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蚂蚁教学反思报告(优推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320221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蚂蚁教学反思报告(优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蚂蚁教学反思报告【第一篇】

《蚂蚁和蝈蝈》是1篇短小却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了只有勤劳的人才能拥有幸福。童话故事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很自然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配合上直观的图片从而更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本课,我特别注重了以读为本探究体验式的朗读教学策略的运用,以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朗读,力求更好地实现童话教学的教学目标。

比如对关键字的朗读,如“夏天真热”的“热”,“西北风呼呼地挂起来了”的“呼呼”,就采用看图、听录音两种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有不同的感官体验,读出不同的感受。从课堂效果看达到了设计意图。

还有对关键句的朗读,如“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抓住课文中“有的——有的——,个个——。”这个句式,先让学生说说蚂蚁是怎样搬粮食的?再让学生根据插图想象:蚂蚁劳动时还会有哪些动作?这样学生既可以练习说话,又真切感受到蚂蚁在夏天搬粮食是多么辛苦和艰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针对蝈蝈的“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一句,采用了看图和想像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表演中想象蝈蝈可能会笑话蚂蚁什么?想想它们会说些什么?这样,教师启发学生观看插图和想象,充实了蝈蝈的话语和行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而再反复读这一句,感受蝈蝈的懒惰。对于段落、全文的朗读,我更是采取了多种方法,特别谈谈全文的朗读,()我设计了让学生自主选择的方式,分角色来读全文,既完成了教学重点,又充分调动了学生朗读的热情,更激发了学生对勤劳品质的热爱。课堂效果非常理想。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一二年级要让学生“喜欢阅读”,童话这种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的载体。在童话教学中,我将时时刻刻努力营造着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让学生始终保持“读”的热情和渴望,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本文要传递的价值观,实现童话教学的目标。

蚂蚁教学反思报告【第二篇】

《蚂蚁》是科教版《科学》动物单元中的一个教学内容。喜受小动物之情可以说是小朋友们与生俱来的,当他们发现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兴致勃勃地观察起来。但对于习以为常的小蚂蚁来说,同学也许观察的兴趣不浓;对三年级的同学来说,要清楚的观察蚂蚁的外表特征也有一定的难度。蚂蚁的身体小,到处乱爬是同学难以观察的主要原因。教学内容就是随着同学观察蚂蚁需要解决的一个个问题的提出而展开,同学带着“蚂蚁的身体到底是怎样的”这一观察任务,在不改进观察方法,解决观察过程中发生的问题,从而达到观察的目的。

在整个探究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基本的组织形式贯穿始终。同学的自主学习一直与合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探究观察小蚂蚁的方法中,同学围绕解决初次观察中生成的问题,让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充沛地、自主地展开讨论和交流。从现场来看,同学在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在老师的激励评价之中,讨论非常热烈,许多同学都自信地举起了小手。从他们的汇报来看,他们的确设计出了许许多多观察蚂蚁的方法。据统计,最多的一个小组想出八种观察方法,有的方法真有一定的发明性,这是我原先所没有想到的。这样的学习方法,不只使同学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而且也使同学得到了良好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在同学不时改进观察方法的进程中,为同学提供开放的空间,自主的余地,个性化的选择,实现了学习的多样化。在观察结果的表达上教师同样鼓励同学多样化的表达自身的观察结果。

同学在画蚂蚁后,我提出:我们捕获来的小蚂蚁是不是与他们画得小蚂蚁一样有那么多的节?那么多的脚?引起了同学的深入考虑:小蚂蚁到底是怎样的?这促使每个同学从内心动身迫不和待想去观察小蚂蚁,我布置了同学第一次对蚂蚁的观察。结果同学们不但没能观察清楚蚂蚁,而且把蚂蚁给放跑了。观察中生成了新的问题,在任务的驱动下,促使同学找出问题的原因,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各组在教师提供自助餐式观察资料中选择器材,进行第二次观察尝试,同学在不时改进观察方法中也完成了对小蚂蚁身体特点的观察。同学在问题的激励下,发生强烈的探究欲,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学国画对同学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国画的性能特点较难掌握,所以我在课安排作业让同学自我体验,课中讲体验的结果,使同学初步了解了国画的基本性能,我再在课中采用边提问、边解答、边示范的手段,让同学找到疑惑的答案,由此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蚂蚁教学反思报告【第三篇】

