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专业优秀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3460244

本单元旨在培养学生对基本数学概念的理解与应用,重点学习加减法的运算技巧,结合实际生活情境,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阿拉网友为您整理的青岛版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专业优秀10篇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第一篇】

本张试卷考查了对除法的初步认识,从考试情况看本次考试有难度。

综合分析本单元试卷,同学们计算的失分率较低,说明日常的口算练习到位、有效,需要继续坚持;解决问题中基本的数量关系掌握的也不错,但在审题方面有待提高:有做错题的的现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关于解决问题中,本学期的新要求——每道题都完整的答题。具体格式:“答:„„。”多数同学没有写答案,这些都是不规范的。表扬在这次测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希望你们能够继续努力,保持好的成绩。出现错误的同学,一定要好好复习,把自己出现的错误,认真思考一下,要确实明白自己究竟错在哪里,把知识搞懂,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主动找老师问,老师会及时帮助你,希望你们能扎实地掌握好知识,争取在下次测试中取得好成绩。

二、出错率较高的题:

(三)比较。

错因:1没审题,没计算。

(五)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错因:1没审题,没计算。应先计算出算式的得数再想()里填上什么数。

(六)、圈一圈,填一填。错因:1没审题,没圈一圈;2不理解除法意义,不会列算式。

(八).()里最大能填几。

错因:个别学生不理解题意,不加计算,不比较,盲目填写。

(十一)。解决问题。错因:学生没有写答案。

三、试卷讲评小结:

“除法的初步认识”学生学起来有难度,特别是对除法的意义,需要精编题目让学生从练习中逐渐去理解,然后由易到难,重点在于强化思维,培养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做太多题。

四、针对性练习: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第二篇】

在数学课上二年级数学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二年级数学老师的教学工作离不开二年级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教案是他们进行教学活动的保障。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二年级数学青岛教案设计”,下面网友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画锐角和钝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找角、画角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创造性思维。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课堂中创设的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学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复习铺垫。

师:关于角,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生:我知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一个角。

生:像国旗角,桌子角,都是直角。

二、分类比较,认识锐角和钝角。

1、给“角”分类。

师: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学具卡片,先独立思考,你按什么标准分类?想想可以怎么分,分好后和同桌说一说。

(1)分成两类:一类是直角,一类不是直角。

(2)也可以分三类:直角分一类,比直角小为一类,比直角大的可以为一类。

师:那你们是怎么知道1号角和3号角就比直角大?而4号角和5号角就比直角小呢?

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比较。(验证方法: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的顶点和所量的角的顶点对齐,一条直角边和角的一条边重合,这样就可以比较这个角的开口是不是比直角大或小。)。

2、揭示“角”的名称。

师:在这三类角中,我们已经认识了角家族中的直角,其实其他两类也是叫的兄弟,一个是直角的弟弟,一个是直角的哥哥,大家知道我为什么说4号角和5号角是直角的弟弟吗?(比直角小)像这样,比直角小的角就是锐角,直角的哥哥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钝角,像这样,比直角大的角就是钝角。今天我们就老学习锐角和钝角。(板书课题)。

师:角家族我们认识了锐角、直角和钝角。

师:那么给这3个兄弟排排队吧,谁是老大,谁是老二,谁是老三?(板书:钝角直角锐角)。

第1个问题:什么样的角水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

第2个问题:用什么办法开判断一个角是不是锐角或钝角?

师:(得出结论)和直角比,开口比较明显的,我们可以直接看出来,但开口大小比较接近直角的,我们可以利用三角板的指教来验证。

师:既然大家已经找到好办法了,我们在来用一用,看看我们的高招灵不灵。(课件出示几个不用的角,请同学来判断)。

教师出示两张实物卡片,角的大小比较接近直角的。请同学们到前面来验证。

师:看来这样的问题难不倒大家,课件出示,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这倒题。

3、找找生活中的“角”。

很好,其实数学知识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我们有知道的,也有一些我们不知道,等待大家去发现。

4画“角”。

师:既然我们认识了锐角和钝角,想不想画一画,那谁来说一说,你想怎么画一个锐角或钝角呢?(先画`````后画`````)(课件出示画法,请学生来画)。

师:你能试着画一个尽可能小的锐角和一个尽可能大的钝角吗?

