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精彩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668999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精彩4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生态农业模式【第一篇】

河北沿海地区地理位置特殊,湿地资源丰富,既是河北省乃至全国经济开发的重点地区,也是保护北京、天津的重要生态屏障。实现河北沿海地区湿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其综合生产能力和经营效益水平,必须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之中,因地制宜地创新兼顾湿地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农业发展模式。(一)河北省沿海地区湿地农业发展现状1.湿地农业资源规模。调查结果表明,2011年河北省沿海地区3市11县(市、区)拥有湿地农业资源面积×103hm2。其中:浅海湿地农业、滩涂湿地农业、池塘湿地农业、沼泽湿地农业和稻田湿地农业资源面积分别为×103hm2、×103hm2、×103hm2、×103hm2和×103hm2,占河北省沿海地区湿地农业资源总面积的%、%、%、%和%。从开发利用状况看,池塘湿地、稻田湿地资源利用率为%、%。浅海湿地、滩涂湿地资源利用率较低,年度间数据变化较大。2.湿地农业产品产量。《中国农业统计年鉴,2011》和相关县(市、区)农业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2010年河北省沿海地区稻谷生产总量达到万t,分别占河北省、华北地区稻谷生产总量的%、%;2010年水产品生产总量达到万t,分别占河北省、华北地区水产品生产总量的%、%。由此可见,河北沿海地区湿地农业在河北省乃至整个华北地区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3.湿地农业生产方式。调查发现,河北沿海地区湿地农业生产尚处于传统掠夺式粗放经营状态。浅海湿地利用率较低,主要采用毛蚶、兰蛤贝类单养底播模式进行水产养殖;滩涂湿地被大面积开挖为池塘,采用“少放苗、少喂养”模式养殖中国东方对虾、河豚、海蜇、海参及贝类,年度间效益差异较大;淡水池塘主要利用“精养模式”,生产各种鱼类、河蟹以及南美白对虾等,经济效益也不够稳定;沼泽湿地或单一植苇,或利用“粗养方式”进行水产养殖,投入相对较少,效益较低;稻田湿地仍以水稻种植为主,综合利用率不高。(二)创新农业发展模式的必要性分析1.促进湿地农业发展转型。随着《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提升为国家战略,湿地资源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刘爱智运用RS和GIS技术分析了1987~2005年河北省沿海地区湿地总面积的变化状况,发现18年间湿地总面积增加了%,其中人工湿地增加了%,天然湿地减少了%。湿地总效益增加了%,其中经济效益增加了%,环境效益下降了%[6]。尽管这些数据分析年份稍早,但足以说明河北沿海地区湿地农业发展是建立在自然湿地面积减少的基础之上,且为牺牲环境效益所得。在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河北省沿海地区必须转变湿地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湿地农业发展模式创新。2.提升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湿地农业生态系统极其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7]。河北省沿海地区湿地农业容易因各种灾害性天气影响以及病虫害爆发而发生重大损失,直接影响到民生。据唐山市唐海县技术人员介绍,利用池塘湿地养殖海参经济效益虽高,但若遇降水较多年份,会导致池水淡化、海参死亡,导致绝收;1993年爆发的虾病使河北沿海地区对虾养殖业遭受了毁灭性打击[8],至今仍难以恢复到原有生产水平。面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采取系统工程的方法,针对不同地域的自然气候及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设计并实施兼顾湿地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湿地发展模式,可有效地强化湿地农业生态系统功能,确保河北省沿海地区湿地农业实现稳定、健康发展。3.改善水资源及环境条件。随着河北沿海地区工业化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水资源需求量日益增长,出现了“工业用水靠挤占农业用水保证,农业用水靠开采地下水维持”的状况[9]。入海水量减少造成入海河口严重淤积,河道泄洪能力明显降低,导致水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条件恶化。地下水的超采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引发了严重的地面沉降灾害,并在不断加剧[10]。通过设计和实施兼顾湿地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湿地农业发展模式,科学确定区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案以及污染综合治理措施,可有效地发挥河北省沿海地区湿地的水资源调节作用和水质净化作用,改善生态环境,使湿地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4.发挥湿地农业多项功能。湿地农业生态系统不仅具有为人类提供有机物的功能,还具有保护生态、美化环境、调节气候,休闲观光、文化承传、教育体验等功效[11]。目前,河北省沿海地区湿地农业生态系统多以生产农业产品为主,功能单一,湿地时空资源利用不够。湿地独有的生物资源开发领域较窄,水平不高。农业产业化体系尚未形成,衍生产业规模小,效益低。农产品加工业以及湿地旅游农业、湿地农业文化建设等尚处发展起步阶段。通过构建新的湿地农业发展模式,可有效推进湿地农业由目前的单一生产农产品功能向生态、生活等多功能转型,促进各次产业的融合。3在保护湿地资源与环境的前提下,提高湿地农业的整体效能和经济收益水平。5.增强农产品的市场优势。目前,河北沿海地区湿地农业生产季节性较强,农产品多为集中上市,这与人们消费的持续性和市场需要的均衡性相脱节,难以满足广大消费者对鲜、活农产品的现实需求。相对于其他农业类型而言,湿地农业产品深加工难度较大,产业化开发明显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同时,湿地农业生产对基础设施要求较高,推行集约经营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存在着较大的经营风险。通过不断优化湿地农业发展模式,可有效地实现湿地农业与农产品市场的链接,使湿地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从而降低经营风险,形成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

