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社会实践活动论文优质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药店社会实践活动论文优质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药店社会实践活动论文【第一篇】
政治高考越来越倾向于考查能力,这抽象的能力培养使中学政治课不仅面临不断更新知识的挑战,重要的是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的考验,传统做法为提高能力,在高三阶段大搞题海战术,试图通过集中训练获得能力,但效果往往不佳。原因非常简单,能力内涵丰富,八种能力决非短时间内形成。因此我主张:从高一开始把时政引入课堂。有人说,基础年级学习时政没用,高考时新闻都成旧闻了,殊不知,时政虽然过时但用时政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却留下来了。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分析、综合、归纳、评价等高层次的能力。基于上述思路,我积极的进行了一系列培养能力的实践,从高考的效果来看,基本满意。现将一些做法总结如下:
一、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利用课堂教学有的放矢的引入时政。
直到目前为止,政治课给人的印象始终是讲大道理、背死教条、死记硬背、枯燥无味。这里有历史原因、社会原因、也有我们政治课自己的原因,如果教学与学生实际相脱节,与学生认识水平相脱节,结果学生听起来必然索然无味。要使学生学有所获,知行统一,就必须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出发,有目标的入时政。这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教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处理教材,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用精练的语言准确的传授基础知识,揭示知识内在联系,教会学生在体系中把握知识。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课本事例,恰当引入时政。从而使政治课教学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为了使引入的时政事例具有针对性,教师要注意博采,广泛选材,电视、广播、报纸、网络都是选材的常用信息渠道,要注意精挑细选、归类存档。一般来说这些材料最好是学生熟知的,别总搞独家报道。独家报道虽可以引一时之趣,却会使学生感觉到距离千里。因此我常从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经济半小时、生活、本市晚报等学生熟悉的材料中选择。学生常有“怎么我没有想到?”“原来个中竟有如此奥妙!”的感慨。渐渐也在日常生活中去寻找这种平凡中寓神奇的感觉,这种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政治课对生活的指导性,由此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和求知欲,并培养了良好兴趣下的自主学习精神。这比传授知识本身具有更大的意义。
二、在预习中引入时政,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本的精神,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预习在这一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引导学生搞好预习,我设置了“预习通知单”,一般预习通知单的设置要讲究方法,否则预习变成了家庭作业,会使学生感到厌烦。根据教材合理设置问题,巧妙引入时政是设置预习通知单的关键。如讲到“纸币和通货膨胀”时我设置了这几个问题:
(1)你手中有五圆假币,你会怎么办?这么做的原因?
(2)若你父母明天都涨一级工资,你认为一定是好事吗?
(3)物价是不是越低越好?
这样,从基础知识出发,小到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大到对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恰到好处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实践证明,学生希望得到这样的预习通知单,他们感到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未知世界在等着他们探索、发掘,而基础知识是采掘机。
三、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政治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往往造成“一言堂”的结果,为提高参与意识,我主张积极进行教学形式的改革。变政治课的“引人入睡”为“引人入胜”,使学生活中求获。具体的说我用以下几种方式在日常教学中加强时政训练。
(1)知识点评。
指在预习通知单的基础上,先让学生结合自己实际发表观点,列于副板书。然后,通过传授分析掌握新知识提高学生认识能力,课堂小结之后,请学生点评先列的观点,教师予以总结。这样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基本理论的目的性和趣味性,培养了,学生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下作业再设置拓展型的“学而用之”:你还能用这些知识分析那些现象?从而顺利完成知识迁移。
(2)时政快讯。
政治课不仅要重视课内所学,还要不断开阔学生视野。如果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其结果是非但圣贤书没读明白,窗外事也一无所知,学生视野狭窄,能力低下可想而知。为此我特设置了时政快讯栏目。时间一般是一周一次,但不确定,若重大事件发生时,甚至可以一天两次及时报道,组织者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教师。内容可以是国内外大事也可以是班内或学校的新闻。期末评选出反映知识点、热点的最佳新闻和典型材料的报道,对报道事件及时准确、报道效果反映很好的通讯员予以奖励。时政快讯活跃了课堂气氛,开阔了学生视野,使学生树立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思想。
(3)自由论坛。
我们常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在具体的操作中,由于课时所限、教学内容多的原因,真正让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并不多。因此,我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了自由论坛栏目。在这个自由的时间里,学生就某个问题畅所欲言,或辩论、或演说、或私语,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论题的确立、会场的组织都是学生,教师是配角。回顾一下,曾有许多热点问题我们讨论过,以政治为主,也有别的方面的,如:家庭投资与股票、再就业、大学生不包分配,科学幻想、以及中学生早恋等,讨论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合理评价他人的.观点,帮助他们提高认识水平和能力,教师可以发表意见,但话不宜多,重引不重论,否则,限制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创造力的培养。在自由论坛里,学生感到自己是生活的主人,主动发现问题,明是非、辨美丑,不经意中形成了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高层次的能力。
