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中班区域活动总结 区域活动总结与反思【最新5篇】

网友发表时间 3591855

中班区域活动丰富多样,促进了幼儿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增强了动手能力和社交技能,整体效果良好。下面是阿拉网友收集整理的中班区域活动总结 区域活动总结与反思【最新5篇】优秀范例,欢迎阅读参考,喜欢就支持吧!

中班区域活动总结 区域活动总结与反思【第一篇】

根据小学教研室的安排部署,10月x日新集镇六所兄弟学校在东营小学进行了区域教研活动。我作为数学学科主持人,全程参加了活动。下面,把活动过程简单总结如下:

本次区域教研,行仁庄小学和大罗村小学共同承担数学学科的作课任务。月会后,我积极与行仁庄小学刘庆济校长沟通,结合学科特点与学校实际情况,确定了“如何评价一堂课”这一研讨主题。确定这个主题主要是为将来的省、市教学评估做铺垫,确保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另外,这个主题有着很强的开放性、可操作性,在模式创新如火如荼的今天,深入研讨这个主题,对我们的高效课堂建设能够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应该说,如果笑声、赞美声、惊讶声、争辩声、否定声充满课堂,游戏、挑战、竞争融入其中,学生一定会快乐地徜徉在数学的殿堂。在确定主题、确定人选的基础上,我及时与授课教师沟通,在选课上下功夫,争取突出主题、强化主题。

10月x日,数学学科教案下发到相关学校,确保听评课教师人手一份,为教研活动做充分的准备。同时,在总主持人李连凤主任的协调下,数学学科两位授课教师在东营小学进行了首次试讲。我们深入东营小学,相关领导与学科主持人、作课教师一起进行了实战前的拉练。在听课后,与作课教师面对面交流,提出了具体的、有指导性的意见。教师们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一步完善预设的教案。

10月x日,新集镇六所学校在东营小学进行了为期半天的区域教研活动。数学学科的教研活动严格按照活动程序进行,全体与会教

师围绕活动主题,结合两位老师课堂教学实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从不同角度对课例进行了评价。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把研讨活动推向深入,达到高潮,可以说是思想的碰撞,智慧的嫁接。真正做到了“研有所获,研有所用,研有所长”,充分体现了研讨的实效性。

实事求是地讲,主持区域教研活动,对于我自身而言,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是一次丰富阅历、自我提高的过程。对于教师来讲,参加区域教研活动,是一个展示、交流、研讨、学习的平台。从学校的角度看区域教研活动,解决了师资匮乏、专业引领力量薄弱、教师教研积极性不高的实际问题,开创了片内学校最为广阔也最为实际的交流空间。

中班区域活动总结 区域活动总结与反思【第二篇】

“送教下乡”工作是搞好农村幼儿教师教育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本学期“送教下乡”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依据,为落实《东山县幼儿园园本教研实施方案》精神,幼研室精心组织开展20xx年“送教下乡”工作。参加送(培)课的教师有林小彬、黄莉琛、林武燕、朱晓文、方雯清等5人,共送教4节课、2个讲座,约有100多人次的镇中心园、小学附设园、民办园教师参加了送教下乡活动。送教活动具有浓厚的研究氛围,贴近一线教师的教学实际,广大教师普遍认为:送的理论实用,课堂精彩、真实让人服气。有效促进了城乡交流,提高了广大农村幼儿教师实施新教材的能力和水平。为了顺利完成预期的送教工作目的,东山县教师进修学校幼研室进行了认真的准备、精心的安排和颇有成效的实施:

为增强送教下乡活动的针对性,使活动得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幼研室在“走进课堂月活动”中,多次到镇中心园、小学附设园听课,与幼教辅导员、一线的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深入广泛地调查了农村幼儿园教师在实施新课中最感困惑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结合以往送教下乡的经验,对本学期送教下乡工作的具体形式和工作内容、工作要求,进行了认真而细致的讨论。

1、确立了此次参加“送教下乡”教师的具体人选和要求,由教研员、市学科带头人、市十佳教师、县级十佳教师、骨干教师和二所实验园的副园长教师组成送教(培)下乡讲课团。

2、我们要求执教老师要不辞辛苦,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准确把握各领域活动的特点,精心准备教具、学具,重视技能技巧、思维和能力培养。确保所送的每一个教育活动都能让农村教师学得来,用得上。蹲下身子与听课教师面对面的教研、交流等问题。

