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公园设计思路【热选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930151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公园设计思路【热选5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公园景观设计思路【第一篇】

关键词 湿地公园设计

一、 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东莞市虎门港立沙岛内,含三大地块:立沙岛疏港大道绿化景观湿地、立沙岛立沙运河湿地、立沙岛东部湿地,总面积为465734m2。立沙岛疏港大道绿化景观湿地位于疏港大道与石化三路交汇处绿化带内,地块以西为危险品仓库用地(物流),以东为三类工业用地。依据总体规划及《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此块绿地定位为防护绿地。立沙岛立沙运河湿地位于立沙运河与石化四路交汇处,地块东侧为三类工业用地,西侧为危险品仓库用地(物流)用地,此块绿地定位为湖滨湿地景观带。立沙岛东部湿地位于沿江大道与与石化三路交汇处以东绿化带内,地块西侧紧邻沿江大道,道路在道路靠近三类工业用地有宽防护绿地,依据总体规划及《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此块绿地定位为生态湿地公园。

二、 基本概念及设计理念

1) 湿地的概念

根据《湿地公约》关于湿地的定义,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

2) 设计理念

安全防护、绿色休闲、生态湿地

三、 设计原则

1) 蓄水防洪

根据立沙岛防洪排涝规划成果,立沙岛需要保持一定的水面率,湿地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与一般的湖、塘相比具有更强的蓄水能力,在时空上可分配不均的降水,通过湿地的吞吐调节,避免水旱灾害。

2) 防治污染

立沙岛是发展油气化工危险品储运及石化加工为主的园区,湿地中的一些植物具有吸收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功能,通过沼泽能吸附金属离子和有害成分,对周围河道水体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改善空气质量状况,发挥防治污染作用。

3) 美化景观

湿地能美化、绿化园区生产、生活环境,具有良好的景观价值,同时为休闲聚会提供场所。

4) 生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资源

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连贯性,保护湿地环境的完整性,保持湿地资源的稳定性。湿地生态系统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其开发利用程度不是无限的,但是可以在其所能够承受的范围内适度开发,力求达到循环利用以及可持续性。

5) 符合地区经济规划,突出当地物种特点

立沙岛湿地的建设应与当地经济建设相一致,符合虎门港总体布局规划,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建设过程中,景观规划设计除必要栈桥(道)和亭外要避免建(构)筑物设计,要充分利用区域内的现有条件,对区域内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应充分利用现有物种,引种也要以本土生物为主,突出当地湿地植物物种特色。

6) 以人为本,加强科普和环保教育

立沙岛及中心服务区湿地景观园区应充分体现人类接触自然、回归自然的参与式理念,为周围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湿地休闲环境。既要考虑湿地的管理,又要方便人们,满足其需求,让人们在休闲的同时,学到相关知识,增强环保意识。

四、 具体地块设计

1. 疏港大道景观湿地

1) 整体构思

此区域暂定规划面积,位于疏港大道与石化三路交汇处绿化带内,是以景观休闲为主的入口景观湿地。此地块具有进入工业园区与东侧湿地的入口门户作用,运用入口广场结合跌水、雕塑小品、景观灯柱等手法创造大气,美观的入口门户感觉;因其石化三路以南地块接危险品仓储用地,设计上主要把休闲活动空间布置在其北侧地块,而南侧地块在设计30米防护背景林的过渡空间的基础上,主要运用园路组织串联起山地滑草坡区与静思竹语区两空间,引领游人步行其中而不滞留其内;而其北侧根据园路组织布置休闲活动空间,结合其地块内原有池塘做扩大的自然水面设计,配植湿地景观植物的自然过渡,形成有趣的亲水步行景观空间。

2) 规划布局与分区规划

 入口集散区:在疏港大道与石化三路交汇处,是进入该工业园区与东侧湿地的门户入口空间,设计了三级景观跌水、景框、景观灯柱与观景亭,丰富广场景观趣味性,并运用列植的植物景观与规整的场地空间,形成大气的入口门户感觉。

 清溪休闲区:主要布置在石化三路以北,根据园路组织布置休闲活动空间,结合其地块内原有池塘做扩大的自然水面设计,配植湿地景观植物的自然过渡,形成有趣的亲水景观空间。

 静思竹语区:设置在地块最南侧,运用竹林静思的造景手法,在风声轻轻敲开竹语的瞬间,静思亭若隐若现的静立在深处。

 安全防护林:此区域为30米宽,布置在石化三路以南地块与其相接危险品用地范围之间,主要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植物选择如莞香、广东润楠、柠檬桉、大叶相思等。

2. 立沙运河湿地

1) 整体构思

本地块景观定位为半开放的湖滨综合湿地,暂定规划面积132330m2,以蓄水防洪、水质净化、休闲景观为主,现状以村落,河道为主,田地主要是蕉田、甘蔗。河道现状水质较差,城市生活垃圾、杂物较多、植物生长分布良好,河底淤泥影响水位流通。针对这一现状,首先结合河道岸线规划整治对河道进行清淤、拓宽,驳岸处理以自然缓坡为主,局部位置采用木桩及自然石块护岸,不仅景观效果好更有利于生物链、生态系统的形成,加上水体、湿地植物更容易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湿地生态系统。

