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寄语 >

高职毕业生就业信息咨询实用精彩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047320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高职毕业生就业信息咨询实用精彩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高职毕业生就业信息咨询【第一篇】

(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哈尔滨150080)。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机制主要是由竞争机制、供求机制和价格机制组成的。要实现大学生就业市场机制的正常有效运行,就必须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就必须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就必须建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诚信原则。

中图分类号:c645。

文献标志码:a。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了21世纪初期高校毕业生就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逐步实行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教育部停止使用《高校毕业生和研究生的就业派遣证》,改用《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标志着高校毕业生就业方式逐步从“统包统分”到“双向选择”的转变,是毕业生就业制度的一场彻底性的革命。几年来,在国家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下,经过初步的建设和发展,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作为劳动力市场的一部分,已具雏形,初步形成了以高校校内举办的就业市场、各省市建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及与之有关的人才市场、国家级区域性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为主要类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基本的市场机制已开始运行。

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施,毕业生数量成倍增加并且持续攀升。据统计,20至,我国高校各年度毕业生人数分别是107万、115万、145万、212万、280万和338万,到了是559万,各类高校毕业生的人数高达611万,已经是几年前的数倍。加上大学生毕业时间相对集中、择业时间较短,而目前我国就业岗位有限,使得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竞争愈激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标准愈高,愈加注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许多用人单位已将综合素质作为评价毕业生“实力”的主要依据和择人标准。

然而,当前很多大学生自身的素质却与激烈竞争下市场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也加重了就业的难度。这一方面跟大学生自身对市场竞争的认识不足有关。其主要表现一是就业期望值过高,脱离当前就业现实;二是专业知识、技能水平、综合素质不过关,一经用人单位的考察、面试,缺点就暴露无遗;三是就业观念陈旧,适应不了改革的就业方式,许多毕业生还有着较强的依赖心理。这些都极大地限制了毕业生的就业出路。另一方面,是和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同市场脱节的事实有关。高等学校不少专业的设置带有较大的计划性和盲目性,不少专业及课程设置没能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规划,专业设置的调整滞后,加上不少高校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差,或者知识面过窄,等等,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

2.供求机制上,供求双方信息沟通不顺畅、交流不充分,效果较差。

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许多人面对这样的就业形势,在求职过程中盲目采用“全面撒网”的策略,四处奔走,出入于各种各样的招聘场合。虽然各地大型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逐年在增大场馆,加大设摊面积,但如潮而至的毕业生还是把招聘现场挤得水泄不通,招聘场馆内往往是寸步难行。人群蜂拥的场面使招聘、应聘双方均无法进行充分的沟通和有效的交流。另外,多数毕业生在“全面撒网”思想的指导下,大量投递简历和自荐材料,而不管所投递的用人单位有无相关专业的进人计划,以及自己是否具备用人单位所要求的能力和资质,致使用人单位往往收到过多的自荐材料,有的热门单位甚至要收到数千份材料,对这些材料要走马观花地看都很吃力,更不可能逐一审阅。这都会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造成信息缺失或信息不畅,使毕业生求职和用人单位的寻才都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偶然性,导致一方面不少用人单位急需某专业毕业生,却找不到意中人,而另一方面却有不少该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接收单位。

3.价格机制上,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价格体系还没有建立。

毕业生就业市场价格是供需双方在进行洽谈时必然会涉及的一个十分重要和敏感的话题。现阶段,在高校毕业生市场上,价格的问题分歧较大,主要表现为:在毕业生一方,部分毕业生要价太高,往往开口就是三四千元;另外,部分毕业生面对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为了增加自己谋得职位的筹码,再三降低自己的薪酬要求,甚至有部分毕业生最近提出了“零工资就业”的口号。另一方面,随着应届毕业生的大量增加,“买方市场”的形成,不少用人单位故意压低工资价格,每月三四百元的不在少数。可以说,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价格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稳定、合理的标准,过高或者过低的价格其实都是一种畸形现象。这也说明,我国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价格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高校毕业生就业价格机制还没有正常地运转起来。

