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关于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网友发表时间 2629363

作为城市和人民生活的基本单元,社区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场域。从近年来各地社区治理实践看,“党建引领已成为其最鲜明的特征”,“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道路模式是党的领导、积极有为的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的有效展开。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如何进一步优化党建引领作用,破解其中所面临的问题,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在把握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内在逻辑基础上,结合区36个城市社区的调研,总结了该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经验,分析现实困境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对实践有所裨益。

一、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内在逻辑

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理实践,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不断得到肯定和深化有其内在逻辑。从根本上看,这是由党的职责使命所决定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的必然结果。社区发展中多元主体的存在及其实践困境,也需要强化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不断深化推进。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需要。党的领导覆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中国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和最大优势。历史和实践充分表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从党的发展历程看,基层是党的力量之基、力量之源。社区治理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职责,“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权威与治理能力是夯实党在基层执政根基的关键所在”。因此,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关注基层社会这个广袤天地,抓好社区这一基层基本单元。事实上,“在现代化治理体系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原则,就是坚持党对社会治理的领导”。而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其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治理的效率与质量,影响党在基层的领导力和影响力。

(二)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党来自于人民群众,植根于人民群众。从本质上说,基层治理就是做群众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实现。在以往基层治理中,由于“社区层面缺乏以公共权力为依托的一级行政组织,无法通过传统科层制的路径来有效发挥资源配置和组织动员”,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正是党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逻辑下,加强对基层社会的领导,不断提升治理水平,以增进民生福祉的生动实践。从实践看,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可以将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社区发展优势,汇聚起多元力量,推动治理资源、力量、技术等下沉社区一线,激发社区内生发展动力,增进民生福祉。

(三)解决基层治理现实问题的需要。基层是治理问题产生的源头,也是问题解决的关键。基层社会与广大人民群众紧密相连,矛盾问题也最集中、最具体、最复杂,是治理现代化的重点。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基层治理创新发展取得了许多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与挑战,如基层社区“在回应诸多要求和变化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和资源不足,具体则表现为社区治理的一系列难题或‘失灵’”。较为典型的就是社区治理过程中,基层党组织的“悬浮化”“脱嵌”现象,以及治理主体单一、协同不足、资源分散等共性问题。这些对新时代党的基层治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因此,在新时代基层治理格局中,如何进一步提升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效能显得日益紧迫和必要。

二、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区实践

在东部沿海省份,城市发展进程较快,基层治理事务较多且较为复杂。无论是基层治理转型,还是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实践探索,这些地区起步也较早、较有特色。区自2018年撤村建居后,截至2022年底,共有城市社区36个,社区面积共平方公里,总规划户数万户(已建成住宅户数和在建待建住宅户数之和),实际居住户数万户,常住人口万人。规模超过3000户的社区有21个,规模超过5000户的特大社区有3个。从社区地域面积和人口数量来看,面积最大的社区达平方公里,最小的3个社区均为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最多的社区达23540人,最少的仅有1920人。36个社区共设置网格数179个,共有小区数661个(已交付入住小区558个),在职社工数336人。可以发现,36个城市社区情况差异较为明显,尤其是在治理资源、队伍、条件等有限的情况下,人口规模较大、面积较大的社区有着较大的治理难度。近年来,**区聚焦社区发展中的痛点难点问题,积极探索推进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完善社区组织体系。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引领是党的重要政治功能,也是党领导城市社区治理的基本逻辑”。基层社会治理不能离开基层党组织的参与和领导。然而,在一段时期内,党建难以有效触及和影响社区所辖的小区,存在着党建“真空”的情况。**区发挥“把支部建在连上”的优良传统,创新“党建+自治+N”的治理方式,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业委会党支部”三级党组织体系,推进党的“神经末梢”向居民小区、楼栋延伸,不断提升小区自治能力。一方面,抓好楼道关键点。按照“党员认同、群众认可、组织认定”的总体思路,实施党员楼栋长制度,引导党员亮身份、作表率,依托治理网格和数字治理平台,及时收集、调解和反馈楼栋里大小事务、居民需求、意见建议,确保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网格。另一方面,抓好小区责任田。采用临时建、联合建、派驻建等形式,推动小区业委会、物业企业等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把党组织建在党员和居民家门口,结合小区实际,发挥“红色堡垒”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

(二)推动治理重心下移。从行政性单一化管理向党领导下多元共治的转变,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事实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呈现出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的特征”,“任何单一治理主体都无法完全应对和承担基层所面临的风险挑战和治理任务,需要多元主体的共同协作才能适应当前的治理形势”。**区聚焦社区“无人、无钱、无资源”的“三无”难题,构建区域化社区“大党委”,组织动员政府部门把服务、资源和管理力量沉到基层,激发社区治理活力。推动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平台与36个社区结对共建,吸纳由机关事业单位、两新党组织负责人等组成的139名社区兼职委员到网格担任包联干部。由此,形成领导亲自部署推动、牵头单位统筹协调、包保单位共同参与的生动局面。按照小区规模、户数等划分治理网格,社工积极做好“全科网格员”,将每个月10日定为“城市党建日”,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按照“居民点单、社区下单、单位接单”的模式,深化党员志愿服务。