2) 泡状湿地

立沙运河担负着立沙岛大部分的防洪排涝、污水尾水收集排放的功能,在立沙岛整体规划形成系统性、完善之后,原来担负的运河功能逐渐减弱至无实际通航要求,为生态湿地的建设提供了前提条件。由于现状立沙运河上下游均设有排洪闸口,建议给予保留以保证运河的排洪要求,在洪水季节时可通过水闸进行控制调节,这是营造湿地的重要因素及先决条件。在保证防洪功能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我们引入在湿地建设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泡状湿地,是指一系列如气泡水泡状的绿岛、半岛组成的水系及水陆交叉形式,最明显的特征是通过一系列的泡状绿岛增加水岸的边缘效应、起到更多的隔离作用、更好的净化效果、更佳的生态效益。泡状湿地目前在各种湿地的建设中广为运用。由于立沙运河河道水质状况较差,在石化四路与滨河路交汇处设计了一系列的泡状湿地绿岛,在上下游河道进行弯曲设计,尽可能降低水面的流速,增加水力停留时间,促使水中垃圾、颗粒沉淀、被水生植物吸附,形成初步的净化,再通过泡状绿岛湿地植物一系列的吸附、氧化、分解、降解等进一步净化,形成洁净的水源排放到东部湿地。泡状湿地植物按水位分步情况有如下构成:乡土乔木林带、湿生植物带(半水陆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五大类。通过湿地植物的综合生态作用净化水质。

3) 景观休闲设施

沿河道路两侧设置生态停车场、观景平台,石化四路节点处设计成入口台地,放置标识牌;泡状湿地绿岛内通过曲折的木栈道连通;沿河两侧设置亲水木平台,满足人们亲水散步的需求。景观休闲设施的设计尽量弱化、突出泡状湿地的主要地位。

3. 东部湿地

1) 整体构思

本地块景观定位为开放性的休闲湿地公园。此区域暂定规划面积,位于沿江大道与与石化三路交汇处以东绿化带内,以景观休闲为主,以东现状以农田、甘蔗地为主,以西为规划三类工业用地,地块东侧为立沙大运河。区域内现状有一人工湖泊,大面积的水体为营造自然生态湿地景观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沿江大道靠近三类工业用地有宽防护绿地。地块设计成一个兼活动集会、科普展示教育、生态湿地、产业展示、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湿地公园。

2) 总体布局及分区规划

石化三路东侧地块中部设计主入口及水景广场、亲水平台,此区域水面集中、扩大,形成中心景观湖区,中心湖区南北两端为湿地展示区-泡状湿地。用地的最南端设置绿色停车场、管理用房、环保公厕、景观草坪、观景平台,此区域为大型活动集会区;用地北端为防护背景林、安静休息区、疏林草坪、环保公厕。各区域通过蜿蜒曲折的亲水步道、木栈道相连通,形成完整的休闲湿地公园。地块外缘设计防护林带、生态竹林进行隔离、遮挡。

 入口中心湖区

主入口结合花坛设置湿地公园标识牌,形成湿地公园的标志。紧邻入口小广场设计了不规则的跌水景观水池,设置两组喷泉,水池通过排水管与湖区联通循环。喷水池周围为观景平台及亲水阶梯、木平台;观景平台设计了一组现代造型的廊架。本区域水体面积宽广,可结合节日庆典安排具有地方特色的水上观演活动。东面绿岛及水体为湿地植物种植区,田字格状的木栈道将绿岛、水面划分,结合水位深度的差异设计水生植物,形成独特的湿地植物观赏区、展示区。

 泡状湿地展示区

中心湖区南北两端为湿地展示区-泡状湿地。泡状湿地外缘蜿蜒曲折的岸线、一系列绿岛是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参见立沙运河湿地部分。本区域也是重要的湿地科普展示、教育区,游人通过曲折的亲水步道、木栈道在游览过程中得到最直接、最自然的感受。

 安静休息区

地块北端接近沿江高速部位设计了背景防护林,将高速路得不良影响隔离降低减弱,背景林南面设计成具有微地形起伏的疏林草坪,通过弯曲的园路与湿地区连接,其区域为安静休息区,游人可在林荫树下休息。

 大型活动集会区

地块那面靠近石化四路部位设计了绿色停车场、缓坡景观草坪、草坪上设计工业元素的景观构造、临水观景平台,本区域为大型活动集会、工业展示区。本区域东面设计了管理用房及环保公厕。绿色停车场南端设计了两层背景防护林,作为公园的隔离屏障。绿色停车场集中设置了大巴停车位,满足外部观光停车的要求。。

 生态防护林

公园景观设计思路【第二篇】

关键词: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环境

1.景观的定义:

