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工作专题报告大全【推荐8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人才工作专题报告大全【推荐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人才工作专题报告【第一篇】
为净化校园环境,确保我校学生免受邪教侵害,提高识邪、防邪、反邪的能力,建设“平安校园”,根据上级有关指示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严格按计划进行了安排和布署,于组织全体师生观看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宣传片。真实的事例深入浅出地讲解邪教的本质、危害等知识。
我校把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纳入我校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普法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中。在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中,根据学校实施方案,科学、合理、系统有机地将反邪教警示教育内容纳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之中,、提高师生员工的反邪教意识,形成长效的工作机制和教育体系。同学们纷纷表示坚决于邪教划清界限,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坚定了师生们反邪教的信念,大家在生动有趣的节目中受到教育。从而使学生基本了解和认识“法轮功”等邪教的真面目,鼓励学生不听、不信、不传邪教思想,并能勇敢地与邪教活动作斗争。向全校师生发出“崇尚科学、反对邪教”活动倡议。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落实长效教育机制,把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常抓不懈,把它列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渗透到思想政治课等社会学科中去,纳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之中,纳入日常的学习和思想政治工作之中,提高师生的反邪教意识,使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扎实深入地开展下去。我们将提高警惕,及时而有效地向学生宣传科学精神和进步知识,用科学知识来武装头脑,信科学,讲科学,积极打好反邪教的战役,努力营造一个健康、活泼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我们相信,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只要我们一如既往,扎扎实实地开展反邪教各项工作,邪教就在我们全体师生中间毫无立足之地,形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局面,从而为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治办。
综治办。
。
人才工作专题报告【第二篇】
指导教师。
张强。
与邪教组织的斗争,充满了复杂性。充分认识这一点,有利于我们在与邪教的斗争中把握正确的斗争方向。
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交织。邪教问题说到底是政权问题,是一场维护政权与夺取政权的政治斗争。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邪教表现形式大同小异,不外乎教主崇拜、装神弄鬼、宣扬世界末日,但其最终目的都是妄图掌握权力,建立神权合一、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法轮功”头子李洪志曾自我标榜不参与政治,但最终也不得不撕下伪装公开叫嚣推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我们同邪教组织的斗争无疑是维护政权与夺取政权的政治斗争,但由于邪教的欺骗性和精神控制,同邪教组织的斗争又明显有别于同其他敌对势力的斗争,其原因就在于被邪教控制的痴迷者既是参与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违法者同时又是邪教的受害者,是亟待我们解救的受害群众。邪教违法犯罪与其他违法犯罪的明显区别就在于邪教有精神控制,他们的行为并不是完全的自我意识,只要他们脱离了邪教的毒害就会认识到邪教的本来面目,成为我们的基本群众。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交织的现状要求我们的工作决不能简单化,而要始终按照“团结教育挽救绝大多数,依法打击极少数”的方针开展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
邪教的产生和蔓延是伴随着历史发展的客观存在。邪教在中国社会的存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历朝历代的打压下仍不断涌现、兴风作浪,有的甚至跨越几个朝代,延续数百年。中国历史上邪教的发展一般经历“惑众”、“乱世”、“夺权”三个阶段。鉴古知今,我们对其顽固性和危害性绝不可低估。从现实看,国际上各种邪教组织种类繁多,世界各国普遍对其进行打压和限制,但邪教仍以各种方式和面目传播蔓延。在境内,“法轮功”等邪教组织虽然被政府依法取缔,但仍有一些顽固痴迷人员暗中活动。究其根源,说到底就是邪教产生的社会条件仍然存在,生存的土壤仍然存在。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的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要看到,社会经济成分的多样化、社会思想的多元化、收入差距的拉大,使得社会矛盾增加、社会控制能力减弱、民众焦虑感增强、生活压力加大,部分民众渴望找到精神的“避风港”,这就为邪教的传播提供了气候和土壤。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邪教的存在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同邪教组织的斗争是一项长期的斗争。我们应尽最大努力铲除邪教滋生蔓延的土壤,从源头抓起,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下,把防范处理邪教工作融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融入到和谐社会建设中,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普及科学知识,提倡科学健身,从源头上防止邪教的滋生蔓延。
东华中学七(3)班。
罗旭。
指导教师。
张强。
法轮功”痴迷者的违法行为和依法打击邪教违法犯罪的矛盾交织。同“法轮功”邪教斗争的实践告诉我们,坚决依法打击邪教违法犯罪行为是我们同邪教斗争必要的法律武器,但是对于“法轮功”违法人员中受邪教裹挟欺骗的群众来说,单纯的依法处理就不能真正孤立和打击邪教的职业骨干和一小撮有政治企图的邪教头子。绝大多数“法轮功”痴迷者本质是善良的,是爱党爱祖国的,只是由于受到邪教的精神控制而在非理性情况下实施了错误行为。因此,从某种程度讲即使是触犯了法律他们也不同于其他刑事犯罪人员,他们是邪教精神控制的受害者。我们要满怀真情,对“法轮功”人员包括那些因痴迷“法轮功”而做出违法行为的人员进行耐心教育,使他们及早醒悟,帮助他们脱离邪教组织的控制,回归正常社会生活,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对立面,而不是对其违法行为简单处置。