《小蚂蚁搬米粒》是新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本首歌曲时一首情节性很强的歌曲,一粒米,由一只蚂蚁搬不起,到一群蚂蚁搬进洞洞里。

在课前,我让学生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律动,引导学生边唱《小树叶》边做律动,以此来稳定学生的情绪,也会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在整节课中,我以游戏做为导入,让学生子啊游戏中学习了歌曲中的数板节奏,在进行师生合作,跟着伴奏老师演唱,学生念数板,体验合作的快乐。

在唱“嗨呦嗨呦嗨呦”这一句时,我引导学生模仿小蚂蚁搬米粒的动作,体验小蚂蚁使劲搬米粒的乐趣。

在学生唱好歌曲的基础上,为了巩固教学,我在最后的演唱中加了二声部的练习,并且请学生用律动的方式熟记歌词。

但是,本堂可得最终目标还是唱好《小蚂蚁搬米粒》,由于整堂课的设计环节过一繁琐,学生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些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未能把握到位。一堂好的音乐课必须是扎实到位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抓住学生的学情,做到每一个环节有效性和实效性。

蚂蚁教学反思报告【第四篇】

小班的足球活动开展首先应当让幼儿投入到游戏中去,“蚂蚁搬豆”对于幼儿并不陌生,使幼儿能够深入到游戏中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这一节课有以下几点思考。

1、让幼儿重复练习还是接受挑战。我们常常会被传统的思维所限定,这要学会了这项技能一切就大功告成。我们往往没有很好地思考:幼儿已经掌握踢球的基恩技能,是重复孩子已经拥有的能力展开学习,还是基于幼儿已有的能力,去设计和组织能够促进幼儿更好发展的活动?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提供一定的材料和游戏情境,让他们进行更多的尝试与锻炼,是更具有积极意义的学习。

2、关注幼儿的年龄与个体差异。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手段更多地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本活动的设计,我们考虑到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所以角色的道具、游戏的`道具和情境创设,都能吸引孩子愉悦地游戏而不是生硬地练习,注重游戏的趣味性,同时也考虑活动层次的逐渐推进和自然过渡。通过一些隐性手段的运用,尽量使每个幼儿的能力得到提高。

足球课程的开发还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通过更加创新的手段将其得到充分的改善,课程的多样性也成为重要议题。

蚂蚁教学反思报告【第五篇】

教后记这篇课文通过蚂蚁冒着炎夏烈日搬运食粮,蝈蝈则乘凉、唱歌、睡觉,待到严冬来临时蚂蚁安然越冬,蝈蝈又冷又饿的对比描写,深入揭示了只有辛苦劳动,才干换来幸福生活的道理,既富有教育意义,又适合学生表演。

开始设计时,我原想让学生借助插图理解课文内容,从说清图意中,自然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但真正学习课文时,我发现孩子们反而更善于、更愿意用肢体语言去表现,于是我利用课文中的几处空白让他们做一做文章,如:“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课文一语带过,所以我领导学生先看第二页图上蝈蝈的神态和动作,想象蝈蝈可能会笑话蚂蚁什么?想想它们会说些什么?学生们有的说:“几只蝈蝈看到了,讥笑蚂蚁说:这么热的天,还在搬食粮,真傻!”还有的说:“蚂蚁啊蚂蚁,瞧我们,多舒服呀!”又如:“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课文也没有具体描写,所以我知道学生再翻回第一页看图上蝈蝈的神态和动作,相象蚂蚁在洞里安然过冬,那么蝈蝈过得怎么样?这时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学生们有的说:“真冷啊,我快冷死了!”有的说:“我好饿啊!”还有的说:“我不该讥笑蚂蚁。要是我也搬好食粮,就好了。”这些既充实了课文内容中蝈蝈的话语和举动,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当然,还一些有遗憾之处:如学生光注意表演、说话,甚至玩了起来,却没能很好地进入课文情境,有声有色地朗读。所以我认为在“要我读”变为“我要读”这方面做得还不够,这也是我今后要努力去摸索的。

蚂蚁教学反思报告【第六篇】

我执教跟进了中班语言《逗蚂蚁》,这是一首儿歌,在儿歌中有一段很有趣的对问句,一问一答,这样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儿歌很有情趣,调动了幼儿已知经验,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体验到了学习儿歌的快乐。

