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总结精彩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410231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高校教师师德师风总结精彩5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总结篇1

师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是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自己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思想与行为规范的总和。其中最主要的相互关系与规范包括教师与国家,教师与教育事业、学术活动,教师与学生,教师之间,教师自我修养等基本的人际、社会关系与规范。师风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具有鲜明指向的思想与行为的定式或习惯。它既可以表现为教师个人的作风,也可以表现为教师群体的作风。由此可见,我们所说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从根本上来说,是要帮助教师在事关国家、教育事业、学术活动、学生、同事与自我等问题上树立正确的思想与行为规范,是要在较长的时期内和教师个人及其群体中,使这些正确的思想与行为规范保持其稳定性、覆盖面和影响力,从而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重点在于对教师思想的引导和行为的规范,在于建立一种可以持续引导与规范教师思想和行为的良好环境和机制。

为人师表,授之以道。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用自己的品德、修养、情操、作风、仪表;对国家、人民和社会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起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教师,犹如一台文明的播种机,通过不断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品学兼优的毕业生,把文明的种子撒向社会四方,才使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和道德传统得以代代相传。在高校,由于大学生已具备了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不像中小学生只注意教师的一些外部特点,而更关注教师心灵深处的丰富内涵,他们最佩服的是既有渊博知识、又有崇高品德、乐于帮助学生的教师。

师德师风不像其他有些事情,可以“一俊遮百丑”。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在大学里,常常看到一些学生喜欢接近老师,学生接近教师有很多原因,教师的学识、权力、外表等都会成为促使学生接近的因素。但应该看到学识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求知愿望,权力只能维系短暂的顺从与亲近,外表只能吸引肤浅的注意。真正打动学生内心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这力量才是长久的,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是学生未来的立身之本。因此,就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来讲,学识、权力、外表等加在一起,也远不如道德重要。越是有才能的教师,越是学术地位高的教师,越需要在这方面自勉。因为你有影响力,从正面说,人家都敬重你,从反面说,人家不敢得罪你。但你有才能,有成就,大家承认你,只是承认你的才能和成就。不能用才能和成就来代替你的道德,或者说,不能用才能上的“俊”去遮德行上的“丑”。学生看老师,既看才,也看德。无才无德,学生厌恶你;有才无德,学生敬畏你;有德无才,学生同情你;德才兼备,学生才会真心拥戴你。

因此,作为高校老师首先应该成为学习的模范,对于一个“传道受业解惑”的传统教师,知识的多少是非常重要的标准,何况当今世界知识倍增和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教师要引导学生成为个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体,就应该有终身学习的精神和能力要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思想和观念的同时,掌握新的信息和教育技术、方法、手段,从而适应创新教育的重要学习精神还可以提高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间交流的层次和水平,受教育者因有了更高的目标而受到激励,教育者因受教育者的主动精神而感到压力,形成双主体间的互动局面,增强教育活动的实效。另外,作为高校老师还应成为德行的模范。道德能弥补知识不完整的缺陷,而知识永远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教师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就是教师的品德、性格、意志和精神风貌的集中表现,或者说体现了教师的形象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形成,固然有主动适应和服从道德规范及规章制度的因素,但教师的影响是永远抹不掉的,教师如果德行好,就必然在学生中产生人格的魅力,学生有了现实的标准和模范,在思想上认同并在行动中做到自律,道德规范易于在学生的灵魂深处扎根。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必须自觉地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既要以学问教人,又要以道德范人。尤其是应不断加强自身的学术道德修养,做到自觉、自醒、自强、自重、自律,从而提高自己树立良好师德师风的自觉性,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塑造广大青年学生的人格和品质。

人的道德不是天生的,需要从生活环境中吸取营养。与其他道德风尚一样,师德师风必须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才能实现由动机到行为的转化,从意识形态进入现实的行动。因此,高校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时,要大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进而要求大家身体力行,在“做”上教,在“做”中学,在“做”里求进步。强调每位教师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本职小事做起,守住道德的底线,忠于职守,具有“出污泥而不染”的内在追求,坚持一辈子烙守高尚的师德。

师德师风建设要取得广泛成效,必须把普遍号召与骨干先行,道德说教与人格示范结合起来,使一般的道德宣传和号召先转化为部分党员骨干教师身体力行的道德行为,作为党员骨干教师要靠党性立身,靠素质敬业,靠成就进步,处处事事以先进性为标准,干好党组织交给的每项工作,把自己的道德理想、人格魅力和模范行为活生生地展现在广大师生面前,供师生评说、比较、模仿和赶超。结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不断净化心灵,升华思想,提升道德和人格,提高鉴别是非、辩证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以思想理论上的清醒保证政治上的坚定,以思想理论上的统一保证行动上的统一。党员骨干教师思想境界高尚起来,既可以宣示学校党政领导脚踏实地狠抓师德师风建设的决心,也可以从党员骨干教师的道德实践中探索有益的经验和方法,还可以通过以点代面、逐步推广的方式全面推进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只要我们紧紧抓住师德师风建设的这一切入点,始终注意发挥党员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就能在高校教师中大兴高尚师德师风,就能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朝着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理想目标迈进,使高校教师成为爱岗敬业、品德高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先进道德群体。

