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精编3篇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设计心理学精编3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设计心理学1
摘要:无人机是21世纪开发的新型实用创新产品,已在警用、农业、气象、电力、抢险救灾、视频拍摄等行业广泛应用。无人机的人机界面设计,直接影响其工作效率和操作的舒适性,需要从改善人机界面使用,增强用户与设备良性交互等方面入手,形成系统而清晰的认知。从设计心理学角度,基于人的思维及行为方式,对无人机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原则及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人机界面设计;设计心理学;无人机
人机界面是人机工程学领域的一门学科,指的是人和机器在信息交换和功能上接触或互相影响的领域,即人与机器通过界面的相互交流[1],包括信息输入与输出,界面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人和机器双方的效率。好的人机界面简洁美观,通俗易懂,不失雅致,在使用方式上也是十分简单且具有引导和解释功能,在造型和使用上都吸引用户并使用户感觉愉快,从而提高效率。人机界面属于计算机类与认知心理学类双重结合的产物,涵盖知识范围较广,还与人机工学、数字媒体技术、网络应用技术、人工智能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满足功能而言,大多数人机界面设计基本达到了人们对于使用的要求,而发展产品更多更适用的功能,却要从界面设计中以人的需求和使用产品的高效性两个方面出发,将设计心理学与界面设计融合,使产品与人的关系更为亲密,更大地发挥产品的性能。本文以无人机人机界面设计为例,探讨设计心理学在产品界面设计中的应用和实现。
一、心理学原理与人机界面设计
(一)认知心理学
20世纪50年代,认知心理学在西方兴起。认知心理学即人通过感官对信息的获得,并产生一定的心理认知,影响并指导思维形成和对事物的关注方式等。它是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从具体感觉到抽象认知再到具体的思维,包括概念、语言、情绪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的行为。由于人们对认知心理学的深入了解,认知心理学逐步得到发展,并应用于产品设计和计算机领域。现代人机界面设计涵盖着认知心理学。例如,通过人眼对不同颜色感知程度不同这一认知心理,可以对于颜色搭配进行不同设计。细视胞光谱中黄色部分最为敏感,在进行产品设计时,阴雨雾的天气通常用黄色来作为警示颜色,或者在字体广告设计中运用醒目的黄色为底色或亮色等。再如,红色等较为艳丽的颜色会引发人们的兴奋感,刺激食欲,一些餐馆的可视化菜单会增加红色装饰的使用。此外,认知心理学领域中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详细系统地解释了刺激的整个心理过程,在指导界面设计和信息传播版式设计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
(二)审美心理学
人机界面是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其出发点必然与人相关。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这要求人机界面的设计体现人性化特点与原则。人的特质具有社会历史性,人在各个时期由于审美的不同对于人机界面的要求也不同。例如,在原始人类时期,由于技术水平低下和人类意识浅薄,几乎无设计、无人机界面可言。在洛可可巴洛克时期,人们则追求矫揉造作的豪华装饰风格,直至现代主义的出现,在设计理论上提出“少则多”的设计原则,简约设计、理性设计等观点才在设计美学上逐步进入实用性和美观性相结合的艺术状态,并在斯堪的纳维亚风格中达到真正的美学与人机的优良设计地步。从历史的角度看,设计与文化内涵和底蕴有着紧密关系,人们的审美心理对于人机界面的发展有重大影响,设计必需考虑审美主体对某一类界面的审美体验,结合心理学知识对产品赋予新的含义,增加人机界面的新内涵。