三、教画人物简笔画。

师:角在美术中也有妙处!在美术中有一种画叫人物简笔画,它是非常简单的图形拼摆起来表示人物的一些简单动作,像这样用圆表示头部,用线段表示身体,用角表示四肢(胳膊和腿)。

师:请同学试着创造,用我们学会的角来表示四肢,看看你能创造出那些姿势。(学生作品展示)。

四、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目标:

1.通过“买鲜花”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一)复习铺垫:(出示题目)。

1.计算:

40+6×870-5×4。

2.一枝玫瑰花5元,一枝康乃馨3元。

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创设情境,聊天导入。

现在已经是春天了,小草发芽了,花儿开了,又是一年新的开始,小刺猬也有了一个新的生意,瞧,它的鲜花店开张啦。(出示教材情景图)。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让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你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大家提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如果要解决这个数学问题:

一枝康乃馨比一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我们要知道什么条件?

4.针对第一种方法,重点讲述: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为什么先算除法,再算减法?(意义上来多说。)重点强调。

5.买一枝菊花和一枝百合花,一共要花多少钱?

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知道哪些条件?

在大部分学生计算好以后,组织汇报。

6.及时总结: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组织智力大闯关:

第一关:(分男女生比赛)。

4+24÷85-8÷4。

72÷8-336+81÷9。

45+8×480-6×8。

指名学生说运算顺序,叫6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第二关:森林医生:书上练一练:3题。

第三关:解决问题:书上练一练:1、2题。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巩固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区分、应用克和千克,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并学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目标解析:

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比较抽象,在复习克和千克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使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身边物体质量的状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估测的意识,帮助学生积累估量的经验。在复习简单推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巩固克和千克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引入新知。

(一)回顾复习过程请学生回忆已经复习过本学期的哪些内容,对这些知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继续复习克和千克、推理这两部分内容。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反思的平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复习克和千克。

1.梳理。

(1)说一说,你在水果店买东西时都见过什么?

(2)计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单位?质量单位有哪些?

2.直观感受。

(1)看到1克和1千克,你会想到什么?

(2)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约是1克或者1千克?

(3)实物展示:1片口香糖约重1克,2袋500克的盐重1千克。

3.进率关系。

(1)已经明确了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那么克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呢?

(2)说一说多少块口香糖加在一起和2袋500克的盐同样重?

4.测量。

(1)测量物体的轻重要用到什么?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2)说一说自己所认识的秤。

5.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7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时重点说一说第3小题,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7题。

要求学生课前调查,填写调查结果,课上根据调查结果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在一定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关注,通过操作、提问活动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结构。在练习时要让学生说说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和原因,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

(二)复习推理。

1.复习推理(一)。

(1)创设情境:李冰、王明、张强、夏雨一起排队上车。张强在李冰和王明的中间,夏雨是最后一个,李冰不是第一个。请把他们的名字从前往后写下来。

(2)思考:你先确定谁的位置?为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推理的过程,提供充分表达的机会。

(4)指名说一说推理的方法及过程,其他同学补充,引导学生注意表达的有序性。

2.复习推理(二)。

(2)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教师注意适时点拨。

设计意图:推理重在过程,复习中让学生经历想推理过程、说推理过程、演示推理过程、观察推理过程等环节,有意识地对推理的方法进行提炼和改善。让学生明确推理时一般要找到一个关键句,作为推理的突破口。完善表格填数的方法,将“确认”与“排除”交替进行,这样提升了效果,学生也能轻松接受。

三、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一)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你能用我们今天的复习内容解决身边的哪些问题?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第三篇】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统计与可能性中的信息窗2。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活动,充分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3.经历探索的过程,形成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

重难点: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生答(喜欢)。

师:下面老师和大家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

二、创设情景、激发探究。

1、初步感受事情发生的确定性。(摸球游戏)。

(1)用“一定”来描述事情发生的确定性。

出示两种颜色的球。

生:黄球。

生:白球。

师:到底什么颜色的球呢?(边说边摸出球,吸引学生注意力集中的看,师慢慢摸出球。)。

师:什么颜色的球?

