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寄语 >

学生培养的德育指导【通用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2215354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学生培养的德育指导【通用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学生培养的德育指导【第一篇】

摘要:北京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二年了,但美术新课改刚刚实施了一年,而笔者所在学校不仅开足了必修模块课时,而且还同时开设了八个选修模块。这一年的美术教学中,笔者越发体会到德育教育对美术教学的影响力。德育是当前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在学校中,实施德育的途径很多,其中通过各学科教学使德育与教学相结合,用知识本身去吸引、教育、影响学生是重要的途径之一。美术教学作为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美术课以其自身的特点证明在教学中也可以渗透德育。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不同的形式将德育教育渗透进课堂中,而德育又促进了美术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美育;德育;美术教学;德育渗透。

美术教育是一种形象化、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审美教育。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给学生以积极的思想影响。美好的艺术形象,可以给学生展示出社会生活的画卷,展现出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如果说,德育重在晓之以理,那么,美育则重在动之以情,只有有情,才可达理,情理结合,然后导之以行,方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美育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陶冶其道德情操。所以我们的美育应当以德育教育为中心,两者相辅相承、互补互利。美育中渗透着德育,从而进一步也促进了美育的纵深发展。

新《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美术教学的一项基本内容。教师既要懂得在教学中进行美育,更要懂得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美育和德育情理结合,相辅相成,寓美育于各种德育活动之中,寓德育于各种美育活动之中。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美术教学也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的。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大力提倡美育,并企图以美感教育完成道德教育的任务。

美术新课程改革实施已经一年了,在必修和选修模块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充分感受艺术美的同时提升其情感素养、培养良好品质的德育渗透作为整个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过去了,在积累经验的同时也有了更深的体会,那就是找好切入点,就可以达到美育与德育相得益彰的效果。我在美术教学中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德育渗透的。

国家教委在有关文件中,明确指出开设艺术欣赏课是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开阔学生的文化艺术视野,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情操。使之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其全面发展。”主要是通过对中外古今的各种优秀作品,有代表性的作品的介绍、赏析,使学生逐步获得审美的愉悦,受到教益和启迪。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欣赏课对学生思想意志、情感有很大的影响,而思想、意志、情感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是道德的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利源泉。”

对于美,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而对于美术作品中不同的`表达方式很多人则表示了不理解。在刚上欣赏课时,有很多同学往往只会接受具像的美术作品,认为只有画得像才能称得上是一幅好作品,对抽象与意向作品的艺术价值则表示了质疑。在后来的欣赏课上,学生明白了事实上东方和西方在文化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在美术作品上就表现出了不同的创作手段。如中国画就是以线造型为主,在宋元明清文入画中更多地体现了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文人思想。而以欧洲为主的西方古典绘画则以明暗造型为主,强调光线对物体的影响,追求真实的艺术效果。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作品更是艺术家对生活的体验,借助艺术语言进行表达。他们的创作会不仅受到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科技等因素的影响,还和本人的经历、性格、世界观、艺术馆、潜意识等密不可分。比如在朱耷形象怪异、信笔挥洒、奔肆不羁的作品中就反映出本人内心所压抑的痛苦。同样从徐渭的画与诗文中感受到画家“胸中有一段不可磨灭志气”。体会到齐白石你苍劲有力的笔法和浓淡干湿的墨色变化中蕴藏的美感。从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中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也从他不同时期的作品中感受到艺术家天才的想象力创造力。达・芬奇的严谨、拉菲尔的唯美、米开朗基罗的力量以及文艺复兴的人文气息给同学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了解了蒙克的身世后,学生们看懂了《呐喊》。理解了为什么中国古代花鸟画家喜欢表现被称作“四君子”的梅、兰、竹、菊,那是因为这些植物的特性与人们的思想情感有着某种联系。课堂上,一幅幅作品为学生打开了一个由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组成的多元化的美术世界,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学生们也从画面的色调中找到了生活中的色彩,了解了色彩对人类及整个自然界的重要性。懂得了生活中的色彩与自然界中色彩的区别,知道了什么是协调,什么是对比,学会了用色彩装扮自己。课堂上,学生们习惯了交流,学会了沟通,懂得了理解与宽容,我确确实实感受到了学生在精神状态上的变化。

陶艺课中有很多以小组为单位的制作活动。俗话说“千人千面”,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生活环境、成长经历、思维习惯、认知方式都是有差异的,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想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某些优势,及时启发并提供帮助,还要强调每个小组的分工协作。陶艺教学首先体现的是操作性,课上应立足于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尽量提供条件使之多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感受陶艺的魅力及学习的乐趣。如在盘条制作中,我没有提过多的要求,而是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由于泥条盘制法是陶艺成型技法中最为方便、造型表现力最强的技法之一,学生操作起来比较容易,发挥空间很大,课上,充分展示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搓泥条的,有盘筑的,还有做装饰的,大家快乐的参与其中,团结协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瞬间里改变的形态,打开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展现了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制作过程中学生找到了久违的快乐。

学生培养的德育指导【第二篇】

因为我在这,所以人间充满爱。

——题记。

灾后的姚城植物是忧郁的绿色,天空是伤心的蓝色,大地是惆怅的黄色,但人间却依然是炽热的红色。

晨曦的身影。

打开门,一股恶臭扑鼻而来,我眉头拧成了川字,正准备落荒而逃,却发现楼道上一个身影正扫完洪水留下的狼狈,匆匆离去。昨天的狼藉已变成今天的清爽,穿梭的身影在发霉发臭的垃圾忙碌着,难道他们不累吗?哦!我懂了。因为爱着这座城市,所以爱着这份工作。因为拥有红色的心,所以披着霞光,顶着劳累,忍着奇臭,还这座城市一个美丽的面容。她弯着腰,弓着背,用力把地上的淤泥铲除,她拖上长长的水管,把地上的污垢都冲得一干二净。而这一切,都是在我们香甜的睡梦中完成的。无邪的岁月把沧桑刻在她的眉间,才一转眼,她已离去,但勤劳却坚定的身影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头。她就是清洁工,她告诉城市,我在这,在这挑战干净的姚城!

