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电影里中国形象(4篇)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外国电影里中国形象(4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欧美艺术【第一篇】
美国《福布斯》双周刊日前报道称,不仅英美两国的销售额增长,而且也许将中国剔除在外还为时过早。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艺术的渴求帮助两位中国艺术家攀上了截至2012年的10年间的畅销榜榜首,同时去年该榜前10名中有4位是中国人。在世界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体之一的支持下,中国买家可能在任何时候扭转局面。
拍卖平台艺术网全球首席战略官托马斯 ・ 加尔布雷思提醒那些预期中国将结束在艺术界上升至显著地位的人说:“中国是个很意思的案例。就市场增长加速度而言,它是增长最猛最快的。”
全球市场确实在2013年第一季度下滑了7%,而这一下降趋势是中国的暴跌引起的。在中国遭受痛苦之际,美国和欧洲似乎正在回归:该季度,(在拍卖上)10位最畅销的艺术家中有9位是欧洲人,而剩下的一位是美国人。巴勃罗・毕加索位居榜首,其645件作品卖出了8760万美元,其后是德国的格哈德・里希特(4490万美元)和加泰罗尼亚艺术家霍安 ・ 米罗(4430万美元)。在前10位中,让-米歇尔 ・ 巴斯基里亚是唯一的美国人,出售额为4230万美元,位列意大利的阿梅代奥 ・ 莫迪利亚尼(4310万美元)之后。
加尔布雷思解释说:“艺术市场有许多,所以要真正了解潮流,你必须看不同的部门。”在过去十年间,现代、印象派画家和早期绘画大师的作品价格一直稳步下降。比如,印象派画家的市场份额在截至2012年的十年间下跌了12%。另一方面,当代艺术飙升,销售总额从2002年的约亿美元增长至去年的约60亿美元。
扩张中的市场让每个人的蛋糕都变大了:印象派画家的销售额从2002年的近6亿美元增至去年的16亿美元。加尔布雷思解释说:“艺术是项投资,而潜在收益比成熟市场低一些。”他指出,平均而言,过去十年间,投资毕加索作品的收益低于投资如达明 ・ 赫斯特等当代艺术家作品的收益,暗示资金流入收益更高的市场。
据报道,就连在增长放缓的市场上,第一季度的最高销售者中有些已经实现翻番,或者三倍于其2012年的销售总额,包括巴斯基里亚、毕加索、勒努瓦和马格里特。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莫迪利亚尼1919年为其夫人所作的画像《让娜 ・ 埃布泰纳》。其夫人于1920年在莫迪利亚尼死后一天自杀,连带杀死了他们未出世的孩子;这幅画售价为2690万英镑(合当时的4210万美元)。
加尔布雷思对《福布斯》杂志记者说,中国要为全球平均下滑负责,不过艺术市场并非总是相互关联或全球化的。中国收藏者几乎只购买国内艺术,他们不喜欢当代艺术家,他们宁愿寻找早期绘画大师。刚从中国回来,加尔布雷思看似对其收藏者很有信心。他解释说:“2002年,(在中国的)销售总额也许是2亿,但到2011年,我们看到该地区的销售总额超过了50亿欧元(合65亿美元)。”
加尔布雷思解释说:“中国拍卖行以抬高价格而出名,有时高达40%。”他还说,不过,即使把市场价值打个折,可以预计,拍卖行的中国艺术销售额价值在35亿美元至40亿美元之间,而其中仅有5亿是在中国以外销售的。
同时,加尔布雷思更看好中国艺术家在较长时间框架下的表现。与2002年的零记录相比,去年畅销榜的前10位中有4位是中国大师。在过去的十年中,张大千和齐白石两位艺术家进入了前十(去年进入榜单的另两位分别是李可染和徐悲鸿),紧随毕加索和安迪 ・ 沃霍尔之后,每人均卖出了约15亿美元;这些销售额中大部分都集中在过去的五年间。
报道指出,许多有钱的投资者视艺术为安全的投资,用来多元化其投资组合。最近,对冲基金的亿万富翁史蒂夫 ・ 科恩成为新闻,因为据说他从其亿万富翁同伴史蒂夫 ・ 温那里购买了亿美元的毕加索的作品。人们猜测,科恩是为了在一桩由证券交易委员会进行的内部交易的调查中,保护其资产。该调查是针对科恩的SAC资本合伙公司。据说,科恩的艺术收藏价值约为10亿美元。加尔布雷思指出,直接销售没有纳入艺术网的指数,他暗示其与拍卖市场的步调是一致的。
所谓的安全港投资第一季度表现不佳。比如说,黄金加入了全球艺术市场,在2013年的头3个月跌幅超过5%。在过去几周,黄金遭受打击,仅在4月13日至15日的两个交易日,金价下跌超过200美元。同时,股票在第一季度飙升,标准普尔500上涨超过6%。公开交易的全球性拍卖行苏富比上涨了%。奢侈品零售商Coach股价下跌9%,而Michael Kors上涨了%。
欧美艺术【第二篇】
作为本次“全球化背景下的艺术”论坛的分主题论题,欧美收藏力量的现时作用同样成为了论坛参与者广泛讨论的话题。在10月25日上午举行的论坛,由来自牛津大学艺术史教授马丁・肯普(Martin Kemp)主持,美国MOMA董事会前主席劳纳德・劳德(Ronald Lauder)、美国大都会美术馆董事葆拉・库西(Paula Cussi)、瑞典Magasin3美术馆馆长大卫・纽曼(DavidNeuman)、英国剑桥大学Fitzwilliam美术馆馆长提摩太・珀茨(Timothy Potts)、美国大都会美术馆策展人盖瑞・提特罗(Gary Tinterow)分别结合论题先后发表演说。
欧美收藏家:是自身僵化还是被艺术市场的新势力所边缘化?
