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寄语 >

初中生之端午节【推荐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2185818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初中生之端午节【推荐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初中生之端午节【第一篇】

大家好!再过几天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了,关于端午节的由来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它是纪念我国著名的诗人、爱国主义者屈原的节日。

屈原是距今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人。他所在的时代是一个战乱频繁、弱肉强食的时代。当时的楚国在列强环视的状况下,却不能及时的发现自己的错误,依旧墨守陈规,没有改革的锐志,在国力方面远远地被倡导地主阶级政治改革的国家抛在了后面。面对连年的战争失败,割地求和,统治阶级采取的办法是偏安一隅,置国家存亡不顾,依旧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屈原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环境里,他对当前的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于是在国内倡导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由此得罪了旧贵族遭到了诋毁攻击。

面对压力,屈原秉持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思想,在与保守势力的斗争中显示了自己的高尚节操,赤诚的爱国之心。

这一片冰心,穿透了两千年的时空,依然光耀在中华大地。

两千年之后的今天,我们谈论屈原的爱国主义,倡导的是什么呢?我们倡导的是屈原热爱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对危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度的责任感,是面对强权宁折不弯的精神,要体会到屈原对于国家人民的深厚感情,体会到屈原对于这片土地,也就是我们脚下这片广袤大地的深厚感情。

和屈原不同,我们身处的时代是盛世的中国。国家富强,民众和谐。在这一个富足自信的新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会爱国,知道自己胸前的红领巾来之不易,学会珍惜我们看似应得的宽敞明亮的教室,我们的学习的机会,甚至我们的衣食。这都是我们的父辈甚至我们的祖辈怀持爱国的理念,对幸福和平生活的向往,扫净了自战争之后弥漫在中国人民头上的阴霾,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拼搏来的。

最后用一句屈原的话送给所有的同学“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黄而不毁其节。”,希望我们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一个奋发图强,能为祖国建设贡献心智的人,能为自己的将来铺垫繁花似锦的人,能回报呵护自己的父母师长,无愧于炎黄子孙的人。

初中生之端午节【第二篇】

每当到了端午节之时,平时总爱闲在家中的外祖母竟每天都和邻居约好上山下乡去摘棕叶。我很是不解:不就是个端午节吗,有必要这样大惊小怪的吗?曾祖母没有回答我,只是微笑着摸摸我的头。几天后,大人们聊天时我才知道,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本为夏季驱除瘟疫的节日,现如今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成为了东亚文化圈的可与中秋、清明、重阳等节日相提并论的传统节日。

两千年前,屈原舍身取义保留自己清洁正廉的崇高品质;两千年后,我们用赛龙舟、吃粽子的方式来纪念他。这年的端午,曾祖母教我包粽子。她先让我把艾叶清洗一遍,然后一张一张地铺平了放,她呢,就抓了差不多半缸米,用水淘洗起来。都说“人多力量大”,虽然只有我和曾祖母,但我们还是以高效率完成了以上任务。接下来,曾祖母把艾叶一个个地打成卷,在确保底面不会漏的情况下,舀上一把米放入然后再铺平,最后用几根细线捆捆绑绑,把包好了米的艾叶的四个角捏得整整齐齐地,于是,一个原味的正宗的生粽子就成型了。由于技术原因,我帮不上什么忙,于是就股着腮帮子、托着下巴,眼睛睁得大大的,又认认真真地在一旁欣赏曾祖母的“表演”。

曾祖母也不是整天优哉游哉地,这不,粽子刚刚放入蒸锅里,她又给我缝起香包来,说是能保佑我平安,又可以避邪。平时我对这些小玩意儿可没有什么兴趣,但还是听话地收下了这个让我“一见钟情”的小香包。它是大红色的,可以随时携带悬挂在身上,棱角分明,正反面分别绣了两个醒目的“平”“安”,其余空白处点缀着几颗粉嫩的爱心。我对它是爱不释手,成天带在身上,还时不时地在曾祖母面前晃来晃去,跑过来跑过去。每当这时,曾祖母总是乐呵呵地刮一下我的鼻子,坐在板凳上,手里摇着扇子,说:“你个臭美的小家伙,没有人会和你抢,慢点啊,别摔着。”我心里总是乐滋滋的。