(4)课本剧。
课本剧是指为强化教学内容,根据课本题材组织学生编演的舞台剧的一种活动形式。一般来说,语文课的小说单元、外语课的口语训练常采用这种形式。为提高政治课的参与意识,我在立足政治教材的基础上,改进了这种形式以适合本学科教学的要求。具体作法是以教材知识点或某一社会热点为内容,借鉴成功电视栏目的形式如:焦点访谈、今日说法、新闻调查等,由学生担任记者、主持人、嘉宾,编演案例。在讲解《税收及其基本特征》《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框题时,我采取这种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小组为单位,评比出最佳主持人奖、最佳构思奖、最佳表演奖,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强化了基础知识,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了全方面的素质。
实践证明,把以上多种教学形式灵活运用于课内、课外,彻底地改变了传统政治课给学生的印象,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探索,拓宽了视野,发展了能力,带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抓住时机,提前开设热点专题课。
传统做法一般都是在高三下学期开设热点专题课,但由于学生以前很少接触时政,或知识零散,突然整整一本热点书都要在短时间消化,学生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都很大,知识接受效果差,更别说活学活用了。有人说,基础年级开设热点课实属浪费时间,到高考时热点都变冷点了,毫无意义。其实,我们讲哲学常说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应该明白,昨日的‘旧闻’和今天的新闻往往有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了解历史才能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有助于更深层次的把握知识,更重要的是用知识分析实际的能力是决不会过时的。我记得九六年至九九年设置了一些专题都没有白设,如:软着陆与宏观调控、国企改革、农村问题、亚洲金融危机、国际关系现状等,都很好的促进了九九高考的热点专题课。由于学生对事物的前因后果明了,理解新问题既深刻又轻松。节省了关键时期的学习时间,提高了复习效率。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根据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统一考虑。常言道:“教无定法,教贵有法。”素质教育要求全方面的能力培养,实践证明,从基础年级引入时政教育,积极采取多种有效形式促进学生能力形成,体现了教改与考改的一致性,是提高政治课实效、完成政治课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药店社会实践活动论文【第二篇】
政治高考越来越倾向于考查能力,这抽象的能力培养使中学政治课不仅面临不断更新知识的挑战,重要的是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的考验,传统做法为提高能力,在高三阶段大搞题海战术,试图通过集中训练获得能力,但效果往往不佳。原因非常简单,能力内涵丰富,八种能力决非短时间内形成。因此我主张:从高一开始把时政引入课堂。有人说,基础年级学习时政没用,高考时新闻都成旧闻了,殊不知,时政虽然过时但用时政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却留下来了。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分析、综合、归纳、评价等高层次的能力。基于上述思路,我积极的进行了一系列培养能力的实践,从高考的效果来看,基本满意。现将一些做法总结如下:
一、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利用课堂教学有的放矢的引入时政。
直到目前为止,政治课给人的印象始终是讲大道理、背死教条、死记硬背、枯燥无味。这里有历史原因、社会原因、也有我们政治课自己的原因,如果教学与学生实际相脱节,与学生认识水平相脱节,结果学生听起来必然索然无味。要使学生学有所获,知行统一,就必须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出发,有目标的入时政。这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教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处理教材,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用精练的语言准确的传授基础知识,揭示知识内在联系,教会学生在体系中把握知识。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课本事例,恰当引入时政。从而使政治课教学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为了使引入的时政事例具有针对性,教师要注意博采,广泛选材,电视、广播、报纸、网络都是选材的常用信息渠道,要注意精挑细选、归类存档。一般来说这些材料最好是学生熟知的,别总搞独家报道。独家报道虽可以引一时之趣,却会使学生感觉到距离千里。因此我常从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经济半小时、生活、本市晚报等学生熟悉的材料中选择。学生常有“怎么我没有想到?”“原来个中竟有如此奥妙!”的感慨。渐渐也在日常生活中去寻找这种平凡中寓神奇的'感觉,这种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政治课对生活的指导性,由此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和求知欲,并培养了良好兴趣下的自主学习精神。这比传授知识本身具有更大的意义。
二、在预习中引入时政,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本的精神,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预习在这一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引导学生搞好预习,我设置了“预习通知单”,一般预习通知单的设置要讲究方法,否则预习变成了家庭作业,会使学生感到厌烦。根据教材合理设置问题,巧妙引入时政是设置预习通知单的关键。如讲到“纸币和通货膨胀”时我设置了这几个问题:
(1)你手中有五圆假币,你会怎么办?这么做的原因?
(2)若你父母明天都涨一级工资,你认为一定是好事吗?
(3)物价是不是越低越好?
