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总结(优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473835

【导言】此例“电力电子课程设计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总结(优质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总结【第一篇】

电子商务专业在不同高校里课程设置有很大区别,一些院校计算机相关课程较多,一些院校工商管理课程比较多,还有一些院校信息类课程比较多。混乱的专业课程设置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以及学科的发展。

2.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的体系结构

关于电子商务专科的课程设置的探讨,我们可以从电子商务的概念出发。事实上,我们可以把电子商务理解成四个字“电子”和“商务”,电子商务便是企业商务活动的电子化,即通过电子手段进行的商务活动。所以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我们也可以从两个角度去考虑:商务与电子。即我们可以把电子商务的课程设置分为两类,一类是商务类课程,另一类是电子技术类课程。

3.商务类课程

所谓商务类课程,便是和企业商务活动与管理活动相关的课程,为了总结出一个有逻辑性的课程体系,我们从企业的角度去思考,理解企业我们可以从现实中的经济体系去理解,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企业是物品与服务的提供者,同时,在生产要素市场企业是生产要素的需求者。这样企业的主要活动我们可以认为是采购,生产与销售。同时企业为了组织它的活动,就必须要有人力资源,资金和生产资料的支持,所以企业的组成便是人、财、物。总结以上叙述,从静态的看企业是人财物的组合;从动态的看企业从事进销产的活动。所在,以此推论,我们又可以把商务类的课程,分成几类,一、人、财、物的管理类商务活动;二、采购类商务活动;三、生产类企业活动;四、销售类商务活动。同时由于企业的商务活动会产生两个市场间物品与劳务以及货币与信息的流动,这个时候又产生了三类商务活动,即,五、物流管理活动;六、资金流管理活动;七、信息流管理活动。而广义的电子商务便是对以上七类商务活动的电子化,所以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首先要懂得以上七类商务活动的管理,然后再研究通过现代电子手段来实现。这样,我们就可以把电子商务的商务类课程,细分为如下七类课程:(1)人、财、物的管理及其电子化类课程:《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等;(2)采购管理及其电子化类课程:《供应链管理》《商务谈判》等;(3)生产管理及其电子化类课程:《生产运作管理》等;(4)销售管理及其电子化类课程:《市场营销》《网络营销》等;(5)物流管理及其电子化相关课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6)资金流管及其电子化理相关课程:《网上支付与电子银行》等;(7)信息流管理及其电子化相关课程:《电子数据交换实务》等。

4.电子类课程

所谓电子类课程,便是现代通信,计算机技术相关的课程。我们可以这类技术分为四类,即一、信息存储技术;二、信息处理技术;三、信息交换技术;四、信息表现技术。其中:(1)信息存储技术相关课程:《数据库技术》等;(2)信息处理技术相关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软件技术基础》《网页与网站设计》等;(3)信息交换技术相关课程:《计算机网络》等;(4)信息表现技术相关课程:《网页与网站设计》等。

5.课程体系结构图

综上所述,我们把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进行了细分,同时各个类型的课程之间有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是一个的统一整体。为了把这几类课程的相互关系系统化的描述出来,我们总结出了以下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体系结构从上图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电子商务专业各类课程在企业管理运作过程中的位置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这个使得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从分散且混乱的课程体系统一到了这样一个系统性的体系结构图中。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总结【第二篇】

关键词:电子设计竞赛;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2-0158-03

电子竞赛是国家教育部发起的全国普通高校四大大学生群众性科技竞赛活动之一,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大学生电子竞赛不仅全面推动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且促进了全国普通高校电子类专业教育教学内容的改革和课外实践教学改革。从2005年参加电子竞赛以来,我校大力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全国性和地方性的比赛,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反映出一些问题,最明显的是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脱节问题。

我校电子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现状

在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参赛学生暴露了高校在电子类专业教育中的存在的共性问题。如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系统综合运用开发能力不强;硬件偏弱而软件编程能力较强;实践动手设计电路能力不足;新技术新器件应用能力不高等,这就对传统电子理论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反映了在实践教学方面的两个问题:一是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偏少,在所开设的电子类实验课程中,基本都是课程相对独立,缺乏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紧密联系。我校应少开一些单科性实验,多开一些综合性实验,使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比例占实验总数的20%。在选择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同时,应多开设与工程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实验内容,这有利于增强学生专业学习应用能力的提高。二是在完成验证性实验的过程中,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内容单一、枯燥,学生在有限的90分钟里仅能完成实验规定的内容,无法充分体现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 使学生无法思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抑制了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违背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该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型实验,且实验内容应及时更新,使得实验项目与市场需求紧密接轨。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各项教学改革和科研项目,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将新内容、新技术、新方法充实于电子理论和实践教学中。

