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观后感2024(优质4篇)
读懂中国观后感2024【第一篇】
首先,感触最深的便是影片将尊师重道之风表现得淋漓精致,真是值得今天的人们好好学习啊!古今对照,令人汗颜。古人需拜师求艺,学生自当十分尊敬老师,也会刻苦学艺。师生情谊真切深厚。孔子落魄流亡,学生依然紧紧追随,伴其左右;子路至死不忘师之教诲,扶正官帽;颜回不畏艰险地保护书籍,为之献身。我哭了,且不说修改了历史,不说两人的行为有些迂腐,却将他们变得崇高而又伟大,使其境界得以升华。
其次是孔子回乡后的那深情一拜,鲁国啊,父母之邦,养我之土,我终于回来了。我又哭了,为何影片要将其渲染得如此具有悲剧色彩?我不明白为什么就不能用孔子推行的礼乐来治理天下呢?我也同样追慕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淳朴民风。男守本分,女有归宿,老有所依,子有所养。的大同世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讲得多好啊!
颜回说,孔子错在将全部理想都寄托在鲁君身上。我不敢苟同。我觉得自己也错了,如孔子般太理想主义了,没有能够勇敢地面对现实,而是将希望建立在一个美好的伟大的理想之中。可是无论怎样依旧不能放弃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与追求,依然希望能够通过完善个人道德,而不是通过严格的法律来治理国家。孔子认为拿法来治国,是人们出于无奈才做的,人们不犯法是因为害怕法律,并不是出于真正的自我约束。
然而有一天,我无意在书上看到这是一种鲜明的道德泛政治化倾向。调节伦理关系,要诉诸人们的道德自觉,但并非人人都能达到高度的道德自觉,即使一个有高度道德自觉的人,也未必都能自动的表现出道德自觉。
在子见南子一节中,面对巨大的诱惑,孔子的眼神和身体也有颤动,他是圣人,作为普通人,如何能向孔子那样坚守自己的信念。何况做君子是何其不易,像孔子那样,会遭小人的算计与嫉妒,也会被世人误解。无怪南子一句“世人只知道夫子的——痛苦,有谁又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领悟的境界呢?便称其为知己了。显然,仅仅依靠道德来协调社会关系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过于抬高道德,将发现无力控制社会秩序的尴尬局面。这样的行政观念和伦理价值意识等都与当时和现代社会不相适应。
读懂中国观后感2024【第二篇】
“读懂中国”活动所呈现的一系列优秀人物故事深深感染了我,让我对这些杰出人士的奋斗历程和成就充满了敬意和钦佩。
首先,颜德岳教授作为一名高分子化学家,他在聚合反应动力学和超支化聚合物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卓越成就。他不仅在学术上做出了重要贡献,还通过提出两亲性药-药缀合物抗肿瘤纳米药等概念,为医药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他丰富的科研经验和创新意识激励着我,让我深信科学的力量可以不断改变世界。邹先定教授是我十分钦佩的一位教育家和学者。他40多年如一日地从事宣讲工作,传播党的理论和教育思想,影响了数万人。他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更是以身作则,践行着对党和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奉献。他的事迹告诉我,只有将自己的理想融入到实际行动中,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常晓明教授作 文 吧和林占熺研究员在各自的领域也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常教授致力于计算机监控系统和检测技术的研究,为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而林研究员则通过菌草技术的创新应用,为生态治理和脱贫攻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努力和创新精神展现了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卢耀如院士的岩溶研究成果更是让人叹为观止。他不仅在理论上有所突破,还通过指导工程实践,为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和地质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支持。他的学术成就和实践经验充分体现了科技人才对国家发展的重要贡献。
这些优秀人物的故事让我深刻认识到了科学家、教育家和研究者的伟大意义,他们的奉献精神和不懈努力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我愿意向他们学习,不断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懂中国观后感2024【第三篇】
在中国科研殿堂的璀璨星河中,一代代科研人秉承“爱国、敬业、求实、创新”的精神,以实际行动演绎了一场场荡气回肠的科研历程,筑起了国家科技事业的巍峨长城,照亮了后继者的前行之路。
李俊贤院士,以赤诚之心投身国家航天和国防事业。在两弹一星推进剂研制的关键时刻,他成功研发偏二甲肼,为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奠定基础。他不仅在科研上全力以赴,同时也心系教育,捐资助学,是责任与奉献精神的最佳典范。
刘忠范教授,自吉林工学院起航,凭借对化学世界的痴迷探索,在石墨烯领域的开疆拓土,实现了从碳纳米管到石墨烯的华丽转身。他不畏艰难,回国效力,推动我国石墨烯研究从无到有,再到国际领先地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进步的动力。科研不只是实验室里的反复试验,更是对国家发展战略的积极响应和勇敢担当。
唐任远院士,则是在稀土永磁电机领域勇攀高峰的攀登者。面对国家攻关任务,他带领团队迎难而上,创造性的研制出国产高速高效永磁发电机,打破国外技术壁垒,为我国工业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动力。他的教书育人之道,不仅在于传授专业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祝世宁院士,在微观世界里追逐光的踪迹,他在光学超材料和量子光学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不仅摘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桂冠,还启迪了一批批年轻科研人员,激励着广大青年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为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而奋斗。
毕孔彰教授,他寻找矿产的足迹遍布祖国大地,用坚定的步伐见证了我国地质事业的成长。他的研究成果充实了地质学领域,为地质教育的发展播下希望的种子。他的故事传递出坚定信念,鼓励广大青年在平凡中创造伟大,坚守中铸就辉煌。
当我沉浸在这五位杰出人物的故事中,不禁感慨万分,他们各自以独特的方式,刻画了科研工作者对国家、对民族的深沉热爱与无私奉献。他们用毕生的心血,铸就了今日中国的科技荣光,也为我们铺就了未来科技强国之路。这些深入人心的故事,是青年学子心中的永恒灯塔,指引我们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前行,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不负韶华,勇毅前行。
读懂中国观后感2024【第四篇】
今天在学校组织下观看了《读懂中国》优秀展品,感触颇深。
缅怀漫漫岁月,凝聚缕缕遐想。翻开历史厚厚的书页,我们却发现,昔日的祖国也曾不堪回首。当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祖国身躯之时,当帝国主义的大炮轰开了祖国的大门,无数人民群众就惨遭杀戮。中国人民最后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含义,一大批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开始奋起反抗。中山先生,在黑夜里开始规划治国方略,毛泽东,在贫瘠的土地上支撑民族的血肉与骨骼;邓小平,把饱经沧桑的瞳仁放大,指引多灾多难的祖国从世纪的风雨中走过!国家领导与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以天下安危为已任,前仆后继,为长夜难明的中国托起了照耀祖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太阳!这天,他们谁敢不惊叹中国科技的巨大进步和飞速发展?谁敢不佩服奥运会场上中国健儿的奋勇!谁敢说,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无论是神州5号。的成功还是奥运金牌榜上熠熠发光的金牌,一次又一次让世界向中国投来了惊羡的目光,——次又一次让世人对中国刮目相看!
站在时代的这天,我们回望:一个民族要独立,要发展,不仅仅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还需要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需要一种更为博大深沉的民族精神。黄河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长城让我们永远刚强,”神舟”载人飞船使我们的天地无限宽广。“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精神,正等待我们去发扬光大,使我们的明天更加辉煌。为了祖国的繁荣、民族的兴旺,我们会用激情点燃期望之火,用青春汗水浇灌成功之花。未来属于我们,世界属于我们,让我们刻苦学习、顽强拼搏,时刻准备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腾”飞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