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校本课程开设情况汇报

冠军发表时间 3583259

校本课程开设情况良好,涵盖多学科领域,注重学生兴趣与实践能力,积极推动教育创新与个性化发展,受到师生广泛认可与支持。下面是小编给各位分享的校本课程开设情况汇报,仅供参考,喜欢就支持一下啦。

校本课程开设情况汇报 篇1:

1、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2、通过自查整改提高教学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3、全面推进课程建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加大课堂监管力度,提高教学质量。

1、健全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牢固树立“教学中心”的意识,真正把精力投放到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上来;认真分析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和本校教学动态,出台《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出台并组织学习《教师教学量化考核细则》,做到五挂钩,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向教学管理的精细化要质量。认真落实 “点课巡课制度”、“阶段考核制度”、“领导兼课制度”、“质量评价制度”。

2、抓教学常规的落实。

(1)重视教学过程的监控,加大教学过程管理的力度。要严把五个关口,一是严把教学质量关,教学设计不但要做到项目齐全,体现新课程理念,备用一致,还要做到超周备课,实行领导周签字审阅制度。不经领导审查通过的备课不能在课堂上使用。二是严把课堂教学关,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落实,坚持面向全体。建立课堂教学监控机制,加强对上课情况的巡课监控,做到四查:查教室上课状态,查学生学习状态与习惯养成,查课堂纪律,查备教是否一致。三是严把作业质量关,不论是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设计内容要优化、题型要新颖,题量要适当,突出实用性、有效性、实践性。作业批改要认真、规范、突出指导性,并抓实学生的错题订正。四是严把培优补差关,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辅导策略,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特长生的指导工作。五是严把质量检测关,各校各学科要根据教学进度,适时进行单元质量检测。质量检测的试题要精心编制,检测后及时进行试题分析,制定好改进措施。

(2)坚持对“备、讲、批、辅、考、研”等日常教学工作的检查。

(3)坚持深入课堂,定期进行听,研究和诊断常态下的课堂教学、骨干教师示范课和课题研究情况,巡视课堂,掌握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学习状态等情况。听课本着对教育高度负责、对授课者高度负责的原则,听后必评,指明发展方向,提出改进建议。

(4)突出抓好习惯养成的培养。加大对学生的读写姿势、读书习惯、倾听习惯、学习习惯等督查力度。

3、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教师发展内涵。

(1)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十要二十不准”、“三十条戒律”严格要求自己,增强敬业精神和责任心,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使全体教师统一思想、统一要求、统一规范。

(2)每一位教师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加强新教育观念的更新,解放思想,改变陈旧的教育方法,实现教--学的转变。

(3)继续骨干教师培养带动工程,为教师成长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展示平台。开展基本功大赛、说课、赛课、课件比赛、论坛等活动。通过开展“五课活动”,即展示课、汇报课、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为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搭建进一步提高和展示才华的舞台。

(4)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的传、帮、带、导作用,从而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热情,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进程。发挥实习生的优势作用,实现教师整体素质的最优化。

(5)坚持全员培训方式,每周一次培训,每周一个主题。

(6)实行教师课堂教学达标活动。以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为指导,进行达标。大力推进教师课堂教学质量。

4、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强化研究提高效率。

制定的切实可行的校本研修工作计划以指导各项研修活动有序进行。同时学校依托教研组开展各项教研工作。星期一为语文教研组活动,星期二数学教研组,星期三英语、科品教研组,星期四音体美信息教研组。通过活动大家认真按照" 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分头做课、共同评议、反思总结、内化吸收"的步骤进行研究,学校全程调控教师研修活动,定期进行督导,确保各项活动落到实处,过程性材料以教研组为单位整理归档,确保资料翔实。

5、践行生本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第一、调控教学关系

(1)切实转变师生角色。教师把“以生为本”的理念落实到有效教学的行动中,真正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教师讲(教师点拨)的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把课堂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每节课“当堂训练(小组互学、班级汇报)”不少于15分钟;把学习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每节课“达标检测”不少于10分钟。

