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册期中化学知识点【参考5篇】
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涵盖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元素与化合物、化学反应及其方程式、酸碱盐的基本概念等内容,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化学世界。以下是阿拉题库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初三上册期中化学知识点【参考5篇】文章,欢迎您借鉴参考。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篇】
常见的碱的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除此之外还有氢氧化钾(KOH)、氨水(NH3·H2O),以及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氢氧化铝[Al(OH)3]还有一些生物碱如烟碱(尼古丁)等。
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的比较
2、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
(1)酸、碱、盐溶于水形成溶液过程会离解出可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酸、碱、盐的水溶液能导电。
(2)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存在相同的氢离子(H+)。
(3)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存在相同的氢氧根离子(OH-)。
碱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质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
初三上册期中化学知识点 【第二篇】
1.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6.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7.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9.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0.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11.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12.溶液都是混合物。例如: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等。
13.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5.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都是化学变化。
16.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7.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18.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H2、C、CO。其中属于单质的是C、H2。属于化合物的是CO。
19.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
20.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表示两个氢分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表示两个氢离子。
22.能鉴别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水的试剂是石蕊试剂。
23.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轻,难溶于水。
24.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重,能溶于水。
九年级上册化学必背重要知识点 【第三篇】
一、化学用语
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
非金属:O氧H氢N氮Cl氯C碳P磷S硫
金属:K钾Ca钙Na钠Mg镁Al铝Zn锌Fe铁Cu铜Hg汞Ag银Mn锰Ba钡
原子团(根):氢氧根、硝 酸根、碳酸根
OH-、NO3-、CO32-
硫酸根、磷酸根、铵根
SO42-、PO43-、NH4+
2、化合价口诀
(1)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
一价氢氯钾钠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五氮磷三价铝;
铜汞一二铁二三;
二四六硫四价碳;
三许多元素有变价,
四条件不同价不同。
(2)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
一价硝 酸氢氧根;
二价硫酸碳酸根;
三价常见磷酸根;
通常负价除铵根。
(3)熟练默写常见元素的常用的化合价
+1价K+、Na+、H+、Ag+、NH4+
+2价Ca2+、Ba2+、Mg2+、Zn2+、Cu2+、Hg2+、亚Fe2+
+3价Fe3+,Al3+
-1价Cl-、OH-、NO3-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四篇】
溶解性
口诀:钾、钠、铵盐、硝酸盐;氯化物除银、亚汞;硫酸盐除钡和铅;碳酸、磷酸盐,只溶钾、钠、铵。 氢氧化钙硫酸钙,微溶于水要记牢。 补充
1、元素化合价口诀: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铝三碳四氧负二, 氟氯溴碘负一价。金正非负单质零,正负总价和为零。
2、原子团化合价口诀: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负三记住磷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 3、溶液颜色口诀:铜蓝、亚铁绿、铁黄、高锰酸钾紫 4、七字沉淀——“一蓝一红褐五白”
●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白色:Mg(OH)2 BaCO3、 BaSO4 、CaCO3、 AgCl ★其中BaSO4、AgCl既难溶于水,又不溶于稀硝酸。
5、判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十对粒子——“一水两气七字沉淀”
+-+2-+2-+-①生成水:H+OH→H2O H+O→H2O②生成气体↑:◆H+CO3→CO2↑+H2O ◆NH4+OH→NH3↑+H2O
③生成沉淀↓:七字沉淀——“一蓝一红褐五白”
-3+-★ Cu2++OH→Cu(OH)2↓(蓝色)★Fe+OH→Fe(OH)3↓(红褐色)
--★ Mg2++OH→Mg(OH)2↓(白色)★Ba2++CO32→BaCO3↓(白色)
---★ Ca2++CO32→CaCO3↓(白色)★Ag++Cl→AgCl↓(白色)★Ba2++SO42→BaSO4↓(白色)
6、表中涉及到三种挥发性酸:HNO3、HCl、H2CO3应密封保存; 四种微溶物质:Ca(OH)2、Ag2SO4、CaSO4、MgCO3;
“——”表示三种不存在或遇水就水解的物质:AgOH、Fe2(CO3)3、Al2(CO3)3
三、离子共存及常见离子检验
1、 若离子之间发生离子反应,离子间便不能在溶液共存:
2+ 2--2+3+2+ 2-2+
(1)生成沉淀物:Cl-与Ag+; Ba与SO4; OH与Cu、Fe、Mg; CO3与Ca2+、Ba等
+ +2-(2)生成气体:OH-与NH4、H和CO3
(3)生成水
2、 此外要注意:题目要求的在酸性溶液还是碱性溶液、或者溶液是无色还是有色
3+2+2+
常见的有色离子:Fe黄色、Fe浅绿色、Cu蓝色、MnO4-紫色
初三化学知识归纳 【第五篇】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①均一:各部分性质、浓度、密度、色泽等相同。
②稳定: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时,溶液不分层、不沉淀。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和固体)。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常见的溶剂:水、酒精、汽油;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一般把水作为溶剂;)
2、能区分溶液中的溶质、溶剂(如:碘酒、糖水、生理盐水、高锰酸钾的水溶液、石灰水);
3、知道溶液、溶质、溶剂之间的质量关系(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及质量比。
4、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 生活中常见的乳化现象:如:肥皂漂洗衣服、洗洁精洗碗筷、牛奶、农药等。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 在一定的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2、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换:
饱和溶液转为不饱和溶液
①增加溶质;②蒸发溶剂;③降低温度;
不饱和溶液转为饱和溶液① 增加溶剂;②升高温度;
结晶: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现象,叫做结晶。(结晶 和溶解都属于物理变化)。(结晶方法: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
三、物质溶解与温度的关系
⑴酸碱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上升;如:硫酸、氢氧化钠等。
⑵绝大多数的盐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下降;如:硝酸钾、氯化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