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生物调查报告 生物的调查报告【范例5篇】

网友发表时间 3108578

【导言】此例“生物调查报告 生物的调查报告【范例5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生物的调查报告【第一篇】

一、什么是病媒生物及其孳生地?

病媒生物:指能直接或间接传播疾病(一般指人类疾病),危害、威胁人类健康的生物。广义的病媒生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鼠类,属哺乳纲啮齿目动物;无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昆虫纲的蚊、蝇、蟑螂、蚤等和蛛形纲的蜱、螨等。最常见四大害为:苍蝇、蚊子、老鼠、蟑螂。 病媒生物孳生地:是指这些生物繁殖、滋生的场所。

二、病媒生物孳生地有哪些?

常见的孳生地有:垃圾投放点、水厕、旱厕、污水沟(管)、死水池(溏)、 牲口棚(圈)、废品收购站

三、孳生地及治理

(一)鼠类孳生地及其治理

1、鼠类孳生地

(1)褐家鼠

喜欢栖息于温度稳定、潮水的地方,它适应于掘洞营巢,离开土壤是很难生存下去的。

1、鼠类孳生地

(2)小家鼠

喜欢栖息于干燥、离食源近的场所、墙基、角落、仓库货堆、保温层、破箱、 抽屉等

四、鼠类孳生地检查

1、小餐饮店的操作间、储藏间

2、饲养场、饲料库周围

3、废料堆积处以及院落绿化带

五、鼠类孳生地的治理

(1)要做好环境卫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2)杜绝鼠类的食源、水源以及隐藏筑巢条件。

(3)管理好粪便和垃圾;

(4)做好下水道系统鼠类孳生繁殖的预防控制。

六、蝇类孳生地及其治理

1、蝇类孳生地:

⑴人粪类

⑵畜粪类

⑶腐败动物质类

⑷腐败植物质类

⑸垃圾类

专家最容易检查的场所有:公厕、工地厕所、垃圾、收集、清运、消纳的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和场所,垃圾桶、垃圾车、垃圾台站。

七、蚊类孳生地及其治理

1、蚊类孳生地类型:

(1)由于缺乏合理的下水道系统或因下水道管理不好而导致的大小地面积水。

(2)居民区的阴沟、下水井等。

(3)住户、商店等抛弃的各种器皿,如破缸、碎瓶、罐头盒等的积水。

1、蚊类孳生地类型:

(4)建筑工地随意挖土造成的洼地、土坑、临时使用的水泥池等积水。

(5)特殊行业或场所,如轮胎厂或翻造厂、废品收集站、缸罐等陶 器堆放处以及酿造作坊等的废旧轮胎、塑料盒、铁桶等等积水。

2、蚊虫孳生地的治理

⑴下水道系统设施及其管理

⑵阴沟改造

⑶翻缸倒罐,防止积水

⑷清除废弃器皿

⑸清查并处理室内特殊积水

(6)管理好家庭饮用贮水

(7)平洼填坑

(8)堵洞刨根

(9)整治河沟

(四)蟑螂孳生地及其治理

1、蟑螂孳生地类型:地下室、下水道、厕所、暖气沟等是蟑

螂容易孳生繁殖的场所,不容忽视。

2、蟑螂的环境治理:需要持续开展孳生地治理,重点工作要放在孳生地的定期治理和防护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上。这是现代城市病媒生物防制的治本措施,也是现场考核时专家检查的重点 。

孳生地处理率95%以上,治理后合格率80%以上。

生物的调查报告【第二篇】

一、 研究背景: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能力应与传授知识并举,也就是把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由应试教育转轨于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人们常把观察能力称为智力的门户。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生观察能力的强弱对学生其他智力的开发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

二、 开展的研究工作:

一) 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问卷调查。

通过调查分析显示,我校七年级学生科学观察能力一般,观察的全面性、思维参与度和观察记录水平急需提高。

二) 教学中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 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挂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利用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通过课外活动和野外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 改变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 取得的一些成绩:

1、 学生的观察兴趣浓厚,掌握了基本的观测方法。

2、 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学习成绩较前有很大进步。

四、 存在的一些困难:

1、 因受教学进度的影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时间有限。

2、 学生的观察兴趣有逐渐减退的'现象。

3、 学生观察的耐心不足,出现蜻蜓点水的现象。

五、 今后计划:

1、 精心备课,挖掘每节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机会,分步进行。

2、 深化新课程改革,以全新的学生易接受的教育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3、 经常引导学生进行野外观察和课外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