3、教研员分别与宅山中心园、铜陵片小学附设园共同商讨活动内容、活动方案和活动安排,为送教下乡有针对性、有步骤地开展活动提供条件。

幼研室积极为农村教师量身定做,探索了一些切合实际情况的活动模式,在以往看观摩课,听理论讲座的基础上,增加了实践操作内容,使理论、学习、实践紧密结合,提升送教活动的实效。每次送教下乡活动内容丰富,安排有序,工作扎实,所到乡镇幼儿园教师大部分参加。

1、专题理论讲座与送课下乡紧密结合。

专题理论讲座是集中解决教师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重要形式。本次送教下乡我们采用讲座与示范课相结合的形式:一是农村的幼儿教师先观摩两节示范课,二是结合这两节课的内容我们进行送教下乡的专题理论讲座,采用了示范课与理论讲座。

12月1日,教师进修学校幼研室二位教研员亲自带领市学科带头人林小彬、实幼副园长余凤妹、县级十佳教师林武燕、方雯清老师来到宅山中心幼儿园送课下乡。林武燕、方雯清两位教师分别执教语言活动《宝宝为迷路了》和大班音乐活动《小鸡出壳》。林老师利用桌面教具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及对话,她的轻声细语、富有感情的故事讲述令所有老师折服;以她特有的亲和力,循循善诱,关注每个幼儿,既教给幼儿学习内容的方法,又培养了幼儿侦听的习惯。宅山中心幼儿园县级十佳教师方雯清的大班音乐活动《小鸡出壳》的教学设计新颖,充分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方老师通过故事形式以及道具演示引入活动,向幼儿诠释小鸡出壳的全过程,采用图谱的形式帮助幼儿更快、更好地学习歌曲。她们的二个活动受到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课后围绕“幼儿园故事教学的策略、如何培养幼儿倾听能力”两个问题进行了专题理论讲座和研讨交流。市学科带头人林小彬老师结合故事活动“宝宝迷路了”及语言领域中的一些故事范例,为大家作了题为《幼儿园故事教学的策略》的讲座,她生动地从选材到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法的应用,深刻地剖析了幼儿园的故事教学,令在座的老师对故事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

中班区域活动总结 区域活动总结与反思【第三篇】

区域游戏是体现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育于游戏中的形式好之一。本学期,我班结合每月的主题活动,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区角材料,给他们创设一个宽松、自主、自由的学习环境。因此我班开设了小巧手(美工区)、我会搭(建构区)、动手动脑(益智区)、图书角、美味厨房(角色扮演)等区角,并坚持每周二到周五开展区域活动。

1、因为我们幼儿园特殊的环境,没有更多空余的地方来安放我们的区角,我们班就因地制宜的创设出适宜我们教室地理环境的区角,尽量将每个区角独立划分出来,即保证孩子们足够的活动空间,又能满足基本区角的要求,比如:做到区角与区角之间的动静是否适宜,进区路线是否合适等因素。

2、我们班设置区角时和孩子们一起商量,一起制定区角规则,这样孩子们在玩区角时就能主动的去遵守。

1、我们区角材料的投放会结合当月的主题活动,把区域活动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环节如:11月份的主题活动是《拜访大树》我们在美工区投放了各种各样的树叶供孩子们剪、撕、贴。如:我们根据12月份的主题活动《亲亲的我的脸》在动手动脑中投放小镜子的材料等。这样孩子们通过对主题的了解认知,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玩起来就更的心应手,更感兴趣了。

2、我们还会根据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及年龄特征,投放一些同类的难易程度不一的材料,如(我们在动手动脑的区角里投放的拼图,就分图形复杂、简易的。在美工区投放填画,……这样孩子们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就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3、投放材料时,我们还结合了我们幼儿园会自理的培养目标投放了小背心,让孩子在里面进行穿脱衣服、扣扣子的训练练习。

4、家园合作,共同准备活动材料。在这学期开学,我们家长们就齐心凑经费,为孩子们添置了很多的成品区角材料(如:磁铁、祺类等),我们有部分的材料是来自对各自幼儿家庭的废物搜集。(比如:我们建构区飞人瓶盖、美工区的扣子,树叶等等)这些都来自幼儿和家长的共同收集。幼儿对各自带来的东西都很感兴趣,我们投放以后,都纷纷去尝试着玩。这样,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园之间的联系也进一步紧密。

