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的与复习教案【汇集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的与复习教案【汇集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的与复习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读法和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乘法算式读法和算式。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小黑板。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和减法,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算法,这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出示例1图。
板书:2+2+2=6(只)。
图中几处有小鸡?每处有几只?一共有几个3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鸡,怎样算?
板书:3+3+3+3+=12(只)。
(3)老师指着算式提问:
这两个算式里加数分别都是几?是几个几相加?的多少?
(4)小结:求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就是求3各只一共是多少,可以永各连加来算。求小鸡一共有多少只,就是4个3只一共是多少,可以用4个3连加来算。
2、教学试一试。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1)出示试一试图。
竖着一排一排地看,每排几朵?有这样的几排?求一共有多少朵?怎样算?求一共的朵数,就是几个几相加。
(3)学生填书,完成试一试,集中交流。
(4)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得数相同吗?
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横着看3个5相加,竖着看是5个3相加,得数相同。
3、教学例2。
(1)出示例2图。
(2)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吗?
板书:2+2+2+2=8。
2+2+2+2=8,表示几个几相加,得几?
(3)老师说明:4个2相加得8,还可以用乘数计算,写成22=8,像24=8这样的算式,是乘法算式,这个符号(指)叫乘号(板书:乘号),可以这样写(示范写)。24和2乘4。
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一样,各部分都是有名称的,谁先来说说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答老师板书:2+2+2+2=8。
(加数)(加数)(加数)(加数)(和)。
老师说明:在乘法算式中,等号前面的数叫乘数,等号后面的数叫积。
板书:42=8。
(乘数)(乘数)(积)。
同桌同学互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谁能说说24=8这一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5)老师小结:求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就是4个2相加是多少,不仅可以用加法计算,而且可以用乘法计算,可以写成24=8或42=8,读作:2乘4,4乘2,等号前面的叫成熟,等号后面的叫积。
4、教学试一试。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解答,老师巡视,了解学生解题情况,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交流。
(3)讨论;求4个5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三、完成想想做做1~4。
1、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小题图,提问:1盒有多少枝?有几盒?求一共有多少枝,就是几个几?
学生填空独立完成。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集体交流时着重提问这道题是求是几个几朵?
2、完成想一想做做2。
(1)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2个,摆4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
学生独立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2)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4个,摆2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
学生独立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3)比较一下这两种摆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3、完成想想做做3。
读出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什么。同桌同学先互说,再指名口答。
4、完成想想做做4。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的与复习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的一般方法,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复习旧知。
1、开火车,说结果。
36÷6=25÷5=24÷6=。
30÷6=5÷5=12÷3=。
16÷4=(大家一起说,并给予鼓励)。
2、背诵7、8、9的乘法口诀引入课题。(抽生背7、8的乘法口诀,大家一起背9的乘法口诀,并给予鼓励。)。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六月有一个属于你们的节日,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生:“六一”儿童节。
师:恩,那在六一儿童节那一天,你们都会做些什么呢?(抽生说)。
师:你们知道吗,二一班的小朋友已经在为六一儿童节做准备了,我们快来看看他们都在做些什么吧!(出示课件)。
2、引导观察,收集信息。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通过观察,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课件展示答案)。
3、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4、学生汇报。
指名汇报问题,教师ppt展示“平均每行挂几面?”“每个小组分几颗?”“可以摆几行?”
三、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探究56÷8的口算方法。(从主题图中点取出例1)。
(1)老师读题,想一想,怎么解答列式?你能不能独立试着做做?(学生独立试算,并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算的?)。
(2)指名汇报(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3)问:“用哪种方法最简便?(用乘法口诀求商)。
引导学生小结:求56÷8的商,想()乘八得五十六,用乘法口诀想,就是()八五十六,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8的商是7。(教师板书)。
2、口算56÷7。
怎么列式并解答呢?