1.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供求机制。

供求机制是整个市场机制的基础,供求关系是否平衡决定着市场是否通畅。完善就业市场供求机制要把供需关系的平衡作为其目标。

首先,要承认人才供求双方的主体性,实行人才供求双方的.自主性。政府由管理型的政府转变为服务型的政府,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从而使其在人方录用上也实现真正的自主性。所有用人单位和个体除了国家重点项目和特殊行业之外都可以自由地进入人才市场,由市场进行配置。其次,要求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要把握好市场供求信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要主动收集各自的就业信息,通过这种供求信息的收集,使人才市场中尽可能多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了解学校生源情况,也使广大毕业生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需求有大致的了解。最后,针对现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上出现的供过于求的现象,一方面,要求企业解放思想,改变对大学毕业生的某些偏见,从长远和整体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积极引进高素质毕业生;另一方面,要求高校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来确定专业设置,进行学科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在专业人才的教育目标和培养模式上做到产销对路,从而使每个教育周期内(3―4年)的毕业生都能适应市场机制下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为国家和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

2.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机制。

竞争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动力。市场主体为自身利益而相互竞争,既包括用人单位之间的竞争,也包括人才之间的竞争。

用人单位在就业市场中要想招聘到优秀的人才,必须提高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而人才的激烈竞争是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突出特点。完善太学生就业市场的人才竞争机制,国家应对所有的人才资源实行公平的就业政策,不管是重点院校、普通院校、民办学校、职业学校还是地方院校。另外,毕业生要想提高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必须对自己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在思想上要抛弃依赖心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注重对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品质的培养。其次,充分利用在校的学习机会,在掌握自己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并结合自身的特长考取相关专业或资格证书,培养自己创新的能力以及自主创业、独立创业的观念。同时,学校在毕业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要扮演好服务的角色,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了解求职的程序、自荐信的写作、求职时的礼仪等等,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求职技巧。

3.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价格机制。

价格是重要的竞争手段,只有在竞争性的市场上形成的价格,才能准确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并形成准确的价格体系。劳动力的价格机制是劳动力市场运作的中心环节,毕业生就业市场也不例外。

高校毕业生价格应由市场调节。正常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价格机制,既要考虑保证毕业生能够在市场交易中形成合理的劳动力价格,又要考虑协调国家不同产业部门对毕业生不同翟度的需求,“考虑教育成本、当地工资水平、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等共同关心的问题,然后再估算基本价格,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供求双方具体情况与市场比价进行调整”。一个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价格,通常与其素质、能力、发展潜力有关。因此,建立毕业生交易价格体系的难度较大,需要把握其关键,使之合理适中,分寸得当。比如说,毕业生针对我们国家存在的私企的薪酬普遍高于国企、it类专业薪酬高于纯文史和理工类专业、经济发达地区薪酬高于其他地区的现实情况,就应在自己的心里形成一个合理的薪酬范围,并在适当时机提出薪酬要求。

4.要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在市场机制中,价值规律借助于市场的力量,发挥着资源配置的作用,但由于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的弱点,如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自发调节受利益导向制约,具有滞后性;市场主体间的行为只从自身局部利益出发,当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往往会置整体利益于不顾;等等。这就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需要政府采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与行政手段相结合的办法,来加强对就业市场的宏观调控。这些手段中,应该以法律、经济手段为主,行政制约手段为辅。

市坜经济是契约经济,市场的各个主体都要诚实守信。在高校毕业生市场中,不仅要求用人单位讲诚信,而且要求毕业生找工作讲诚信,人才中介同样也要讲诚信。首先,在建立用人单位和求职人才的诚信体系方面,应该建立用人单位和求职人才的诚信记录制度,使双方的诚信记录透明化,可供查询,而对弄虚作假者则应公开予以披露作为惩罚。其次,人才中介也要建立诚信体系。要建立以“中立、自律、诚信”为主要内容的自我监督机制,搞品牌经营,从而使该行业在促进人才市场健康高效发展方面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诚信制度,离不开法律的保障。通过法律可以对人才中介、用人单位和求职人才的信用行为进行规范。首先,立法机关应该通过建立信用的监督制度、信用服务和保护以及信用纠纷处理制度等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诚信有法可依。其次,要抓好毕业生就业市场法规的执法和司法工作,尽快建立人才市场执法队伍,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违法失信行为进行披露,司法机关对失信者进行包括民事处罚、行政处罚甚至刑事处罚在内的各种处罚,使严重失信者无处藏身。