1、我们班的孩子在玩具角游戏时,会有一个固定的时间并提前通知孩子们,让他们前一天就构想好自己明天要玩区角,第二天早晨一入园就插区角卡,也可以商量选择好自己的玩伴。晨谈是可以谈谈自己的想法及小结一些上次玩区角的情况,并提出一些要就。

2、在孩子进区游戏时,我们老师常常在一旁无声地观看孩子们的表演,尽量不去打扰到他们,充分满足了自主表达,只有玩耍的氛围。

在此期间,我们根据孩子的玩区角进行了整体观察,个别观察,材料观察。

①根据孩子们进区游戏时,针对材料进行了观察筛选,对于不符合孩子们的年龄、兴趣的材料,我们给予及时更换,(如:动手动脑里面的串珠,孩子们不是很感兴趣,一个是难度不适宜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我们及时将串珠赠与小班,将串珠改为穿扣子)这样孩子们很是感兴趣。

②在区角,对孩子进行短期的个别观察,针对不同个性的孩子进行一个针对性地了解,及时给予引导帮助,(如:我们班的黄凯杨小朋友,开学前,每次区角游戏时间都会选择小巧手里面的橡皮泥,他会用橡皮泥捏出各种各样的形状,创造力想象力十分丰富。为此我们也做了一些引导工作,后来他慢慢地尝试进入其他区角游戏。

1、每次区角结束我们班就会提前几分钟告诉孩子,还有最后几分钟结束游戏咯,一是让孩子有一个心理准备,不会感到很失落。二是让孩子们提前做好真理材料的准备。对于在区角里没有完成好作品的孩子,他们在下次进区继续完成。

2、每次区角结束后我们都要进行一次具有针对性的小结:

①我们会根据孩子们的晨谈内容小结。

②会根据孩子们的作品进行小结。

③会针对个别小朋友突出的行为进行小结。

④会针对是否准守游戏规则,爱护整理材料进行小结,并在一次次的总结中制定出新的规则,(如,凡是不爱惜材料,不准守游戏规则的孩子给予停玩一次)。这样一次次的总结孩子们从中得到新的经验,玩区角的秩序也一次比一次好。

最后,学无止境,在区角游戏领域中,我们还要不断的充电,不断的摸索,不断的总结才行。

中班区域活动总结 区域活动总结与反思【第四篇】

这学期本班区域活动是以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为主的,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鼓励幼儿自我发挥、便于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更好地促进了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我们是根据我班特色以及幼儿水平等实际情况来设置的,同时,为幼儿提供了具有多用性和开发性的游戏材料,并以同伴的身份对幼儿加以适时的点拨指导,站在幼儿的角度,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及本班幼儿的发展情况,我们为幼儿创设了音乐区、语言区、科学区、美术绘画区、数学区等,户外区域活动区和一个“棋类”公共区域。

1、创设一个幼儿喜欢的、自由的、开放的环境,引导幼儿自主地进行活动,培养幼儿积极主动、活泼开朗的个性,培养探索精神,提高幼儿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2、通过幼儿的动手操作,让幼儿多动手制作“变废为宝”的活动,培养幼儿粗浅的环境意识,知道许多废旧材料还可以再利用,并能制作出很多漂亮的作品。

3、数学区:了解物品的颜色、大小、形状、数量、方位等明显特征,尝试简单的比较、分类、喜欢操作、搬弄、尝试提问和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

4、“棋吧”:学习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玩具,学会玩不通的棋,能在游戏中遵守游戏规则,从而提高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和自制力,发展手脑的协调性。

5、在操作活动中体验和同伴合作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锻炼思维的灵活性和手眼协调性。

6、通过自主游戏,发展幼儿的想象、创造能力和探索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7、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学会谦让、礼貌地与同伴交往、合作,乐意共享自己和别人的快乐,进而构建和谐的同伴关系和师幼关系。