(2)优化教法和学法。教法和学法立足于“如何教、如何学,如何更好教、如何更好学”的基础上。教法的选择有利于学法的形成,充分体现“三不教”要求: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能会的不教,教了学生仍不会的不教。积极培养学生“三要学”精神:多数内容要学生自主学,自主学有困难的内容要同伴合作学,合作学有困难的才要教师指导学。

(3)确立恰当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要明确教的目标和学的目标,用学的目标引领学生学会学习。教学目标既体现课程标准,又符合学生实际;既科学简明,又吻合学科特点;既便于统整教学内容,又便于评估学习过程。

第二、规范课堂流程。

总体模式:学生先学——小组互学——班级汇报——教师点拨——达标反馈。

(1)学生先学:课前预习或前置性作业。让学生课余先完成下节课的学习内容三分之一的学习任务,同时找出自己认为较难或容易出错的学习内容,在作业本中注明。教师根据学生先学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思路,进行二次备课。

(2)小组互学:学生4-6人小组交

流讨论学习中的困惑,借鉴同伴的好方法解决三分之一的'学习任务。教师有针对性的提出共性问题,检测学生学习的达标程度,检测时坚持面向全体,注重学困生优先。(3)班级汇报:让学生个人或小组在班级汇报自己认为比较难的学习内容,并就学习过程和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达成共识。教师鼓励更多同学发言,让学生帮教,完成剩余的三分之一的学习任务。

(4)教师点拨: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有效的点拨与引领。教师要从学科体系和学生学习结果总体驾驭教学目标,通过设计典型问题、借助现代教学手段,简明扼要突破学习重点与学习难点。

(5)达标反馈:精编精练巩固性作业,有效布置下节课前置性作业。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反思,留有空间让学生整理思路、查缺补漏,对表现出色的同学进行评价。

第三、丰富教学手段。

完善现代教学手段。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发挥班班通等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

6、加强考试管理

创新考试方式:考试与评研方式相结合。

每次考试之后,教师、学校要及时进行学科教学质量分析评价和总结。认真反思日常教学工作的疏忽,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每位教师考试之后认真做好试卷分析,了解情况,切实上好试卷讲评课。

考试结果运用:每学期期中考试教师成绩做为教师期末考试的基点,实行差量评价。期末考试严格按总校统考试分数为准。最后考试结果纳入期末教师个人量化考核之中,做为评优评先条件之一。

7、全力推进课程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丰富课程类型,形成特色校本系列课程。本学期,结合我校实际,开发了满乡文化和学生礼仪常识必修课及上学期多项选修校本课程,最大程度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做好学校的审议及课程申报工作,实现规范管理。

(2)加大教研力度,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本学期,在立足校本教研的基础上,开展校本课程展示、校本课程示范课、校本课程成果评比等活动,以活动促发展,全面提高课堂效率。

(3)对课程开发方案、实施方案、过程资料、学生评价、实施情况、评估总结等文本资料,要科学归档。

1、第一阶段——宣传阶段。( 20__年9月1日—20__年9月30日) 通过广泛宣传,增强全体师生积极参与教学管理达标校、示范校创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开展常规管理达标创建大讨论活动。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__年10月1日—20__年10月31日) 以相关教育制度为准绳,进一步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约束每一位师生。

3、第三阶段——整改阶段。(20__年11月1日—20__年11月30日)全面、客观地分析学校管理的现状,找准问题、差距与不足,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按照各项规范管理要求,制定整改方案、完善改进措施、落实整改责任,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4、第四阶段——上报申报表,申请验收,总结阶段。(20__年12月) 针对在工作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的总结,找出缺陷与不足,制定下一步的整改措施,以进一步推进我校常规创建向纵深发展

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成立“____小学教学管理达标校、示范校创建”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与落实,确保把此项工作落到实处。