(三)创新公共服务建设。社区是为民服务的前沿,“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既是坚持人民至上的题中之义,又是坚持人民至上的时代使命”。在社区治理转型中,各地较为普遍的做法是通过“引领创新群众服务机制,整合公共服务资源”来对接社区群众诉求、协调解决问题,做到“有事帮办、无事联心”。**区通过开展组团式、项目化服务,提升社区居民自我服务意识,构建普惠共享的社会化服务机制,推进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提档升级。按每年20万元标准足额落实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高标准推进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出台《**区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纳入专项周转事业编制管理实施方案》等政策,建立专职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岗位等级序列和薪酬体系。吸纳老党员、老干部、老战士等进入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等开展服务,支持和引导金融、电信、供电等公共事业单位在小区设立便民服务网点。

三、**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现实困境

从实践看,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有利于破解以往基层治理的不足,“体现出行政体系理性化、权责结构合理化、组织动员高效化的特征”。但是,面对复杂的基层社区,党建引领作用的发挥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的困扰。就**区而言,较为明显的主要有:

(一)社区治理行政化倾向。国家治理重心的下移和数字治理的推进,无疑有助于“通过行政赋权、责任倒逼、治理锦标赛等机制促进居委会积累治理资源,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必须看到的一个实际情况是,尽管国家和上级政府部门对于社区准入事项有明确的文件规定和工作要求,基层社区作为整个国家治理体系的末端,在主导权上往往受到上级机关部门的影响,“承接着繁重的行政责任,实际上是基层‘微型政府’”。准入事项之外的来自于上级尤其是街道的临时工作任务依然存在,对于此,社区一般很难“拒绝”。过多的社区行政化则使党建引领难以发挥出整体合力,导致社区“单打独斗”的现象仍然存在。调研中,许多社区干部反映,社区实际上承担了许多街道的工作,如食品安全、消防安全检查,一个文件或通知就把工作给到社区。一些社区负责人也表示,一个月之中各类大小会议就有一二十个,占据了许多时间精力。与此相冲突的是,基层社区的各类资源并不充裕,基层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受到较大影响。根据调研相关数据显示,社区行政化事项占比达70%以上,90%的社区工作者难以完成“网格入户每周不少于10户、走访居民服务时间每周不少于3小时”的基本要求。

(二)社区结构不够合理。对于任何一种治理而言,治理资源和治理力量是有限度的,必须考虑治理的现实基础。从空间理论看,社区治理是基于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范围的地域、一定规模的设施等展开的活动。因此,社区治理有效地实现,“必须考虑单元的规模”。从这个意义上讲,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正是在对治理资源、治理力量的整合与优化。进一步说,社区治理中党建引领机制的有效发挥,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社区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从而提高社区空间的治理能力,提高社区空间的治理效率。从**区的36个城市社区看,实际居住超过3000户的社区有21个,还存在3个5000户以上的特大社区,分别达9348户、8043户、5543户;面积10平方公里左右的社区有4个,分别为平方公里、10平方公里、平方公里、平方公里。由于社区结构的不完善,在实际的治理过程中往往出现“社区治理体系高成本运转而公共服务供给状况无改善的问题”。调研中,较多的社区工作人员都指出,社区范围实在太大,工作人员又少,每个人负责的区域每天根本难以全面顾及。新造的社区配套设施较好,但居住人口少,资源闲置、利用率低;有些老旧社区则配套设施有限,公共用房楼层低、结构差、经费少,难以适应新的发展需要。

(三)社区队伍力量不够强。正所谓,事在人为,业靠人兴。从实践看,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不仅可以将分散的人员力量集中一起,而且可以通过党建机制培育社区治理力量,“并置于有效治理之下”。在这其中,社区工作者队伍是社区治理中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直接影响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成效的发挥。按照每万城镇常住人口数配备18名专职社工的标准,**区36个社区应设置社工岗位576个,实际仅有336人,被上级单位等抽调达60余人。虽然建立了三岗十八级的薪酬体系,但是总体待遇相对偏低,晋升通道有限,社工岗位的认同感、荣誉感不强,很难留住人才,近三年通过考编等离职人员超过40人。调研中,许多社区负责人表示,很多人加入社区队伍大都以此为平台为后期考编作准备,队伍流动性大。再加上社区工作人员抽调不够规范,借用人数多,留在社区的工作人员普遍年龄大、综合素质不够高,由此导致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中内部力量作用发挥不足。

四、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优化建议

总的来说,**区的探索实践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借鉴,其所面临的问题也是许多地方存在的共性问题。坚持大抓基层导向,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必须不断强化。基于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优化完善:

...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2629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