师德师风简短100字 个人师德总结简短200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总结篇2

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来说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孩子成长中的标杆,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因此,师德师风的好坏往往影响和决定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的好坏。通过对师德师风的学习,我简单的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严以律己,注重言行。为人师表,坚持严以律己,增强自身的自控能力,每天都带着一份好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带着微笑迎接孩子。幼儿园的工作繁琐、压力大,但我都坦然的面对,不以个人的得失斤斤计较,不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可以说每天我都是以平和的心态、饱满的情绪,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孩子。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心情来干实实在在的事情。

第二,培养良好的内在素养。天生丽质固然能给人以美感,使人愉悦,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更重要的是塑造内在的修养,这样教师本人的学识和内在素养就显得格外重要。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有效地备课,体现教师教学的智慧,常规教学做到扎实有效。

第三,刻苦钻研业务。精通教学业务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关键。只有精通业务,才能将科学文化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总是不能准确地解答,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就会逐步丧失,学生对教师也没有信心可言,教师要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就必须自觉坚持学习和参加业务培训,并在教学实践中锻炼和提高。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

第三,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与每一个孩子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孩子的潜在优秀品质,正确处理教师与孩子家长的关系。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用师爱铸就崇高的师魂,在教育中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如果我们把学生当成天使,那么我们就生活在天堂。

第四,注重团队合作。幼儿园的工作需要多方人员的配合才能得以良好运作,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字只有四个,简单的说来就是沟通、信任、团结、协作、配合、互相帮助。幼儿园是一个大家庭,个人只有融入到这个大家庭才能得到提高,体会到工作的愉快,幼儿园也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应该注意与老师的合作,不计较个人得失,以集体荣誉为前提,做好每一项工作。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总结篇3

一、高校青年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的教育现状和大量的教育实践来看,大多数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总体上是好的。都能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受到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但不可否认在青年教师队伍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术不够严谨,学术风气不够端正

自古以来人们视教师为圣人,将学术领域尊为纯洁的圣土,容不得学术作品有半点瑕疵。但是现实情况是,媒体报道的关于高校教师剽窃,抄袭,照搬他人学术成果的现象尚存在,高校少数青年教师做学术时敷衍了事,态度不求严谨,将学术研究功利化,这样的学术风气扩散了学术研究的歪风,玷污了学术殿堂。

(二)敬业精神不足,功利思想浓厚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培养各行各业的人才。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拜金主义,功利主义越来越浓厚,部分教师敬业精神下滑,在高校扩招的情况下,教师的课时增多,在课时津贴等项目的驱使下,部分青年教师承担过重的教学任务,为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疲于应付工作量,忽视教学质量,导致学生接收的知识含金量降低。另有一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发展副业,将精力主要放在经营副业上,而将教学放于次要地位。

(三)理论知识积累较多,实践经验缺乏

高校大部分青年教师的学历都在硕士以上,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专业基础扎实。但是由于缺乏实践经验,课堂讲课内容集中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缺乏深度和宽度。培养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较弱,不利于学生在今后工作岗位上的才能发挥。

二、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上看,我认为教师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师德师风学习和自身修养,才能担负起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

(一)教师得从心里去爱学生、爱事业。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师爱是学生成长的力量之源,是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教师的关爱不仅是对心灵的呵护,更是一种激励和引导。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得知,如果教师不热爱学生、就会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逆反,情感上裂痕、意识上障碍、品德上滑坡,智慧上压抑。对于后进生来说教师之爱,是他们的甘露、源泉,是动力,是发动机,有激励、感化、调节的功能。教师之爱,能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能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不足,能促使他们产生奋发向上的力量,对受挫的心灵产生蔚籍。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师爱就是师魂。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

(二)教师应该勤于学习、不断充电,不断开拓和创新自我。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担,面对当今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飞跃,以及学生成长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挑战,教师如果不强化“自育”意识,自律自爱,持之以恒力学苦练,做到“闻道在先”,“术业有功”,“要为人师表”,恐非易事。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进取。科技的迅猛发展,要投身更新教学方式方法,切实转变教学方法,还自主给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合作、讨论、轻松愉悦之中获取新知,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益。

(三)调整心态,乐于奉献 。 教师的积极情绪、主动心态是身心健康的一种内驱力,能促使我们积极向上,不断进取。教师的良好心态还能给学生带来很大影响,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如今,由于社会对教师更高的要求,教师自身工作任务的繁重,工作压力的加大,使少数教师产生了对工作的厌烦情绪,工作热情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作为教师,要学会克服自己工作中的困难,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自己的工作,努力去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实现教师价值与学生健康成长的双赢。

(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我国教师的传统美德。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大教育家孔子把“为人师表”作为教师职业的最基本的要求。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唐代的韩愈明确提出“以身立教”,认为这样的教师才会“其身亡而其教存。”就是说,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以自己的模范品行作榜样,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即“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这也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它职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它是受塑造人的心灵的特殊规律所决定。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是教师以身立教的杰出典范。他倡导“教师以身作则”。我们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首先突出在教师的行为表现方面。教师应从自身的行为规范做起,处处严以律己,当学生的表率。凡是教师提倡做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禁止做的,自己更不能做。以身作则还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人格。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学校中,教师的仪表风度是人民教师文明行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教育工作中有一句有名的格言,“即在学生面前,教师的所作所为没有一桩是细小的,无关紧要的。”教师的仪表风度,言行举止都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爱因斯坦说:“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与才。”为人师表要求教师树立“清廉从教”的观念,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德行为学生做表率,自觉抵制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做一个廉洁奉公的教育工作者。只有这样才能以一个高尚美好的人民教师的形象去影响、熏陶学生,正所谓“身教胜于言传”。