创建湿地农业发展模式应遵循的设计理念及步骤

将生态文明融入产业发展,创新湿地农业发展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综合运用生态学、资源与环境学、农业经济学、农学等多学科知识。综合河北沿海地区湿地农业发展所积累的实践经验,并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做法,创新湿地农业发展模式需要确立明确的指导思想和设计理念,严格遵循相关原则,认真落实每个具体步骤。(一)设计理念1.指导思想。中共“十”报告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也提出了“一产抓特色”的重要发展理念。2011年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强调指出,加强湿地资源保护工作,建设滨海开发带,发展特色农业。因此,设计河北省沿海地区湿地农业发展模式,必须符合时代要求,坚持湿地农业发展与湿地资源保护、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并进的思想。2.遵循原则。生态文明视域下设计湿地农业发展模式,应恪守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所设计模式应保持一定数量的农业产出,且经济收益不应低于农户的现实期望值,确保能被群众认可,能够大面积推行;系统养分投入应等于系统养分输出,污染物处理和自净能力应超过污染物排放总量,确保湿地农业生态系统绝对安全;湿地生态系统内各种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和供应能力应超过总体消耗水平,保持各种自然资源的有效平衡。3.基本思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劳动力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统筹考虑湿地资源承载能力和生产能力。在维护和保持湿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和物质流自然平衡的基础上,尽力增加湿地农业产出,提高经营效益。综合开发湿地生态系统的时空资源,依据各种生物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和食物链结构,推行多品种立体生态种养模式。科学安排、合理布局河北沿海地区湿地农业类型和生产项目,统筹规划湿地资源与环境保护工作,逐步实现湿地农业经营规模化,农事作业机械化,污染治理集中化。(二)主要步骤1.前期调研。组织种植业、水产业以及环保等领域的专家,深入某一区域(最好以县为样本)全面调研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自然基础情况,获取一手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对湿地农业发展及湿地资源与环境保护关系作出综合评判,寻求促进湿地农业与湿地资源保护协调并进的内在动力,揭示湿地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探求其解决办法。同时,广泛收集广大农民在推进湿地农业与湿地资源保护协调发展进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和做法,供研究借鉴。2.定性设计。对区域生态安全工程、资源保护工程、环境整治美化工程以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等进行统筹规划,依据生态学原理,科学设计湿地农业系统的加工链、食物链以及物质流、能量流的输入、输出等,合理安排湿地农业的平面布局、垂直结构和时间结构,构建起湿地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和物质流的结构框架,形成湿地农业发展模式的具体方案。在此基础上,依据3效(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统一目标,对不同方案设计进行综合比较和优化筛选。3.定量设计。对定性设计所确定湿地农业发展模式具体方案进行投入、产出核算,科学评价其3效状况。经济效益主要评价成本和收益状况,生态效益主要测算能量转化和物质转化的相关参数以及对外部环境的影响情况等,社会效益则重点评价湿地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对其他方面的影响等状况。运用线性规划、目标规划、动态规划等系统分析法,确立指标量化的湿地农业发展具体方案。方案应包括各项工程的规模、投资和效益预算,各类农业项目的规模和效益估算,生态系统每个节点的能量流和物质流核算等,绘制区域湿地农业发展规划图、循环系统设计图、生态工程项目图及相关表格和说明等。4.实践验证。按照农业技术推广“试验、示范、推广3步走”的要求,选择较小区域(最好是村队规模)进行试验,系统观察和测定各发展模式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表现状况,检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真伪。综合考虑区域经济社会经济条件不断变化的实际,不断对发展模式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对经过2~3年实践检验,并能够被广大农民接受的发展模式,经专家认定、政府有关部门认可后可在更大的区域内(最好是乡镇规模)进行示范,实施2~3年更为系统的观察和检验,最终优选出可以在更大区域推广的发展模式。5.模式运用。对经试验、示范成功,并经专家认定、政府有关部门认可后的发展模式,采取行政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调节等多种农业技术推广手段,在相同湿地资源类型区域进行大面积推广。在推广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的作用,广泛收集各种反馈信息,对发展模式不断进行完善。同时,注意尊重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能力,及时发现农民运用湿地农业发展模式过程中自己改进、形成的新方法和新措施。

