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音乐教案【参考4篇】
通过多样的音乐欣赏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激发对音乐的兴趣,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审美素养。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八年级音乐教案【参考4篇】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八年级音乐教案【第一篇】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七年的音乐学习,积累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文化素养,聆听学习了国内外众多的音乐作品。本节课授课教师选择的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欧美览胜”中的相关内容,以教唱意大利船歌《桑塔露琪亚》和欣赏以芬兰民歌改编的《在森林和原野》为主线。授课教师运用聆听、歌唱、合作、小乐器教学等手段,引导学生从节拍、节奏型、情绪、演唱形式等方面,整体感知船歌的风格,辨别演唱和演奏形式的异同,并在整体感知歌曲的基础上,采用以学测评的模式,在教中学,在测中学,同时,感知欧洲当地的音乐文化。
二、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
1.在聆听、演唱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教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
2.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认识意大利船歌的基本知识。
3.教师教学生用排箫吹奏《桑塔露琪亚》二声部旋律,为人声演唱的一声部旋律伴奏。
4.教师教学生辨别作品的演唱形式和演奏形式。
(二)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利用排箫为一声部伴奏。
2.能准确辨别出演唱形式及演奏形式、船歌、大小调。
(三)教学重点
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的主旋律声部。
(四)教学难点
通过不同作品的赏析,分辨演唱及演奏形式。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辨歌曲,展示地图
问题1:同学们,请仔细聆听作品,结合地图,找出相对应的国家。
问题2:观看三大男高音(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版本的《桑塔露琪亚》。猜一猜这是哪个国家的歌曲?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别聆听三首不同国家的音乐作品片段,用地图导入国家,在复习歌曲的基础上,将已学知识有机串联起来,再运用视频介绍导入——意大利。
2.播放介绍意大利的视频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意大利的音乐及文化。
(二)教唱《桑塔露琪亚》(出示课题)
1.初步聆听歌曲
设计意图:教师范唱,使学生熟悉歌曲旋律并随乐打拍子,初步感知船歌摇曳的特点。
2.节奏训练
设计意图:通过拍击预设节奏型,使学生在了解三拍子强弱规律的基础上准确拍出重音,初步感知作品情绪。
3.分析节拍及情绪特点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音乐情绪,为下面划分段落做情绪上的铺垫。
4.作品介绍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及“船歌”的特点。
5.进一步感受作品
设计意图:分乐段对比A段与B段的情绪差异,引导学生观察曲谱上旋律线的走向。
6.介绍并听辨大小调
设计意图:自上而下地进行知识串联,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欣赏聆听,以作品的情绪对比为主线,让学生再次感受歌曲旋律的走向。然后,教师演奏《青春舞曲》(旋律高八度、低八度慢速弹奏),引导学生通过听觉及视觉的双重感受辨别“西洋大小调”。
7.母音模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边看指挥手势,边用母音模唱旋律,为接下来的填词演唱做准备。
8.填词演唱
设计意图:将情绪融入歌词,让学生自学演唱歌曲主旋律。
9.加入排箫,为歌曲伴奏
设计意图:请排箫社团的学生吹奏旋律中的骨干音,其余学生带歌词演唱主旋律,让他们进一步感知多声部音乐的和谐。
10.评价测试
设计意图:利用测评,让学生复习相关知识�
(三)欣赏《在森林和原野》
1.初听作品(四重奏片段)
设计意图:介绍作品背景,进行导入,并让学生了解有关弦乐四重奏、弦乐器、室内乐的相关知识;以学唱作品为评测的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辨别歌曲的演奏形式。
2.评价测试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音乐片段,引导学生辨别出小提琴独奏、弦乐合奏、弦乐四重奏、管弦乐合奏。
(四)总结
1.梳理重难点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整理本节课的相关重难点,带领学生再次强化记忆。
2.结语
设计意图:利用语言结束课程。
四、教学反思