在全球化、信息化社会条件下国际国内斗争交织。“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头子藏身国外,极力掩饰邪教嘴脸,在西方敌对势力支持下与其他反华势力勾连配合,利用电视、报纸、文艺演出等形式造谣诬蔑、大肆攻击我党和政府;组织人员在我驻外使领馆门前长期驻扎闹事,还针对我领导人出国访问不断组织人员搞所谓游行抗议,诬告滥诉我国家领导人,破坏我国际形象,充当各种反华势力的“急先锋”。在国内,“法轮功”不甘心失败,利用互联网、ip电话指挥串联、发号施令、煽动滋事、造谣惑众;对国内出国旅行游客大肆进行反动宣传,攻击社会主义制度,成为破坏社会稳定的一股重要力量。我们同“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已不仅仅是同单一邪教组织的斗争,而是同西方反华势力、敌对势力的政治斗争。我们既要做好国内同“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也要善于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在国际上有力揭露“法轮功”的伪善、丑恶面孔,使国际社会和海外华人华侨认清其邪教本质,不再上当受骗。
教育转化工作是新时期社会思想多元化条件下开展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艰辛探索和实践,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艰巨任务。防范处理邪教工作既是一场政治斗争也是一项挽救受害群众、教育服务群众的特殊思想政治工作。防范处理邪教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但要深刻揭露邪教的歪理邪说,还涉及如何澄清对历史、党史的错误认识,更要准确回答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前进中产生的问题,这对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迎接挑战,进一步发扬光大、创新提高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是摆在各级党组织和防范处理邪教工作战线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与邪教组织的斗争,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充分认识其艰巨性,不断提高斗争水平。
人才工作专题报告【第三篇】
xx年以来,xx法院以**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x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在选人用人建设工作中,突出政治标准,突出忠诚干净担当,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标准,严密程序,深化改革,严肃纪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xx年以来,xx法院共提拔重用干部x人,配合组织部推荐选拔市管干部x人,晋升法官等级x人,晋升职级x人次,通过招录、遴选新进人员x人。
x年以来,x院坚持把一个“严”字贯穿到组织人事工作全过程,突出问题导向,在队伍建设上想办法、出实招、补短板,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以严的要求狠抓思想政治建设,确保队伍绝对忠诚。一是树立思想政治工作一盘棋思想,建立以党组为核心,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全面抓,党支部为基础,政工部门为主导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形成齐抓共管格局。二是扎实推进“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大主题教育工作,刀刃向内解决突出问题,提升党性修养,引导干警坚定理想信念,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三是与时俱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拓宽思想教育方式,定期开展思想政治状况调研,建立干警思想动态分析和谈心谈话制度,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入心入脑。
(二)以严的标准坚持制度规范,切实做到按程序选人用人。一是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为遵循,细化和完善规范选人用人议事规则和实施流程。二是在党组会研究环节,坚持集体酝酿、集体决策,规范了选人用人决策行为。三是在干部任职环节,严格执行干部任前公示制度、干部任职试用期制度、干部任职谈话制度,切实加强了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教育管理。四是全面推行领导干部试用期制,认真开展领导干部试用期考察、年度考核,切实强化对干部的跟踪管理。
(三)以严的措施抓好干部选用管理,形成良好选人用人氛围。一是深化干部人事改革,努力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选人用人环境。严把“准入关”,积极争取指标,面向社会招录公务员x人,科学设置招考职位及条件,确保进人质量;严把“用人关”,严格落实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每年按组织部要求,组织全院处级以上干部填写了报告,共完成x余份报告的系统录入、信息核对、补正和汇总上报工作;二是扎实做好人事任免工作,周密开展资料准备、个人事项报告填写与核查、材料上报、档案审查等事项,及时向市人大常委会、市委组织部、政法委上报人事任免工作。三是严查违纪违法案件。严格落实案件查办制度,对已经查实违法违纪人员,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惩。
(四)以严的精神稳妥推进司法改革,确保队伍稳定务实。深入推进法官职务序列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红利”进一步落地。按照省委组织部、市委组织部、省法院的部署安排,先后为x院x名入额法官确定了法官等级,为x名法官助理、书记员进行了职务套改,高效率地完成法官和司法辅助人员的单独职务等级确定工作。
1.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审判一线办案法官数量不足,审判辅助人员短缺,“案多人少”矛盾突出。现有员额法官x人,法官助理x人,书记员与速录员x人,远未达到要求1:1:1的人员比例。受机构改革等因素影响,人员“减多进少”,造成人员断层,同时年龄结构不合理,50岁以上和35岁以下的干部占比较高,中间各年龄段占比较低,整体年龄结构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分布,队伍梯次出现青黄不接。中层领导干部年龄偏大,中层正职平均年龄x岁,副职平均年龄x岁,综合部门与审判部门相比更为明显。近年来为缓解干警年龄结构偏大的问题,通过公务员招考、遴选等方式招录了大批年轻干部,极大地改善了干部队伍的年龄和学历结构。但是也带来了年轻干部年龄与职务“扎堆”的问题,为今后干部选拔与晋升调职埋下了潜在矛盾。
2.入额遴选工作矛盾逐渐显露。随着司法改革的深入,法官员额制已全面完成,使优秀的法官集中在了审判一线,提高了法官专业化、职业化的水平,提升了审判效率和质量。但是,在法官入额遴选工作中也出现了很多矛盾。一是我院执行省里规定的35%的法官员额比例,在办案数量只增不减的情况下,“案多人少”的矛盾进一步凸显,许多优秀的老法官因名额限制,未能进入员额,不能继续担任法官,员额法官办案压力陡增,难以有效应对日益增长的办案要求。在怎样合理使用未入额法官,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方面,途径还不够多,方式方法还有待创新。二是法官员额分配存在矛盾。部分年龄较大的或已经改为非领导职务、长期不办案的法官也想法设法要求入额;入额的院领导、庭领导事务性工作繁忙,牵扯精力工作较多,无法专注办案,入额后办案量较少,无形中增加了一般入额法官的工作量;部分青年法官,特别是原审判执行业务骨干、办案能手未能入额而转任法官助理,有的还要兼职书记员工作,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削弱了干劲。
