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反思 >

教育教学反思优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043107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学范文“教育教学反思优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课程教学反思【第一篇】

一、研究背景:

当前,以课程与教材改革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在课程决策权力分配方面的改革走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特别是20xx年在国家教委颁布的《全国制中小学课程计划(试验)》规定:学校应该“合理设置本学校的任选课和活动课”。然而,受单一计划体制下形成的课程制度和课程思想的惯性影响,在与国外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相比较,以培养目标来衡量的话,须改进、改革的方面仍还不少。现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过分偏重学科类课程,忽视活动课程,偏重必修课程,忽视选修课程和综合课程,从而导致有些课程,教材内容偏深偏难,忽视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受“标准化”、“规范化”的制约,过分要求学生达到同一标准,从而又导致了教育教学中存在“齐步走”、“青一色”的状况,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等等。这些课程问题已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人们的高度重视。目前,教育部已在规划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将在更大程度上增加地方和学校课程的决策权力,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这一发展趋势给我国“校本课程开发”提出了非常迫切的要求。开发具有学校特色,能满足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更能切合学校教育实践,更灵活适应社会变革,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从而能更真实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成为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形式,使校本课程体系更好地更全面落实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在课程方面的各项规定,更好地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更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提供更好地机会,已成为当前顺应课程改革发展潮流的难得机遇和严峻挑战。

xx小是一所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师资优势,以及宽松、和谐、民主、开放的人文教育环境。建立起以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为内容的课程结构,形成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体现特定学校的课程特色,必将对学校的教育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理论思考

1、概念界定

校本课程即以学校为基地,根据学校、学生发展需要而开设的课程富有个性的校本课程即与众不同、具有一定创意和特色、符合本校实际体现本校教育理念的课程开发富有个性的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对课程自主进行规划和革新。它由实际参与学校工作的教师、学生、家长,行政人员、专家等共同参与,共同制定、实施和评价,涉及学校教育经验的各个方面。开发过程也即一个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

2、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

①国家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性文件,如1996年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试验)规定》,目前学校校本课程的法律范围则主要集中于活动课、自主性选修课这一领域。

②学校的教育哲学或办学宗旨。

③学生的需要评估。由于校本课程的重要价值之一是课程的开设能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因此,校本课程的设置必须考察学生的需要,使课程成为对学生是“真正有意义”的课程。

④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如学校现有高素质教师队伍,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原有的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艺体教育资源,学校外围的教育环境优良等等。

3、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①“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课程结构决定着学生的素质结构。学校课程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辩证处理好社会需要、课程体系和学生发展的关系。

②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对原有的学校课程应予分析、总结,根据现行办学的新要求,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地位,修改或研制具有时代特点,又符合我校办学特色的课程方案和教材。

③整体构建,分步实施的原则。

学校课程是国家的课程计划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方面,必须遵循课程计划的总体要求,在研究整体课程结构的基础上确定学校课程改写的目标和任务,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将成熟的经验面上推广,将必须解决但又尚未论证的内容局部试验。

④普遍性和特色性相结合的原则。

学校课程的研究应在遵循教育规律的普遍性的前提下,研究本校教育的个性色彩和学生群体的`特点,努力创建学校的名牌特色课程。

⑤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学校课程的实验,把握世界课程理论发展方向,大胆实践,重视实践的理论升华,使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不断丰富。

4、研究目标

建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校课程,能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学生的特长和积极性,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形成优势互补,从而深化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具体地说:

(1)、通过课程开发,能让教师、学生和社会与课程决策,体现教育民主,从而提高课程的质量和社会的满意度。

(2)、通过课程开发,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有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

(3)、通过课程开发,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才华和特长,也有利于教师间的团结与协作。

(4)、社会的参与能使课程更适应当地环境,并形成学校课程的多样化,同时也能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

三、研究内容

㈠校本课程的设置。

为了使校本课程的设置科学、规范,具有学校鲜明特色,避免经验性和随意性,在保证开发过程中,就学校层面而言应关注以下几个环节:

1、确定校本课程目标

校本课程基于本地、本校的实际而开发,从某种意义上说,其目标和意图应更明确一些。根据开设校本课程,由所涉及到的内容由学科主任和专任教师制定。

2、建构本校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国家教育部和本省课程计划的有关规定,从实际出发,对本校课程作出具体安排。由学科类课程、活动类课程、环境类课程三大块构成。