第一主题:“特别的我”创设了美术区域、阅读区域和科学区域。

1、在美术区域中展示幼儿的《手指印画》、《脚印画》、火柴拼画《木偶娃娃》,让小朋友在日常活动中也能进行观察、欣赏、找一找自己的作品,提供机会让幼儿与同伴交流和学习,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

2、阅读区域:准备了各种“”、“口”、“足”字旁的汉字以及动作的图片若干,幼儿可以自由地取汉字图片卡并根据图片阅读汉字进一步了解汉字的特点。

3、科学区域:提供了各种可拆装的玩具、圆珠笔、钢笔等启发幼儿拆装玩具,探索玩具和笔的奥秘。

第二主题:“我们的家园”创设了语言区域、科学区域、表演区域和美术区域。

1、在语言区域中投放幼儿用书,及看图朗诵诗歌的图,内容有《家》、《从小爱祖国》、《我们的祖国真大》。

2、科学区域中,展示各种各样的标记,让幼儿能在活动中阅读各种标记,培养幼儿度阅读标记的兴趣,丰富幼儿的经验。

3、在表演区域中提供音乐磁带、绸带、服装及道具,让随着音乐表演《快乐的阿依古丽》《让爱住我家》《大中国》,让幼儿在表演活动中体验快乐。

4、美术区域中展示各种泥贴作品,并提供各种橡皮泥,让幼儿自主地进行泥塑装饰活动。

第三主题:“四季畅想曲”

1、美术区域布置《秋叶》《美丽的树林》《彩色的菊花》供幼儿交流欣赏,并提供相应的材料让幼儿进行排水画和油画棒创作活动,各种颜色的橡皮泥和简单的泥工板,让幼儿进行自主的搓长、团圆、压扁、连接等技能,塑造出各种各样的花朵形象。

2、阅读区域中提供幼儿用书,鼓励幼儿看图夹文内容、朗诵诗歌培养幼儿阅读的习惯和兴趣,提供“木”字和“雨”字的汉子和图片,感知汉子的结构和意义。

3、科学区域中投放师生共同分享的“中班区域活动总结 区域活动总结与反思【最新5篇】”,鼓励幼儿自己阅读,丰富幼儿的经验,培养观察的兴趣。

4、自然角中用自作的纸盘若干放入各种各样的水果和干果,并在纸盘上写上水果的名称,这样幼儿在自主观察水果的同时进行配对游戏阅读相应的汉子,并师生共同收集花草和植物带到自然角写上植物的名称,制作班级植物调查记录表,让幼儿来记录这些植物名称、外形特征、生长的过程等。

第四主题:“彩色幻想曲”

1、在美术区域中提供各种纸、笔、颜料、剪刀等材料,让幼儿进行折叠、印染纸花活动,感知有趣的印染玩色活动。提供油画棒让幼儿进行蜡染刻画创造活动,进一步感知蜡刻画的奇特效果。

2、科学区域中用照片的形式展示加工食用的花,例如:做菜吃的花:菊花、西芹、百合、桂花、干贝、西兰花等,让幼儿能了解这些可食用的花。

第五主题:“动物大观园”

1、在美术区域中展示幼儿制作的纸工《螃蟹》和《蜗牛》,并提供彩色纸和剪刀,鼓励幼儿剪贴各种动物形象。

2、科学区域中:收集各种动物卡片,鼓励幼儿看动物卡片并根据谜语儿歌的格式讲述动物腿的数量等特征,尝试仿编儿歌。

3、音乐区域中提供磁带、乐器及道具,引导幼儿在表演区歌唱《张大爷爷家的小花狗》《三只猴子》《龟兔赛跑》《动物猜谜歌》。

第六主题:“海陆空总动员”

1、科学区域:展示各种带有轮子的图片以及轮子的统计表,让幼儿观察、感知各种圆形的轮子,收集各种交通工具的玩具和模型,并投放废旧纸盒,各种材料的彩色纸、冰棒、瓶盖、胶水、单面胶带、剪刀等材料,鼓励幼儿制作各种交通工具。

2、美术区域投放制作纸版画的材料,运用纸版画的表现技法,创作轮船等其他交通工具。

3、音乐表演区:投放乐器磁带、小红旗等材料,幼儿进行演奏打击乐《抬花轿》、演唱歌曲《公共汽车的轮子》《小海军》,表演舞蹈《火车舞》等。

本学期户外区域游戏能带领幼儿进行走的游戏“熊和石头人”等,跑的游戏:“邮递员、鸡毛信”等,跳跃的游戏有“摘果果、小马运粮”等,平衡的游戏有“小飞行员、不倒娃”等,投掷和钻爬、攀登的游戏有“夺球、打狐狸、猫捉老鼠、小猴摘桃”等。