苏联景观研究的两大学派:类型学派和区域学派。类型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别尔乌辛等,而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拉孟斯基、卡列斯尼克、宋采夫、伊萨钦科等,而尤以区域学派的影响为甚。宋采夫1947年在全苏第二次地理学代表大会上关于景观问题的报告,被认为是继拉孟斯基、卡列斯尼克、苏卡乔夫等人之后,对景观学说的第一个巨大贡献。在这一报告及其以后的著作中他给了景观一个新的、更为确切的定义:景观是具有同类地质基础和相同的一般气候的、发生上一致的地域,这是由几个或许多部分―限区―组成,后者在景观范围内形成有规律的结合。

2、90年代我国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研究进展-案例分析

孙筱祥教授1993年在青岛太平山中央公园规划设计

青岛太平山中央公园位于青岛市风貌保护区内,简称:太平山中央公园。太平山中央公园将中山公园、植物园、动物园、榉林公园、青岛山公园、百花苑、汇泉广场等7个园区收入囊中。中央公园景区被细分为滨水景观区、儿童乐园景区、公园主要入口区、会前村遗址公园、桂花苑、市花园、木兰园、牡丹园、温室观赏区、盆景园、“桃花源”景区、“湖光山色”景区、杜鹃坡、茶园、山谷游乐区、岩石园、精品园和梅花谷等18个园区。①

青岛太平山中央公园设计师将其定位为:休闲健身、旅游观光、历史文化、植物科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滨海山林型城市综合公园。

设立十个入口进园,为更好地满足游客从不同方向进园游览,孙筱祥教授为太平山中央公园开启了“十大主要出入口”,分别在:原中山公园南门(香港西路)、原百花苑主入口(延安一路)、京山路入口、原动物园西入口(延安一路)、原动物园北入口(上清路)、原榉林山公园入口(龙潭路)、太清路与龙潭路交叉口入口、原革命烈士纪念馆入口(芝泉路)、原湛山寺主入口(芝泉路与郧阳路交界处)和原植物园主入口(郧阳路)。在园区内设置一级到三级道路,把全园各个景点和设施连成一个系统,保障游人可循路到达各个景点,还将开辟观景健身路径、自行车休闲旅游线等特色路径,以满足游客晨练、登高远眺、亲情远足、交友、登山比赛的需求。

站在公园可看十景根据规划,太平山中央公园将分为“一轴一脉五区”。“一轴”是指公园传统文化主体轴——中山公园的樱花大道一直延伸到动物园,沿途不仅可以赏花,还能看到小动物,整条道路规划设计1100米。“一脉”是指城市登高观景带,主要包括青岛山和太平山两条观景线。“五区”指整个太平山中央公园将会分成历史人文区、植物文化区、动物游乐区、城市休闲区、生态山林区5个区域。此外,在观景点上,游人还可以看到汇泉踏波、飞阁回澜、琴屿飘灯、太平天音、鱼山海月、秀掩重关、湛山精舍等青岛新老十景。

1)游乐园。占地公顷,引进先进新颖、适合儿童及青少年特点的游乐设施,供游人娱乐;2)自然生态观光园。占地6000至10000平方米,为封闭框架结构,玻璃保温。引进各种热带、亚热带植物,形成环境幽雅,山水瀑布,鸟语花香,充满热带气息的自然景观,一年四季,供游人游览和观赏。3)泰国园。借助泰国著名旅游景点什拉差龙虎园模式,建设独立封闭的泰国园,内有鳄鱼表演,大象表演,鳄鱼餐馆和泰国旅游文化节目,周边建设热带雨林环境,使游人欣赏到独特的异国情调。

孙筱祥教授在太平山中央公园的规划设计中,(1)合理把握和平衡景观结构与功能的联系,设计了划分五个区域十个入口。(2)在景观视觉多样性与生态美学原理上,运用中国传统园林手法设计了汇泉踏波、飞阁回澜、琴屿飘灯、太平天音、鱼山海月、秀掩重关、湛山精舍等青岛新老十景。“(3)根据物种迁移与生态演替原理和景观稳定与景观变化原理设计了泰国园。运用人类主导性与生物控制共生原理设计了大象表演、鳄鱼表演等。(4)运用尺度制约与景观层序性原理和能量和养分空间流动原理设计了自然生态观光园。(5)运用景观规划的空间配置原理设计规划了滨水景观区、儿童乐园景区、公园主要入口区、会前村遗址公园、桂花苑、市花园、木兰园、牡丹园、温室观赏区、盆景园、

“桃花源”景区、“湖光山色”景区、杜鹃坡、茶园、山谷游乐区、岩石园、精品园和梅花谷等18个园区。

我国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重视应用景观生态系统空间关系的研究,注重空间结构与生态系统的调控整合,力求促进协调发展,维护城市园林,协调风景规划,平衡生态系统。太平山中央公园的设计也是90年代我国的典型性景观规划设计的作品。

郑曙旸1994人定湖公园的景观生态改造设计

人定湖公园位于西城区炕街25号,黄寺大街南侧,是1958年发动群众建造的公园,1994年4月进行改造,1996年6月全面竣工。2006至2007年西城区园林局对公园进行了全面修缮,并按照建设生态型、节约型景观园林的目标,对公园水体进行改善,建设模拟型人工湿地,种植多种水生植物,并利用太阳能进行公园园路照明,利用湖面进行雨水收集,同时增加各项服务设施,使公园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人定湖公园总面积公顷,其中水面积1公顷。以现代景观园林为主,公园南半部用草地、水景、雕塑花架、景墙创造了一个具有欧洲规则式庭院韵味的景观环境。公园北半部以简洁的手法,用疏林草地、静水、装饰广场,现代雕塑构成了一个充满时代感的景观园林空间。