(五)坚决反对学术腐败,维护学术尊严当前,学术浮躁异化之风盛行,各种教育腐败与学术不端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舆论的关注和指责。我们必须从我做起,并把它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来抓。其一,要加强学术道德和法制教育,引导教师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真理、探求真知,通过诚实劳动,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学术水平。在学术研究中自觉维护科学尊严,遵守学术道德,反对急功近利、投机取巧、沽名钓誉、粗制滥造的浮躁作风;其二,进行正确的德才取舍观教育。使教师明确: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驾驭统帅才,才充实丰富德。德才兼备为之圣人,才德兼亡为之愚人;德胜才为之君子,才胜德为之小人。自觉以良好的师德师风,抵御弄虚作假的学术歪风;其三,建立必要的约束机制。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人事分配制度、人才评价标准和成果评估体系,形成有利于净化学术空气的制度环境。

总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抓好高校教师的师风师德建设有助于增强教师自身的免疫力,抵制物质诱惑,心无旁骛,坚守教育岗位,热爱祖国的教育事业;抓好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有助于使他们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全部投入到教学中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如今面对高校科学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一定要立足长远,从我做起,持之以恒,努力营造良好的师德师风氛围,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传统,从而真正成为推动高校发展的重要思想动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修养,立德为本。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当常思为师之道,常存育人之责,常怀爱生之心,在教书中育人,在育人中体现价值。教师职业有其苦,但更多的是乐,看到学生的成长、成就,就是教师最大的快乐,这种幸福感是很多其他职业不能比拟的。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总结篇4

在新世纪我们国家新的历史时期,要建设一支为人民服务的,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为师德建设注入新的内容,增加新的内涵。当前,在爱是师德之魂这个共识的基础上,把责任教育放在师德建设的首位是非常必要的。责任,是一个成熟的人对自己的内心和环境完全承当的能力和行为。正如马克思所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任务”,一名人民教师,他的责任无处不在,如果没有责任意识,就不会明白自己的职守,不会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也就办不好教育。因此,我们必须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尽责任。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面临的教育对象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教师惟有不断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更好的.履行教育这神圣的职责。“做一个现代人必须取得现代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感觉现代的问题,并以现代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时代是继续不断的前进,我们必得参加在现代生活里面,与时代俱进,才能做一个长久的现代人”,“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教师要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头脑;不断的掌握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不断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不断的反思总结,在理论的指导下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我们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教学能手,更是科研先锋,这样的教师,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应该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立足课堂,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探究,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一名教师“只有研究和分析事实,才能使教师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东西,能够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这是创造性的劳动态度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兴趣,灵感的源泉。”教师只要增强自己的科研意识,把自己的课堂、班级当成自己的“实验室”、“试验田”,并投入精力去做,就一定能使自己变科研的局外人为局内人,变可能性为现实性,实现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当我们的教师走上了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就会得到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时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展示了新的希望。时代的呼唤,事业的使命,教育的责任,激励着教师们长期精心耕耘在教育这方热土,斯霞、魏书生、李吉林、于永正……一位位名师、大师,桃李芬芳,硕果累累,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敬重,这真是教师职业的魅力所在。

在学生心灵中栽下一棵尊重的幼苗,用爱心去浇灌,必将伴随其生命的成长竖起人格的参天大树。“万紫千红随风去,冰心一片载玉壶”,这就是我这样一位普通教师的高风亮节!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总结篇5

1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的意义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必要条件。2016年12月,***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教师的神圣使命和师德师风建设的指导原则做了重要论述,他讲道:“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在谈到师德师风建设时,***总书记也作了具体指导,提出四个统一的指导思想:“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习总书记的论述立意高远,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对“新财经”教育改革模式下师德师风建设指明了方向。

2“新财经”教育改革模式下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

作为承担着教书育人神圣使命的教师,要深入学习领会习总书记的思想,结合实际工作,把习总书记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到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立身、立学、施教的整个过程中,重点做到教书和育人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言传和身教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自律和他律相结合。

