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欧姆定律物理教案【优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3017394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欧姆定律物理教案【优质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欧姆定律教案【第一篇】

克服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精神,获得新知识的能力,与交流合作的能力,实现师生,生生积极互动,使学生在质疑,调查,探究中接受新知,培养学生充分的自主性与独立性。

教材分析

本节介绍了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为什么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注意防雷等三部分内容。都是以欧姆定律为主线,结合实际进行讲述,通俗易懂。

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可简单介绍人体电阻,通过亲身感受高低不同的电压,加在人体上所产生的电流大小,从而说明电压越高越危险。最后指出安全电压。

本节的目的:一是熟练应用欧姆定律进行分析、解释有关日常生活现象,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二是为了提高学生安全用电及自我保护的意识。

学情分析

安全用电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中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用欧姆定律的知识理解安全用电的道理。

2.通过实验,了解短路和断路。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的观察,知道短路的危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自觉地安全用电。

2.通过了解避雷针的发明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应用欧姆定律的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2.难点:学生对安全用电重要性的理解以及学生对安全用电意识的培养。

教学器材

教师器材:电源(变压器)、灯泡一只,导线若干、简单的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生器材:学生电源、两只灯泡、导线若干、电流表一只。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教师: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同学们以前触过电吗?

学生:……(大部分同学都没有,也可能少数有,视情况而定)

教师:谁愿意来亲自感受一下触电的感觉?(请一名特别愿意上来的),我们这里准备了一个二孔插头,它的另一端接在了变压器上,现在二孔插头之间的电压为5 V,请你摸一下有什么感觉?

学生:没有感觉。

教师:现在我把电压增大到36 V,请你再摸一下有什么感觉?

学生:发麻。

教师:如果我再把电压增大,你还敢再摸吗?

学生:不敢。

教师:你很勇敢,如果电压再高,就会对我们人体造成危害。也就是电压越高越危险?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当加在人体两端的电压为5 V的时候,有没有电流通过人体?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新课《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通过亲身感受自己得到结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带着问题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学习新课

(一)电压越高越危险

教师:出示高压危险的标志,并问: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标志?

生1:变压器上有;生2:电塔上有;生3:路边的电线杆上有;生4:配电房外有……

教师:见到高压危险的标志,请不要靠近。请同学们通过阅读下列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出示:

同学们经过讨论得出:因为高压电,不直接接触也能使人致命。并且还可以得出:电压越高越危险。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

引导学生回答出:在电阻一定时,电阻两端的电压越高,通过的电流越大,电流大到一定程度就有危险了。

教师:湿手和干手摸同样大的电压感觉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

教师:能否说一下理由?

学生:干手、湿手电阻不一样,湿手的电阻小于干手的电阻,电压一定时,通过湿手的电流更大一些,所以感觉不一样。

教师:因此平时我们一定要安全用电,同学们平时注意安全用电了吗?出示图片:不安全用电的一些错误行为。如果不安全用电可能会发生触电事故,下面通过视频我们来看一下由于不安全用电引发的两则触电事故。

(播放视频)

(通过视频,引起学生心灵上震撼,使他们认识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教师提出:是不是只要电流通过人体就会发生触电事故?那么多大的电压是安全电压呢?投影出示:只有不高于36 V的电压才是安全的。高于36 V的电压就会使人发生触电事故,人体发生触电事故是因为人体和电源构成了通路,什么是通路呢?

出示定义:用电器能够工作,电路中有电流通过,此电路为通路。

(二)断路和短路

电路状态除了通路外,还有断路和短路,我们通过实验来认识这两种电路:

1.请同学们动手实验,认识断路和短路。实验之前请同学们两人一组认真阅读实验报告记录单。

请同学们动手把实验桌上的器材:学生电源、开关、两个小灯泡、电流表用导线连成一个串联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现象。并将实验现象填入相应的实验现象表格中。

a.如果两盏灯泡都亮,断开开关,请将一段导线并接在一盏小灯泡两端。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如何变化?猜想:如果把导线和电流表直接连在电源两端,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示数又如何变化呢?

(三)注意防雷

教师指出:短路会产生很大的电流,自然界中,雷电放电时也会产生很大的电流,说到雷电,雷电就来了,播放雷电动画,并提出问题:发生雷电时,你应怎么做?