组 长:__

副组长:__

成 员:__

2、加大校园建设力度。搞好校园建设,优化教学育人环境,提高办学效益。

3、加强学校管理机制。加强对学校规范管理创建的指导、评估和表彰奖励工作,以学校规范管理达标为基础,制定学校管理发展规划和措施,持之以恒,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4、广泛宣传,营造良好“学教学管理达标校、示范校”创建工作氛围。要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创建“学教学管理达标校、示范校”目标、任务和要求,做到师生人人知晓、明白,动员广大师生积极投身到创建工作中去。

校本课程开设情况汇报 篇2:

一、基本情况

我们城内小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00余名,教职工63名,学校各教室都配有多媒体设备,设有电脑室、远教室、图书阅览室、音、体、美室、仪器室等十个室,并设有教师集体办公室。近年来,我校依据国家和《山西省中小学课程设置及标准表》的基本要求,加大对课程开设的落实力度,坚持开足开全各类课程,尤其是对科学、品德、音、体、美、综合实践等课程,加大师资协调力度,充分挖掘学校现有教师资源,动员有相应特长的教师兼任相关科目,限度地确保学校相应科目的教学力度,认真安排好各学科的教学进度,并不定时进行督察,使相关计划和进度得到充分落实,现将我校课程开设的.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二、主要做法

1、课程设置。一直以来,我校在开足开全国家规定课程的基础上,又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设置了地方课程和,分别为健法、安全、信息技术、英语口语表达。一、二年级共7门课,周课时共26节;三、四、五、六年级共开设13门课,周课时共30节。音、体、美、英语基本有专职任课老师,品社、科学、综合实践、读书、写字、健法、安全、综合实践均为语数老师兼带。学校依据教师特长和课时量均衡安排授课,各任课老师在开学初依据学情制定好教学计划,严格按课表上课,不随意调课,不随意增减课时,不随意提高或降低教学难度,坚持按教学计划把握进度,不随意提前结束课程或搞突击教学;坚持按规定的要求考试,不随意增加考试次数。在每学期都对音、体、美、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重点督查。

2、作息时间安排。我校每周上课5天,学生每日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每节课上课时间为40分钟,不占用课余和节假日等时间安排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周托生晚8点准时休息,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早上、下午分别安排课间操和大课间活动。确保每天体育锻炼时间累积达1小时。

3、作业量。我校规定一、二年级原则上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书面作业不准超过半个小时,五、六年级书面作业不准超过45分钟。双休日及节假日不加大作业量。教师能把握课改内容精编作业,不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难度过大的作业,不给家长加负担,保证学生轻松痛快地完成家庭作业。

4、教学设施配备。教学设施是开足开全课程的基本保证。为了更好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提高教学效率,我校陆续投资20余万元,不仅为每个教师办公室安装了电脑,还给每个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鼓励学生从事健康文明的课间活动,我校投资近5万元,购置了乒乓球案、篮球、羽毛球、跳绳等多种体育器材,使学生在游戏娱乐的同时加强了锻炼,增强了体质。为保证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展,我校又投资近2万元,给每位学生购置了一本课外读物,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汇报活动来检测读书效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存在的问题

在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中,由于专职教师缺乏,我校还有个别学科师资不配套,教学效果不太令人满意,希望上级能配备专职教师,或为教师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以提高教学质量。

校本课程开设情况汇报 篇3:

为了全面、准确、直观地了解和感受全县各中小学校起始年级和起始学科实施新课程的情况,长阳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从2004年11月1日至7日,分成4个工作小组以分片的形式对全县11个乡镇、2所局属学校开展了为期7天的调查研究,足迹遍布今秋走进新课程的70多所中小学校。调研组采取听、看、访、查的工作形式:每到一处,调研组首先听取了各乡镇中心校校长对本乡镇实施新课程的情况汇报,同时深入课堂听课,了解和感受起始年级、起始学科的师生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然后是看资料,检查各学校的课程计划表是否符合新课程的要求,看学校的课程管理和相应措施是否到位;其次是召开教师座谈会,与教师进行面对面、零距离的交流与探讨,深入了解教师们在实施新课程中的难点和疑点;最后重点查学校“三课”的开展情况。地方课、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本次新课程实施的难点,也是课程改革的亮点。从某种意义上说,“三课”在各学校开展的成败如何,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顺利推进。