教书和育人相结合。教书育人对于高校教师来说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语,通常被当作不言而喻的事情。然而,深入思考教书和育人的内涵和关系就会发现,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将教书和育人有机统一起来并非易事。教书和育人涵盖了教育领域的两个方面,它首先是教育主客体的有机统一,在教育过程中究竟是“教师中心论”还是“学生中心论”,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念和实践,目前得到认可的观点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以及学生具有主体地位”。理想的境界应该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能够以学生为本,又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即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传播知识,启发思考,学生增长知识、发展智能、健康成长。其次教书和育人相结合意味着将知识传授和人格培育相结合。教育不仅是一个传播知识、传授技能的过程,更是一个培育学生健全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因此,教书和育人相结合就是同时教会学生“做事”和“做人”,将智育和德育统一起来。这就要求高校教师不仅是“教书先生”“教书匠”,更要承担起育人的社会责任,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不忘“育人”目标的实现。以笔者所承担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科生课程《世界文化史》为例,这是一门探讨世界文化进程的课程,研究和比较各民族地区不同时代文化的特点和相互联系,包括全人类创造文化的历程,即贵族和平民、精英与大众、男性与女性、东方人与西方人等不同社会群体创造文化的全部过程,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民族地区具有平等的史学话语权。在传授各国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承担起培育学生人文精神的功能,帮助学生在成长为一位会计师、律师、职业经理人的同时,更能够成为一位具有睿智的灵魂,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崇高的道德情怀的人,成长为具有批判精神和自由性灵的人。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现代高等教育具有三大价值功能: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这3项职能并不是现代大学开始产生就同时具备的,而是随着大学中人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以及活动性质的变化逐渐形成的。现代大学的源头是12—13世纪产生的中世纪教会大学,如意大利的波隆那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等,其基本职能是培养人才,即通过专业教育培养牧师、官吏、法官、医生等。到了19世纪,德国教育家洪堡进一步拓展了大学的职能,他所创办的柏林大学在办学过程中信奉教学和科研相统一的原则,支持教师讲授自己的创造性思想和一手研究资料,进行学术研究方法的指导,自此科学研究职能进入大学视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莫里尔法案》的颁布以及由此带来的赠地学院的建立引导美国大学走上与社会结合,为经济发展服务的道路,标志着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的确立。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社会服务构成的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尽管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类型层次的高校,职能发挥的重点不同,然而都离不开这3项内容。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除了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3项传统大学职能外,又增添了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教师除了承担教学任务外,还要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并在教学和研究过程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加以创新。一方面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国家治理以及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也直接服务于教育教学,提升教学效果。***总书记强调大学教师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正是实现大学职能的内在要求。以笔者所任教的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为例,目前在高校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中,人才素养和技能与企业需求脱节的现象较为普遍,具体表现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培养管理方式等方面与企业需求的脱节;在培养目标方面,高校文化创意人才存在结构性短缺现象,高端创意人才及行销管理人才缺失;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方面,公共类课程较多,创意学科课程缺乏,能够反映产业新业态的“金课”更是凤毛麟角;在教学方式上,仍采用传授型教学方式,智慧化教学运用比例低,忽视学生的个性和主动性,缺乏对学生创意思维的开拓;在培养管理方式方面,教育和实践衔接不够紧密,“双师型”教师缺乏,专业教师多缺乏从业经验,知识的传授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文化企业的用人需求。因此,急需借鉴发达国家优秀高校的人才培养经验,加快推进校企融合、建立校企深度合作机制的步伐。

言传和身教相结合。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既要言传又要身教。“言传”顾名思义就是教师通过语言将知识内容传递给受教育者,“身教”就是通过教师本人的行为将真善美的种子播撒到受教育者心中。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尤其要强调身教的作用,因为相对于知识传播来说,人格培育和德育过程,身教的意义更为突出。高校教师要想把言传和身教结合起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到言行一致。首先,言行一致是高校教师健全人格的体现之一。***总书记指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在是非面前旗帜鲜明,在曲直面前立场坚定,在得失面前保持定力,信守承诺,表里如一。其次,言行一致是高校教师职业责任的体现之一。高教教师承担着传递人类先进思想文化的责任,应该成为文明的守护者和践行者。最后,言行一致是高校教师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之一。教师是否言行一致,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关乎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我国古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学记》中记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只有获得学生的信任,其所讲内容才能更有效得进入学生内心,课堂教学的效果才能得到保障。假如教师言行举止中的表现与其在课堂上传递内容南辕北辙,其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教师形象也会人设崩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为例,教师不仅要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传递给学生,更要把这些内容落实到自身的日常生活中,落实到教育教学过程中,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才能起到春风化雨的效果。

线下和线上相结合。如今的大学生都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对互联网有着天然的亲切感,他们善于和习惯用“互联网+”的方式学习知识、捕捉信息,从互联网上获得的信息更为其所愿意接受。因此,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线下和线上相结合,提升教育教学效果。线下教育即通过各种制度安排和健康的活动载体,让大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创造性,健康成长;线上教育即运用好信息化手段和网络阵地,给大学生输送健康的营养,充分利用网络课堂、QQ群、微博、微信等互联网平台增强教育教学效果。2014年我国信息技术领域开启了4G时代,4G技术速度快、质量高、费用低,能够满足用户的无线移动连接,流畅地传输大容量的数据信息。4G技术方兴未艾,令人更加值得期待的5G时代也将到来,高速率、高可靠、低时延、低功耗的5G技术能够全面应用于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中,不仅能够让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完全做到沉浸式交互,还支持万物互联,让人类真正实现完全连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人类步入智慧时代的愿望实现已是近在咫尺。在2019年6月召开的世界移动大会上,举办了“5G赋能教育•智慧点亮未来”的分论坛,发布了《5G智慧校园白皮书》,提出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校园生活、教育评价、雪亮校园、特色应用六大智慧教育应用场景,通过5G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全面赋能智慧校园建设,标志着5G技术正式开启在教育上的应用。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教授、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朱永新在其著作《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中指出,未来要把学校建成新型的学习中心,充分利用5G技术背景下教育资源获取的便利性、即时性、共享性特点,对学校进行重构,建立国家优质教育资源中心和学分银行制度,打通学校与学校、学校与家庭、学校与其他教育机构之间的隔阂,奉行“能者为师”“课程为王”的新理念。在教育结构及学校生态变革的背景下,利用5G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形成一套新的教育生态系统,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模式,这些都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实现线下和线上相结合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教育教学过程不仅包括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过程,还包括教师在课外所做的一系列工作。以高校的德育课为例,课堂内要改革德育课的内容及授课方式,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如果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授课方式单一,学生就会产生厌倦心理。如今的大学生从中学进入大学,从一个校门跨入另一个校门,单纯进行理论介绍和概念陈述,学生会很茫然。所以课堂内要改革,创新授课方式,提升德育课的质量和水平。课堂外,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完善社团活动,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让大学生生活在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中,精神才能得到滋润,德育课的效果才能够得到改善。加强社会实践,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自觉。