生齐声答:黄球。

师:猜错的同学不要灰心,还有机会,我们继续猜,谁想摸球?(点一名学生摸球)。

师:准备好摸球,其他同学猜。

生:黄球。

生:白球。

学生摸出球。结果还是黄球。

师:猜对了很高兴,猜错了不要不高兴,还有一次机会。

生准备摸球,其他猜。

生猜。全猜黄球。

师:这次都猜黄球,没有不一样的意见了。

结果又是黄球。学生高兴。

师:为什么这一次你们都能猜对了,说说你的想法。

生:我觉得这里面放得全是黄球,所以摸出的都是黄球。

师:还有谁想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生:我认为里面只有黄球,所以拿出的都是黄球。

师:你们的猜想对不对呢?答案马上揭晓。

师打开盒子,学生齐说猜对了。

师:现在你最想说什么。

生:盒子里放得全是黄球,我们怎么摸摸出的都会是黄球。

师:他说的你赞成吗?

生:赞成。

师:我们用数学语言规范的说是,盒子里都是黄球,我任意摸一个摸出的一定是黄球。

板书:一定。

师:再回忆刚才我们的做的摸球,在什么情况下,任意摸一球,摸出的一定是黄球。

(2)用“不可能”来描述事情的确定性。

出示另一个盒子,再来做摸球游戏。

师:我们再来做“猜一猜”的游戏,谁来配合大家做这个游戏呢?找坐得最端正的来吧!

师:做好准备了,好!把手伸进盒子里。才这次摸的是不是黄球呢?

生猜。有的猜黄球。有的猜白球。

师:揭晓答案。(白球)。

师:再来猜这一次摸的是什么球?

生答案不一。

答案是白球,不是黄球。

第三次摸球,猜是什么球。

答案基本一致白球。

师:在这个盒子里摸了三次,每次摸出的都是白球,不是黄球,你觉得是为什么呢?

生:里面只有黄球,没有白球,所以摸出的是白球,不是黄球。

生:……。

师:他们的猜测对不对呢?想不想知道答案。

打开盒子,知晓答案。

生答。

师:摸出的是白球,不是黄球。我们可以这样说从这个装有白球的盒子里一定能摸出白球,不可能摸出黄球。

板书:不可能。

师:思考,在什么情况下摸出的一定是白球,不可能是黄球。

生答。

师:再看装黄球的盒子,从里面摸出的一定是什么,不可能是什么球呢?

(3)用“可能”来描述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

师:同学们看如果我不这两种球放在一个盒子里,任意摸一个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谁能大胆的猜测一下。

生猜测。

生:黄球。

生:白球。

生:是黄球或是白球。

师:我们同学的猜想正确不正确呢?下面我们小组做摸球游戏,来验证我们大家的猜测是否正确。

师:在活动前老师提几个要求,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游戏要求进行。(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师在学生活动的时候巡视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

活动结束。

师:讨论完的小组请坐好。各小组发言,根据你们记录的情况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分小组发言。说不一样的发现,一样的就不要说了。

生:有的摸出白球,有的摸出黄球。

生:我们不能确定。

生:……。

师:我们同学在游戏的过程中发现,摸出的球不一样,又是摸出白球,又是摸出黄球,你们的意思都是说不能确定,可能摸出白球,也可能摸出黄球。(板书:可能)当我们不能确定的时候就说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

生总结。

三、课中操。

我们先放松一下,然后再去找吧!

我们已经放松了,下面老师和大家去找生活中的可能性。

四、巩固练习。

师:老师搜集了一些信息,我们来看老师搜集的信息,你们来判断一下这种说法对吗?

1.下列的说法对不对,学生判断。

师:我们今天刚认识了“一定、不可能、可能”这三个朋友,他们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请同学们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位置。

2.选择填一填“一定、不可能、可能”。

师:我们同学在刚才的摸球游戏中,表现的很积极。其他学校的学生和我们一样也做了摸球游戏,我们一起来看看光明小学的同学摸球的情况。

3.连一连。

师:在美术课上老师发现你们喜欢画大树,树上画红红的苹果。看老师带来了大树,树上有苹果。老师的苹果没颜色,想让同学们帮我涂一涂颜色,可不是全涂红色,怎么涂呢。听好了有的树摘到的全是红苹果,有的树摘到的不可能是红苹果,有的树摘到的可能是红苹果。我这里有六棵树,六个组长到前面来拿树,怎么涂呢?来抽检。找到了什么读一读,然后再小组内共同完成。

4.给大树涂色。

四、课后作业。

用“一定、不可能、可能”说一说身边的事,和你的爸爸妈妈比一比谁说的又对又多。

五、总结。

一节课结束了,同学们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第四篇】

教材p68、p69。

1、通过直观的数数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并掌握数数方法,掌握10个一百是一千。建立数的概念,培养数感。

2、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能熟练地数千以内的数。

拐弯数。

汇报收集到的有关1000以内数的资料。

1、数的认识。

1000有多大?(估计说不清)。

大的'数往往可由一些小的数组成,咱们看看电脑演示。

动态演示p68例题1。

(1)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

边演示边数。怎么数的?