学科类课程分为必修、限定必修、任意选修3种方式。必修学科是每个小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限定选修学科是学生在学习必修学科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志向和需要,在教师指导下选择修习。任意选修学科是为发展学生兴趣爱好,拓宽加深知识,培养特长,提高某方面能力而设置的,旨在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多样性、灵活性、使必修课程与选课程、核心课程与乡土课程,相互依托、相辅相成,并增强课程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使之能满足学生因才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需要。

活动类课程,包括校会、班会、社会实践、经常性体育锻炼、简单科技体系活动。校会、班会、社会实践和经常性的体育锻炼是全体学生必须参加的共同活动课程,科技艺体等活动是学生自愿选择参加的兴趣活动课程。旨在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培养健康个性,以创造性为主要宗旨,逐步形成丰富多彩而又科学化、规范化体系。

环境课程:包括三个层面:即物质文化层面、制度风气层面、心理层面。旨在开发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为重点,形成家庭、社会、学校一体化的社区教育网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强化常规管理、优化学校教育环境、发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教育效果。

具体框架如下:

1、必修课程:

学科类:语文、数学、英语、自然、音乐、美术、思想品德、劳动、健康教育体育社会

活动类:升旗仪式、班队活动、体育锻炼、卫生保健、体育节、艺术节、社会调查、劳科技制作、参观访问、社区活动等。

2、选修课程(限定性选修课):

学科类:英语口语、言语交际、阅读、计算机、汉字书写。

活动类:“六个一”基本技能训练

3、选修课程(任意性选修课):

学科类:

①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珠心算竞赛辅导、自然实验操作、环保教育

②美文赏析、名家名作选读、写作指导、心理教育、社会调查与实践

③艺术体操、武术、围棋、声乐合唱、鼓乐演奏、器乐独奏、实用美术、摄影摄像

④无线电技术、网页课件制作、科技音像

活动类:

①文学社、小记者站、苗苗俱乐部、苗苗电视台、红领巾广播站

②苗苗书法学会、苗苗摄影学会、苗苗乒乓学会、苗苗音舞学会、苗苗篮球学会

③学法指导、心理讲座、法律常识辅导

3、校本课程实施的途径:

校本课程实施是指校本课程付诸实践和走进课堂的过程,它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阶段。针对这一过程必须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①更新观念,统一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界定告诉我们,它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决策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等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它作为一种开放的决策过程和变革过程,意味着课程开发已由专家中心向学校教师中心转移,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仅是执行者、实施者、开发者。但是,因长期计划体制下的学校和教师完全执行指令性的课程计划,不可能也不需要具备多少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致使学校和教师的工作方式变得过于依赖和被动服从,学校与教师对课程的独立判断和开发积极性、创造性逐渐萎缩。加上受原苏联教育学的影响,我国教师教育中长期存在着“重教育轻课程”的现象,导致教师缺少应有的课程知识和培训。而学校和教师应有的课程意识与课程开发能力恰恰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要使校本课程开发顺利进行,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统一认识,自觉进行课程方面的“补课”,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

②课时整合:

从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出发,在学生在校活动时间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对课时作如下调整:

语文课实行“三三制”教材学习、阅读欣赏、写作实践各占三分之一,其中“阅读赏析”、“写作实践”采用“长课时”形式(1小时),并在每周增加1节言语交际课。

数学课实行“三二制”即教材学习三课时,“数学活动课”二课时(一年级除外)。

英语课采用“二三制”(五、六年级)教材学习二课时,“会话”、“听力训练”三课时。条件成熟,适当考虑起点下移。

中高级体育、美术、自然课每周上一次“长课时”(每次1小时),“长课时”能使体育课减少10分钟准备时间,有效增加教学和练习时间,解决了以往学生自主活动和练习时间不充分问题,学生技术学习和技能掌握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技能学习的连续性、反复性促进技能的形成。)“长课时”能使学生在美术课上有充裕的练习时间并能保证学生作业当堂完成,减少学生课后负担,也能保证质量。“长课时”使自然课上有充足的实验操作时间,便于学生能进一步观察实验过程,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③教材整合