高职毕业生就业信息咨询【第二篇】

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山西省将开发1万个基层公益性岗位,用于安排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

据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业处处长张韧介绍,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与安排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正在同步进行中,计划在10月底之前实现1万名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此次基层公益性岗位开发范围为,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农业服务、医疗卫生服务、文化科技服务、民政托老托幼服务、公共环境与设施管理维护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

高职毕业生就业信息咨询【第三篇】

湖北省人才中心11日向社会公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首批省直见习岗位信息,经过筛选的1095个见习岗位可供已毕业未就业大学生选择。

今年湖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达36.8万人,目前约有10万毕业生一时难觅岗位。为缓解就业压力,利用就业见习制度带来就业“蓄水池”效应,湖北省日前启动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今年全省计划设置3万个见习岗位,其中省直3000个岗位。经审核确定为省级就业见习基地的企业,将提供为期3-6个月、基本生活补助不低于500元的见习岗位,省财政另对见习岗位按100元/人/月的'标准予以补贴。

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日前通过省国资委、省经委、省工商联等单位共征集到有意愿参与省直见习基地的企业106家,供岗总计2358个。经过严格筛选审核,向社会公布首批包括中南电力设计院、中国移动湖北有限公司、丝宝集团等17家企业共计1095个见习岗位。

据湖北省人才中心介绍,申报的企业类别涵盖国企、外资、民营私企等,提供岗位涉及专业主要有计算机、机械、财会、文秘、销售等。不少企业提供的见习补贴较为优厚,百胜餐饮(武汉)有限公司等企业见习补贴为700元至1800元。

目前,共有4275名高校毕业生报名。有意向的毕业生可登录湖北人才网(jobhb.com)查询具体信息,也可通过企业网站、邮箱、电话等方式直接向单位申请。湖北省人才中心表示将陆续发布岗位信息,并根据具体情况,适时举办“双选”会,尽量做到人岗匹配。

高职毕业生就业信息咨询【第四篇】

杭州市人事局昨日通知,7月25日起集中为大中专毕业生办理就业报到手续,如果需要调整就业去向,只要没有在原就业地落实户口,可申请办理。

到区(开发区)就业的毕业生,直接到区人才中心报到;到市属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持《就业报到证》到市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报到,也可直接到用人单位报到。

在市属单位之间调整就业单位的,可由原就业单位、拟调整就业单位及双方主管部门直接办理。

提出就业调整时已在原就业地落实户口的,则按现行人才流动程序办理。毕业生如果已签订《就业协议书》并领取《就业报到证》,原则上2个月内不办理调整手续。

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也应在年底前持《就业报到证》到当地人才中心办理待就业登记手续。人才中心可免费代管人事档案2年。(徐芳、泓泉)。

来源:都市快报。

高职毕业生就业信息咨询【第五篇】

人民网沈阳5月24日电辽宁省多策并举,确保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达到70%以上。

辽宁省要求,要求各市、各高校要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责任制度,鼓励工商企业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各设区市市长是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市要制定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规划方案、政策措施和落实办法,并从5月起实行毕业生就业工作动态管理的月报告制度。

同时,高校书记、校长是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将省政府“一校一策”的工作要求具体落实到“一院系一策”、“一专业一策”,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

辽宁省提出,要鼓励各类工商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尽可能地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和培训,争取实现吸纳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企业现有职工人数的1%以上或前3年平均水平。通知要求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摸清企业用人需求及其培训要求,做好有培训愿望毕业生的'专业转换和技能提升培训。按照要求,今后各市每年都要在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管理服务机构中拿出一定数量的岗位,安排毕业生就业;要开发不低于本地生源3倍数量的岗位,用于解决本地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为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各市要设立不少于300万元的就业援助资金。

