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反思 >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总结(精选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780197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高中历史教学反思总结(精选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第一篇】

一、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反思不足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按照教案“按部就班”上课,他们认为历史课上要尊重课本、尊重历史,所以对教材、教案深信不疑,更别提对自己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应、教学的连贯性、教学失误进行反思了。课堂上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对于自身的实践方式和情境,立足于自我以外进行多视角、多层次的思考。教师的反思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而且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堂课知识点。教学过程开始以后,教师要充分关注反馈信息,即兴反思,对教学行为及时做出调整,比如根据学生的需要适当增加举例、提问、讨论时问。课堂教学情况的可变性和偶发性,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即时性。对于偶发事件,一部分可由教师及时做出处理,但涉及教学技能和艺术的部分,教师临时处理不尽完善,则需要教师在课下进一步探讨。

反思有利于教师以及学生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所以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实施“反思性教学”。反思性教学即教师不断探究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立足教学实际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是特定教学主体造成的个别问题,也可以是不同教学主体面临的普遍问题。

作为高中历史教师要勇于接受课堂教学改革带来的挑战,善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动态、生成的过程,尤其是进入新课程以后,历史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越来越具有挑战性。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策略,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引导学生走上自主探究的道路,让学生自己发现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使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

二、课堂教学中缺少学生的自主参与

目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另外一个不足就是缺少学生的自主参与。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三个方面造成的:1.教师定势思维。他们认为历史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学生要做的就是记住那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事件发生的时间,没有必要参与教学过程。2.目前的教学组织形式导致学生自主参与缺失,大多数教师会预先设计课堂教学的进度,在教学中,他们主要考虑的是如何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3.课堂交往中教师的垄断性使师生之间的交往具有明显的不平等性,交往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从当前历史课堂上教师提供给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机会的角度来分析,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三多三少”上:接受学习的机会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少;全班统一学习的机会多,学生个人独立学习的机会少;学习水平高的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多,水平低的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少。

只有教师与学生全身心参与并且多向互动的教学才是可感、可见、可说明、可理解的教学。学生参与教学,可以表现为与教师一道参与目标的制定、内容与方法的选择。自主参与使教学过程充满了学生的智慧以及学生的理解、思维、观察、体验、比较等内发以及合作、分享、倾听、操作等外发。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转换教师的角色,要让学生能够自主参与教学。老师的职责应该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应满足学生在教学中的需要心理,提高其参与意识。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关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却忽视了学生兴趣发生的关键,即学生的需要。柏拉图认为,社会起源于人的需要。人的一切行为的动力都源于他们的需要,教学活动的发生、发展也应建立在满足或发展学生在教学中各种需要的基础上。

三、课堂教学缺少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原因主要有:1.教学理念落后。如有的教师以高考和会考为目标,以传授历史知识为唯一任务,忽视对学生能力、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2.学科能力不强。部分教师对历史学科特点把握不全面,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缺乏针对性。3.心理学素养差。部分教师不了解高中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整个历史教学活动的核心,历史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准确的历史概念,了解和掌握历史学习中分析、综合、归纳的策略。从历史学科思维的特征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的具体情况,把重点放在探讨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两个方面。1.具备历史形象思维是重构、形成历史表象的必要条件。历史的形象思维是以尽可能具体的、正确的、完整的历史材料为基本依据,通过适当的心理活动,在大脑中构建历史的本来面貌,使那些从未直接接触过的、已经消失了的历史事实在头脑中再现。教师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历史形象思维能力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尽可能多地捕捉形象材料;运用生动的语言;运用直观教具。2.逻辑思维或曰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有所不同,不是直接用具体的形象进行思维,而是用从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概念、理论等进行思维。历史的逻辑思维是在感知历史事实、形成历史表象的基础上,以抽象的历史概念为运用形式,以认识历史的本质为目的的思维活动。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教学的指导思想,也是历史思维的核心,它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联系法、比较法等。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总结【第二篇】

一、进行教学反思的背景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者曾经总结出教师成长的公式,即:经验+反思=成长。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教师要想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成长和成功,进行教学反思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必经之路。那么,什么是教学反思呢?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是立足于自我教学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教学情境的能力。

笔者从事了多年的初中历史教学工作,深刻地感受到初中历史教学的任重而道远,这是真正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社会进步的今天,面对生龙活虎、思维敏捷、知识面不断扩大的青少年,我们初中历史教师如何才能更高效地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而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进行教学反思是必不可少的!