艺术收藏领域的新旧之说是一个老话题而不是一个新话题,本次论坛如此解说了这个话题。所谓艺术收藏的新旧大致涉及两个方面:一者为收藏家年龄层次的不同构成,收藏家也是一辈一辈涌现的,如果这样认识的话此即为“常态”规律;一者为所收藏艺术品的时代性,如果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的收藏原则,则“新旧”之别并不等同于价值高低的标尺。
正如论坛相关演讲人的切身体会,在50年代的纽约人们也在谈艺术收藏的“新”与“旧”,因为当时艺术创作在变化,艺术收藏队伍也处于更替的周期。50年代的美国有30%的收藏家转向了现代艺术,但仍有50%的收藏家在收藏传统艺术、20%的收藏家在收藏东方艺术。现在又“老话重提”的原因,是西方收藏家在已经完成了向现代艺术的彻底转型之后(目前收藏现代艺术的比例已经占到了90%),其中更有60%以上开始转向收藏当代艺术,这种变化是如此剧烈,由此也构成了“老话重提”的语境。
论坛认为造成这种转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收藏资源的问题是一个理由,因为艺术的资源从根本上来说是稀缺的,而当代艺术毕竟有着相对广阔的资源供给,以便收藏家能够有机会进行充分选择。此外深层的原因是当代的收藏家似乎比过去的收藏家更急迫地想建立起值得向人夸耀的收藏量,而当代艺术的资源规模可以让这些收藏家相对轻易地利用手中的资金实现规模性的购买,并很快进入高级别的收藏家行列。
在购买方式上,目前的新收藏家也有着与过去收藏家所不同的方式,论坛认为这些新收藏家更多是借助于拍卖行的渠道而不是从画廊购买的传统,其中除了画廊拥有艺术资源相对有限、挑选余地不大而拍卖显然更具有明显的规模性以供买家选择之外,更主要的是对于新的收藏家而言在拍卖会上一旦参与竞买那些高价的作品,就等同于给自己做了一个广告,可以让你马上成为艺术世界中的“名人”,让别人知道你的出价所代表的购买实力,并在未来的购买活动中拥有博弈的资本。
论坛认为当新收藏家迷恋于在拍卖会上不断创造高价纪录并将其视为缔造历史的方式的话,则无形之中将对他们的收藏构成巨大的风险。因为拍卖行相对画廊而言更具商业性,而且目前的拍卖行总是以公平公正为标榜,但行业竞争加剧以及对商业成功无限追求,正在剧烈地消减其本身的专业性,因此仅仅依赖于拍卖行而抛开传统的画廊渠道,将无法保证你能获得足够的专业支持。
论坛进而认为,欧美收藏家目前所遇到的挑战,不仅源自内部的转型,也来自于外部的变化。论坛认为艺术投资意识的空前高涨是另一种显性的转变,但是对于这种转变并非是不可接受的。过去的收藏家准则往往以个人趣味为准绳,但是他们也视自己的收藏为自己财富的组成部分,并将对自己藏品的管理纳入到个人财富管理的领域。只是现阶段艺术投资意识的过于高涨,加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新兴市场地区不断增加的购买力对整个世界所产生的明显影响,共同加剧了艺术品价格的上涨。高昂的价格,却使得购买者的参与层面与兴趣度正在急剧萎缩,或许只能成为少数人所热衷的游戏,而把大多数真正意义上的收藏家不断排斥在外,并将他们急速地边缘化。
老牌美术馆:需要通过资助者及其影响力来加以改善其收藏资源的缺失吗?
