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提高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几点举措【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037215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提高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几点举措【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提高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几点举措【第一篇】

摘 要如今已经是二十一世纪,对于人才的需要越来越迫切。而如今的人才也不仅仅是会读书的人,更要求会做事,明事理。所以,对于中小学生的要求也就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在新课改之后对于中小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针对这一状况,不少学校对于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本文就将围绕这一问题,浅谈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关键词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高

一、提高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意义

提高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是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有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责任心和动手能力,让中小学生对于社会有一个初步的认知,这样也可以为他们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提高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也是我国人才发展的大计,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有助于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实践能力。

二、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1.建立广阔的发展空间,形成系统性的实践系统

想要提高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从可操作性讲,首先要构建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还需要建立一个更加具有系统性的社会实践模式。构建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就意味着不要将社会实践局限于校园中,更应该将社会实践摆放到整个大的社会环境汇总。以整个社会为大背景,使社会实践活动走出校园,走进社区甚至走进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社会实践。只有将社会实践的背景放到真正的社会中去才能够让学生们真正地体会到社会的艰险,了解世事。单纯地在单一的环境中进行社会实践不利于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还有可能使学生对社会实践产生一定的误解。建立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利于让学生将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生活实践形成一定的结合,将二者形成密切的联系。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本上的内容。这也就是提出的关联性教学,将以认知为主的课程和以体验为主的生活结合起来就能够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无论是知识上的还是经历上的更多的阅历。同时这样也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平台多样化,多渠道地认知整个世界。通过认知世界再次认知自己,对自己拥有准确的定位。这种系统性的实践活动更有利于提高中小学生的时间能力。

2.增进合作体验,形成团体合作成长模式,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的合作能力

组建群体性学习小组,培养学生团体合作的能力。众所周知,我国有一句老话,叫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句简单的话就直接表现了团结的力量。我们不难理解,一件对一个人看似很难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很多人共同努力的条件下,也会最终迎刃而解,这就是团结合作的力量。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团队合作的力量。在真正的社会实践中,通过建立一个社会活动、构建一个共同的活动目的,不同的人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进行不同的社会实践,其经验也就是一个人的。我们都听过这样的一句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我们都还是有一个苹果,但是,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之后就有两个思想。合作不仅仅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合作关系的建立可以为创造一个效率更高的团体做好准备。一个团队在社会活动中的体验以及经验的积累,可以在交流过程中开阔每一位学生的视野以及知识的吸收,更加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合作学习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没有学到过的知识,因为我们的教科书不会对这方面的知识来进行介绍。但是我们要明白,社会实践给学生一个团结合作的平台,也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一个重要的转折。

3.开拓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思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发散的思维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是极其珍贵的,它是创新精神的前提。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不能够遗漏掉这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当今的教育制度的环境下,学生的自由发展的空间被压缩,这样就使得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各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也会面临障碍。所以,作为教师或者是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在实践活动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与思维发展空间,这样的宽松的发展环境才有可能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提升。社会实践的本身就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有自由去搭建一个社会实践的平台,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进行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预先没有想到的问题,进而独立思考并通过自己或者团队的努力来解决问题,这样才是最有意义的社会实践,而老师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只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的前进指明方向。这样的师生关系以及思想上的自由,会促进学生更加积极的思考,更加积极主动迎接问题,提高自身能力。

4.融入社会,体验生活,体验角色,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社会实践的一大作用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这种责任心不仅仅针对于班级学校,也包括家庭社会。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进行一定的角色体验活动,让学生们认识到每个角色在社会中肩负的重要责任。少年强则国强,所表达的就是少年对于整个国家的重要责任。少年身上肩负着整个国家的命运。这一点应当尽早地让中小学生知道,明白自己身上肩负的重任。当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的时候才能够让未来中国的接班人树立好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通过社会实践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的意义和价值,要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思考人类与世界的和谐发展问题,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5.拓宽知识边界,加强学科间相互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开拓学生的知识面,促使其成为综合型人才。学生所学到的书本上的知识暂时存放在脑海里,不经运用也会丧失其存在的必要,而社会实践就是为学生使用学到的技能而搭建的实践平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当开展一个社会实践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这样学生才能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好掌握知识的深层次含义,优化自己所学的知识,将理论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这样的多学科运用更加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综合处理能力的培养。

