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原:凡是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效应性淋巴细胞,并能与之结合引起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免疫原性:指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效应淋巴细胞的特性。反应原性(免疫反应性):指抗原与相应的抗体或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影响抗原免疫原性因素:抗原分子特性、宿主生物系统、免疫剂量与免疫途径。免疫途径:皮内免疫最佳,皮下免疫次之,肌内、腹腔和静脉注射效果差。
2.抗原性:包括免疫原理与反应原性。
3.免疫原理:指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效应淋巴细胞的特性。4.反应原性:也称免疫反应性,是指抗原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5.影响免疫原性的因素:抗原分子特性、宿主生物系统、免疫剂量与免疫途经。
6.抗原分子的特性:异源性、分子大小、化学组成与结构、物理状态、对抗加工和呈递的易感性。
7.不同免疫途经的免疫效果:皮内>皮下>肌注>腹腔注射>静脉注射。
8.抗原决定簇:即抗原表位,指抗原分子中与淋巴细胞特异性受体/和抗体结合,具有特殊立体结构型的免疫活性区域。
9.抗原表位:由5 ~ 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10.构象表位:也叫不连续表位,指抗原分子中由分子基团间特定的空间构象形成的表位。
11.顺序表位:也叫连续表位,指抗原分子中直接由分子基团的一级结构序列决定的表位。
12. T细胞表位:被MHC分子递呈并被T细胞受体BCR识别的表位。
13. B细胞表位:抗原分子中,被B细胞抗原受体BCR和抗体分子所识别或结合的表位。
14.半抗原:只有反应原性,而缺乏免疫原性的物质。如:多糖、类脂、药物分子。
15.异种抗原:来自与免疫动物不同种属的抗原物质。
16.同种异型抗原:与免疫动物同种而基因型不同的个体的抗原物质。如:血型抗原、同种移植物抗原。
17.自身抗原:能引起自身免疫应答的自身组织成分。
18.异嗜性抗原:与种属特异性无关,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19.超抗原SAG: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泌的肠毒素,具有强大的刺激T细胞活化的能力,只需极低浓度即可诱发最大的免疫效应。
20.亲细胞性抗体:IgG可与B细胞、巨噬细胞结合;IgE可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结合。
21. IgM为五聚体,分泌型IgA为二聚体,其他为单体结构。
22.抗体分子由四条肽链,有可变区和恒定区。
23.抗体分子中:①VH- VL:为抗体分子结合抗原的部位;CH1 - CL:为遗传标志所在;②CH2:为抗体分子的补体结合位点,与补体活化有关;③CH3:具IgG与B细胞,巨噬细胞的FC受体结合的部位;④CH4:是IgE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FC受体结合的部位。
24. IgM:产生最早,持续时间短,可进行早期诊断。具有抗菌、中和病毒素等作用。IgG:血清中含量最高的免疫球蛋白,机体免疫抗感染主力,体内持续时间长。IgE:血清中含量甚微,一种亲细胞性抗体,介导I型过敏反应,可抗寄生虫感染。
25. IgA:黏膜分泌型抗体,对黏膜免疫有重要作用。
26.单克隆抗体:指由一个B细胞分化增殖的子代细胞产生的针对单一抗原决定簇的抗体。
27.多克隆抗体:采用传统的免疫方法,将抗原物质经不同途径注入动物体内,经数次免疫后,取动物血液分离出血清,由此得到的抗血清称为多克隆抗体。
28.中枢免疫器官(1)骨髓:是动物最重要的造血器官,是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和分化的场所;产生的抗体主要为IgG;是再次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2)胸腺: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中枢免疫器官。(3)法氏囊:即腔上囊,为禽类所特有;是诱导B细胞分化与成熟的场所;可作为外周淋巴器官。能捕捉抗原和合成的某些抗体。
29.外周免疫器官(1)淋巴结:过滤和清除异物;免疫应答的场所。(2)脾脏:红髓生成红细胞、捕获抗原;白髓产生免疫应答;有滤过血液的作用;有滞留淋巴细胞的作用;为免疫的重要场所;产生“特夫素”,能增强巨噬细胞和中粒细胞的吞噬作用。(4)哈德氏腺:为禽类眼窝内的腺体之一,在上呼吸道免疫方面起重要作用,对疫苗产生抗体不受母源抗体的干扰。(5)黏膜部淋巴小结:构成重要的黏膜免疫系统。
30. T细胞的重要表面标志:T细胞的抗原受体TCR,CP2分子、CD3分子、CD4分子、CD8分子、有丝分裂原受体。
31. B细胞的重要标志:B细胞抗原受体BCR、FC受体、补体受体、有丝分裂原受体。
32. K细胞:即杀伤细胞;具有ADCC作用,即抗体依赖性介导的细胞毒作用;K细胞的作用:抗肿瘤免疫、抗感染免疫、移植物排斥反应、清除自身的凋亡细胞。
33. ADCC作用:K细胞的重要特点是细胞表面具IgG的Fc受体;当靶细胞与相应的IgG抗体结合,K细胞可与结合在靶细胞上的IgG的Fc片段结合,从而被活化,释放溶细胞因子,裂解靶细胞,称为“ADCC”作用。
34. NK细胞:即自然杀伤细胞,是一群既不依赖抗体,也不需要抗原刺激和致敏就能杀伤靶细胞的淋巴细胞,也具有ADCC作用。主要作用:非特异杀伤肿瘤细胞、抵抗感染、排斥骨髓细胞的移植。
35.抗原递呈细胞(辅佐细胞)A细胞:包括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活化的)。
36.将抗体介导的免疫称为体液免疫。
37.巨噬细胞的作用:(1)结合有抗体和补体的抗原更易被巨噬细胞吞噬,即ADCC作用;(2)为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
38.树突状细胞:即D细胞,通过结合“抗原抗体复合物”将抗原递呈给淋巴细胞。
39.补体:存在于正常动物和人血清中的一组不耐热、具有酶活性的球蛋白。补体系统含量稳定与抗原刺激无关。补体可与任何“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而发生反应。
40.补体激活作用:细胞溶解、细胞黏附、调理作用、免疫调节、炎症反应、病毒中和、免疫复合物的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