在西方世界中的老牌美术馆,目前或多或少的都会出现在收藏资源上的缺失困境。譬如说纽约的MOMA最近也在讨论馆藏当代艺术资源的缺失问题,并可能导致其在收藏方向上的又一次重大的转向。但是这些老牌美术馆的资助人年龄构成已经明显老化,其手中的艺术资源也大多隶属于西方现代艺术的范畴,而其对当代艺术的收藏往往不知所措,缺乏收藏的经验与价值评判的标准。而且在目前全球出现经济危机的情况下,艺术赞助与捐献已经出现了明显下降,这个趋势在短期内也不会得到迅速地扭转。
但是观众对于当代艺术的欣赏需求正在增长,譬如说对于纽约MOMA而言,在每年300万的参观人次中要求美术馆提供更新颖、更当代的艺术展览的需求也在增加,他们中越来越多的人也不再满足于仅仅对经典性艺术品的鉴赏,希望能够更多地看到“活着的艺术”。与此同时,当代艺术的高昂价格也导致了保险费用的急剧攀升,使得即便通过借展而举办的大型展览也在经费上显得捉襟见肘而很难加以实施。
作为某种策略,一些西方的老牌美术馆已经将近期的工作重心转向了小型化的专题展览,或者针对观众需求而专门策划的展览,以此来弥补自身资源的不足以及面对目前在赞助、捐赠诸方面的困境。此外,更多的美术馆则是通过美术馆间的结盟来疏解困境,譬如瑞典斯特哥尔摩的Magasin3美术馆,就通过与欧洲5家美术馆的结盟达成馆藏艺术资源的整合与互助,形成了根据5家美术馆藏品资源来共同策划展览并在馆际进行巡展的机制,这个机制的另外一个好处还在于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拓展了彼此的影响力。
论坛认为,虽然艺术赞助与艺术捐赠已经成为老牌美术馆的重要支柱与生存定式,但是与艺术家的广泛合作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思考方向。美术馆直接邀请艺术家举办展览或者争取艺术家的捐赠,越来越成为一些西方美术馆的最新举措。事实是与艺术家的广泛合作,不仅可以与艺术家共同维护与发展艺术的创新,尝试更多的可能性,并使得美术馆直接参与到了当代艺术的更深层面,与此同时那些针对美术馆展览而特别完成的艺术家作品总是会让人有不断的惊喜之感。
因此论坛认为,对于现阶段的美术馆而言策展就显得极为重要。策展不是纯然针对困境的某种策略,而是具有全新的价值意义。尤其是在当代艺术的策展方面,它关系到美术馆的自身创新,也关系到当代艺术的未来前景。现阶段除了在策展理念上要进行深入讨论之外,策展还要发展出更多的细节支持,譬如如何通过展览展示来让观众理解作品的语境,如何将当代艺术嵌入到美术馆的藏品体系之中展现其的创新价值,等等。
公共收藏和私人收藏:是寻找文化认同中的合作者还是竞争者?
