈多样化,单调的风格再也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信息技术课件【第八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计算机电路;Edison软件;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 03-0741-02

The Edison Software in the Information Techology Course in Middle School

LIAO Rong-ping

(Peiying School of Longchuan, Heyang 517300, China)

Abstract: The computer circuits part of middl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is abstruse and ’s hard to understand without experiments for teaching effect is also paper introduces a new teaching method which combine Edison soft? ware with task-based teaching paper also introduces the steps of the application based on case can enhance students’sensibility cognition and stimulate students’interest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computer circuit; Edison software;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主要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的必修课程。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课程必须在中学阶段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机硬件及其基本工作原理。该部分的教学内容涉及到计算机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等内容,其中计算机电路是学习整个计算机硬件的基础内容,涉及初等模拟电路、简单电路分析、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和数字电路系统等内容。该部分的内容相对于中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在缺乏实验的情况下,学生理解较为困难。实验教学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我国的中学于经费、场地、安全等原因的限制,真实实验难以全面开放。国内有学者提出采用EWB、multisum、Proteus、Protel等电路仿真软件来开展仿真实验教学,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弥补不足。但是上述软件均较为复杂,设置项目繁多,且结果不够形象直观,并不适用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计算机硬件电路部分教学。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引入Edison电路仿真软件,并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仿真实验教学。该方法能将理论形象化、直观化,提高认知能力,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理解原理和探求规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1]。

1 Edison软件对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适用性

Edison是匈牙利Designsoft Inc.设计推出的专门适用于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初学者的仿真分析、设计软件。将Edison软件应用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因为其具有以下特点[2-4]:

1)有极其逼真的仿真效果

Edison软件仿真具有双操作视窗,左边的视窗是立体声、光实验室,右面视窗是电路图分析器,能使学生同时把实物接线图和电路原理图进行对比。Edison软件的仿真元器件外形接近实物,且呈现三维造型,其仿真过程更具有十分逼真的声、光多媒体效果,能使学生有如亲临实验室操作的感受。例如,在电路中有会发光的灯泡,通过电路参数的调整可以清楚地看到灯泡发光强弱的变化;再如,启动电动机可以看到其转动的快慢及运转方向,并可听到电动机运转的声音,具有逼真的现场感。

2)设计了自动修复损坏电路的功能

对于初涉实验室的中学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消学生有意或无意的损坏实验设备是常有的事情,对破坏进行感性认知,也是培养学生严谨、客观的科学精神的必由之路。但由于教学实验经费、场地、安全等的因素,通常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实验教学中总是采取各种手段避免学生破坏实验设备,而展示破坏性的演示实验也通常不予安排,这就使得学生对特殊的具有破坏性的实验情况难以观察与学习。为此,Edison软件专门安排了自动修复损坏电路的功能,学生可通过维修菜单栏对受损电路进行自动修复。如,加大电源电压,当负载电压超过其额定值时,负载会烧毁并发出异常的响声及冒烟,此时可通过维修菜单栏的工具对其维修,使负载恢复正常。该功能,弥补中学实验仪器、元件少的不足,避免了由于学生操作不慎所造成的元器件烧毁或仪器、仪表损坏所带来的损失,节约实验经费,提高了实验效率。

3)提供了大量的演示样例

在Edison中提供了逻辑门电路实验、晶体三极管实验、发光二极管实验、定时器(555)实验、电机实验、运算放大器实验、示波器 实验、电阻器实验、电容器充电实验等13个实例演示,实验内容基本涵盖了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计算机电路部分教学的需求,同时也为学生快速掌握Edison软件的使用和各种元器件的调用方法及参数设置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4)具有完备的电路分析功能

Edison提供了直流分析、交流分析、瞬时分析、数字步进、数字计时分析等功能,并能产生相关的模拟波形,使实验结果可以以图表的形式输出,十分直观。Edison软件除了电路分析外,还能提供一般电路模拟软件所不具备的方程式,自动给出测试数据的理论推导公式。这些也是计算机电路分析的基本需求,便于学生根据实验得出定量的结果。