河北沿海地区现行较优的湿地农业发展模式评价

创新河北沿海地区湿地农业发展模式的相关建议

生态农业发展现状【第二篇】

关键词 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江苏泰州;姜堰区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9-0245-0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受资源制约和环境承载的束缚越来越大。姜堰是农业大县,既是全国商品粮生产重点基地县,又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给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已经刻不容缓。一方面农业生产过度依赖化肥和农药,造成了资源浪费、生产成本增加[1-2];另一方面养殖业废弃物若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将会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资源环境压力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等问题亟待破解,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有利于绿色生产方式的推进,增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3-4]。

1 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

清化生产取得阶段性成效

通过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商品有机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等各种节约型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等投入使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2010―2016年,泰州市姜堰区种植业面积累计达万公顷次,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达万公顷次,推广应用配方肥万t、商品有机肥万t,共节约化肥(折纯)施用量12 t,农作物化肥施用量下降明显。通过科学选用防治药剂,积极推行植保统防统治、农企合作、智能农药喷洒等技术措施,全区大面积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农药有效利用率提高了5~8个百分点,全面停止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化学农药年使用量下降5%,2010―2016年全区农药施用总量(折纯)9 377 t。

秸秆、畜禽粪便利用率有所提高

一方面加大秸秆机械化还田力度,完善秸秆收购、利用补偿机制,促进秸秆多种形式利用,推动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健康稳步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改进生产设施,从源头减少畜禽粪便产生量、建设畜禽粪便处理中心、配套沼气工程建设、生产有机肥等途径开展畜禽粪便综合利用。近年来,姜堰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规模化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每年都达到92%以上。

2 面临的问题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不全面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小散养殖户的粪便处理问题上,由于缺乏有效的社会化服务支撑,部分地区小散户的养殖污染还比较严重。现有的畜禽粪便处理社会化服务体系由于缺乏资金支持,运行的质态一般,服务手段少、能力低、规模小[5]。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收集体系也尚未健全,未达到全覆盖要求,虽然部分乡镇已经建立了无害化收集点,但还没有真正有效运行,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体系尚未建立。

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低

近年来,姜堰区坚持生态立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在化肥农药减控、畜禽粪便和秸秆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生态农业综合技术集成、示范推广上力度不够,存在技术单一、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低的问题。