公共收藏与私人收藏是一种相互依托的关系。论坛认为公共收藏从来就不具备决定一种艺术创作是否流行或者成为时尚的功能,
而私人收藏最终捐献给公共美术馆也不意味着个人价值观最终得以“普适化”的结论。
事实是公共收藏间的确存在着越来越多的竞争,但是论坛认为从纽约MOMA与大都会美术馆在30年代的合作案例来看,公共收藏可以通过彼此分工与合作的关系确立,来实现资源互换和资源整合,并最终实现彼此更明确的地位。
论坛认为,公共美术馆并不是所有收藏的唯一归属地,因为它必须坚持自己的定位与方向,而不是全盘接受所有的私人或机构的艺术收藏。同时全盘接受私人收藏显然也受制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譬如美国大都会美术馆,有95%的捐赠因受制于展出的条件而从未展出过,如何处置这些藏品已经成为困扰该美术馆的现实问题。论坛认为德意志银行的例子可能是一种解决方案,德意志银行已经从纯然的收藏机构自主发展为公共收藏机构,但其中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譬如那些依靠私人捐赠所建立的小型馆的生存与发展,仍然需要后续的资金和资源支持,在这点上现在仍没有明确的答案。论坛认为,对于当代艺术收藏而言公共收藏与私人收藏间的互动极为重要。因为广泛意义上的文化认同对于两者都十分关键,它最终决定了收藏的价值问题。美术馆与收藏家都希望能够收藏到那些在未来进入历史的作品,而在这方面两者都没有足够的把握。在过去,譬如说MOMA针对约翰斯的收藏案例,MOMA认识到了约翰斯的价值,但是它同样认识短期的评价无法真正预测艺术家的未来价值,因此当时MOMA的策略是每隔两年就更新一次自己关于约翰斯的收藏,以对自己的判断进行纠偏。但是论坛不得不对MOMA约翰斯案例在当下的适用性表示怀疑,因为面对眼花缭乱的当代艺术任何一家美术馆都无法进行如此的“试错”或“试对”,而均价25万美元/件的市场价格也不允许任何一家美术馆进行如此的“风险投资”,尤其是公共美术馆也已经无法承担起如此大的责任。
欧美艺术【第三篇】
星星点点的巅峰幻像
5月,毕加索1955年的油画《阿尔及尔的女人(O版)》(图1)在佳士得纽约以亿美元成交,买家至今还是一位不愿暴露身份的电话竞拍者,但这不妨碍创下艺术拍卖史上的最高成交价的纪录。
由这场拍卖做开头,佳士得成功地成为了第个一周内打破10亿美元交易纪录的拍卖行,而紧接下来的第二周也没有令人失望,由19世纪大师作品和现代艺术场引领,继续保持了这一纪录。与此同时,佳士得为了吸引卖家,防止许多大作进入其他拍卖行,对这些作品定下了高额的保证金和无佣金策略。
接下来的11月,中国亿万富翁、艺术收藏界第一人刘益谦在佳土得纽约以亿美元最高叫价拍下莫迪利亚尼1918年的作品《侧卧的裸女》(图2)。
这些沸腾的、被高调宣传的欧美拍卖巅峰时刻给我们造成了一种艺术市场还是在飞速蓬勃发展的感觉,但是总的来说,去年欧美拍卖的成交额――这艺术市场中唯一可以用数字来衡量的部分――显示出了比往年缓慢的增长,甚至后退。
根据伦敦专业艺术数据公司统计,两大拍卖行佳土得和苏富比2015年在纽约和伦敦的战后和当代艺术专场获得总计37亿美元的成交额,这一数字相比2014年,下降了6%。另一方面,纽约和伦敦的现代和印象派场,因为莫迪利亚尼的高价成交,比2014年成交额高出了14%,达到总计27亿美元的总成绩。
“超级项尖画廊的高价作品进入到了一个平稳的停滞期”,纽约艺术顾问公司创建者阿伦・施瓦茨曼说道,“这其实是一个健康的现象,之前的五年这些大型画廊的作品价格一直在无止境升高,现在是一种好的现象。但这可能更多传达的是,现如今很难得到真正项尖作品的一种迹象。”
尽管像弗朗西斯・培根,巴斯奇亚,格哈特・里希特和安迪・沃霍尔这样项尖大师的作品在拍卖场上属于紧缺状态,还是有很多艺商在活跃地进行着战后和当代艺术的交易,价格大都在200万美元之下,在这一区间内的艺术作品大多属于名声稍小的艺术家或是质量一般的大师作品。由于一级艺术市场的不透明特性,我们还是很难统计出由艺商和艺博会经手的交易大体总成交额。
“我想说的是,现在相比起十年前,至少有超出十倍的活跃买家和藏家在艺术市场中,我所说的这些人都是热衷于艺术和进行谨慎交易的,不包括那些玩玩而已和倒买倒卖的利益汲取者。”施瓦茨曼先生说道。令人玩味而又变幻不定
如果数据不能完全地讲述这个艺术市场的故事,2015年的市场到底呈现出哪些令人玩味而又变幻不定的趋势?