美丽的抉择。

马路四周,小区角落,都盖上了厚厚的淤泥。她们穿着红背心,遍布在各个角落,消毒气体在空中弥漫。她们在白色的气体中穿梭,不放过每一个细小的角落。难道这气体她们不刺鼻吗?哦!我懂了,因为爱着这座城市,所以爱着这份工作,因为拥有红色的心,所以背着沉重的消毒工具,带着密不透风的口罩,瞪大明亮的双眼,还座城市一个干净的面容。她们弱小却炽热的身影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头。她们就是志愿者,她们告诉城市,我在这,在这创造卫生的姚城!

温馨的问候。

同学们纷纷来到学校,唯独家住陆埠的同学还未赶到,我们担心起来,在这次洪灾中,陆埠可是重灾区啊!那里的洪水退了吗?来学校的路上安全吗?终于,在第一节课下课前,这位同学匆匆赶到了。同学们立刻把她围了个水泄不通,一句句温馨的问候,一个个灿烂的笑容……哦!我懂了,因为爱着这个班级,所以爱着这位同学,因为拥有红色的心,所以担心、问候布满整个教室。我们告诉城市,我在这,在这打造温馨的姚城!

因为我在这,植物不再是忧郁的绿色,天空不再是伤心的蓝色,大地不再是惆怅的黄色,都变成了炽热的红色。

人民对余姚齐声高喊:我在这,别怕,余姚!

——后记。

点评:这是1篇叙事的文章,小作者从“晨曦的身影”、“美丽的抉择”、“温馨的问候”三个角度,赞美了那些为洪灾后的.余姚辛勤工作着的清洁工、志愿者和孩子们。文章语言自然流畅,结构独特合理,是一片成功的习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学生培养的德育指导【第三篇】

指导学生自改作文的尝试(教师中心稿)。

南昌十中杨春华。

在作文教学中,笔者尝试着改变过去那种专由教师评改学生作文的方式,把评改作文的主动权交回给作文的学生。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自己逐步能够掌握修改作文的技能,这对他们提高作文水平和阅读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笔者把作文评改的内容和标准教给学生。为了和高考作文衔接,就以“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作为学生自改作文的内容和标准。

把内容和标准交给学生,并非就万事大吉,还必须“导之以法”,把自改方法教给学生。

首先,要确定等级。标准有四等,为优等、基准、次等、下等,评卷从基准入手,以此为分线,确定等级。

其次,让学生自己圈点出好的精彩的'词语和优美的语句。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运用有深刻的认识,并体会优美语句的妙处。同时,挑出文中的错别字,点出文中不够通顺和使用不妥的句式。议论文还要指出复句和句群层次关系不明及混乱的地方。让学生在文章边缘空白处写上眉批,点明精彩之处、优美之处,及时订正错别字,改正不通顺的句式。

然后,在文尾写上自己的评语。评语主要根据文章的中心、立意、结构特点来写。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评分,并根据学生的原文和自改情况,提出修改意见。

作文自改还应按一定的步骤进行:

第一步,自批自评。作文发回学生手中,按照教师事先提出的各项要求(即自改内容和标准),学生自己评改作文。这样既可以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长处,建立自信心,又可以发现自己作文中不足之处,并及时改正。

第二步,互批互评。学生之间交换作文,自己动手评改他人文章,同样按照教师提出的各项要求进行批改。与他人进行比较,可以取长补短,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水平。

第三步,范文阅读。学生互评之后推举出自己认为较好的作文,在全班诵读、点评,再由全班同学点评,可以整体概述,也可以有侧重地针对性发言。经过这一步骤,学生们学会较客观、全面地评析文章,较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如何作文、作文的方法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和掌握。

第四步,教师评改。学生自改作文一方面锻炼培养学生,一方面也相对地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但这样并不是意味着可以放任自流或把一切推给学生,教师也必须评改作文。只是把学生作文中的细节问题交回给学生自己处理,教师还必须从总体上评改学生作文,有了新问题还要及时解决。

第五步,修改自作。这是学生自改作文的延伸,学生根据前几步骤中教师和同学提出的意见修改作文,使文章在立意、词语锤炼等多方面都有一个层次的提高。这也是语文能力培养的进一步体现。

通过实践,笔者认为学生自改作文有下列好处:

一、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作文一向由教师评改,教师累了大半天,学生拿回去大多只是看一眼分数便塞进抽屉;而现在让学生自己评改,可以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热情。

二、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评改作文,学生可以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和阅读技能,并在以后的阅读活动中运用。

三、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通过自己评改作文,学生懂得文章的立意和篇章结构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写作中会自觉注意,提高作文的水平层次。

四、能够提高“双基”能力,巩固语法知识和语文知识。

五、还能培养虚心求学的好学风。学生自改、互评作文,实际上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

学生自改作文,所需时间是较多的,但只要我们注意到它的序列性,并与其他作文评改方法调剂使用,作用是很显著的。

(刊于1994年3月号《南昌教育》)。

学生培养的德育指导【第四篇】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知识的数量越来越多,更新知识的速度和数量越来越快。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且也会随科学的发展而变得陈旧。新的知识出现,这就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的提高。学生时代靠教师而学,而脱离学校后就只能自学。因此教师不能把教学过程仅仅当作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不能满足于让学生获得多少知识,而要侧重于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要教给学生求知的本领,引导学生自学,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即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一、钻研教材,确定适合学生自学的教学内容。