二、新课程实施后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实施前,初中的历史课教学都是为了应试教育,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仅仅是听众。根据考试的内容画出讲课的重点,强调学生死记硬背这些知识点,这样的历史课是枯燥无味的,学生在课堂上只想打瞌睡。而新课程实施后,初中的历史课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教师改变过去的“填鸭式”教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自。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是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充分阅读教材,然后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和生活的海洋里尽情地畅游,极大地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初中的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的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具有极大的广阔性。这又给当前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历史老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长期以来,在考试指挥棒的指挥下,历史这门学科成为单纯的复述性学科,强调记忆性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很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具体而言,从教学方法来看,还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一言堂”。

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历史课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这是历史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很多历史教师大多以历史知识经验传授型的教学为主,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形成具有主体意识的社会科学理念、人文精神。这一点与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历史课的内容是讲述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人类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地点进行,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就成为历史课内容的四要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太偏重于四要素的传授而容易忽略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在解析材料时普遍觉得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新课程实施后,如何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成为历史教师共同面对的难题。从思想教育方面来看,教师进行爱国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时,只是给出一个或几个结论,说这一事件是爱国的,那个人物是爱国的,学生是茫茫然,似懂非懂,明显思想教育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如何在课堂创设思想教育的情境,使学生的品质和情操受到良好的熏陶,把历史课堂变成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又是历史教师在新课程中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三、教学反思的途径

1.通过对教学对象进行教学反思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如果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突然表现异常,那肯定是教学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例如,我在上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一课时,让学生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进行讨论,并选几名代表进行发言,有位同学平时对历史很感兴趣,思维活跃,发言踊跃,但那节课却显得比较沉默,课后我主动与他进行交流,他说,对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不理解,原因是对当时的英国历史知识缺乏了解。这使我之后对新课导入这个环节进行了反思。

2.通过自身进行教学反思

新课程实施后,课堂上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互相讨论的时间增多了,但是教师必要的引导,适当的点评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师在引导、点评时不流畅,时常卡壳,会使得学生满腹疑虑。这就意味着教师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

3.通过同事或专家对自己的课进行反思

我们都知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如果教师对自己的课做了精心的准备,上课时得心应手,往往很难觉察出自己还存在着什么不足,但如果让同事或教学专家听课后,给自己的课进行点评,那么总能找到自己还有待改进的地方。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第三篇】

随着我省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在取得一些可喜变化的同时,依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本文试图就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几点浅陋之见。

问题之一:“转头议一议”

学生按座位前后组合,4人或6人一组。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后,前面的学生转过来与后面的学生讨论。分组讨论就表示合作性、探究学习了吗?部分教师误把“合作”等同于“分组”,把“讨论”当作“探究”,认为提几个问题,前后排学生围坐在一起,就达到了“合作”和“探究”的目的,而很少考虑小组成员安排的合理性及具体分工。

问题之二:穿新鞋,走老路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不少教师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备课时只备教材和教法,不备学生和学法;上课还是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从头讲到尾,一个人唱独角戏,即使偶尔提问,也大都是学生不用思考就能回答“对”与“不对”或者“是”与“不是”的问题。

问题之三:淡化“双基”

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体现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无意中放松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要求。在一些公开课、示范课上,有的教师生怕被扣上“穿新鞋,走老路”的帽子,刻意回避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想方设法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做文章,在“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上出新招。

面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而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我经常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历史课本是你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老师和同学都是你们的助手,想学到更好的知识就要靠你们自己。”

二、由知识的灌输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

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再到理解历史的过程,历史教师是引导学生体验历史学习过程、掌握正确探究方法的促进者,历史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许多相关学科的知识。

三、创新教学方法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第四篇】

高中教师在准备高中历史课程时,必须认真的研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高中新课程的历史课程必修课的三个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有深入的理解和了解,使之在时序上、内容上、难易程度上和内在逻辑上有一个总体的设计。教师只有通过新的课程标准的学习,才能理解和了解新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以及新课程的内容标准、教学建议和评估建议等。只有了解和理解了这些内容,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

在备课时首先要备好教材,解读并超越教材。教师是教材的理解者、参与者、实践者。备课时,教师要钻进教材之中,有自己的钻研、解读和思考,否则,一味地接受和照搬,教师就只是充当教科书的“传声筒”、知识的“贩卖者”角色,而没有了自己的思考,很难讲出教材的深层含义。教师还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教材并非是教学的全部,教师要摈弃那种唯教材是用的本本主义,灵活变通教材中与学生的口味不相符或滞后于学生发展的内容,及时关注时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把它及时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

其次要备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要时时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时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对教材的处理是否能吸引学生学习、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练习的设计是不是预见了学生的错误、教学过程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时间和空间等。总之,如果教师时时处处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在真情的涌动下,回归教育的真实,回归生命发展的自然。