学生:不打手机;把电视关掉;不外出…….

教师:我们这样做,是因为雷电会给我们带来危害,让我们共同来看一则雷电带来的危害视频(播放视频).教师指出:雷电不仅给我们带来身体上的伤害,还给我们周围的人带来身体上的创伤。所以,我们要注意防雷,请小组讨论:防雷的措施有哪些呢?

学生:……

教师:避雷针是一种主要的防雷措施,投影以下的资料,全体学生阅读资料,拓展知识面。

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与避雷针的发明

莱顿瓶放电时能够击死小鸟、老鼠等小动物,雷电时可以击死人、畜等。所以,有人推测放电电火花与天空中的闪电可能具有相同的性质。富兰克林对此作了深入的研究。在1749年11月7日的笔记中,他记下了放电与闪电的一致:“1.发光;2.光的颜色;3.弯曲的方向;4.快速运动;5.被金属传导;6.在爆发时发出霹雳声或噪声;7.在水中或冰里存在;8.劈裂所通过的物体;9.杀死动物;10.熔化金属;11.使易燃物着火;12.含硫磺气味。”摩擦产生的电与雷电竟然有这么多的特性是相同的!他开始酝酿一个大胆的实验,即制作一根长20英尺~30英尺顶端削尖的铁竿,把云中的电引下来。他认为,这项实验如能成功,那么采用相同的方法,就“可以给人类用于保护房屋、教堂、船舶等等免除闪电的轰击。”但是,这个想法没有得到英国皇家学会的支持。后来,富兰克林想,铁竿的高度总是有限的,怎样才能把铁竿伸入到云层中去呢?他想起了儿童时代玩过的风筝,于是,他用杉木搭成一个十字架,蒙上一块丝绸手帕,做成了一个风筝。它能够经受风吹雨打而不撕裂,他还在风筝上加了一根1英尺长的尖细的金属丝。在系风筝的粗麻线靠近手的一端,加上了一条丝带(非导体),接头处系上一把钥匙。1752年6月的一个雷雨天,他和儿子一起把这个负有特殊使命的风筝放了出去。麻线被雨淋湿后,纤维挺立起来。当他用手指节靠近钥匙时,打出了电火花,手感到发麻。而后,他又用这把钥匙为莱顿瓶充了电。发现雷电与摩擦电具有相同的性质。这项实验破除了雷电是“上帝之火”的神话。一系列的实验表明,大多数云层带的是负电,所以雷击时“绝大多数是大地的电穿进云层,而不是云层的电落向大地”。到处都在重复雷电实验,彼得堡科学院院士利赫曼(1711~1753)在得知富兰克林的实验后也决定投入征服雷电的研究,他不放过每一次暴风雨,1753年7月26日,他在彼得堡科学院会议上听见一声巨雷后连忙赶回家去,因未检查接地设备是否有效,而献出了生命。他的牺牲提醒电学家:人们不能再这样死去。

风筝实验的直接结果是避雷针的出现。早在1749年和1750年,富兰克林就提出过避雷针的设想,认为尖导体既能释放或吸收物体上的电,也能释放或吸收云层中的电。他建议将上端尖锐的防锈铁杆装在房屋高处直通地里,或装在船的桅杆顶再抛入水中,“在云层将要产生电击的千钧一发之际,静悄悄地把电从云中吸走,因而使我们免受最突然、最骇人的悲剧。”

在风筝实验的那年夏天,他在铁棒与建筑物之间用绝缘体隔开,并称这种装置为“避雷针”,试用效果良好。捷克牧师狄维斯()在1745年首先设计出避雷针。费城一些高大建筑物因装上这种避雷针而安然无恙,在欧洲特别是法国也开始流行起来。

避雷针的广泛应用是早期电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成果。

师:相信在看完以上的资料以后,同学们都对雷电和避雷有新的认识了。

投影几种新式的避雷针,并提出避雷针是怎样保护建筑物的?――在建筑物上竖立一根很长的、顶端很尖的金属杆,并将它用导线与大地相连。当云层和大地间发生放电时,云层中的电荷就直接经金属杆通过导线流入大地,而不经过建筑物。(请一位同学起来阅读)

让我们通过视频掌握更多防雷的措施(播放视频).