我们还和幼儿家长一起制作了“小飞碟”、“小辫子”、“纸足球”、“三角多用器具”等多种户外活动游戏器械,都是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

本学期公共区域我们新创设了一个“棋吧”专供幼儿进行棋类游戏,让幼儿和教师共同收集各种棋放入这个区域,同时还带领幼儿进行“羊羊火锅楼”、“羊羊美发屋”、“茶吧”等游戏,而又在这些公共区域中能遵守游戏规则,从而提高了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和自制力,发展了幼儿手脑的协调性。

户外区域活动也就是利用户外的自然环境来进行区域活动 。它与室内的区域活动比较最大的优点是:在户外的区域活动中,幼儿的活动空间是室内的好几倍,互相间的干扰很少,自由活动的空间非常大。幼儿处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中能充分发展个性,激发出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有了广阔的户外活动环境,就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由于场地的关系,原本很难进教室的一些材料,在户外却有可能是幼儿很好的“玩伴”,在建构区,幼儿除了用各种积木进行活动外,还能用充满乡土气息的真正的青砖来造房子、灶头,用从农田里捡来的稻草煮饭。在动手区,冬天幼儿用稻草搓成绳子给树爷爷穿衣服,用草编织各种有趣的草人、小动物;秋天,幼儿在草地上采摘各种野花、芦苇等进行插花;写生区的幼儿在大自然中更是融融其乐,夏天的昆虫,秋天的落叶,冬天的雪花,都是他们画画的素材。

综上所述,本学期,我们大班年级组本着“纲要”中“亲近动植物,观察、了解、照顾它们,具有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接触水、土、沙、石、木等自然物质,观察、感受风、雷、雨、 雪、电等自然现象,了解它们的显著特征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的精神,尝试进行户外区域活动的实验研究:通过对户外区域活动的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形式、方法的研究、评价方法的研究等,探索具有我园自己特色的一种幼儿自主性游戏形式,为幼儿创设愉快、充实的成长环境。

独立、自信、自主等个性品质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经过幼儿自主动性的探索活动才能实现。户外区域活动除了关注的知识本身的价值、幼儿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个性品质的发展外,最重要的是户外区域活动的主要意图是通过丰富的户外活动环境,在大自然中给幼儿充分的自主权,让幼儿按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去学习、去发展。

1、多样性的特点。一是户外区域活动空间的设置能体现多样化,根据幼儿的特点设置封闭的、半封闭的或开放的活空间,能满足喜欢独处、喜欢交往等不同个性的幼儿的需求;如在大型玩具的柱子小角落里,几名幼儿在进行扮演类游戏,爸爸妈妈在小小的空间里忙得不亦乐乎。二是户外区域活动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能满足幼儿不同的兴趣需要和表征特点;如有饲养区、写生区、建构区等。

2、自主性的特点。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需要选择活动区,自己决定操作的时间、速度、次数,同伴间相互干扰的现象远较室内区域活动少。

3、探索性的特点。在大自然中,幼儿有充分的空间、时间去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进行思考,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积累各种经验。

(一)研究内容

户外区域活动研究包括了户外区域活动的目标研究、户外区域活动的内容研究、户外区域活动的形式研究、方法的研究、活动的评价等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既各有独立性,同时又是相互联系,互为前提的统一体,整体系统地对幼儿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1、 户外区域活动目标

户外区域活动的目标是户外区域活动的灵魂,制定好目标对整个户外区域活动的顺利实施能起到调控和保证作用。

我们尝试从隐性和显性2个方面来制定户外区域活动目标:从显性方面来说,在户外区域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想象创造、亲近自然、动手操作的培养;从隐性方面来看,户外区域活动的要求是“惜物、环保、友爱关心、卫生保健、合作交往、规则意识、责任意识”