各学科教材既要与国家教学大纲保持一致,又要适合我校的特点,还须照顾到各类学生知识层次的差异。因此,在教材整合过程要把好“度”。提高教材整合效益。

小学语文除用好统编教材外,增加课外阅读书目。语文学科分阶段制订出阅读目标,列出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

小学数学除用好统编教材外,低年级增设《趣味数学》(自行编写教材),中高级增设奥赛训练课。(选用或编写教材)

小学英语除用好现用英语教材外,英语教师根据大纲要求,分年级增设口语训练课,并自行编写或选用教材。

音乐教材选用简谱版,(部分班级选用五线谱版)淡化识谱,及繁琐的乐理讲解,着重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欣赏能力。音乐学科应编制出各年级的欣赏曲目和演唱曲目;美术学科将对现行美术教材进行有机增删,删去专业性过强的内容,增添一些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技能水平的内容,并分年级列出增补内容。体育学科应摒弃一些竞技体育成份多的内容,增添部分对学生终身受益的技能,并予以强化训练,内化为学生基本素质。可增加球类、游泳、棋类、形体训练等项目。

㈡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体制

为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进行,学校应在开发的过程中切实加强课程的管理。

首先,要处理好课程实施过程中关涉到的一些环节,如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等。其次,要落实好师资,可以要求在职教师兼修一、二门非本专业课程知识,以确保校本课程师资到位。再者,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和《课程指南》等文件,严格规范校本课程的实施。

㈢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体系

校本课程中学习结果的评价应该不是单纯的测验和考试,不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要重视过程评价。学校应该根据开发的课程类型,着眼于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将课程目标归纳整合,从而制订出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艺术素质和技能特长等方面的评价细则和标准,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考核成绩(即学分)采用等级制,分优秀、合格与不合格三等,合格者由学校颁发“学生素质发展合格证书”,对单项优秀的学生可另发证书。这样,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将采用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主要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对课程开设的需要,调查教师的专业情况。

文献研究法:主要研究国内外关于课程改革和学科改革的理论和经验。

行动研究法:主要是进行课时整合,采用长短课时制,教材整合,增删有关内容等。

五、保障措施

1、制定健全制度,包括教师的考核制度、学生的评价制度,保证教师严格执行校本课程的标准与要求。

2、组织精良的队伍。除成立领导小组外,要求教师明确本课题的主旨,对教师进行有关培训,如兼修非本专业的课程知识,研究某课程的作用和意义,真正参与到课程的民主决策中来。

3、配备优化的设施、场地,投入必须的资金。如逐步更换教室内的电视机,各学会、各兴趣小组配备专用教室等。

六、成果表达形式:

1、实验研究课、观摩课。

2、实验资料及有关研究材料。

3、研究报告。

4、《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验》论文集、案例集。

七、研究的简要计划

1、启动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2月启动、筹备、学习理论、设计方案、组织讨论、论证、确定方案

2、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2月

①第一阶段:20xx年3月—20xx年7月按照研究目标,初步实施方案,由点到面,分段实施,展开研究

②第二阶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全面实施方案,深入展开研究。

③第三阶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及时总结研究成果,并以此转化为教育常规,形成完整的校本课程体系;认真梳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研究。

3、总结阶段:20xx年7月—20xx年8月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撰写结题研究报告。

八、研究的组织

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

成员:

全体行政人员

第一学期教学反思【第二篇】

今年我又教了两个班的三年级英语,段考成绩一下来,让我吓了一大跳,整体水平太差了。我再仔细翻查,发现不仅比较难的题弄错了,就连简单的单词连线题也连得乱七八糟,而且几乎所有考单词的题都做得不太好。仔细想想,学生连单词都没掌握,还讲什么句子呢。

可是这半个学期以来,我带领学生对单词读读写写,没疏忽啊,为什么还弄错,还是看起来觉得每个单词都一样,认得面目全非呢?

后来我想,我只教他们认读和写,根本没教他们怎么识记,怪不得花花缭缭的,觉得每个单词都一样呢。可是,还没真正安排教字母,要到第二册书中才有这些内容啊,怎么办呢?