知识拓展(投影):

雷电的好处:

第一,在生命起源的过程中,雷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远古时期,火山喷发的大量气体,在紫外线、宇宙空间辐射的作用和强烈的雷击下,产生了氨基酸,而使具有复制和繁殖能力的原始生命终于慢慢产生了。

第二,雷电给人类带来了火。由于雷击造成森林起火,启发了我们的祖先学会用火。

第三,雷电能净化环境。雷电发生时,强烈的电、光化学作用,会使部分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具有杀菌作用的臭氧。

第四,雷电能治病。研究人员测试表明对气喘、烧伤、溃疡以及其他外伤的治疗有促进作用。

教师:如果同学们想了解雷电的更多好处,请课后到网上搜集一下。

三、小结

教师:今天的新课我们已经学习完了,请同学们想一下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

生1:了解短路和断路。

生2:会用欧姆定律的知识理解安全用电的道理。

生3:学会了雷电的知识以及要注意防雷。

生4:知道了安全用电的相关知识。

……

四、今天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任务,为我们学校的安全尽力

投影献计献策:同学们留意观察过吗?我们美丽的校园里有没有不安全用电的隐患,比如说配电房有没有高压危险的标志,是否安装了护栏?学校里有没有电线的现象等,如果有,请以书面的形式写出来,并提出整改的意见交给我们负责安全的领导。

(让学生走进生活,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切切实实让学生感觉到物理是有用的!)

欧姆定律教案【第二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方式;研究

物理作为初中生必学的自然学科,有着其自身独特的科学性,物理课程给学生提供了了解自然规律的平台,并且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还可以增加学生的见解,帮助他们熟悉自然界中某些事物发展的本质,并理解一些现象的科学内涵(例如雷电的形成、电流的形成、人体的静电现象等)。正是因为物理严谨的科学性,使学生们接触它的时候也带来了一些困难,比如对有些现象的解释太抽象,并且在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中,都是以老师授课为主,老师占据了课堂的主体,只一味的向同学们简单的传授课本上的知识,忽略了课堂的灵活性,导致初中物理的教学方式存在较大漏洞。因此,借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平台,老师应该在物理教学的课堂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1.结合案例分析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案例一——力学

力学是初中物理课程中最基本的章节,它是带领学生走进物理世界的开篇之章,因此力学知识授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也会奠定学生们对物理印象基础。在我国几乎所有课程的教学模式都是以老师讲课为主,学生听课为辅,物理老师在讲授力学这一章时也是这样,缺乏和学生的交流,由于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不了主体作用,并且物理是一门相当乏味的自然科学学科,因此,许多学生在接收物理知识时都存有被动心理,有的也只是为了完成学业的需要,并没有真正的去好好掌握。

案例二——欧姆定律

初中物理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章就是《欧姆定律》,它作为初中物理课程中最基础的知识章节,影响着许许多多初学者对物理课程的印象以及日后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因此,作为一名初中物理老师,在讲授该章节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很多,而不是一股脑的把所有知识概念都讲完。

在传统的授课方式中,物理老师在讲授这一节时一般都是先把需要解释的概念给学生讲解一下,然后把这一章节涉及到的公式(主要是I=U/R)在例题中给同学们讲解。这种授课方式如果不是天生对物理充满兴趣的人在听起来时都会觉得很无聊。这就直接导致了许多学生在学习这一章时上课不认真听讲,老师留的作业题也是抄别人的,使教学的效果很不理想,教学任务也几乎不能按时完成。

案例三——物理实验课

物理实验课是带领学生走入物理世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然而由于教学资金的缺乏,许多初中学校根本就没有开设这一门课程,或者是开设了这一门课程,却因为缺乏实验道具和器材,而从未真正上过。这种教学漏洞的出现,损失了教育学生学习物理的最好机会,由于物理知识大多数都十分抽象,初中生基本上无法从理论课上真正搞懂那些知识,而又没有最直观的教学实验来演示,错失了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的最佳机会。

2.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

消除力学知识的学习障碍

由于力学知识是物理课程最基本的入门知识,因此学好它对学好物理课程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初中是一个人学生生涯中最容易对事物充满好奇的时间段,教师要充分的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把他们引入物理的世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发问,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例如教师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时可以在上课时带一个苹果,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真实的体验万有引力;在讲授自由落体的知识时,可以让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实验,用自己的笔、纸片等来感受自由落体的妙处;在讲力是相互的这一章节时,老师可以让同学们自己报名来前台互相感受一下;在讲摩擦力时借助实验道具在课堂上给同学们演示等。