二、无人机人机界面要求
无人机的人机界面通常可分为显示系统、操作系统以及辅助系统等3部分。显示系统主要指显示屏所带来的可视化视觉显示信息,操作系统通常指控制和界面应用部分(包括按钮、旋钮、手柄乃至触屏等),辅助装置是指显示系统和操作系统所搭配的其他设备,如电脑软件、手机APP等。基于心理学因素对人的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无人机的人机界面设计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最简信息
根据人的记忆曲线原理,人在短暂时期的记忆是有限的,面对众多的信息无法全部完成记忆的复写。对于无人机而言,其应用领域多为军事和救援领域,因此,其操作者应是高度紧张、注意力极其集中的。,在最短时间内把握最为有效的信息至关重要。在无人机的人机界面设计中凸显有效和重要信息,隐藏不必要的信息,形成简洁明了的主界面图将会突出主要信息,减轻使用者的记忆压力。
(二)反馈
反馈即使用者输入一定的信息指令后,在产品的界面或者操作中能够及时得到相应的动作。反馈是设计中的重要一步,在使用者与无人机相互“交流”过程中,彼此进行着信息的传递,如果没有反馈或者反馈不及时,后果将不堪设想。无人机的反馈需要更高的灵敏度和效率,可通过手机APP或者计算机智能系统联合设计来提高反馈的精度。
(三)匹配
匹配可实现用最简洁的信息表达最清楚的对应关系,从而减轻记忆负担。例如,通过颜色、声音、亮度等方式来提醒使用者界面区域重要的功能区,亮色、高音量、强光表示重要,特殊情况等。在无人机的人机界面设计中,通过清晰匹配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人机交流,如在航行和信息采集区域用特殊颜色进行匹配,提示操作者重要区域的匹配位置。
三、无人机人机界面设计原则
(一)清晰性
人机界面设计清楚简洁是提升使用者操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无人机本身具有轻巧敏捷的特点,对于它的人机界面设计也应该是简洁明了的,表达出最重要和本质的功能,避免对使用者造成注意力的浪费。同时,对于界面的分布和信息的编排要做明显的区分,重要信息进行强调,不重要信息则可以隐藏或者忽略,尽量做到界面所编布的重要信息就是使用者最为期待的信息。
(二)易学性
一个设计良好的人机界面应是易懂、易用的。无人机的应用领域较为广泛,不同领域类型的无人机有相应的特征,使用者经验、文化水平,语言等也有所差别,要充分结合使用者和心理界面设计理论原则进行设计。例如,SRK理论(认知控制层次行为模型)认为一般情况下人通过3个层次的认知控制来对信息进行处理[3],即基于技能行为的层次,基于规则层次的行为,基于知识层次的行为。基于技能行为的层次,基于规则层次的行为简称SBB和RBB,属于较低层次的人认知控制行为,在多数情况下人们喜欢用较低层次的认知控制行为来对信息进行处理[4]。在界面设计中从低层次的认知处理行为出发,做到人机界面设计的易懂易用。
(三)一致性
一致性的人机界面设计,在整体布局和设计上协调统一,不仅能够在审美上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而且信息规划合理,重点突出,有助于使用者了解界面,提高使用效,减少不必要的失误。以视频拍摄类的无人机为例,无人机界面与手机APP的结合使用减少了许多操作上的难度。一般使用者对于手机的使用较为熟知,当面临一个陌生的机器进行使用时,心理上难免产生生疏紧张的感觉,而与手机APP的结合使用则拉近了使用者和无人机的心理距离。
参考文献:
[1]沈霞,陶晋,魏东。从设计心理学角度思考数控加工设备的人机界面设计[J].工业设计,20xx(6):66-67.
[2]夏敏燕,汤学华。基于认知心理学的机电产品人机界面原则[J].机械设计与制造,20xx(1):183-185.
[3]杨涛,曾维鑫。浅析人机界面设计中的心理学因素[J]艺术设,20xx(3X):85-87.
[4]沈琼,陈蓓,张路。粗细联纺纱机操作系统界面的人机交互设计[J]机械设计,20xx(9):117-119.