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考虑到了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还处于小到中的过渡阶段,所以在设置这类的语言课时,尽量让枯燥的念儿歌变成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体验儿歌的乐趣。从还未执教到执教了第二次,之中我修改教案两次,在这个过程中我通过一次一次的修改,改进每一个细节问题,我从中收获了很多感悟:

第一次执教,我使用的方法是:不采用游戏方式,靠提问来让孩子学会念儿歌,然后再加上创编与表演,让幼儿学完儿歌。执教下来发现,孩子们的兴趣不是很高涨,这是为什么呢?我也对这个问题有所思索,也向听课老师请教,大家给我的意见也非常的好,认为在提问方面的有趣性还要提高,而且教师对提问的针对性也需改进,这样的一种问法与其他一种问法,之后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教师想营造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必须从语言中入手,问题一定要对、准。在导入部分我提了一个问题:“有什么办法才能逗乐这只小蚂蚁呢?”小朋友的回答很踊跃,而且在回应幼儿的回答时,我能很好的结合自身语言与幼儿的回答稍作小结,听课老师在这部分给与我很好的表扬。

第二次执教,吸取了第一次在提问上的一些小失误,我回去加以改进,第二次执教在提问时关注到了这些细节问题,使得环节流程更加清晰了。

一节课不能总是让老师做指挥的首领,而是也要让孩子有参与发挥的机会。第一次的指教中,我总是以单板的提问回答的方式让孩子们学习,事实发现要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老师还是需要加点手段,让孩子玩起来,这样就能活跃课堂气氛。在游戏时,还是存在一些孩子玩的过于兴奋,在看到这样的情况后,我马上采取了有效措施提醒幼儿,使他们的注意力专注于游戏的同时能做到遵守游戏规则,相信后两次的游戏水平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表演时,我也特别注重孩子大胆的表演欲望,尽量让多一点的孩子上来,不仅是满足了他们的欲望,也同样培养了他们的胆子。

在《逗蚂蚁》中,这虽然是一首很简单的儿歌,聪明的孩子可能三两下就能念的像模像样,但是我的目标定位就是要让孩子快乐学习,怎样才能让简单的儿歌变成丰富的教学题材呢?这就需要我用脑袋好好想想了,在教学过程中,我怕孩子们对儿歌的学习兴趣不高,所以一直在想怎么样的方式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有想过要么来个情景剧表演,预先让两个小朋友演一演儿歌内容;也想过用小游戏,边做边导入,这样的方式也不错,最后我还是采用第二种方法,因为中班的孩子让他们情景剧表演有些难度,他们还不能放开胆子去演,所以我放弃了这种方法。而游戏的方法在第二次执教中反映也还不错,孩子们喜欢猜也喜欢玩,学的很开心。而对于图谱的使用方法也是有讲究的,在儿歌中有对问的句子,小朋友们在学念时不是忘了问,串行念。所以在第一次执教后,听课老师给我的意见是在对问时,做一个问的标志,这样一问一答就非常清楚了。

在执教了两次以后突然领悟到,当碰到一个疑问后,首先要想到的是去请教他人,然后回来自己思索,最后放到实际中去实践,在实践后必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反思,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在自己的反思中成长获得经验的。反思不仅是反思自己的这堂课怎么样,我更是对今后我的课堂教学进行查漏补缺,好的方面继续保持,坏习惯要慢慢改掉。

蚂蚁教学反思报告【第七篇】

《蚂蚁和蝈蝈》是1篇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的故事。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使学生懂得只有勤劳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课堂上本人注意实践以下几点。

一、采用随文识字教学常模的四组织教学,将词语的教学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课堂上,本人注意用多种形式引出段落和词语,如“夏天”是通过看夏日图引出,“冬天”是看图听北风的声音引出,“个个”是通过评价学生的朗读引出,“自由自在、幸福、痛苦”是通过总结性谈话引出。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是通过谈话引出,第三小节通过看图引出。同时本人注意将理解词语分析字形融合在阅读教学中。如“汗”和“粮”的字形记忆就融在教学过程中进行。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形象。

由于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优势,对于鲜明、生动的形象易于接受,因而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形象,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画面十分感兴趣,兴趣浓,注意力集中,朗读声情并茂。

三、注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整合。

为了防止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过于零散,本人采用以一个词为线索,组织教学。本人围绕“傻瓜”一词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句子,理解词句。围绕“傻瓜”从释义到谁是说谁是傻瓜,蝈蝈为什么说蚂蚁是傻瓜?蝈蝈认为怎样做才不是傻瓜?到底谁才是傻瓜?认识到错误并打算改正还是傻瓜吗?展开讨论,一以贯之,从而实现了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有效整合。

