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系统治理、靶向发力、久久为功,加快补齐生态环境整体脆弱的短板弱项,不断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牢记嘱托主动作为,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
持之以恒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修复,深入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扎实做好中央和省委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的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环境更优美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坚持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凝心聚力。**市委、市政府着眼于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战略机遇,自觉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化为全市上下的共识和行动,坚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开展了一系列打基础、惠民生、利长远的工作,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的山川大地实现了由“浅绿”到“深绿”的历史性转变。
(二)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相继出台了《进一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市水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措施,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长足发展和持续开展提供了依据。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严格落实“林长制”“河湖长制”,建立生态环境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机制和跨省际区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机制,全面推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将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纳入全市目标责任考核,推动各级各部门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三)持续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和治理。采取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等举措,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延河综合治理及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以及油煤气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统筹推进流域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四水同治”,新增水域面积*.*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万平方公里,年入黄河泥沙由*.**亿吨降为*.**亿吨,生态植被逐步向好,生物多样性明显恢复。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天,环境空气质量连续两年进入国家达标城市行列,成功入围北方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全市**个县(市、区)均被列为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圣地蓝”成为一张靓丽名片。
(四)加速推进产业全面绿色转型。严格落实碳达峰碳中和以及能耗“双控”要求,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深入推进工业、农业、服务业绿色低碳发展。一是坚持创新驱动。稳步推进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富县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延长油田伴生气资源循环利用等***个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能源工业产值稳步提升。二是完善农业全产业链。围绕培育发展苹果、畜牧、设施农业、小杂粮等重点产业链,全面升级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现代农业全产业链逐步延伸,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万亩,苹果产量突破***万吨。三是积极推行绿色制造。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累计建成并网新能源发电装机***万千瓦,全市年发电量超**亿千瓦时。
(五)全面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充分发挥城镇化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大的后发优势,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城镇化率达到**.*%,教育、医疗等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获评首届“健康中国”年度标志城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城市品位、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生活品质大幅提升。
二、直面问题正视差距,区域生态环境改善仍面临挑战
**在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生态环境整体脆弱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生态环境建设仍面临不少矛盾和挑战。
(一)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市立地条件较差,区域降雨量小、土壤贫瘠,自然修复能力不强,森林质量总体水平不高,资源分布不均,林分结构单一,林草改造任务艰巨;水环境问题突出,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的三分之一,水环境质量排名去年才退出全国排名后**位;环境整治的系统性不强,生态保护的系统化、环境治理的精细化、资源利用的高效化不够。
(二)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效果还不够明显。虽然**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森林资源比较丰富,但生态产品单一,产业链条短、深加工不够,生产供给能力不足。生态产业化经营尚未形成规模,将生态资源禀赋转化为经济财富、社会财富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对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态资源的潜在价值挖掘不够,龙头企业、林农大户、家庭林场等引领示范作用不强,食用菌、中蜂养殖等林下经济规模效益不够突出,在提升生态产品价值、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把口碑优势转化成品牌优势等方面思路不活、办法不多。
(三)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阶段性矛盾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环境问题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矛盾仍较为突出。生态建设投资渠道单一,主要依靠国家和省级补助补贴资金推动,受林业公益性和林业产业回报周期长等因素影响,社会资本参与林业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煤矸石、油泥等固体废物的科学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不够,资源型经济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较大。
(四)战略性新型产业、高技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比依然较低。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传统产业仍处于主导地位,在壮大绿色环保产业,促进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方面做的还不够,在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培育新业态、新经济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解放思想奋发有为,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先行示范区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摆在首位,不断解放思想、积极作为,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全力把革命老区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努力交出一份黄土高原的绿色答卷。
(一)夯实生态环境基础,筑牢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屏障。加大封山禁牧力度,在增绿、护绿、管绿上下功夫。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因地制宜,实施人工植树种草、封山育林草、飞播造林,积极推进国土绿化。持续巩固和提升退耕还林成果,积极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逐步优化林分结构,加快低质低效林草改造,提高森林质量,构建稳定的林草生态系统。全面落实“四水四定”和“河湖长”“林长”责任制,强化延河、洛河流域保护治理,努力建设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二)坚持系统保护治理,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遵循生态系统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加大能源化工等重点领域的协同治理力度,加快实施“一河一策”“一断一策”及主要河流水体达标治理项目,确保**个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加大乡村生态建设力度,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土壤治理和保护,抓好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东部产业转移等历史机遇,准确把握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坚定不移走好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以破解资源型经济为突破口,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稳步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好用好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推广应用绿色低碳技术,壮大绿色低碳环保产业,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迈出坚实步伐,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大力培育特色生态产业,鼓励支持社会资本、林农企业在不破坏林草植被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红枣、核桃、花椒等干果经济林和中药材、食用菌、中蜂养殖等林下经济,全面拓展农业产业的“含绿量”。探索推行“森林+旅游”模式,充分挖掘红色文化、黄土文化、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涵,加快推进**境内长征、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建设一批绿色经济示范基地,辐射带动林业产业提质增效和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真正让人民群众在“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环境”中增收致富。
(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进一步加快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积极构建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保障,严格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拓宽生态环境保护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全面落实排污许可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生态资源,积极探索开发林业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大力宣传绿色文明,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让绿色低碳生活成为人民群众的新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