设计心理学心得体会2
《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的中文翻译书名为《设计心理学》,更直白的英文翻译实际上应该是《日常用品的设计原则》,但是译者为什么要翻译成《设计心理学》呢?这里面和心理学有什么关系呢?其实也很好理解,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都会接触各种各样的日用品,比如门、电灯开关、电话、手机、冰箱、微波炉等,这些产品有的设计得好,有的设计的很糟糕,但是评判标准是什么?究竟一件产品怎么样设计就算是好,怎么就算不好呢?这就涉及到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了,因为任何一个用品都是要被人所运用的,无论是直接使用还是间接使用,总之最终都是要和人产生一定的互动作用,如果用更专业一点的词汇,就叫做“交互作用”。一件设计很好的产品一定与使用者在既有的心理模式上相一致,而设计很糟糕的产品正好相反,它不仅不能帮助用户解决问题,还会给用户造成麻烦,会让用户不知所措,甚至抓狂。《设计心理学》这本书的作者致力于通过此书向人们解释,一个好的产品通常会具备哪些设计原则,而只有遵守了这些原则,才能设计出好的产品。
本书的第1篇推荐序言,名字叫“设计是无言的服务”,总结得很精辟。在解释什么是“无言的服务”时,应该先弄懂什么是“有言的服务”。所谓“有言的服务”实际上也很好理解,就是需要有人亲自在现场为用户提供一种无形的帮助,比如接待人员、客户中心的工作人员、礼仪小姐等是最常见的“有言的服务”,而“无言的服务”即产品或服务的使用者不需要在别人的帮助下完成对产品的使用,一件产品设计得好与坏,不需要让现场指导人员或者设计人员告诉使用者怎么做,而是由使用者自己体验完成对产品的使用。“设计”可以产品实物为载体为使用者提供好的、方便的服务,也可以通过拙劣的产品使用方法为使用者提供糟糕的服务。这就是我认为的“设计是无言的服务”。
在作者的新版序言中,介绍了本书自出版以来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不断地帮助设计人员改进产品的使用,通过几个简单的设计原则就把最本质的道理说了出来。虽然这本书出版较早,里面有些产品已经在现在过时了,但是产品的设计历程中,那些有用的思考方式却仍然值得借鉴,而且,虽然这本书讨论的主要还是日常生活中的那些日用品,更偏向于“实体”,但是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已经大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新的高科技产品每天都在陆陆续续地被人们发明出来,有些产品的的确确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让我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和便利,甚至有人预言,“未来之屋”这种全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就在不久的将来得到普及。手机客户端中的各种应用程序、Iphone 4、微博、微信等这些新的玩意也正在改变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
本书最重要的3个重点:
1、不是你的错:这是对用户说的话。即当你不能很好的使用一件产品的时候,不能就认为自比较愚蠢,而应该把这种错误归罪给产品的设计人员。
2、设计原则:书中最有价值的论点——概念模式、可视性、匹配原则、反馈原则、限制因素、预设用途。
3、观察力:通过本书可以学会如何观察自己、观察别人。同时在观察的基础之上要学会进行角色扮演(persona)。尤其是做产品的同学,要学会站在用户的角度上看产品、设计产品。
这些新的高科技产品依然遵循着《设计心理学》这本书中所说的几个原则,为什么?因为无论一件产品所用到的技术多么先进、多么高深,它终归是要被用户所使用的,如果一件产品不能实质性地解决用户的问题,那么及时是再好的外观设计和技术水平也无济于事。产品的外观在变,但是用户的本质需求不变,而人们的需求来源于心理学中的马斯洛理论,技术在变,但是人不变。技术是一种知识,而心理学是属于跨领域的学科,是用来结识知识的知识,因此是一种更高级的、更贴近理性、更接近事物本质的一门学科,数学也是如此。这种帮助掌握知识的知识,更值得研究。心理学不仅是方法论(告诉你如何解决一些现实中的实际问题)的学科,而且也是认识论(帮会你更好地认识你周围的世界)的学科,因此它是一门让人变得聪明的学科,就像哲学一样。所以这本书叫做《设计心理学》会更好,因为设计本身也是一门很跨学科的东西,是一个开放系统,这种各样的设计理念也在不断的更新,但终归都是为人服务,所以研究透彻人的心理模式是做好产品最重要的能力和素质。
个人小总结:
研究产品最基本的步骤:举例、抽象、类比、总结、实战
具体到某一款产品上时:
第一,应该知道它是做什么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也就是先举例说明一款产品;
第二,画出这款产品的工作流程图,抽象化得流程图便于理解产品的各个模块的工作原理,图总是能比文字表达的更直观、更清晰。这一步对应的就是抽象。
第三,之后就是类比,即竞品分析,找一找与该款产品提供类似更能或者满足相同用户需求的产品有哪些。通过几个维度,例如本质需求、功能点、易用性、可行性、成本、美观度等一一做对比,从而发现为满足的需求,对产品做以改进,弥补设计漏洞。这一步就是类比。
第四,通过竞品分析,总结出需要保持的优势,更重要的是更够从别人的优点中学到可以copy的东西(这里的抄袭不是简单的表层性的、功能性的抄袭,而是概念性的抄袭),总结出有价值的,可以商业化的(或者说商业可行性)的()东西。
第五,最后就是实践,即做款独具特色(POD),又保持原有的同类产品基本功能(POP),做一款综合水平上超过群殴他竞品的好产品来,从而为用户创造价值。这就是实践,做产品最需要的也是这个。
以上是我总结的做产品研究的基本步骤,还很菜呢。如果用更为简练的表达来说明一款成功产品需要具备的哪几个条件的话,那就是为用户创造价值、技术上具备可行性、产品上具备可用性(摘自《启示录: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中的一句话)。