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刻理解和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本内容,明确重点、难点。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灵活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不是要求学生门门、课课都要自学。这样要求过多,负担过大,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让学生自学的内容一定要精心选择,尤其对初学者来说更应注意。如《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具备看懂汽车零件图和简单装配图的能力。识图常识中投影作图是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的关键所在,这部分内容是不适合学生自学的。因为对一个刚踏入技工学校校门的初中毕业生来说,《汽车机械基础》是一门陌生的课程,而且对机器和机器零件都缺乏感性认识,如果让学生自学这部分内容,只会使学生感到困难而产生畏难情绪,而畏难情绪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而讲到汽车典型零件中的钢材类零件画法这部分内容就比较适合让学生自学。因为这部分内容对已经标准化的零件和结构要素制定了规定画法、标记和标记代号,需要机械记忆和内容较多。教师采用讲授法讲解这部分内容时效果不太好,学生会觉得既枯燥无味,又难记忆。若采用自学的方法效果比较好,当学生打下一定的基础以后,读零件图和读装配图也可以让学生自学。

二、设疑答疑,检查自学效果。

我们要求学生自学,目的是让学生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较好地调动学生个人的学习积极性,亦即使感性注意、记忆、思维等认识能力都处于活动的状态,从而获取所需的知识。学生自学后能否达到这种效果,可以通过设疑答疑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朱熹曾指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就是说学生要善疑,教师要善于激疑。因为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疑就会发问,有问就会深究。“疑”是求知欲的开始,“疑”是深入学习的起点。因此,设疑答疑是检查学生自学效果的一种方法。设疑答疑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教师设疑,学生答疑。

教师把教材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回答。提问时要有针对性,要突出重点。一般来说,对学习较差的学生可提问一些简单的有规律性的问题,这样可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分析和概括性的问题,可留给学习较好的同学回答。对同学们认为比较难的问题,可通过讨论的方式进行解决。必要时,教师应作适当的启发。

2.学生思疑,教师解疑。

教师要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生疑、质疑,使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和善于提问。通过教师解疑,把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弄懂、弄通。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疑问,了解各学生在自学中存在的问题,按学生不同层次进行个别辅导。

三、综合归纳能力培养,引导学生抓重点,突破难点。

学生自己看书,常常不分主次,抓不住本质,抓不住重点,搞不清哪些问题需要掌握,哪些问题只需要作一般了解,没法理清、理顺教材的主要内容。教师在学生自学后要把学生自学内容进行系统性、概括性的归纳总结。在串讲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抓住本质,从而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在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以后,可让学生自己上讲台来做归纳总结,使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对书中的一些难点,教师要在课堂上通过分析、推断、引证等方法讲明讲透,启发学生如何突破难点,并加深印象。

四、辅导练习,巩固自学效果。

练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练习的内容要着重于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练习,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练习。练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课堂上练习,笔者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在黑板上出好题目,让部分学生在黑板上公开做,其它学生在下面自己做,教师做巡回指导。学生在黑板做完后,再让部分学生上来批改,最后教师讲评。讲评时要注意举一反三。如在《汽车机械基础》汽车典型零件的钢材类零件中螺纹及螺纹连接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学、答疑后,笔者在黑板上画出螺栓连接、螺柱连接、螺钉连接的错误连接图形,让部分学生改错。学生通过改错、讨论,教师讲评后,对螺纹连接件的规定画法记得特别牢,在以后的画图中,很少出现类似的错误。

2.在规定的时间内做作业,然后教师边讲评,学生边批改作业。批改作业可分组交叉批改。学生通过互改作业,不但可以提高分析、判断能力,还可以吸取其它同学好的地方充实自己,通过其它同学的不足这处可以引以为戒。

古人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这里的“善学”与“不善学”的差别,主要在于有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会不会自学。如果学生“善学”,教师就有充足的时间作巡回指导,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进度和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素质的全面质量。教师讲解少而精,只在关键处点拨,学生多练,提高了课堂时间的利用率。更主要的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可以在将来工作中不断独立获取新知识和新能力,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以适应社会的需要。现代教学论的发展趋势是重视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重视培养有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的人才,把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看作是顺利地掌握知识、更新知识的过程,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十几年来,笔者有不少学生参加工作后,通过自学考上大学,现已有的做老师、有的做工程师,通过自学不断充实自己而升为技术员的学生也不计其数。由此可见,“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凤勇.汽车机械基础.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文档为doc格式。

学生培养的德育指导【第五篇】

许多大作家,他们的文章也不是一次就成功的。我们耳边经常闪现关于贾岛的“推敲”的故事,关于杜甫念诗给老婆婆听的故事;现代的叶圣陶在给《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作者改文章时,都那么的仔细。这些都不言而喻:修改在好的文章的形成过程中显得非常重要。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是成长的时候,不仅阅历不如成年人,而且更容易犯错误。要想让他们创作出好的文章,除了要引导他们对生活进行深刻的体验以外,修改显得更为重要。小学生对作文修改的态度来源于教师,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体会到,对小学生作文的修改的指导,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作文修改应注意“三小”第一“小”,是指“小时候”。也就是学生刚开始写话、写句子的时候。这个阶段,是作文要求比较低的阶段。主要要求学生把句子写通顺,不写错字,恰当用词,用对标点符号。学生写的内容非常简单,主要是句子,字数与标点数都比较少,修改起来比较容易。此时教师修改作文的时间也相对充裕,可以比较仔细地对每个学生的作文进行修改。仔细把握这个阶段,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少写错别字,不写病句,正确使用标点。为以后的作文打好基础。第二“小”,是指“小错误”。也就是学生修改作文应从小的错误开始,首先是错别字,不恰当的标点,再到词语、句子。古语云:“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这是形成良好品质的有效途径。把它用到作文修改中,就变成了“不以错小而不改”,这是形成良好作文习惯的有效途径。这样,从小就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好品质,好习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选择了一条良好的路。第三“小”,是指“指导细致”。教师对学生修改作文的指导,在开始时应该注意细致。细致地分析,细致地设计,从每次的作文修改中发现学生的缺点,制定解决的办法,小结作文方法,并教给学生。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的作文有所提高,促进学生良好作文习惯的养成,而且还是教师自身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二、合理安排,循序渐进“心急喝不得热粥。”修改作文也是一样的。作文修改的教学应注重安排的合理性和安排的阶段性。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每次修改教学的目标、内容、实施的时间的长短;完成一项后再进行另一项,从易到难,一步一个脚印。只有制定的目标、内容符合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学习起来才会既有难度,又能够解决,能够让学生从学习中体会到努力与成功的乐趣,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制定的目标、内容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就有可能让学生觉得太难或者太简单。太简单,会让学生掉以轻心,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太难了,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这些都是不利的。目标要从易到难,这是众所周知的。目标要一项一项地完成,不能只顾急着完成任务,而草率地结束前一项目标或开始一项新目标。这样会造成基础不牢固和脱节。让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感到吃力。不注意合理安排和循序渐进,不仅对学生的作文修改没有好处,更对学生的能力、习惯的养成不利,甚至给学生带来压力,使学生对作文教学产生厌倦的思想,逐渐变成厌学,影响整个语文科的教学。