(2)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

边演示边数。怎么数的?

(3)如果要数更大的数,你想怎么数?为什么?

边演示边数。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1000。

2、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10个一是10。

10个十是100。

10个一百是1000。(板书)。

观察后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学习。

任务:

[1]数数(100——1000以内)。

[2]找出你认为最难数的地方,说说为什么?如何解决这些困难?

[3]汇报。小结。

4、数数练习。

[1]集体数,p68做一做。

[2]数数接龙游戏。

5、猜数游戏。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第五篇】

教学目标:

1、在知识的整理过程中让学生熟练掌握万以内数的组成、读写数、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数的大小比较、求近似数的方法、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等方面的知识。

2、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对万以内数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分享的“青岛版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专业优秀10篇”,同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目标解析:

复习课枯燥无味,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复习过程中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不经意地参与到知识分享的“青岛版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专业优秀10篇”,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万以内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求近似数的方法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万以内数的中间有0的数的读写。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中形成知识。

(一)猜数引入。

1、由3、0、0、9组成的一个四位数,位上是9,读数时且读一个零,猜一猜这个数可能是多少?(9003、9030)。

(二)形成知识体系。

1、学生交流《万以内数的认识》包含的主要知识点。

2、学生汇报主要的知识点,遗忘的部分加以点拨。

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数、数的大小比较、求近似数、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设计意图:通过猜数的游戏,让学生初步回忆万以内数的认识的主要知识点,同时大大提高学生复习旧知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整理中掌握知识。

(一)情境一:

课件出示商场里6款液晶电视机,价格(单位:元)分别是:4986、6800、5008、7060、10000、50861、复习万以内数的读法。

(1)写一写:教师报价格,学生在纸上记录,然后课件逐个出示价格,学生校对。

(2)说一说:指生说说写数的方法,写数时要注意哪些方面?

强调:写中间有零或末尾有零的数时要注意数的中间或末尾写几个零。

2、复习万以内数的写法。

(1)读一读:指生读出课件上液晶电视价格的数,边读边纠正读法。

(2)说一说:指生说说写数的诀窍。

强调:不管中间有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不管末尾有几个零都不读。

(3)比一比:读数和写数有什么共同点?(读数和写数时都从高位起。)。

3、复习数的组成。

(1)贴一贴:根据教师的问题,指生依次在黑板上贴出数位顺序表。

(2)说一说:指生说出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各是多少?

(3)想一想:数位顺序表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4)拨一拨:指生利用数的组成介绍6款液晶电视机的价格,其他的学生快速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并说出价格。

4、复习数的大小比较。

(1)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两款液晶电视机的价格进行比较大小,同桌交流比较的方法。

(2)指生汇报,交流大小比较的方法。

板书有代表的几组:6800○10000、4986○6800、5086○5008。

(3)归纳总结大小比较的方法:

(4)把6款液晶电视机的价格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5、近似数的方法。

(2)说一说:4986、5008、7060、5086的近似数分别是多少?

设计意图:借助商场中液晶电视机价格的情境图,让学生在不经意中参与到“老师读数学生写数、看数再读数、学生在黑板上贴数位顺序表、在计数器上拨数、自主选择两个数进行大小比较、猜老师选定电视机的价格”等活动中进行知识的整理,把分散的知识点聚集成知识块,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表达的欲望得到满足。在复习数的组成时,让学生初步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情境二(复习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课件出示商场里其他电器的价格:

1、根据上面电器的价格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2、学生汇报,板书有代表性的算式并指生说出算法。

(1)260+180=440(元)指生说说计算的方法(26个十加18个十等于44个十,也就是440)。

(2)260—180=80(元)指生说说计算的方法(26个十减18个十等于8个十,也就是80)。

(3)3000+2800=5800(元)指生说说计算的方法(30个百加28个百等于58个百,也就是5800)。

(4)3000—2800=200(元)指生说说计算的方法(30个百减28个百等于2个百,也就是200)。

设计意图:借助商场中其他电器价格的情境图,让学生经历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练习中深化知识。