3 可行性分析

农业产业基础坚实

姜堰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国生猪养殖基地、全国首批生态示范区、江苏省生态农业整体推进示范县,也是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整体认证推进市,河横生态环境建设获“全球500佳”称号,组织实施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有较好的基础。

农业科技进步领先

姜堰是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全国科学技术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与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农学院、南京林业大学、中国家禽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里下河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省淡水研究所、江苏省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等20多家省内外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全区现有院士工作站3个、校企联姻产学研工作站36个、省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27个,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技术支撑。

社会化服务组织基础坚实

目前,全区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933个,累计建成“五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28家,其中4家获得“全省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称号。截至2016年,全区工商注册的植保服务组织90个,已经建立20个市级示范组织,培育省级“五有五好”植保服务组织3个。姜堰区创新农企合作新模式,采取“植保机构+农药企业+植保专业合作社”模式,由泰州市汉土植保专业合作社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该农企合作植保服务新模式被省推介到农业部农药“零增长”首选模式。

4 对策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围绕省委、省政府生态文明决策部署要求,坚持统筹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以“农业产业链条生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农产品质量优质化”为途径,加强重点工程建设,探索出适合姜堰区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路径,努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拓展农业生态功能,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多举措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全面提升已经建成的畜禽粪便集中处理中心的服务功能,充分利用其较好的基础条件,通过增加投入、购置畜禽粪便运输工具及设施,配备社会化服务组织,强化服务队建设,保障基本运营经费,完善服务网络,促使其根据本区域畜禽生产实际满负荷生产、运作,充分发挥其应有的集中处理、利用畜禽粪便的功能作用,辐射服务中心周边5 km范围内的非规模化养殖企业。加大推广全价日粮配合、节水养殖等技术,推广“干清粪”“干湿分离、雨污分离”生产工艺,大力推广“猪沼饲、猪沼粮、猪沼果(菜)”等养殖模式,从源头控制和减少畜禽养殖污水产生量,积极推广畜禽粪便“本位发酵、异位发酵”等技术,努力提高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率。

科学采用粉碎还田、深翻深耕轮作等方式,提高耕地质量,提升利用效果,积极推广使用大马力拖拉机和高效秸秆还田机械,制定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作业标准,完成秸秆切碎、灭茬、旋耕、混合和覆盖,达到秸秆全量还田、效率高、质量好且不影响当季作物生长的要求。同时,通过适当的农艺措施协调秸秆分解与后茬作物生长的关系,发挥秸秆还田带来的优势。在全区各镇选择一个机械化还田基础较好的行政村,开展秸秆机械化深翻还田整村推进建设,有条件的地方每3年要进行1次深翻还田作业。

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积极组建畜禽粪便、沼渣沼液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收集分散的小规模养殖场的畜禽粪便送至畜禽粪便处理中心集中加工处理,或将发酵好的畜禽粪便有机肥、沼渣沼液输送到田间地头。通过购置运输车辆,建设贮液池、灌溉管网等设施,开展储运配送服务,推进沼液配送示范工程建设,加快农牧结合的推广进程。

建立废旧农膜及塑料包装袋捡拾、收购、加工利用市场化运作体系,配套完善相关扶持政策,使回收利用率明显提高,农田和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在全区各镇(街)设立废旧农膜临时回收网点1~2个,定时集中运送到专业处理机构委托处理。

在已经建成的6个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点的基础上,通过完善、配套冷藏、储备、运输等设施建设,配备收集点值守人员,强化收集点服务能力建设。

做好清洁化生产工作

组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普及行动,大力推广以测土配方施肥为核心的节肥技术,调整优化用肥结构,科学指导因地、因作物施肥,鼓励施用有机肥,积极应用畜禽粪肥及沼液沼渣代替化肥农药。大力推广应用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和化学防治与物理、生物、农业防治相结合的绿色防治技术,积极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科学合理施用农药,提高农药使用效果,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倡导农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生态优先、综合治理,鼓励在冬季进行休耕,根据实际情况在休耕区域实施冬耕晒垡和增施有机肥。通过冬耕晒垡,重点解决长期少免耕带来的耕作层浅、土壤紧实、作物根系下扎困难、土壤有毒有害物质积累等问题,耕作深度≥20 cm。同时,在休耕区域增施适量畜禽粪便、沼渣、沼液以及商品有机肥等。