三、有目的性要使作文修改教学更加合理,切实做到循序渐进,这就要求教师对整学期作文教学过程有一个目的,对每次作文教学有一个训练目标。这个训练目标,可以指导教师把握每一阶段教学的重点,检查任务完成的情况,指导教师调整目标的实施情况,督促教师运用更好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等。同时也使学生在修改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以更好地完成对作文的修改。

四、利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多想办法,根据作文内容的不同,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让作文修改教学更具有吸引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教师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回报”,会觉得你的学生更加聪明!

[浅谈小学生作文的修改]。

学生培养的德育指导【第六篇】

一、中职学生现状和特点迫切要求学校大力加强德育工作。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中考或高考筛选分流出来的特殊群体,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普遍学习基础很差,一部分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停留于初中低年级甚至小学水平,上中职学校往往是家长的要求,大多数学生目标不明确。中职学生受家庭环境和教育影响很大,比如独生子女,从小受到溺爱而缺乏艰苦锻炼,意志薄弱、怕吃苦、畏困难、心理脆弱、不能适应集体生活,做事处世急于求成,对社会回报期望值高;单亲子女、留守隔代抚养或代养子女,养成娇宠孤傲性格,自我意识强烈,漠视他人和集体行为,集体荣誉感淡薄,缺失感恩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差;来自边远山区和农村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明显表现出自卑、不合群;很多家长忙于生计缺乏对孩子内心的了解,缺少沟通与交流,致使学生缺少健康成长的环境、缺乏正确引导,有的在中学已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沾染了不良的品质。

处于信息时代的今天,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的应用带给学生网上的海量信息,一方面可以学习先进的知识和为人处世的道理,另一方面大量消极、不健康和腐朽的、甚至反动的内容和虚拟的世界对中职学生有很大的诱惑,会带来负面影响,加上现实社会很多不良现象影响,如果学校不加以引导,学生很容易走入歧途。这就迫切要求中职学校要大力加强德育工作。

二、德育教育的主要方法。

12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和修订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大纲,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德育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中职德育课程有四个主要特点。

一是体现了新时期的新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等内容纳入了德育课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要求。

二是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将4门必修课调整为“职业生涯规划”“经济政治与社会”“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在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加重了职业生涯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

三是强调了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学大纲要求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适应中职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变化,更多地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现场教学、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方式,并通过开展技能竞赛、仪式庆典、文化艺术等活动,把德育与职业活动、学生活动相结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落实“三贴近”原则,确保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四是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种树先培其根,树人先育其心。根据中职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以便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社会生活的环境。

中职学校严格按照《意见》要求设置课程,确保课时,还可以根据学校的特点适当增加相应的课时。笔者所在学校的德育课程严格按照《意见》设置,利用每天第一节课,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周一主题班会、周二周四人文素养读本学习、周三周五通过校园电视台进行德育节目播放、晚自习校园电视台播放德育节目一小时、课外活动播放教育影视,保证学生更多地受到德育教育的机会。

2.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既要进行技能的传授,也要充分备课把德育教育融入教学中。比如电工学老师讲授电表的使用和调节技能时,举例:邻居想要把电表调慢,大家怎样处理?学生都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建议,教师很自然地把需要调节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然后告诉学生们不要存在侥幸心理,违背道德、违反法律的事不能做,私自调慢电表就是偷窃违法行为。这样教师结合专业技能课进行了相关的德育教育。

3.利用校园广播站和电视台、网络等资源,发挥德育课教学的辅助作用。

学校开辟以校园网、校园广播站、校电视台、法制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为节点的德育教育阵地,为培育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平台。

校广播站实时播送学校新闻、相应的学校活动以及好人好事、师生写作的通讯报道、小说、诗歌、散文、心得体会、经验总结,转播各地各级广播电台内容,播放音乐,起到课余时间宣传人、鼓舞人、教育人和培养人的作用。校电视台转播《焦点访谈》《人物》《讲述》《今日关注》《今日观察》《新闻联播》《新闻30分》《朝闻天下》等20多个优秀的节目,并组织《为了母亲的微笑》《预防青少年犯罪》《现代礼仪》《上下五千年》《人际和谐》《安全科技进校园》《中华德育故事》《中华成语故事》等学生密切相关的教育节目,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发挥学生社团的主体性作用。

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主体性作用,以社团活动、校图书馆、参观活动、讲座等引领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促进德育教育。

注重校容校貌的美化,通过多种形式,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营造一种积极、健康、活泼、有序的校园文化氛围,创设德育必须的环境。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的活动(技能大赛、田径运动会、球赛、文化艺术节以及各社团组织开展的日常活动)让学生增长才艺,陶冶情操。

学校成立有20多个学生社团,在老师指导下积极开展各项活动,进行一系列的德育教育活动:

一是新生入学组织“入学教育”,学习学校编制的《学生手册》,深入学校实习实训场所,让同学们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二是围绕三八妇女节、雷锋活动月、青年节、母亲节等重大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开展“感恩教育”“禁毒知识教育”“成人教育”“大家唱,大家跳”“学雷锋活动”“科技知识进社区”“青年志愿者在行动”等主题系列教育活动。

三是组织到博物馆、名胜古迹、教育基地等地参观学习,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活动。