这样,从基础知识出发,小到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大到对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恰到好处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实践证明,学生希望得到这样的预习通知单,他们感到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未知世界在等着他们探索、发掘,而基础知识是采掘机。
三、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政治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往往造成“一言堂”的结果,为提高参与意识,我主张积极进行教学形式的改革。变政治课的“引人入睡”为“引人入胜”,使学生活中求获。具体的说我用以下几种方式在日常教学中加强时政训练。
(1)知识点评。
指在预习通知单的基础上,先让学生结合自己实际发表观点,列于副板书。然后,通过传授分析掌握新知识提高学生认识能力,课堂小结之后,请学生点评先列的观点,教师予以总结。这样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基本理论的目的性和趣味性,培养了,学生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下作业再设置拓展型的“学而用之”:你还能用这些知识分析那些现象?从而顺利完成知识迁移。
(2)时政快讯。
[1][2][3]。
药店社会实践活动论文【第三篇】
摘要:
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一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对这一倾向必须加以重视和改变。对高校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望规范其操作,提高其成效。
关键词:
主要内容:
1、问题的提出。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集中体现在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手段上,其中培养内容又直接表现在各高校对学生的课程要求和实践要求上。中国高等教育长久以来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脱离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实际,表现在人才培养上,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近年来由于受经济和物质资源的制约,这一倾向愈益明显,已经到了必须加以重视和改变的时候了。
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形式,是高校有组织、有计划地让大学生接触社会、参加社会活动、参与实际工作,从而达到认识社会、服务社会、认识自我,提高素质的重要教学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不单纯指团中央倡导的暑期社会实践,它应该包括在校大学生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和培养智能为目的的所有活动,是大学生现行课堂教学活动的补充和延伸。因此,“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是社会实践,实践教学、服务社会、社会调查研究、就业实践等也是社会实践,这些活动的目标是一致的,只是其表现形式存在差别而已。
当代社会竞争激烈,衡量人才的标准不仅仅是看其拥有的知识量,同时还要求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全国的大学生提出希望:“希望你们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要健康成长,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而且要向社会实践学习,自觉地投身于火热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这一席语重心长的话语高度凝炼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为大学生成才指明了前进方向。
各高校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和方式方法方面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为深入开展这一活动奠定了一定基础。但我们还应该看到,随着这一活动的`深入和发展,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在一些地方,在一些高校,轰轰烈烈的大学生实践活动正在偏离初衷,走向形式主义。具体而言,大学生社会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追求效益也成为必然。学生社会实践势必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管理,特别是可能带来生产安全隐患,所以企业一般都不愿接受学生社会实践。导致学校和学生在联系社会实践活动时往往遭遇相互推诿,影响社会实践的正常开展。大学生是社会实践的直接参加者和最大受益者,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提高其综合素质,成为社会上更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最终受益的是需要人才的社会和各企事业单位。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社会以及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在地区和单位也是受益者,但各方面对社会实践的认识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误区。一些地方或单位往往把接收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一种负担,而看不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因此,政府应加强对接受学生社会实践意义的宣传,并出台有关鼓励政策,同时学校也应主动、积极地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缺乏足够的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稳定的基地可以在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效率,可以增强实践环节的针对性,以解决课堂教学的难点和疑点;可以突出重点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但本科院校对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远不如高等和中等职业院校那么重视。由于没有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学生需花大量精力四处奔波寻找社会实践场所,就形成了“教学实习打游击、毕业实习靠自己”的局面,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只能是放羊式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就不可能有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总结。没有实践基地的教学过程和结果很不平衡,两极分化严重,部分学生甚至只是走过场,收效甚微。