首先,对于那些风靡一时的年轻抽象艺术家,他们的市场正在经历着“纠正”的过程。一个例子就是,2014年11月,巴西艺术家克里斯汀罗莎(图3)的一幅2013年米宽的作品在佳士得纽约以21万美元成交,仅仅过了12个月,在2015年的同月,这幅作品在苏富比仅仅以3万美元敲槌。
“年轻艺术家的市场经历过高潮和低落,现在有种风雨过后退潮的趋势”,纽约资深艺术顾问坎迪斯沃斯讲道。沃斯专注于一级市场的交易,尤其是年轻艺术家刚刚进入画廊的新作品。“用4万-5万美元,你可以买到很多更高质量更高价值的中年艺术家作品,我认为人们渐渐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都变得聪明起来了,很少有人再下重金在一时兴起的年轻艺术家身上。”艺术和市场有着很多的相同处,这就是一个,潮流兴起和衰败的速度比眨眼还快。
时尚还有一个特性,那就是死去的潮流总会过几年又经历返潮,艺术界也分享了这一特性。2015年的市场又重新偏爱上了具象艺术作品。洛杉矶画家乔纳斯・伍兹(图4)就是去年趁符合大众品味之势。而跃起的一位,2015年他一共有9幅色彩鲜明的画作在拍卖场上成功卖出,价格在20万-84万美元不等,同时,他还成功签约高古轩,7幅大型鲜花作品在他第一个个展中展出,展览“剪报索引1”在这个世界最成功的艺商加勒比画廊圣巴泰乐米岛展出至今年1月底。
藏家们在去年也显示出了对于过去一直被忽视的艺术史中的偏僻分支的兴趣。单色画,一种在70年代兴起过的韩国单色抽象艺术,在2015年又进入到了大众的视野。两个美国有名画廊百隆珀和亚历山大格里都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展出。一些韩国艺术家,比如何钟贤(图5)、尹亨根、朴栖甫和郑相和(图6)一直都是在国际艺术市场中默默无闻,这种风气在2015年开始转变,2016年也肯定会更不一样。郑相和的作品一直以来都是著名艺术家伊夫・克莱因的灵感源泉,现在也是这位灵感缪斯自己出镜的时间了,他2005年的一幅砖红色单色画在香港首尔拍卖公司中创下了110万美元的新纪录。韩国艺术一直以来都受到艺术界的忽视,不管是从教科书的角度还是国际市场的角度上来讲,都有稍许的“不公平”存在,但是其艺术本身却是无可挑剔的高质量。在亚洲艺术和南美艺术兴起的近几年,藏家们也越来越注重其他国家的艺术文化,2015年不管是从博物馆到艺博会,都可以看到更多韩国艺术作品的身影。
然后就是有色印刷。2014年在巴塞尔贝耶勒基金会的格哈特・里希特(图7)回顾展又引领起了有色印刷的风潮,2015年很多精明的买家都看准了时机,预测了潮流,购入了诸多有色印刷作品。这其中就有作品《哈加达》,500版中的第205版,2015年在苏富比巴黎以425万欧元、大约465万美元成功售出,紧接着,博物馆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以1500美元出售这幅作品的彩色印刷版,来应对这一风潮。
非常具有讽刺意义的,里希特先生本人一直是强烈批判艺术市场过量的代表人,就在上个月他还在德国媒体公开,发表了反驳艺术品过于金钱化的观点。这些彩色印刷作品的销售也只能说是给这位批判家一些额外的收入,毕竟只有喂饱了自己才能站起来指责大环境。
水落石出的旧潮流
2015年,在这么多的新趋势、新艺术、新艺术家的充斥下,传统艺术收藏的几大分类都显示出了明显的下降和紧缩。
“每个人都在冲向当代艺术”,伦敦艺商和藏家艾弗・布拉卡说道,“这主要是因为收藏这些当代艺术作品带给藏家的一种声望和自豪感,越多的人在当代艺术市场的圈子里,这种对于追求稀缺品的欲望就越高。现在已经没有人因为拥有一幅埃尔格列柯(16世纪著名希腊画家)(图8)而感到骄傲了”。
上个月,苏富比和佳士得在伦敦的古代大师作品卖场的总成交额达到还可以的2910万英镑,约4300万美元,俄罗斯艺术场的成绩则是1450万英镑,约2105万美元。这个成绩相比起2014年同月的相同场次,连其一半都没有达到。佳土得面对这种对于传统艺术的需求降低的现象,选择取消其纽约的俄罗斯艺术专场(图9),这部分的艺术作品则会在将来出现在纽约4月份的“古典艺术周”中。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艺术一直是佳士得纽约独有的、引以为傲的个部分,这一决定的完成一定显示着这个艺术市场无法再继续生存下去的现象。