辽宁省提出,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对各市、各高校指标考核和督导检查的重要内容,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就业工作问题较多、工作不得力的政府和高校,实行省长约谈制度。

文档为doc格式。

高职毕业生就业信息咨询【第六篇】

1月30日,从贵阳市人才市场获悉,今年贵阳市人才市场(紫林庵)计划召开100场人才招聘会,提供5万个就业岗位。

据介绍,今年,贵阳市人才市场将重点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该市场计划今年召开100场人才招聘会,为各类人才提供5万就业岗位,在每周三、五、六常规招聘会,侧重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在毕业就业高峰期预计安排“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以及以“新春送岗位”、“展望未来”、“共建和谐”等为主题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或供需洽谈会,预计安排20场。通过各种渠道收集需求岗位,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不少于万个就业岗位,力促高校毕业生就业。

为继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该市场还开展大学生择业指导、职业生涯设计、市场需求分析、就业权益维护知识等讲座,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职毕业生就业信息咨询【第七篇】

摘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面临新的形势,从长远看,切实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仍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图分析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的新时期,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将面临新的形势,从长远看,切实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仍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对高职院校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目前离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1、就业指导不成体系。时至今日就业指导在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中还没有成为一门正式的课程。即使开设就业指导课的也未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就业指导往往只安排在三年级的短短几周内,并且仅限于在毕业之前的突击教育,多侧重于政策教育,就业技巧教育,不全面。而未开设就业指导课的相关教育就更加五花八门,或偶尔请一位社会名流来做一、二场报告,或在思想品德课中加入一、两次职业道德教育,或在学生毕业前夕由有关领导进行一次动员。还未走上正轨,不成体系。

在就业指导的方式和内容上也存在不少问题,老师们对学生灌输的大都是要找到理想的工作,成大器,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似乎学生去的单位不理想、地处偏僻、工资不高,就是给老师抹黑,给学校抹黑。这无形中给学生择业增加了更大的压力。而学校聘请的社会名流,又多是大谈特谈其成功经验,这些功名成就者让学生们仰慕不已,使他们朝思暮想成就大业,却不去思考其中的艰辛。

2、就业信息匾乏。就业信息对毕业生十分重要,毕业生只有充分了解就业信息,掌握就业信息后,才能拓宽就业渠道,而学校给学生提供的就业信息量却很有限,两者形成了明显的反差。许多学校在就业形式发生重大变化后,还是坐等用人单位上门,而非主动出击,更没有建立就业网络。学校自己只举行校内招聘会,很少主动出击与外界联系,就好像就业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与学校关系不大。于是,毕业生无法静下心来搞好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甚至放弃上课,腾出时间四处出击找信息、找工作,参加各种招聘会如同“赶场”,忙得团团转,可效果不好。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毕业论文质量,也大大挫伤了毕业生的.就业积极性。

3、就业机构不健全,队伍建设不足。高校好比培养人才的“工厂”,学生便是工厂的“产品”,因此学校的运作也如同企业,即采购—生产—销售。但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对招生和教学工作高度重视,却往往忽视了就业,就业指导更无从谈起。如今就业指导机构健全、人员充足的学校比较少,仅限于几十所顶尖的名校,一般学校就业难度更大,建立专门机构、强化就业指导更加紧迫和必要。然而许多学校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机构,就是设置了类似的机构,也是人员偏少,大都忙于事务性工作,无暇顾及就业指导。

4、心理咨询欠缺。大学期间,学生的焦躁感、压抑感以就业时表现最为突出。这种情况甚至已经影响到刚刚人校的新生,他们在人校时就为就业担心。有调查显示,大学生择业期间心理障碍的各种表现中固执、烦躁和压抑表现较为突出;另外,焦虑感也较为明显,就业心理咨询对毕业生择业有很大帮助,但真正能开展就业心理咨询的高职院校并不是很多。

因此高等院校必须从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重视和关心毕业生就业问题,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为学生就业排忧解难。