(一)基础性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4题。

先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模型独立读写数,帮助学生建立数感,然后全班交流读写数的方法。

2、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说明:数的组成。

3、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说明:求近似数的方法。

4、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交流:用不同方式表示数的方法。

(二)综合性练习。

1、按规律填数。

(1)_______、2996、2997、2998、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3910、3920、______、3940。

(3)_______、5800、5900、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填上合适的数。

3、按要求组数。

用3、7、0、0组成不同的四位数。

(1)只读出一个零的数有();

(2)不读零的数有();

(3)的四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有一定的层次性,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感。

四、梳理中内化知识。

今天我们对万以内数的认识进行了整理和复习,你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第六篇】

教学内容:课本第76~77页。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初步体验用一句口诀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的方法。

2、经历分析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与同伴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体会用一句乘法口诀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相应的除法算式的方法。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观察信息窗,说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墙上挂着5件标本,每件标本用了两只蝴蝶。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思考作答,师板书:一共用了几只蝴蝶?

二、探索用一句乘法口诀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

师:怎样列算式?

学生列出算式并说出所用的乘法口诀。师板书:2×5=10(只)。

口诀:二五一十。

引导:根据一共用了10只蝴蝶,你还能想到求什么?

如果求做看了几件标本,怎样列式?10÷2=5(件)口诀:二()一十。

如果求每件标本用了几只蝴蝶,怎样列式?10÷5=2(件)口诀:()五一十。

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说说算式每一部分是什么意思。

体会:运用一句乘法口诀是怎样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77页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织学生交流。交流时,要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求的是什么问题,是用哪一句口诀来计算的。

2、课本第77页第2题。选择三个数字,列出乘除法算式。

3、课本第77页第3题。综合运用乘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观察画面,先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列出算式。引导学生根据一组信息提出三个数学问题,并列出三个算式。

4、课本第77页第4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分物品的活动巩固除法的计算方法。交流时,重点说明是怎样解决的,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第七篇】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的学习已接近尾声。本单元学习主要涉及到4个知识点: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带有小括号的两部混合运算以及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学习混合运算时,主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整体观察—分清顺序—认真计算—全面检查的习惯。教学中前松后紧,加大练习的量,通过有层次、有坡度的练习,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运算顺序。

学生刚学习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时,对运算顺序较难理解,往往难以灵活运用。教学中,就特别重视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明确算法。例题呈现的是简单的`购物场景,共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在学生列出分步算式的基础上,引导把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学生体会综合算式的含义,并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尝试计算,理解运算的顺序;第二个问题,则引导学生直接列出综合算式,帮助学生联系数量关系理解其运算顺序。并且坚持让学生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注重了思维的表述,有利于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整理和复习时,先让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本单元知识点。从作业反馈看,效果还不错。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第八篇】

教学内容:《统计——生日》数学二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

一、创设音乐情境,提出问题。(播放生日快乐歌)。

师:同学们今天是淘气的生日,我们一起来为他唱首生日歌庆祝庆祝好吗?(学生立即兴奋起来,情不自禁地拍手哼唱起来)淘气说他的生日是在12月,是在冬季出生的。

师: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是在哪个月份出生的?属于哪个季节?

生1:我的生日是在6月,是夏季出生。

生2:我的生日是12月,是冬季出生。

生3:我的生日是4月,是冬季出生。

师:到底你们说对了吗?请看大屏幕:三、四、五月是春季,六、七、八月是夏季,九、十、十一月是秋季,十二、一、二月是冬季。

师:现在你们知道自己是在哪个季节出生的吗?在小组里和你的伙伴说说。

师:看来,有的同学生日在春季,有的同学生日在夏季,有的同学生日在秋季或者冬季。到底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呢?(教师表情疑惑)。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自己的意见)。

二、亲自调查,收集数据。

1、调查准备。

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用统计的方法来调查我们每个大组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

师:下面我们就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调查。你们想怎样去调查?

生1:可以让在春季过生日的同学站在一排,在夏季过生日的同学站在另一排……。

生2:让在春季过生日的同学举手,数一数有多少个?再让在夏季过生日的同学举手……。

生3:让每个同学在什么季节过生日写在纸上,交给组长进行统计。

生4:让在春季过生日的伸出一个手指,在夏季过生日的伸出两个手指,在秋季过生日的伸出三个手指,在冬季过生日的伸出四个手指。

师:看来同学们的方法还有很多。调查前,请小组成员先商量你们打算如何分工调查?

