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优推5篇)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优推5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安全管理体系【第一篇】
关键词:攀岩项目;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1.新时代下我国攀岩项目中的危险性问题
1.1攀岩监控盲点区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
攀岩作为一种具有挑战性运动项目,和其他运动项目相比,要求的场地面积很大,并且攀岩区域一般处在比较险峻的山区,在建立相应的攀岩项目中只是建立攀岩区,在攀岩区之外的地方如果攀岩者一旦触及,就会出现安全隐患问题。在攀岩过程中,由于攀岩者可以灵活的选择自己的攀岩路径,这一时候就特别容易出现攀岩者触及到没有进行开发的攀岩区域,并且在这一区域中并没有监控设备,如果攀岩者在没有监控区域进行攀岩,一旦发生危险情况,就会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当前在我国很多攀岩开发区,由于攀岩区所处的位置大多都是山区,山区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在对攀岩者进行攀岩的保护工作往往落实不到位,在仅有的监控区域并不能实现对所有攀岩者进行全面保护,在监控区域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监控不到的地方,因此就需要攀岩者在进行攀岩之前要明确好该攀岩区域地形特点以及监控的范围,从而做好安全防范措施,避免在攀岩过程中造成危险事故的发生。
1.2缺乏完善的攀岩项目管理体系
我国很多攀岩项目主要设定在很多的旅游景区,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的旅游景区,这些景区的优势就是拥有大面积的旅游场地,但是由于山区在对攀岩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严重影响到每一位攀岩者的生命安全,目前,我国社会中出现了多次的攀岩事故,导致很多喜欢攀岩的人员忧心重重,都不敢再尝试这一挑战性的运动项目,并且对该地区旅游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山区的攀岩工作主要表现在能够为攀岩者提供一个十分安全的攀岩环境,所以就需要该地区的管理部门对攀岩场地管理任务高度重视起来,对开发的攀岩区监控起来,同时建立相应的旅游景区安全管理机构,把这一安全管理机构设定以后,设立多个不同层次的管理部门来共同协调攀岩项目安全管理体系落实的任务,把各个部门关系处理到最优化,根据攀岩者在攀岩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安全管理体系,并且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对其进行任务的实施,而就目前我国攀岩管理机构根本不能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在边远的攀岩区域设置安全管理部门,而安全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并不能落实工作任务和工作职责,对攀岩者在旅游景区进行攀岩过程中的保护同样落实不到位,因此根据这一情况,应当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并制定与之适应的安全管理部门,分配好不同管理部门在对攀岩项目保护工作,来提高安全管理体系的保护力度。
1.3参加攀岩的人员难以实现实际的攀岩任务
新时代下,人们对于生活更希望是具有挑战性,特别是当下的许多年轻人,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就是挑战自我,创造激情,对新鲜事物都喜欢尝试,攀岩体育项目和其他体育项目相比,不论在攀岩的难度上,还是自身体力需求方面,都要求攀岩者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虽然说攀岩项目能给当下人们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型生活体验,但是由于攀岩运动特殊性,并且攀岩过程难度较大,对攀岩的装备赋予了更高层次的安全警惕,所以在攀岩过程中攀岩者一身装备,使他在攀岩过程中活动受到了很大限制,因为攀岩装备已经严重阻碍到了攀岩者进行正常攀岩活动,而且很多景区在攀岩项目的很多位置加大了风险系数,本身攀岩者在穿着十分繁琐的攀岩装备前提下,再加上攀岩过程中需要实施动作的难度系数十分大,直接影响到攀岩者在攀岩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问题,并且在攀岩过程中只要有一个攀岩装备出现问题,就会直接给攀岩者的人身安全带来隐患,所以就需要攀岩者在进行攀岩之前,需要对自身攀岩装备进行全面检查,完全确保攀岩装备没有问题之后,从而进行对攀岩项目展开攀岩工作。旅游景区的攀岩项目管理部门应当对攀岩者在进行攀岩任务之前,落实好各种安全隐患问题,并且有关的安全管理人员对攀岩者进行攀岩任务之前的检查工作,根据大量攀岩者攀岩的整体情况,适当的降低攀岩项目的动作难度,来促使更多攀岩爱好者积极参与进来,来提高新时代下攀岩项目参与的实用价值。
1.4攀岩过程中的管理人员管理水平有限