端午,作为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代表,它不仅警示后人要时刻保持一份清廉正直的心,又让我们勿忘屈原,将他高尚的品质和操守牢牢地铭记在心。所以,我希望端午节吃粽子和划龙舟的习俗能够一直传承下去,发扬下去。

说真的,因为曾祖母,我才结识了屈原,了解了端午,吃到了粽子。即使曾祖母已经去世三四年了,但我依然怀念依偎在她怀里、能够向她撒娇的那些快乐的时光。

又是一个艾叶飘香的季节,又是一个草儿长出嫩芽的五月,又是一个端午节的到来。曾祖母,您也在想我吗?让我把怀着的对您的思念播种在这个端午节吧,把我想再见到您的梦埋在这片土地吧!

初中生之端午节【第三篇】

大家好!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主要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和纪念曹娥说;据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赛龙舟和吃粽子,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今天我就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屈原说: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流放。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亡,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蛟龙水兽喝醉晕倒,就不会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今天的棕子。

而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端午节除了人们所共知的吃粽子外,各地还有丰富的食俗。吃黄鳝吃面扇子吃茶蛋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谓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吃打糕吃煎堆等等。我最喜欢吃粽子了,南北各地风俗习惯不同,粽子大小不一,有甜有咸,大的有达二、三斤的巨型兜粽,而小的也有小巧玲珑,长不及两寸的甜粽。我吃过咱们四川乐山产的肉粽子最好吃,黄澄澄的糯米里夹着腊肉,肥而不膩,吃起来一股花椒和竹叶的清香,口齿留香,味道悠长。最可贵的是价格低廉,每个重有八两,才二元五角钱。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从20xx年开始,我国为宏扬民族文化,保留民族传统,将五月初五列为法定节假日。

初中生之端午节【第四篇】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又到了粽叶飘香的时候,端午节也就在这粽香中带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带着新鲜的节日气氛,欣喜走来。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南朝梁《荆楚岁时记》载:“屈原以是日死于汨罗,人伤其死,所以并舟楫以拯之,今之竞渡是其遗迹。”意思是说,人们以最快的速度划船,为的是去拯救屈原的生命。所以,端午的本质意义是为赶一场生命之约,而端午竞舟是一场打捞生命之战。

而我总是喜欢端午这样的内涵,人们当然知道伟大的诗人屈原早已不在了,但龙舟竞渡这样的活动却保留了下来,并以这样诗意的方式向后世的子子孙孙倾诉:端午节其实是一个关乎生命的节日,是中华几千年民俗文化和爱国精神的积淀,端午节还有“悬蒲叶剑”的习俗。小时候,我总搞不明白,为什么要悬蒲叶剑。问爷爷时,爷爷捋着花白的胡子说,“这个呀,是祖上传下来的风俗,你看那蒲叶,长得多像一把剑啊,这是祖先让我们记得即使是在节日里也不要忘了与邪恶进行斗争……如今,每逢端午,爷爷捋着胡子的形象总是在我脑海中浮现,我也记住了爷爷的话:“与邪恶作斗争”。

其实,爷爷的话也许有些言过其实,但他给我宣扬的文化内涵却让我深深着迷。

还有必不可少的吃粽子,这是端午节最为盛行的传统习俗吧?无论再怎么忙碌也不能怠慢了端午节,包粽子是迎接端午隆重而又简朴的方式。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花色、品种繁多,馅料、形状各异,但无一例外地都有着迷人的香味。因为那粽子的浓香里不仅仅包裹着端午节馨香馥郁的文化味儿,也包裹着包粽子人那深不见底的爱。

还有“佩香囊、“挂荷包”、“拴五色丝线”、“悬钟馗像”等等各种习俗,使端午诗意而丰富。我想,这也就是端午节被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因吧,这也就是我们国家为什么从20xx年开始,将端午节定为法定假日的原因吧。我想,这就要求我们更好地保护、传承中华的传统文化,要求我们更好地理解、敬畏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将文化传承进行到底。

