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个人总结范例3篇

网友发表时间 2360647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高校教师师德师风个人总结范例3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个人总结1

一、高校青年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的教育现状和大量的教育实践来看,大多数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总体上是好的。都能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受到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但不可否认在青年教师队伍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术不够严谨,学术风气不够端正

自古以来人们视教师为圣人,将学术领域尊为纯洁的圣土,容不得学术作品有半点瑕疵。但是现实情况是,媒体报道的关于高校教师剽窃,抄袭,照搬他人学术成果的现象尚存在,高校少数青年教师做学术时敷衍了事,态度不求严谨,将学术研究功利化,这样的学术风气扩散了学术研究的歪风,玷污了学术殿堂。

(二)敬业精神不足,功利思想浓厚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培养各行各业的人才。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拜金主义,功利主义越来越浓厚,部分教师敬业精神下滑,在高校扩招的情况下,教师的课时增多,在课时津贴等项目的驱使下,部分青年教师承担过重的教学任务,为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疲于应付工作量,忽视教学质量,导致学生接收的知识含金量降低。另有一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发展副业,将精力主要放在经营副业上,而将教学放于次要地位。

(三)理论知识积累较多,实践经验缺乏

高校大部分青年教师的学历都在硕士以上,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专业基础扎实。但是由于缺乏实践经验,课堂讲课内容集中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缺乏深度和宽度。培养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较弱,不利于学生在今后工作岗位上的才能发挥。

二、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上看,我认为教师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师德师风学习和自身修养,才能担负起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

(一)教师得从心里去爱学生、爱事业。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师爱是学生成长的力量之源,是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教师的关爱不仅是对心灵的呵护,更是一种激励和引导。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得知,如果教师不热爱学生、就会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逆反,情感上裂痕、意识上障碍、品德上滑坡,智慧上压抑。对于后进生来说教师之爱,是他们的甘露、源泉,是动力,是发动机,有激励、感化、调节的功能。教师之爱,能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能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不足,能促使他们产生奋发向上的力量,对受挫的心灵产生蔚籍。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师爱就是师魂。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

(二)教师应该勤于学习、不断充电,不断开拓和创新自我。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担,面对当今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飞跃,以及学生成长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挑战,教师如果不强化“自育”意识,自律自爱,持之以恒力学苦练,做到“闻道在先”,“术业有功”,“要为人师表”,恐非易事。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进取。科技的迅猛发展,要投身更新教学方式方法,切实转变教学方法,还自主给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合作、讨论、轻松愉悦之中获取新知,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益。

(三)调整心态,乐于奉献 。 教师的积极情绪、主动心态是身心健康的一种内驱力,能促使我们积极向上,不断进取。教师的良好心态还能给学生带来很大影响,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如今,由于社会对教师更高的要求,教师自身工作任务的繁重,工作压力的加大,使少数教师产生了对工作的厌烦情绪,工作热情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作为教师,要学会克服自己工作中的困难,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自己的工作,努力去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实现教师价值与学生健康成长的双赢。

(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我国教师的传统美德。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大教育家孔子把“为人师表”作为教师职业的最基本的要求。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唐代的韩愈明确提出“以身立教”,认为这样的教师才会“其身亡而其教存。”就是说,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以自己的模范品行作榜样,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即“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这也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它职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它是受塑造人的心灵的特殊规律所决定。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是教师以身立教的杰出典范。他倡导“教师以身作则”。我们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首先突出在教师的行为表现方面。教师应从自身的行为规范做起,处处严以律己,当学生的表率。凡是教师提倡做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禁止做的,自己更不能做。以身作则还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人格。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学校中,教师的仪表风度是人民教师文明行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教育工作中有一句有名的格言,“即在学生面前,教师的所作所为没有一桩是细小的,无关紧要的。”教师的仪表风度,言行举止都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爱因斯坦说:“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与才。”为人师表要求教师树立“清廉从教”的观念,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德行为学生做表率,自觉抵制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做一个廉洁奉公的教育工作者。只有这样才能以一个高尚美好的人民教师的形象去影响、熏陶学生,正所谓“身教胜于言传”。

(五)坚决反对学术腐败,维护学术尊严当前,学术浮躁异化之风盛行,各种教育腐败与学术不端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舆论的关注和指责。我们必须从我做起,并把它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来抓。其一,要加强学术道德和法制教育,引导教师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真理、探求真知,通过诚实劳动,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学术水平。在学术研究中自觉维护科学尊严,遵守学术道德,反对急功近利、投机取巧、沽名钓誉、粗制滥造的浮躁作风;其二,进行正确的德才取舍观教育。使教师明确: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驾驭统帅才,才充实丰富德。德才兼备为之圣人,才德兼亡为之愚人;德胜才为之君子,才胜德为之小人。自觉以良好的师德师风,抵御弄虚作假的学术歪风;其三,建立必要的约束机制。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人事分配制度、人才评价标准和成果评估体系,形成有利于净化学术空气的制度环境。