二、关于上课

在新课程下,通过设疑,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要转变角色,教师已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问题的点拨者和研究的指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学生的学习也要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念。比如在学习第六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前言提出的三个问题,经过自己阅读、思考得出结论;也可以让学生扮演雅典城邦的执政官的角色来设计民主方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中外政治制度,得出雅典民主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这种教师点拨、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培养和发掘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历史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上课时还应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在课堂上可以穿讲历史人物趣事和朗诵诗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人物的遗闻趣事,是学生极感兴趣的东西,教师在课堂上适当穿讲这些内容,便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应的历史知识。比如:讲《新文化运动》(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这节课的时候,我提到晚清怪才辜鸿铭,我向学生介绍了他那个著名的为中国封建社会一夫多妻制辩护的言论:中国男人好比茶壶,女人则好比茶杯,世上只有一个茶壶配几个茶杯的事儿,岂有一只茶杯配几个茶壶的道理?学生闻此无不忍俊不禁。如此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进一步理解了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再如,在讲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时,给学生讲了胡适印章的故事。有一次,胡适得到一块上好的鸡血石图章料,决定用它刻一枚私章。他交待篆刻师傅,刻“胡适之印”即可。篆刻师傅认为胡适是阿拉文库的提倡者,是用白话写文章的大家,影响这么大,怎么刻图章还用“之乎者也”一类的字,于是自作主张地把“胡适之印”改刻成“胡适的印”。三天之后,胡适收到印章,发现上面刻的是“胡适的印”时,哭笑不得。通过这个事故学生对胡适在文学革命中的重大影响印象非常深刻。

诗歌朗诵起来朗朗上口,从小学到高中,学生们接触过许多的诗歌,而且很多学生都能朗诵出来,所以把诗歌带进课堂,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比如讲南宋宋金郾城之战时,我引用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 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巨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一腔热血,最终没能恢复山河。学生深受感染发出:“痛哉岳飞,哀哉岳飞,惜哉岳飞”的感慨,课堂在情感的陶冶中升华。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总结【第五篇】

关键词: 反思法 历史与社会 运用

引言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是自我建构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对信息的加工、转化进行自我调节,通过同化和顺应完成知识的建构,而反思则是自我建构的高级阶段。学生学习反思需要学生把自己的活动对象作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时产生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产生了内在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由外在的压力转为内在的需求。当学习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时,学生就会对知识进行主动选择分析和批判,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反思法的含义

反思法是指以元认知理论为指导,学生选择能达到目标的最适当的学习方法;检测达到目标的情况,必要时采取补救措施;总结自己达到目标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即倡导学生对学习成果、学习策略、学习进程进行反思,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以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为宗旨的学习方法。

2.反思法在学生学习历史和社会教学中的运用的必要性

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改把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学生学习能力作为影响教学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师生反思又是提高这两种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现在大多数学校教学部门对教师的反思工作的落实都比较重视,教师自身在教学工作中也很重视对教学的反思。但对学生的反思学习则提得不多,甚至有些教师根本就不知有学生反思这一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探索并运用学生反思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历史与社会的课程目标要求。传统的历史课过分注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传统的考试模式要求学生要死记硬背大量的知识、理论,所以就出现了“填鸭式”的教学,在整个课堂中教师是唯一的演员,教学过程就是“满堂灌”。但是新的历史与社会课在课标上要求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即知识技能目标、学习过程(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而这种三维目标的达成靠传统的教法和学法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若通过反思性学习来促成三位目标达成就显得容易得多。

学生学习状况转变的需要。历史与社会课的许多知识只是蜻蜓点水般呈现,所以显得只是特别多且散。考试内容多且材料信息容量大,考试题型多变。这些特点给学生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许多学生尽管学习很努力,很辛苦,但效果并不佳。最后这些学生自己也糊涂了:“我到底是不是学习历史与社会的料?”“我怎么花了这么多时间,成绩就是上不去?”“我是不是变笨了?”其实通过观察分析他们的学习状况可以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方法陈旧,他们只是在机械地看、背、练习。对于哪些内容要重点学,该怎样学,哪些内容要多联系实际,哪些内容要课外去自我补充,学习成功了或失败了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经验教训等他们根本不会反思。相反,部分善于反思的学生就学得很轻松,他们通过反思加快了学习进程,提高了学习质量。因此,对学生进行反思学习指导就显得很有必要。

3.反思法在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中的运用

近两年来,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我始终把指导学生反思学习作为自己教学改革尝试的重要做法。在实践中我把学生学习反思分为三大类型:常规反思、典型内容反思、典型事件反思。

