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哲学思维方法有什么特征简介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3058522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哲学思维方法有什么特征简介精编4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哲学思维方法【第一篇】

对于一个有强烈的愿望超越自我的人来说,精神的折磨是远比物质的贫乏痛苦得多的!不过孤独和困境却能让人在哲学书中找到了慰籍。康德、黑格尔、罗素、尼采、威廉·詹姆森、马克思、皮亚杰……在这众多的心理学和哲学家的思想中间流连忘返,是能够给人以无限慰籍的。

在现在,哲学有完全学之称,所谓完全学,是指这门学科已经基本构建完成了其结构,再没有构造建筑基础和房柱、房架的必要,要的只是添砖加瓦,修缮加固的问题。

学哲学或是建立一门新的体系的哲学,都应遵守思维逻辑,从概念出发,而后进行推理,构建体系,逻辑思维是任何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没有砍柴刀是进不了山的。

因此,哲学思维是否应当寻着以下规则进行呢?以供商榫。

首先,概念必须精确。概念是描述事物的重要工具,要想把自我的意念或意象表达清楚,很多情况下就必须借助概念来说明;不过,如果概念本身不明确的话,显然是没有办法将事物表达清楚的,所以概念的明晰非常重要,我觉得英国的哲学家如罗素在这一点上值得德国的哲学家如黑格尔等学习;不过人们如鲁迅总结中国人的特性中所说的马虎和不认真,概念的明晰性就变得不重要了。要想使概念明晰,就必须对它进行说明;

其次,充分阐述概念涵盖的内容。概念虽然是人对事物进行抽象思维的产物,不过不同的概念抽象程度不同;一些较为具体的概念可能只需要展示某个实物就能让人们理解,比如吃饭的“碗”这个概念。然而越是抽象的概念,就涵盖了更多的具体概念,越需要更多的解释和说明,也越不易理解,越显得需要解释和定义,比如存在、物质、精神、合理、需要、真理等等。

第三,善于运用抽象思维艺术。那么什么是抽象呢?有人说智力就是抽象思维的能力,皮亚杰说智力是适应的能力,是同化和顺应的结果,这两者有什么关系?需要进一步明晰化!

所以,抽象这个概念需要认真彻底的加以理解,这个理解需要借助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和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一书的观点,这些观点是我们思考的基础。需要就这个概念本身进行再阐述,使这个抽象的概念“抽象”本身有一个更加具体的说明,让更多的朋友尽可能理解它。

第四,思维内涵相当丰富。概念的抽象水平与思维水平相适应,我们每一个人都喜欢具体生动的东西,这不光是中国人的特点,也是人类的共性,不过,如果想确立一个判断,使它能有普遍的功用,“放置宇宙而皆准”,而不是只适合“中国国情”或某一地或某一时的情形,就需要将概念与具体的事物相分隔,用别的概念来清楚明确的定义和说明,这样的概念是更具抽象性的,这样的思维水平也更高级,是一种更高级的智力。抽象的概念由于抽掉了许多细节,只是抽取了事物的共同性的东西,不再是“有血有肉”,显得干瘪无味甚至是晦涩难懂(如果没有解释清楚的话),不过如果真是有心人,也许会从中找到类似哲学家的那种快乐也未可知,理解的过程,就是一种快乐。理解了抽象的概念,也就意味着思维水平的提高。

第五,抽象概念的外延必须尽可周全。不仅比较具体的概念的外延广,也应该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如果要想让这个概念明晰,最好是不仅清楚地指出它的外延,即这个概念的范围,也要尽可能说清楚这个概念的内涵,这就好比谷歌地图,不仅搜索的范围涵盖整个地球(外延),还能让人找到每一个街道(内涵),要是自己能将抽象的概念表述到这样的程度,大概也能像罗素一样拿诺贝尔奖了吧!

第六,对最普遍概念(某个层次上抽象程度最高)的理解,必须与存在一致,就是人们通常所称的真理!这个就是理性的体现。西方人从自然出发研究哲学,寻求思维与存在的统一,而中国人从社会出发研究认识,追求的是人如何战胜自然。因此信仰真理普遍存在于西方文化中,而在中国文化中却少有信念真理出现的原因!没了有信念也就是导致中国社会急功近利,尊崇儒术,强调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为而为大量出现的原因。

第七,阐述观点必须遵守形式思维逻辑。通过辩证思维准确界定了概念以后,达到对普遍概念的理解后,为认识事物奠定了客观的基础,对认识的论证过程则是通过形式逻辑的方式来实现的!三段论,归纳法在其中的作用必不可少!