总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抓好高校教师的师风师德建设有助于增强教师自身的免疫力,抵制物质诱惑,心无旁骛,坚守教育岗位,热爱祖国的教育事业;抓好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有助于使他们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全部投入到教学中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如今面对高校科学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一定要立足长远,从我做起,持之以恒,努力营造良好的师德师风氛围,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传统,从而真正成为推动高校发展的重要思想动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修养,立德为本。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当常思为师之道,常存育人之责,常怀爱生之心,在教书中育人,在育人中体现价值。教师职业有其苦,但更多的是乐,看到学生的成长、成就,就是教师最大的快乐,这种幸福感是很多其他职业不能比拟的。

个人师德总结简短200 教师个人师德总结3篇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个人总结2

1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的意义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必要条件。2016年12月,***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教师的神圣使命和师德师风建设的指导原则做了重要论述,他讲道:“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在谈到师德师风建设时,***总书记也作了具体指导,提出四个统一的指导思想:“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习总书记的论述立意高远,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对“新财经”教育改革模式下师德师风建设指明了方向。

2“新财经”教育改革模式下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

作为承担着教书育人神圣使命的教师,要深入学习领会习总书记的思想,结合实际工作,把习总书记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到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立身、立学、施教的整个过程中,重点做到教书和育人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言传和身教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自律和他律相结合。

教书和育人相结合。教书育人对于高校教师来说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语,通常被当作不言而喻的事情。然而,深入思考教书和育人的内涵和关系就会发现,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将教书和育人有机统一起来并非易事。教书和育人涵盖了教育领域的两个方面,它首先是教育主客体的有机统一,在教育过程中究竟是“教师中心论”还是“学生中心论”,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念和实践,目前得到认可的观点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以及学生具有主体地位”。理想的境界应该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能够以学生为本,又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即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传播知识,启发思考,学生增长知识、发展智能、健康成长。其次教书和育人相结合意味着将知识传授和人格培育相结合。教育不仅是一个传播知识、传授技能的过程,更是一个培育学生健全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因此,教书和育人相结合就是同时教会学生“做事”和“做人”,将智育和德育统一起来。这就要求高校教师不仅是“教书先生”“教书匠”,更要承担起育人的社会责任,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不忘“育人”目标的实现。以笔者所承担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科生课程《世界文化史》为例,这是一门探讨世界文化进程的课程,研究和比较各民族地区不同时代文化的特点和相互联系,包括全人类创造文化的历程,即贵族和平民、精英与大众、男性与女性、东方人与西方人等不同社会群体创造文化的全部过程,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民族地区具有平等的史学话语权。在传授各国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承担起培育学生人文精神的功能,帮助学生在成长为一位会计师、律师、职业经理人的同时,更能够成为一位具有睿智的灵魂,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崇高的道德情怀的人,成长为具有批判精神和自由性灵的人。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现代高等教育具有三大价值功能: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这3项职能并不是现代大学开始产生就同时具备的,而是随着大学中人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以及活动性质的变化逐渐形成的。现代大学的源头是12—13世纪产生的中世纪教会大学,如意大利的波隆那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等,其基本职能是培养人才,即通过专业教育培养牧师、官吏、法官、医生等。到了19世纪,德国教育家洪堡进一步拓展了大学的职能,他所创办的柏林大学在办学过程中信奉教学和科研相统一的原则,支持教师讲授自己的创造性思想和一手研究资料,进行学术研究方法的指导,自此科学研究职能进入大学视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莫里尔法案》的颁布以及由此带来的赠地学院的建立引导美国大学走上与社会结合,为经济发展服务的道路,标志着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的确立。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社会服务构成的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尽管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类型层次的高校,职能发挥的重点不同,然而都离不开这3项内容。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除了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3项传统大学职能外,又增添了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教师除了承担教学任务外,还要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并在教学和研究过程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加以创新。一方面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国家治理以及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也直接服务于教育教学,提升教学效果。***总书记强调大学教师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正是实现大学职能的内在要求。以笔者所任教的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为例,目前在高校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中,人才素养和技能与企业需求脱节的现象较为普遍,具体表现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培养管理方式等方面与企业需求的脱节;在培养目标方面,高校文化创意人才存在结构性短缺现象,高端创意人才及行销管理人才缺失;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方面,公共类课程较多,创意学科课程缺乏,能够反映产业新业态的“金课”更是凤毛麟角;在教学方式上,仍采用传授型教学方式,智慧化教学运用比例低,忽视学生的个性和主动性,缺乏对学生创意思维的开拓;在培养管理方式方面,教育和实践衔接不够紧密,“双师型”教师缺乏,专业教师多缺乏从业经验,知识的传授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文化企业的用人需求。因此,急需借鉴发达国家优秀高校的人才培养经验,加快推进校企融合、建立校企深度合作机制的步伐。