自律和他律相结合。道德发展的规律表明,师德师风建设要走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路径。一方面,高校教师自身有追求“过有道德的生活”的内在动机,他们爱岗敬业,立场坚定,教书育人,默默奉献;另一方面,现代社会里的大学已不是纯洁的象牙塔,高校教师也会受到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娱乐化等因素的不良影响,个别教师出现理想信念模糊,育人意识淡薄,学风浮躁,教学敷衍的现象,“水课”的情况在各级各类高校普遍存在。因此,加强相关制度建设,既能保护教师的合法权利,又对师德失范行为形成一定的监督。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总结篇6

师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是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自己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思想与行为规范的总和。其中最主要的相互关系与规范包括教师与国家,教师与教育事业、学术活动,教师与学生,教师之间,教师自我修养等基本的人际、社会关系与规范。师风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具有鲜明指向的思想与行为的定式或习惯。它既可以表现为教师个人的作风,也可以表现为教师群体的作风。由此可见,我们所说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从根本上来说,是要帮助教师在事关国家、教育事业、学术活动、学生、同事与自我等问题上树立正确的思想与行为规范,是要在较长的时期内和教师个人及其群体中,使这些正确的思想与行为规范保持其稳定性、覆盖面和影响力,从而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重点在于对教师思想的引导和行为的规范,在于建立一种可以持续引导与规范教师思想和行为的良好环境和机制。

为人师表,授之以道。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用自己的品德、修养、情操、作风、仪表;对国家、人民和社会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起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教师,犹如一台文明的播种机,通过不断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品学兼优的毕业生,把文明的种子撒向社会四方,才使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和道德传统得以代代相传。在高校,由于大学生已具备了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不像中小学生只注意教师的一些外部特点,而更关注教师心灵深处的丰富内涵,他们最佩服的是既有渊博知识、又有崇高品德、乐于帮助学生的教师。

师德师风不像其他有些事情,可以“一俊遮百丑”。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在大学里,常常看到一些学生喜欢接近老师,学生接近教师有很多原因,教师的学识、权力、外表等都会成为促使学生接近的因素。但应该看到学识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求知愿望,权力只能维系短暂的顺从与亲近,外表只能吸引肤浅的注意。真正打动学生内心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这力量才是长久的,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是学生未来的立身之本。因此,就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来讲,学识、权力、外表等加在一起,也远不如道德重要。越是有才能的教师,越是学术地位高的教师,越需要在这方面自勉。因为你有影响力,从正面说,人家都敬重你,从反面说,人家不敢得罪你。但你有才能,有成就,大家承认你,只是承认你的才能和成就。不能用才能和成就来代替你的道德,或者说,不能用才能上的“俊”去遮德行上的“丑”。学生看老师,既看才,也看德。无才无德,学生厌恶你;有才无德,学生敬畏你;有德无才,学生同情你;德才兼备,学生才会真心拥戴你。

因此,作为高校老师首先应该成为学习的模范,对于一个“传道受业解惑”的传统教师,知识的多少是非常重要的标准,何况当今世界知识倍增和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教师要引导学生成为个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体,就应该有终身学习的精神和能力要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思想和观念的同时,掌握新的信息和教育技术、方法、手段,从而适应创新教育的重要学习精神还可以提高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间交流的层次和水平,受教育者因有了更高的目标而受到激励,教育者因受教育者的主动精神而感到压力,形成双主体间的互动局面,增强教育活动的实效。另外,作为高校老师还应成为德行的模范。道德能弥补知识不完整的缺陷,而知识永远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教师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就是教师的品德、性格、意志和精神风貌的集中表现,或者说体现了教师的形象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形成,固然有主动适应和服从道德规范及规章制度的因素,但教师的影响是永远抹不掉的,教师如果德行好,就必然在学生中产生人格的魅力,学生有了现实的标准和模范,在思想上认同并在行动中做到自律,道德规范易于在学生的灵魂深处扎根。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必须自觉地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既要以学问教人,又要以道德范人。尤其是应不断加强自身的学术道德修养,做到自觉、自醒、自强、自重、自律,从而提高自己树立良好师德师风的自觉性,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塑造广大青年学生的人格和品质。