初中生之端午节【第五篇】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瞬间又至。

端午节前风雨狂舞,引发我的思绪万千。异地他乡度过十五年的端午节,总有一种淡淡的感觉。我知道,原因在于说不清、道不明,埋藏在内心深处的美丽、婉约乡愁。

打开记忆的闸门,怀想儿时老家的端午节,甜蜜、温馨便填满了我的胸怀,脸上洋溢幸福的微笑。

端午节的老家,青枝嫩叶,绿意盎然,百花争相斗艳,爽心悦目,精神为之一振,顿感心花怒放。

散发浓浓节日的气氛包裹着片片翠绿的老家乡村,远远望去,如沙漠中的绿洲。

麦黄、杏黄时节,端午来临。翻滚的麦浪,远观气势磅礴,似千军万马,成为老家乡村一道亮丽、灿烂的风景线,昭示丰收的景象。杏黄饱满,诱惑山村人们的口腹,慌不择路、急不可待摘树上的杏儿,不小心踩空,狼狈倒地,快速跃起,自我解嘲地:我想去为你摘杏儿呢。善意的笑容堆满家乡人的脸庞。

微风拂面,艳阳高照,一顶顶草帽,来往穿梭的人们,顾不上擦拭脸上的汗水,挥舞着镰刀,生龙活虎,热火朝天,成片的熟透小麦如婴儿般听话齐刷刷躺倒在地上,金灿灿的麦穗映衬农人欢欣鼓舞的赤铜色脸。

醉了割镰的乡亲,醉了捡麦穗的小伙伴们,醉了端午。

歇息杏树阴凉下,吃着可口的山杏肉,咀嚼蘸了白糖的粽子,喝着凉爽的山泉井水,割镰的乡亲劳动之余享受着生活的温馨与节日的欢乐。

佩戴形形色色,玲珑可爱以避邪驱瘟的香囊,小伙伴们散发清香四溢。胆大地在大人们间肆意嬉闹着、玩耍,忙碌的大人没有时间与小伙伴们理论、计较,心中着急的是庄稼小麦快点入仓。没有大人约束的小伙伴,如脱缰的野马,三五成群,上演电影双方对垒的一幕幕,不可开交,打得天昏地暗。胜利的一方则惩罚败方到山上摘诱人的樱桃、可口的桑椹作为战利品。

布谷鸟忙着歌唱,催促乡亲割麦插禾。田埂上开满形形色色、不知名的野花迎风摇曳,嫩绿的草儿散发阵阵泥土的清香,探出脑袋呼吸新鲜空气,思索纳闷:平时懒散的人们怎么现在一个个都发狂地干着农活?阵阵暖风吹过,呼啦啦的树枝善意提醒忙于农事的人们:到休息时间啦!见没有人理睬,自觉无趣,生气地一言不发。

端午节的老家,青涩酸甜的各种山果挂满枝头,翩翩起舞的蝴蝶、蜜蜂不时隐藏于色彩斑斓的花丛中,燕儿来回衔泥忙碌未完工的巢穴,只有狗儿悠闲地望着进进出出的人们,微露舌头,摇头摆尾,识趣地静坐一边,实在无所事事,感到无聊,想起平时的玩伴猫儿可以解闷。端午节,乡村家家户户洒扫庭院,以艾条草插于门眉,悬于堂中。端午节的芳香飘满乡村内外,节日的热闹氛围映射割麦插禾的忙碌,高潮迭起。

端午前后,刚忙完小麦的夏收,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插禾便紧锣密鼓地开始。踩实田埂防渗漏,放塘堰备用水,用传统方式牛犁地,用耙平整麦田为稻田,撒上农用肥料,大早起来拔秧苗……系列农事有条不紊、应运而来,错落有致,慌而不乱。