提高电子类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探索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点

造成电子类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现状的重要原因就是在教学中没有引入实际项目教学,在实践中忽视了理论的指导。几年来,我校对学生的培养定位为应用型人才,专业团队申请了福建省教育厅“卓越工程师”项目,采取与企业联合办学的模式,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实践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我校对电子专业培养方案采取一年一小修订,两年一大修订的原则,对专业方向课程进行全面讨论、审核、修改,加强新课程、新内容、新方法、新技术、新器件与实践教学环节,同时以专业方向课程为体系,以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全面素质为目的,对所有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审核、修改。另外,根据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在选用专业课程教材方面,优先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等高质量、权威且实用的教材,力求教学内容与电子发展方向紧密联系。

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第一,教师应充分利用大学生电子竞赛为契机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开展产学研科研项目,将项目中的新技术、新电路应用于教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第二,加强设计性与综合性实验的比重,严格要求独立完成实验项目,强调对实验数据分析、总结能力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在“课程设计”、“学年设计”等综合实践环节中大胆采用新方法、新器件设计,突出表现创新、实用能力,力争在教学中探索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软硬件建设

首先,在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组织教师听课、评课、研讨,协助教师制定实践课程教学计划,定期召开各班“教”与“学”专题班务会、座谈会,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交流学习心得,听取学生对实践课程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学生的评教快速响应并及时通报,各任课教师及时落实整改,努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其次,建立电子创新实验室。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与研究环境,展现新思维、新设计的舞台,在学院和物理系领导的支持、关心下,我系建立了电子创新实验室。实验室的设备配置均在完善中。创新实验室面向提高班学生、课外活动骨干、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学生等优秀本科生开放。再次,我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为了配合各类竞赛的开展,学院还每年举办电脑节、科技文化周、创新大赛、院级电子设计竞赛等,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省部级和部级的各类科技竞赛,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学习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协作能力。

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实例

在《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讲授外部总线串行扩展章节时,很容易出现以下问题:介绍知识过多,学生感觉学习内容枯燥;各部分内容相对独立,缺乏整体概念;应用技术介绍较少,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不足;软件编程介绍过多,硬件设计强调不够,这就使得学生碰到实际问题时,缺乏构建硬件系统的思路和能力。

在不改变教学内容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大学生电子竞赛题目,让学生强化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下面以“LED点阵电子显示屏制作”(2010年福建省电子竞赛作品)项目为例,阐述如何完成从课堂教学到电子设计实践的顺利转型。

LED点阵电子显示屏实现了LED大屏幕显示系统,以STC89C52单片机为核心,由键盘控制、显示、温度采集、LED大屏幕显示等功能模块组成。基于任务要求,本系统对汉字词组显示和大屏幕显示进行了重点设计。此外,扩展了单片机接口、温度采集、滚动屏幕显示、旋转屏不变,掉电保护等功能。

竞赛选题之初,参赛学生没有学过LED电子屏的设计,面对这些性能指标茫然无措。指导教师则根据系统设计的要求和设计思路,首先确定该系统的设计框图(见图1),该系统主要由STC89C52控制器、角度传感器电路、温度传感器电路、掉电保护存储芯片、矩阵键盘控制电路、24×24 LED显示模块等组成。

根据系统框图对角度传感器及掉电保护存储芯片进行选型。这时,可以联系本书当前讲授内容I2C总线。在掉电保护存储芯片的选择上采用AT24C04;在角度传感器方面采用TILT-03-I2C-90双轴倾角传感器,重要原因是这两款芯片都具有I2C总线,即使没有使用过这两款芯片,只要严格遵守总线的时序要求和通信协议,一样可以快速实现芯片的数据存储和角度测量功能。然后,根据系统方案的要求及芯片的选择,设计掉电显示和角度测量的流程图,并利用Proteus 完成电路软件级仿真(见图2),最终实现电路硬件级设计。本系统具备屏幕旋转汉字显示、AT24C04实现掉电保护、DS18B20温度采集显示等性能,其调试与测试过程如图3、4、5所示。本作品获得了福建省大学生电子竞赛一等奖。