社会实践成绩评价不够科学也是影响其效果的主要障碍之一。什么样的调查成果才使社会实践有价值,怎样的社会实践报告才算符合要求?许多学校现行的评价学生的实践活动成绩,主要依据为实践小结报告和接收单位意见、盖公章的情况等,对此学生们褒贬不一。,多数学生认为单凭小结报告和公章证明有一定的水分,因为有部分学生并未真正参加实践活动。同时,学校对于报告一般只有字数规定,而对内容、格式等要求不够确切,评选机制不健全,即使制定了奖惩制度也很难落实,社会实践活动搞得好坏与否也就没有多大的差别,这样很难调动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必须完成的主要实践环节之一,各高校都规定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然而,重视不等于就提高了认识。大学生在校内外的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中有较大的自由度,他们是否具有正确的社会实践认识和自觉主动的学习精神,是社会实践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一些大学生不重视实践环节,离开学校和老师,就在自由散漫中把时间浪费了;一些大学生心浮气躁,难以真正沉入基层,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拍几张照,写几个字,与其说是实践,不如说是旅游;与其说是搞调研,不如说是凑热闹。为了应付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检查,有的同学不知从哪里抄来的东西,既没有主题也没有体会,更有甚者直接从网上下载,没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收获。
4、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效的若干对策。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为使大学生社会实践得以顺利和有效进行,必须加强研究,旨在规范操作,以取得最佳效果。
要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效果,如果没有大学生自身的主动参与这个前提条件,纵有最好的条件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我们应针对就业制度的改革,人才市场对实践型人才的需求,引导大学生认清形势,努力调整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所修学科知识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以及同其他学科相结合的能力,鼓励学生向实践型人才发展。教育大学生明确知识、能力、素质的关系,使大学生认识到:只有自己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运用,才能使书本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素质,外化为自己的行为、成果;而且只有亲身实践,才能使自己增长见识,提高实践能力。通过制定一定激励政策,鼓励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
高校要有意识地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这是社会实践活动得以正常化、制度化进行的保证。社会实践要真正使双方受益,必须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那种一年换一个地方的形式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高校应推行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与企业合作,与其建立战略联盟关系,共同建设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力求资源共享、利益共享、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比如,核电和燃气轮机是国家中长期电力发展规划的重要方向,也是上海先进制造业近期急需发展的两大重点。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电气集团以此为突破口,联合建设了核电和燃气轮机两个工程研究中心,并签订了18个科研项目,已有一大批研究生在导师的带领下进入了本领域的科研实践,有的已经在其中崭露头角和显露身手,通过这种学校与企业共建创新研发中心——社会实践基地形式,在实践中推进了高层次人才培养。
高校应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指导。具体地说,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应在事前从确定主题与基地、预算活动经费、编制活动计划、实施活动方案、评估总结效果等各个方面,统一进行规划和部署,这样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才会更规范、更有价值。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之前。可开设实践活动指导讲座或课程,指导实践报告写作,培训组织实践活动的技能。同时也应指派认真负责的老师对学生的具体实践过程给予精心指导。
对大学生实践活动严格考核、科学评价。
社会实践考评条例要规范,做到奖惩分明,公平公正,实事求是,不让弄虚作假者有可乘之机。评价学生的实践活动成绩在以实践小结报告和接收单位意见、盖公章的情况为主要依据的同时,还应结合实践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情况及实践活动的成果一并评价,并且还应到实践点上抽查,以防止弄虚作假。同时规定社会实践成绩不及格或不参加社会实践者不能毕业。
此外,学校还应努力营造有利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良好的环境氛围,谋求社会的配合和支持。学校应呼吁社会各界要给予大学生社会实践以实际支持和帮助,包括建立科学的运作机制,给予一定的物质支持、精神鼓励和正确的舆论导向,热情欢迎、接收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提供资料、信息、场所、机会、必要的条件和方便,并与学校密切配合,避免学生弄虚作假现象,以多种方式共同督促和激励学生们投身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德秀.寻找人才培养模式突破,致力培养创新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6,(11)。
[2]陈传联.大学教育必须注重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求实.2004,(11)。
[3]刘军、陈刚、罗伟明.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中国高教研究[j].2000,(7)。
[4]申作青、刘志林.实践教学对提高大学生能力素质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4)。
药店社会实践活动论文【第四篇】
在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的过程中,小学生遇到的往往不是认知上的障碍,他们面临的更多的问题是情绪障碍,甚至有的学生出现抵制情绪。这就严重地制约了德育的发展。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学校的德育工作,如果仅仅只是停留在简单的说教上,就很容易忽视学生们的内心感受,也就很难把德育规范变成学生们的实际行动。鉴于这种情况,可以尝试通过课题研究这种形式,全面开展调查研究,进行原因与结果的归类分析,不断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小学生中开展德育,并不是一个只是由老师的教组成的简单的育人的行为,更是由学生参与到其中的一项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的活动。通过社会实践这种形式,学生从内心深处把各种道德品质的形成和人格的发展作为一种完善自身的要求,并且通过德育这种形式得到满足。在一项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德育的发展与人才的内在需要保持高度的统一,进行德育实践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优秀的人才,全面塑造人才,发展优秀的人才。