常规反思。在经过一段时间摸索的基础上,我制定了一份历史与社会课学习自我评价表,这是学生反思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与社会课学习自我评价表

在此表中,我设计了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资源、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自我评价五个方面内容的反思。

学习目标的反思:(作业是否完成?今天历史与社会课的学习任务完成了吗?)要求学生在每节课前或单元教学前制定各自的历史与社会课学习目标。一节课或单元学习结束,通过联系或考试,看一下自己的历史与社会课学习目标是否实现。如果实现了,学生就可以进行成功经验的反思。否则,就要反思失败的原因,制定下一步的学习目标。

学习资源的反思:(不懂的地方是否主动请教他人?课外学习有多少时间?上课前时注意力是否集中?课堂发言是否积极?)要求学生明确,作为学习者,他们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可以是教师、课堂的教学、同学间的交流、课外时间等。引导学生对上述几种资源可利用性的反思,确立自己应该充分利用哪些资源来促进自己的学习。

学习内容的反思:(上课的准备是否充分?课堂联系都会做吗?对今天所学的东西复习了吗?今天的学习与昨天相比怎样?)学习内容的反思可以有课前的反思(课前准备)、课后反思(课堂练习)和总结性反思(复习与对此)。课前反思要求学生对前一节历史与社会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反思与回忆。这样不但有利于知识间的相互迁移,促进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而且有利于学生良好知识结构的形成。课后反思要求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对该堂课所学内容的回忆与反思。这样可以促进新学的知识在头脑中的巩固,有利于知识解雇的完善。总结性反思要求学生在一天学习结束时,对当天所学的历史与社会课知识的全面反思,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

学习方法的反思:(学习方法使用情况怎样?对今天所学的东西复习了吗?)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尝试不同的方法,反思其有效性。最后根据学生自己的选择和老师的指导,帮助学生选取合适的学习方法。

自我评价的反思:(自己的感情和意见)这一反思内容是影响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课的一个很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它牵涉到学生对自我的客观性评价,牵涉到学生能否拥有良好的心态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对自己一天的学习及行为表现作客观的评价并加以改进。

以上评价表在上完历史与社会课的当天填写,并通过填写来进行自我反思,强化反思意识,从而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和能力。

典型内容反思。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内容源于历史和今天的社会。因此,内容大多数与学生自身实际,周边实际环境相关。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教学内容资源促进学生反思,提高学生反思能力。比如:在讲述“可持续发展战略”内容时,教师让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增强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在历史与社会课中,这样可供反思的典型内容很多。通过这些典型内容的反思,学生能在反思中增强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在反思中得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这种能力的培养正适应了新课程改革下历史与社会课教学的发展趋势。

典型事件反思。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总会遇到诸如成功、挫折、意外遭遇等事件与困惑、自卑、悲观等,比如说考试的成功与失败、学习的进步与倒退。教师在这种现象出现后要指导学生对所遭遇的状况进行冷静思考、分析原因,树立改进的意向,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动力。

4.反思法在学生学些历史与社会中的作用

经过近两年的学生反思学习实践,结合上表的数据,我发现这种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和自主学习。反思促进学生思考到底期待从学习中得到什么,使他们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评价,然后努力提高自己以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当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后,其学习就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另外,在学生的反思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与自学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当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反思意识与反思能力,他们就能充分地利用周围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与可利用的机会为自己的学习与发展服务。这样学生学习的空间就不仅是课堂,而且是家庭、自然与社会。学生学习的时间也不仅仅是课内,还无时不在。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会在他们不断的反思中得以提高。如反思当天学习的内容时我要求学生坚持每天在睡觉前“放电影”的方法,对记忆当天所学的知识有很好的效果。有一个学生在尝试之后是这样对同学们说的:历史与社会课老师让我们睡觉前“放电影”的方式来反思当天学习的内容,这样做有利于当天所学知识的记忆。昨天晚上,我照着老师的话把昨天所学的“一国两制与祖国繁荣大业”的内容回忆了一遍,今天早上起床后对昨晚没回忆起来的东西看了一下,然后再对昨天的课进行回忆,我发现基本的内容都能回忆起来。看来若能每晚都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放电影”,学习成绩肯定能提高许多,我应该坚持用“放电影”的方法学习。

结语

总之,教师的反思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反思更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增强了他们自我教育与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历史与社会课教师应灵活运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应创造合适的条件,通过适当的启发点拨,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使其在反思中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并为其具备终身学习的条件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巴里斯著。袁坤译。培养反思力。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2]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反思。汕头教育局信息网,2004.

[3]张志泉。论学生学习的反思。扬州大学学报,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1 278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