2、户外区域活动的内容、形式、方法

(1)户外区域活动的内容户外区域活动内容体系的分类是以活动的方式进行的。分为动手区:以玩废旧合资、瓶子为主

扮演区:以角色游戏的形式进行

写生区:以户外写生自然环境为主

编织区:以草编、纸编等为主

建构区:以砖、泥、沙等各种建构材料的户外建构为主;

(2)户外区域活动的形式

在每班设立2-----4个活动内容的前提下:

同年龄班幼儿自由选择的活动形式;

不同年龄班的“大带小”活动活动形式;

(3)户外区域活动的指导方法

户外区域活动的指导方法是以“幼儿发展为根本论”为依据的,分为手段性活动指导和本体性活动指导。

手段性活动指导----------以最近发展区为主导的指导

本体性游戏指导----------以个体意向为主导的游戏指导;

户外区域活动的本体性和手段性功能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我们既要考虑幼儿自身的游戏需要,挖掘 对幼儿个性发展的积极因素;同时还要考虑培养目标的整体性,运用手段性指导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使二者相得益彰。

(二)研究中的一些策略

a、开展平行班游戏。在户外区域活动时,由于不受场地的限制,我们让大班7个班级的幼儿自由结伴,自由选择活动内容,扩大了他交往的范围,并且拓宽了个人游戏的空间,培养了幼儿的自主和责任心。在户外区域活动中尽情地享受空间、时间、材料、人际关系的开放。这样做,进一步拓宽了户外区域活动的空间和范围,不仅丰富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更主要的是扩大了交往面,充分体现了户外区域活动的自主性、独立性。

b、根据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提供不同难度水平的材料。

(1)幼儿的发展存在阶段性、不同的幼儿其发展状况不同,因此教师也需要从幼儿的知识基础和实际能力出发来决定户外区域活动的内容,材料做到因班而异有利于平行班间的跨班活动。

(2)在环保教育的基础上提供趣味性、可操作性、多功能性的材料。 户外区域活动的材料和室内的区域活动材料有着小小的差别:在户外区域活动中所提供的材料可以是体积较大的,如玩盒子:废旧纸盒子,有的很大,幼儿用来制作房子、长长的火车、堆积成钻筒玩,而在室内由于场地限制,是不可能进行这类活动的;而且辅助材料在大自然中随手可得,比如一粒小石子,一片落叶等,这又是户外区域活动的优势之一。

1、下阶段我们将继续探索如何更好的利用户外大自然中广阔的空间、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进行户外区域活动。

2、目标明确后,作为教师将探索如何更好地根据幼儿的基本发展水平、阶段性教育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及个体差异,拟定各活动区的具体目标,以有效地开展户外区域活动。

幼儿园大班工作总结――美术特色活动

本学期,大班的美术特色教学活动以发展幼儿手部的细小肌肉为主要目的,锻炼孩子们使用细腻的绘画技法,在画种上也比以前有了更多的变化,现总结如下:

作业活动

1、 进行教学活动共记十六课时,线描画成为本次教学活动的主题。利用细腻的笔法和丰富的想象,一幅幅线条清晰、布局新异的画面出现在每个孩子的笔端。

2、 画种的增加。由原来较为单一的涂色练习、水彩蜡笔画拓展为多主题、多画种,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

3、丰富的色彩感受。在原有认识24色的基础上,学习认识并使用更多的中间色。

4、绘画技法的加强。画面的底色装饰更加多种多样,图案的设计也有了自己独特的个性。针对大班

幼儿善于运用各种图案和色彩的特点,加强线描画的学习和练习,让幼儿能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新颖设计。

中班区域活动总结 区域活动总结与反思【第五篇】

幼儿园区域游戏是当前幼儿学习的一种途径,也是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教育活动新形式。区域游戏立足于幼儿,能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探索,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也是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最佳手段。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为幼儿创设一个与他们发展相适应的区域游戏环境,能给幼儿营造一个更为自由发展的空间。

所谓区域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设置各种活动区,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所谓活动区(或活动区域)就是利用活动室、睡眠室、走廊、门厅及室外场地,提供并投放相应的设施和材料,为幼儿创设的分区活动的场所。如把活动室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把幼儿活动材料按类别分别放人这些区域,并设有屏障构成若干个相对固定的半封闭区域。