以提高种稻效益、发展绿色种稻为出发点,立足种稻可持续发展模式,因地制宜推进稻田综合种养,实现“一田双收、一水两用”,重点推广稻鸭、稻渔、稻虾共作模式,进行试验示范和技术集成。以里下河农区附近乡镇为重点推广区域,以现有示范户为核心,向周边规模种植户辐射。

加强生态循环农业产业融合l展

以生态循环农业为基础,强化农业的观光、休闲、教育和自然等多功能特征,形成具有第三产业特征的农业生产经营形式。以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溱湖风景区为龙头,围绕人文、生态、优势农产品资源特色,打造大旅游产业的黄金产业链,以生态休闲观光旅游需求日盛和人气日旺为目标,结合高效规模农业、循环农业、设施农业、园区农业的发展,加快建设一批生态休闲观光项目。推进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建设,实现以农产品生态种植、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特色的生态休闲农业新模式。着重建设溱湖湿地景观观光区、河横田园风景观光区、中艺园农技农艺体验区、沈马线特色果品采摘带、溱湖大道生态观光农业产业带,打造苏中休闲观光农业之乡,形成现代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品牌。

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生态,加大物联网技术在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中的应用。建立生态健康和种养结合的绿色生态种养模式,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全面加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建设规模沼气工程配套“三沼”综合利用、生物有机肥加工、堆沤直接还田物联网应用体系,实现种养结合;建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智能运行管理平台,形成“三沼”综合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智能化实时监控管理体系,提高农业废弃物利用效率;建立农田生态实时监测管理平台,对农田氮磷控源治理、湿地净化处理、田间生态林建设进行实时监控,形成控水、控肥、控药等智能化生产的物联网技术;建立农作物病虫害预警监测系统,应用绿色生态防控技术,达到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统防统治。全面推进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物联网技术在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中的应用。

5 参考文献

[1] 潘其佳。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综合治理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4(15):243.

[2] 李从平。重庆市云阳县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及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11(21):48-49.

[3] 何发贵。梁平县畜禽养殖污染现状调查与治理建议[J].畜禽业,2013(12):44-46.

生态农业观光园策划书【第三篇】

绿色生态观光园

策 划 书

绿色生态观光园是将生态农业、园林绿化与生态旅游自然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类独具特色的科技示范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思路,属于农业生产的一种体制创新。它既是现代园林发展应用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观光农业的一种形式。它的显著特点是以金融资本为基础,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效为目的,重点突出参与性、观赏性和娱乐性,充分体现农游合一性。

一、项目名称

绿色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方案

项目规模

绿缘生态农业观光园是一个以生态开发为宗旨,集种植养殖、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度假居住、健身、科研为一体的生态观光区。为确保农业观光的生态性,观光园拟聘请园林专家为技术指导,总面积约为*****亩。

项目主要内容

根据规划,观光园拟建设五个功能区,分别为自然生态区、绿色餐饮区、休闲娱乐区

公司目标和宗旨

公司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贯彻落实城乡一体化,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利用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把游客的利益作为公司项目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打造一个集绿色农业、旅游休闲和科研教育为一体的现代化、集约化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产业,建设一座在城市中有田园,田园中有城市的,可供人们一年四季观赏游玩的度假胜地。

市场分析)近年来,随着收入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在旅游过程中更注重对自然生态、传统文化的体验。农业观光园凭借自然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民俗风情浓厚等独特特点,对游客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此外,在我国,生态农业观光园是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在其他地区都有成熟项目案例。

(1)观光园空气清新,设施齐全,服务周到,集种植养殖、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度假居住、健身、科研为一体;