通过以上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改革,使学生明白了即使竞赛之前没有设计过LED点阵,但是对于比赛采用的单片机理论包括单总线、I2C总线,以及74HC595串入并出芯片,74LS138译码器,4×4矩阵键盘等都是平时实验必备的基础。这些内容都是《单片机应用技术》实验教学大纲必做的项目,如LED动态扫描显示实验、4×4矩阵键盘输入实验、AT24C04数据读写实验、基于51单片机的DS18B20数字温度计的设计等。我校教师在日常实践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掌握单片机的基本性能、如何配置SFR实现单片机第二功能,以及时序图、单总线、I2C串行总线、SPI串行总线、Microwire总线等,同时要求学生了解单片机整体系统开发思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在枯燥的基础学习中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综上所述,电子设计竞赛是一项理论竞赛与实验竞赛相统一的活动,有助于学生培养工程实践素质,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它既强调理论设计,又强调系统实现;既考核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又注重考察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与高校培养人才的初衷不谋而合,从而成为推动我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的最大动力。始终注重在理论教学中通过虚拟电子仿真实验室来将项目教学法引入课堂,使电子专业理论学习更加生动活泼,而在实践中各个环节都需找到相应的理论支撑。这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挑战,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加强对电子类课程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建设,才能培养出务实、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宋智,车仁信。结合电子竞赛开展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8(6).

[2]刘燎原,孙秋波。Proteus软件在单片机项目教学中的应用[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3]贾玉凤。从电子设计竞赛探索创新平台的建设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4).

[4]周锋。电子设计竞赛与实践教学环节改革[J].科技信息,2010(15).

[5]张俊谟。单片机中级教程——原理与应用(第2版)[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总结【第三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车辆工程;课程设计

作者简介:师蔚(1981-),女,新疆伊宁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讲师;郑树彬(1979-),男,广东揭阳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副教授。(上海 20162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批准号:沪教委高〔2012〕49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平台建设项目(项目编号:11XK1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117-02

作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车辆工程专业培养方案重视知识、能力与工程实践的融合,理论联系实际,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1]城市轨道学院车辆工程系教师不断探索,总结该专业在培养过程中的经验,并对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研究、改进,从而完善和优化了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其中,重要的改进部分为在新的培养计划中添加了系列综合课程设计,注重课程设计选题的综合应用性、工程实践性及多样性,旨在着力培养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在城市轨道车辆方面的综合设计、工程实际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并通过前期研究及一系列规划及筹备,达到了开设条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系列综合课程设计设置依据

城市轨道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原则主要是紧贴本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在系列综合课程设计中着重考虑了其在工程素质和能力培养需求方面的作用,并与课程体系中其他课程保持良好的相互衔接,进一步提升理论及实践教学效果。

1.城市轨道车辆工程专业培养需求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为背景,培养具有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面向工程实际,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行保障及维护、故障诊断及维修并可延伸至整个轨道交通领域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2]在培养目标中,本专业注重与工程实际的结合,因此设置具有工程实践特点的系列综合课程设计正是满足本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

2.衔接专业课程群需求

城市轨道车辆工程专业课程群设置主要包括学科基础课程群、专业课程群及集中实践环节课程群三大部分。其中学科基础课程群主要包括机械、电力电子、测试控制等相关课程。通过对该部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扎实的机械、电力电子及测试控制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独立分析课程相关内容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理论和技能基础,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做好基本培养和锻炼。

专业课程群则包括城市轨道车辆结构与原理、城市轨道车辆电力牵引与控制、城市轨道故障诊断技术等专业课程。该部分的课程则使学生系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结构、控制、检测、维护保障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机械结构、电力牵引、电气设备等相关城市轨道车辆的组成和原理,以及其故障诊断、检修方法及手段。

专业课程中的集中实践环节课程群则包括企业实践环节和系列综合课程设计环节。该部分课程中的企业实践环节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使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理论教学效果。而系列综合课程设计环节则是学科基础课程群、专业课程群及企业实践环节的综合应用,通过在设计应用过程中使用各课程群中的知识点,不仅弥补了专业基础课程抽象不易理解,理论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不足,又解决了专业课程涉及知识领域广、实践性强、不易掌握的问题。并且让学生将学校的“所学”与企业实践的“所见”充分结合,使知识体系得以融会。系列综合课程设计正是起到了衔接及促进各专业课程群效果的作用。

二、内容设置

城市轨道车辆工程专业系列综合课程设计包括: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结构与原理课程设计、检测与传感技术课程设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气设备课程设计。在内容设置方面传统课程设计仅隶属于某一门课程,并不注重课程体系其他课程的内容衔接,难以达到训练学生较全面知识体系的目的,而改革后则避免了这一缺点。在系列综合课程设计中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1.综合应用性