目前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方式大体可分为三种。

1.把区域活动视为分组教学的一种形式。教师重点在一个区域指导一组幼儿学习新内容,其余的幼儿或者在其它区域作自己喜欢的事,或者按教师预先提出的要求复习(包括应用)以前学习过的内容,然后交换。

2.把区域活动视为集体教学(上课)的延伸。其因指导思想的不同分为三类:(1)考虑到集体教学不容易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故在集体教学之外,利用幼儿的其它自由活动时间,在相关的区域对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幼儿作些必要的辅导;(2)有些内容的教学(如有些主题活动)需要多种活动形式配合或补充才能完成,才能加深印象,促进幼儿理解和应用;(3)有时由于教学设备的不足,做不到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教师只能在课上演示,课后把操作材料投放到有关的区域,让幼儿自由操作。

3.把区域活动视为在集体活动之外为幼儿创设的一种自由活动的形式。幼儿可按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的内容、材料和玩伴,通过游戏和自由交往获得课堂上得不到的有关经验。

1.围绕目标创设活动区域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知识构建,必须由儿童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去完成。因此,活动区域的创设不仅仅是多增设一个区,而更重要的是创设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便于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活动区域的设置要体现这一目标,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力求使区域活动的内容、材料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决定活动区域的种类。这要求教师既要对各类活动区域的功能有清楚的认识,也要准确了解幼儿的兴趣、水平和需要。活动区的预设和生成是相辅相成的,计划应有弹性,根据孩子的需要与兴趣的转移应该随时调整。记得玩娃娃家时,许多幼儿喜欢做饭,我们灵机一动,何不开家“小饭店”?于是在我们的提议下,幼儿从家里带来许多“锅碗瓢盆”和饮料瓶、奶瓶、蛋糕盒等物品,我们的“小饭店”和”海陵早茶店”开业了!许多幼儿争着当小厨师、服务员或小客人,这里每天人头攒动,“生意兴隆”……活动区域的大目标明确后,可根据幼儿的基本发展水平、阶段性的教育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及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拟定各区的具体目标。其原则如下:

(1)活动区域的活动材料要紧扣目标。根据目标提供操作材料,以便吸引幼儿,使幼儿能自觉、主动地去获得感性的知识,促进幼儿的发展,达到教育目的。

(2)同一内容,各年龄班级制定的活动目标各不相同。幼儿园各年龄班级幼儿现有的活动能力和水平是不同的,因此,同一种活动区域的同一种活动内容在各午龄班的活动目标是不同的。这样既满足了不同年龄层次幼儿的探索愿望,同时也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教育功能。

(3)活动区域的目标尽可能与正规性活动目标相联系。在制定各活动区域的具体目标时,最好能联系教学活动,使非正规性活动与正规性活动结合起来。当然这种结合必须是自然而不是勉强的,本质而非形式的。

2.根据幼儿发展规律和发展水平提供材料

有关研究发现幼儿的竞争性、侵犯性和破坏性行为在空间小、活动材料贫乏的情况下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空间大、活动材料丰富的情况。因此,在活动区域的材料提供上应根据幼儿发展规律和发展水平做到多层次多侧面,尽量要丰富多彩。

(1)围绕同一教育目标提供多种材料。幼儿对新鲜、变化的事物较易产生兴趣。因此,应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完成某一教育目标时所设计、提供的材料力求做到角度不同、充分多样,以满足幼儿反复操作的需要。

(2)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知识层次及时变换与之相应的材料。在活动中要让幼儿保持新鲜感,乐于动手动脑,提高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要适应幼儿不断发展的需要,开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3)根据不同发展水平的需要提供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材料。让每个幼儿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应及时观察、分析幼儿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情况,根据幼儿个体发展差异,为幼儿设计、提供多层次、不同要求的材料,让幼儿量力而行,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有表现能力和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3.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指导

教师在活动区域除了提供多种多样符合幼儿需要、兴趣的材料外,要给予幼儿较大的自由度,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自由活动,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教师则当好幼儿的参谋和助手,根据需要提供适度的帮助。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始终要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扮演好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要指导幼儿,首先就要了解幼儿。要了解幼儿,就要通过观察。观察要有目的性和连贯性,经过多次观察,才能正确估计幼儿的活动水平。由此教师应考虑两个问题:一是什么因素影响幼儿的发展?二是教师如何帮助每个幼儿发展?