两大拍卖行在去年显示出各自独有的特色,走在两条平行但不同的道路上。佳土得作为法国奢侈品巨头弗朗索瓦-亨利・皮诺旗下的私有公司,并不需要公开其资产报表,所以到底佳士得去年利润多少,也只有公司自己知道。但是,如果仅凭大众知道的消息来看,5月份的两次14亿总交易额或许可以代表着它这一年的成功。
苏富比则相反,作为唯一一家上市的拍卖公司,在竭尽全力地从佳土得手中抢占当代艺术市场占有率的同时,还要担心不能因为花费过高的保证金而触碰到投资者紧张的神经。在新总裁泰得史密斯的领导下,苏富比去年用亿美元获得了因丑闻入狱又刚在4月去世的前东家阿尔弗雷德・陶布曼的收藏经销权。整个收藏被分成四次拍卖进行,至今为止的三次达到总交易额亿美元,1月底的最后一场陶布曼古代大师专场也只是有着2100万美元的最低估值。以这样的趋势来看,除非这最后一场拍卖突破最高估价,达到五倍的最低估价,否则苏富比势必要给投资者一个合理的交代。
2015年的最后一天,苏富比的收市股价为美元,比起6月下降了45%。传闻终于变成现实,苏富比年底宣布,为了减少开支,公司决定以自动离职的方式裁员80人。
或许这两大拍卖行可以从卡特・马什公司身上学习一些成功的经验。这个英国南部城市曼彻斯特的古董店,从去年夏天开始销售博物馆级别质量的英国钟表,委托方卖家是成功商人汤姆・斯科特。通过图册、展览和6月伦敦的古代大师作品艺博会,105个作品中97个成功销售,达到1500万英镑,约2200万美元的总交易额。卡特・马什收取斯科特先生的佣金政策为:1万英镑之下作品15%,1万-100万英镑之间作品10%,100万英镑之上作品5%。
虽然卡特・马什公司并不是名气响当当的拍卖公司或是画廊,也没有很多头条来报道这些交易,但这却是2015年为数不多的买家卖家委托方都皆大欢喜的百万收藏委托交易。
2016将带来的不同体验
2016年已经到来,在新一年的艺术品市场,又将会发生什么?
拍卖保证金在近几年越来越多地被谈及,也慢慢变成了拍卖行用来争夺高价作品的砝码。虽然在去年苏富比、佳土得和菲利普斯的含有保证金作品的数量有所减少,但是这并不妨碍去年11月三大拍卖行给出令人瞠目结舌的总计11亿美元保证金金额。
虽然佳士得在莫迪利亚尼亿美元作品中获利不少(仅仅1亿美元保证金),但这部分利润也都补给了其他诸多表现欠佳的作品,更不要提苏富比在陶布曼保证金上的失足。
在保证金严重影响了拍卖行利润的2015年苏富比的亏损,菲利普斯的刚刚持平,佳士得或许有所小赚,我们可以预计2016年并不会是大量保证金充斥卖家耳边的一年。苏富比和佳土得将会大规模地减少保证金的数量,而这或许会给菲利普斯创下一个绝好的争取市场占有率的机会,鉴于其并没有减少保证金的趋势和举措。
去年美国艺博会还是如往常一样势头较好,而欧洲艺博会则显现出萎靡的状态。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地区也都开始举办起了自己的展会,比如巴林。此外,在恐怖袭击的不稳定局势下,很多美国买家停止了去往欧洲的计划,这一现象当然同时是对美国自己的艺博会有益无害。在接下来的2016年,欧洲的经济和政治情况并不会在一两天之内就会有所好转,紧接下来的巴黎双年展和荷兰马斯垂克的TEFAF想必也会遭受去年同样的人流问题,这也会造成很多欧洲艺博会领导人更新换代。
最后,就是奢侈品体验的融入。2014年底,在迈阿密巴塞尔的同时也展开了“国际奢侈论坛”,主题为“艺术、科技、时尚在哪里聚集”。去年年底本该在凡尔赛举办的论坛因为巴黎袭击事件而被延缓,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它的大标题“超出物品”中看出其中的端倪和重要性。
艺术市场应该时刻关注时尚和奢侈品界都在发生着什么。今时今日,画廊、艺博会、拍卖行,甚至是艺术家自己都在努力提供给客户一种“艺术不仅仅是一个物品”的体验。这从卡斯滕・霍勒的滑梯(图10)、兰登国际的雨屋(图11)、安东尼・葛姆雷(图12)的量子云中就可以看出。
这种“体验经济”并不是一件新鲜事,上世纪90年代媒体就把它描述为一种体验物品。拍卖行、艺博会和艺商们给客户们提供私人酒会、最火热的排队门票和专有开幕式等。迈阿密新建成的超级豪华酒店法恩那酒店甚至都有专门的“体验经理”,专门负责为客户筹划最私密最奢华的旅游行程。
欧美艺术【第四篇】
画承徐黄誉满狮城
2005年新年前夕,新加坡美术总会与新加坡宣和文物艺术中心联袂为宫兴福教授举办《宫兴福花鸟画展览》。画展入口处张贴着放大了的宫教授工笔花鸟画腊梅、山茶和两只活跃的喜鹊,两侧摆放着大专院校、友好学术团体和知名人士赠送的花篮和贺辞。当宫教授和夫人欧阳兰天步入画展展厅时,主办画展的东道主和在场观众以热烈的掌声表示祝贺。