三是新的入额遴选政策限制了x法院x年以后新招录的法官助理入额途径,新招录法官助理只能到基层法院任职才能入额。x院x年以后新招录的法官助理共x人,占现任法官助理人数的一半以上,且均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为入额成为法官,今后几年势必会有大量法官助理要求调走,造成人员短缺和人才流失。如果限制人员调动,则会因失去入额机会而影响法官助理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审判执行工作健康发展。
3.年轻干部培养和交流机制不够完善。有些部门轮岗交流、培训学习的机会较少。对年轻干部缺乏长远培养规划,大力选拔使用年轻干部上方法不够多,措施不够有力,还处于研究论证阶段,没有制定出台具体办法措施,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选拔、培养、管理和使用制度,存在重“进、选、招”,忽视“育、管、用”的问题。
4.干部监督管理仍有不足。x院近x年共有x名处级领导干部因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存在不实问题而受到批评教育、诫勉谈话。有x名局级干部被诫勉谈话,究其原因,并非本人有意隐瞒漏报,主要是思想重视程度不够,对法规理解有偏差造成填报疏漏。虽然院党组高度重视领导干部个人事项填报工作,并多次予以强调要求,从严按照“两项法规”对违反规定的同志严肃处理,但也反映了组织部门前期的教育宣传、指导审核工作没做到位,提前预防工作没有全面跟上。
5.对专门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作用发挥重视程度不够,进人渠道不通畅。法院工作专业化程度高,在知识产权案件审理、司法鉴定等复杂审理工作中,需要高精尖的法律及相关专业的优秀人才作支撑,目前的常规招录渠道,无法很好地满足需要。
(二)担当作为方面。
6.思想状态不够积极。受客观因素影响,少数干部精神状态不佳,没有及时调整好思想状态,存有畏难情绪和懈怠心理。一是审判任务繁重,案件数量逐年增长、审限和司法公开等要求严、新型疑难复杂案件增加、社会大环境变化,对人民法院司法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加班加点突击办案成为很多干警的工作常态。同时,各部门干警有近x分之x人员还要承担信访、调研、宣传、授课等工作,工作压力大。在民事审判、执行等业务量较大的部门,该矛盾更加突出。另外,部分当事人不理智地缠诉闹访,也给干警增加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部分干警产生了职业倦怠,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x年来,总计有x人选择辞职、提前退休离开审判岗位。二是受岗位职数限制以及司法改革配套制度不完善等因素影响,有的干警在岗位职级、收入和退休待遇等方面存在落差,影响了干工作的效率。不同编制、不同岗位的工资待遇和奖金差距较大。除行政编干警外,其他编制的干警没有享受到司法责任制改革带来的福利,没有享受到公车改革、职务职级并行带来的改革红利。改革后,员额法官的工资待遇提高了很多,但行政工勤、事业编制人员工资无任何变化。身份、待遇的巨大差别,也造成了不同编制干警之间的隔阂,影响了团结协作,无形地削弱了队伍的凝聚力。
7.能力素质存在短板。在队伍建设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新时代新担当的要求还有差距。x院干警整体学历水平较高,行政编人员中研究生以上学历超过三分之一,但审判一线缺乏专家型、复合型法官,特别是缺乏在全国司法领域较为突出的法律实务人才。近x年来,新进的年轻干警较多,虽然学历高、干劲足,但办案经验和社会经验较少,在办理复杂案件、处理当事人情绪偏激等情况时,协调和紧急应变能力有所欠缺,办案效果与“三个效果”的要求还有差距,与人民群众新期待还有距离。
8.教育培训提升效果不够明显。教育培训缺乏层次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培训内容吸引力不够强,培训时间和方式与日常工作冲突,工学矛盾突出,致使有些干警对参加培训的热情不高,或者参加培训能力素质提升不明显。对审判业务部门的培训较多,对综合部门的业务培训较少,综合部门对业务培训的需求比较迫切。
(三)狠抓落实方面。
9.规章制度落实不够有力。在内部管理上虽然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在抓落实上还不够有力,存在部署多、检查少、督促少的现象。对请销假不及时、工作期间着装不规范等问题,院里制定了有关规章,并多次强调,但仍存在抓一抓情况好转一下,过后又反复出现的情况,反映了管理监督不够到位、不够及时。
10.考核制度不够完善。现有的考核机制中,仍存在定性评价多于定量评价的问题。虽然包含了工作目标任务的指标,但是也未完成客观量化,很难用一把“尺子”去衡量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干部的工作成绩,导致干部之间横向比较科学性还不够,对每个岗位的任务和考核缺乏个性化的标准。对法官的考核虽以个人办案量作为重要指标,但是不同部门、不同类型的案子差距较大,权重折算比例难以平衡。如:普通民事案子数量多,案情相对简单,审理难度小,审理时间短,结案较快;刑事案件数量少,案情相对复杂,审理要求高,结案时间长,民事法官年均结案数是刑事法官年均结案数的x倍以上,造成在对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考核指标量化上很难平衡。注重年终一次性考核,对平时的动态考核、考察存在运用不够,考核结果不能全面地反映干警日常的工作情况。
x院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落实从优待警各项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干警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引导干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干警廉洁自律、勤政敬业的道德觉悟。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及时了解干警思想动态,坚持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合理的人才选拔使用和培养制度,确保德才兼备、专业水平强、业务能力高的人员得到合理任用,做到人岗相适。给青年干警搭建成长的舞台,敢于压担子,给与更多锻炼的机会。建立常态化的轮岗交流制度,探索在两级法院间开展挂职锻炼,选派优秀的法官助理到基层法院挂职法官办案,从基层法院选调优秀助理到上级法院历练经验,建立良性互动,调动干警的工作积极性。
三是建立员额法官动态管理制度。通过考评,对能力不适应、考核不达标的员额法官,动员及时退出员额。及时补充因法官辞职、调出、退休而腾出的员额以及因干警人数增加而相应按比例增加的员额,实现员额法官队伍的良性循环。
四是完善奖惩激励机制。针对不同岗位的特点,科学设置调研、办案数量的考核权重。结合法官的办案周期、发改率等办案质量数据,科学设定绩效考核标准,发挥出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提高办案质效。
五是认真做好招录选拔优秀人才进院工作。通过面向社会招录和面向全国遴选公务员,选拔优秀人才进院,不断优化全院人力资源配置,实现人力资源新陈代谢的良性循环。
六是继续做好干部监督工作。严格按照市委组织部要求,完成好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工作的各项任务,重点是完成好随机抽查工作。
七是落实从优待警政策。完善干警履职保障机制,完善法官权益保障的配套措施,使法官无“后顾之忧”,安心本职工作。发挥好公务员职级并行激励作用,进一步调动x院干警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通过落实好现有司法干部相关政策,在推进司法改革的过程中,确保全院队伍稳定,减少人才流失。