学习欧姆定律的有效途径

其实要想有效的学习欧姆定律,在老师授完理论课的基础上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开设这一章节的实验课。欧姆定律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欧姆定律并不适用于所有物体、导体的电阻不是一成不变的、串并联电路欧姆定律的推广式不同。

这些有关电路的问题在实际的课堂讲解上是十分抽象的,教师只有亲自带领学生,让学生们在实验课中自己动手,体验欧姆定律的实验表现,才能使他们把这些知识真正掌握,否则即使他们掌握了理论要点,也无法真正的与实际相结合。

充分借助多媒体资源

其实以上方法适用于所有物理章节的学习,实验课是物理教学中的重点课程不能忽视。随着科技的发达,多媒体教学方式也逐渐引入了物理教学的课堂,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实施,给学生们带来了一种学习知识的新鲜感,PPT上鲜活的文字、图片以及教学视频等内容增加了物理教学的趣味性,也增加了学生们对物理课程的兴趣。因此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要充分借助多媒体资源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在多媒体中得以具象化。

此外,改变教学最根本的方式是增加教师授课的趣味性,一个幽默的物理教师和一个死板的物理教师教学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要改变教学方式还需要教师从自身寻找问题,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学生和老师共同完成。

作为一名初中物理老师,不仅要把知识完整的传授给学生,还要让他们能够接受并且消化成为自己的东西。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方式的改进,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逐渐走进了千千万万的大中小学校,因此,物理老师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的力量来使枯燥的物理知识多彩化。此外物理课程中还应该多安排一些实验课程,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感受物理世界的多姿多彩,培养他们不断探索科学的精神,培养他们对物理课程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张红岩。《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案例与分析》.教学实践,2012

[2]代卫建。《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实验探究技能的培养》.新课程·中学,2010年9月8日

欧姆定律教案【第三篇】

本节课在这些方面能较好地体现我的教学理念:

一、实验教学,激发兴趣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好物理知识的内在的、直接的动力。对初中学生来说,实验具有特别强烈的吸引力。很少有学生在教师做实验的时候精神不集中。实验调动学生各个感官的作用,并且使思维处于最积极的状态。本节《运用欧姆定律测量电阻》给了学生一个动手动脑、直接体验的机会,所有学生都为能进实验室亲自操作而兴奋不已。

二、注重细节,打好基础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运用欧姆定律测量电阻》从实验原理到电路图的设计,从实验器材的准备到器材的连接,从连接过程中的开关断开,到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的选择,从实验表格的设计,到实验数据的处理,每一处细节都要留意,精心操作,才能出色地完成整个实验。大多数学生能够细心操作,这为物理实验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比课堂上纸上谈兵“做实验”效果好得多。

三、积极引导,鼓励创新

在按照教材上的设计,完成“伏安法测电阻”这一“规定动作”后,我没有鸣金收兵,而是继续发问引导:如果实验时电流表坏了,而我们手头上没有其他安培表,那实验还能最终完成吗?如果坏的是电压表呢?我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开阔思路,勇于创新。终于,有一些学生陆陆续续地拿出了解决方案,其中有些方案颇有创意。

在收获成果的同时,我也清楚地看到了存在的问题:

1.准备不足,适得其反

学生听说要去实验室做实验,都很兴奋。尽管我课前布置了预习作业,但是仍然有少部分学生准备不足,到实验室里不熟悉操作流程,手忙脚乱。好不容易电路连接完成,一试就出故障,此时更是急得满头大汗,平时所学的简单电路故障排除方法也用不起来了……由此可见,同样是实验教学,学生有备而来,则能激发兴趣;如果准备不足,操作失误或迟迟得不出实验结论,还能激发兴趣吗?不但不能,甚至导致部分学生对物理实验产生恐惧感。

2.思路保守,创新不够

完成教材里“伏安法测电阻”这一“规定动作”后,我引导学生拓展思路,思考如何只用电流表或只用电压表来测出未知电阻的大小。部分学生思路保守,认为只有测出未知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才能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算出电阻的大小。而这两个数据,只能通过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缺一不可。由此可见,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拓展思路,否则学生缺乏创新意识。