四是为了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校以班为单位开展篮球比赛、拔河比赛、乒乓球比赛和书法比赛等。学校冬季运动会也增设了很多集体项目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团结合作精神。

五是结合18岁成人教育,开展“历程”征文活动(出黑板报),请老师和家长代表出席举行成人仪式,举办“18岁意味着什么”讨论班会。

六是邀请司法部门的专家来校作法制报告,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教育学生从小懂得什么是民主与法制,什么是自由与纪律,增强法制观念,做到学法、懂法、知法、守法,预防犯罪,减少犯罪。

此外,学校还通过设置文明示范岗及时纠正和规范学生自身的行为,树立典型优秀学生和毕业生,以身边的实例激励同学们。所有这些措施的实施及时因地制宜地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5.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实时进行心理沟通。

中职学生处于少年步入青年时期,思维敏捷、好动活泼,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适应性强,由于生理、心理迅速发展,使他们在缺乏准备的条件下,由相对封闭的初中阶段,进入较为开放的中职阶段,面对许多矛盾和困惑,经常处于焦虑之中。他们渴望了解社会,然而思想幼稚单纯、敏感、易冲动、自控力差、思考问题简单、看问题片面,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而且性格、心理都还未完全定性、成熟,来自家庭、社会、朋友等方面的负面因素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他们在学习、生活、交往等方方面面都有很多困惑。班主任作为与学生交流最多的老师,时时关注学生心理状况,关心帮助学生;学校培训相关心理教师,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灵小屋)每天对学生开放,接待有困扰的学生,适时进行咨询沟通。班主任提供对有心理需求交流的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发现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送专业机构治疗。

6.重视家庭作用,实施家校结合。

家校结合一方面可以使家长了解子女在校的情况,明确学校德育的要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子女进行教育;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掌握学生在家庭的现实表现,从而改进学校教育。平时,班主任多与家长进行电话或网络沟通,让教师和家长双方对孩子的情况熟悉,还可以开展家访和联系家长到校参加活动,作为了解学生情况的补充,利于家长和老师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育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学校五一节期间组织学校班主任、教务科长、学生管理科室一行6人组成家访团,分成两个小组,到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进行家访活动,长途跋涉数百公里对恩施籍学生进行了以“走进学生家庭,走进学生心灵”为主题的为期4天的家访。通过家访,家长很感动,高度赞扬了学校的教育工作。学校把学生在校的综合表现告知家长。家长普遍反映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后明显长大了,知道理解父母,与家长沟通比以前多了,并且学会了感恩,回家能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对学校的工作也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学校通过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和通过家庭获取到更多学生的相关情况,有利于以后因材施教。学校还邀请家长参加4月以“展示技能、选拔人才、提升素质、促进发展”为主题的20“技能节”活动。家长通过现场看到学生的技能展示,惊叹学生学习到了真实的技能。学生表现出自豪和自信,对学校和家长充满了信赖和期望。家长提出很多合理的要求和建议,对学生的教育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德育工作着力于学生细节的习惯养成,综合多种教育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使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德育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生活交流的各环节中,教师利用每个时机实现时时、处处、人人、事事育人,全员、全程、全面育人,最终让学生先成人,再成才,到成功。

(作者单位:武汉市第一轻工业学校)。

学生培养的德育指导【第七篇】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作文水平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所期待的,但又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让语文老师们实现自己的期待呢?下面就此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管见和想法。

一、加强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的重要基础是阅读。阅读也是学生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在小学语文教材里有许多优秀的课文,教师要通过教学这些优秀的课文指导学生反复阅读。对课文的重点部分要精读,关键所在要细读,特点体会要深读。使学生读懂读熟,在读中体味、欣赏,使他们在读中能进入情境,感受乐趣。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读一些课外书,扩大他们的阅读量和知识视野。对那写优秀的作品,写得好的文章要反复朗读,深刻体会,培养他们浓厚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从而为他们的写作积累材料,奠定基础,逐渐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

如教材中的《桂林山水》一文,就是1篇经典的,适合指导阅读的课文。文章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写的情景交融。作者通过生动、细致地描写,突发了桂林的山的“奇”、“秀”、“险”;水的“静”、“清”、“绿”。反复朗读,仔细品味,真是意味无穷,令人齿铗生香,心旷神怡。这样的文章,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抓住特点之后,学生已有了身临其境之感。然后再引导学生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情和赞美之情,摘录佳句或优美段落反复咏读。再安排仿写,让学生仔细观察家乡的某一处景色,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进行描写,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赞美之情。

由于学生在学习和阅读中熟悉地把握了《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了深刻地感染和启示,在写的时候就容易得多了。有的甚至水到渠成,一挥而就。有个学生以《家乡的天池》为题,写了天池的水平如境,清澈澄清,并以神话故事写出了天池的美丽传说。在结尾他这样写道:“天池水哺育了家乡的人,家乡才人才辈出;天池灌溉了家乡的田,家乡才五谷丰登,人民才生活幸福。”这样优秀的习作,在学生中争相传阅,互相批改,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加强批改讲评和写法指导,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良方

加强批改讲评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认真把握作文的基础要求,针对学生写作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辅导和批改方法,并及时有效地进行讲评。同时还要注重文章写法的指导,在课堂教学中紧扣每组教材的训练重点,进行扎扎实实的基本功训练,着眼于掌握文章的结构,材料的运用和取舍,把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多读、多看、多说、多写,使学生每学必有一获,每练必有一得,从而表达提写作能力的目的。小练笔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好方法,每学完1篇课文就让学生写1篇小习作,让学生写出自己学习的体会,感受看法或收获。如学习《林-海》一课,可就家乡的某种特产的描写,表现其独有的特点,突出其与祖国发展建设的联系,描绘家乡未来的美好远景。学习《凡卡》一课,可以想象:爷爷能收到信吗?后来凡卡的命运会怎样呢?再把自己的童年生活与凡卡比较,使学生体验生活的幸福,学习的快乐。这样经常坚持课后练笔,就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写作思路,逐渐地养成或写作习惯,浓厚写作的兴趣,爱上写作。这样,学生写作难的问题#url#就可以克服,而对于教师来说,指导写作业也不再世棘手的问题了。