生物调查报告【第三篇】

一、基本情况

按大纲要求八年级上册应开出演示实验4个,实际开出3个,开出率为75%;学生分组实验7个,实际开出7个,开出率为100%;学生自做实验3个,实际完成3个,开出率100%。八年级下册应开出演示实验6个,实际开出4个,开出率为67%;学生分组实验4个,实际开出3个,开出率为75%;学生自做实验2个,实际完2个,开出率100%。

二、情况分析

1、无法完成实验客观原因:我校七、八年纪共有8个教学班,6名生物教师,均为兼职教师。其中七年级教师2名(每人两个班),八年级教师4名(每人一个班)。迫于教学压力教师以自己的主课为主,加之学生对辅课的不重视、教学时间紧,所以任课教师从思想上没有引起对生物实验课的重视。

2、无法完成实验具体原因:八年级上册学生演示实验“观察鱼的呼吸”:由于试验活体动物因各种原因无法准备,教学时间紧迫。八年级下册学生分组实验“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由于该实验需要水蚤,水蚤无处找寻,没有完成。八年级下册演示实验“观察家蚕生殖发育过程,观察人体(男、女)细胞染色体的排序”:由于各班上课时间不一、无法找到家蚕进行试验。

从校本教研、教学反思、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初中生物新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新课程实施以来上述三个难点问题的解答情况,及尚待改进的问题。 2005年秋季,天津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初中学段全面启动。生物课程作为科学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的初中生物新课程理念。如何将新课程理念内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并使之付诸于日常教学实践,从而真正达成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目的,是生物新课程改革推进的关键环节。本调查从课改难点问题入手,旨在通过对所在区初中生物新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和分析,为生物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完善提供一手实践资料,同时为新课程中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三、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校本教研

1.对校本教研的认识

校本教研是立足于真实教学情境展开研究的一种形式,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发展的一种基本而有效的途径,也是教师增强研究能力, 摆脱经验束缚,促进知识的反思与理解,最终成为专业化教师的重要手段。教师对校本教研的认识会直接关系到校本教研的推进与实施效果。本次调查中86%以上的教师认同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校本教研有积极作用,4%的教师认为校本教研可有可无,其余教师表示不清楚。在对校本教研较高认同度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了解制约校本教研开展的原因,我们作了进一步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调查显示,在新课程中教师认为开展校本教研面临困难首要三项依次为,

(1)本校生物教师人数少,难于形成校本研究氛围(%);

(2)教学任务重,校本教研时间难于保证(%)

(3)不知如何开展校本教研(%)。

初中学段各校生物学科教师人数少是不争的事实,每校1~2人,最多不超过3人的师资编制及由此派生出的初中生物教师个人所承担的教学任务重,特别是新课程中探究活动的引入一定程度上更增加了生物教师的教学活动的时间和强度。其实,问题(1)(2)有效解决的根本在于教师应走出对校本教研认识的误区,即片面地将校本教研等同于某个学校内部的教研或学科组活动,从而排斥其他同类学校或教学研究人员的参与,不同学校间教师各自为政,疏于交流,缺乏同伴互助的意识。在对校本教研认识修订的前提下,问题(3)自会迎刃而解。

2.“校—片—区”三位一体的新型教研模式对校本教研的影响 校本教研应是立足于课堂真实情境、真实问题基础上,教师与其 他教师(本校、其他同类校、不同类学校)以及教学研究人员的交流、思维的碰撞。新课程中教研工作的立足点是回归学校,回归教师,回归课堂的研究。“校—片—区”三位一体的教研模式,能为校本教研提供可操控的方法,有助于为校本教研提供时间、资源和针对性效果等方面的保证。

实例围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探究活动“鸟适于飞翔的特点”展开的校本教研。下校听课调研中,a校与b校两位生物教师在“鸟适于飞翔的特点”的导入阶段都应用

生物调查报告【第四篇】

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生物,它们与我们朝夕相处、息息相关,为我们的生活增光添彩。今天,我们跟随着老师在学校中调查了校园里的生物。

调查校园生物种类

调查目的:

1、了解学校及周围环境中的生物,记录所看到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2、尝试对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初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初步学会调查笔记。

调查方法:在老师带领下实地调查。

材料用具:调查表、笔、放大镜 、照相机 、摄像机等

方法步骤:

1、设计调查表:设计合理的调查表

2、分组:以5为人为一组,确定一个人为组长

3、选择路线:由学校大门前开始,经东边绕过办公楼、教学楼进入操场,边观察边记录,最后由学校西边回到大门口。

调查记录:沿着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边观察边记录,记录不同的植物、动物名称、数量、以及生活环境的特点。沿途观察到的生物主要有:石榴、冬青、樱花、杂草、蝴蝶、蜜蜂、雪松、三叶草、鼠妇、蚜虫、蚯蚓、小叶黄杨、蜘蛛、蒲公英、蚊子、狗尾草、小飞蛾、毛毛虫、桃树、苍蝇、梧桐树、七星瓢虫、白杨树、月季、枣树、壁虎、爬山虎、松树、槐树、蚂蚁、蚱蜢、蝗虫、蜻蜓、麻雀、蜗牛、橡皮树等。