应邀参加画展开幕式的嘉宾有宫教授的学生、辽宁画院院长李树基,南洋艺术学院院长黄小姐,来自台湾、美国、印度、荷兰以及马来西亚的贵宾,新加坡各界人士等共数百人。开幕式由新加坡美术总会会长麦毓铭先生致开幕词。新加坡宣和文物艺术中心董事长俞精忠先生对宫兴福教授的艺术生涯以及艺术成就作了详细介绍。
展出的近百幅作品,是宫教授近年来创作工笔花鸟画(含部分写意花鸟画)中的力作和精品。这些画作选题新颖,立意深刻,笔墨老道,充满了美感和向上的活力。画面中的鸟类神情和花卉的姿态都是宫教授在大自然中捕捉到的鲜活艺术形象,加上在制作中融汇中西绘画的技巧,使靓丽的飞禽、百花栩栩如生。宫教授渊博精深的文化底蕴与仪象萧疏的人格魅力,赢得了狮城人的尊敬。
画展观览者如云。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作,一群群流连忘返的人们,一声声发自内心的赞叹,一回回和谐自由的追寻……
画展中最受人们喜爱的作品是长米、高米的工笔重彩花鸟画《映日荷兰别样红》。数朵十分娇嫩、带着露水珠盛开着的荷花在晨风中摇曳,硕大的荷叶随风摆动,错落有致,天空中几只美丽可爱的鸟在凌空飞过,使人们不禁联想起杭州西湖曲院风荷的动人情景,更让人联想到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圣洁品格。
新加坡《联合早报》派记者到画展现场采访,宫教授的彩照和两幅工笔花鸟画的照片刊登在《联合早报》彩色版上。该报的评述文章称宫教授的工笔花鸟画在继承五代徐熙和黄筌注重写生、造型生动、画风严谨的基础上,更加强了现代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意识,称宫教授为清末民初颇有实力的胡社的传人。新加坡《新明日报》也同样用大篇幅彩色版面介绍宫教授的花鸟画艺术。还有三种英文杂志刊载宫教授的作品并发表评论文章。
日前,新加坡朋友又邀请宫教授再次去举办画展,宫教授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宝岛之行广交朋友
2006年新年伊始,宫兴福教授作为大陆一个文学艺术参访团成员访问了祖国宝岛台湾。在有关方面举办的两次欢迎宴会上,宫教授先后将由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特精装《宫兴福画集》和以兰马鸡、迎春花为题材创作的写意花鸟画《迎春》赠送给了新党主席郁慕明先生、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关中先生,席间宫教授请关中先生转达对马英九主席的问候,并请把《宫兴福画集》和作品《迎春》转赠马英九先生。
郁慕明先生则把自己的著作《高手过招――谈笑九大政治明星》,签上自己的名字,连同台湾产的优质茶叶作为礼品回赠宫教授。
在台北,宫教授访问了国立故宫博物院,院方负责人薛飞源先生热情接待了他。接着他访问了台湾文化大学和台湾文化大学博物馆,陈明湘馆长亲自做解说。在这里,宫教授看到二十多幅三四十年代著名花鸟画家张书原作。张书是宫教授学生时代最崇拜的花鸟画家,曾多次从画册上临摹学习,能见到张书原作宫兴福教授颇感惊喜。
在台北期间,宫教授还会见了台湾中华工笔画学会会长、著名画家吴文彬先生和副会长、著名画家兼金石家林淑女女士及著名画家兼金石家陈宏勉先生,彼此互赠画册,并进行了“中国工笔画的回顾与展望”的学术交流。宫教授与这三位画家的作品十多年前在台北举办的两次《海峡两岸工笔名家作品大展》上共同展出过,但互相间没有见面的机会。此次见面,他们千言万语情系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前景和走向,纵然是初次谋面,却恰似多年的老友。
其后,宫教授又会见了台湾师范大学的林明贤教授和谢孝德教授,互赠画册,共叙艺术。林教授是著名国画家,谢教授是著名油画家,二人在台湾很有影响。他们表示愿与宫教授在台湾和大陆联合举办画展,推动两岸美术教育和艺术创作交流。
宫教授还参观访问了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和国立台湾史前文化馆。
笔墨精道献艺北美
2006年春节大年初三,宫教授携夫人欧阳兰天女士飞往加拿大温哥华举办个人画展。画展在温哥华展览中心隆重开幕,一时间刮起了由大洋彼岸吹来的中华文化的艺术春风,给当地带来了温馨和美的沐浴与熏陶。