三、从生活中积累素材,结合实际多写多练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教师应引用学生向生活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注意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留心把握特点,为写作积累材料。鼓励学生走出班级,开展实践活动。多做调查采访,开展作文竞赛,参加歌舞表演,运动会,看电影,搞书画活动等。这样就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获得感兴趣的写作材料。让学生在获得这些材料之后,自己拟题目,写文章。使他们提起笔来有话说,有事可写,能吧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做所感真实地表达出来,真正地作为写作的小主人。在此基础上,教师在鼓励学生把作品推向社会,勇于向报刊、杂志投稿让学生到更广阔的领域发展,不断地锻炼自己,检验自己。学生一旦获得成功,让钢笔字变成铅字,那种喜悦会对他们产生多么巨大的鼓舞啊?这或许会影响他们的一生,使他们在未来的文学创作中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说不定会成为新的文学巨匠,为人类未来的文学史增添新的光辉呢!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只要我们用于实践,持之以恒,多读多写多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作文水平是可以提高的。这样我们感到棘手的问题就可以解决,我们的期待就可以实现。

《如何指导和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语文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学习。它需要放眼于课文,更需要放眼于课外;它重视学习,更注重应用;他注重点滴积累,领会感悟,更注重习惯养成,潜移默化;他强调读写,也重视听说;它讲究方法,又似乎没有定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激发学生多方面潜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我注重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具体做法是:

一.让学生充分预习,初步感知教材。预习中查找资料,弄懂字词意思,理清文章写作顺序、主要内容,画出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并在初读中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课上交流、汇报。比如在教《草船借箭》一课前,我让学生先了解三国的形成、鼎立、衰败过程,了解曹操、诸葛亮、周瑜、鲁肃的'为人特点。课上同学们热情高涨,把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知人知天,曹操用兵多疑,鲁肃为人诚信,周瑜嫉贤妒能的性格特点分析的非常透彻。课后不少同学又捧起了《三国演义》,全班掀起了“三国热”。

二、让学生抓重点词句读讲,侧重感受揣摩训练。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读读、想想、画画、演演,运用多种感观体会语言含义,与课文情感产生共鸣,探究语言规律,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读懂哪些语句,文章为什麽这样命题?这样开头、结尾?课文写了什么?怎样写?这样写好在哪里?你知道为什么这样写?所有的这些让学生自己体味出来。

三、概括文章的写作特点。每1篇文章都有它不同于其他文章的个性,通过概括特点是对文章的整体回顾,又是为今后的写作做好充分的铺垫。

四、积累内化训练。结合语境的积累,结合情感的积累才易于被内化。因此阅读教学是促进语言材料内化途径。课文讲完以后,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有感情朗读或背诵,释放情感,在读中明意,读中感悟,读中吸收,并把好词、段,积累下来,日积月累,词汇丰富了,写出的文章也就充实了。

五、说说自己在写同类文章时,写作可以借鉴的地方这是阅读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下一步读写知识迁移的一个起点。它犹如搭在“读写”之间的一个桥梁,让学生跨过桥梁顺利到达知识彼岸。

阅读教学后进行仿写、叙写,趁热打铁,读写迁移,是练习写作的最好时机,如在教完《爸爸和书》后仿写1篇《我的爸爸》,学完《爬山虎的脚》后仿写1篇植物。总之,学完人物篇仿写人物,学完景物篇仿写景物,学一类,仿一类,让学生有样可照,仿的轻松练的愉快。从学到仿,然后是创造写,最后是学会写,写出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如果说阅读教学是教给学生方法,作文教学则是让孩子门学会如何应用。现在大部分学生写起作问就感到头痛,无内容可写,写起来空洞、乏味,再就是胡编乱造,写出虚假的作文。究其原因,我想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学生没有掌握写作方法,写起来杂乱无章,无中心、无条理。二是学生不注重大量阅读和背诵积累,胸无点墨,谈何妙笔生花。写出的文章只能是空调乏味、淡如白水。三是学生脱离生活,要引导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人和事、身边的真人真事,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让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我的想法及做法是:首先,从内容入手,培养学生观察力。学生写文章无从下手,往往缺乏观察,头脑中没有素材,身边的人、事视而不见。生活是写作源泉,指导是写作钥匙,在学生写作前,先指导学生观察方法。如看一幅图,必需要有一定的顺序、抓住重点,然后观察。写作要抓住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的特点进行观察,用人物自己的动作、语言展示人物性格,写动物要从外形、生活习性、活动特点等方面进行观察。写植物要从茎、叶、花、果实的形状、颜色、味道及用途等方面观察。通过观察,我曾经把花草、小动物、玩具等带到教室,按指导方法观察。通过观察,学生积累与写作素材,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他们才能处处留心观察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写出事物才细腻、逼真。其次,合理选择,精心组织材料。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后,便让学生围绕中心去选材,思考选择什么材料新颖而又有说明力。哪些材料不能突出中心,那些材料需要重点写、详细写,都要让学生自己先想好、安排好。比如在教学生写“一个熟悉的人”时,我先让学生想好写谁?然后确定中心,也就是想写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中心确定好之后,我让学生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其他学生评说选材有没有说服力,帮助不切题的那些同学重新选材。这样长期训练,学生就知道写文章时,都要围绕中心认真选材,避免文不切题、离题万里现象的发生。第三,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的学生会选材,但词汇贫乏,写出的文章也没有吸引力,于是我就从说话训练做起,每天晚上让学生观看新闻,还可以对社会现象进行评说,有时也根据课文限定说话内容。天天练习,不仅增长了学生知识,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还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培养的德育指导【第八篇】