生态景观风格:它是一座欧洲风格的生态景观园林。疏林草地、喷泉水景韵味十足。欧风雕塑比比皆是。世界园林史景区给人们打开了一扇西方园林的窗口。步入南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庄严华美的列柱廊,其中央是一座“浴女出水”喷泉。沉降园占地3000平方米,周围几十处喷泉水花四溅,落水声隆隆作响,如金石齐鸣。拾阶而上是世界园林史区;汉白玉壁画向人们展示了世界园林史。伊甸园犹如梦幻世界、古罗马、埃及、巴比伦花园、伊斯兰庭院、凡尔赛宫园林、意大利台地园以及古典中式三潭印月等园林美景尽收眼底。公园北半部,在一平如镜的湖面之上矗立着一组现代化雕塑“生命的旋律”给人们以向上的力量。园内十余处不同风格的广场给人们提供交际聚会娱乐健身的场所。为满足群众休闲、娱乐的需要,公园开辟了室内活动厅和各种类型的活动广场、健身器械,可以供群众交往、跳舞、消闲、晨、晚练,锻炼身体等供用。

人定湖公园的生态景观改造设计把公园改造成了一个具有欧洲规则式庭院韵味的景观园林环境。对现有的水生植物进行了保护,模拟了人工湿地环境,系统的采用欧式的庭院生态环境进行改造规划,使人定湖公园变成了现代欧式的生态景观园林空间。人定湖公园在景观规划与设计中属于景观惟美的风景园林设计。

人定湖公园的生态规划改造设计把握了景观系统整体性和景观要素异质性。在景观研究的尺度上掌握了欧式几何化生态景观空间的规划设计并对景观的自然性与文化性和人类主导性及景观价值的多重性上进行了深入的规划设计。

人定湖公园在大型自然植被斑块形状、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碎裂种群动态等生态景观的保护上,实施了人工湿地环境的模拟和改造原有水系等措施。在景观的设施方面对欧式的生态景观变化、欧式雕塑的镶嵌系列、与公园外部空间的结合、欧式空间格局等进行了整体系统的规划设计。在景观结构与功能的联系和反馈、景观稳定性与景观变化、人类主导性与生物控制共生、景观规划的空间配置、景观视觉多样性与生态美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与设计。

人定湖公园的生态景观改造设计是90年代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代表型作品。

3.结语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优势在于运用综合整体的思维,实现学科的交叉和创新。我国的景观生态学研究要想后来居上,就必须发扬学科特色,抓住研究热点。我们应当重视生态系统空间关系的研究,始终把握住空间结构与生态过程相结合这一核心,促进协调发展;不仅是实行生态学和地学的交叉,还应当注意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90年代我国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作品及相关课题的研究,为我国的现当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和相关规划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来的生态规划设计提供了可借鉴的案例。

我国是一个幅原辽阔的发展中国家,有着几千年的农耕文明,景观变化深深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景观生态研究必须立足国情,突出重点,以人工—自然景观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景观和区域尺度上的生态建设为研究重点。景观生态学的生命力在于应用。我们应当努力扩大应用领域,除传统的自然保护、土地利用、景观规划等领域外,城市园林、风景旅游、景观建筑等领域也不可忽视。为此,迫切需要加强与资源、国土、环境等管理部门的沟通,开展产一学一研协作,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手段的更新,实行跨跃式的发展战略。迅速接近和赶上本学科的国际前沿水平,并在某些我们有特色的方面实现跨越和创新。(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注解:

①孙筱祥: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教授,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室主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建设部风景园林学会风景名胜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林业部科技情报中心林业(园林)科技查新咨询专家,中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海口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名誉院长、总园林师,建设部建设规划设计研究所风景园林总设计师,中国公园协会景观与环境委员会顾问,《中国园林》常务编委,中国建筑学会会员。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理事会中国理事,IFLA历史风景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风景园林教师理事会(cela)通讯理事。

参考文献:

[1]肖笃宁。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及应用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2]许慧等。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

[3]肖笃宁。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4]徐化成。景观生态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公园景观设计思路【第三篇】

1.1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做到“人化”与“物化”的统一

人类设计是体现一定时期人们对审美、道德、历史文化以及伦理情感因素的行为活动。唯物主义论称之为物的人化或者是造物的人化。但人类的意识、情感和文化必须要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来体现,而人类设计作为人类生活方式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担人类精神的表达,这可称之为人类精神的物化或者是人的物化,物化和人化构成了人与设计作品的互相联系的关系,物化和人化是统一结合体,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4]我们从这个层面也应该明白设计中的人性化是人类自身就拥有的特质,而不是空穴来风。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只是将人化和物化有机相融合,达到人与物融为一体的过程,即所讲的人性化景观设计过程。古时也有天人合一之说,从辩证的角度分析,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遵循人性化的理念,达到人与景观统一的效果。