调查结束后,各调研小组对本次调研活动进行了总结交流。通过这次全方位的课程调研活动,使我们对全县各中小学校实施新课程的做法有了一些初步的体验和了解,同时也对进一步推动我县实施新课程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思考。

一、我县实施新课程的现状分析

(一)领导重视,注重宣传和培训工作。

1、成立了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全县各中小学校的校长都非常重视新课程的实施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以教导处为核心的工作小组,统筹领导和规划本地的新课程实施。各校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写出了课程实施方案和课程开发管理方案。

2、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

多所学校设计了家长问卷和学生问卷,及时召开家长会,向社会广泛宣传新课程的理念、设计与实施,新课程的实施得到了家长的广泛支持。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加强新课程的研讨。

1、整体启动,形成了生动活泼的课改局面。

调研组先后调研了18所初中和53所小学,采用随机抽查的办法,对各学校的新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的了解。教师们普遍反映:新课程下的教材难度降低了,教学方式更灵活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了,课堂活了,学生的思维活了,教师的心态更积极、专业发展欲望更强了。

2、加强新课程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的研讨。

新课程在课程结构上实行小学以综合课为主,初中以分科课程为主的格局,在课程管理上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在课程权力上逐步下放,学校和教师也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弄清“三级课程管理”中各级管理的权限,明白地方和学校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把握课程运行中各门课程的时空领域,及时理清“三课”的联系与区别,是目前各学校都共同面临的课题。

在先期调研的基础上,龙舟坪镇、都正湾镇等地召开了“三课”的研讨会,所有学校的教导主任和“三课”的牵头人都参与了研讨。贺家坪、榔坪中心校结合“三大工程”开发课程资源;龙舟坪中学以礼仪教育为切入口,根据城区中学的特点,加强新课程中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

(三)充分发挥专家引领和校本研修的作用。

调研组查看了各学校新课程的任课教师情况,重点调查了各学科专家组的成员是否任教了起始年级的起始学科。

1、专家引领,校本研修,双管齐下。

高家堰中心校给课程专家组成员拟定了管理目标和任务,并确实安排他们任教起始年级的起始学科,让他们担负起培训本校本门学科其他教师的责任。由于管理措施到位,在专家组成员的'带领下,该校每周都开展了一次各学科的集体备课,加强学科的自主研讨,教师收获很大。渔峡口渔坪小学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创造性地编写了课程改革的“三字经”;磨市高家岭小学围绕“学习型学校”的创建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全校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课程的探究之中。榔坪镇中心校组织了全镇的中心小学以上的校长参与校本课程的研讨会,采取抽签的办法定学校、看现场、听汇报、查效果,对全镇的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高家堰、大堰、磨市、资丘、渔峡口等地的中心校校长围绕课改抓课堂教学研讨,学校改革氛围较好。

2、校际交流,携手发展。

我县山大人稀,校点分布较散。怎样让地处偏远的学校和师生更快地适应新课程,是每一所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校长都应当思考的问题。开展校校联合和校际培训,可以较好地解决薄弱学校的这一难题。鸭子口高小在这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该校的一、二年级分散在各个教学点上,为了加强对进入新课程学校的指导,该校开展了“一日体验”的校本研修活动。该学校每周派出至少一名教师到各教学点上对小学一年级的一日活动实地体验,原学校教师对高小教师实行零距离跟踪学习,双方共同探讨,共同研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积极探索新课程的评价机制。