人才工作专题报告【第四篇】
近日,我参加了一场以人大工作专题报告为主题的学习活动。通过学习与参与,我收获颇丰,我认为这是一堂很好的启发思考的课程。本文将记录一些对于此次学习的体验与反思,并陈述我的一些个人想法和感想。
第二段:学习的收获。
本次学习中,给我带来最多收获的是人大工作机制的深刻了解。人大是国家行使立法权力的机关,是行使民主管理的重要工具,更是促进民主政治发展的基础。通过此次活动,我对人大工作的职责、权利以及机制产生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其次,学习到关于“代表工作”的一些思考和观点。在我以前的理解中,代表工作除了选举外似乎并没有更多的涵义了。但是,此次活动让我重新认识了代表工作。代表工作既涉及到选举和监督,还包括了代表意见,代表利益以及代表联络等等内容。这些内容至关重要,是发挥民主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思想和实践基础。
第三段:反思。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意识到人大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人大代表有时过于注重“亮相”和“形象工程”。此类代表居功自傲,张扬个人,并且不愿为民众办实事,没有切实的对于民众的诉求和想法作出积极的响应,从而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批评。我认为这种代表形式对于民主制度的意义和纯洁性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第四段:个人想法。
认真学习本次活动,更进一步支持了我的信念:民主制度是行之有效的政治体制。它代表了人们平等、自由、公正的决策过程和个人拥有的选择权。同时,我也深信,通过这样的学习交流,我们可以更好地完善和提高民主制度的制度和实践。
第五段:结论。
总之,人大工作专题报告的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我应该始终保持对人大工作的认真、严谨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对于代表工作、议程管理和机制的理解。我也希望,我们所有的人都可以共同致力于推动民主制度的不断发展,以实现公正、平等和民主的社会进步。
人才工作专题报告【第五篇】
由于城乡收入差别巨大,社会资源分配和公共产品提供不公平,以及市民优越于农民的传统观念,造成农村人才工作陷入困境,很多地方出现青黄不接后继无力的人才匮乏状况。
一、问题。
1.人才总量不足。基层各行业特别是政府、教育卫生、农业技术等部门广人才严重缺乏。
2.人才断层与流失现象严重。当地青年人才留不住,大部分流向了沿海等发达地区务工外,国家培养出来的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很少有人自愿到农村工作。
3.人才资源分配不均衡。由于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工作环境、生活待遇差距较大,出现县内优秀人才向经济发达的城市流入。
4.现有人才素质不高。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比例严重偏低,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农村人才及其匮乏。现有人才知识结构也非常单一,缺乏信息技术、市场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二、建议。
1.切实改善农村人才待遇,帮助农村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对农村人才的待遇给予适当的提高和改善,以地区差、高补贴和优先晋升职称等待遇,促使人才向农村流动。
2.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对新型农民的培养力度,努力提高乡村级干部的自身素质、管理水平、技术水准。着力培养农村专业人才,通过开设各类培训班,派经验丰富的教师到授课,辅导与农业农村推广相结合,帮助他们成为各地带头创业致富的农村优秀干部和人才。
3.建立健全城乡人才双向流动机制,促进城乡人才相互流动。要引导人才在区域、城乡间合理的交流与流动,多渠道解决制约农村发展中的人才瓶颈问题。要建立城乡对口帮扶制度,实行对口人才培养。
4.切实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强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通过增加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逐步改善农村落后的现状,以增强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各级政府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省财政要加大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支持设施农业的发展,将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
人才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战略性工作。近几年来,市委认真落实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开发人才资源,紧紧抓住人才的培养、使用、引进、管理、服务等关键环节,大力加强党政管理人才、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
一、前段时期人才工作情况。
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人才总量有了较快增长。近年来,我市大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积极培育人才市场,重点抓了三支队伍建设,全市人才总量呈逐年递增态势。截止底,全市人才总量为28,6123人,其中农村人才总量23,5291人;党政企事业单位人才5,0832人,其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人才1,8022人,高级职称的997人(正高41人),中级职称的8629人,初级职称的8406人。
二是人才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通过强化培训,在对在职干部普遍轮训的基础上,突出党政领导干部、青年后备干部的培训;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邀请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授课;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积极开展学历教育,与省委党校、武汉高校联办学历班,有力地改善了我市各级各类人才的知识结构,提高了理论水平;在党政人才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95%以上,35岁以下的占28%,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目前,我市享受_专项津贴的专业技术人才16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的13人,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2人,进入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的6人。