1.2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安全性与实用性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广大的市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园景观环境,为人们营造一个充满人文特征的,人性化的满足人们需求的设计作品。如果景观设计过程中未将人性化理念作为设计思路,而是沿着传统的公园景观设计理念和方式进行设计,过多的束缚思想将难以给人们打造具有时代气息和人文气息的公园景观作品,难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换句话说,这样的设计作品只不过是现代城市建筑中的摆设品而已,毫无实际作用。此外,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应严格从人性化的角度考虑设计内容,比如,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设计结构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尽可能地在城市公园的构造物中少设带有尖锐棱角的景观物体,台阶高程尽可能地低,这样的设计思路主要是为老人和儿童着想,使每一位使用者人身安全都有保证。这是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也是关键要求,如果做不到这点,即使公园景观装点的华丽无比,也谈不上人性化设计。

1.3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脉传承

城市公园景观具有地域性特征,也就是说不同区域的人文风情、生活习惯和不同对城市公园景观的要求不同;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作为设计者应充分认识到地域文脉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区域城市的公园景观采取不同的设计思路,将各个地域的文脉得以体现和传承。具体分析,作为公园景观设计者在景观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同一文化背景下,人们普遍对事物的认知存在相似性,历史遗留下的建筑或者其他事物能引发他们相似的情感共鸣,勾起他们相同的回忆,因此在景观设计中应注重将多数人认同的景观事物融合到设计作品中。第二,在景观设计中应深度发掘该城市的历史文化,将最具该座城市历史文化的元素融合到设计中,使设计作品具有较强的识别性和唯一新,将城市的历史文化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公园景观使用者享用者因处于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景观环境中倍感自豪和荣耀,提高使用者对公园景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只有深刻认识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将最有地域特征的体现城市文化底蕴的元素深挖出来并融合到设计中,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精品。

1.4“绿色”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随着人们保护环境、珍惜资源意识的不断提高,作为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者应将“绿色”、环保、低碳的理念融入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坚持走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达到设计出的城市公园景观作品既能满足当代人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发展需求造成影响的效果,使人、环境及社会的发展达到和谐统一。

二、结语

公园景观设计思路【第四篇】

园林调研报告:

浣花溪公园位于成都市西南方的一环路与二环路之间,北接杜甫草堂,东连四川省博物馆,占地公顷。建设总投资亿元,是成都市迄今为止面积最大、投资最多的开放性城市森林公园。以杜甫草堂为中心,将自然景观和城市景观,古典园林和现代建筑艺术,民俗空间和时代氛围有机结合,以自然、雅致的景观和建筑凸现川西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水源干涸,河床淤塞,加上城市的发展和人为的破坏,浣花溪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为了保护好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于2002年10月2日,占地近亩的浣花溪公园破土动工,青山、湖水、小桥、园林逐渐填满了整块平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显露雏形。满足了人们休闲娱乐,以及对文化遗产的爱戴。

u 功能定位

浣花溪公园建筑不仅与环境做到了和谐共生,而且以造景的方式来思考建筑,为建筑创作提供了新的实践方向。它的独特设计,为周围的生活环境提供了保障,给人们的精神情操做了充分的准备,同时它保护了历史文化浣花溪文化,杜甫草堂的建造,更是体现了,在这次设计中尊重历史的观点。这个公园是一个休闲与娱乐相结合的公共环境公园,体现了人性化设计。

u 设计原则

1生态 原 则:以绿色为主,突出植物的景观。

2人性化设计:满足居民的活动需求与行为方式。

3地域特 色:反映成都浣花溪的历史文化与时代相结合的特

u 现状分析

(1)、公园场地周边临近浣花溪风景区,环抱环抱传统文化遗产杜甫草堂,具有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良好的地理环境条件。同时公园由西南向东北展开,分为留园、万树园和白鹭洲三大景区。

(2)、场地周边有便利的交通要道,临近青阳宫,锦里等文化故地,在公园四周还有居民居住去,如浣花小区,北边有便利的交通。

(3)、公园内部含有历史文化悠久的杜甫草堂。留园和万树园为杜甫草堂的入口景观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

u 总体布局

公园由西南向东北展开,分为留园、万树园和白鹭洲三大景区。主要包括一座假山一个人工湖一处湿地两幢景观建筑三座地下车库四个大型休闲广场,贯通全园的小溪河道和路网以及遍布整个园区的园林绿化景观等。整个公园绿化布局合理,层次显明,园内绿化面积达到公顷。

1、留园和万树园的入口景观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留园的主要景点沧浪湖和万树山为挖方平衡,体

现出山水相绕的景观情趣,铺装素雅,配有成片香樟林,形成自然而别致的活动空间。万树园包含万树广场、川西民俗观演广场和一个网球场,同时与原有的浣花苑溶为一体,这里主要体现巴蜀文化和成都的市民生活情趣,配以丰富而层次化的植物和流水,情景相融。