石榴花

石榴花是淄博第十五中学的校花,所以我们学校的学生对它格外的喜欢,平时更加保护它。你知道吗?她有很多好听的名字。不信你听我说:

学名punic a granatum

别名 安石榴、海石榴、若榴、丹若、山力叶

生物学分类: 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桃金娘目,石榴科,石榴属。

花语 成熟的美丽:

一棵树上的花有雌花和雄花之分,而雌花和雄花比较容易分出,因为雌花比雄花大而且漂亮,但是雌雄花都很好看,花色多为红色或白色。都能招蜂引蝶。远远望去,就像成熟的女人穿着彩色的裙子在那里翩翩起舞,十分还看。

所以,它的花语为:成熟的美丽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石榴(punic a granatum)的花。石榴株高2-5m,高达7m。树干灰褐色,有片状剥落,嫩枝黄绿光滑,常呈四棱形,枝端多为刺状,无顶芽。单叶对生或簇生,矩圆形或倒卵形,长2-8cm不等,全缘,叶面光滑,短柄,新叶嫩绿或古铜色。花l朵至数朵生于枝顶或叶腋,花萼钟形,肉质,先端6裂,表面光滑具腊质,橙红色,宿存。花瓣5-7枚红色或白色,单瓣或重瓣。浆果球形,黄红色。 石榴花是单性花,一棵树上的花有雌花和雄花之分,雌雄花都很好看。雄花的基部较小,侧面成钝角三角形,花后会脱落;雌花的基部有明显的膨大(开花时就能看出来),只有次花会结果。

石榴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株高2-5m,高达7m。树干灰褐色,有片状剥落,嫩 枝黄绿光滑,常呈四棱形,枝端多为刺状,无顶芽。单叶对生或簇生,矩圆形或倒卵形,长2-8cm不等,全缘,叶面光滑,短柄,新叶嫩绿或古铜色。花l朵至数朵生于枝顶或叶腋;花萼钟形,肉质,先端6裂,表面光滑具蜡质,橙红色,宿存。花瓣5-7枚红色或白色,单瓣或重瓣。浆果球形,黄红色。种子多数具肉质外种皮,9-10月果熟。石榴栽培种分果石榴和花石榴两大类。

繁殖

常用扦插、分株和压条繁殖。扦插,春季选二年生枝条或夏季采用半木质化枝条扦插均可,插后15-20天生根。分株,可在早春4月芽萌动时,挖取健壮根蘖苗分栽。压条,春、秋季均可进行,不必刻伤,芽萌动前用根部分蘖枝压入土中,经夏季生根后割离母株,秋季即成苗。

栽培

露地栽培应选择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场所。生长过程中,每月施肥1次。需勤除根蘖苗和剪除死枝、病枝、密枝和徒长枝,以利通风透光。盆栽,宜浅栽,需控制浇水,宜干不宜湿。生长期需摘心,控制营养枝生长,促进花芽形成。

生物的调查报告【第五篇】

一、调查概况 :

通过教师教学效果反馈分析,虽然七、八年级生物成绩理想,但是学生对知识掌握和灵活运用方面还稍有欠缺,对我校的学生生物课堂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初中生的学习生物的学习方法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了准确把握初中生对生物这一非主课的课程的一般学习方法,就初中学生学习方法的情况,对课堂教育作出改善,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生物教学的实效性,同时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改进需要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

(一)具体目标 :

1、学生在课前与课后预习复习情况;

2、学生上课情况;

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七、八年级共7个班进行调查共有280名学生进行了这次调查,接近理想的随机样本数量,使调查结果符合实际情况,更加可靠。调查内容覆盖了课前、课上、课后这三个时候学生所采取的学习方法。

三、调查结果 :

对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部分学生在生物的学习方法上依然存在着问题。

(一)课前预习情况

1、上课的预习情况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多能在课前自觉预习,但是19%的学生则是在课前翻一下书,对这节课老师所讲的内容有个大体的印象;而13%的学生是想起来就预习,12%的学生则是把预习当成是一种任务,老师要求就预习,若老师不要求就不预习;最后剩下4%的学生上课前不预习。

2、预习方法

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会找疑难点进行复习,而25%的学生则是选择找侧重点;18%的学生会先发现问题,然后就根据问题来预习课本内容找出解决的答案;8%的学生会对照参考资料进行预习;最后16%的学生看一遍书。