二、采取的对策。

1、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专门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队伍,提高就业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要做好就业工作,建立一支精通业务、熟悉市场、善于管理、有着强烈政治责任感、事业心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工作队伍至关重要。同时要科学分析就业形势,开展市场需求分析及毕业生跟踪调查,积极搜集各地区、各行业、各种类单位的当年和未来几年人才引进的数量、专业、学历层次和素质要求等信息,积极搜集社会对学生素质的评价信息,为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的培养提供科学依据。

2、设置专门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充分认识就业工作的重要性,由学校主要领导挂帅,成立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形成一个学校领导亲自挂帅,就业主管部门协调,学院积极开展工作的新局面。

3、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将就业指导形成体系,开展系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从学生人学到毕业,学校要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就业教育,先后开展素质教育、专业和创新教育、就业观教育、就业形势、政策和就业技巧教育。引导大学生把个人思想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把大学生的成才意识纳人到社会总体发展的轨道上。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就业政策教育、择业价值取向的引导、个体社会化所需素质锻炼的引导、正确成才意识和成才道路的引导。学校还要适时邀请一些各行各业的普通人士来学校与学生座谈、对话,因为这些来自不同岗位的“平民”与大学生十分的贴近,也很容易沟通。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成功经验、创业艰辛、工作挫折和失败教训,对同样还是“平民”的大学生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从而也更有启发性。这对一些期望值过高的大学生无疑是一幅很好的清醒剂。

4、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服务质量。毕业生能不能充分就业,一个关键因素是他们有没有得到足够的需求信息。信息服务是最重要的就业服务,信息化手段是最重要的就业服务手段。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高速公路已成为所有行业走向成功的重要依托,加强就业信息网站技术自然而然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为此各学校要尽快建立就业信息网站,充分利用就业网站宣传学校,介绍毕业生,开展就业工作,建立完善学校毕业生的无形就业市场。并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信息在网上及时、快速公布,进一步加大需求信息量,并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发布,提高就业信息的时效性、及时性及利用率。

5、积极开展大学生择业和心理咨询活动。心理咨询对宣泄学生不满、排解郁闷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有助于他们以快乐的心情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投人到就业活动中去。通过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帮助大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放眼未来,帮助毕业生做好择业心理准备,特别是受挫折的心理准备,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条件的学校可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对大学生进行与择业活动有关的心理测量、社会适应性测量,帮助大学生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优势及不足,指导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和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树立终身接受教育的观念,以便科学与合理地进行求职择业。

6、加强就业指导,特别是就业技巧的指导。大学生就业指导应是职业生涯指导为基础的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它包括“对学生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的测试;指导、帮助学生定位职业发展方向;指导、帮助学生选择专业及所修课程;指导学生拟定自己的职业规划;通过一系列的讲座、讨论、咨询等活动丰富和深化学生对职业规划的认识;指导学生在校期间的“合作教育”,即让学生从事与自己职业发展方向相关的工作实践,使学生获得职业岗位的感性认识及实际工作经验;在毕业阶段,向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学生掌握求职择业的知识、方法、技巧等。这种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的特征是:就业指导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愿望相结合,与学校的教学过程相结合,与市场的需求相结合。通过就业技巧指导能帮助学生扬长避短,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去先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避免盲目性和踏人择业的误区,从而找到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舞台。

高职毕业生就业信息咨询【第八篇】

从湖北省人大获悉:最近获得通过的`《湖北省就业促进条例》将于8月1日起实施。该条例首次将毕业一年以上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列入“就业困难人员”,规定政府必须对其给予就业援助。

据悉,湖北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但仍有%的高校毕业生待业。因此该条例首次将“就业困难人员”范围拓展到毕业一年以上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这样,大学毕业生也可享受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一系列就业援助。

条例将创造性地推出多项举措鼓励、支持、帮助劳动者自主创业。条例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合理设置资金、人员、经营场所等行业准入标准,降低创业的准入门槛。将建立小额担保贷款风险补偿机制,适当提高贷款额度,并在贷款期限、利率上给予优惠。据了解,该条款特别受到高校毕业生欢迎。

条例还规定,对在政府投资兴建的创业基地内创业的,免收三年场租费用。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59 2047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