三是人才培养机制逐步健全。我们在认真落实中央、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同时,相继制定下发了一系列有关人才工作的文件,对全市人才工作机制、目标任务、方法措施和保障体系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坚持对各级各类专家拔尖人才实行优胜劣汰、动态管理制度,先后选拔培养各级各类专家拔尖人才45名,取消6名市管拔尖人才荣誉称号,起到了较好的鞭策激励作用。
四是人才的作用得到较好发挥。根据人才的各自专业特点,着眼于全市产业总体布局,对不同专业的干部进行了合理调配,大力推行公开选拔、公开聘用、竞争上岗等方式,使一大批熟悉农业、畜牧、林业、水产、水利水电等方面专业知识的优秀青年人才被选拔到相应岗位,为他们施展才华提供了平台。
五是招才引智取得较大突破。针对全市主导产业高级人才紧缺的实际,一方面,积极开展了各类人才招聘活动,先后组织人事、教育、卫生、农业、交通等机关事业单位专门赴武汉等地招聘人才,并与省内重点院校确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把引进人才与引智、招商结合起来,在招商的同时引进了大量智力资源,推动了我市经济发展。同时,市委组织部、人事局、农业局等部门积极向上争取,有针对性地邀请省、市专家学者来我市开展科技讲座、技术服务活动,深受群众欢迎。10月组织开展的院士专家行活动,通过召开专题研讨会、学术报告会,深入企业开展技术服务等形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把脉问诊,出谋划策,为企业技术创新攻坚克难,释疑解惑,为16家企业的20个技术项目进行技术咨询和攻关。活动所到之处,受到全市各界的热烈欢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12月16日在武汉东湖宾馆举办的武汉城市圈人才引进与科技合作洽谈会,其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影响之深远都是空前的。在此次会上签订了44项校市、校企合作协议,协议基本涵盖了工业、农业、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涉及机械、化工、新材料、医药、食品等多个行业。洽谈会上从高校引进了3名科技_,现场招聘了3名博(硕)士研究生,为高科技人才到我市创业开辟了新的途径。
二、存在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我市人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离省人才工作的要求和其他地市州还有较大差距,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政策不够完善,体制不活,资金不足。受相关规定和政策的约束,人才流动受单位编制、性质,人才身份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人才流通的渠道受阻,造成部分人才资源的流失与浪费。同时,由于财政困难,用于人才培养的资金严重不足,许多行业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因待遇不高、激励机制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大量外流。特别是一些优秀骨干教师和医疗技术人员流失现象尤为突出。各类高级人才奇缺,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
2、农村实用人才整体素质不高,具有示范型、带动型的实用人才较少。农村实用人才大多数是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田秀才,生产经营规模小,实力差,获取信息的渠道较为单一,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同时,对农村实用人才缺乏较为完善的组织、开发、管理机制。
3、我市企业改制后,受体制的影响,缺乏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有效培养与管理,并且此类人才数量较少,培养、管理还存在一定难度。
三、抓好今后一段时期人才工作思路及对策。
今后一段时期我市人才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_、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全省人才会议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断完善人才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人才工作环境,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为实现这一目标,具体而言主体是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1、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统一协调和宏观指导。加强人才工作政策体系建设,重点是协调有关单位全面清理现有人才工作法规,根据党管人才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进一步健全人才工作制度,出台相关政策并确保落实。落实党政主要领导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继续实施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定期联系会议制度、人才工作联系点制度以及市管拔尖人才联系制度,强化对人才工作的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
2、把握人才工作重点,突出抓好三支队伍建设。根据我市人才队伍的现状和打造实力、诚信、生态、和谐的战略目标对人才的要求,我市人才工作的重点是,大力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这三支队伍的建设,并以此带动和促进整个人才队伍的建设。一要突出抓好党政领导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党政干部队伍的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大力培养现代行政管理人才,造就一批适应公共行政、公共服务、公共管理要求的行政管理专家。二要突出抓好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加快建设一支具有强烈敬业精神、经营管理能力、开拓创新意识、掌握市场经济规律、熟悉国际经济和法律的企业家队伍。要依托高校和企业培训基地,建立覆盖广、多层次、开放式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体系。三要突出抓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以第五批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换届为契机,建立健全人才的评选、考核、管理机制。充分利用六大基地,加快培养熟练掌握先进技术、工艺和技能的高技能人才;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转移就业培训,积极推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提高农村人才队伍素质。
3、加快人才资源开发,培育壮大各级各类人才队伍。要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坚持实施项目引才、工程招才责任制,把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相结合,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和重大工程建设急需的中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4、优化人才创业环境,不断提高为人才服务的水平。要加强舆论宣传,大力营造四个尊重的社会氛围,积极为人才创业搞好服务、构筑平台,真正在形成环境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良好环境,树立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才、想干事给机会、能干事给岗位、干成事给地位的企业人才管理新理念。要大力开展各类人才评选表彰活动,实施人才回归工程,促进籍高层次人才、海外留学人才以各种形式为投资献智。同时,要组织市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健康体检和外出休养,开展全市技能人才比武活动,逐步完善人才的激励政策和保障措施。