3.没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物理实验探究,需要务实求真,来不得半点虚假。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个别学生感觉自己的实验数据不够“理想”,就硬生生地编造了“理想化”的数据,这样处理过的结果“完美”了。我对这样的学生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并要求其重做实验,重新测量。第二节物理课上,我又郑重其事告诫所有学生,应该向居里夫人等物理学家学习,学习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欧姆定律教案【第四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6)06008304自主学习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学生是教育和学习的主体。在这种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构建自己的理解观点,这属于构建主义。这种学习模式主要可以改变知识的传授方式,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的历程。

在欧美的大学教育体制中,有关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用得相当普遍[1]。许多课程的相关知识内容,教师在课堂上给出了相应的参考书目,学生需要自行阅读大量的参考资料。欧美国家中,自主学习已经成为传统的教学手段,所以有比较完善的自主学习体系。现阶段我国大学提倡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在应用自主学习教学手段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在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通过创建系统的自主学习体系,破解课程学习中遇到的教学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学术和技能素质,这既是新的挑战,又是新的机遇。

当前,我国的大学教学体系中,电工与子技术是为工科非电类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课堂教学学时较以往明显地压缩。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最大化,是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所追求的教学目标。自主学习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教学手段。如何引导学生开展与实现自主学习,就成为笔者的研究课题。只有充分地了解与合理地利用自主学习,才能适应当前的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新形势,并为大学教学自主学习系统的建设与完善提供有益的经验和补充。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措施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讲授中突出课程的作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凝练出的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作用是传递光明、动力和信息,创造财富、价值和文明。要讲清楚课程的历史发展概况,让学生了解这门科学技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工业生产与人类生活产生的巨大作用[2]。

在讲课过程中,穿插讲述一些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真实故事。比如,欧姆是德国人,他提出的欧姆定律起初并不被本国的科学界接受。直到后来被国外的科学家证明是正确的,才逐渐获得国内科学界的承认;基尔霍夫21岁时就提出了著名的基尔霍夫定律;法拉第是英国人,出身于贫穷的铁匠家庭,靠自学成才,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通过这些方法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整合课程内容,将书本变薄

教师不但要注意增加学生的知识量,而且要注重对知识的组织。指导学生把握所学知识的深层结构,浓缩书本知识,使书本变薄。比如,在学习电路理论部分时,电路理论内容主要包括:电路分析方法、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电路的暂态分析、铁心线圈电路等。表面上看知识内容很多,但是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总结,就会发现这些内容可以通过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有机地联系起来,如图1所示。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要注意这2条定律是学习电路理论的主线索。直流电路分析方法是已知电源,求负载端的电压和电流。虽然有多种分析方法,但是每种方法具体都要用到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电路暂态分析用基尔霍夫定律和欧姆定律列微分方程。单相正弦交流电路和三相交流电路引入相量概念后,用相量形式的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计算电压和电流。铁心线圈交流电路应用基尔霍夫定律确定电压和电流关系。这样学习电路理论的过程,就成为不断认识和深入理解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的过程。

第6期邵力耕付艳萍孙艳霞自主学习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方法探讨

教学研究2016

图1电路理论的主线索

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运用询问的方法。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学生用不同的假设来回答问题,再综合评价不同的回答,得出合适的答案,最后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并理解答案。

有指导的让学生去发现。发现式学习就是学生用提供给他们的信息来构建自己理解的过程。学生独立进行发现是非结构性发现,当教师帮助学生发现时就是有指导的发现。非结构性发现经常会使学生感到迷茫,得出不恰当的结论,而有指导的发现更实际有效。有指导的发现法对理工科课程行之有效,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构建自己所学的知识。例如,在学习三相正弦交流电路时,对于线电压和相电压的关系,可用推广的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推导。但是,要引导学生发现,以前碰到的广义回路是由部分电路和电压参考方向组成的。在图2三相电源的星形连接电路中,广义回路只是由电压参考方向组成的,属于广义回路的高级形式。对于u12、u1和u2参考方向组成的广义回路,根据推广的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可得:12=1-2,同理:23=2-3,31=3-1。这样,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发现广义回路的高级形式,能够加深对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理解和认识。