6.建立社会实践基地

健全社会实践的体制。社会实践应该按照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来进行不同方面的实践锻炼,这样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社会实践的内容应该丰富多样,可以让学生更加自然的接触社会,从中获取思想上、心理上的经验,这样的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才是最有意义的。社会实践基地能够使学生拥有专属的社会实践场所,从而在此可以展开系统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总结

当今的社会处在知识大爆炸的时期,知识量的剧增使得更多的教育部门盲目注重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未来是属于可以适应社会的人的,有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这个大家庭,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总之,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健全学生能力以及心智的重要方面,这对于每一个学生甚至祖国的未来都会有更加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殷世东,孔丹丹。论中小学社会实践[J]. 现代教育科学,2011(10)

[2]王伟杰,陆雯,王宇。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体制及机制的调查分析――基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的调查[J]. 思想理论教育,2012(04)

实践能力【第二篇】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计算机专业知识更新非常快,知识的专业性强,中职院校想要培养出一批有竞争力、实践能力强的技术性人才,首先要求学校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技术精湛的教师队伍。有些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师不是专业教师,由其它科教师改行,专业水平总的来说不高;而部分对口专业的年青教师,由于没有工作实践经验,从事教学也有些力不从心。因此,学校应多引进一些专业素质强、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老师,如引进广告、网络、影视行业等专业老师,校内的老师也应多去参加各种培训,听专家讲座,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多接触新软件,以更自如地胜任教学。

二、选择合适的教材

由于中职生知识现状整体水平不容乐观,那么我们在选取教材时最好能够选择浅显易懂、把知识要点体现在项目中的教材,这样通过每个项目的实现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也更有利于上机实践时学生完成项目,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改善硬件设施

计算机软硬件发展非常迅速,计算机的应用不仅与软件有关,硬件配置也同样很重要。然而许多学校经济拮据,设备更新缓慢,学生学习缺乏适宜的条件,导致所学的计算机知识相对落后或者学习了新知识却无法在计算机上实现,这样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要改变上述现状,学校应加大投入,尽力改善教学设施设备,机房尽量每年能够进行一次小更新,三年进行一次大更新,多媒体教室配置齐全,确保软、硬件设施设备能满足教学需要。学生只有经过直观的教学和大量的上机操作,才能真正提高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社会上具有更高的竞争力。

四、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

多媒体充分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利用声音、图像、文字等多重刺激,运用在教学上能使学生闻其声、观其影、临其境,再现了生活实际,传达了大量信息,加大了课堂容量,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例如在《办公自动化》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制作课件进行演示,步骤清晰,学生容易理解并加深记忆。对于教学中的重点以及难点可以多次演示给学生看。再如,图文混排的内容可以利用制作几张贺卡来完成教学任务。要先由老师来完成,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让个别学生来完成,这样不仅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可以让学生在课上立即动手操作,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五、寓教于乐

在学生上机实践时,可采用一些比较有趣的方法进行。例如,练习中英文输入,可借助于QQ。在练习英文输入时,可让他们用拼音进行聊天,为了能够更快地和对方进行交流,势必要更快地输入,这对学生很有鞭策力。而在练习中文输入时,由于五笔打字的速度普遍高于拼音打字的速度,所以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笔者还是要求他们用五笔输入中文,让他们用五笔进行QQ聊天。实践课上老师要布置好实践作业,由学生自主完成,老师进行巡视,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学生除了完成作业外,老师还应该加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增加课程设计的内容,教师在设计实践课程题目时,应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和兴趣爱好的不同,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课题,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如在word教学中,老师传授了图片、艺术字的插入等操作,在实践课中,可以让学生完成贺卡的制作,或者用一张报纸进行图文混排的操作。这样当学生自己完成作业后会更有成就感,能更好地提高中职生计算机专业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第三篇】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IPA方法;需求与供给分析

