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297993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精编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高一历史必修二会考重要知识点总结1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知识点归纳

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

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议会与国王斗争

(2)过程: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成立共和国

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光荣革命

2、确立标志——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

(1)内容:它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2)作用: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也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概况

18世纪初,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

2、组成:下院议员由普选产生,多数党领袖为首相

3、职能

控制下院立法程序,通过控制下院本党议员控制下院,宣布提前大选等

4、特点

内阁成员(各部大臣)集体负责,与首相(内阁首脑)共进退;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首相掌握国家大权(行政权立法权);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首相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5、意义:使立法机构得以控制行政权,有效地调节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

三、议会改革

1、概念:使民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

2、原因: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

3、过程:英国1832年议会进行选举改革

4、结果: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四、君主立宪制的意义

1、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利于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避免独裁统治。

2、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权益之争,在议会中得以和平的方式实现,这有利于避免暴力冲突。

高一年级必修二历史知识点总结2

商朝与青铜文化

商朝是我国历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因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的多重印证成为信史。

内外服制的内容:“内服”是商王直接管辖的王畿之地:“外服”是商王通过方国首领间接管辖的畿外之地。

二重证据法:纸上之材料(文献)和地下之新材料(考古遗迹)互相印证。

司母戊鼎:青铜器的代表

商朝青铜器的特征:

1)主要是礼器;

2)是器主等级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象征;

3)被赋予了沟通天地和支持政治权利的功能。

甲骨文:

1)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汉字;

2)商人在甲骨上用来记载占卜情况的古文字;

3)已经具备了汉字构成和使用的“六书”规律,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古文字;

4)真实地记载了商朝社会各个领域的历史状况,为我们探究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3

1.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这种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历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2.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特点: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封闭性),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单位(分散性)。

3.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刀耕火种(原始)→石器锄耕(原始)→铁犁牛耕(封建)

4.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主要的耕作方式;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标志犁耕技术完善。

5.中国的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素称发达,一直在世界上保持地位。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6.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如商朝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水平世界。南北朝发明灌钢法,16世纪前炼钢技术世界。

7.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明宣德年间制造的青花瓷,至今被人们奉为珍品。江西景德镇是的“瓷都”。瓷器从唐代起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西方称中国为“瓷器大国”。

8.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唐朝丝织品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明清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是丝织中心,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明清时丝织业中心在苏州、杭州、南京。西汉起,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

9.宋代:①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店铺随处可设,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②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日夜市相连;③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10.明清时,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的是徽商和晋商。

11.“重农抑商”从当时来看,能够保护小农经济,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但从长远来看,不仅阻碍工商业的发展,而且明清的重农抑商政策,影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社会进步。

12.海禁和闭关锁国,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70年代起,以“求富”为旗号,创办近代民用工业。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工业,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使用机器生产,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企业仍属封建性质的企业,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不同。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兴起,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工业。企业: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和洪盛碾米厂;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15.甲午战争后(19世纪末)中华民族工业初步发;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民国初年(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高一年级必修二历史知识点总结4

有关市的发展:

(1)秦代:法律管理商业。

(2)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相当严格;

汉代:形成若干全国性商业中心。如:长安和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

(3)六朝:出现草市,但也实行行政管理;

(4)唐代:夜市繁盛草市逐渐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5)宋代:“市”突破时空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直接监管。夜市、晓市都很兴盛,还有定期庙会集市,宋代:草市配套的饮食服务设施也较完备;

(6)明清:都市中形成繁华的商业区。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5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9课)

1)自然经济的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之一

①背景:封建的自给自足为特征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占统治地位。

②原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

③影响:()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之一

①背景:面临内忧外患

②重要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③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④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⑤代表人物:中央:奕訢,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⑥活动:A.前期兴办军事工业(以“自强”为旗号)B.后期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为旗号)C筹划海防D创办新式学堂

⑦失败标志: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⑧积极作用:A.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B.在客观上既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了一定抵制作用。C.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了解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10课)

(1)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①原因:A.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和实业救国的影响D.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

②主要表现:A.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纷纷涌现,出现了兴办实业的浪潮。B.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重工业也有一定的增长

(2)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是阻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②此外,还受到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2297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