设计心理学3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社会意识的提升,儿童的身心发展问题成为家长关注的焦点。儿童家具作为学前儿童的日常必备物品,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以发展心理学为依据,结合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分析了家具在学前儿童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旨在论述发展心理学在学前儿童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家具设计应用
引言
发展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用发展的、联系的眼光去研究人类成长发展各个阶段的心理变化并究其内在的原因。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发表的《儿童心理》一书,既被视为发展心理学的前身,也是公认有关儿童心理学早期的经典著作。此后,欧美一些心理学家纷纷开始投入到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中,使儿童心理学得到进一步发展。1957年,美国出版的《心理学年鉴》中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文章的标题,标志着儿童心理学向发展心理学的演变。随着人们对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深入,使发展心理学在不同领域得到了应用,为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基于发展心理学的儿童家具设计便是其应用的发展趋势之一。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学龄前儿童”指正式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前的儿童。年龄阶段在3-6岁,处于童年早期[1]。这个阶段的儿童心理作为儿童成长阶段的特有时期,无论是从成长的内容还是成长的心理特征来看,都呈现出本阶段特有的特点。
认知的发展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通过对儿童认知成长机制的研究,将儿童思维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阶段(1-2岁),前运算思维阶段(3-6岁),具体运算阶段(6-12岁)以及形式运算阶段(12-18岁)。并指出前运算思维阶段(3-6岁)是儿童认知发展相对较快的时期。该阶段儿童在认知方面容易受外在事物显著特征的影响,更多靠物体的形态去感知与判断事物。由于神经系统还未发育成熟,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随时转换注意的目标,对于新的事物往往不能形成清晰的认识。有研究表明,学前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黄金时期,该阶段儿童的认知方式对其成年后的思维习惯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有重要影响。然而,不同的生活环境会对儿童的认知产生差异。鉴于此,从小给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生活环境对于他们认知的发展至关重要。
个性的发展
这个时期的儿童可塑性非常强,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组合[2]。随着语言能力、自理能力及思维的提升,该阶段儿童的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渐渐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思考问题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对于那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开始想要依靠自己独立完成。然而,个性贯穿于人的一生,良好的个性会影响儿童未来的发展。因此,重视学前儿童个性的培养与发展,对儿童今后人际关系及事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人际交往的发展
人际交往指个体通过语言、肢体动作以及表情等表达方式同其他个体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它体现了人的社会属性,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际交往作为儿童进入学校后社会性的重要形式,在儿童未来的生活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游戏作为学前儿童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活动,贯穿于他们整个成长过程中。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学前儿童更愿意选择可靠的游戏伙伴作朋友。另外,通过观察儿童的游戏行为,心理学家认为好的游戏不单单有趣好玩,还能激发儿童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让孩子在游戏中懂得如何思考,激发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某些能力的发展。由此可见,游戏是该阶段儿童学习以及与同伴互动交流最好的方式,是促进其人际交往的有效途径。
2儿童家具在学前儿童生活中的作用