师:调查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不重复、不遗漏)强调安静。

2、小组合作调查,绘制统计图。

教师重点关注需要帮助的或有不同记录方法的学生,并进行评比。

3、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都调查完了,哪个小组愿意派代表,说说你们小组是怎样调查的?结果怎样?

师提出要求:其他同学仔细倾听,听调查的结果和小组里的人数是否一样。

师:其它小组的同学和他们的这一小组调查的结果一样吗?

大家一起数数统计的人数是否有遗漏。

三、验证数据。

师:那你们算一算,我们一共统计了多少名同学?再看一看,今天来这里上课的同学有多少人?说明在统计时有没有多余的?有没有遗漏的?看来,同学们在统计时非常认真。

四、分析统计结果,解决问题。

师:仔细观察图,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生1:我知道了春季过生日的人数最多。

生2:我知道了春季过生日的比夏季过生日的多8人。

五、可能性教学渗透。

师:这是笑笑给我们二年段春季出生的同学做的统计表,你们能根据这个表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请你们在小组里交流,提出最经典的一个问题考考其它小组。

六、拓展延伸,全课小结。

生:……。

师:对,是大家通过亲自调查,得出数据,再整理制成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分析得到解决的,也就是统计出来的。

师:在生活当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统计呢?

生1:要想知道在上次考试中,哪一个分数段的人数最多?

生2:要想知道我们小组每个同学每个星期的零花钱是多少,也要用到统计。

生3:要知道全校哪个班级的人数最多,也要进行统计。

相信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能把统计的知识更好的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去。

点评:今天这一节课,哪个小组表现的突出?

教学反思:

以小朋友们喜欢的"生日快乐歌"引入,新颖、有趣,使学生在开课阶段情绪就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要想知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该怎么办呢?"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的内在知识冲突,诱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联系生活实际,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展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将过去的老师讲变为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通过学生之间交流调查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小组合作前,教师提出了十分明确的合作要求及注意事项,为后面的调查做好了准备。

在小组合作调查中,教师不停地巡视、指导,与学生一同投入到调查之中,尤其关注需要帮助的小组,将传统教学中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促进了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同时,也使学生经历了搜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从活动中体会到成功感。使学生认识到统计的结果和调查的人数必须一致。

在汇报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各组采用的方法,而且各组之间取长补短,更完善了自己的想法,也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第九篇】

不带括号的两级运算的顺序和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初次经历不带括号的两级运算的计算过程,容易与同级运算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混淆。

学生还没有熟练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容易书写错误导致计算结果有误。

1、讲授法。

2、合作讨论法。

导入

一、回顾同级运算的计算方法

(1)明确运算顺序。

(2)明确计算过程。

没有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与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二、探究新知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1、理解图意

2、观察情境图,获取数学信息

已知条件:

3个翘翘板上各坐4个小朋友;

草地上有7个小朋友。

所求问题:一共有多少人?

3、分析题意,列算式

分步算式:4×3=12 12+7=19

综合算式:4×3+7或7+4×3

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19人。

4、探究计算方法

(1)明确运算顺序。

这道算式中,既有加法,又有乘法,属于不同级运算,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明确计算过程。

先算4×3=12,再算7+12=19。

具体步骤如下:

归纳总结

在不带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法(或除法),又有加法(或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后算加法(或减法)。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三、巩固练习1-4题。(课件出示)

小结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不带括号的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

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第十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1、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2、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一、导学质疑。

1、说出下列每题计算的第一步。(出示幻灯片)。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二、互学释疑。

1、探索混合运算的顺序。

(1)理解题意,解决问题。

出示主题图,请大家仔细观察,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2)学生尝试计算并交流。

小组交流:是先算7+3还是先算3×4?

7+3×4。

=7+12。

=19。

比较:4×3+7的运算顺序和7+3×4,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当综合算式里有乘加时,无论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完成“做一做”

请说说是什么样的混合运算,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应该先圈哪一步?

三、测学提升。

1、根据刚才的混合运算顺序,想一想,它们都是遵循什么运算法则呢?

齐读幻灯片两级运算的运算法则。

2、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板书:

两级运算。

7+3×4。

=7+12。

=19。

人教版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346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