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方式,以质性评价为主,采取自评、互评、他评、家长评等多种方式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调研组在调查中发现:各地在新课程评价中开始了有益的探索,课程评价迈出了可喜的步伐。鸭子口中心校制定出了非传统统考科目的考核办法、青年教师5年发展与评价方案等,在学期末教师评价表中给予了实施新课程的教师以明显的倾斜。龙舟坪中心校在教师工作量及考核上对进入新课程的教师提出了特别的方案。都正湾采用学生评教的方式随时对任课教师的情况进行反馈评价。渔峡口中心校在教师中开展了同事之间教学行为的友善监督和评价,采用最欣赏、欣赏、基本欣赏、不欣赏等四种方式对教师开展新课程的评价。榔坪中心校、龙舟坪中心校、津洋口小学、高家堰中心小学等单位通过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的方式对教师在新课程中的专业成长进行了及时的跟踪评价。花坪小学、磨市中心校、资丘中心校、柳家院小学等单位为每个学生建立了学生成长记录袋。

(五)为新课程搭建合作和交流的平台。

1、加强全局性的视导工作。

今秋以来,县教育局在开学后不久即开展了针对新课程的专项视导工作,对各地在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及时的调查和研究,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指导。之后,县研训中心又组织了专班对全县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各地在开学后聘请了各方面的专家对新课程中的各类问题进行了指导和讲座。县教育督导部门也加强了对新课程的及时跟踪和了解,组织专班对全县实施新课程的情况进行了检查和督导。在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督导部门、教育研究培训部门等的联合视导下,各地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2、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校本教研的形式有校内教研、校际教研和联片教研等形式。进入新课程以来,各学校以校为本,大力开展新课程的校本教研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校内教研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集体备课、听课说课、上研究课、展示课,所有教师都以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探究精神投入到了其中。龙舟坪中学、县实验小学、磨市中心校、高家堰中心校等形成了教师定期教研制度,校内教育教学研究氛围良好。榔坪、都正湾、龙舟坪镇、渔峡口等地还加强了对薄弱学校的培训和辅导力度,多次召开相关的培训会和研讨会,对所有学校进行教育研究的管理和探讨。各学科还非常有效地开展了联片教研活动。初中7年级的语文、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分别在高家堰、资丘、磨市、都正湾、大堰等地开展了联片教研活动,教师反响良好。

3、 扎实有序地开展各种学科教学竞赛和论文评比活动。

进入新课程以来,小学英语、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分别召开了县、市级的学科研讨会,并以写作有价值的案例为主,进行了课程改革的案例分析。初中地理、历史、思想品德等学科开展了县级优质课竞赛,初中英语、化学、数学等组织教师参加了市级学科竞赛并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各学科都开展了论文评比活动。很多乡镇花大力气组织了教育、教学、教管征文的收集和评选工作。这些活动不仅为教师展示自己的课改成果提供了舞台,更为教师搭建了交流和合作的平台。

二、我县新课程实施中几个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部分学校领导在新课程实施中创新意识不够,在课程改革中患得患失,不敢放开手脚大胆前行。

新课程面前没有权威,只有先行者和探索者。而我们的很多学校领导思想上对新课程还有很多顾虑,特别是有些初中,在教师安排上力保学校的课程专家组成员、骨干教师上9年级的课,害怕他们在7年级带课会影响学校中考质量,致使课程专家组成员作用发挥大打折扣。许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抱着等待和观望的态度,期待借鉴他人或外地成熟的经验拿来为我所用,等、靠、要思想严重,对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研究不够,教师教育观念落后,课堂教学方式陈旧,不能全面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课堂教学的效率不高,主阵地的作用发挥不足,创新意识不强,以至于束缚了改革的手脚,导致“旧瓶装新酒”现象依然存在。

(二)地方课、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有诸多不到位的现象。

1、地方课是属于省级开发的课程,课程管理权限在省教育行政部门,它有省级审定的教材和规定的教学领域。目前在我县的地方课教材还不到位的情况下,各学校自行查找资料开课,觉得盲然不知所从。很多学校区分不开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各自的特点,理论和实践上概念相互混淆,实施过程中人员和内容交错不清,从而引发广大教师的不知所措。