(2)观光园位于城郊,地价较低,可以为开发建设节省费用,从而降低成本;

(3四季如春是观光园最大的亮点。

第三章 项目规划设计

一、项目内容

畅游农业长廊 果蔬采摘 奇花异草观赏 参观立体农业模式 体验民俗文化

二、空间布局与功能区分

1、自然生态区

该区占地**亩,包括农业长廊,绛珠仙葩两部分。

农业长廊在各个季节种植不同的农作物,保证四季长青。一方面可以供游客一年四季游览观赏,另一方面,每个季节都有采摘活动,让习惯了城市生活的游客在不同季节都能体验到农家的生活。

绛珠仙葩种植着来自各地不同的珍奇花草,每年每季景色各异。2、绿色餐饮区

该区占地**亩。这里有独具特色的农家宴,风格分为清真和非清真。同时,建有面积广阔的餐厅,提供中西式餐食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3、休闲娱乐区

该区占地**亩。利用地形,建设游乐场,有丛林探险、迷宫转转、旱冰场、还有台球、乒乓球、SPA等俱乐部,将田园与城市融为一体,使游客充分享受观光和健身的乐趣。

4、其他

医疗中心位于园内中心处,以便意外发生时救护人员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抵达。

停车场建设在地下,节省了路面相当大的空间,缓解交通拥挤的状况,同时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园内配有接客车,游客可以凭借门票免费搭乘。7、总体设计观光园各区道路相通,路两旁围上绿篱,或种植松柏树,营造一种林荫小道和田园小路的氛围,行走其间,有如体会一种立体的生态公园,静谧、幽雅,让人暂时放下生活的重担,回归自然。

三、管理、服务、保障

1、现代化的管理:在统一管理的前提下,根据各区的实际情况准备不同的方案,统一管理与责任分配相结合。

2、人性化的服务:宽敞的地下停车场、清洁的公共卫生间、服务咨询台、可供休息的长椅、导游服务等设施和服务,给游客营造一种家的感觉。

3、全方位的保障:保卫室和医疗中心保障了游客的安全;超市能够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民宅住宿接待解决了外地游客的住宿问题;游客投诉处最大程度的保障了游客的合法权益。

市场营销策略

一、营销理念

以“四季如春”为营销点,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定位,主张绿色满园的营销理念。

二、营销活动

1、适时举行采摘竞赛,可依据人数的多少分为个人组、双人组、家庭组或者依据参赛人员的年龄分为少儿组、青年组、中老年组;2、在媒体上刊登一些农业科研新成果等,扩大知名度; 3、在适当的时间在观光园组织野营,举行篝火晚会; 4、针对游客喜欢边游览边拍照的爱好,可以举行游客摄影展,题材是关于观光园的风景、人物等;

6、在农地里,可以体验农耕机械的使用,体验乡村劳动; 7、在相关报纸、户外、电视、网络等媒介上做广告,宣传其“四季如春”的差异点,准确定位,形成差异化营销;

8、在六一儿童节或者重阳节等节日,可以组织免费观光或者以优惠价。

三、营销资料

门票、旅游手册、折页、书签、手提袋、展板、碟片、园区的吉祥物或者纪念品

四、网络行销

制作高质量的主题网站,实现网上游览如同亲身体验一般。发布旅游信息,实现网上预订,支付和结算等功能。开辟专栏,让游客对观光园的服务、设施、感受等进行投票,提合理化的建议,针对建议的可执行性给予相应的奖励,促进观光园发展。

项目评价

建设与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园,是旅游业发展创新的一种新形式,也代表了21世纪生态园林绿化发展的方向,受到国家和政府的支持。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出现,为游客提供了绿色空间,扩大了人类的生存空间,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更好的环境,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缓解生活压力。

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增加绿化面积,将生态农业、休闲娱乐、餐饮、服务等要素结合起来考虑,本项目坚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重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在经过项目收益分析与项目评价后,可得出本项目的研究结论:绿缘农业观光园项目具有可行性。