言传和身教相结合。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既要言传又要身教。“言传”顾名思义就是教师通过语言将知识内容传递给受教育者,“身教”就是通过教师本人的行为将真善美的种子播撒到受教育者心中。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尤其要强调身教的作用,因为相对于知识传播来说,人格培育和德育过程,身教的意义更为突出。高校教师要想把言传和身教结合起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到言行一致。首先,言行一致是高校教师健全人格的体现之一。***总书记指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在是非面前旗帜鲜明,在曲直面前立场坚定,在得失面前保持定力,信守承诺,表里如一。其次,言行一致是高校教师职业责任的体现之一。高教教师承担着传递人类先进思想文化的责任,应该成为文明的守护者和践行者。最后,言行一致是高校教师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之一。教师是否言行一致,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关乎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我国古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学记》中记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只有获得学生的信任,其所讲内容才能更有效得进入学生内心,课堂教学的效果才能得到保障。假如教师言行举止中的表现与其在课堂上传递内容南辕北辙,其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教师形象也会人设崩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为例,教师不仅要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传递给学生,更要把这些内容落实到自身的日常生活中,落实到教育教学过程中,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才能起到春风化雨的效果。

线下和线上相结合。如今的大学生都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对互联网有着天然的亲切感,他们善于和习惯用“互联网+”的方式学习知识、捕捉信息,从互联网上获得的信息更为其所愿意接受。因此,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线下和线上相结合,提升教育教学效果。线下教育即通过各种制度安排和健康的活动载体,让大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创造性,健康成长;线上教育即运用好信息化手段和网络阵地,给大学生输送健康的营养,充分利用网络课堂、QQ群、微博、微信等互联网平台增强教育教学效果。2014年我国信息技术领域开启了4G时代,4G技术速度快、质量高、费用低,能够满足用户的无线移动连接,流畅地传输大容量的数据信息。4G技术方兴未艾,令人更加值得期待的5G时代也将到来,高速率、高可靠、低时延、低功耗的5G技术能够全面应用于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中,不仅能够让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完全做到沉浸式交互,还支持万物互联,让人类真正实现完全连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人类步入智慧时代的愿望实现已是近在咫尺。在2019年6月召开的世界移动大会上,举办了“5G赋能教育•智慧点亮未来”的分论坛,发布了《5G智慧校园白皮书》,提出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校园生活、教育评价、雪亮校园、特色应用六大智慧教育应用场景,通过5G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全面赋能智慧校园建设,标志着5G技术正式开启在教育上的应用。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教授、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朱永新在其著作《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中指出,未来要把学校建成新型的学习中心,充分利用5G技术背景下教育资源获取的便利性、即时性、共享性特点,对学校进行重构,建立国家优质教育资源中心和学分银行制度,打通学校与学校、学校与家庭、学校与其他教育机构之间的隔阂,奉行“能者为师”“课程为王”的新理念。在教育结构及学校生态变革的背景下,利用5G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形成一套新的教育生态系统,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模式,这些都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实现线下和线上相结合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教育教学过程不仅包括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过程,还包括教师在课外所做的一系列工作。以高校的德育课为例,课堂内要改革德育课的内容及授课方式,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如果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授课方式单一,学生就会产生厌倦心理。如今的大学生从中学进入大学,从一个校门跨入另一个校门,单纯进行理论介绍和概念陈述,学生会很茫然。所以课堂内要改革,创新授课方式,提升德育课的质量和水平。课堂外,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完善社团活动,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让大学生生活在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中,精神才能得到滋润,德育课的效果才能够得到改善。加强社会实践,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自觉。

自律和他律相结合。道德发展的规律表明,师德师风建设要走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路径。一方面,高校教师自身有追求“过有道德的生活”的内在动机,他们爱岗敬业,立场坚定,教书育人,默默奉献;另一方面,现代社会里的大学已不是纯洁的象牙塔,高校教师也会受到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娱乐化等因素的不良影响,个别教师出现理想信念模糊,育人意识淡薄,学风浮躁,教学敷衍的现象,“水课”的情况在各级各类高校普遍存在。因此,加强相关制度建设,既能保护教师的合法权利,又对师德失范行为形成一定的监督。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个人总结3