实践教学环节是高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与理论教学相互补充,共同提高高校育人质量。市场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需求是设计实践教学目标的重要指针,而实践能力的供给现状是发现实践教学问题、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当前学界对大学生需要具备的实践实力进行了较多的探讨。张英彦[1]认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包括传承实践知识、提升实践理性、优化实践策略、生成实践智慧四个方面。丁洪生等[2]、春龙等[3]认为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是实践教学的终极目标。刘三朵[4]认为大学生实践能力包括一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三个层次。邓辉等[5]认为大学生实践能力包括实际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专业写作能力、实验能力、科研能力、设计能力以及发明创造能力等。王志刚等[6]将专业实践能力解剖成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拓展能力这三大能力模块。郭清[7]将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实践能力分为10个方面。这些研究为各个学校制订实践教学目标与质量标准提供了参考,但是这些研究仅仅是理论层次的探讨,实证研究相对不足。论文以福建农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对其实践能力重要性的认知和能力表现的评价,分析当前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的需求与供给现状,希望为类似的高水平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制订提供参考。

一、调查方案设计

(一)问卷设计。问卷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对象的社会经济特征,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工作年限、工作类型、学历。第二部分为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对实践能力重要性的认知和能力表现的评价。借鉴相关文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的理论分析,结合高水平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从四个方面(通用基本技能、专业基本技能、基本管理能力、创新实践能力)设计,共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28个二级指标。能力的重要性程度和表现程度根据李克特7级量表法设计,能力的重要性程度从“极不重要”到“极重要”得分依次为1,2,3,4,5,6,7分;能力的掌握程度从“严重欠缺”到“完全具备”得分依次为1,2,3,4,5,6,7分。28个问题采用结构式设计,最后附加一个开放式问题,即“您认为比较重要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且以上没有涉及到的能力是什么?目前旅游管理本科生是否欠缺这方面的实践能力?”(二)调查实施。为了方便问卷的填写,采取二种方式进行调查。一是当面向被调查人发放问卷,二是问卷放到百度上的问卷星上,向有关人员发送问卷星调查问卷的填写链接。调查对象为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学生(包括本科毕业后读研或读博的学生)。调查时间为2017年5月至6月。剔除与要求不相符的问卷和不完整的问卷,共获得有效问卷142份。调查样本中,性别构成女性是男性的2倍,这与旅游专业人才的性别构成有关;年龄以25-40岁为主;学历以本科为主;工作年限以3-5年居多;职业类型中,旅游业或与旅游相关行业的人数约占一半;工作职位中从一般员工到高层管理人员分布比较均匀。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的需求与供给状况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的需求状况。(Im-pormance)论文以市场对各种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体现其需求状况。从可知表2中的I值得分看,4个一级指标重要性的平均得分都在5分以上,说明所列的四个方面的能力对于旅游专业人才都非常重要。从4个一级指标的具体数据来看,得分最高的是通用基本技术(6.261),其次是基本管理能力(6.097),创新实践能力平均得分居于第三位(5.735),专业基本技能得分最低(5.403)。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本技能对于旅游专业人才来说并没有其他三项重要,初看起来可能不符合一般认知,但还是有道理的。当今社会,战略、人才、资金是企业生存的关键,相比于旅游企业的运营管理,通用性技能更为重要。28个二级指标的得分都在5分以上。通用基本技能方面,计算机与互联网能力得分最低。其他7个指标的得分相差很小,应变能力、社交能力得分最高;基本管理能力方面,6个指标得分相差较小,得分最高的是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方面,旅行社服务的创新能力得分最高。专业基本技能方面,旅行社业务服务的熟练程度最为重要,可能主要与导游服务有关,导游业务的熟练程度对于提升游客的满意度非常重要。酒店业务的熟练操作能力、写作能力、旅游业务拓展能力得分较低,说明酒店业务操作是否熟练对于其职位的胜任并不太重要,实践能力培养中,旅游业务拓展能力并不太重要(表1)。(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的供给状况(Perform-ance)。市场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供给体现在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各种实践能力方面的表现。实践能力表现越好,说明市场对该能力的供给越充足。反之,实践能力表现越差,说明市场对该能力的供给越欠缺。从表2中的P值得分可知,4个一级指标的得分均居于4-5分之间,说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相对完备还有较大的差距。得分最高的是通用基本技能(5.034)刚刚过5分线,其他3个指标得分均在5分以下。说明所掌握的技能离完备程度还有较大的差距。与重要性的判断相类似,专业基本技能的表现程度得分最低,可能是因为被调查者所从事的工作不同,一半被调查者所从事的工作与旅游业没有关系,对旅游专业技能的表现程度相对较差。