在我国任何行业的发展,都需要合理科学的规范和管理,在攀岩项目安全管理问题上同样如此,因为攀岩项目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特别像一些酷爱攀岩人员,喜欢对攀岩项目进行挑战,因此,为了确保参加攀岩项目人员的人身安全,就需要攀岩项目安全管理部门展开合理管理,攀岩项目安全管理人员是对每一个攀岩者进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操作对象,所以要想提高攀岩过程中安全隐患意识,落实好当下攀岩项目管理体系,攀岩项目管理人员应该树立较强的自我防范安全意识,对攀岩项目涉及的各个攀岩区域充分了解之后,对每一区域容易发生的安全隐患事故要明确,并且在发生事故之后采取的相应解决办法要熟练掌握,就这样整体上提高攀岩项目管理人员水平才能大幅度提升攀岩项目安全系数。目前,我国很多景区的攀岩管理人员,由于有关攀岩管理部门对攀岩者在攀岩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没有高度重视起来,很多攀岩项目管理人员并不能合理的对攀岩者进行管理工作,据相关信息表示,我国每年很多景区在攀岩项目中出现了很多例危险事故,给攀岩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所以说当下提高攀岩管理部门管理工作人员水平,对旅游景区中攀岩项目运动顺利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为更多喜爱攀岩运动者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攀岩环境。
2.目前我国攀岩项目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2.1强化安全风险意识,开展攀岩安全教育
为了构建更加完善的攀岩项目安全管理体系,首先应当强化攀岩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特别是现在很多景区,可以通过对喜欢攀岩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大力推广攀岩项目的安全知识,帮助喜欢攀岩的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隐患知识介绍,让更多喜欢攀岩的人能够及时了解到攀岩过程中存在的哪些问题,同时也需要有关攀岩管理部门对管理人员展开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强化每一个攀岩项目安全管理人员安全风险意识,并且在对攀岩人员进行管理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为当下我国攀岩项目中攀岩管理工作人员管理任务以及危险事故解决方式提供保障,从而促使我国攀岩项目安全管理体系能够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落实到位。
2.2制定健全的安全救援制度,来促使攀岩安全体系的落实
在攀岩运动项目中,最重要的就是人身安全问题,保护好攀岩者的安全,是攀岩项目安全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攀岩者在攀岩过程中有很多的危险,因此就需要有十分健全的安全救援制度进行攀岩者的安全保障,真正做到攀岩者不论是从哪方面出现的危险,都能够及时得到安全的救援,保证每一个攀岩者的生命安全问题,得到每一个攀岩者的信任,从而促使攀岩项目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欢。在实际的攀岩项目支援管理制度中,主要从这两个角度进行救援任务的开展,第一方面就是有专门的机构对攀岩救援制度进行实施工作,如果攀岩者在攀岩过程中出现危险,那么在第一时间内这个机构就会从自身工作人员中调取大量的安全救援人员,虽然这个机构没有直接参与整个安全救援过程,但是他们通过调动自身机构中的很多救援人员来解决攀岩过程中的事故,他们调动出来的工作人员通过在平时培养的实践经验,每一个救援安全工作人员防范安全意识都十分强,在面对事故中的各种情况都能够冷静下来认真分析,并且果断的做出对事故的处理方式,当下攀岩项目已经出现于我国很多的旅游景区,在旅游景区中有很多人都大胆的尝试了攀岩项目,这就需要旅游景区对攀岩项目建立健全的安全救援管理体系,为前来旅游人员在参加攀岩项目中的人生安全提供保障,并在景区附近建立安全管理部门,当旅游景区攀岩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事故时,这些管理部门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尽快处理,同时旅游景区攀岩管理部门应储备大量的救援人员,当出现事故时,能够调动大量的救援人员最大努力来保护攀岩人员。因为一种方式针对的是很多偏远的地区,攀岩者一般喜欢比较清静的旅游景区进行攀岩,但是往往忽视了这一地区的安全管理落实比较差,旅游景区通过自身条件建立安全救援管理部门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所以为了保障比较偏远的旅游景区在攀岩项目中的安全问题,就需要借助外界力量来解决偏远的旅游景区攀岩项目安全管理问题,可以利用当下十分先进的信息传播领域,比如说可以借助当下的新闻媒体,要求记者来此进行实地考察,把这里的真实情况汇报给有关部门,并且根据比较落后的旅游景区在攀岩管理中的需求一同汇报给有关部门,要求社会为该地区的攀岩安全问题提供援,在一些安全防护所涉及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上要求支援,并且用社会中捐献的大量资金改善当地的医疗救援安全水平,来确保在该地区攀岩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3.总结
新时代下攀岩项目得到了各个年龄段人们的喜欢,而攀岩过程中出现的很多例安全隐患事故让人忧心重重,因此需要构建攀岩安全管理体系,应培养出大量优秀攀岩安全管理人员,并且适当的对攀岩场地动作难度进行调整,从而最大程度上降低攀岩人员在攀岩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系数。
参考文献:
[1]余亦非,俞熙娜.千岛湖5•28攀岩体育运动项目安全风险探讨[N].钱江晚报,2009-05-31(A2).
[2]刘文国.贵州一攀岩危险事故2人死亡2人失踪[EB/OL].中国安全生产网,2010-08-29.
[3]刘伟.重庆攀岩景区危险事故[N].南方都市报,2009-07-16(AA17).