人才工作专题报告【第六篇】
为深入开展反邪教斗争,进一步增强中小学生识别和抵制邪教的能力,我校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在学校开展了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明确指导思想为更好地号召青少年发扬雷锋精神,进一步增强广大青少年崇尚科学、反对邪教思想意识,提高他们防范抵御邪教侵蚀的能力,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学校决定在全体师生中开展以校园拒绝邪教为主题的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
三、开展教育活动。
1、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我校联系了市610办公室,领取了反邪教宣传vcd光碟、反邪宣传教警示教育宣读提纲,各种宣传挂图等学习宣传教育材料,向各处室、各年级下发有关文件,发放学习宣传教育材料。
2、积极营造教育氛围。4月份,通过校园led电子屏显示珍爱生命,拒绝邪教、崇尚科学,反对邪教、悬挂龙口市第五中学2012年反邪教主题活动横幅、校园广播站宣传等多种形式,为开展警示活动营造了浓浓的教育氛围。
3、举办了反邪教宣传图片展活动。4月中旬,设置新的宣传栏,张贴反邪教图片,组织学生进行观看。通过图片展活动,使广大学生了解反邪教斗争成果,大力营造反邪教的校园氛围。
4、以班级为单位召开反邪教主题班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邪教的本质。5、4月初,还组织学生集中观看了反邪教视频《李洪志其人其事》,深入揭批李洪志的丑恶嘴脸。
6、组织了反邪教知识问卷调查活动。4月11日,各班组织学生积极参与问卷调查活动,学生根据掌握的知识认真答题。通过问卷活动使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反邪教的有关知识,提高了识别和抵制邪教的能力。
7、以年级为单位举行反邪教演讲比赛活动。8、4月17日上午,我校联合市601办公室到校搞反邪教宣传工作,组织学生举行拒绝邪教签名活动,向学生发放了家庭拒绝邪教承诺活动倡议书,反邪教警示教育宣传资料等。
四、下阶段工作思路下阶段主要是落实长效教育机制,把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常抓不懈,把它提高到这是我们党和政府与邪教反动组织争夺下一代的高度来认识,把它列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渗透到思想政治课等社会学科中去,纳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之中,纳入日常的党团组织生活、学习和思想政治工作之中,提高师生员工的反邪教意识,使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扎实深入地开展下去。总之,反邪教工作是一个长期的,不间断的过程,我们将提高警惕,及时而有效地向学生宣传科学精神和进步知识,用科学知识来武装头脑,信科学,讲科学,积极打好反邪教的战役,努力营造一个健康、活泼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人才工作专题报告【第七篇】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抓好“人才强市”战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本是第一资本。人才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各级各部门要站在打造工业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充分认识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重大意义。
第一,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对国内外激烈竞争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新技术革命蓬勃兴起,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知识和人才已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谁拥有了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谁就拥有竞争和发展的优势。谁能把人才优势转化为知识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谁就能够赢得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从世界范围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竞争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世界各国纷纷制定新的人才战略,加紧对优秀人才的争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深入和世贸组织的加入,国内人才竞争也日趋激烈,各地也争先抢占人才制高点,相继提出各自的人才战略,并出台一系列重大举措,广纳群贤,引才聚才。从我市情况看,我市经济已进入快速增长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但是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日趋深入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市产业层次低、企业技术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日趋突出。要继续保持我市经济发展的强劲态势,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靠高层次人才,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为此,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和用好这一良好机遇,确立人力资本追赶是经济追赶先导的工作理念,牢牢掌握人才资源开发的主动权,大力加强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确保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第二,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必然。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_基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说到底就是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最重要的是强调以人为本,把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放在重要位置。从这个意义讲,科学的人才观与科学的发展观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各级领导必须强化“以才积力、以才蓄势、以才兴业、以才强市”的认识,更新观念,创新思维,形成以下共识:千资源万资源,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最具活力的资本;这本事那本事,善用人才是第一本事,人才战略是加快发展最重要的战略。在具体工作落实上更应切实做到,把人才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不断完善人才工作机制,搭建人才施展才华的平台,创造人才辈出的环境,使新密成为集聚人才之地、人尽其才之所。