人的道德不是天生的,需要从生活环境中吸取营养。与其他道德风尚一样,师德师风必须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才能实现由动机到行为的转化,从意识形态进入现实的行动。因此,高校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时,要大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进而要求大家身体力行,在“做”上教,在“做”中学,在“做”里求进步。强调每位教师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本职小事做起,守住道德的底线,忠于职守,具有“出污泥而不染”的内在追求,坚持一辈子烙守高尚的师德。

师德师风建设要取得广泛成效,必须把普遍号召与骨干先行,道德说教与人格示范结合起来,使一般的道德宣传和号召先转化为部分党员骨干教师身体力行的道德行为,作为党员骨干教师要靠党性立身,靠素质敬业,靠成就进步,处处事事以先进性为标准,干好党组织交给的每项工作,把自己的道德理想、人格魅力和模范行为活生生地展现在广大师生面前,供师生评说、比较、模仿和赶超。结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不断净化心灵,升华思想,提升道德和人格,提高鉴别是非、辩证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以思想理论上的清醒保证政治上的坚定,以思想理论上的统一保证行动上的统一。党员骨干教师思想境界高尚起来,既可以宣示学校党政领导脚踏实地狠抓师德师风建设的决心,也可以从党员骨干教师的道德实践中探索有益的经验和方法,还可以通过以点代面、逐步推广的方式全面推进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只要我们紧紧抓住师德师风建设的这一切入点,始终注意发挥党员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就能在高校教师中大兴高尚师德师风,就能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朝着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理想目标迈进,使高校教师成为爱岗敬业、品德高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先进道德群体。

范文2

通过前几天学校组织师德师风教育的学习活动,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作为教师在新时期的素质要求,学习师风师德心得体会。下面简单谈谈几点体会:

一、敬岗爱业,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二、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

自己应该系统地学习《义务教育法》、《中华人们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文件,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三、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孜孜不倦,积极进取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总结篇7

一、高校师德建设的意义

师德师风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在从事教学管理、科研活动、社会服务等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思想品德.其内容包括了教师热爱自己的岗位并全身心的投入到当中去,尊重和爱护学生,寻求自己在学术和专业上的不断进步,以及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规范.师德师风,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学管理风气,是教师德与才的相结合.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有助于实现高校教师的全面发展.能够增强教师教学与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严格要求自己,督促自己在学术上不断钻研.以自己的专业学术知识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同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也可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而在整个高校体系中,教师队伍是处于一个主导地位.高素质的教师团队确保了教学质量和人才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规模的多大和学校自主招生,越来越多的教师,特别是许多没有经过系统的教学培训就直接走上教学岗位的80后,90后青年教师已经成为了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部分青年教师大多都学历高,年纪轻,知识结构新,可挖掘潜力大.但在师德师风方面则存在一些迫切需要改进的问题.

(一)在意识方面,缺少理想信念,价值观存在偏失

身处车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这对青年教师的价值取向也有巨大的影响,使得传统价值观的地位产生了动摇.一些青年教师不知该如何去处理利益和奉献,竞争和谦虚.这些价值观念的偏失,使得一些青年教师不能够很好的按照师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比如,一些青年教师本着个人主义,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把自己的工作条件,工作待遇等问题放在第一位.缺乏对国家、社会以及教书育人的责任感.

(二)在教学工作方面,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不足

在市场经济和追求利益观念的影响下,部分的高校青年教师没有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对教师工作也缺乏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无私奉献的爱岗敬业精神,过分地看重个人的得失.比如,一些青年教师的个人发展规划与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发生冲突或不能很好协调,就会通过辞职的方式来解决,完全不考虑这给学校带来的严重影响.或者是有些青年教师利用学校的资源平台发展个人的第二产业.这种工作重心的偏移,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在社会中的良好形象和声誉也有所破坏.

(三)在学术科研方面,缺乏严谨性

基于现在高校青年教师年纪普遍年轻化,对待学术科研叫容易浮躁,对自己的专业学术也不够精深,缺乏严谨的科研态度.对待科研工作只为完成科研任务,一味追求数量而忽略了质量.没有经过认真调研&论证的数据为撰写论文提供支持,抄袭剽窃,这与学术科研的基本道德规范相差甚远.

(四)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同伴间的相互学习室青年教师全面提高自身发展的有效方式女.所以,教师间的团队协作是促进教师专业全面发展的核心要素.但是,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又使得教师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比如,一些青年教师为了争取更多的利益,不惜去损害他人的利益.或者是为了争取表现机会而不与其他教师交流探讨.

三、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措施

师德建设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基础,对于建设什么样的师德师风,如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思考.

(一)着重理论学习,奠定思想基础

师德师风理论是高校教师提高自身职业修养的指导思想,是教师在教学教育实践过程当中归纳和总结出来的.良好的师德师风,都必须以正确的思想政治和教师职业素养为基础.只有全面学习了师德师风理论,才能树立正确的、先进的道德观念.这就要求青年教师通过个人的自身学习与学校组织的相关培训相结合,加强师德师风理论学习,提高个人的道德水平和觉悟.

(二)加强实践体验

在师德的学习过程中,一味的学习理论知识是枯燥的.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使青年教师进行角色转换,在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进行师德师风的锻炼.因为,教师的师德认识、师德情感、师德信念在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这都是在教师的教学活动当中进行的.因此,这就要求青年教师要积极参与学术科研、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去.并在处理各类人际关系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足之处,从而逐渐加强自身的教师道德和品质.