[4]陈乐伟,等.深圳东部华侨城发生攀岩危险事故”6死10伤[N].南方都市报,2010-06-30(AA09).
[5]程书斌.浅谈现代攀岩项目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工作[J].中国科技信息,2005,(12).
安全管理体系【第二篇】
[关键词]企业信息;信息技术;安全管理体系
在经济全面发展的趋势下,信息化和工业化不断融合,企业的信息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的重要部分,对于企业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业务销售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数据时代,企业对于信息的应用越广泛,对信息体系的依赖就越强,企业所面临的信息风险越高。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既要发挥信息化的优势和价值,也要做好信息的管理工作。要构建安全的信息管理体系,仅仅依靠技术是不够的,必须要将技术和管理进行有效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完整的安全体系,从而推动企业发展。
1.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现状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缺乏总体性的规划和策略。企业对于信息的安全管理,通常都交由IT部门管理,许多管理人员会觉得信息管理就是IT部门的事情。在这个基础上,企业的其他部门对于企业的信息安全建设,很少会关注,这是影响安全体系完整性的重要因素。IT部门的网络技术对于信息的保护有一定效果,但却缺乏管理作用。企业信息涉及到的人员包含各个部门,除了IT部门,许多部门的人员都会接触到企业的信息,IT部门只能从技术上对信息和数据进行保存,但内部的信息保护,IT部门是没有办法完成的,这个环节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来规划和管理。安全体系缺乏完整性和总体性的规划,会让企业的信息建设过于零散,也没有办法对信息资源的提供方进行有效的防护。
企业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薄弱,专业性人才缺乏。“重技术、轻管理。”这是所有企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关于企业的信息安全问题,许多管理人员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有管理人员认为信息安全就是杀毒和安装防火墙。这样的认知不仅片面,还会让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变得薄弱。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都会让系统的管理人员承担管理和系统配置的双重责任,安全系统的设计和审核都是一人完成。要真正完成这两项工作,需要非常专业的信息安全管理人员,但大部分企业的系统管理人员都不是专业人员,所以很难将安全管理的工作进行到位,这会给企业的安全管理造成严重的隐患,也容易让企业信息处于失控的局面。
信息安全缺乏体系化的管理。要对信息安全进行有效的关系,需要一个完整的体系,但实际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许多企业的管理方式都是零散和传统的。传统的管理方式是补救,却没有查缺。基本都是管理过程中出了问题,再进行补救,但没有出现问题之前,企业很少会进行预防。这种管理模式已经适应不了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了,对于信息安全的管理也不够全面。要对信息安全进行体系化管理,管理工作需要全面。预防、控制、改进、评估等环节缺一不可。
2.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要点
完善信息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要构建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企业必须对管理的组织机构进行完善,组建一个专门的管理机制。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明确各个人员的职责,这样确保分工明确,职责到位。如果组织的机构不明确,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会出现人手不足的情况,对于管理工作的开展,也没有办法进行深入,这会降低管理工作的质量和力度。组织机构不够完善,也会让管理制度缺乏,这样容易造成信息安全事件,所以企业构建管理体系的时候,一定要加强管理机制的完善,如图1所示。
对物理环境进行有效的管理。安全管理的过程中,环境管理也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管理中的物理环境主要是指机房、设备、消防等,物理环境管理中,支持设备的管理尤为重要,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于计算机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设备的管理。对于机房,企业可以根据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划分和评审,根据设备的系统模块建立相对应的管理制度。机房的消防管理也是安全重点,一定要构建消防系统,系统构建的过程中,要按照规定的消防要求。这个过程中,还要对工作人员进行消防知识的培训,和应急演练。定期检查消防设施安全,对于不符合规定的消防设施,及时更换和维护。对消防秩序进行监督和巡查,支持性的设备一定要建立监控系统,对于设备的资产管理、维护管理、系统应急等,一定要进行有效的管理,物理环境的管理是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开展工作的前提。
用户和操作管理。对所有设备的运行实施网络监控,要做到这一点,可以启动设备的日志功能。对于重要设备,可以构建集中日志管理服务器,这样可以对日志的审查进行分析。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可以根据设备的重要性制定相对应的备份策略,对于设备的备份数据进行测试,这样可以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设置用户权限,遵循最小授权和权限分割的原则。所有账号开通之后,要对初始口令进行修改采用高级密码策略。对于密码的变更,要建立严格的管理流程,对于影响安全组织和信息处理设施的系统变更,要加以控制,严格规定操作流程,这样可以减少误用系统带来的风险。
信息系统的开发、维护和获取管理。信息系统的获取和维护过程,也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使用安全系统和工具的过程中,要对内部的应用系统和工具提出安全需求,这个过程中,需要在开发需求文件中对安全需求定义。如果软件的开发过程中需要测试数据,一定要对数据进行选择、保护和控制。对于个人信息和敏感信息一定要进行处理,严格控制访问的流程和相关资料。对于非授权的功能一定要进行控住,这样可以减少应用故障。
业务连续性管理。对安全体系内的系统和设施进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分析,分析管理体系中可能会面临的风险和故障,对风险进行等级评估。如果是不可接受的风险,可以采取降低风险措施,并构建应急方案。如果系统的运行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要对系统的风险等级进行二次评估,根据应急的系统现状和需求,制定连续性计划。通过模拟测试的方法对计划进行评估和审查,如果系统出现危机,业务连续性管理十分重要,不仅提高了企业风险防范的能力,还降低了业务中断做带来的损失。