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改”。这个“改”,包括别人改和自己改,但主要是自己改。怎样培养小学生初步修改作文的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讲清意义,明确内容。修改能力是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强弱是其独立写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教学生修改作文,不仅能促进“写”,而且能让学生在不断品尝成功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学习,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教师应让学生明白:世界上一切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只有反复多次的修改,才能把文章中语句、段落、情节改美,使自己的文章生动感人。让其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领悟到:只要反复认真修改,就能把作文“改好”,树立起修改自己作文的信心。

传授方法,掌握自改要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浅出、由易到难,传授给学生自改方法的要领。(1)在多读中精心“自改”。学生习作后,我要求他们用朗读的方式,一句一句反复朗读,仔细推敲,做到在读中“换”拗口、意思不明确的语句;在读中“调”前后紊乱的语序;在读中“添”一些具体内容;在读中“删”多余的内容。然后,教师收阅浏览,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指出明显的不足之处,并选择改得较好的文章,印发给大家学习参考。(2)教给“反思法”,培养“自改作文”的能力。对高年级学生,教师可进行以总体要求为目标的“改”的辅导,使学生学到综合性、整体性自改作文的本领。这就要使学生明确:自改作文时,一定要认真、反复地读初稿,在读中运用“反思法”去发现完成命题作文的'写作步骤所包含的每一写作项目,是否在自己的文章中得到落实;审题是否正确,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合理,层次是否分明,详略是否得当,表达是否准确。

运用各种批改手段,渗透“自改”知识。教师要“适当指点”学生学习自改。所谓“适当指点”,就是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批语,是最好的对学生“改”文的示范,教师的批语必须明确、具体、富有启发性,适合学生心理。或“精批细改”,为学生进行书面上的讲解示范,使其加深对有关写作知识的理解,明白有关批改符号,以“师批生改”,引导学生自己思索,自己动手修改,使其不断积累“改”的经验,明白“文成于改”的道理。或“精批粗改”,选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大家讨论,集体修改,领会文章的优劣得失,使其明白修改的目的、方向、内容等。或“互批互改”,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交流促进。或“面批面改”,有针对性地面授机宜,使其明白修改文章的原则和方法等。

[1][2]。

学生培养的德育指导【第九篇】

“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这是蒙牛集团前董事长牛根生的至理名言,现在很多企业在选拔员工时也非常重视个人的品德。高尚的道德品质是各行各业选人用人的基础,因此应该努力把职高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作为一个从事职业教育工作二十四年的德育课教师,我在职高德育课教学工作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德才兼备,做了一些探索。

一、帮助学生走出几个认识上的误区。

第一个误区:学生认为“读职中,我的大学梦就此破灭了”。结合参加对口高考同学的升学情况,告诉他们读职中同样可以圆大学梦,以此激励他们努力学习。

第二个误区:学生认为“我来读职中就为了比读普高的课程轻松些”。针对这种情况,我帮助学生认真分析究竟是读职高轻松还是读职高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些,使他们认识到读职高不是为了好耍,因为职高既要学文化课,又要学专业课,专业课既有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掌握专业技能,需要培养多方面的企业员工素质。为此,要求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学习,争取把自己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第三个误区:学生认为:“读职中,是为了吃两年的长饭,是为了耍”。引起这一认识误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或家庭教育失效;或父母由于生活所迫外出打工,无法顾及孩子的教育;或家庭经济富裕,家长说不需要孩子打工挣钱,只要拿张文凭就行了;或基础太差;或学校在招生宣传时说要负责推荐就业,学生就抱着“混”的态度,“混”毕业证、“混”工作。针对这一认识误区,帮助学生进行了认真分析,让学生明白,只有认真学习、努力提高、学有所用、学有专长、有真才实学,才能顺利毕业、顺利就业,否则职高生活的结束就是下岗生活的开始。

二、注重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养成爱学习、会学习的好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结合学校制定的《学生操行分评分细则》、《课堂常规》、《就餐纪律》、《就寝纪律》、《集会纪律》等规章制度,要求学生遵守这些校纪校规,养成遵规守纪的好习惯。遵守职业纪律是用人单位对从业者的最低要求,因为违反纪律不仅直接影响工作效率,有时还引发安全事故。敬告学生:单位领导决不会允许员工扰乱正常工作秩序。

学生觉得自己读书读够了,甚至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很有本事,不需要再学习了。给他们分析当今的就业形势以及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态势,如: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又如:日本的大学都是普及的,人人都是大学生,但他们每隔四年就要主动去进修一次,若不进修四年后就只有唯一出路——失业;让学生明白:不仅要坚持认真读完职中,而且就业以后还需不断学习,时代和国内外环境都要求每一个人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做知法、懂法、守法和用法的公民。

讲授法律知识,充分利用案例进行教学。比如,在讲劳动合同的时候,给学生讲《劳动合同法》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有关规定、社会保险的种类及标准、工伤事故的认定以及劳动者权益受到侵害后该通过什么途径去解决。

题的'能力和胆量。

四、注重培养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培养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比如在讲到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中的诚实守信时,结合现实生活中一些不讲诚信的现象讲解,要求学生从现在开始做一个诚信的人。因为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企业立业之基,重合同、守信用的企业因得到市场的认可而在竞争中获胜,失信企业则会失去客户和市场,失去发展的机遇,最终必然在竞争中惨遭淘汰;诚实守信还是个人立身之本,它既是我们为人处事的起码原则,也是做好工作的必要条件,失去诚信会损害自身的形象,最终必定影响个人的前途和命运。

现代社会把为人诚信作为择人认事的重要条件,不管我们今后从事什么职业,也不管我们今后的官衔是什么,我们首先是一个人,那该如何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就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诚实守信是职高生职业道德素质、适应现代市场经济人才需要的重要内容,每一个学生就应该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比如在考试中不舞弊,在生活中一诺千金,对父母、老师不撒谎,借他人财物要及时归还等等。