创新实践能力是实践能力中最高级的能力,是基本实践能力生成实践智慧后的结果,需要通过无数的实践活动与深厚造诣的理论知识结合才能获得,不是人人都能具备的,只有那些进入高层管理者行业的少数精英才会具备,所以该项实践能力得分较低。28个二级指标中,有8个指标的得分在5分以上,主要集中于通用基本技能方面,其它20个指标的得分都在4-5分之间,说明被调查者在所调查的28个指标方面都具有一定的能力,但还存在较大的欠缺,距离精通、完备还有较大的差距。通用基本技能中,计算机与互联网技能、良好的服务意识被认为是掌握最好的技能,应变能力得分最低。基本管理能力中,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得分较高,而人际关系、社会网络关系能力得分较低。专业基本技能中,旅游软件操作能力、旅行社业务操作能力、旅游审美能力表现较好,而旅游拓展服务能力表现较差。创新实践能力中,所有指标的得分都较低(表1)。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需求与供给的匹配分析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需求与供给的T配对差距检验。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的需求与供给的差距进行的供给得分与需求得分差距都大于1,通用基本技能的差距最大,其次是基本管理能力,专业基本技能的差距最小。从两两匹配得分T检验值来看,4个指标的能力供给与其能力需求的差距非常显著(显著性水平0.01)。28个二级指标的能力供给与需求差距中,1个指标的差距在1.5-2之间,20个指标的差距在1-1.5之间,6个指标的差距在0.5-1之间,只有1个指标的得分差距小于0.5。差距最大的是应变能力(差距1.74),其次是社交能力(差距1.41)、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差距1.36)、积极的自我意识(1.34)、社会关系网络能力(1.32)、语言能力(1.31)。这些能力主要属于通用基本技能和基本管理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差距最小(差距0.31)。从两两匹配得分T检验值来看,除了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需求与供给的差距只在0.1水平上显著之外,其他个指标的差距都在0.01水平上显著。差距较小的指标除了计算机应用能力属于通用基本技能之外,其他都属于专业基本技能(表2)。表2中,I表示实践能力需求得分,P表示实践能力供给得分,P-I表示实践能力供给与实践能力需求的得分差距。(二)实践能力供给与需求的IPA匹配分析。利用IPA二维分析法,以实践能力的供给得分纵坐标(业绩P),能力需求得分为横坐标(重要性I),中位数坐标设为坐标原点,得到IPA四象限分析图(图1)。总体上来看,4个一级指标都落入一、三象限,28个二级指标中,24个落入一、三象限,说明市场需求重要的实践能力,市场供给表现也较好,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的供给与需求匹配度较高。从各个象限的指标来看:象限一:落入第一象限的指标代表比较重要又表现较好的能力,落入该区域的一级指标有2个,通用基本技能和基本管理能力,二级指标有12个,分别为,包括具备基本礼貌礼节、积极的自我意识、社交能力、学习能力、语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良好的服务意识、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沟通能力、分析决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批判思维能力。12个二级指标都属于通用基本技能和基本管理能力。这说明通用基本技能和基本管理能力是比较重要的实践能力,是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的体现,又是掌握较好的实践能力。鉴于这些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学校在实践教学中需要继续强化这些方面的能力。象限二:落入第二象限的只有2个二级指标,分别为计算机与互联网应用能力和旅游软件操作及应用能力。这两个指标落入第二象限说明相对于其重要性来说,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对其能力的掌握程度更好。当前,计算机与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工作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通过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已经成为各个高校本科生毕业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学生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对计算机的不断应用,使计算机与互联网应用能力已经成为人人具备的实践能力。旅游软件操作与应用能力也是如此,旅游软件的操作与应用对于本科生来说是非常容易掌握的实践能力。这两种能力只需维持现状就可以了,实践教学中不需要花更好的精力。象限三:落入第三象限的一级指标有2个,专业基本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二级指标有12个,分别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熟练的酒店技能操作能力、熟练的景区服务规范能力、熟练的旅行社旅游服务能力、旅游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旅游专业写作能力、旅游审美能力、旅游拓展服务能力、创新的景区服务能力、创新的酒店服务能力、创新的旅行社服务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这些指标落入第三象限,说明该指标对应的能力重要性上弱于第一象限的指标。专业基本技能的重要性和表现程度被认为弱于通用基本技能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一些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没有从事旅游业工作,认为这些能力的掌握在工作中价值较低,不愿意花更多的精力掌握。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被认为较低的原因可能是只有较高层次的管理员才需要不断创新,处于低层次的管理人员只需要服从管理,干好分配的工作就行了。而创新实践能力表现较低的原因是该能力是一种高级实践能力,不是人人都能掌握的。象限四:落入象限四的只有2个二级指标,应变能力和社会关系网络能力。这两种能力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但是人们对其能力的表现不太好。这两种能力不是能够传承的实践能力,而是需要通过实践,自我领悟,最后生成实践智慧的能力,是高水平大学实践教学中需要加强提升的实践能力。