“儿童家具”是指适应0-18岁的儿童身心特征,并能满足儿童的生活、学习、娱乐和社交方面的需求,为儿童提供坐、卧及储存物品等功能需要的一类器具[3]。学前儿童家具主要包括儿童床、学习桌、儿童座椅以及储物柜等。有调查显示,人类每天与家具的接触时间较长。对儿童而言,其学习、娱乐、休息等活动与家具亦密不可分[4]。因此,儿童家具适合与否对儿童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通常,儿童家具有以下作用:
提供儿童休息与储物
满足儿童生活作息的需求是儿童家具的首要功能。学前儿童处在身体快速发育的阶段,休息对于他们的成长有重要意义。良好的睡眠不仅为其生长创造有利条件,也能保证他们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去生活学习[5]。同样,对于儿童来说,储物需求也是必不可少的。该阶段儿童物品多且杂乱,房间里随处乱扔玩具是常见现象,将儿童物品进行分类收纳,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宽敞、舒适、安全的生活空间。
培养儿童自理能力
这个阶段的儿童好奇心强,喜欢尝试自己独立完成任务。对于家庭事务,他们虽然不能做到完全自理,但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完成简单的收纳任务。例如,儿童将自己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放在指定的位置,既易于寻找又在无形中培养了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小归类收纳自己的物品,使儿童较早就有独立的意识,自理能力不断提高,有利于他们今后更好地发展。
寓教于乐
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学前儿童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该阶段的儿童往往通过游戏来慢慢感知世界。研究发现,儿童可以从游戏中获得生理与心理的满足,这对他们的身体发育、人际社交、认知能力等都会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儿童家具在满足主要功能的基础上应同时具备娱乐功能,在游戏中提高儿童在家具使用中的参与性并从中学习新技能,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亲子互动
亲子关系对父母与子女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彼此的沟通可以培养亲子感情。家长在儿童的成长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前儿童的许多知识及生活技能是由家长言传身教的。儿童家具可以成为家长与孩子沟通交流的平台。例如,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整理自己的衣物并进行合理收纳,将玩具放在指定的位置,家长陪孩子一起玩耍、学习等。这些活动不但使孩子在使用家具过程中锻炼了能力,也让孩子与家长在交流过程中增进彼此的感情。
3优秀案例
发展心理学经过百余年的发展,理论体系日趋成熟,现已逐渐转向应用领域方向。设计师通过不断探索,将发展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儿童家具的设计实践相结合,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许多儿童家具在设计中融入游戏性、益智性等各种元素,深受家长和孩子的青睐。
儿童衣帽架
该款衣帽架由意大利设计师埃莱娜设计。它是由2个高低不同的衣帽架,床头柜,挂钩和洗衣篮组成。首先,针对学前儿童注意力易分散的现象,将衣帽架的挂钩处设计成动物的眼睛,看起来乖巧可爱,使儿童的注意力能很容易地放在收纳上,使他们养成了从小收纳衣物的好习惯。其次,2个高低不同的衣帽架,分别给家长和学前儿童使用,增加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拉近彼此感情(见图1)。
儿童滑梯床
由著名丹麦儿童家具品牌芙莱莎(FLEXA)公司设计的儿童滑梯床,把家具产品造型和儿童发展的特点进行了很好的结合。设计师将学前儿童喜爱玩滑梯的特点融入儿童床的设计中,深得儿童喜爱。此外,考虑到学前儿童爱玩捉迷藏,喜欢保持一种神秘感,设计师还将帐篷元素与儿童床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儿童的睡眠时间也充满乐趣。在细节的处理上,整体的家具都采用圆角的设计,可以有效防止儿童在玩耍中不小心磕碰(见图2)。
儿童椅
儿童椅由家居设计公司设计。整体采用模块化设计,主体部分由靠背椅和座椅组成,此外,还包括婴儿床体、座椅支撑架与脚踏板等零部件。其最大特点是通过将主体模块与不同零部件组合会产生不同的使用功能,以满足不同成长阶段的儿童使用。例如,将靠背椅与婴儿床体组合,它可成为一款幼儿助行器;把靠背椅与脚踏板组合又变为一把儿童高脚椅。该产品解决了父母在儿童不同成长阶段需求不同的问题,属于典型的满足儿童发展需求的家具设计(见图3)。
4结论
将发展心理学理论与儿童家具进行设计实践的结合,成为儿童家具发展的趋势。本文通过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解析,并列举儿童家具设计的优秀案例来阐述发展心理学在儿童家具中的应用。发展心理学总结了不同年龄阶段儿童不同的心理特点,设计师从中提取符合儿童成长变化所需的设计元素,设计出满足他们身心发展需求的儿童家具,让产品更好地为儿童用户服务。
参考文献
[1]侯涛。从发展的角度探析儿童娱乐产品设计[D].北京理工大学。20xx
[2]刘博文。儿童家具可成长性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xx
[3]卓霄。何庆华与汪斌。儿童家具设计初探[J].家具与室内装饰。20xx(03).28-29
[4]何小娟。潘文芳。从工业设计角度解读《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J].设计。20xx(08):68-69
[5]姚雯吉。基于发展心理学的儿童中期家具设计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