四、谜语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伊始,我设计了谜语的导入,自然地引出蝈蝈和勤劳的蚂蚁,学生很自然地认识了本篇课文的主角,起到课开始趣即生的效果。同时蚂蚁的谜语激发了学生对蚂蚁的喜爱,为学生懂得“只有勤劳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做了一定的铺垫。

五、多种形式朗读,培养学生喜爱阅读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为此,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要读书,这是实施教学的首要目标。朗读是语言训练,陶冶情操,体会感情,积淀语感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机会,采用范读,品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引读,分组读、表演读等各种朗读形式,通过反复诵读,细心品位,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词句理解,感受了蚂蚁搬粮食的辛苦,蝈蝈的悠闲自得,再把理解到的意思和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喜爱阅读的情感,对学生的朗读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和渴望。。

六、挖掘教材资源,适度拓展,想象说话。

想象是智慧的翅膀。在教学中,我利用教材中的想象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如课文中“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只是一语带过,没有具体描述,我启发学生通过想象,适度拓展,说说蚂蚁们有的(),有的()。并加上动作。这样做,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又大大调动了学生表达的欲望。

七、前后衔接,注重积累。

大纲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几处强调,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课堂上,本人注重成语的积累。在看夏天图时,我补充了“骄阳似火、烈日炎炎”,学习完童话故事,总结时我结合《练习七》教学了几条成语,“有备无患,防患未然”、“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利用故事情节,学生轻松地懂得了成语的意思,也加深了对课文内涵的理解。

八、重新解读文本,实现人文关怀,教书育人。

本课篇幅短小却富有教育意义。课堂上,我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蚂蚁的勤劳,同时注意创设情境实现人文关怀,改变了以往将蝈蝈当成反面典型的教学模式,将蝈蝈当成是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引导学生明白,犯了错误没关系,只要认识到错误,并决心改正,就是好孩子。这样不仅教了书还育了人。

总之,在教学中本人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谜语激趣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的形式来学习,重视朗读和说话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使学生喜欢阅读,获得学习的快乐,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1.教师教研活动心得体会大全。

2.语文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蚂蚁教学反思报告【第八篇】

《蚂蚁》是科教版《科学》三上动物单元中的一个教学内容。喜受小动物之情可以说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当他们发现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兴致勃勃地观察起来。这节课的意图在于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此外,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课前,我让学生去抓蚂蚁,上课时带来,可是在课堂上几乎没有学生带来,因此这节课的内容我临时更改了一下。我通过多媒体的手段,让学生先观察小蚂蚁的图片,说说你观察到的蚂蚁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将蚂蚁画下来。然后共同回忆蝗虫的身体特征,并同时出示蝗虫与蚂蚁的图片,小组间讨论一下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讨论的很热烈,可总有这么几个孩子像在捣乱似的。我一开始也没多大注意,后来我就组织学生集体交流,而且我也尽量的在引导学生说出蝗虫和蚂蚁的`一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可是学生对此好象很茫然。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要想学生在观看图片的情况下要想学生说出怎样的想法来是有一定难度的。我就设想这节课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观察蚂蚁的兴趣,让学生课后去观察,然后再去找蚂蚁,把交流的环节放到下一节课上来。于是我组织学生观看了《蚂蚁》的教学录象,学生对录象中的蚂蚁活动很感兴趣,纷纷提出一些问题:蚂蚁为什么要群居?蚂蚁怎么会有那么大力气?……有些问题我组织学生回答了,而有些我故意没有回答,而是想让学生课后通过自己的观察去找出答案来。录象当中问到:你想去了解奇妙的蚂蚁世界吗?学生异口同声说“想”。我想这就是我要的效果。趁热打铁,我就要求学生课后去观察蚂蚁,并参照书本写成实验报告。从课后收上来的作业当中不难发现,有些学生观察到的连我都没有想到过,而且也合乎情理的,实在是值得表扬,但对于个别学生,这样的活动是很难组织的,因为学生的自觉性并不高,兴趣归兴趣,可让他动手去做(课上的实验也只是留于形式更何况课后的自主性探究活动了)就很难了。

科学课中有些活动在课上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培养学生课后或课前同样自主的进行探究活动也是科学课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点也是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23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