(三)开展自我批评与自我反省

开展自我批评和自我反省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根本方法,也是促进个人进步的动力.因此,青年教师正确对待自己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时地进行自我反思并对此加以改正.处处以高尚的师德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坚持原则、规范言行、保持操守.

(四)向身边的榜样学习

优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诚和默默奉献的精神,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都会给青年教师带来启发和影响,从而改善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促使青年教师以先进的优秀教师为榜样,取长补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因此,这就要求青年教师,在如何教书育人,引导学生方面向优秀教师学习.在工作当中,热爱关心同学,持着严谨的态度进行教学和学术科研工作.

(五)切实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

学校切实建立好管理机制,把师德师风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这是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保障.因此,这就要求学校要规范好培训的各个环节.在进行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时,对其进行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师德师风、职业修养和教育法规的学习,并严格把握考核机制.其次,要把师德建设融入到学校的各方面工作当中,使其与校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学生工作相融合.通过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来促进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总之,加强对高校青年教师进行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而迫切的艰巨任务.高等院校必须把这一问题放在突出位置上,从主观和客观两种途径对师德建设进行改善.只有高校青年教师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有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才能真正的促进教育事业的进步发展.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总结篇8

要做好任何一个职业,都要求从业者有良好的值得操守和从业道德。而对于教师这样一个重要的职业,更是要求从业者具备优良的师风师德。因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然而,当下,各种有损师德的丑闻、案件经常成为互联网上被唾弃和批判的头条,其恶劣程度骇人听闻,事件的主角都身为教师,却做着丧心病狂的事情。这再一次给世人,特别是教育行业敲响了震耳欲聋的警钟。是非常重要的关键时刻了,是再次强调师风师德的重要性以及树立优良师风师德的关头了。在这样一个时刻,我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参加了师风师德的学习,深感幸运。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颇丰,对于学习的成果,我个人联系实际,总结了一下几点心得。

一、什么是师德

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质,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二、为什么要建设师德

师德师风是教育工作者的灵魂。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师风则是教育之魂。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教师的工作成效影响着国家的未来,而教师的师德师风,很大程度上能影响一个教师的工作成效。因此师德师风的建设显得至关重要。

教书育人是师德师风的关键。这句话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书。良好的师德会让教师以专业严谨的态度去教书。

第二部分是育人。作为一个教育者,不仅仅要教授学生专业知识,也需要从培养人才的角度,对学生的思想,人生观,价值观,等等精神方面进行引导和教育,也就是俗称的育人。这些也要求教师自身具备良好的道德操守和高的思想境界,只有如此,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对学生的思想和精神进行教育及引导。

这些年来,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教育行业也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在互联网的各大新闻中,屡见师德高危丑闻。这些丑闻的主角不仅是失败的教师,甚至作为一个人,都是失败和道德沦丧的。这些人这些事,虽然是教师的耻辱,教育界的污点,但是他们的身份,确是教师。这已经给教育界和所有的教师敲响了警钟:在我们这个时代,在今天,我们呼唤师德师风的重新强调,我们需要再次树立起教师的形象,我们需要矫正当前飘浮的教师群体中的不正之风。这亦是师风师德学习课程的价值所在。

只有良好的师德,才能浸泡出优秀的教师和学生。

三、如何建设师德

从上游确立典范,树立带头效应。强化领导作风建设,树立讲正气、讲廉洁、讲风险的作风。然后应该经常开展各种学习和交流活动,组织教师团体进行师德师风的学习交流,在不断学习中,提高教师师德师风标准。从机制上确立赏罚制度,进行师德师风的指标考核,对于师德师风出现问题的教师个人,应当采取措施进行惩罚,而不是姑息纵容。让教师团体教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成立家长委员会,学生代表座谈会,教师代表座谈会,以此类形式成坑征求各界意见,促进教师团队建设和成长。另外,可以进行规范管理。规范学校行为,明确学校的办学宗旨,学校必须严格遵守《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以及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有关素质教育的规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其次,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从法律高度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明确的规范,确保依法管理,依法执教,依法育人。第三,实行校务公开,加强民主监督。

四、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也影响师风师德的建设

校教师是中国社会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承载着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在当前社会改革与转型之时,其所面临的社会竞争和精神压力比任何时候都要大,其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有关科研调查表明:当前高校教师心理正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不仅关系到教师个人的身心健康与生活愉悦,还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乃至国家的人才质量与竞争力。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甚至腐蚀高校教师的师风师德的建设。而改善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应该抓住几点。首先应该对自己所拥有的多重角色有正确的角色认知;然后需要有健康的教育心态,对自己从事的事业要有稳定积极的心态,并能付诸行动;再则应该注重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学生和家长和同事和社会;另外,也应该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和恰当的情绪反应。教师职业具备高挑战性,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应该懂得控制和调整自身情绪,而在知识经济社会中,作为教育者,若无创新也不会有教育对象的发展;最后应该有良好的应对方式。

五、小结

研究师德建设的思路可以从下来看。往往规律指出人们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方向比努力重要。做成一件事情,一要有精神,二要有能力。任何人的工作都是全人格参与的工作。执行力是领导者素质和执行者素质结合而产生的合力。