画展由著名鉴赏家、收藏家、岭南画派鼻祖高剑父和林枫眠的好友、96岁高龄的苏锡文先生剪彩。苏老先生与宫教授交流晤谈,历数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的艺术成就及其对中国美术事业发展的贡献。苏老先生对中国当代画坛的现状了如指掌,也非常关注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他对宫教授清风朴厚、具有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与现代审美意识的画作十分欣赏。他认为,有宫教授这样一批工笔花鸟画大家的躬行化育和率先垂范,中国工笔画大有希望。
前来为宫教授画展贺彩的嘉宾还有从多伦多远道而来的华人社团负责人冯典勤先生以及宫教授亲自教过的学生们,这些学生已在加拿大定居,在文化艺术领域内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天地,已跻身于加拿大主流画派之中。
有人说生活是一种岁月,宫教授认为,艺术的求索也是一种岁月,即从涓滴到流溪的岁月,从垒土到山岳的岁月,从抽芽到芬芳的岁月,更是从单纯到成长的岁月……就是这岁月的累积,使许多金发碧眼的加拿大人对宫教授那“灵动如生的禽鸟,秀媚烂漫的花木,自然和谐的景物,富贵野逸的笔触”如醉如痴。他们或摄相,或留影,对中国文化的表现形式、审美理念、价值取向,表现出十足的理解和真实的认同,可以说,这是一次完美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当地新闻媒体对宫教授的艺术使者作用高度评价,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识见卓远讲学法国
2006年伊始,刚刚结束加拿大个人画展的宫教授接受了法国佩皮尼昂大学赴法讲学并举办画展的邀请。此事本是早些时候已经敲定的,只是时间没有定下来。宫教授和夫人欧阳兰天女士飞往法国,受到佩皮尼昂大学的热烈欢迎和接待。3月6日讲学开课,3月10日宫教授个人画展开幕。
宫教授画展开幕式热烈而隆重。佩皮尼昂大学校长和两位副校长出席开幕式,校长在开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祝词,盛赞了宫教授高深的艺术修养、前卫的艺术取向、久远的艺术思考及东方艺术的魅力。
法国国家电视台和报社,以及广播电台对画展开幕式进行了采访报导,佩皮尼昂大学东方艺术系、摄影系以及旅游系的教授和学生,法国各界人士,意大利、英国、爱尔兰和比利时来法国度假的朋友们参加了画展开幕式。
宫教授在画展开幕式上接受了法国电视台、广播电台和报社的现场采访,并即兴挥毫作画,画了一幅荷花和两只翠鸟,大家报以热烈的称赞和雷鸣般的掌声。校长代表佩皮尼昂大学将这幅水墨淋漓、笔妙韵美的中国写意画作为永久性收藏,摆放在最庄重的场所,让佩皮尼昂大学的师生和法国朋友随时可以欣赏到宫教授的杰作,并郑重宣布明年还将邀请宫教授前来讲学、办画展。
画展期间,西班牙巴塞罗纳电视台闻讯也特地赶来进行采访报导。
佩皮尼昂大学东方艺术系长于研究亚洲各国艺术,宫教授的讲学内容是中国绘画的花鸟画。
首先进行的是“白描”教学。由于大部分学员具有一定的写生能力,对形体结构理解能力较强,经过宫教授耐心的讲解和当场示范很快转入了写意画教学。法国人向来有一种不畏艰险、敢于实践的勇气和胆量,不怕失败,经过一个半月的反复演练,大多数学生能基本掌握中国画作画程序和方法,学生普遍对中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还画上了瘾。当时法国全国都在闹学潮、工潮、罢工、罢课,佩皮尼昂大学也关闭了。校长特别指示:“宫教授是请来的中国画大师,讲学不能停”。特地在已关闭的校园里开辟两个教室供上课用,保证了讲学的正常进行。
最后阶段宫教授带领学生到山野、海边写生花卉、鸟类和风景,有些学生画的蛮有味道,受到校方的赞赏和好评。
世界各民族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是共同的,艺术没有国界,成功的艺术作品属于全人类的精神财富。通过宫教授的画展、讲学和艺术交流,再次印证了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