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精编4篇】
【导言】此例“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精编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3、从文中的具体描叙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教学线索:“无论发生什么,我总和你在一起”贯穿全课的教学。
教学重点:从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中感悟人物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听写引入
1、生字新词
混乱 昔日 废墟 绝望 破烂不堪 挖掘 获救
2、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品读课文
(一)初悟“无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1、展现当时情景:
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30万人受到伤害。那是怎样的灾难哪?(背景音乐渲染当时的场景)那个昔日充满孩子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就这样变成了废墟。 “父亲眼前一片漆黑,(屏幕背景变黑的)大喊:“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一阵,想起了自己常跟儿子说的一句话:
课件出示:(无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板书:语言)
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学生说理解)
2、创设情景体会
师: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情景,爸爸是这样和孩子在一起的:
阿曼达在和同学踢足球,腿骨折了,疼得直流眼泪,爸爸的做法是——
(预设:父亲带着阿曼达去医院,帮助他恢复健康!)
阿曼达在学校里的学习成绩退步很快,爸爸的做法是------
(预设:鼓励孩子,天天陪伴孩子学习,帮助他尽快提高)
阿曼达在摔交比赛中取得了胜利,爸爸的做法是-----
(预设:带着孩子开车兜风,请孩子吃饭•••••)
现在不测风云降临于阿曼达,他被压在废墟下,生死未卜——
(预设:父亲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找到他。)
如果他还活着,父亲一定要马上见到他;万一死了,也一定要见到他的尸体!这就叫————
(引读不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那份责任和爱心始终在父亲的心头。
(二)深悟“无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1、自主学习4——11自然段,从父亲的动作、语言的描写中体会父亲在拯救儿子的过程中的信念。(板书:动作 语言)
2、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引导。
当其他孩子的父母哭喊着绝望离开时,阿曼达的父亲
当消防队员告诉他随时发生爆炸,必须赶紧离开时,阿曼达的父亲
当警察劝他赶紧回家时,阿曼达的父亲
人们以为他是精神失常,摇头叹息着走开时,阿曼达的父亲
过渡:在常人看来的确是精神失常了。
3、想象营救过程中父亲的表现
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来阻拦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师:这段话很简约地描写营救过程中爸爸的神态、样子,给了我们无限想象的空间,这两天两夜父亲到底是怎样做的呀!我们静静的思考,选择其中一个内容说话。(出示)
8个小时过去了,
12个小时过去了,
24个小时过去了,
36个小时过去了,
(学生交流想象的内容)
4、朗读体会儿子的坚定信念
师:在历经了饥饿、疲倦、危险,在历经了38小时不懈努力后,奇迹终于出现了,课文接下来用了大量的语言描写,(老师把这对父与子的对话打到了大屏幕上,)请同桌之间合作练习读这部分内容。
再请两名学生读-----评读和教师导读---再次指名读---男女生合作读
四、总结学习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设计精品
1、情感升华---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让我们再次回味这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当地震瞬间来临,让整个城市变成一片废墟的时候,一位父亲便开始了艰难救助儿子的历程,因为他要信守自己的诺言,那就是――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当所有人都在绝望中劝说这位父亲离开的时候,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
师:当年仅7岁的儿子面对黑暗、饥饿、恐惧和危险时,是父亲的话给了他活下去的勇气,那就是――
师:当安全出口向14位孩子敞开的时候,儿子选择最后一个离开,因为父亲的话给了他巨大的精神力量,那就是――
2、作业布置。
让我们再回读感人至深的一幕,把在我们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打动你的(指板书:神态、动作、语言)父亲和儿子的某句话、某个眼神、某个动作抄写下来。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第二篇】
教学过程:
一、 初读初悟,浅层理解“了不起”
1、 对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1篇新课文,读课题,“中”字让你知道什么?
2、 灾难还在继续,危险随时降临,这时的父与子之间会发生些什么呢?
3、 想读课文吗,这次读,老师有个要求,要求大家读完得说点什么,说什么都行,但要与课文内容有关。开始读
4、 想和老师说点什么(交流初步感受) 看来,大家觉得故事感人,故事中的“父亲”了不起,一起读读课文中的这句话[出示:结尾一句] “了不起”什么意思,从故事的这个结果看,父亲了不起在哪?
5、 读到这个结尾,老师也有个想法,想和大家交流,可以吗?你们敢不敢试着把故事的结局改一改,下面我们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这件事还可能出现哪些结果?