德育社会实践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们的德育成果进行检验,与此同时,社会实践也是推动学生的德育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因此,完善学生们的社会实践的激励制度有待于提高。通常情况下,在校园里这种评价体系过于笼统,不能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完善,还缺乏对学生们的个性的合理把握,无论对任何程度的学生们都采取同一种标准,并且这种评价体系还很不科学。目前,很多学校都没有重视这个标准,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由于老师们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少会从社会实践的角度去考核学生,这种做法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无论学生的实践能力如何,学生们的成绩都是一样的。很多愿意参与到社会实践中的学生都没有更多的机会,这一做法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他们失去探索知识的热情。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中,小学生们都面临着十分严重的课业压力,加上很多学校对社会实践这种活动并没有做出硬性的规定,导致社会实践活动只是一种形式。即使是部分小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也会缺乏一定的积极性,导致学生们学习的兴趣都不高,学生们对待实践都是采取一种游玩的态度。假如在社会实践中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的时候,有的同学就很容易出现打退堂鼓的现象,并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去面对社会实践,就导致学校的社会实践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也并不能达到锻炼学生的初衷。要充分认识到,德育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被动的事情,应该是学生这种个体自觉主动的追求目标。学生们通过社会实践,需要把内在的品德转化促进自身发展的需要。另外社会实践缺乏一定的创新,实践的项目总是一年年地重复着,并不具有鲜明的时代感。社会实践的形式基本上都有固定的模式和套路,很难激发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对社会实践的考核形式都是以学生们的实践报告为主要的标准,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并不能与学生们的.学习知识有效联系起来。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组织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全面开展德育工作,学校需要精心挑选责任心及其强并且相对的德育水平比较高的教师,不断充实班主任队伍。学校要坚持在每月的班主任的例会工作中,根据德育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展开科学的研究和探讨,提高社会实践的实践效果。班主任要通过每学期的论文评比工作,开展具体的德育工作研讨会,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层次。并且还可以不定期地邀请校外的德育专家到学校来组织演讲,提高教师们的德育理论知识。在学校内部开展一系列活动:每周组织一次国旗下的讲话,并且每周各个班级必须组织开展一堂内容丰富的主题班会课,并且在活动结束以后,有专门的人员组织检查,这项检查的结果还要纳入到班级每周的评分体系中,对每次的评分结果都要颁发证书以鼓励学生们,每次列出的活动方案都要及时地计入档案。为了使小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顺利开展,保持社会实践活动的可持续开展,面对小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教师们作出正确的引导,从中吸取经验,寻求正确的方法争取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取得成功。
药店社会实践活动论文【第五篇】
摘要:
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一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对这一倾向必须加以重视和改变。对高校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望规范其操作,提高其成效。
关键词:
主要内容:
1、问题的提出。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集中体现在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手段上,其中培养内容又直接表现在各高校对学生的课程要求和实践要求上。中国高等教育长久以来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脱离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实际,表现在人才培养上,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近年来由于受经济和物质资源的制约,这一倾向愈益明显,已经到了必须加以重视和改变的时候了。
2、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涵、意义。
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形式,是高校有组织、有计划地让大学生接触社会、参加社会活动、参与实际工作,从而达到认识社会、服务社会、认识自我,提高素质的重要教学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不单纯指团中央倡导的暑期社会实践,它应该包括在校大学生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和培养智能为目的的所有活动,是大学生现行课堂教学活动的补充和延伸。因此,“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是社会实践,实践教学、服务社会、社会调查研究、就业实践等也是社会实践,这些活动的目标是一致的,只是其表现形式存在差别而已。
当代社会竞争激烈,衡量人才的标准不仅仅是看其拥有的知识量,同时还要求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全国的大学生提出希望:“希望你们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要健康成长,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而且要向社会实践学习,自觉地投身于火热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这一席语重心长的话语高度凝炼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为大学生成才指明了前进方向。
