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汇编4篇】
【导言】此例“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汇编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我骄傲,因为我是中国人【第一篇】
一个晴朗的星期天,我去北陵游玩。来到北陵,啊!人还真不少,还有老外呢。我随着人流一路观赏,不知不觉地来到了后陵内。后陵里的楼阁古香古色,石像也特别逼真。
因此,这里的游人也是络绎不绝,不少人在这里合影留念。这时,有几个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游客正指着一尊麒麟石像嘀嘀咕咕不知在说着什么,又有一位外国游客爬了上去,正爬着,一个黑乎乎的东西从他口袋里掉了出来,可是那个外国游客却一点儿也没觉察到。
我没有作声,心想:“那是什么东西呀?黑乎乎的,肯定是个‘洋玩艺儿’,反正那几个老外也不知道,干脆把它捡回来。”我刚想去捡,一个比我大两三岁的小姐姐从旁边走过,当她看到那个“黑玩艺儿”时,向四处看了看,蹲下身捡了起来。这时,我趁机探头一瞧,哦!原来是个黑色钱夹,还印有英文字码。我想,她会不会揣进自己腰包?会不会从里面抽出几张美元?美元是什么样,我还没见过呢!哎!谁让人家捡着了呢!随她便吧!这时,小姐姐手拿钱夹,焦急不安地向周围寻望着,当她看到旁边那位外国游客在拍照时,连忙走到游客面前,很有礼貌地问:“请原谅,打扰一下,这是您的钱夹吗?刚才我在地上拾到的,如果是您的钱夹,还给您!”那个丢了钱夹的外国游客摸了摸兜,才发觉少了钱夹。
这位外国游客十分高兴,伸出大拇指,连声说道:“Thankyoul very much,It's very nice of you! OKI”(谢谢你!非常感谢你!你真是太了!)顿时,旁边围了好多人,我也站在人群中,大家都向小姐姐投去了赞许的目光。接下去,外国游客打开钱夹,从里面抽出几张美元要送给小姐姐,但被她谢绝了,这使那位外国游客非常吃惊,用不太熟练的普通话问道:“怎么?为什么不要?太少了?”说着,还要往外拿钱。这时,小姐姐十分自豪地说:“这钱我不能要,因为我是中国人!”
这是多么豪迈的话语呀!是的,在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像小姐姐这样拾金不昧,自觉维护民族尊严的人是很多的,是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第二篇】
今天上的这一课是《购物有学问》,主要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讨论两个问题:
①你平常最爱到什么商店买东西?这些商店有什么特点
②商店是怎么能够赚到钱的?最后让他们总结一些购物的知识。
孩子们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热烈的讨论,个个说得眉飞色舞。在汇报时,各组学生踊跃发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从不同角度总结了各种商店的特点,第一个问题的讨论和汇报,用了十五分钟左右。我在帮助他们逐一理出各种商店的特点时,学生们打破了很多购物的定势作用,有的孩子一向爱到小店铺买东西的,认识到了小商店的货物在质量上可能存在欠缺,有的孩子家庭条件好的,常跟父母在大商场购物,也知道了小商店的灵活方便,转变了追求气派购物的意识。
本以为第二个问题的讨论是个难点,可五分钟不到,很多同学就举起了小手,而且他们汇报得十分准确到位:就是批发低价的货物回来,以高价钱卖出去。这时我感到纳闷了,追问了一句:“你们怎么都知道商店赚钱的道理呢?个个都那么聪明。”有几个孩子踊跃地站了起来,说:“我曾经到过金鹅市场去批发小物品。”“我曾经参加过学校的小小商品交易会,还在交易会上赚到了八块钱。”我猛地想起,是啊,去年学校就举办过这样的'活动,是我低估了这一个个聪明可爱的四年级孩子。他们的商品交换意识真在我意料之外。这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们经常说,要以学定教,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课程内容更适合学生。这个讨论题,对于经历过商品交易的学生来说,那是容易得很了。这必将促使我,以后备课要及早了解学情,那样才可能顺学而导,让学生的学习水平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有益的提高。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第三篇】
设计理念:
《品德与社会》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本节课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教材分析:
《交通与我们的生活》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了解现代多种多样的交通运输方式特点的基础上,着重感受交通运输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又是怎样影响与改变我们生活的。教材主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交通的作用,增强学生社会生活的能力。
学情分析:
交通是社会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它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我发现四年级的学生说起交通都很熟悉,但对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它的作用认识还不够全面,所以,我就想凭借《交通与我们的生活》这一文本,引领儿童进行一次触动心灵的成长之旅。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和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了解“山区里的交通”,进一步了解交通对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交通的同时,注意对学生社会生活能力的培养,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社会现象,尝试合理、有创意地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了解家乡交通的发展变化情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了解和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①找一找走进我们生活的外地物品。②了解本地外销产品及交通建设发展状况等。