一、高校师德建设的意义

师德师风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在从事教学管理、科研活动、社会服务等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思想品德.其内容包括了教师热爱自己的岗位并全身心的投入到当中去,尊重和爱护学生,寻求自己在学术和专业上的不断进步,以及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规范.师德师风,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学管理风气,是教师德与才的相结合.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有助于实现高校教师的全面发展.能够增强教师教学与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严格要求自己,督促自己在学术上不断钻研.以自己的专业学术知识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同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也可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而在整个高校体系中,教师队伍是处于一个主导地位.高素质的教师团队确保了教学质量和人才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规模的多大和学校自主招生,越来越多的教师,特别是许多没有经过系统的教学培训就直接走上教学岗位的80后,90后青年教师已经成为了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部分青年教师大多都学历高,年纪轻,知识结构新,可挖掘潜力大.但在师德师风方面则存在一些迫切需要改进的问题.

(一)在意识方面,缺少理想信念,价值观存在偏失

身处车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这对青年教师的价值取向也有巨大的影响,使得传统价值观的地位产生了动摇.一些青年教师不知该如何去处理利益和奉献,竞争和谦虚.这些价值观念的偏失,使得一些青年教师不能够很好的按照师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比如,一些青年教师本着个人主义,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把自己的工作条件,工作待遇等问题放在第一位.缺乏对国家、社会以及教书育人的责任感.

(二)在教学工作方面,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不足

在市场经济和追求利益观念的影响下,部分的高校青年教师没有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对教师工作也缺乏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无私奉献的爱岗敬业精神,过分地看重个人的得失.比如,一些青年教师的个人发展规划与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发生冲突或不能很好协调,就会通过辞职的方式来解决,完全不考虑这给学校带来的严重影响.或者是有些青年教师利用学校的资源平台发展个人的第二产业.这种工作重心的偏移,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在社会中的良好形象和声誉也有所破坏.

(三)在学术科研方面,缺乏严谨性

基于现在高校青年教师年纪普遍年轻化,对待学术科研叫容易浮躁,对自己的专业学术也不够精深,缺乏严谨的科研态度.对待科研工作只为完成科研任务,一味追求数量而忽略了质量.没有经过认真调研&论证的数据为撰写论文提供支持,抄袭剽窃,这与学术科研的基本道德规范相差甚远.

(四)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同伴间的相互学习室青年教师全面提高自身发展的有效方式女.所以,教师间的团队协作是促进教师专业全面发展的核心要素.但是,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又使得教师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比如,一些青年教师为了争取更多的利益,不惜去损害他人的利益.或者是为了争取表现机会而不与其他教师交流探讨.

三、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措施

师德建设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基础,对于建设什么样的师德师风,如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思考.

(一)着重理论学习,奠定思想基础

师德师风理论是高校教师提高自身职业修养的指导思想,是教师在教学教育实践过程当中归纳和总结出来的.良好的师德师风,都必须以正确的思想政治和教师职业素养为基础.只有全面学习了师德师风理论,才能树立正确的、先进的道德观念.这就要求青年教师通过个人的自身学习与学校组织的相关培训相结合,加强师德师风理论学习,提高个人的道德水平和觉悟.

(二)加强实践体验

在师德的学习过程中,一味的学习理论知识是枯燥的.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使青年教师进行角色转换,在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进行师德师风的锻炼.因为,教师的师德认识、师德情感、师德信念在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这都是在教师的教学活动当中进行的.因此,这就要求青年教师要积极参与学术科研、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去.并在处理各类人际关系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足之处,从而逐渐加强自身的教师道德和品质.

(三)开展自我批评与自我反省

开展自我批评和自我反省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根本方法,也是促进个人进步的动力.因此,青年教师正确对待自己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时地进行自我反思并对此加以改正.处处以高尚的师德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坚持原则、规范言行、保持操守.

(四)向身边的榜样学习

优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诚和默默奉献的精神,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都会给青年教师带来启发和影响,从而改善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促使青年教师以先进的优秀教师为榜样,取长补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因此,这就要求青年教师,在如何教书育人,引导学生方面向优秀教师学习.在工作当中,热爱关心同学,持着严谨的态度进行教学和学术科研工作.

(五)切实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

学校切实建立好管理机制,把师德师风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这是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保障.因此,这就要求学校要规范好培训的各个环节.在进行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时,对其进行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师德师风、职业修养和教育法规的学习,并严格把握考核机制.其次,要把师德建设融入到学校的各方面工作当中,使其与校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学生工作相融合.通过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来促进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总之,加强对高校青年教师进行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而迫切的艰巨任务.高等院校必须把这一问题放在突出位置上,从主观和客观两种途径对师德建设进行改善.只有高校青年教师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有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才能真正的促进教育事业的进步发展.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360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