2、万树山位于公园南部,以一座人造山为主,植如密林,占地万平方米,并配以万竹广场、川西民俗文化广场,锦水绕行其间,山体形态变化丰富。绿化分为春夏秋冬四景附以阳光草坪和花卉相衬,营造出绿竹通幽径,青萝拂行衣的意境。

3、从公园的北门进去,穿过菁华广场,向南的第一处景观是白鹭洲。这里树木青葱,品种众多:小叶女贞、肾蕨、决明、银杏、蓝天竹、杜鹃、杨柳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数不胜数。因为是白鹭的乐园,故得名为白鹭洲。几座仿木结构的石桥横贯于浣花溪上,别有一番情趣。穿过窄窄的青石板小径,置身于浓阴之中,立于石桥之上。看白鹭翩翩飞舞,白色、红色睡莲竞相开放;听小鸟欢快地歌唱,溪水潺潺,古琴悠悠。这歌、这舞、这花、这水,让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整个公园就像一个幅美丽的风景画,巧妙的将各个部分结合起来,尊重历史,保护自然,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设计中将浣花溪故道以与景观相结合的方式保留下来。在空间节点上的组织考虑了不同人群的需求,营造出了众多益人的景致空间,使人本与生态的设计理念自然流露。以现代手法内敛有效的表达了公园应有的地位:不与草堂争锋,而是烘托了其幽远深厚的历史感。

u 交通组织与人流

1、外部交通

公园位于成都市西南方的一环路与二环路之间,处于交通繁华阶段,为避免交通拥挤,车辆的堵塞,建有3处地下停车库,避免了进出车辆的拥堵。

人流比较分散,道路清晰不会出现拥挤的现象,大多行人从北门进入,这里有便利的交通。

2、园内交通

(1)园内道路有主干道、次干道、小路依环境而定。在铺装设计上都有不同的风格,如小径用碎的青石

板材拼合而成,与周围的环境像融洽,同时又保护了周边的风景。在大的行人道路上采用,采用一米屋到两米五的通道,为行人带来了方便,同时还照顾到了残疾人群,给大多人带来了方便,更主要的是考虑到了安全通道。

(2)园内道路形式有沿景观而建设的道路,在不同的景区道路的铺设各有特点,在景点较集中的方道路为小路,这样可以游到各个小的景点,同时还有分解人流拥挤的作用。北部和中部为直线路,南部景区为曲线道路。湖边的道路采用弧型的设计风格,与地形达到了完美的结合。曲线的道路设计给适合人们更进一步的与大自然接触。提高了公园的质量,也给行人带来很多方便。

(3)、人流的走向,北门临近公交路线,这里是游人较为集中的地方,所以这个在这个入口有一个很大的公园整体平面图,起到了指示的作用,给游人带来了方便,从进口想公园内部行走的时候,又将人流分成两路,两个造型别致的桥梁将人们引入公园深处,起到了一个指示的作用,桥梁的设计采用木质的结构,及环保又与周围的环境达成一致,在桥梁的拐角处和过度去,有明显的路标提示,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在向下一个景区过度的区域里,建有休息场所,为游人的休息提供了方便。

u 公共设施的构建

公共设施是一个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给人们的游玩带来了方便。在公园里象征导游的作用,因此,它的设计不是随意的,要与周围的景观相结合。在浣花溪公园里,指示牌的设计与摆放都达到了与周围环境完美的结合,温馨的提示,使游客感到了热情与好客,同时也给周围的环境增添了色彩。

(1)、指示牌的设计,指示牌是公园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设计要和周围的环境想结合,在公园里起到指示的作用。运用环保的材质更体现了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2)、在景观设计中,环保问题也是很重要的,在浣花溪公园里,根据周围不同的环境摆造着不同造型的垃圾收集设备,这样即保护了环境又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了很好的结合。

(3)、休息区,根据不同的地里景观,,摆设着不同的休息坐椅,这些坐椅给游人带来了方便,可以使游人及时的得到休息,电话亭的设置,为游人的联系提供了方便,虽然现在是信息时代,但是对与一些突发事情,有电话厅的设置,可以更好的与外界的联系。它的分布也根据人流的走向和风景区的位置而设置。

(4)、在整个公园的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到绿化的设计,一些小小的点缀也是不可缺少的,如照明工具的设置和摆设充分考虑到可因环境的不同而照射出不同的景象,就如晚上游人可以欣赏到公园里美丽的夜景,提高了生活欣赏水平,同时又陶冶了情操,就如那些公共的设施的构造和摆设就起到了在大面积的风景小小的点缀。

(5)、物管部门的建设,为公园的管理与保护奠定了基础,在一些过度区域都可以看到有相关物管人员及小型建筑的修建,它们的建立为保护公园起到了保护作用。三个停车场的巧妙设计,给游人带来了方便,解决的大多数开车来的游人停车的问题。