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感知交通”
1、播放北京奥运交通实时画面以及我县社会经济发展概况视频。
2、师引入课题并板书。
设计意图: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其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切,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学生熟悉的奥运和本县实际生活背景导入,激发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活动二:“结合生活,谈论交通”
1、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展研究活动:衣、食、住、行与交通的密切联系,学生可收集照片、图片、新闻、数据等资料(课前)。
2、小组相互交流各种资料,谈谈交通为生活带来的便利之处。
3、学生选择自己生活中最喜欢的物品,画出它的运输经历,感受交通对生活的作用。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集众人的智慧于一体,在活动中做到动脑、动口、动手相结合,并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从而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三:“交通使山区变了样”
1、课件出示:我县以前山区生活、经济图片。谈谈你的感受。
2、引导学生对“要想富,先修路”开展讨论。
3、课件出示:山区里由于有了交通后,人们生活和生产发生的变化。
4、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提供材料,引发学生经历;前后对比,感受交通魅力。
活动四;“课外延伸畅想交通”
引导学生制定一个开发我县交通的方案,着重描述交通开发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
制定交通方案,让学生体会到品德课程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享受成功的乐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把儿童的现实生�
1、生活化背景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范例,它给予教师巨大的创作空间。在目标的引领下,实现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效整合,会使课堂更富个性风采,更富创意。我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我县县情,特别是展现我县山区的变化,采用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这些新颖有趣的信息补充,在层层推进的过程中,相得益彰,不仅提炼出对生活的新的感悟,还表现出对社会生活的关切与热爱。
2、过程性探究
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主人,在活动中体验,在动手操作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强调师生间的动态信息。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结构化的材料,我安排四个活动,让学生经历感知、谈论、辩论、畅想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最终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掌握交通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活动中也得到情感的体验。
3、创造性实践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因此,本节课我拓宽儿童实践的渠道,课前了解本地外销产品及交通建设发展状况;课中分成四个小组开展活动,作探究性的实践;课后进行创造性的实践,引导学生制定一个开发我县交通的方案,逐步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品德与社会《家人的爱》教学反思【第四篇】
《家人的爱》这首诗歌通过3件事情,让我们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现在的孩子都过着皇帝公主般的生活,不要说关心父母,不惹父母生气就算不错了。还有不少孩子觉得父母就该这样,根本体会不到父母无私的关心。在教学本课前,我有意识的让学生介绍了自己的妈妈。许多学生从各种样子、性格、工作等方面介绍了自己的妈妈。学生通过这项活动,开始关注起妈妈来。课上,我让学生自己读诗歌,说说读完后你的感受或是说说哪些诗句让你感动。
学生开始说的仅局限于书本上的事迹。况且并没有体会到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我让学生说说自己印象中难忘的事。配合着我充满感情的渲染语,学生渐渐入境了,有的说的时候不笑了,有的声音有些低沉,还有的眼里闪着泪花。学生完全沉进去了。我适时引导,让学生仿写儿歌,写写自己的妈妈。不少孩子都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的说家人的爱是那碗清凉可口的绿豆汤。
有的说,家人的爱是那温暖的棉被。还有的`说家人的爱是那严厉的目光,伴随着我一天天成长。不少学生还下了决心。有些家长来了之后说看到孩子写的作文很感动,也给自己的孩子写了寄语。到这里,由课本到生活实际的扩展应该告一段落了。但我觉得还不够。
人不能只爱自己的家人,对别人还应抱有一颗爱心。我在课后让学生收集了“爱的表现”,学生把自己看到的父母、朋友、陌生人爱的事迹说了出来。相信他们在说的同时,已经感受到了爱。通过这些活动,我觉得语文课堂,不仅是教授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