2、校本课程是国家三级课程管理中由学校一级自主开发的课程,它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校长的办学理念,是由全体教师参与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的课程,七年级可实行年级联排,课时相对集中。而目前很多学校为了简便易行,把校本课程的教师相对专职化,其他教师根本没有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意识和权力,或者干脆由学校出面包办代替,教师学科本位的思想依然很严重。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活动课演化而来的一种课程形态,是国家一级课程中要求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程,各学校必须在课程表上反映出来,并按每周平均3课时的计划予以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指定领域里的四大内容不能人为地割裂开来,而应相互整合,以主题活动的方式呈现出来。全校所有学科的所有教师都是综合实践课的指导教师,而学校教导处等相应的管理部门应当承担起规划和管理本所学校该门课程的责任,负责教师指导小队的协调和管理。主导教师和指导教师应当职责分明,责任明确,有相应核定的固定工作量。而目前大多数学校在这方面还认识较模糊,没有或根本不知道怎样安排学校的教师,导致教师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不够。

(三)校外课程资源开发不足,安全、经费等问题成为各校的警戒线。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倡导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开放的课程思想需要开放的课堂和开放的时空。而现实的条件以及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不允许学生随便走出校园,师生都不能深入社区开展调查、研究,探究活动范围受到很大的局限。许多新的课程形态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做中学”的要求就得不到满足。囿于安全和经费等因素的考虑,绝大多数家长和学校干脆拒绝走出校门,使校外课程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四)教学条件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多数参加座谈的教师都谈到身边可利用资源的先行建设问题。由于经费投入不足,目前大多数学校教学所需的必要的教具、学具、挂图等缺少与新课程相对应的添置,学校图书室多年末购进新的图书资料,学校实验仪器老化、失修,多媒体教室普遍缺失等,这些都影响和制约着教师劳动的再创造。

(五)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新课程要求教师有很高的专业素养和强烈的求知与发展欲望。但由于长时间地处在接受式、封闭式的教育环境里,大多数教师的创新与发展意识不强,受以往的定势思维影响较深,不能很快地融入到新课程中去。许多教师还用旧的眼光去衡量新的课程,导致行为上有许多差强人意的地方。教师的合作和开放意识不够,在需要团队精神和集体创新的形势下,一些教师不愿意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担心自己的暂时利益受到影响。在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上,教师普遍缺乏主动的探究和参与意识,或者说教师的综合素养不高影响了教师的选择和创新局面的形成。这也对我县教师培训部门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三、对进一步推动我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 加强管理,强化几个意识。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重申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内容和管理措施,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蓝本,狠抓各门课程标准的学习、消化和吸收,强化“纲要”意识、“课程”意识、“课程计划”意识和“课程标准”意识,探索“县--乡--校”三级课程管理机制,明确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责和责任。

2、加大培训和指导力度,切实抓好校本研修工作。

各级管理部门和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提出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加强校本研修工作,充分发挥各级专家的引领作用,使用好本地的教师资源,拓展创新的时空领域,要敢为人先,大胆探索和创新,注重经验的积累和总结。

研训中心应加大指导力度。针对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出台一系列指导性意见,增强课改的实效性。

建立“县--校--师”三级培训体系。研训中心在及时、全面地培训各学科起始年级的教师的同时,还应加大对各学校管理层面特别是校长和教导主任的先行培训工作。

校长是新课程的第一责任人,校长首先要加强学习,同时要研究教导主任一级的培训与管理问题。要充分发挥学科专家组作用,切实使他们担负起校本研修的指导教师职责。对未能任教起始年级起始学科的专家组成员,应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管理。

3、加快教师发展学校的建设步伐,以学校为基地,扎实深入地开展新课程研究。

新课程实施的主阵地在学校,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力量是教师,必须建立以校为本的研修制度,以“教师发展学校”为契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新课程的全面、深入、健康、持久的发展。

校本课程开设情况汇报 篇4: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范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行为,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全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情况调研的通知》,我市对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一、国家课程实施的基本情况

各学校认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我市教师对国家课程理念能正确理解与认识,能把国家课程落实到课堂中。