图2三相电源的星形连接电路

欧姆定律教案【第五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电功率;知识难点

结合以往教学实践经验整理论述,发现有关初中阶段物理课程内的电功率教学难点,始终限定在电路结构分析和计算公式灵活选取层面。事实上,大多数初中生对于欧姆定律可以说是耳濡目染,相关性计算操作训练也基本上能够驾轻就熟。因此,后续的挑战任务内容,便是针对电功率计算过程中的公式科学化选取规则,加以细致化验证论证,并快速将内部诀窍倾数灌输到学生思维体系架构之中。相信长此以往,对于初中生群体物理知识结构细致化修缮和今后升学压力轻松克制,能够发挥前所未有的巩固效果。

一、初中阶段物理电功率知识教学难点特征的客观论述

首先,知识结构机理综合性显著。需要学生灵活运用以往熟练掌握的欧姆定律、串并联规则,以及力学知识内容,进行相关性数据定量化计算验证。

其次,与生活实际状况联系过于缜密。在初中阶段研习电功率知识,必然会接连引入各类电功率概念机理、实际测量等探究性任务,确保学生在特定情境感染下,自主强化自身动手操作潜质,并在今后善于发现并解决生活中一切和物理电功率知识相关的问题。在如今发达的社会生活领域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各类电器,虽然说大部分初中生尚未掌握内部核心工作原理,但是透过相关题型的计算过后,就可以大致了解透彻。由此看来,不管是透过课程规范要求角度,或是物理知识生活化应用角度界定,电功率知识点始终发挥着高效的传输引导功效。

二、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初中物理电功率知识点合理教学策略内容的细致化解析

1.课堂教学理念的全面改良设计

其强调的是,初中物理教师在正式引入电功率知识环节中,需要在课堂内部主动创设一类生活化感知情境,借此吸纳学生关注意识,令其愿意参考各类知识内容,并进行实验方案综合性猜想设计,方便教师进行审核和改正。在整个教学流程中,教师始终被认定是学生的引导、合作角色,一旦初中生思维出现任何瓶颈限制危机,教师必须在第一时间范围内洞察并赋予精确化点拨。也就是说,教师的核心动机,在于鼓励学生自主性探索电功率知识运算规律,同时联系熟悉的生活情景进行实验操作,令其建立应有的物理科学探索精神。

2.建立起明确的电功率知识教学引导指标

首先,作为专业化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电功率知识传授期间,需要同时关注个体情感价值观熏陶实效,提倡现场学习交流模式的多样化表现特征,真正令学生透过生活掌握各类物理知识,同时做好今后应对社会各项职业挑战的准备工作。

其次,督促初中生尽快地熟练掌握电功率相关计算公式的应用规则。事实上,任何公式都存在专属的适用规则,只要确保初中生能够将这方面细节了解透彻,就能尽量规避日后解题过程中公式错用问题。有关这部分公式类型具体表现为:

(1)原始公式。电功率的定义式P=W/t,适合于任何电路;经验式P=UI和W=UIt,适合于任何电路;焦耳定律Q=I2Rt,适合于任何电路;经验式W=UIt,适合于任何电路。

(2)推导公式。结合欧姆定律I=U/R及其变形公式U=IR和R=U/I来推导。因此,适用条件应该和欧姆定律相同――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如,推导公式P=I2R和W=I2Rt,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推导公式P=U2/R,W=U2t/R,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3)关系式。根据电路和不同材料的特点,得到的关系式W=Q,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其中W是电流流过导体所做的功,Q是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另外P=P1+P2+…+Pn,适合于任何电路。

(4)比例式。主要是透过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公式的合并特征,形成的一种与串并联相关的推导式。如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流、电阻的关系:P1∶P2=I∶I=R∶R,证明在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电阻的反比。

综上所述,物理公式始终是验证与解决电功率问题的最佳适用性媒介,如若教师能够在最短时间范围内,令学生熟练地掌握以上公式内容,同时自主修缮自身价值观等思维体系,相信对于此类群体今后升学挑战和职业发展前景等,都能发挥出理想的辅助推动功效。这便是如今全面突破初中物理电功率知识教学难点的核心策略,希望能够适当引起相关主讲教师的关注。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3017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