3.构建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有效策略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模型。现阶段,对于信息安全管理的标准,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是ISO/IEC27000系列标准,信息安全的管理主要建立在风险管理上,采用风险分析的模式,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所以信息安全管理的体系模型可以从以下几分方面入手。首先,计划和实施,对安全体系的计划阶段,主要是用来保证管理体系的构建,而实施是保障体系的内容和范围。其次,检查和改进。这一阶段主要是对信息的安全识别和改进方案的实施。安全管理体系中,检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不仅能判断安全管理是否科学,还可以检查其安全措施是否有效。通过改进计划,可以对系统进行完善。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企业要构建一个完整的体系,必须要得到企业领导的许可,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安全体系构建的资源支持。但安全体系的运行需要各个部门的参与,所以企业对体系机构要进行重新设置。安全管理不仅仅是IT部门的事情,而是整个企业部门共同参与的管理工作,要构建一个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需要整个企业的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和协作。企业的信息安全组织机构包含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要确保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这三个组织机构必须要发挥各自的作用。决策层通常都是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最高管理机构,需要为企业的安全管理提供各类的必要资源。管理层负责的是信息安全的管理和监督、教育和考核。中小型企业以IT部门承担这一职责,但要确保安全管理体系正常运行,需要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执行层是策略和计划落实额的人员,所以执行人员一定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水平。
建立管理体系。一个完整体系的建立需要涵盖多个方面,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制定信息安全的方针和策略。关于信息的安全管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制定一个总体的方针。根据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实际情况,制定对应的策略。其次,对安全管理体系的范围进行定义,任何一个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所以构建管理体系的时候,对管理范围的定义很重要。要做出准确的定义,可以从组织、人员、技术和设备等方面考虑,这样可以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在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风险的评估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企业需要对现有的信息框架进行评估,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补充,并产生新的评估数据。最后,制定处理计划。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管理体系需要制定专门的处理计划,对于不可控制的风险,可以采取转移和降低的方法进行处理,处理计划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落实相关责任。对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编写的过程中,其内容要符合企业的发展现状,操作方法具有实用性。
4.结语
对于企业信息的管理,没有绝对的安全性可言,企业构建安全管理体系之后,并不代表企业的信息管理就没有了风险,管理体系只是对企业的信息风险进行预防、降低和处理。这样可以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也能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企业要落实管理体系,需要对管理体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管理体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戴海斌。现代企业信息安全防控策略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1,12(04):130-131.
[2]吕云。企业信息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0(04):122-123.
[3]陈晓飞。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03):194-196.
[4]张宏飞。S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策略和实施[D].北京交通大学,2015.
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方案【第三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罡城镇教育系统安全培训方案》,将“安全责任落实年”活动进一步推向深入,根据《关于印发》(堽教办发[xxx]17号),结合我校安全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发展,以确保师生和校园安全为目的,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责任意识,、法规意识、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为重点,以实现安全培训规模、质量、效益的综合提高为目标,采取理论学习与实际演练的培训形式,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分级实施,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建立健全安全培训工作组织责任体系和目标考核体系,切实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师生的安全素质,杜绝各类事故发生,确保全镇教育系统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二、培训内容
1、《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学校安全工作法律法规;