二、改变结局,品读父亲解救儿子的过程,深入理解“了不起”。
教学设想:改变文章结局,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简单讨论这个结局出现的可能性,追问学生“你是否仍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为什么?”,引领学生反复品读父亲解救儿子的过程,在“过程”中深入解读“这位父亲的了不起”。
(一)尝试改变结局。
1、 这是我们同学设想的结局
2、 [多媒体出示改变的结局]
3、 听了这个结局,你有什么感受
4、 如果事情是这样,父亲没有救出孩子,你还认为他了不起吗?(生按自己理解,简单陈述一下理由)
5、 我听明白了,你们认为这位父亲了不起不是从事情的结果中看出的,而是从父亲努力救儿子的过程中体会到的,是吗?
(二)品读探究“救”的过程。
1、 课文哪里写了父亲拯救儿子的过程,谁愿意读读?(一生读)有个自然段集中写了父亲救儿子的过程,找到了吗?
2、 出示段落,指名读,对自己的朗读满意吗?
(1) 镜头读,在联想中解读“了不起”。
1、老师有个提议,如果你读书的时候,脑中联想到当时的场面,你再读这个句子活段落,你会觉得非常不同,想试试吗?
读句“他满脸……血迹”,看父亲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挖掘的[录像],默读句子,你联想到什么?谁再读这句。
想再试试吗,和小组同学一起读一读,想一想,再读一读看有什么体会。
2、看指挥齐读。
3、38小时,父亲一直在——挖,因为——(读念头、信念)
(2) 体验读,角色中体会“了不起”
随着老师的叙述,选择你最想扮演的角色,与老师配合读。
(3) 创意读,再创中感悟“了不起”。
父子就要重逢,儿子劫后余生,请在小组里继续读,读时可加入其他角色。
3、 刚才我们也想象了,也体验了,即使出现这样的结局[出示],你认为父亲还是了不起得吗?
板:不放弃、尽全力 爱
师:父亲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父爱。
三、再改结局,体会细节,深入品读“了不起”。
教学预想:再次改变结局,追问学生“你是否仍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为什么?”,鼓励表达真实想法,允许适度辩论。辩论之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真诚发表观点,在适当的时机,建议学生找出容易被遗忘的描写其他父亲的段落,从细节中体会蕴涵在其中的爱。
1、 我们在假设一种结局。出示:
人们摇头叹息地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失去孩子,过于悲痛而精神失常了。
刚走开不久,只听得“嘭”一声巨响,爆炸真的发生了,这位父亲真的永远和他的儿子在一起了。其他孩子也失去了生还的希望。
2、 有没有可能?这位父亲还是了不起的吗?老师认为这位父亲延误了救的时间,不是了不起的。同意吗?
3、 小组讨论,说说理由。
4、 小结:父亲的了不起,还在于它有1%的希望,付出了100%的努力。即使没有希望也要试试的责任和勇气。
5、 继续讨论:对孩子和其他父母的看法(板:信赖、责任)
6、 总结:了不起得父爱,孩子的责任与信赖,创造了奇迹。
四、拓展,深化“了不起 爱”
1、 巨大的灾难中,父爱创造了奇迹。这不禁让我想到类似的事件。(资料)
2、 平凡生活中感动无处不在。(举例)
五、实践作业
1、读诗句。
3、 片断 《平凡中的感动》。
附:板书
父 —————————— 子
不放弃 爱 信赖
尽全力 了不起 责任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第三篇】
重点难点:
结合课文的内容发挥想象完整准确的表达意思。
过程:
一、播放图片引起学生的回忆:
记得这些场景,更记得这幅画面。(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回顾课文内容: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回忆文中感人的画面:
(1)学生回忆,读语句。
(2)出示画面:画面一: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画面二: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画面三: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3)总结方法:在众多画面的描写当中都运用了什么方法呢?(板书:语、言动作外貌、神态)
3、这是怎样的一对怎样的父与子?是什么使了他们战胜困难?(板书:了不起。父亲:信守诺言、坚…忍不拔、永不放弃、恪守承诺、有责任感。儿子:信任父亲、勇敢、先人后己)出示: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会和你在一起!