四、结论、发现与建议

基于研究,得出结论:第一,相对于旅游专业能力,通用能力更为重要。第二,计算机、软件应用等传承性实践能力比社交、社会网络关系等策略性实践能力更容易掌握。第三,应变能力、社会关系网络能力是比较重要但掌握不好的能力,是高水平大学实践教学中需要强化的两种能力。主要发现如下:针对旅游专业学生,实践教学不能仅仅培养学生从事旅游业工作中所应具备的能力,需要从大的管理层面,培养学生的全面管理能力,尤其是社会交往、社会关系处理、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些实践能力不能靠传承获得,而必须靠学生在实践中自我领会、自我生成。因此建议高水平大学的实践教学要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的理念,加大通识教育课程比例,增加人文素养训练、提升学生的情商,为大学生创造生成实践智慧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张英彦.论高校实践教学目标[J].教育研究,2006(5):46-50.

[2]丁洪生、蔡颖、项昌乐等.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本科实践教学体系[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1:45-47.

[3]郑春龙,邵红艳.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85-86.

[4]刘三朵.关于加强当代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理论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05:13-18.

[5]邓辉、李炳煌.大学生实践能力结构分析与提升[J].求索,2008(3):162-163.

[6]王志刚,申书兴,李存东.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路径分析———基于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视角[J].中国大学教学,2013(5):82-85.

实践能力【第四篇】

一、以课堂学习为基础,提供更多的语文实践活动机会

要不断地在语文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树立这一实践活动意识,并在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创造提供这一机会,使学生能够在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感悟并学习掌握很好地运用语文的各类规律,提高这方面能力,并以此激发课堂教学活力,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实践活动相关能力。在课堂学习中,要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这类时间要相对多点,尽可能充分提供,也以此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老师更应该把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自由支配,积极创造语文实践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都参与这类教学活动。

二、从日常生活中获得学习体验

比如,我们在讲授《有趣的发现》这一节课时,可以根据达尔文发现的一些现象和结论,以此来引导学生对自然界发现的动物或是植物,做一个小小的记录,并通过这些发现进行不断记录,不断查找文献资料,也得出通过实践后的结论,那么,教师可以以这样的活动周期为基础,多开展这类活动,带着学生亲身体验,真实地感受实践活动,积极地参与实践活动,也能够感受成功所带来的希望,以此激发学生创造的思想火花,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上,实践活动设计需要以生活为基础,在活动选择上,更应该选择一些实践性强、综合面广的问题或现象来开展,只有学习在有意义的相关背景中开展时,学习者才能与生活发生密切关联,这样的效果才是有效的。

三、以听说训练为基础培养语文实践活动能

应该从“话什么”“谈论哪些话题”等入手,以此引导学生从课堂学习走出,和身边的实际生活进行联系,涉取影视、报纸、电视媒体、杂志等信息,并从信息中获取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对于话题的选择这个过程不应该过于注重,我们的重心应该放在选择话题的这一过程中,使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得到加强和提高。如何“话”,则在选择了话题之后进行,老师在这一环节上应该给予指导,这个环节也是书本上的资源与实践活动相互结合的最有效环节,学生明确观点,进行表述,那么此时,书本中的论据丰实,严密的种种范本学生就可效仿,这个环节,老师可就范文进行讲解,学生便可学以致用。“听什么?如何听?”这个环节,老师也不容忽视,这也是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又一重要环节,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老师的指导,在指导下进行,要在明白所有引述论据的基础上,整合所有信息,再阐明自己观点,并对其他同学的表述进行简单评价。同时,老师还可在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反思维训练,通过这样,听者可帮助说者进行问题的深入探究,进而提高引证论述水平。这些训练,是对学生语文学习实践能力的听辩评价的有效培养途径。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2037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