1.课程目标。各校课程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把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当成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当成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学校重视学生积极上进的学习态度,对学习的强烈愿望,以及学生内在的心理需求,对学校、学习的热爱,做到学生开放、自主,学生的个性真正得到了张扬,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课程内容。通过调查发现我市学校注重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编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程内容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注重体现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

3.课程教学方式。学校的教学方式倡导课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的舞台让给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于合作的能力,也就是参与、实践、互动、合作。

4.课程设置。国家课程设置情况总体良好,各校都能依照国家课程设置标准规范安排课表,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要求的节数安排课程,大多数有专职教师带课,课堂教学及作业落实都能到位,教学效果良好。

5.存在问题。一是综合性学习课程,各校以信息技术为主,信息技术作为中考科目,受到各校的重视,每周至少开设1课时,而其它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相对比较少。近年来做的好的方面是部分学校组织学生研学旅行,但次数和时间相对较少,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二是结构性缺教导致一些课程的带课教师缺乏对教材的深钻深研,小科目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二、地方课程的认识和实施的管理情况

1.在对地方课程实施的认识方面。大部分教师、行政人员和教研员能认识到地方课程实施不仅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还肩负着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与个性发展的重任。 在学校领导对地方课程的重视程度方面:学校教师、行政人员和教研员都比较重视,部分学校已建立地方课程实施管理和地方课程教学评价制度;但仍有少部分学校领导对地方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学校管理机制不健全。

2.地方课程的教学情况。对教学情况的调查发现:教师在教学上,以讲授、互动讨论结合为主的,也有个别学校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考试评价上基本都采用了教师综合评定。

3.存在问题。由于地方课程内容丰富,教材繁杂,我市现行的地方教材有近10种之多,学校普遍反映地方课程的开设缺少时间,顾此失彼,对于教材内容不能系统的进行教学,大多是利用班会时间择其要点带领学生学习。

三、学校课程实施的管理情况

1.整体情况。学校课程的开设情况不容乐观,部分学校编写有校本教材,如新城二中《中学生环境保护知识读本》等,但大多数学校对的设置不到位,更谈不上教材的开发。

2.存在问题。每周的课时数和学生在校时间是固定的,学校难以做到各方兼顾,加之中考改革意见中提出凡学必考的原则,使学生课业负担加重,在有限的在校时间里,再校本课程,课程安排上就难以实现。

四、课程开设建议

1.统一规划。地方课程的设置需要从上到下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如对教材的选用,应从实际出发,避免多而杂,要做到少而精,并且在考核方面制定相关的标准,努力做到让教师乐意教,学生喜欢学。

2.适当调整。英语可作为中考、高考的一大学科,在课程设置比例中仅占6-8%,即一周课时数为2-3节,远远不能满足初中学业考试的水平要求。

3.科学考核。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方式灵活多样,只是学校在认识方面还不够全面,所以课程的管理方式不够健全,望能够制定科学的考核机制,加强学校对此门课程的认识,完善课程的管理体系。

4.配齐教师。薄弱学科教师专业性不强,非专职教师不少,配备不合理,难以胜任各专业学科的教学,教学效果并不如人意。建议能进一步深入调研,尽可能配齐专职教师。

校本课程开设情况汇报 篇5:

关键词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技能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xx)08-0204-02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主要培养具备较强的舞台表演基础理论和音乐教育理论,具有良好的岗位素质和团队精神,适应在专业文艺团体、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从事演唱、演奏和教学的专门人才。

二、学生应具备知识结构和能力

(一)知识结构总体要求。掌握社会主义政治及思想品德方面的相关知识,掌握专业所必备的英语、语文基础知识与相关计算机知识,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的舞台表演基本演奏、演唱技能,熟知礼仪与沟通的相关知识。

(二)能力结构总体要求。具有演唱、演奏技能、技巧,音乐表现力和演唱、演奏能力,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和声乐即兴表演能力;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有一定的文字表达、口头描述能力;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分析、创新与应变能力。