首先在设计选题时,教师考虑其综合应用性,将分散的多门课程串联起来并系统化,使学生得到综合性的应用训练。具体做法是各综合课程设计教师首先开设多个选题,供学生选择,并考虑其具体特点,即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结构与原理课程设计中,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力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结构与原理等课程联系起来;检测与传感技术课程设计将检测与传感技术、城市轨道车辆故障诊断技术等课程联系起来;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气设备课程设计则将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牵引、控制理论等课程联系起来,在综合课程设计的任务书中就体现出各选题的综合应用性。

2.工程实践性

在考虑选题时,所有的选题都应与城市轨道车辆工程应用有关,使学生具有实际应用的前提,有利于提高课程设计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也增强了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多样性

即选题多样性。选题有的来自于企业的需求,即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创新性的开发;有的来自于国内外文献资料,学生进行实践重新设计,实际复现;有的课题来自于教师科研课题中成熟的研究成果转化,指导学生进行前瞻性的设计。总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自身的特点及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设计选题,达到提高综合能力的目标。

4.开放性

在系列课程设计中,借鉴开放式课程设计模式,以综合课程设计选题为主线,在管理上首先实施开放性管理,指导教师以阶段成果作为考核设计进程标准,给学生开放的课程设计空间,使他们有更多自学和研究的机会。同时配有开放的教学实验室为基地,满足学生开放式实践机会。[3,4]

三、组织实施

根据上述系列综合课程设计设置的内容及特点,需要指导教师具有较强的城市轨道车辆综合应用能力及工程实践经验,因此在组织实施该教学内容时主要通过本专业专职教师的培养、企业导师的参与,同时积极构建课程设计平台,并针对系列课程设计在院内立项研究,从硬件、软件上得以为系列课程设计的实施提供有利的保障。

1.系列课程设计教师培养

在系列课程设计的指导教师配备上使用双导师制,即同时配备学校专职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指导系列课程设计。由于有企业导师的介入,使系列课程设计的选题可以更加实用,设计过程更加接近工程实际。而学校专职教师则可以在课程设计中把握学生对新技术的应用,引导创新设计思路,并管控课程设计过程,使系列综合课程设计在实施过程中满足学校培养体系的要求及规范。

在学校专职教师培养过程中,注重企业挂职锻炼环节,使挂职锻炼成为专业课程教师的必修环节。通过企业的挂职锻炼,让教师充分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相关知识,促进教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实践教学的能力。并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使教学内容与本专业需求保持紧密的联系。对于企业兼职导师,则需要他们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在企业有丰富的现场及实践经验,弥补专职教师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出现知识、技能和视野以及对新技术应用方面的不足。

2.系列课程设计平台搭建

为保证系列课程设计的正常进行,除了在指导教师配备及培养方面进行努力外,还进行了系列课程设计的硬件平台的搭建。主要包括设置系列综合课程设计用教室,提供基本计算机,仿真设计软件,实验平台。同时还充分利用实验室等其他平台,具体如下:

(1)充分利用专业实验室。在系列课程设计场所的选用中,通过开放性管理,充分利用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已有的实验室,如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结构实验室、城市轨道车辆自动驾驶实验室、城市轨道车辆检测实验室等场所及相应实验平成部分实验,使专业实验室得到充分利用。

(2)利用科研平台。当学生的课程设计选题为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的题目时,学生则可利用专业教师的科研平台进行设计、实验等相关内容。

(3)利用学生创新工作平台。通过学院已经搭建的大学城创新工作室及相关设备,部分学生选题接近时,可以进入这些工作室进行相应的课程设计工作。

3.系列课程设计立项研究

在系列综合课程设计的总体设计方案落实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对各综合课程设计进行细化,如选题论证、设计步骤规范、设计工作量的核算、设计指导书的编制等工作,通过院内立项研究,做到选题必须具有工程实践性,设计内容必须具有先进性。对选题进行学生试做,充分验证其课程设计的工作量是否合理,难度是否适中。通过试做学生反馈进行调整,为正式执行教学计划打下基础。

四、结论

在城市轨道车辆专业课程体系中,增加系列综合课程设计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需求,同时也是衔接课程体系各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指导教师的培养、企业导师的介入,并搭建了系列课程设计平台,在软件及硬件上进行建设,并通过立项研究选题,把握其综合性、工程应用性、多样性等特点,取得了一定成果。

参考文献:

[1]柴晓冬,方宇,郑树彬,师蔚。城市轨道交通特色专业群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5):75-76

[2]师蔚,郑述彬,方宇。城市轨道电力牵引系列教学环节建设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20):80-81.