二、建议

工程建设应多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与实际相结合。有关论证、设计、施工紧密配合,体现“天人合一”的建设理念。同时,学习其他具有类似规模的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建设经营,采用合理、可行、有效的技术手段,确保工程万无一失。

观光园的设计应充分挖掘文化内涵与积淀,在内容上应有主次之分,突出资源优势和特色,定位准确,实现差异化经营。

注重宣传,扩大观光园的知名度,提高在媒体上的曝光度,增加游客的认可度。

生态农业旅游策划【第四篇】

建筑风格不匹配风险,建筑风格同样会为项目带来风险,因为建筑风格指建筑设计中在内容和外貌方面所反映的特征,主要在于建筑的平面布局、形态构成、艺术处理和手法运用等方面所显示的独创和完美的意境。建筑风格因受不同时代的政治、社会、经济、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等的制约以及建筑设计思想、观点和艺术素养等的影响而有所不同。

而消费者由于其文化背景、欣赏角度的不同,同样会对不同的建筑风格抱有不同的态度,因此要解决建筑风格风险。必须对潜在消费群体进行认真的市场调查,并挑选杰出的工程师进行设计。

目前中国的建筑风格主要包括:

1.欧陆风格 “粉红色外墙,白色线条,通花栏杆,外飘窗台,绿色玻璃窗”,这种所谓欧陆风格的建筑类型,主要以粘贴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符号为特征,反映在建筑外形上,较多的出现山花尖顶、饰花柱式、宝瓶或通花栏杆、石膏线脚饰窗等处理,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在色彩上多以沉闷的暗粉色及灰色线脚相结合,另外,这一类建筑继承了古典三段式的一起表象特征,结合裙楼、标准层及顶层、女儿墙加以不同的装饰处理。

新古典主义风格。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外观吸取了类似“欧陆风格,的一些元素处理手法,但加以简化或局部适用,配以大面积墙及玻璃或简单线脚构架,在色彩上以大面积线色为主,装饰味相对简化,追求一种轻松、清新、典雅的气氛,可算是 “后欧陆式”较之前者则又进一步理性。目前国内这种建筑风格较多,属于主导型的建筑风格。

3.现代主义风格。现代风格的作品大都以体现时代特征为主,没有过分的装饰,一切从功能出发,讲究造型比例适度、空间结构图明确美观,强调外观的明快、简洁。体现了现代生活快节奏、简约和实用,但又富有朝气的生活气息

4.异域风格。这类建筑大多是境外设计师所设计,其特点是将国外建筑式“原版移植” 过来,植入了现代生活理念,同时又带有其种种异域情调空间。

5.普通风格。这类建筑很难就其建筑外观在风格上下定义,他们的出现大概与商品房开发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环境或开发商的认识水平、审美能力和开发实力有关。建筑形象平淡,建筑外立面朴素,无过多的装饰,外墙面的材料也无细致考虑,显得普通化。

6.主题风格。主题型楼盘是房地产策划的产物,2000年流行一时。这种楼盘以策划为主导,构造楼盘的开发主题和营销主题,规划设计依此为依据展开。本题为多选题。从调查中发现成都市民的偏好为:欧陆47%>异或43%>新古典主义37%>新现代主义35%>主题风格23%>普通风格18%项目属性不匹配风险 本调查也对于生态农业和房地产项目相结合关注的项目属性因素进行了调查(图4-7,为多选题。成都市居民的看法是:最为关注工程质量、后面依次为地理位置、价格、升值空间、内部园林景观、建筑风格外观形象以及安全系统。

本次调查与以往调查的区别在于,工程质量排在了第一位,这可能源自于地震给消费者心理造成的影响。由此也就带来了相应的风险,在开发生态农业地产项目的时候我们需要根据消费者的意向并结合开发商的优劣势对项目属性进行认真的思考。如果建筑项目能够很好地与消费者心理想匹配,那么就能很好地将风险进行释放!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5 2668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