在准备本节公开课的过程中,基于“艺术测评”的背景,授课教师思考了如何运用更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整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授课教师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节课进行教学反思。
(一)创新教学模式
在整个上课过程中,授课教师一直以测评为有效手段,服务于教学本身。不论是课前情境的导入,还是课中的所有评价测试,教师的安排都是在翻看了苏教版七年级、八年级四册音乐书后,结合本单元授课内容有机选择并不断整合的结果。这些作品多为艺术测评中的一级演唱曲目或一级欣赏曲目。在最终的艺术测评中,音乐教师本身就要引导学生关注演唱形式、演奏形式、作品国家、作品体裁、曲作者等。授课教师在本节公开课中以测评为切入点和线索,贯穿整节课,着眼于归纳、梳理整个三年的音乐知识,带领学生统一复习已学知识,并为未学知识先行做好铺垫。在教学实践中,授课教师发现,这种新颖的授课模式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整合相关知识点,使其教学内容层层递进,教学环节环环相扣。
在学唱《桑塔露琪亚》的环节,授课教师在尊重学生听觉的基础上,以聆听、欣赏为主,尝试让学生通过听辨,感知作品情绪的变化。随后,通过旋律线的对比,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划分段落,更直接、更科学地带给学生全新的音乐体验。最后,在欣赏《在森林和原野》时,教师也以测评为有效手段引导学生进行作品赏析。授课教师
(二)引入校本课程
在平时的音乐课中,如何通过有效手段让校本课程真正服务于音乐课程本身,是授课教师一直在思考与探索的问题。排箫是本校的校本课程。除了每周一次的社团排练,该课程也可以让排箫社团的学生发挥作用。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排练作品也并非音乐教材中的,教师发现,排箫社团的学生已不再满足于每周社团课上的排箫学习及社团展示。在本节公开课教唱《桑塔露琪亚》时,授课教师尝试用排箫抓取主旋律声部中的骨干音,让排箫社团的学生练习吹奏二声部旋律,为人声演唱的一声部主旋律伴奏,给予排箫社团的学生一个除正常社团排练之外的自我展示机会。在实践中融入校本课程,可以使原本相对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有趣生动。在上课时,学生在这一环节兴趣盎然。师生配合,达到了共赢。
综上所述,授课教师认为,运用课堂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梳理相关知识点,让学生从聆听、歌唱的角度真正理解并掌握相关考点。这远比在课堂上罗列单一的知识点更加科学、有效。授课教师依据本校学生的学情,在艺术测评的背景下,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挖掘学生无限的潜能,让学生在享受课堂的同时学以致用。通过开展音乐实践活动,授课教师在努力提高学生艺术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的基础上,丰富了教学手段,构建了学生正确的审美导向。
八年级音乐教案人教版【第二篇】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牧歌》
2.欣赏合唱《大漠之夜》
3.选听《半个月亮爬上来》
4.选听《乌夏克木卡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并富有情感的演唱歌曲《牧歌》,了解蒙古族民歌的特点,扩大学生的音乐审美。
2.通过两手合唱作品的欣赏,能了解不同的合唱表演形式,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3.了解新疆传统民族音乐“木卡姆”这一音乐题材。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演唱歌曲《牧歌》。
了解混声合唱及无伴奏合唱两种形式
知道木卡姆这一音乐体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导入。播放马头琴独奏曲《万马奔腾》,提问:同学们能说出这首歌曲的名称与主奏乐器吗?
生答。
展示蒙古族人文风俗图片。
二、学唱歌曲《牧歌》
1.聆听歌曲,思考:这首歌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设计意图:使学生带着问题听音乐,从整体上感受音乐。)
2.简介《牧歌》。
牧歌
《牧歌》是一首蒙古族长调民歌,旋律绵延起伏,节奏缓慢自由,歌词形象纯朴,富有诗意,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草原和生活的热爱。曲调和歌词结合得很紧密。虽然只有短短四句歌词,但它那生动的比喻和优美的音乐,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大草原的美丽画卷。
(设计意图:深入简介作品背景,使学生从文化角度了解歌曲)
3、教师范唱,学生轻声跟唱,熟悉旋律。
4、学生识读乐谱。
5、做呼吸练习。
用缓呼缓吸的呼吸方法练习,教师可用“闻花香”的方式提示学生,自然缓慢的用腹式呼吸法,有情感的“感叹”。接着,法“嘶”音,小腹控制呼吸,缓慢而均匀的发声。
6、用哼鸣的方式哼唱全区,注意运用正确的呼吸方式。
7、教师伴奏,学生随乐演唱全曲。
8、欣赏由瞿希贤改编的不搬走合唱《牧歌》,介绍无伴奏合唱这一演唱形式。
三、欣赏《大漠之夜》
1.聆听全曲,提问:有同学知道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是什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生答。
2.简介混声合唱的表演形式与特点。
3.分段欣赏、
(1)引子部分
欣赏引子部分,提问:这段音乐中模仿了什么声音?演唱的力度为何?