(6)、 服务设施的构建,雕塑和小品的摆设,都给整个空间带来了不同的装饰效果和点缀,似的整个空间充满了不同的景象效果,深受游人的喜爱。

u 绿化

园内绿化面积达到21万平方米,百年古桂、香樟、银杏、芙蓉竹枝繁叶茂,五彩缤纷的鲜花竞相开放,绿茵茵的草坪散发出阵阵清香。根据公园的地形特色分布于公园的不同景区,提高了公园的质量,提高了人们的欣赏水平,也保护了大片的绿地和湿地。在春季走在这个到处都充满了生机的环境里,增强了人们的斗志。

道路旁种植着随季节而变化的植被,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景观,小桥边也种植着水类植被,高大挺拔的珍贵树种种植在辽阔的广场上,是历史的象征。假山上的植被也不例外,象征节节高升的竹林,又是另一帆别致的味道。在小溪和湖泊边种植着水性植被,在湿地处开辟景观,与周围的环境达到了和谐体现了生态的重要。人性化的设计体现在游人与绿色植被的接触上,并在植被周围标有植被说明。

绿化的建设在整个园林设计中,其这非常重要的作用,绿色植物可以净化空气,为人们的生活质量起到保障的作用,它由可以防止土地被污染和浪费,为整个公园添加了色彩,也深受人们的喜欢。

u 重点景观的构想

浣花溪公园以杜甫草堂的历史文化内涵为背景,运用现代园林和建筑设计的前沿理论,以自然雅致的景观和建筑凸现川西文化醇厚的历史底蕴,是一座集将自然景观和城市景观、古典园林和现代建筑艺术有机结合的城市公园。公园由西南向东北展开,分为留园、万树园和白鹭洲三大景区。 留园和万树园为杜甫草堂的入口景观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留园的主要景点沧浪湖和万树山为挖方平衡,体现出山水相绕的景观情趣,铺装素雅,配有成片香樟林,形成自然而别致的活动空间。万树园包含万树广场、川西民俗观演广场和一个网球场,同时与原有的浣花苑溶为一体,这里主要体现巴蜀文化和成都的市民生活情趣,配以丰富而层次化的植物和流水,情景相融。 沿湖而上的湿地白鹭洲,在水源开放处建有古朴雅致的观景建筑观鹭轩,由此可望见浣花溪纵深方向的美景,溪上横有手工制作的原木木桥,质朴醇厚,极具特色。

1、杜甫草堂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位于公园的中心部位,杜甫草堂--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二十岁起,漫游吴越、齐赵。746年赴京应试,落第后旅居长安十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逃往风翔投奔肃宗拜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后因得罪肃宗,被贬华州。759年弃官西行,经天水同谷入蜀,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前后住了四年,写诗两百四十余首,其中包括《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一度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765年携家经水路出蜀,至夔州又滞留二年。出三峡后飘泊于荆、湘,以舟为家。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59岁。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战乱的时局把他卷入颠沛流离的人群中,使他真实而深刻地接触和认识了当时的种种社会景象。他忧国忧时,挥毫赋诗,直书情怀。留传至今的一千四百五十多首诗歌,思想与艺术造诣极高,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诗史。他是我国诗坛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草堂总面积有240多亩,其建筑为清代风格,园林是非常独特的混合试中国古典园林。草堂旧址内,照壁、正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期间有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严严穆、古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工部祠东侧是少陵草堂碑亭,这座草堂象征着杜甫的茅屋,令人遐想,已成为成都著名的景观。

2、万树山位于公园南部,以一座人造山为主,植如密林,占地万平方米,并配以万竹广场、川西民俗文化广场,锦水绕行其间,山体形态变化丰富。绿化分为春夏秋冬四景附以阳光草坪和花卉相衬,营造出绿竹通幽径,青萝拂行衣的意境。里面有很多鸟类等动物出现,在这里可以欣赏和观赏到很多树种,景观美丽。

一万树林,植被茂密,走在其中有另一番韵味,并有万竹广场的匹配,更是给整个公园添加了色彩,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公共设施的设计上也采用先进的技术水平,给人们的精神享受提供了保障,这个景点深受人们的喜爱。

3、沧浪湖位于公园的中心地带,水面面积万平方米。沧浪湖主要由草堂入口广场、浅滩、溪流、小岛和一座位于岛上的景观建筑浣花居组成,营造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意境。游人可以在湖边游耍,湖岸周围有柳树和假石,人们可以在此处休息,湖岸上有雕塑与周围的环境容为了一体。草堂入口广场的设计将三曹、三苏做为塑成雕像立在广场的两侧,给广场增添了色彩,广场上还设有休息区,为游人提供了方便。在道路的两侧还栽种着各种树种,就像一条林荫大道。

4、白鹭洲,位于公园北侧,在杜甫草堂与四川博物馆之间,占地面积万平方米,以湿地为主,分为招引区、观鹭区、投食区、隔离区,以及点缀其间的栈道、小桥等,营造出日落看归鸟,潭澄羡跃鱼的意。湿地的保护是整个设计的重点,为保护好自然景观,在路线的设计上,采用曲线试的构思,将这个湿地分为了几个不同的区域,人们可以从各个角度感受到湿地的保护。桥梁的设计采用环保的设计风格,与周围的环境达到和谐。