第八,超越自我。不能实现这种概念的超越,人们的思维就会停留在皮亚杰所谓的“自我中心” 态,思维无法真正独立起来,中国文化就是如此!许多博客中那一些就事论事的写作方式,无法摆脱这种嫌疑!

第九,全方位认识客观存在。不仅从自然也从社会认识自我以外的一切存在。为什么中国人的思维仅停留在从社会角度认识社会?我推想是因为中国人从一开始就是从人的物质存在水平出发来认识世界的;按照马斯洛的需要理论,长期以来绝大多数中国人的需要水平基本停留在物质生活安全需要的水平上,对超越自我的需求水平则很低,所以在中国的历史上,没有出现伟大的哲学家,出现的都是社会伦理学家!

哲学的定义【第二篇】

哲学是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它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问题。

哲学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第三篇】

第一,它是辩证性的思维方法。辩证法是对现存事物肯定和理解中同时又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对任何事物都应一分为二的看待,反对片面性和绝对性。

第二,它是批判性的思维方法。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所以哲学的思维本质上就是一种不盲从权威的批判性的反思。

第三,它是实践第一的思维方法。它强调人的正确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人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社会实践发展了,人的思想认识就必须不断前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四,它是超经验的思维方法。它反对经验主义,反对把实践观庸俗化,反对把过去的、一时成功的经验作为绝对真理照搬套用,它以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冷静地审视客观世界的事物和人类经验中的一切行为。 总的来说,哲学思维方法不在于给人多少具体的知识,也不在于给人解决了多少具体的问题,它的根本作用在于给人提供了一种正确的理性思维模式,培养和锻炼人的思辨能力,从而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出巨大的推动力。

哲学思维方法的运用【第四篇】

一、哲学思维运用的广泛性

经常有人这样说,学哲学有什么用?既然不能当饭吃,又不能赚钱,甚至连哲学博士找工作都成了困难,在美国开出租车的哲学博士大有人在。哲学属于社会学的范畴,如此演绎,不仅哲学,历史学有什么用?社会学有什么用?艺术有什么用?几乎所有的社会科学都面临这样的危机了。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以拜金主义为价值取向的人在衡量一门学问、一项社科成果的时候,往往是以能否赚钱,能否直接创造财富作为标准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学者们对这类问题和现象,也只能摇头苦笑而已。

要证明哲学有什么用,看来是件很困难的事,而要证明哲学什么用也没有,同样是件不容易的事。有三个例子也许能给人启发:一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武汉大学校长陶德麟先生说过一段很有哲理的话:“有人问我,你搞了一辈子哲学,哲学究竟有什么用?我确实说不出哲学有什么用,也不好说哲学没有用,只好回答,我们哲学系八二届的学生现在毕业20周年了,看看他们今天在做什么,也许多少能回答你的问题。”据悉,该系八二届的毕业生并不因为误入哲学系而碌碌无为,他们中从教的有大学校长、有博导、有美国著名大学的终身教授,从政的有市委书记、市长,从商的有股票上市的民营企业老板,……绝大多数人都成了所在单位的骨干。二是世界科学史、思想史上著名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培根,在哲学、法学、自然科学各方面都有巨大的成就,他曾当上英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却说了这么一句话:“我要用法律充实我的腰包,用哲学满足我的灵魂”。三是头发有什么用?没有它也照样吃喝,长得壮实,对留光头的人头发连装饰的作用都没有,但千年古墓中出土的古尸,肉体和骨骼都化成了腐土,而头发却完好地保留下来,有人认为有用莫过金钱,古语却说“钱财乃身外之物”、“为富不过三代”,而思想、精神、学问反而象头发一样千古不朽。