后来我想,专家说的也不一定对,我提前教字母看看,肯定有效果。

于是我一边上新课一边留出点时间来教字母,等他们都认得字母完之后,再让他们用字母来拼写识记单词,如“b-i-r-t-h-d-a-y——birthday”“w-h-e-r-e——where”“p-o-l-i-c-e-m-a-n——policeman”等,学生们认得起劲极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字母认读单词训练后,我设计了一些课堂练习题来考查学生,发现学生们记单词比以前牢多了。由此看来,三年级第一学期不安排教字母,真的有点难为学生了,又想让他们记得多,又让他们觉得没法可依,不太好。所以我认为,字母提前教比较好。

作文的反思与指导【第三篇】

这次作文指导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备课时高估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这次讲授的内容是指导写人。备课时,我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先联系所学课文,多媒体出示高尔基、李四光、列宁、宋庆龄的填空题让学生复习旧知;接着让学生互相说说自己身边最熟悉的人;然后出示1篇经典的写人范文,让学生读一读,评一评,互相启发,明确写一个人要通过写一件事,抓住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来写,突出人物的特点;最后让学生参照范文来写自己最熟悉的人,写完后请一两个学生读习作,集体来评讲。结果上课,学习范文时,体会不出写人的方法,和预设的效果相差甚远。评讲习作时,学生读出来的习作记流水账,语言干瘪,人物特点突不出来。

2、课堂中问题情境设计的趣味性不浓。

三年级学生刚接触学习习作,总觉得太难太难了,提不起写作的兴趣。如果课堂中问题情境设计的趣味性不浓,学生就更不乐意上习作课了。这次习作研讨课,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也就体现了问题情境设计的趣味性不浓,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和老师的心灵不能产生共鸣。因此,多数学生写的习作,写事的过程不够具体,写人的人物的特点不够突出。

通过这次研讨活动,我认为在今后的备课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来加强备课,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一、要全面了解学生水平。

在备课时,在备学生中,特别要关注每名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关注学生素质的提高这个核心目标。我们要根据所教内容,找出新旧内容之间的关联,寻找学生的现实水平,明确未来要达到的水平,以便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备学生”,只有这样,我们在备课、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

二、制定恰当的切合学生实际的学法。

事实上,学生智商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每名学生都有其自身优势。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思想看待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深挖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质。特别要尊重学生由生活经验引发的思维,坚持思维无禁区论,视学生

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和有潜力的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其潜能,促进自身主动发展。对于学困生应采取补救措施,对优秀生采取特殊的额外措施。通过备学生,加强备课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优化教学过程,发展学生潜能,促进学生情意和人格的健全发展。

三、课堂中问题情境设计的要有趣味性、典型性与层次性

课堂教学中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是在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情境和问题解决中实现的。为了使学生积极地进入思维状态并能获得成果,所设计的问题必须是典型的、有趣的和具有层次性的,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这些在经历了教学实践后,当然就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更好的改进。此时,再反思和进行教案的改进,就变得更有针对性。

总之,在备课活动中,认真做好“备学生”的工作,对于切实提高备课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认真地备课,教师可以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方式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第四篇】

孔子:“君子有九思”、“吾日三省吾身”。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从哲人的观点可以看出反思的重要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真切地领悟到:教学重在反思呀!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学会静下心来不断叩问自己内心深处发出的声音。因为如果只知道重复,一味照搬,教学工作只能是“年年岁岁花相似”,绝不会出现“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新气象的。也只有反思能帮助我们迅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因为思广则能活,思活则能深,思深则能透,思透则能明。如果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们教育者都能坚持每日反思自己的教学,那么我们将会始终与最前沿最深刻的教育思想接轨,在最短的时间内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查找了一些资料,并结合自己的实践,我觉得写好反思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提问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很多时候,我也在自觉和不自觉地进行反思,但是却不能持之以恒,反思后亦不能进行反思性教学,不能把教学反思当作生活常态。今后,我一定会挥动手中的笔,真真实实地记下自己每日教学活动中的点点滴滴,使自己日有所思,日有所进,让教学反思见证我们的每一天的努力吧!让我们攀着“反思”这一梯子,快速摘到专业成长的硕果吧!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1 204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