学生的素质,既是学习的条件,又是学习的结果,教师的素质,即是学习的条件,又是受影响受教育的结果。用什么方法提高教师的全人格,来培养学生的全人格,是师德学风建设的重点之一。与时俱进是体现时代性,赋予规律性,体现创造性。而什么是师德是:热爱事业,热爱学生,学高身正,品德高尚,教书育人认真负责,精益求精,诲人不倦。

高校需要的是“三材一化”:人才,教材,器材,校园文化。师德是一种特殊的盐,校园是大缸。用师德腌出学生的全人格,好的学风。这就是腌萝卜教育。关键是教师有多少含盐量。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总结篇9

通过此次师德师风培训,我对教师职业又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深感自己在教书育人方面还做得不是很好,此次培训我深深理解了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的引路人。可以说,教师是除家长外,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人。尤其是住校学生,远离父母家人,在学校视教师为最亲近、最信任、最崇敬的人,所以教师的道德、人品表现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他们一生。所以,教师的师德不只是个人的问题,同时,一个教师只有具有良好的师德,才能认真对待教学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所以,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而良好的师德师风,则是一个学校的立身之本。

师德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教师经常与学生在一起,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对社会的看法,甚至其言行举止等,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身为教师,范文写作我们要时刻规范自我的行为举止,为人表率。如上课时要衣冠整洁,精神饱满,不可将个人丝毫的不良情绪表现在课堂上。更不可在课堂上发牢骚,抱怨学校或贬损其他教师。否则,不仅仅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也会影响自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正人先正己,育人比教书更重要,知识的缺乏能够后天弥补,但一个人的道德观、世界观一旦行成,就很难再改变。所以,教师的职责绝不是仅仅是讲几节课。

师德也是认真对待工作的前提,没有良好的师德,就不会有对事业的职责心,就不可能对工作兢兢业业。只有视教书育人为自我的神圣职责,视学生为自我的子女,才能有端正的工作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我在改学生作业时,对每份作业都认真批改。这样虽然辛苦些,但能够准确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能够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教学是否存在什么问题,再有针对性的改善。学生见教师如此认真,自然也会认真学习,从而激发其学习的进取性,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时刻想着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企业的口号是“向8小时要效益”,而我们的一节课才45分钟,对学生来说是极其宝贵的,所以我授课的原则是“向45分钟要效果”,尽力使课堂学习效果最大化。当然,这就需要在课前认真备课,还要在课外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背景知识的掌握情况。正如一位老教师所说“工夫到了,教学效果自然就有了”。

教师就是要传道、解惑,对学生和同事在教学上不能有丝毫地保留。对于自己写的教案、分享的“高校教师师德师风总结精彩5篇”,都毫无保留地供给学生和同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也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同时别人的提高也是促进自我不断努力学习的动力,正如美国历史学家杜兰特所说“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我无知的过程”。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总结篇10

高校作为高等人才培养以及人才输出的重要基地,肩负着重要的教育义务和使命。作为高校教育系统教师,除了扎实的学术基础与过硬的授课能力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有着良好而且与时俱进的师德师风,才是知识传承的重要载体和保障。本人自XXXX年7月份加入教师队伍以来,在高教教师资格的培养过程,通过对我国《教师法》、《高等教育法》、《教师行为规范》、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教师职业道德与工作作风等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材料的学习,以及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的“讲师德、树形象、做表率”一系列活动的参加基础上,本人对教师岗位进行了授课、班主任以及毕业论文指导等相关实践活动的参与,进一步明确教师在学校育人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履行《教师法》中规定的职责和义务,爱岗敬业,为学院的改革、发展与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对师德师风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一、《教师法》规定了师德师风建设是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前提条件之一。

我国《教师法》总则第一条提到“为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本法。”,第八条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提到教师应当“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这说明教师的两个主要素质中良好的道德修养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之一。针对学生而言,教师是一类特殊的职业,除了具备专业技术能力之外,更多的影响来自教师的言传身教。在高校学生尚未完全形成独立而成熟的人格之前,正确的为人处世之道、治学之道对学生的学习及以后的人生发展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反之,一些不良的言行也能影响一些学生,使之不合时宜的效仿乃至传播,造成自身其社会的不良影响。而针对教师本身而言,培养和拥有高尚的师德风范,也是自我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只有拥有应有的师德,才能收到学生的尊重,同时具备应有的师德风范同时要求自我不断提高,才能真正使自己的教学科研不断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因此,高尚的师德确是保障教学科研活动科学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因素。

二、教师培养师德的途径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哪?我想这应该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要求自己。一是平台建设。这个层次内容主要是指国家法制法规、学校的教育平台建设,包括宣传、实践以及考核体系中对于师德建设的一些要求。二是教师自身建设。这是最为主要的一个途径,要求教师要首先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包括学术能力与教育能力;其次要求教师要具备动态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力,更新知识、学术与实践结合,通过科学而灵活的方式不断的改进自己,使学生受益。三是学生层面。作为受教的第一主体,如何掌握的正确学习和实践方法以及人格形成路径,是其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应当主动积极的与教师进行沟通互动,形成有效的教学系统。

最后,本人以“广纳百学,以法治学”这一铭言来总结自己最近对于师德师风建设学习活动,也以此激励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创先争优,成为一名合格而优秀的教师。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241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