通过这些数据,侧面反映了学生不知道预习的目的,这就导致学生不知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这种情况使学生分不清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进一步使课堂效果黯然失色,教学效果不明显。甚至会出现一个概念老师要重复几次讲解学生才能理解接受。

(二)上课情况

调查显示,少部分学生觉得生物并不是主科就忽略,甚至在课堂上采取放任的态度。

1、上课听课情况

大部分学生都是认为上课认真听课是获得知识的最重要的途径,所以90%的学生都认真听课;但是也有5%的学生是喜欢生物就听;而还有%的学生则是听一下就不听,剩下%的学生则是从来不听。

2、上课做笔记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表明了一半的学生不会做笔记和不知道如何做笔记。其中46%的学生是老师所写的全部记下来,笔记没有分重点和非重点,如果课后没有及时复习,笔记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忘记学习过程中老师所讲的难点和考点,复习时就会感觉比较吃力且学习效果不好;而%的学生则是不记讲的和书上一样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再强调书上的重点内容,但是学生听老师讲的内容跟书上讲的一样就没有抄下笔记,甚至没有将书上相关的内容划下来,有时老师会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总结性归纳(如列表等方式)使学生复习起来更明了,可是学生就觉得跟书上一样没必要记,导致时间一久学生就把知识遗忘掉,使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剩下的%学生则以怕影响听课为由,不记笔记。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这部分学生往往学习效果不如其他同学,就是他们不了解好记忆不如烂笔头的道理,他们往往会认为自己大脑能记住这节课老师讲的内容,但是下课后就很容易忘掉,这也是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原因之一。

3、课堂小结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35%的学生会听老师的小结,由此看来,在教学过程中,最后的课堂小结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应就本节课的思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系统地梳理,同时教师可以小结过程补充讲课过程遗漏的地方,也相对学生做了一个小复习,让学生有了知识的巩固,教师适当指出重点和难点,学生复习的时候就有轻重之分。

(三)课后复习情况

1、作业情况

94%的学生都能按时完成作业,但是有4%的。学生会视作业的难度、多少来完成作业,还有2%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虽然只有6%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但是这种情况依然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要适当的注意具体的班的总情况来布置相应的作业,并可针对个别学生进行课外辅导。

2、做作业的方式

据统计22%的学生边温习边做;22%的学生先做再看书;30%的学生先看书后做;20%的学生在遇到问题请同学帮忙解决;6%抄别人的作业。从结果看大部分同学在作业完成方面都有着各自一套的学习方法,但是仍存在作业抄袭的情况。

3、课后复习情况

结果表明61%的学生经常复习;13%的学生平时不复习,考前复习;9%的学生是老师要求就复习;15%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复习;2%的学生都不复习。复习方法方面:看一遍课本的学生占6%,按老师要求复习的学生占13%,复习有关内容后做习题的占31%,看主要内容,抓疑难点的占50%。 复习过程参考课外资料的情况:不看参考书的学生占25%,而参考教学参考书的占30%,参考生物期刊的占14%,参考生物习题集的占31%。 从复习方面综合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自觉复习的习惯,而他们大部分不知道如何复习,教师应该如上述所提的要在本节课教学任务结束后做一个小结,小结既起到梳理学生学习的思路的作用,而且还起到复习知识巩固的作用。而且教师可以不定时地对学生进行小测,随时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在复习过程都比较少看课外资料,教师可以上课穿插一些课外小知识,既可以扩展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又可以激起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上最好的导师。

(四)学生对生物的看法及建议

在调查中,68%的学生认为只要认真听讲、讨论及时复习就能学好;19%的学生认为只要感兴趣就能学好;9%的学生认为多做一些习题就能学好;2%的学生认为只要死记硬背就能学好;剩下的2%学生认为生物比较难学,他们认为生物比较难学所以他们都不喜欢生物。大部分学生认为生物比较有趣,内容新颖,而且学了生物之后可以更加了解自己。学生建议多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内容显得更具体,抽象的概念都相对容易了解,而且播放相关视频可以加深印象。而且学生认为生物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多动手。通过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贯穿新课改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穿插些有趣的生物知识,刺激学生求知的欲望,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一些野外调查,让学生能将在课堂上学会的探究性实验的过程运用到生活中,一方面加强了对探究性实验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调查总结 :

通过这次调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起他们的学习的激情,而且教学内容要学生当场消化(但是教学过程要避免出现满堂灌的情况),教学中穿插课外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学任务完成后,还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小结,而且不定时对学生进行小测,以检测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适时地可以进行野外调查,或组织一个生物兴趣小组让学生有更多动手实验的机会,使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并懂得灵活运用于生活中。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3108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