第三,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是打造工业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结合新密实际,市委作出了打造工业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策部署。打造工业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固然要靠资金、靠项目、靠政策、靠环境等,但归根结底要靠人,核心是要抓住人才这个根本。目前,我市在人才竞争中还处于相对劣势,人才总量相对不足,分布和结构不够合理,截止去年底,全市人才总量不足4万人,仅占全市总人口的,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只占,高中初级职称比例仅为1::,与国际公认比较合理的1:3:6的职称结构比例差距很大。尤其是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外向型和创新型人才紧缺,选才用才的机制不活,人才发展环境不够宽松等问题突出,已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今后如果不能紧紧抓住人才这个根本,就更难以实现经济发展的提速、增效和进位,我们打造工业强市的目标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无论是反思过去,立足现在,还是着眼未来,要实现打造工业强市的战略目标,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不仅要有强烈的机遇意识,更需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造就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更需要全市上下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改革,加快人才结构调整,优化人才资源配置,集聚并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
总之,小康大业,人才为本。全市上下一定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_、_关于人才工作的决定精神上来,把行动凝聚到市委、市政府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部署的具体要求中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真正在思想上把人才强市战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制高点,努力形成育才、引才、聚才和用才的良好氛围与政策优势,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二、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重点在于培养高层次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既要有规模,更要有质量,坚持多出人才,出好人才。高层次人才主要包括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是人才资源的主体,也是我们通常所称人才的所指范围,对整个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培养用好了一个高层次人才,就可以带动一个人才群体;培养造就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就可以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因此,要坚持三支队伍一起抓,着重培养造就大批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尽快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强大人才队伍。
总体上看,我市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特别是高层次的人才数量较少,各行各业都面临着缺技术、缺专家、缺人才的局面,严重制约了全市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要把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按照不求所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但求所为的思路,探索规律,创新方法,努力为高层次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发挥才干创造良好的机制和环境。
一是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紧密围绕我市支柱产业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城市功能完善等工作,制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人才发展规划,使人才培养目标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统一,工作措施与体制改革方向相一致,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协调。
二是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引进一个人才,可能成就一个产业;流失一个人才,可能毁掉一个产业。要把引进人才与引进项目结合起来,与重大课题攻关结合起来,与重点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实现人才引进与项目对接,与产业互动,走出一条我市人才规模迅速扩大、人才结构不断优化的新路子。在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要把重点人才、高精尖人才作为引进工作的重点,尽快解决我市高级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使我市人才队伍“金字塔”的塔基越来越宽,塔尖越来越高。
三是建立和完善人才流动机制。人才作为一种核心资本,必须在流动中才能实现增值。要打破人才的城乡、地区、部门、行业、所有制界限,实现各类人才队伍之间、体制内与体制外人才之间、内外人才之间的彼此贯通和相互流动,为的振兴和发展积聚强大的人才力量。要采取有效措施,形成“用人不养人,留人不拴人”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要制定激励政策,鼓励人才到基层、农村和企业一线、艰苦地区工作,解决我市人才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三、管好用好人才的前提在于发现掌握人才人才作为一种资源,只有充分发现掌握,才能合理开发利用,发挥最大效益。当前,人才的定义范围越来越广,涵盖面越来越大,分布社会各行各业,对我们管好人才、用好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次人才普查是全面深化人才工作的第一步,目的就是要全面、准确、详细地摸清全市人才基本状况,拓宽人才工作视野,理清人才工作思路,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发展规划,为强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打下坚实基础。人才普查从形式上看,类似于人口普查、经济普查,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时间紧、任务重、标准质量要求高,可资借鉴的经验少,情况比较复杂。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艰巨性,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明确责任,扎实推进。