3、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各高校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和方式方法方面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为深入开展这一活动奠定了一定基础。但我们还应该看到,随着这一活动的`深入和发展,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在一些地方,在一些高校,轰轰烈烈的大学生实践活动正在偏离初衷,走向形式主义。具体而言,大学生社会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追求效益也成为必然。学生社会实践势必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管理,特别是可能带来生产安全隐患,所以企业一般都不愿接受学生社会实践。导致学校和学生在联系社会实践活动时往往遭遇相互推诿,影响社会实践的正常开展。大学生是社会实践的直接参加者和最大受益者,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提高其综合素质,成为社会上更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最终受益的是需要人才的社会和各企事业单位。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社会以及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在地区和单位也是受益者,但各方面对社会实践的认识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误区。一些地方或单位往往把接收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一种负担,而看不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因此,政府应加强对接受学生社会实践意义的宣传,并出台有关鼓励政策,同时学校也应主动、积极地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缺乏足够的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稳定的基地可以在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效率,可以增强实践环节的针对性,以解决课堂教学的难点和疑点;可以突出重点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但本科院校对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远不如高等和中等职业院校那么重视。由于没有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学生需花大量精力四处奔波寻找社会实践场所,就形成了“教学实习打游击、毕业实习靠自己”的局面,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只能是放羊式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就不可能有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总结。没有实践基地的教学过程和结果很不平衡,两极分化严重,部分学生甚至只是走过场,收效甚微。
社会实践成绩评价不够科学也是影响其效果的主要障碍之一。什么样的调查成果才使社会实践有价值,怎样的社会实践报告才算符合要求?许多学校现行的评价学生的实践活动成绩,主要依据为实践小结报告和接收单位意见、盖公章的情况等,对此学生们褒贬不一。,多数学生认为单凭小结报告和公章证明有一定的水分,因为有部分学生并未真正参加实践活动。同时,学校对于报告一般只有字数规定,而对内容、格式等要求不够确切,评选机制不健全,即使制定了奖惩制度也很难落实,社会实践活动搞得好坏与否也就没有多大的差别,这样很难调动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必须完成的主要实践环节之一,各高校都规定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然而,重视不等于就提高了认识。大学生在校内外的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中有较大的自由度,他们是否具有正确的社会实践认识和自觉主动的学习精神,是社会实践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一些大学生不重视实践环节,离开学校和老师,就在自由散漫中把时间浪费了;一些大学生心浮气躁,难以真正沉入基层,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拍几张照,写几个字,与其说是实践,不如说是旅游;与其说是搞调研,不如说是凑热闹。为了应付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检查,有的同学不知从哪里抄来的东西,既没有主题也没有体会,更有甚者直接从网上下载,没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收获。
4、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效的若干对策。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为使大学生社会实践得以顺利和有效进行,必须加强研究,旨在规范操作,以取得最佳效果。
强化大学生注重社会实践意识。
要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效果,如果没有大学生自身的主动参与这个前提条件,纵有最好的条件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我们应针对就业制度的改革,人才市场对实践型人才的需求,引导大学生认清形势,努力调整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所修学科知识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以及同其他学科相结合的能力,鼓励学生向实践型人才发展。教育大学生明确知识、能力、素质的关系,使大学生认识到:只有自己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运用,才能使书本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素质,外化为自己的行为、成果;而且只有亲身实践,才能使自己增长见识,提高实践能力。通过制定一定激励政策,鼓励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
高校要有意识地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这是社会实践活动得以正常化、制度化进行的保证。社会实践要真正使双方受益,必须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那种一年换一个地方的形式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高校应推行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与企业合作,与其建立战略联盟关系,共同建设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力求资源共享、利益共享、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比如,核电和燃气轮机是国家中长期电力发展规划的重要方向,也是上海先进制造业近期急需发展的两大重点。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电气集团以此为突破口,联合建设了核电和燃气轮机两个工程研究中心,并签订了18个科研项目,已有一大批研究生在导师的带领下进入了本领域的科研实践,有的已经在其中崭露头角和显露身手,通过这种学校与企业共建创新研发中心——社会实践基地形式,在实践中推进了高层次人才培养。