总结:儿子的了不起是因为他有一位了不起的父亲,是因为父亲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中对儿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语:当父亲在废墟上历尽艰辛寻找儿子的时候,废墟下有的儿子又会怎样呢?那是一个怎样的时刻呀!轰隆一声,孩子们就被压在废墟之下。在废墟下,桌椅被砸的破碎不堪,房梁斜斜的旨在地上形成一个三角。在狭小的空间里,十几个孩子挤在一起。这里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黑暗,只有恐惧,只有孩子们的哭声和嘶哑的求救声。面对危险,面对死亡,阿曼达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到这里,阿曼达对同学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
(1)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意思?(阿曼达信任父亲、勇敢、先人后己的品质。也可以从中渗透出父亲平时对阿曼达的影响)
(2)围绕中心意思,用怎样的方法和内容表达?(方法:描写方法。)
2、学生写文
3、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1)可以运用的:环境描写。
内容:激励同学,回忆父亲平时的教导,平时的影响,运用文中的文字… …
(2)范例中的彩色文字和空白处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来写。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依托语言文字,通过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与联想、多种形式有感情的朗读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力量。
教学难点
理解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教学课件。(素材包括:展现地震场景的视频,课文中的插图,歌曲《生死不离》)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师:父亲是一座山,挺拔而坚强,父亲是我们永远的依靠。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指课题,生齐读)《地震中的父与子》
师:大家来看一段录像。(播放地震场景的视频)
师:谁来说说刚才看录像的心情。(生自由说)
师:在地震中你看到了怎样的场景(生自由说)
师:楼房倾倒,桥梁瘫塌,公路被摧毁,这是一场可怕的地震。在这场地震当中,一个鲜活的生命被埋在废墟下,他在焦急地等待父亲的到来,那么父亲来了吗?(生齐说:来了)请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这对父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板书:了不起
二、新课学习
1、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师: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呢?父亲在救儿子的过程中,一定有很多让你感动的画面吧。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划一划,父亲在救儿子过程中让你感动的语句,并说说你的体会。(学生找划,老师巡视)
板书:父亲
师:谁来读读让你感动的语句,并谈谈你的体会。
生:我从这段话感受到了父亲的了不起。“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父亲在废墟中挖了36个小时,真了不起。
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师:请同学们仔细读这句话,认真地思考。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而要从8小时开始写起?
生:这样写,更能体现时间的漫长,挖掘的艰难。
师:父亲挖了36小时,是多久?(两个白天一个黑夜)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如果说他不是机器,是人的话,按道理他应该干什么?(生自由说)那么父亲有没有?(生:没有)他就在做一件事,是什么?
生:不停地挖掘。(板书:挖)
师:如果是你的话,你会怎么样?(生:很累)
师:虽然很累很累,父亲还在不停地挖,应该怎样读这句话?(指导:语气重、语速慢,突出挖的时间之长,之艰难)能不能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指名读,齐读。
师:“没人再来阻挡他”你读出什么来?为什么?
生:人们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所以没人阻挡他。
生:之前有人阻挡他。
师:曾经有人阻挡他,那么找找看,哪些人阻挡过他?是怎样阻挡的?
生: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生: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生: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教师适时指导朗读)
师:面对别人的劝阻,父亲怎么做?
教师与学生对读:
其他父母都走了,也劝他离开,他问──
消防队长劝阻他,他还问──
警察下了命令,他仍然问──
师:父亲多么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可是有没有人帮他?
师:没有人帮他,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就是在这种孤独和苦闷中,父亲不断地挖。父亲都挖成什么样了,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
生: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出示这句话,学生齐读
师:怎样理解这句话?“堪”是什么意思?(能忍受)“破烂不堪”是什么意思?(破烂得不能忍受,不成形了)“到处是血迹”怎样理解?哪里有血迹?(生自由说)
师: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他36小时没有睡觉,加上劳累与焦急,父亲的双眼布满了血丝。
生:我仿佛看到钢筋刮破了父亲的衣服,锋利的玻璃、破碎的瓦片划破了父亲的手,割伤了父亲的腿,到处都是血迹。
师:父亲是多么的辛苦疲倦哪。你能够边读书边想象,把这句话读成了一幅画,很会读书。
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播放小提琴演奏《沉思》)假如他就是你的父亲,看到他为了找到废墟下的你,30多个小时,顾不上喝水、吃饭,更顾不上睡觉;没有人理解他,更没有人帮助他,他仍然在不停地挖呀,挖呀;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还是在不停地挖呀,挖呀。此时此刻,你会怎样读这段话?(指导:带着一种心痛,一种对父亲深深的爱的感情来读。)
生朗读。(热泪盈眶)
师:你是用自己的心在朗读呀!谁还想来读一读?生朗读。
师:你的朗读打动了我的心。请同学们轻轻的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来背诵这段话,让这位了不起的父亲走入我们每个人的心灵。(生齐诵)
师:在废墟中挖掘,是多么的艰难哪!那么,为什么父亲那么辛苦疲倦仍然不放弃?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父亲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