2、学校安全管理责任制度的制定、责任划分与责任追究;
3、学校交通、饮食、校舍、教学设施设备、水电、消防和教学服务设施等日常安全管理及事故预防;
4、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的制定、演练和实施;
5、突发事件的应急自救、逃生和灾害事故的现场指挥和抢救;
6、学校安全事故典型案件分析与思考;
7、特种作业人员技能培训。
三、培训对象
1、全体教职员工培训。以落实安全工作主体责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提高其安全工作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应急、处置能力。全面强化干部和教师安全意识和主体责任,提高干部和教师的应处置素质。
2、学生培训。以掌握安全技能和知识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和应对不法侵害的能力。
3、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按照县安监局的要求统一进行,必须做到持证上岗。
四、培训要求
(一)提高认识,做好规划。安全培训是保障师生人身安全的一项基础工程,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具体行动。学校将制定详细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使教职工熟悉安全规章制度,掌握安全救护常识,并对学生开展安全防范教育,使学生掌握预防事故、自救、逃生、紧急避险等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确保其安全。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强对安全培训工作的领导,定期召开专题例会,分析安全培训形势,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建立纵向贯通、横向协作、上下联动、优势互补的工作网络和组织体系,保障安全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作为安全培训责任主体,负责将教师培训纳入本单位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好学生安全培训教育工作。
(三)完善制度,确保质量。学校将建立安全培训档案台帐制度;学校要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设置要求,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坚持集中培训少个人自觉相结合,充分发挥网络优势,通过局域网、校园网开展培训与交流,扩大培训范围,提高培训摄质量。
(四)加大宣传,浓化氛围。以安全教育日、安全生产宣传月等为契机,积极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和宣传手段,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师生对关爱生命、关爱健康的认同感和安全教育的紧迫感,营造全社会关注校园安全的氛围。
(五)加强检查,督促整改。学校加强对安全培训工作的督促检查,对安全培训工作搞得好的个人给予通报表彰,对安全培训工作不重视、开展不力的给予通报批评,并督促整改。
安全管理体系【第四篇】
研究对象
以户外运动休闲中具有高危险性的项目为主要研究对象,以2001-2011年的山难事故为基本依据,探讨户外运动休闲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
数理统计法
收集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在户外运动休闲中发生的山难事故的数据,重点查阅2001-2011年由中国登山协会每年的“年度山难事故报告”,对数据进行处理。
理论演绎法
通过对户外运动休闲山难事故的数据统计分析探讨户外运动休闲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2结论与分析
全民健身工程户外休闲运动山难事故的警示
从表1中我们可知:从2001年-2011年,11年期间我国户外休闲运动山难事故共造成415人死亡,平均每年死亡38人。2001年的山难事故导致4人死亡,2002年山难死亡13人;2003--2007年的死亡人数发展趋势是缓慢增多;2008年因各种原因有所下降;2009年出现反弹,死亡人数为44人,是2001年的11倍;2010年又略微下降,2011年的死亡人数急剧上升为182人,是2001年的45倍多。可见,我国户外运动休闲所发生的山难事故死亡人数总体趋势是逐年上升。户外休闲运动有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有较大风险。作为一项高风险体育项目,中国户外休闲运动与国外相同项目相比或与国内其他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相比,“山难”遇难人数还是较低的,遇难事故的发生率也不高。但是,2009--2011年山难死亡人数的剧增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提出的警示值得重视。
导致全民健身工程中户外运动休闲山难事故发生的因素
户外运动休闲是一个由社会因素、自然环境、装备器材和安全操作组成复杂的系统,它们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即山难事故的直接原因取决于社会因素、自然环境、装备器材和安全操作四者之间的联系,而这四者又受人为的管理状态的制约。根据事故致因理论,我们将登山户外山难事故的原因分为三大类。
社会与自然的因素
社会因素。在登山户外运动中,社会因素非常重要。我们从事登山户外运动一般都会选择社会祥和、经济稳定、卫生健康的国家或地区为目的地。在政治不稳、战火纷飞、经济动荡、疫病流行、居民不友好的地区,我们虽然对此因素不可控制,但却可以有主动的选择,一般是避而远之。如果在登山户外活动期间发生了上述的社会不安定因素,可能会导致登山户外的安全系数降低或诱发登山户外者的死亡。我们一般没有把此类因素与山难直接联系起来,但这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自然因素。在这里,自然的因素是指以自然界的变化为诱因而导致山难事故的发生的原因和条件,如暴雨、山洪、风雪、塌方、滑坡、泥石流、雷电、冰崩、雪崩、气温急剧下降等。这些因素中有些是不可预料而无法预防的,但也有许多自然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有这些专业知识认识它、了解它,就可以预测它、防范它,就可以规避由这些自然的因素带来的可能发生的山难事故。如果我们对这些自然因素了解甚少,或者无视这些自然因素,就必然会酿成山难事故。
装备与技术的因素
装备器材。在登山户外运动中,装备器材是提供安全保障的重要物质。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安全事故的物质基础,构成运动过程中的隐患和风险源,在一定的条件下,就会转化成为山难事故。装备的不安全状态有以下几种情况:装备的设计不良或有缺陷,材料强度不够等导致的质量问题;部件磨损和老化,安全防护装置失灵等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熟悉装备、爱护装备器材,加强装备器材的检查和养护是登山户外的安全基础。安保技术。登山户外的安全保护技术,是指在登山户外运动中为克服地形上遇到的各种困难所采取的各种技术手段和科学的操作方法,为人们提供安全保护。如果没有掌握规范的专业技术,人的不安全行为就成为山难事故的重要原因。
人为的综合因素