看来哲学社会科学并非没有用,只不过是它的作用容易被人忽视而已。反思哲学社会科学被人所忽视,大体有两大原因:第一,哲学社会科学自身作用的特点所致。它的特点一是有远用而无近用,它的影响往往不是立竿见影式的,而是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反映出来。二是有大用而无小用,它产生的影响往往是对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对社会的公共决策的影响,而不是对个人具体工作的影响。三是有潜用而无明用,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式的,先是在思想意识接受,继而才转化成个人的思维方式,再影响人的具体行为方式。第二,社会环境影响所致。战争或和平时期、计划或市场经济的不同环境,对社会心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用主义、拜金主义更容易左右人们的思想,判别事物价值的标准更直接、更具体。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被忽视也就不奇怪了。

二、哲学思维运用的特征

哲学思维方法指的是人们认识、改造客观世界时所运用的具有哲学特征的思维方法。在改造世界时它有四个主要特征:第一,它是辩证性的思维方法。辩证法是对现存事物肯定和理解中同时又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对任何事物都应一分为二的看待,反对片面性和绝对性。第二,它是批判性的思维方法。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所以哲学的思维本质上就是一种不盲从权威的批判性的反思。第三,它是实践第一的思维方法。它强调人的正确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人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社会实践发展了,人的思想认识就必须不断前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四,它是超经验的思维方法。它反对经验主义,反对把实践观庸俗化,反对把过去的、一时成功的经验作为绝对真理照搬套用,它以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冷静地审视客观世界的事物和人类经验中的一切行为。

总的来说,哲学思维方法的运用不在于给人多少具体的知识,也不在于给人解决了多少具体的问题,它的根本作用在于给人提供了一种正确的理性思维模式,培养和锻炼人的思辨能力,从而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出巨大的推动力。

三、哲学思维在公共决策中的运用

公共决策是一种社会决策,通俗地说就是公共政策的制订。公共决策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社会性,它牵涉到城市管理、环保、交通、治安、教育等许多方面公共事务的管理。公共决策关系到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全社会的大事,不是政府部门本身,更不是少数领导人自己的事情。公共决策有很大的风险性,一旦失误,造成的损失往往是社会性的、难以用金钱去弥补的,严重的还影响到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可信度和支持率。所以,决策者在制订公共政策时,除了要有历史感、责任感以及具备高水平的决策能力之外,运用哲学思维方法去指导决策,是致关重要的。在公共决策中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实事求是的原则。一项社会性的决策,应该是客观的、可行的,因此,必须符合社会各方面的客观实际情况,如果脱离实际,超越了现有的客观的条件,那怕是出发点再好,也很容易造成重大失误。比如一些地方在经济实力并不雄厚的情况下,城市基本建设过分强调“一步到位”、“多少年不落后”,结果是地方经济大伤元气,再无发展后劲,一座座高楼大厦成了领导人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一年年的经济停驰,一个个精神萎靡不振,则是领导人的“心病”和“愧咎”。

二是一分为二的原则。在辩证法看来,任何社会性的决策都是有利有利弊的,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决策,关键在于要把握好决策的得与失、利与弊的“度”。有些决策用经济价值标准去看是“失大于得”,而从社会价值、政治价值标准去看却“得大于失”。比如教育的投入、改善市民文体活动条件、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政府都要花大量的钱,但政府不能把这些支出看成“赔本”的决策,城市居民的文化水平提高了,身体素质增强了,贫困人口减少了,带来的是社会安定、民心向党,所带来的“利”将远远大于经济上的“失”。

三是系统均衡的原则。公共决策牵涉面广,最易犯的错误是顾此失彼,具体表现是解决了某方面的问题,却产生了另外的、甚至是更大的问题。比如过去在分配政策上“一刀切”的平均主义,表面上解决了贫富不均的矛盾,却带来了消极怠工、抑制生产力发展的严重后果;有的地方为了急于引进人才而给与过分优惠条件,却打击了本地人才、已有人才的积极性;有些城市在制订经济发展规划时,只考虑到某些已有的优势领域,而忽视了城市的均衡性发展,畸型的经济发展也许在某一时期是高速的、奏效的,但抵御风险的能力却是脆弱的,从长远来看是非常危险的

四是勇于创新的原则。辩证法对事物都是放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中去把握的,被列宁称之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的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对着奔流不息的河水,留下了一句千古名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世界万物和人类的社会实践永远处于变化之中,要做出正确的决策,就得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化,就得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改革要有敢于冒风险的勇气,要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才能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5 3058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