了解幼儿以后的指导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即个别指导和共同参与。教师对幼儿活动的具体参与指导和帮助,可促使幼儿活动水平不断提高,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并收到更大的教育效果。所谓“参与”即教师在适当的时候以平等的身份和幼儿一起活动。这里,参与的时机是很重要的因素,能在正确时机进入并参与幼儿的活动可以扩大及丰富幼儿活动内容。但如果时机不对,可能会使幼儿中止她们的活动。因此,教师应事先观察,再决定是否加入或何时加入。

区域游戏的开展,对每个幼儿个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让我们创设最优化的环境,使之更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幼儿营造一个更为自由发展的空间。

实施情况分析:区域活动是适宜幼儿发展的一种活动形式。在区域活动中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然而,区域活动是否发挥了它的应有作用关键在于材料,材料是幼儿参与活动的物质基础。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既重要又复杂,它的重要性体现在缺少材料,就会影响区域活动的正常开展;复杂性体现在既要满足幼儿的兴趣,还要保证达到教育目标。作为幼教工作者,应怎样科学的投放区域活动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呢?通过平日的观察和实践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材料的层次性:一方面可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材料,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幼儿发展的水平,如果只是投放了同一层次的材料,只考虑大多数幼儿的发展水平,这样就会阻碍了一部分能力较强的幼儿的发展。另一方面从材料的加工程度来讲,可为同一个活动区提供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如美工区内,教师可为幼儿提供蛋壳、制作不倒翁的沙子、石蜡、装饰制作好的不倒翁,这样才有利于幼儿的操作探索,更大程度地鼓励幼儿的自主学习。

二 、材料投放要有目标性和针对性。(一)区域活动是在主题目标的指导下,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开展的系列活动。因此,材料投放应具有目标性,要根据近期的主题目标和幼儿的活动需求及时投放活动材料。(二)活动区域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同样是结构区,结合小班幼儿善于模仿的心理特点和小肌肉群不够发达的生理特点,可为他们提供体积大、重量轻、便于取放、类别相同的建构材料。而大班幼儿动手能力强,思维敏捷,在提供建构材料时,则要注重多样性和精密性,以满足他们的探究和自主发展的需求。

下一步的思考

投放区域的材料要有探究性。材料的探究性能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支持幼儿与活动环境的积极互动,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客观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探究是儿童在动脑思考基础上的动手操作,是儿童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交织进行的活动。不能让幼儿开动脑筋思考的动手操作活动,不能被看作是探究活动。在材料的提供上,应密切注意材料的探究性。因为只有具有探究性的活动材料才能真正的引起幼儿的兴趣,使活动具有持久性,也才能起到发展幼儿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的作用。

可供分享的经验有效的挖掘周围可利用的资源,使材料为我所用。

很多教师为投放区域活动材料挖空心思,哪有那么多材料?其实,不是没有材料,而是我们不善于发现,周围有很多我们可以拿来做材料的东西。要想充分的利用周围的现成材料,首先要引导幼儿学会积累材料,让幼儿在活动中发现原来他们平时用后的饮料瓶、饼干盒等等都是可以拿到区域来做材料的,这就让幼儿想到了去收集这些材料,活动区的材料不就充实了吗?不过对这些材料一定要进行严格消毒。第二,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比如,像豆子、玉米粒、还有花生壳、小石子等都可用来作为区域活动的材料。只要善于发现、善于利用,很多材料都可以投放到区域中的。教师要善于观察,在与幼儿共同的活动中注意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不断丰富、调整材料,才有利于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发展。

尚待努力的地方:材料的动态性:材料的提供不能一成不变,而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能力的不断提高及时的调整、补充材料。如教师发现前阶段备受幼儿喜爱的表演区无人问津了,通过对幼儿区域活动的观察和了解,发现表演区里的头饰、道具因投放时间长,有些已不能满足幼儿表演的需求。如果现有材料已不能满足幼儿的需要了,幼儿对活动就会失去兴趣。因此,教师一定要及时观察发现活动区材料是否对幼儿当时的活动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以便作出调整或更换材料的决定。材料的动态性还体现在各平行班之间的互动上,各班教师应及时沟通、交流幼儿区域活动的情况,做到材料的互补,资源共享,让材料真正地为幼儿活动服务。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3591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