生答。
(2)欣赏陈述部A
提问:音乐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演唱力度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生答。
(3)欣赏中部B
思考:乐队的伴奏织体出现了怎样的变化,演唱力度为何?
(4)欣赏再现部A’与尾声
思考:这段音乐是陈述段的完全重复吗?
四、选听《乌夏克木卡姆》
1.观看《乌夏木卡姆》表演视频,思考:这段音乐在速度、力度、旋律、节拍上都有怎样的特点?
生答。
2.简介“木卡姆”这一音乐体裁。
五、选听《半个月亮爬上来》
1.欣赏全曲,思考:这首歌曲运用了哪种演唱形式,为我们讲述了什么内容?
2.从音乐要素上分析乐曲。
3.随乐轻声哼唱全曲。
六、小结下课
初中初二音乐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桑塔•露琪亚》,并初步认识船歌这种音乐体裁。
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在活动中感受音乐的各种表现形式与表现手段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学生活动,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探索、创造、审美体验的无穷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桑塔•露琪亚》,并初步认识船歌这种音乐体裁。
将声乐曲《桑塔•露琪亚》改编成器乐曲。主奏乐器、伴奏乐器、伴奏音型的选择及组合。
课前准备:
1、 学生课前准备:收集有关船歌的素材
2、 教学器材:电子合成器、钢琴、黑板
3、 教学课件:威尼斯风光片背景下的歌曲《桑塔•露琪亚》
教学设计:
一、设计演唱形式
听赏《(男高音独唱)录音,让学生们为这首歌设计一个新的演唱形式。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实践活动:按照学生设计的演唱形式进行演唱。
小结:通过上节课学习《桑塔•露琪亚》这首威尼斯船歌,我们接触到了欧洲的一些船歌,并感受到了它们所具有的维尼斯船歌的风格和特点。(请学生回忆威尼斯船歌的特点:旋律优美,浪漫抒情,节拍以-- -- --为主,节奏富有摇动感。)
船歌的音乐体裁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但由于民族的不同,所形成的风格也有所不同。以后我们会接触到。
二、 将声乐曲改编成器乐曲
船歌的体裁最早只是声乐曲。它是由威尼斯船工哼唱的当地的一种民歌——barcarolle演变而来的。由于维尼斯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它是亚德里亚海岸的重要港口,也是地中海贸易中心之一,南来北往的游客和商人很多,威尼斯的船歌也由此得到了发展。同时,威尼斯船歌也影响了整个欧洲的音乐文化,以它为创造素材的器乐曲也应运而生。
今天,我们也来尝试一下,把《桑塔•露琪亚》这首声乐曲改编成器乐曲。
(一)欣赏:
欣赏两首船歌。
1、 由奥芬巴赫的歌剧《霍夫曼的故事》第二幕中的一首二重唱改编。注意主奏乐器、伴奏乐器及典型的伴奏音型 。
(请一学生说出伴奏音型并板书。如出现错误可请其他学生更正。)
2、 欣赏柴科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中的《六月》,它也是一首船歌。注意节拍和节奏特点。(请一学生写出节奏型。)
小结:以上两首作品中,我们感受到了主奏乐器、伴奏乐器音色及典型
节奏型的运用,都是为了表现乐曲抒情浪漫的特点。
(二)创作活动:
1、请学生选择适当的节奏型并板书。
2、 请学生运用电脑课件,选择自己满意的主奏乐器和伴奏乐器,并谈
谈自己的设想,供大家思考、讨论和评价。
3、教师小结、归纳学生的创作结果,并由一学生与教师合作,用电脑与合成器演示学生的作品,听其音响效果。
4、教师演示自己改编的作品,并分层讲解创作意图。
(1) 从电脑作曲系统中调出所用的乐器音色。
(2) 用调音台分段分析主奏乐器与伴奏乐器及音型的各种组合。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组合使乐曲在音色上、和声织体上都形成了对比,使这首乐曲的声音色彩更加丰富,更符合它的特点。同时,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在乐曲中,各种乐器都有自己的分工:有演奏旋律的主奏乐器,有演奏和声织体和伴奏音型的伴奏乐器,有单纯音色,有混合音色,而这些表现手段都是为了造成音色、力度、织体、节奏上的变化,来表现作品的情绪、风格和特点。