5、著名的诗歌大道,是近几年才建成的,它悠长而通透的设计风格,带领走进了时空的长河中,领略着岁月当歌古韵悠长的诗歌风光。它位于公园的南侧,走在这条大道上就如穿梭在历史的走廊里,与众多诗人一起共享,沉醉于诗歌中,在设计的风格上采用现代元素,道路的两旁竖有众多诗人的雕像,有生动的表情。在地面的铺设上采用坚硬的石才与金属材料相结合的方式将这条具有诗情画意的道路铺设而成,这样游人在游玩的时候,也能对历史文化了解。它的独特设计,为整个公园增添了色彩,深受游人的喜爱。

6、整个公园有很多小的景点与大的景区混合构造而成,是一个现代文化与历史文化相结合的历史文化景区,以自然雅致的景观和建筑凸现川西文化醇厚的历史底蕴,是一座集将自然景观和城市景观、古典园林相结合而成的一处景观公园。

公园景观设计思路【第五篇】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公园成为人们工作之余重要的休息场所,为此,越来越多的城市不断增加城市绿化空间,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的休闲场所。山体公园是以立体绿化的空间形式向人们展示一种独特的山体绿化环境。比如,现阶段很多城市中都借助于自然的山体营造山体公园,但是其中大部分的山体公园都较为偏远,公园的各类休闲设施也不完善,导致山体公园内的有人数量较少,山体公园的实际价值没有得到较好的开发。

山体公园景观设计的主要元素

山体公园相比平地公园来说,地形更为复杂,地面的高低起伏较多,公园内的景观以自然景观居多,为此在进行山体公园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山体公园的独特性,合理处理公园内的各种景观要素。首先,从山体的视觉空间角度分析,受山体自然空间特点的影响,不同的山置要选择各种不同的景观设计。比如在山顶位置,由于其所处位置较高,所以在视觉空间较大,人们在山顶会获得全方位的景致,视野开阔,为此,设计者可以充分利用山地来开发公园景观,并尽可能的向山体腹部延伸,再比如,在山体的山麓地带,针对其视域相对有限,内部有良好的视觉关联这一特点,可以将其作为主要的公园活动场所,成为山体与城市的过渡地带。

其次,注意山体公园内游玩路线的设计。受山体起能伏的影响,在道路的开发和组织方面要难于平地公园,也正是因为这一特点,使得不同的山体路线给人们以不同的视觉体验,为此,在道路设计方面应该充分展现多样性,并根据山体的走势选择合适的布置方式。比如,设计者可以顺应山体地形,使公园道路与环境相互适应,此外,还可以让公园内的道路在水平或者垂直方向同时进行,以体现山体公园道路的立体性,为游玩者提供多种游玩选择。

最后,以人的心理需求为依据进行山体景观设计。公园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让人们可以在一种舒适的环境中获得身心放松感,为此,在山体公园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以山体独特的地形优势吸引人们前往,而且要确保公园内的道路、设施等可以适应人们的心理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多理想的休憩场所。

山体公园景观设计的手法

(1)城市人文精神在山体公园中的展现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为此,在山体公园景观设计时还应该将城市自身的人文精神渗入其中,增强人们对公园的亲切感。“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其强调自然和人文的和谐统一,在山体公园景观设计中设计者应该秉承这一传统思想,在公园建设时不仅要体现人文性,更要注意维护好山上的树木花草,使得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应成趣,此外,在山体公园景观设计时要注意合理利用山体资源,结合城市山水空间格局的变化,确定城市山体公园的定位和性质,让山体在给城市居民提供必要的休息场合的同时,感受到显示城市自然特色的标志性要素。

(2)地域性特色在山体公园中的表现

地域性是对环境的人文和自然特性的反应,在建设山体公园的过程中,设计者要注意保护山体的自然风貌,与此同时,依照城市的文化风貌建设与城市地域性相协调的建筑,设计材料尽量就地取材,建筑风格要与传统风格相适应,以体现当地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比如,在一些建筑物的色彩设计上应该注意与城市的传统风格保持一致,并注意凸显出当地人的生活场景,以帮助人们更进一步的解读生活,体会城市文化。为了向人们展现山体公园的地域性特色,设计者还需要依照山体的形态以及建筑环境,合理规划公园内的道路线路,设计多样的游玩线路,以便让人们在游玩时可以感受到多种多样的城市文化。

(3)注重山体公园的景观空间组织

城市空间结构,建立城市与山体公园道路之间的联系,注重山体与山体、山体与城市之间的良好连接,以不断优化山体的轮廓线,确保山体公园的景观设计与城市空间发展相协调。另外,在山体公园景观的效果分析上,还应该注意山体轮廓线的夜景效果,使山体与城市融为一体。比如,在设计山体脊部景观时,设计者应该充分考虑到城市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尤其注意对山体的保护,做好对山脊线的保护工作,以确保整个山体在山顶、山腰、山麓等景观设计的一致性,并尽量避免在山体的山脊部位设计特色景点或者观景台,科学合理的进行景观设计,明确国家规定禁止建设、限制建设和适宜建设的山体界限,坚持以保护为主,实行适地适树的设计原则,完善山体公园的景观空间组织。

结语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5 293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