社会与自然的因素是山难事故的环境,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山难事故的重要因素,而造成“人失误”和“物故障”的直接原因却常常是管理上的缺陷。2000年以后,随着中国老百姓的经济收入增加,闲暇时间增多,人们对体育旅游的兴趣陡增,参加登山户外运动的人数如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庞大,由于缺乏登山户外运动专业知识学习和专门技术技能的系统训练,对登山户外运动的风险估计不足,“无知也就无畏”,一旦遇到险情无法应对和处理,“山难”事故的发生也必然呈上升之势。通过对十年来的山难原因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多数遇难事故是发生在“无责任主体”的活动中。个人单独行动、亲友结伴而行、社会上非法人户外运动俱乐部和网络发帖招募或QQ群组织的“AA制”活动等组织方式流行,缺乏强大的后勤支撑和安全保障,容易形成恶性山难事故。登山户外运动市场混乱,组织方式不规范,自然环境恶劣都是山难事故外部环境,而缺乏有效的管理是重要的原因。在具体的户外运动休闲过程中,社会自然环境和装备器材、安保技术各自发挥自己的作用,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配合。决策的失误和对环境掌控的不利埋下事故隐患,装备失灵或操作失误直接导致山难事故的发生。在一定情况下,物的不安全状态可以在客观上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环境条件;人的不安全行为又会促成物的不安全状态。当人为的因素与自然的因素同时作用时就形成了综合因素。如果管理得当,及时控制,化解不安全因素,则隐患自然消除;客观上一旦出现隐患,主观上又有人为不安全行为,就会恶化为山难事故。
全民健身工程中户外运动休闲的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体系是若干有关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体系之间的各有关要素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构成体系的各要素要作为一个整体执行某种功能。安全管理体系是使全民健身工程中户外运动休闲能够安全、健康、有序地发展的保障。从全民健身工程中户外运动休闲安全管理体系的系统功能角度看,户外运动休闲安全管理体系是由户外休闲运动安全管理政策法规系统、户外运动休闲安全管理教育系统、户外运动休闲安全管理预警系统、户外运动休闲安全管理控制系统、户外运动休闲安全管理救援系统、户外运动休闲安全管理装备系统、户外休闲运动安全管理保险系统等七个子系统组成的一个开放性宏观体系。户外休闲运动安全管理体系构成如图3所示:
政策法规系统
在全民健身工程中户外休闲运动安全管理体系中,政策法规系统为上层指导,是全局性的保障和管理依据,指导和规范户外运动休闲安全管理体系中的教育、预警、控制、装备、救援、保险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为户外运动休闲安全管理提供法律依据,从权威性和强制性的角度来规范和指导户外运动休闲参与者与组织者的行为,增强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约束他们的危险行为,从而为户外运动休闲安全管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预防和减少不必要的法律纠纷。户外休闲运动安全管理体系中的政策法规系统应包括:户外运动休闲法、户外运动休闲安全管理条例、户外运动俱乐部规章制度。目前,我国在户外休闲运动的政策法规还很少,因此,作为户外运动休闲最高管理机构的国家体育总局应该抓紧时间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具体的户外运动休闲法规、准则和规范,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有效的、可操作性强并能规范和指导户外休闲活动安全的政策法规系统,从救援主体、责任、义务和救援保险等方面予以规范。
安全教育系统
户外运动休闲的安全教育系统是我国全民健身工程中安全管理体系最基本的工作,但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是根据“预防为主”原则实施的具体措施。户外运动休闲的安全教育系统包括:户外运动休闲基本知识、户外运动休闲项目专业技能、户外运动休闲安全知识、户外运动休闲的应急避险与救援等方面的教育。户外运动休闲是含体育学、管理学、环境学、地质学、气象学、动植物学、关系学、组织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紧密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只有通过专业化、系统化的长期学习,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专业人员。在全民健身工程中,应通过报告、讲座、报纸、电视、网络等传播渠道大力宣传户外休闲运动的相关知识,增加参与者和从业者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强化登山户外运动组织机构的安全文化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从而规范登山户外运动管理,减少相关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户外运动休闲管理中心、开设户外运动的专业院校、户外运动俱乐部应主动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们对户外休闲运动的认识,提高公众对户外运动休闲的正确认识,帮助他们树立安全意识,预防和减少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安全预警系统
在全民健身工程中户外休闲运动安全管理体系中,安全预警系统是指围绕户外运动休闲中的安全问题收集相关信息并采取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未来的登山户外运动安全做出判断、发出警告的方法。安全预警系统通过收集相关的信息,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做出分析判断,从而制定出合理有效的预防对策,并通过电视、网络、广播、报纸、手机等传播方式做出信息。它可以为户外休闲运动的参与者提供科学合理的预警信息,以此来警示户外运动休闲参与者提高安全意识,做好安全防范和控制措施。安全预警系统应包括:预警信息搜索、预警信息分析、安全政策制定、预警信息。安全预警系统是一个很特殊、复杂的系统,具有高度的时效性,要与安全部门、户外运动安全管理部门、气象部门、公安部门、环境部门、地质部门、卫生部门和信息部门等相关部门做好协调沟通。在安全信息上,要充分利用当前先进的网络技术和通信工具,提前天气、疾病灾害、地质情况等信息,以便户外休闲运动者掌握及时的信息,快速调整行动路线和方案,做出及时的预防措施,预防和减少因为信息不了解而产生的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安全预警系统可以探明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利于户外运动休闲安全管理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也给登户外运动休闲安全教育培训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平台,对政府制定未来户外运动休闲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户外运动休闲的安全隐患具有重要意义。
安全控制系统