(3) 完整地听一遍教师改编的器乐曲——《桑塔•露琪亚》。
三、评价
今天我们尝试了用各种乐器音色及音型的不同组合方式,将声乐曲改编成器乐曲。当然,音乐创作远不止这些,愿大家运用简便、快捷的现代化手段,将抽象的理论概念、枯燥的技能训练,还原到可闻可感的音乐之中去。
八年级音乐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学内容
1、欣赏《彩云追月》。
2、竖笛演奏《美丽的梦神》。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民乐合奏《彩云追月》,背唱《彩云追月》的主题旋律。
2、能在听赏过程中,了解《彩云追月》旋律中的探戈节奏特点及五声调式特点。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
3、能用自然、流畅的音色准确地演奏《美丽的梦神》,并与他人合作进行二部合奏。
教学重、难点
1、能认真聆听民乐合奏《彩云追月》,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
2、能与他人合作吹奏二声部歌曲《美丽的梦神》。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师:同学们看过夏日夜晚的星空吗?那是怎样的画面?
生回答。
2、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表现夏夜月空的民乐合奏作品《彩云追月》。引出课题。
二、乐曲欣赏
1、初听全曲,并思考:
你听到了哪些熟悉的乐器?这首乐曲的演奏形式是什么?
随着音乐,你的脑海里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
民族管弦乐队由“吹、拉、弹、打”四个部分组成。“吹”包括笛子、笙、唢呐、管子等;“拉”包括高胡、二胡、中胡等;“弹”包括琵琶、柳琴、扬琴等;“打”包括鼓、锣、钹等。有时还加入一些特色乐器,如箫、云锣等。
3、结合谱例,聆听主题:
说一说这个主题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生:出现较多的切分节奏,有“探戈”节奏的特点。
4、请同学们手打稳定拍,口读下列节奏。
思考:附点节奏与切分节奏为音乐表现带来了什么?
5、请同学们哼唱这个主题,并思考:
这段主题使用了哪几个音?是什么调式?
生:do、re、mi、sol、la,是民族五声调式。
6、复听全曲,思考下列问题:
主题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有什么变化?
你能听出乐曲有几个部分吗?
生:主题出现了两次,在主奏乐器和力度上有变化。乐曲可分为三个部分
7、再听全曲,记录这三个部分出现的顺序和次数。
8、请同学们聆听黑鸭子演唱的歌曲《彩云追月》,听一听歌中唱了什么?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9、创编:请寻找符合此曲意境的诗词填入主题旋律中唱一唱。
三、竖笛吹奏
1、复习3/8节奏:
2、认识9/8拍,了解9/8拍的强弱规律。
3、9/8拍节奏练习:用“哒”读出下面的节奏。
4、请同学们划拍视唱乐谱,找一找旋律特点。
5、请同学们再次视唱乐谱,注意变化音的音准、长音处的时值,以及气息的支撑。
6、请同学们用竖笛慢速吹奏高声部1—4小节,注意的指法,并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
7、请同学们用竖笛慢速完整吹奏乐曲高声部,注意指法准确。
8、请同学们想一想:如何为这首乐曲设计力度变化呢?
9、请同学们再次用竖笛演奏乐曲,注意力度变化。
10、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听一听,两个声部合奏的《美丽的梦神》与单声部的演奏有什么不同?
11、请同学们划拍视唱低声部乐谱,注意变化音的音准、长音处的时值,以及气息的支撑。
12、请同学们试着慢速演奏低声部乐谱,注意指法准确和力度变化。
13、将同学们分成两组,分乐句练习两个声部的合奏,注意两个声部在音量、速度上的配合。
14、将同学们分成两组,慢速、完整合奏乐曲。
15、将同学们分成两组,随伴奏有表情地完整演奏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