2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案例

为了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采用Edison软件进行仿真实验,宜结合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法展开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5],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维持学习兴趣,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其中的新知识,然后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带着具体的任务学习,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中学信息技术课堂里的计算机电路实验为相对而言较为艰深、抽象、实践性强,教师宜将教学内容中的关键知识点分解成若干个小模块,针对学生实际水平和仿真平台环境,设计出一个个任务,让学生来逐个完成,就能让学生在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驱动下,自发地学习计算机电路知识,分析问题,体验学习的乐趣,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其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实验探究能力等信息素养将会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升。

任务驱动教学法通常由“分析-查阅-实施-评价-修改”五个教学过程来完成。本文以“逻辑门电路的探究”实验为例,阐述这种利用Edison仿真软件并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展开教学的实施过程。

“逻辑门电路的探究”主要教学目的是令学生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电路中最基本的三种逻辑门电路,即与门、或门、非门。为此,教师可将整个教学内容细化,分解为下列具体任务:三种逻辑门电路的符号是什么?它们的基本功能是什么?对应的中规模集成芯片有哪些?测试三种逻辑门的电路图是如何的?如何在Edison仿真软件上构建测试电路?理论上的实验结果是什么?在Edison仿真软件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什么?是否与理论上的实验结果一致?若不一致的话,是为什么?该怎么办?

1)分析。教师布置具体任务后,应积极引导学生对任务进行具体分析,找准任务的重点和难点,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发散性思维能力,提出解决任务的大致步骤及方案。本案例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构建测试逻辑门电路的电路图,其主要任务也在于此。

2)查阅。分析清楚主要任务后,学生可分头去查阅图书资料、也可借助互联网在网上发掘相关内容,借鉴他人的思路、想法和经验。本案例学生主要查阅的内容是测试逻辑门的电路图、了解电路的原理、列出所需元件的清单、了解构成该电路的芯片、发光二极管等元件。经过该过程后,学生可进一步明晰自己的任务。

3)实施。学生画出自己设计好的电路图,经过小组成员和任课教师初步检查后,在Edison仿真实验平台上搭建实验电路,展开实验仿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图1为在Edison软件中仿真与门的测试电路与仿真实物图。该电路由一片2输入四与门芯片74LS08构成。电路中,用开关来控制输入端的逻辑电平,用一个串联了220欧姆限流电阻的发光二极管来展示输出电平,电源由电池组提供。Edison仿真软件可以三维的逼真实物模拟实际电路,学生可以用鼠标直接点击开关控制其通断,并通过观察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情况获知逻辑门电路的输出。实验要求学生记录仿真结果并与理论结果做对比,判断是两者是否一致。

4)评价。学生将在Edison上完成仿真电路展示给教师,教师针对学生的成果认真给予评判,指出可取之处,也指出需待改进之处,同时提出合理的建议。例如,本案例中,学生在初步的仿真方案中没有将发光二极管的限流电阻加入,教师可进一步提示:发光二极管的正常工作电流是多大?通过Edison中提供的虚拟仪器直接测量得到的仿真电路中通过发光二极管的电流大小?比较二者的差异,探讨可能发生的破坏性结果,提示学生思考解决方案。

5)修改。学生对发光二极管电流超过额定值的提出解决方案,并进一步进行仿真,最终得到如图1的仿真结果。学生在总结修改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得到了强化和提高。

(a)仿真实物图(b)逻辑电路图与接线图

图1 Edison仿真的逻辑门电路实验

3结束语

Edison软件由于其在仿真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真实性、易用性、趣味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虚拟空间,非常适合我国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利用该仿真软件并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感性认知,激发学习兴趣,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当然,仿真实验并不能完全替代实物实验,如何将两者进行有机地融合,是下一步研究和探讨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惟信,莫志衡。Edison立体声光实验室[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1-24.

[2]王琦。Edison软件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2,24(5):88-89.

[3]赵玉安,叶征莲。EDISON爱迪生―电学和电子学多媒体实验室介绍[J].电子制作,2002(11):57,60-62.

[4]刘立新,胡刚。Edison仿真分析在电学实验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4(5):7-9.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2556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