[3]梁永春,刘建业。电气传动课程群开放式课程设计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21):167-168.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总结【第四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 课程进度 数字电路与设计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C DOI:/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是电气信息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是后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先修课程和基础,是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必备知识,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重要理论和方法,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对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教学进行改革。

1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的本质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中介绍了与数字系统相关的知识,体系等。设置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在于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数字计算机和其他系统的基本逻辑电路,能够熟练运用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并在实际操作中对案例进行分析,客观地提出要求。

通过这门课程的系统学习,可以加强同学的逻辑思维能力,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可以解决具体问题,可以对系统硬件进行检测,并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数字电路课程教学之所以进行改革是为了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硬件设施的了解,为日后的学习做铺垫。我们从计算机科学的角度划分,可以把其课程分为:分析电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等。从这些课程不难看出,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起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2 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加快了数字电路的发展

现阶段,是科技的时代,电子技术已经应用广泛,电子元素是计算机和电路不可缺少的构成元素。国民经济和国防各领域的逐渐渗透,使得数字电子技术在相关专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通过探讨,认为要对以前的教程进行革新,减少理论性过强的内容,着重掌握数字集成电路器的特性与实际运用,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实际操作上面。

此外要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们多进行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这样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总结理论知识,有利于学生们知识的全面掌握。多媒体技术可以形象并明了地展示复杂的图表,便于老师课堂上的教学,还方便了学生们观看和理解。更重要的一点是,它节约了课堂信息量,增加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坚持“三个结合”,实现“二个转变”,达到“一个提高”。坚持实践内容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创新实验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验相结合;实现由基础验证性实验向综合设计性实验转变,由传统型实验向创新型实验转变;达到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提高。提高教学的工作环境,利于开展实践教学,从而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围绕实践这个中心,增加新的教学内容,根据电子信息技术的专业特点,制定科学的实验课程,在内容中多以实验为主,增加教学模板,提高教学方法,总结出一套科学性、系统性的教学体系。

3 数字电路教学的改革方向

由于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的实践性很强,所以,在实际的教学改革中要做到周全考虑,针对各项内容都要做出调整。还需要注意的是,做到书本上所学的知识配套进行实践。理论结合实际,多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训练。其内容包括:工具运用能力,绘制电路,电路分析能力,项目综合能力等。

课程体系的调整

为了更好地适应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要优化课程结构的总体要求出发,进行模块化的设计,使数字电路与逻辑课程内容体系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先进性等。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基础从课程内容上被分为两大块。数字电路介绍了数字系统的组成,数字信号的特点等;在内容上先逻辑电路,逻辑部件,先单元电路后系统电路等等。数字电路多以理论为重点,在讲解中多涉及外部逻辑功能。数字电路部分多以运用为主。这样的课程组合可以让学生对数字电路更加了解。

教学内容的调整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的课程很多,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实践内把课程学好,要求教师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有效地组织课程教学。在介绍运用时,要根据其不同的侧重点进行分析。实验教学从随堂实验到改革教学后进行独立实验,这其中包括验证性实验等。

通过有效的组织,可以增加学生们的实践操作,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从而有助于知识能力的提高。

加大实践的内容与次数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在教学中需要增加实践内容,这有利于课程的安排,更提高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在实践中发挥良好的教学效果,要合理地拆分实践内容:①基本实验;②设计实验。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两种实验的概念:基本实验室使用电子仪器的能力;而设计实验则是为了实现逻辑功能,而采用的是数字系统。在设计实验中鼓励学生自拟实验的项目,并将课外活动结合进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广阔。

目前的电子大赛就是为高校的改革服务,它是结合了电子信息的专业内容,这种比赛在教学改革中起到了引导的作用。这十多年来,在全国开展了很多电子计算机的竞赛,这些竞赛对高校体系改革帮助十分明显,它有助于有才能的年轻人展示自己的能力与专业水平。在电子竟赛出题中增大数字电路EDA的内容可以引导高校建设EDA的实验室,例如:SOPC(系统集成芯片)是我国“十一五”制定的重大专项,目前全国已在12个高校中成立了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

4 结语

现阶段是电子化的时代,科学的进步带动了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大量的可编程器件被采用,这使得传统的数字逻辑方法明显变化。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高,使得人们对计算机的认识逐渐深刻,计算机的设计理念开始突破原有的范围。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在各种现代技术的合力推动之下,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可以做到使学生紧跟在市场的前沿。所以,数字电路和逻辑设计的改革加快了这门科学的发展,提高了学生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给学生们的就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晓辉。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J].

[2]曹魏,徐东风。计算机教育[J].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2473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