在全民健身工程中户外休闲运动安全管理体系中,安全控制系统是指户外运动休闲过程中户外休闲运动行政主管部门、户外运动俱乐部、参与者和其他社会机构之间通过政策、法规、制度的控制和利益协调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早排除事故隐患,控制户外伤害事故发生的几率,降低伤害事故所造成损失的管理过程。安全控制系统包括:户外运动休闲行政管理部门、户外运动俱乐部、公安部门、气象地质水文及医疗机构等。因此,户外运动休闲行政主管部门对户外运动俱乐部的安全指标控制与监管、户外运动俱乐部的自我安全控制以及户外运动休闲行政主管部门、户外运动俱乐部、参与者等安全主体的安全互控就构成了户外运动休闲安全管理体系中安全控制系统的子系统。中国登山协会、地方登山与户外运动管理中心以及户外运动俱乐部应加强对全民健身工程中户外运动休闲中的安全控制,采取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预防和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
安全救援系统
在全民健身工程中户外休闲运动安全管理体系中,安全救援系统是指为实施户外运动休闲救援而建立的、涉及到与户外运动安全各相关层面的组织机构和包括户外运动休闲救援的分工、协作的工作体系。具体应包括安全救援指挥中心、安全救援机构、安全救援人员、安全救援工具、安全救援费用等方面。在意外事故发生时,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应积极响应,迅速采取有效的救援措施,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安全救援机构应与医疗部门、公安部门、消防部门、保险机构等保持紧密的联系,并在安全救援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与协调下开展救援工作。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设立专门的安全救援基金,用于安全救援的经费保障和进行预防、补偿、设施恢复等项目。
安全装备系统
户外运动休闲装备是保证参与者在户外运动休闲过程中安全的物质基础。户外休闲运动的每个项目对准备都有特殊的要求,每个装备也有特殊的使用范围,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开展不同的户外休闲项目就应使用相应的户外生活装备和安全技术装备。要认识到装备的重要性,在购买和选择装备时,要注意装备的品牌、质量、安全认证、使用范围等因素;在使用装备时要认真仔细检查;在户外运动休闲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范使用装备;户外运动休闲项目完成后要对装备使用情况进行登记记录,并安全保管和放置。不能因保管不善和使用不当造成事故隐患,最终导致山难事故的发生。
安全保险系统
安全意外保险是指俱乐部在组织活动时,为保护参与者的利益,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一旦参与者在活动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按合同约定由保险公司向参与者支付保险金的保险行为。这是保障相关利益主体正当合法权益、补偿损失的重要途径。户外运动休闲意外保险为我国全民健身工程中户外休闲运动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一份安全保障,可以为户外休闲运动参与者减少后顾之忧,同时也为户外救援队提供了一份安全保障。但是目前我国的户外休闲运动保险险种较少,购买保险的人员也较少。目前,我国每年户外运动参与人数超过五千万,但其中绝大部分处于无保险或无有效保险的状态。这实际上大大影响了我国户外休闲运动的健康发展。2006年9月25日,在中国登山协会支持下,国内第一个登山户外运动专项保险诞生。由北京中体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和太平洋保险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登山户外专项运动保险”在北京举行了首批保单签约仪式,作为国内第一个为广大登山户外运动爱好者提供的专项保险,不仅提供健身登山、露营等风险性较低的户外运动保险,也可根据情况提供一些高山探险等风险较高的户外运动保险。这项专门的保险里,还拥有“救援费用补偿”、“冻伤”等方面的保障项目。而且,很多保险公司都愿意配合中国登协建立全国性的救援体系,在救援中提供实质性的帮助,这无疑是户外救援中的一个积极的因素。在当今中国的登山户外运动发展过程中,保险已显得尤为重要。保险对个人来说是风险发生后主要的经济补偿手段,对俱乐部来说是意外事故发生后迅速恢复运转的有力经济支持,而对管理者来说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整个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保障机制。
3结论与建议
结论
户外休闲运动是一项亲近自然、回归自然、挑战自然的新兴体育运动,同时也是一个相对风险较高的体育运动,参与户外运动休闲多是在充满挑战和危险并存的野外,发生意外的几率相对较大。户外休闲运动山难事故的发生,都伴随着大量救援人力、物力的投入,同时必然会带来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投资的浪费,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但参与户外休闲运动绝不等于冒险,事后的救援能力毕竟有限,防患于未然尤为重要,因此必须普及户外休闲运动安全知识、加强对全民健身工程中户外休闲运动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刻不容缓。
建议
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第五篇】
2014年度英国、日本及美国工亡事故数据,如表1:
2001年,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对各国工伤事故的一份不完全统计数据,当时英国10万从业人员死亡率是1,日本是,美国是,发达国家10万从业人员死亡率基本在3~5之间,中等发达国家在5~8之间,发展中国家在8~10之间。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发达国家的安全生产又取得了明显的进步。2016年5月17日,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了2015年度工亡事故死亡人数为972人,是日本近100年来首次降低到1 000人以内。总结英国、日本和美国这些安全绩效先进的国家,对于我国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
基础和核心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在发达国家的企业安全管理中发挥了基础和核心的作用。
英国是全球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发源地。1991年,英国健康安全执行局(HSE)率先《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指南》,1996年,正式了BS8800《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全球第一个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同年,美国及日本也颁布了各自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1999年,全球13家著名认证机构在BS8800的基础上颁布了OHSAS1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规范》,成为一个跨地区的标准;2001年,国际劳工组织(ILO)颁布了ILO-OSH《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是第一个全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201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开始起草ISO45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预计ISO45001最终版将在2016年9月颁布。