(三)素质结构总体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现代思想观念。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形成健康、积极的性格、态度、兴趣;具有现代科学意识,能够运用科学知识批判唯心主义和迷信。

三、实践教学场地建设

现有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艺术楼1栋,专业演出剧场一座;多功能厅一间;音乐专用教室6间,多媒体教学设备两套;舞蹈教室1间;教师上课琴房6间,学生练声琴房80间;电钢琴教室一间;校内校企合作实训室一间。另外我系与十三家企业签订校外实训实习基地,这些基础设施为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四、制定实践教学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制定,对于明确教学目标,选择课程内容,规范课堂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我系针对实践教学制定了完整的课程标准:(一)课程课程标准;(二)基本功汇报演出课程标准;(三)岗前综合实训课程标;(四)顶岗实训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中明确实践内容、课时、考核方式。

五、实践教学安排综述

(一)实践教学安排。本专业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由军训、顶岗实习、课内实验等部分组成。独立设置的综合实践环节共35学分。五年制专业按学院规定军训安排在第一学期,时间为2周,计2个学分;集中实训教学安排在第二、四、五、六、七、八学期,每学期集中实训1周,共计5学分;综合实践教学(包含顶岗实习)安排在第期至第十学期,时间为36周,计32学分;课内实验依据课程具体情况而开设。具体安排如表一:

(二)实践教学安排综述。我系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三大部分:课程实践教学、集中实训、其它艺术实践。

1.课程实践教学

课程实践教学是指一门课程在平时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主要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课程实践教学分为课堂上实践教学和课后学生训练。课程实践教学在课程标准中有明确内容、考核等方面要求。本专业课程根据课程性质分为理论课、理论+实践、实践课。声乐、钢琴等理论+实践课程,要求教师授课时,少讲、精讲,理论够用,强化实践。教师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讲解知识点理论,学生以理论为指导进行训练,把理论变成技能。课堂上没有完成的实训课后学生自己进行训练。每一节课学生必须展现技能进行回课。为了强化和提高学生技能我系将声乐、钢琴等课程考核以音乐会方式进行,学生现场表演,全体教师进行评分,极大地提高了技能训练实战性。为保证课后学生实训有保障,确保回课和期末音乐会的效果,我系制定了《琴房琴点管理规定》,要求学生每周必须完成规定时间琴点,练琴时间多少和声乐、钢琴等课程的成绩直接挂钩。

2.集中实践教学

集中实践教学是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延伸课堂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艺术表演技能,提高应对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与保障。我系音乐表演专业集中实训包含有四方面内容:军训、基本功汇报演出、岗前综合实训、顶岗实习。

(1)军训由学院利用新生入校前两周开展,训练内容和考核由学院统一进行。

(2)定期举行声乐、钢琴、舞蹈比赛。通过比赛培养锻炼学生舞台表演心理素质和表演技能。

(3)基本功汇报演出是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阵地。基本功汇报演出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一台综合性文艺晚会。主要培养学生组织、沟通、协调、合作精神和丰富舞台表演技巧。整个活动班主任负责策划指导学生进行,从节目筛选、排练到演出安排全部由学生完成。科任老师负责协助学生提高节目质量。根据方案要求中专阶段一学年一次基本功汇报演出,大专阶段前两年每学期进行一次基本功汇报演出。每次演出班主任进行评分,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成绩与岗前综合实训成绩挂钩。

(4)岗前综合实训是顶岗实训前的一次校内实践教学。主要是模拟工作岗位进行实训。其主要目的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活动由学生根据自己岗位要求组织音乐会,进行汇报演出。全体教师根据学生排练情况、舞台表现和实训报告书实际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5)顶岗实训是学生离开学校到单位进行岗位学习,学院和实习单位共同监管。主要目的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考核由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系部教师根据学生实习期间表现、完成工作情况和顶岗实训报告书撰写情况共同完成。

3.其它形式艺术实践

(1)参加社团;(2)艺术观摩;(3)社会实践;(4)专题讲座;(5)校内外演出。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3583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