一是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各级各部门都要明确主抓领导,抽调精干力量具体负责,确保人才普查工作顺利开展。由于这次人才普查实行的是条块结合,希望各单位、垂直管理部门要和人事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积极完成普查任务,按时上报普查资料。现在已接近年底,大家的工作任务都很重,要统筹考虑,合理安排,精心组织,认真搞好普查工作,确保普查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二是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各级各部门要根据各自工作范围和职能,制定详细周密的工作方案,特别是要注意疏通没有直接隶属关系的普查对象,加强协调,搞好对接,明确任务,责任到人。要建立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主管领导要亲自过问,把握进度,把好质量,加强具体指导。每位直接从事人才普查的同志要增强工作事业心和责任感,高度负责,全身投入,认真工作,逐人逐项地核准核实情况,做到对象不漏、差错不出,高标准完成这次普查任务。
三是搞好沟通,加强督查。市人事劳动局要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积极协调好与各方面的关系;要加强工作督导,及时研究普查中遇到的问题;要加强工作调度,及时了解工作进度,督促各有关部门抓好工作落实;要严格督查把关,对走过场、统计走形式的,要进行通报批评。各单位要切实抓好落实工作,确保按时完成普查工作任务,对人才普查中遇到的问题,要加强沟通,认真研究,共同解决。同志们,这次人才普查是我市一项全新的工作,关系“人才强市”战略能否顺利实施。各级各部门要以认真求实的态度、扎实严谨的作风做好每一项具体工作,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这次人才普查任务,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准确依据,努力开创我市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人才工作专题报告【第八篇】
下面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人才工作专题报告大全【推荐8篇】”,民族振兴靠人才”。近年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高站位实施人才强县战略,高起点实施“人才计划”建设,建机制、破难题、优环境、聚人才,为加快建设新型生态旅游小镇、走正走好高质量跨越发展之路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
一、坚持党管人才,体制机制日趋完善。一是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人才工作全过程,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人才工作“指挥部”,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领导小组召开x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人才工作,有效破解了人才“引、用、留”等突出问题。二是健全完善政策体系。构建顶层法规文件、综合政策措施、配套实施办法、具体操作规程等四个层次的政策体系,人才政策的领先优势不断强化。制定实施了《加快建设人才强县的意见》、x条综合政策措施、x个配套实施办法,持续开展了产业人才、创新人才、科技人才“三大引才计划”,实施专业人才支撑、后备力量素质提升、乡土人才培育、社会事业人才集聚“四大育才工程”。全县吸纳产业人才团队x个、科技创新人才x人、急需紧缺人才x万人,兑现人才专项资金x余万元,人才政策叠加效应持续显现。三是强化人才目标责任制考核。研究制定《x县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明确各级“一把手”为人才工作第一责任人。年度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县市区、x个成员单位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县市区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引导人才工作任务落实、责任落实,人才工作驶入了“快车道”。
二、坚持筑巢引凤,聚育平台日益拓宽。一是实施柔性引才。依托援疆工作,创新人才智力帮扶模式,先后引进援疆省市交通、教育、医疗、农牧、林果等领域专家人才,依托“项目+资金+人才”抱团模式,组织开展了“千人计划专家行”“人才支持进万村”等招才引智活动x场,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x人次,达成项目合作x个,“援”字号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二是本土育才全面发力。紧抓乡情纽带,开展“引凤还巢”主题活动,破除“唯学历、唯奖项、唯帽子、唯论文”的人才导向,推行本土特色人才评价机制,吸引本土人才回归、项目回移、资金回流、技术回乡、信息回馈、智力回哺。同时,依托农牧民学校常态化开展“百千万”工程,形成了x个类别的本土人才工作室,培育各类“拔尖人才”x个,构建了“政治合格、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热爱家乡”的新时代本土人才队伍。三是发展问效用人才。坚持人尽其才、用当其时,持续引导各类人才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第一线干事创业、建功立业,用实践的“三昧真火”淬炼人才“真金”。
三、创优人才环境,拴心留人氛围日益浓厚。坚持“引进来、留得住、干得好”人才生态环境,为人才施展才华、干事创业提供良好环境。一是做好服务保障让人才“心有所安”。以绿色通道、服务专员、窗口服务和人才金卡“四位一体”,构建人才精准服务体系,提供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健、交通出行、职称评审等x项专项服务,解决人才来济发展后顾之忧。目前累计发放金卡x张。确定优质基础教育“定点储备校”x所,2020年为引进的x名高层次人才妥善解决子女入学问题。二是重视尊重人才让人才“心有所归”。县委、政府设立了人才日,连续组织开展“本土拔尖人才”“回乡创业之星”“智慧奉献奖”等评选表彰活动,布局建设了x个人才主题公园、主题大道,体现对人才的最高礼遇,营造爱才敬才、引才聚才、用才成才的浓厚氛围。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我们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主动担当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责任,下大力气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打造新时代人才向往之城,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