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科学指导。
高校应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指导。具体地说,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应在事前从确定主题与基地、预算活动经费、编制活动计划、实施活动方案、评估总结效果等各个方面,统一进行规划和部署,这样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才会更规范、更有价值。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之前。可开设实践活动指导讲座或课程,指导实践报告写作,培训组织实践活动的技能。同时也应指派认真负责的老师对学生的具体实践过程给予精心指导。
对大学生实践活动严格考核、科学评价。
社会实践考评条例要规范,做到奖惩分明,公平公正,实事求是,不让弄虚作假者有可乘之机。评价学生的实践活动成绩在以实践小结报告和接收单位意见、盖公章的情况为主要依据的同时,还应结合实践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情况及实践活动的成果一并评价,并且还应到实践点上抽查,以防止弄虚作假。同时规定社会实践成绩不及格或不参加社会实践者不能毕业。
此外,学校还应努力营造有利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良好的环境氛围,谋求社会的配合和支持。学校应呼吁社会各界要给予大学生社会实践以实际支持和帮助,包括建立科学的运作机制,给予一定的物质支持、精神鼓励和正确的舆论导向,热情欢迎、接收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提供资料、信息、场所、机会、必要的条件和方便,并与学校密切配合,避免学生弄虚作假现象,以多种方式共同督促和激励学生们投身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德秀.寻找人才培养模式突破,致力培养创新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11)。
[2]陈传联.大学教育必须注重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求实.,(11)。
[3]刘军、陈刚、罗伟明.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中国高教研究[j].,(7)。
[4]申作青、刘志林.实践教学对提高大学生能力素质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4)。
药店社会实践活动论文【第六篇】
:开展自助性社会实践,既能帮助学生自己解决假期中的学习困难,又能提高自己的组织、沟通、总结能力,还能减轻家长的负担,为社会作贡献。如何有效组织学生开展自助性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和老师既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不闻不问;既要充分发挥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主体作用,又要发挥学校和老师的组织和管理作用。
:自助性;社会实践;发动者;管理者
假期社会实践是培养锻炼学生能力、陶冶思想情操、提升自我的重要活动,也是学校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活动载体。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适当培养自己融入社会、服务社会能力的同时,如果还能够开展自助性的社会实践,那么既能帮助自己解决假期中的学习困难,又能提高自己的组织、沟通、总结能力,还能减轻家长的负担,为社会作贡献,可谓一举多得。如何有效组织学生开展自助性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们应认真思考并为学生出谋策划的事情。
社会实践本身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组织活动能力。开展互助性社会实践,让学生把同学组织起来,进行互帮互学,本身就是一个提高自己组织活动能力的过程,从信息的收集、电话联系,到结对互帮活动的开展,不但要有极大的耐心,更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但学生的生活毕竟仅局限于家庭和学校,相关信息量不够,时间上也不允许,因而学校和老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做一些前期准备工作。学校教务处可以根据学生学籍册中登记的信息,把学生按生活的小区为单位归类,让学生按生活区域远近自行组合小组,学校提供联系方式,必要时学校还可以联系其他学校,要求提供相同信息,便于学生组织和联系。校团委或学生处组织相关学生召开社会实践预备会议,确定具体的负责人,明确工作要求和注意事项,落实学生自助活动的具体内容,小组成员要有具体分工,做到各司其职,又精诚合作。班主任在班级做好各项宣传工作,强调具体活动的注意事项,并以校讯通的方式告知家长,以取得家长支持配合,最好能确定一个有责任心和工作能力的家长负责帮助小组成员确定合作学习场所,解决小问题,并负责和老师沟通。学校还应该向各小区居委会发出倡议书,讲清楚学生在假期自助学习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并把学校和老师不能解决的可能情况告知居委会工作人员,希望各基层社区为学生活动的开展提供场地,并协助管理。至于具体怎样联系同学,以什么方式开展活动,时间地点的安排等等许多繁杂的工作,就留给同学们自己处理,但学校、年段、班主任应在不同的时间段及时收取相关信息,时刻与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学生的人身安全。
假期作业的辅导和答疑解难一直是家长担心的事情,现在通过学生的互相帮教,在同年级或不同年级中总是有一些学生成绩优于同龄人的学生,由他们来帮助,取得的效果也许会优于课堂和老师的传授,毕竟同龄人之间易于沟通。但我们也必须预防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应对准备。首先,安排老师定期释疑解难。学生的互助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难题,学校这时就应该有统一的安排,以班主任或学科教师家访的形式,定时派老师到各个小区,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用远程教学的方式,安排老师开展电视课堂,通过电视、视频,qq等形式,集中讲解作业中的难题和课外资料中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帮助学生释疑排难。其次,收集反馈意见及时解决。学生自助毕竟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效率不高、纪律涣散、同学纠纷等问题也随时会出现,学校方面特别是班主任必须随时和负责的学生保持联系,收集各种信息,掌握互助小组的动向,及时提醒相关同学,进行电话沟通,必要时还可以家访,让家长甚至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帮助解决问题,督促学生开展互助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再次,建议家长参与组织活动。单纯的学习互助势必影响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长久性,各个学生家庭都会在假期安排一定的外出旅游活动,小组成员各行其是,不但影响互助学习的时间统一,还会分散各自的注意力。假使能建议家长利用各自的便利条件集中组织旅游,不但能丰富互助小组的活动内容,还有利于小组成员的感情交流,长久来说,既能让活动持久继续,又能大大提高成员的参与积极性,做到一举两得。