五、注重对学生进行行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曾经有一位同学去成都面试,考官问了他一个问题:“地上有两张钱,一张50的,一张100,你捡哪一张?”如果平时养成了拾金不昧的习惯,就会毫不犹豫的马上回答出正确答案:两张都捡,捡来交还失主。可是我们那位同学想了很久,回答的却是“有人的时候我捡那张50的,没人的时候我捡那张100的”。一方面说学生机械地回答问题,以为只能捡一张,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一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结合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要求及学生在就业面试时存在的问题,给学生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必要性。让学生知道在面试时是要把自己的优点展示出来,还要特别注意“习惯成自然”,平时不注重行为养成训练,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到面试时就自然而然的表露出来了。

学生培养的德育指导【第十篇】

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对本校学生女性主体意识进行广泛调研。课题组利用德育课程教学,每个班级发放30份问卷(涵盖中职一年级至三年级学生,共计4个班级),对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总样本为120份,回收问卷118份,回收问卷率为%;其中有效问卷115份,有效问卷率为%。利用进行处理,调查分析如下:1.中职生女性意识淡薄。学生受媒体影响大,将女性价值限定在容貌、年龄、体型上,将女性生存空间限制在家庭领域。所占比例为被调查学生的73%。2.中职生女性独立意识弱,缺乏人格平等意识和经济独立意识。大多数女生对某些行业的高回报充满了脱离生活实际的幻想;将改变人生命运寄希望于婚姻或不切实际的高额工作回报。所占比例为被调查学生的51%。3.中职生对女性社会角色理解片面,对女性个体价值认识不足。女生从事社会活动的积极性明显低于男生。所占比例为被调查学生的89%。4.中职生中存在女性男性化意识。单方面强调女性,割裂男性、女性的天然联系。所占比例为被调查学生的32%。此外,调查设计了关于婚姻观和性观念的开放性问题,学生的问题反映出性观念不成熟和刻意回避的态度。发展、培养中学生的现代女性意识,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有助于中职生克服女性心理狭隘、人格依赖;有助于激发学生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有助于女生自我觉醒和自主意识复萌,全面成人。德育课程作为女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进行女性主体意识培养的主课堂。课题组结合本校实际,组织德育组5名教师,开展女性主体意识教学实验。

二、《哲学与人生》课程中开展的教学实验。

(一)目标定位。

《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要求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实验坚持结合理论知识点,联系社会现实,培养中职生女性主体意识,教学目标设计符合课程标准要求。

(二)方案设计。

根据调查问卷分析结果及本班级学生情况,结合教材,选取四个方面进行教学。这四个方面是:独立的人格培养、爱情观及性意识培养、美意识培养、价值与自我实现意识培养。

(三)实施步骤。

1.学前测试。

实验前进行开放性测试,学生完成1篇自我认知文章,作为学生成长记录。

2.教学设计。

将四个模块的培养目标融入《哲学与人生》课程的五个单元。总计教学课时32,比教学实验前增加2个实践学时。

3.教学过程。

(2)爱情观及性意识培养。中职生大多处于14岁至18岁,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传统课程缺少对学生爱情观和性意识观念的教育。这一时期,青年学生产生对性的渴望和幻想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教育的.关键是要疏和导而不是防和堵。使学生理解性是成年人的权利和责任。青年女性要学会独立思考,既不恐惧性,更不对其持无所谓态度。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单元的教学内容,采用课堂辩论的方式,既训练学生思维,又了解他们思想上的困惑和盲点。使学生自尊、自爱,学会自我保护,正确认识两性关系,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3)美意识培养。从古至今,人类对“美”的追求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然而,中职女生阅历少,人生经验浅,往往简单地将“美”与容貌、金钱相联系,容易受到媒体、网络、他人等周围环境的影响。调查显示,将女性价值限定在容貌、年龄、体型上,将女性生存空间限制在家庭领域的学生比例高达73%。教学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在美意识,结合教材中“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

(4)价值与自我实现意识培养。人生价值与自我实现意识的培养,是中学阶段总体教学目的和目标,应当蕴含在每一门课程当中。发展学生女性主体意识的最终考量就在于自身价值的实现,课题组成员在教授最后一个单元“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时,设计了“价值观澄清”的小游戏,帮助学生发现最重要的价值观。同时,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课题组成员担任所在班级的兼职导师。兼职导师的设立旨在密切师生联系、及早发现和纠正学生中存在的错误思想和认识。兼职导师走访宿舍,与学生谈心,从学生生活入手,及时了解学生在想什么,及时解答学生疑惑。一方面课下的生活素材用做课堂教学的活动课题,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德育课程教学生动活泼,学生容易接受,不觉得枯燥。另一方面教师深入了解学生价值观现状,易于开展教学,有的放矢,教学效果明显。

4.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进行突破和创新。课题组采用学生自我评价(百分制打分)与开放式评价相结合的形式,鼓励学生回看课前撰写的自我认知小论文。评价结果显示,学生除掌握《哲学与人生》课程的理论知识,对自身价值有了明确认识,尤其对两性关系、美意识认识深刻。(四)实施效果本学期,学生完成了深刻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效果较好,有的学生写道:“这个课让我第一次懂得人生有很多可能性,自信自强才是人生的真谛。”全年级参加实验教学的两个班级,在各类大赛、课外活动等方面的成绩明显优于其他班级。在全市举办的职业技能大赛上,共有12名同学积极参与,3名同学分获一、二、三等奖,4名同学获得优秀奖。

三、结语。

女性主体意识是中职女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核心基础。这种意识实际上是倡导中职女生的自我意识、进取意识和创新意识。女性主体意识一旦形成,将是一个人生活的基点,是一种健康的心理行为,也是一种良性的生存风格,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教学引导作为女性主体意识教学的重要平台,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是开展德育课程教学的前提条件。以学生为中心是所有教学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德育课程。第二,教师素质与专业技能的提升是关键,大量知识补充和传播代替空洞的说教。教师的形象与能力往往对学生产生直接的教育效果。加强教师的自我修养是课程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第三,制度是进行教学实验的必要支撑。改变以往以识记考核为主的单一化考评模式,创造性地开展全方位、全程化的考评制度。第四,规范课程类型与要素,适当开展课外实践教学。本学期设置两个学时的实践课程,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开展社会实践,促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能力,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59 221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