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赠从弟·其二原文、注释及赏析(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918103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赠从弟·其二原文、注释及赏析(精编5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赠从弟·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1

《赠从弟(其二)》赏析

原文

赠从弟(其二)——[汉] 刘桢

刘桢《赠从弟(其二)》赏析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

注释

从弟:堂弟。亭亭:高貌。

瑟瑟(s&egra一ve;):风声。 一何:多么。

盛:大,凶猛。罹(lí):遭受。

凝寒:严寒。

翻译

山上高一耸挺拔的松柏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寒风中挺一立。风刮得是多么强大,松枝又是多么的劲挺!当冰霜一片悲惨凄凉景象之时,而松柏却依然终年端正挺拔。难道松柏就不怕严寒吗?那是因为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

赏析

刘桢(?-217),字公干,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人,“建安七子”之一,刘桢的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作品流传很少,现仅存十五首。

刘桢有《赠从弟》诗三首,都是采用的比兴手法。本作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要坚贞自守,不要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开篇描写出上松柏树的整体形象:高一耸挺拔,立于高山之上,笑迎“瑟瑟”寒风,不向严寒低头,不在恶势力下弯腰,高俊雄伟,傲骨铮铮。

三、四两句“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的意思是说,风声是多么的凶猛,可松枝在风中又是多么的刚劲。诗人对风声与松树都予以展开描写,描写松柏与寒风在对立中所展现的情状,突出了松柏树的高贵品格。

五、六两句“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的意思是说,正当严寒、冰霜带来一片悲惨凄凉景象之时,松柏树却仍然总是那么挺拔壮美。通过冰霜的残酷再一次反衬松树的不畏严寒的精神与高尚纯洁的傲骨。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两句的意思是说,难道松柏就不怕遭受寒冷吗?但是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直接写松柏的品格,点明主题。

如果说前面四句主要写松树的外在形象,那么后面四句则主要写松树的内在品格。它雄伟挺拔,不惧怕任何恶劣严酷的环境。这样,松树的形象才得到完整的表现。

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松柏树刚正坚贞、不屈不挠的鲜明形象和不向严寒低头,不向残暴弯腰的高贵气节,诗作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其用意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同时也是为了勉励他的从弟。

二零零八年十二月四日

阅读答题模板2

双线索的好处

模板:指出线索,从情节、人物形象、主题考虑。

构思特色

结构-伏笔巧妙,前后呼应,脉络清晰,结构紧凑。情节-一波三折。-结尾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开头、结尾妙处

主题-点明主旨,开篇点题。人物形象-(出现人物)突出人物形象,烘托人物心情。环境-(出现环境描写)渲染氛围,交代事件发生环境。结构-引出下文,(铺垫、对比)伏笔,设悬念。情感-奠定情感基调。内容-暗示故事结局。

题目

提纲挈领,统摄全文。(双关的手法)揭示背景。引起读者兴趣。揭示主题。表明作者情感态度。强化艺术张力……

赠从弟其二古诗阅读答案3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诗中“一何盛”“一何劲”分别写出了“风”和“松”的什么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何盛”突出了风之大,“一何劲”突出了松柏的雄健挺拔(坚韧)。

解析本题考查炼字。“一何”,“多么”的意思,分别修饰“盛”和“劲”,突出的是风“大”和松“劲”。

2、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堂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写作手法和作者情怀。诗歌的内容是吟松,但写作目的是赠堂弟,借赞松树的精神达到劝勉堂弟的目的,很自然会想到象征手法。作者情怀是劝勉堂弟要做松树一样品格的人。解题的基本思路:手法十结合句意分析手法十情感或效果。

赠从弟·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4

赠从弟·其二原文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翻译: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赠从弟·其二赏析

赏析:

刘桢的诗刚劲挺拔,卓荦不凡。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赠从弟》共三首,为其代表作,尤以第二首著称于世。

《赠从弟》(其二)貌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绘影绘声,简洁生动。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起首二句以客观描写为主,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第三句诗顺接第二句,第四句呼应首句,章法绵密,展开有序。

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诗的意境格外高远,格调更显得悲壮崇高。松树和环境的对比也更分明,而松树品性的价值也更加突现出来。

最后两句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全诗以松树为中心,写得集中紧凑。反复咏歌,却不平板单调。用词朴素无华,风骨雄健,气势有力。不重在工笔细描,而以层层深入事物的内核见长。

这 首诗名为“赠从弟”,但无一语道及兄弟情谊。我们读来却颇觉情深谊长,而且能同诗人心心相印。这是因为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用松树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 希望。自然之物原本自生自灭,与人无关。但一旦诗人用多情的目光注入山水树木、风霜雷电,与自然界中某些同人类相通的'特征一撞击,便会爆发出动人的火花。 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刘桢之前有屈原的桔颂,刘桢之后,则更是屡见不鲜,且形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特征之一。

刘桢如果直接抒写内心情感,很易直露,便借松树的高洁来暗示情怀,以此自勉,也借以勉励从弟。全诗关于兄弟情谊虽“不着一字”,但味外之旨却更耐人品尝。

古诗文阅读5

关于古诗文阅读,一定要对古诗文进行分类再结合其对应的特点答题这样会容易很多,所以要熟记古诗文的类别以及相关的特点。如山水田园诗,大多是对乡村生活的赞美,对劳动人民的赞颂,表达自己想要归隐的情感。.。.。.如果感觉这是山水田园诗那么情感就很容易知晓了。

有一点十分重要就是知人论世,我想这点估计都被说烂了,但是是真的很重要。还有古诗文下的注释一定要看,有可能注释里就有诗人的写诗背景,而且一些词语的意思也可以帮你理解文章,如果不重要的话它为什么要特意标注出来呢。一些特殊的意向和意境也要知道,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你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与主题。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5 291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