(2)交流: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学生汇报:56÷7=8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7的商是8(教师板书)。
3、比较56÷8和56÷7两个算式的联系。
(让学生明白,这个时候用一句口诀可以解决两道除法算式)。
4、完成主题图中另外两个数学问题。
(1)让学生独立列式,教师巡视。
(2)说说你是如何求出商的?(教师ppt展示答案)。
四、活用数学,解决问题。
1、基本练习。
(1)课件展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让学生口算。
(2)抽生说答案,问:为什么做得这么准这么快?(每组用的是同一句口诀)。
2、游戏:小猪吹泡泡。
点名完成相应题目。
3、小兔过河。(第39页第3题)。
(1)出示课件,先说一说如何解决这道题,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帮助小兔子过河。
(2)集体订正,学生说出答案后,箭头指向相应的石头。
4、小鸟回家。
(1)出示课件,先说说如何帮助小鸟找到自己的家,然后发给学生小鸟身上的算式卡片,让学生贴到黑板上相对应的房子下面。
(2)让班上其他同学检查一下小鸟是否已经回到自己的家。
(3)还有哪些算式的结果分别是7、8、9。引导学生说出想口诀说算式。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并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学生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2)抽生说,教师总结。
六、作业。
(1)口头作业:把乘法口诀背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并让他们也考考你。
(2)书面作业:完成课本第40页3、4、5题。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的与复习教案【第三篇】
表内除法(一)课本p13~36页。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平均分。
教学内容:
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的与复习教案【第四篇】
这一单元是学生在一、二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有了计算乘法的经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除法。它的重点是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用除法解决问题。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紧紧依靠课程标准,紧扣教学目标,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任务。
教师通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使情景教学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借助学生在商店购物的生活经历来探讨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增加生活阅历,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灵活的运用投影仪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课堂的学习气氛轻松、有序、和谐。进而促进学生乐学、善学。
需要改进的问题:(1)由于受学生年龄和实际生活体验的限制,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为学生提供的素材较少,往往致使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得不够好。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基本素质。(2)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的与复习教案【第五篇】
2、课外拓展的还不够,因此学生掌握情况无法很好地进行对比。应再出示以下几类:
请你来当小老师,判断对错。
14÷4=3……2。
13÷2=5……3。
19÷4=4……3。
18÷3=5……3。
猜数游戏。有一个数,除数是2,余数是几?为什么?如果除数是3,余数可能是几。
如果除数是6,余数可能是几?如果除数是100,余数可能有几个。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的与复习教案【第六篇】
课本p19页例5,练习四第4、5、6题。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情景图或课件等。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1、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2、挑战园地:
(1)练习四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四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的与复习教案【第七篇】
这一单元是学生在一、二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有了计算乘法的经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除法。它的重点是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用除法解决问题。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紧紧依靠课程标准,紧扣教学目标,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任务。
教师通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使情景教学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借助学生在商店购物的生活经历来探讨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增加生活阅历,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灵活的运用投影仪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课堂的学习气氛轻松、有序、和谐。进而促进学生乐学、善学。
需要改进的问题:(1)由于受学生年龄和实际生活体验的限制,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为学生提供的素材较少,往往致使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得不够好。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基本素质。(2)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的与复习教案【第八篇】
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加深已学过的知识。所要解决的是知识的点、线、面三者的结合,它承载着回顾与整理、沟通与生长的独特功能。一堂好的复习课,不是机械地重复过去的教学,应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并加以变换,通过学生的'思维活动对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知识系统进行整体研究。
在梳理除法知识,理清所学知识点的环节中,刘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15÷3=5这一道算式回忆有关除法的知识,先是静静思考在练习本上记录,再是给予一定提示,接着鼓励学生可通过画图来表示心里的想法、借助翻书来补充知识。这整一个流程充分体现刘老师十分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细心地关注着不同层次的学生,从而使得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自主参与到课堂中来,在分享的“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的与复习教案【汇集8篇】”,进行知识编码,对自己的认识结构实行精加工,使平时所学的“分散、零乱、细碎”的知识点,结成知识链,形成知识网。在汇报环节,学生能够很好地就“名称”,“意义”,“乘法口诀”,“乘法算式”“读作”以及“倍的知识”等进行归纳,整个环节清晰流畅,这也直接反应出学生在自主回忆旧知环节的有效性。
在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时,刘老师多次强调并鼓励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思考,旨在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这一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除此之外,刘老师从容不迫的气度,不疾不徐的语速,营造出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刘老师对学生的启发、点拨恰到好处,与学生的交流亲切自然,驾驭课堂的能力让人佩服,等等方面均深深感染了我。
同时,听了刘老师的课,我有如下的思考。
2、在习题“这6组小朋友在跳绳,每组3人,现在如果分成9组,每组几人?”中,遗漏“平均”两字。
4、意义表示15平均分成3份。
表示5个3。
表示3个5。
15÷3=5这一道算式为什么既可以表示5个3,又可以表示3个5,这对于学生正是一个难点,如果让学生通过举例论证来帮助理解会不会更深刻一些。比如:15个苹果,每份3个,分成几份?(表示5个3)15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表示3个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