播种希望,期盼秋天沉甸甸的收获。累弯腰,忙昏头,全身散了架的乡亲心中想到这些,多日的劳累便烟消云散,甜丝丝的幸福涌上心头。

端午前后,麦浪滚滚在一把把镰刀的挥舞下完成了它的使命,嫩绿的秧苗在农人们的紧张劳作下一排排、一行行煞是壮观。

端午节的老家,是在繁忙的农事中度过,是小伙伴们数星星、数月亮、期盼已久、身心放松,信马由僵的节日。

老家的端午节,在辛勤的劳动中度过的乡亲们笑逐颜开,无怨无悔。

老家的端午节,端午节的老家,盛满乡亲农忙的汗水。

我怀念老家的端午,我在思念老家的端午节中酣然入梦!

初中生之端午节【第六篇】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外国还没有呢!

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赛是为了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人们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江河里的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破坏屈原的遗体。

端午节的儿歌很多:“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俗都与“五”这个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这五色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各户都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葱头、龙船花。”

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南方还是北方,这一天都要在儿童的头上画一个“王”字,还要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这就是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同学们,你知道了吗?

初中生之端午节【第七篇】

又是一年五月五,又是一个端午节。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前插一束艾叶,他淡淡的清香弥漫在空气中,使人闻着,感觉神清气爽,淡淡的清香把我的思绪回到了从前。

10年前,我才4岁,外婆在五月五这一天在房门上插上那么一束叶子很长的叶子。我问外婆:“外婆,这是什么?”“这是艾叶。”外婆一边说一边插艾叶。“为什么要插艾叶?”我打破砂锅问到底。“这是为了避邪。”外婆边说边从凳子上下来,走进厨房去了。我也跟在外婆的后面,走了进去。

只见桌子上有几片比刚才插的艾叶还大很多的叶子。只见外婆从众多叶子中抽出三片,迅速折成了一个三角体,把像米的东西倒进去一些,但这种米比较小,然后外婆抓几个板栗和拿一些切好的肉放进去,然后再把剩下的叶子绕着这个三角体转。从旁边的绳子抽出一根,把三角体绑起来。按照这个步骤做了十几个,放到蒸笼里,开始蒸这个东西。“外婆,这是什么?”“这是粽子,很好吃的。”“为什么要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这个爱国诗人是什么?”“孩子,你还小,等长大了,你就知道了。”

过了一段时间,外婆叫我去吃粽子,外婆为我掰开叶子,里面是个三角体,还有板栗、肉……我咬了一口,好香啊。

吃完了粽子,该去看龙舟了。外婆把我带到了河边,只见河边站了很多人,大家都在大声助威,只见河里有几条龙船,几个人在使劲地划着。

又是一年艾叶飘香。

初中生之端午节【第八篇】

大家好!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又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那么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呢?第一,端午节是纪念诗人的节日,是爱国的节日。因为爱国诗人屈原见国破人亡,五月初五投汨罗江。屈原沉江后,古人将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万舟齐发、呐喊鼓乐吓退蛟龙,以此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后来演变成为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端午节的人文内涵已密不可分。端午节成为中国人传递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的重要仪式。

第二点,端午节是卫生节。端午前后正是春夏交替之时,天气炎热,多雨潮湿,蚊虫滋生,病虫害渐多,是传染病的高发时节。为了避免疾病的发生,古人在端午节前后插艾叶、悬菖蒲用以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端午这一天,成年人还要饮雄黄酒和菖蒲酒驱蛇虫,小孩子要佩戴藏有朱砂、雄黄、香草的香囊预防疾病。这些习俗表达的是古人驱瘟避邪、祈福佑安的愿望。这样来看,端午节是中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

第三点,端午节是体育节,因为人们在这天要在水上赛龙舟。龙舟竞渡是一项很有气势、极具合作精神的竞技活动。端午竞渡能对群众性的水上运动、强身健体、民众团结起到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现在龙舟竞渡逐渐演变成一项国际体育赛事,起到友谊纽带的作用。

第四点,端午节是美食节,因为我们要吃可口粽子。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人们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形状看有四角形、锥形、菱形、有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的“筒粽”。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可谓粽叶飘香粽子可口。

同学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因为地域不同,各地的习俗也稍有不同。有些传统的习惯已经淡化了不少,今天的国旗下讲话,我们了解了端午文化,也希望我们能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让我们怀着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过好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传统佳节吧!今年的端午节,你打算好了吗?“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谢谢大家!