管理体系是公认的整合内部资源、建立良好运行机制,实现自我发现、自我纠正、自我完善的最佳工具之一。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来自于企业的探索和实践,经过总结提炼成为推荐性标准,为企业全面系统地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指导,是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的核心和主要手段。
我国在这方面总体方向正确,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1998年,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现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颁布了我国第一个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CSSTLP1001:1998《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1998年机构改革,安全监管职能由劳动部划转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简称“国家经贸委”),国家经贸委于1999年颁布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试行标准》。
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组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简称“国家安监局”),与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由国家经贸委实行部门管理;同年,国家安监局以国家经贸委的名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见》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
2004年,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管理由国家安监局划至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家认监委”),成为中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一个转折点,国家认监委继续推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国家安监局开始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2010年以来,国家安监总局制定了AQ/T 9006―201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及一系列行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很多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两套并行,浪费企业时间和人力物力。
对照英国、日本和美国,均由负责安全监管的政府部门主导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议我国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和做法,由国家安监总局牵头,吸收借鉴国际国内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推行中的经验和教训,代表我国参与ISO45001标准的制订,将目前推行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合二为一。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措施策划为基础,本身就是一个风险预控体系,同时涵盖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和隐患排查的要求,或者说当下推进的风险预控、安全生产标准化及隐患排查都统一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
风险评估是有效方法和工具
风险评估是减少事故,尤其是工亡事故预防的有效方法和工具。
英国最早推行风险评估方法,要求企业自主评估安全风险及控制措施的效果。2007年,日本对比了英国的事故(见表2),发现休业事故(休业事故是指因工伤休息4日及以上的事故)发生率英国是日本的倍,但工亡事故日本是英国的倍。休业事故发生率低,在于日本通过开展安全确认、危险预知训练等方法减少了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发生率,而工亡事故发生率较英国高,是由于日本没有开展针对设备设施等硬件的风险评估,导致机械设备的本质安全化水平不如英国,在此之后日本开始推行风险评估。
我国目前大力推行的是隐患排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通常意义上的隐患排查,是针对隐患出现之后,而风险评估注重源头控制、事先评估企业设备设施及作业活动存在哪些危险有害因素、这些危险有害因素对人的安全健康会产生哪些后果、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以及现有的控制措施能否有效控制风险等,较之隐患排查更能体现预防为主,也有利于隐患分级和评估隐患整改是否到位。
建议,在我国 “隐患排查”的名称可以继续使用,但引入“风险评估”的思想和方法,丰富完善正在开展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数据准确真实
安全生产统计数据是安全监管监察的重要基础,是制定安全生产政策法规的重要依据,为安全监管监察工作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和科学的决策依据。统计工作本身的困难以及事故问责的压力,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数据的完整准确更加困难。
2015年,国家统计局公布2014年的工矿商贸从业人员10万从业人员死亡率为,这与我国提出到2020年安全生产水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存在矛盾(与表1相比,我国统计的数据与发达国家已经相近)。当然每个国家的统计方法、适用范围、产业分布等领域均有不同,存在差异。但其中一个原因是2001年事故统计数据就不够准确,之后每一年度下达的事故死亡控制指标,又是以此为基准要求逐年下降的。
一般国家安全事故统计数据中,不含交通事故(伤亡人员赔偿费用由工伤保险支付的除外),因为交通事故有其特殊性,我国现在的统计数据里交通事故将近90%,但实际上安监部门工作的重点并不是交通,安监部门的工作方向、重要性、成绩也不能准确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