初中生之端午节【第九篇】

经过昨晚下了一夜的暴雨,今天变得凉快了,连早上都没做梦。在阳台上看到小区里排了一溜儿的婚车,虽然天空依然阴沉沉的,但婚车上点缀的鲜花让小区充满了喜庆。我家的昙花又挂着一朵花苞,如果晚上回家太晚,估计也看不到它盛开的瞬间。爱情有时也像昙花一样,等不到你回味,就谢了。

时间是个残忍的杀手,不仅让容颜苍老,也会让人心苍老。写这些话,有诅咒的嫌疑,所以还是衷心祝福今天的那对新人白头偕老。爸爸打电话来说,老家今年的端午节可热闹了,不仅有龙舟赛,还有美食节,其中以生鱼片为主打节目。听得我心里痒痒的,好想也回去看看,尝尝老家的生鱼片,粉仔,糍粑,灰水粽、凉粉.....早就应该这样做了,郁江两岸水土养人,如果推出手工作坊的美食和水文化旅游,应该能把经济带动起来的。其实老家那片半岛型的土地,曾经是我童年的天堂,那些连绵的青山,那些金黄的稻田,在夕阳中默默无语的古塔,还有鸣笛而来的渡船。

我一直想写一部以桂南风土人情为主的小说,可是功底还不够成熟,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完成,死而无憾。昨天上午收到《西江月》两本样刊,看到自己的小说和诗歌变成铅字,还是很开心的,我浏览了一下目录,发现就我一个人用了笔名,不知道会不会给人矫情的感觉,但我想“耳朵”这个名字主要是因为我太喜欢音乐而已,与其他无关。连作协的黄自林先生,文联的罗金陵主席他们也只记得我叫耳朵。对了,明天是端午节,不能不说一下粽子,学院的苏阿姨给了我们十二个小粽子,很好吃。

换到今天,我可不喜欢他,死,有时不一定是爱国的最好方式。

初中生之端午节【第十篇】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端午节承载着延续几千年的古老文化和中华儿女的朴素情感。这些节日的传统习俗也代代相传,并不断被赋予新的形式和内容。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端午节来临的时候,就会有许多的节目,列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菖蒲。吃鸡蛋……然而,在今年的端午节里,我学会了一样东西——包粽子。

“包错了,哎呀,又包错了。”“你包了多少?让我来数数。”“哈哈”一阵阵欢笑声。埋怨声。高兴声……不时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咿,是哪儿传来的声音?”哈哈!结果是五年级五班在包粽子呀。

我爱吃香喷喷的粽子,也看过别人包粽子,却从未自己亲手动手过,知道今天,我才算大看眼界。 我乖乖的坐在老师旁边耳染目睹,认为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天才的我,不学自通,谁知,在老师示范的过程中,才明白包粽子是门手艺,能包得漂亮而结实非常不容易。脸老师都包了“好几百个”才包好一个。

开始动手,我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奶奶以前包粽子的样儿这出一个圆柱形来,再在折好的角里放上一点已侵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块腊肉,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的还要顺利的完成一半。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跳出来,我急得直跺脚,幸好老周替我解了围——割掉了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气。哈哈,经过小挫折,总算到了最后的,也是追简单的步骤——扎粽子。小ks(小意思),看我大显身手,我拿出一个绳子,将绳子围绕了几圈,好了,开始扎,我用嘴咬住绳子的另一半,用手拿住一半,扎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

只听“哗啦”一声,粽叶散开了,糯米们像飞珠滚玉一般,一粒一粒的掉在地上。看来包粽子真不是这么好包。

最后,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通过这一次包粽子活动,我明白了做事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59 2185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