活动结束并非意味着曲终人散,各小组负责人必须负责收集相关的活动材料,进行总结,这样既能生成活动的最终报告,完成假期社会实践的理论成果,还能让学生和老师在既成的报告中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学生自助性活动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学校在放假前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出明确要求,特别要求各社会实践小组要把参加社会实践的总结报告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来完成,学校还可以此作为评价班级假期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提请班主任重视,教导处以学生报告中记载的人数和次数来评定学生的社会实践考核分计入学籍册。学生处要在活动前印刷活动报告表格和相关资料,明确要求自助小组在活动结束后的规定时间上交活动总结报告,详细记录活动的成员人数、活动内容、活动结果、存在问题、应对策略等,在新学期开始后作为班级和班级团支部假期活动的成果进行考核。班主任可以通过校讯通以及微信和qq等通信平台,随时提醒本班学生及时记载活动内容,要求学生分工完成相关的任务,临近结束时更要电话提醒学生分工完成报告的生成和交流工作,必要时班主任还可以在小范围内召集各小组负责人,对完成社会实践报告提出相应的要求和指示。
假期社会实践的总结评比是各所学校在新学期开始时的常规性工作,评选社会实践优秀团体和先进个人是以往活动的保留项目。让学生开展自助性社会实践还应该从其他几个方面来考核评定活动的成功与否。第一,与自助的效果挂钩。学校起初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检查测试,年级组、学生处可以根据自助小组成员考试的成绩进步大小来作为依据,评定优秀自助小组和优秀社会实践个人,并计入学籍册中作为学生考核的加分点。第二,与家长的口碑挂钩。由于各自助小组成员可能来自于不同的年段、甚至不同的学校,自助效果的摸查可能很难,负责考核评比的学生处或团委可以适当联系相关的成员特别是家长,听取他们的反应,从这些分享的“药店社会实践活动论文优质10篇”,与小组活动亮点挂钩。学生自助重在对小组成员学习成绩的帮助和提高上,这无可厚非,但考虑到自助活动的长期性和成员参与的积极性,学校考核评比先进的时候还要考虑小组活动的亮点,看看小组开展了哪些异于其他小组的活动,从这些活动的开展对提高小组成员的学习成绩、调动成员学习积极性、凝聚小组合力等方面作为评选优秀自助团队的标准和依据。随着新高考制度的推进,2017年上海和浙江两地完成第一轮新高考,2018年全国又将有六个省市加入到新高考的行列。新高考把一考定终身改成几次考试的综合结果取胜负,这样势必会让部分学生不走寻常路,各个击破分时间段先攻下某门课程,例如选政史地的考生可在第一次考试中先攻历史或地理,考出好成绩后放弃该学科专攻政治或地理,还可以多花时间到高三统一时间考试的语数外三门课上,要达到这样预期的效果,势必要求学生在提前完成考试的那门学科上花费足够多的时间,但学校的教学节奏不可能大踏步前行,这就需要学生在课余自己参加课外的培训班,提前完成教学任务,才能在第一次考试中占得优势,考出好成绩。于是乎,在高一到高二的社会实践(也可以在平时的周末假期)中,学生的自助性社会实践活动将会被更多的学生和家长认可。
药店社会实践活动论文【第七篇】
201x年x月x日,我们“齐鲁情”大学生支农促进会滨州社会实践一行14人,来到了此次社会实践的目的地—滨州市无棣县马山子镇帝赐街村。到达小学门口,眼前呈现的是我们会流着泪笑着回忆的一幕:密密麻麻的踢拉着拖鞋的孩子和村民,走在前边的村领导,随后又赶来的镇领导,以及墙上贴着的醒目的:欢迎”齐鲁情”大学生来我村支农支教。这个阵容创造了齐鲁情的一个历史记录。为期十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拉开帷幕,同时也是我们迄今为止生命中最神圣的开始。随后的10天,14位队员都投入了最大的热情去支教,去调研,创造了属于每个人的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
一、支教篇。
(1)传统支教。
我们所有的课程教学工作全部围绕着我们协会的支教宗旨“传授理念,培养兴趣,拓展视野”展开。具体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安全自救课以及十一运会特别体育课。具体安排是一天4节大课,每节课1小时。在经过对当地孩子的深入了解以及家长们的亲切交谈后,我们发现当地对孩子学习英语的呼声特别高,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加大了英语的份量。这10天里他们学会了说普通话,知道了见到老师家长要礼貌的问好,也有了较为实际的理想和走出去的信心。
(2)其他支教教活。
1、家长会。
鉴于农民认识有限,对待犯错的孩子往往采取非打即骂的方式,不仅造成家长与孩子关系紧张,也容易扭曲孩子心理,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通过 开家长会的形式把我们平时收集到的关于怎样科学的教育孩子的知识介绍给家长。本次家长会主要包括3个部分:如何更好的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如何看待女孩的教育问题,以及怎样协助孩子学好英语。
通过这次家长会,家长们更了解了如何科学的教育孩子,融洽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促进了孩子健康成长。
2、小学生运动会。
为增强学生体质,响应国家全面健身的号召,同时宣传济南十一运会,体现“和谐中国,全民全运”,提高学生对全运会的关注和认识,在全校形成团结向上的氛围,特举办“学生运动会”。此次运动会右6个项目:绑腿跑,趣味投篮,跳绳接力,背靠背运篮球,托乒乓球接力,赛跑。主要是一些团队合作需协助地项目。
经过此次运动会,孩子们知道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懂得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此后的日子里也更多的见到了他们之间地互帮互助。
3、法律宣讲。
鉴于农民信息渠道的不畅通,我们有专门播音队员每天通过大喇叭广播的形式把我们平时收集到的信息传递给村民,加强村民的预防各类危机意识,了解国家最新惠农政策,增强了村民的法律素养。
二、调研篇。
一次完整的社会实践,调研必定是重头戏,支教的最终也是为调研服务的。利用支教拉近我们与村民之间的距离,是我们最大程度的深入农村,走进农民,获得最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调研资料的最为有效的途径。
我们本次社会实践的`大课题是:关注现行经济形势下农村劳务输出的影响。农业剩余劳动力输出地常见问题的调查研究,以本次社会实践地点滨州市无棣县马山子镇帝赐街村为例,调查研究农村因劳务输出而产生的留守儿童问题(包括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思想状况等)、空置房问题、青壮年外出打工所引发的土地流转问题和宅基地流转问题、农村养老问题、劳务输出对农业生产力的影响等系列问题。
通过我们全体队员的实地调查,了解了农村劳务输出后的现状,我们对当前这一领域所反映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有了最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调研资料,并通过对一系列的原始数据的整理,已经形成一定数量的优秀实践报告,正处于后期完善之中。本次调研发现一些农村存在的问题,已经努力向乡建中心和当地政府提出较可行的农村改革方案。我们相信,本次调研一定会为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三、生活篇。
左臂系着红领巾,胸前带着队员牌,这是“齐鲁情”下乡时统一的标志,不用别人提醒,队员们每天都默默的认真的做好。这个,就是信仰下的生活。
生活无非包括吃饭,娱乐与休息三块内容,应该说这里做的还算条理。我们有严格的作息时间表(6点起床,23点睡觉),每天固定的时间起床,跑操,吃饭,授课,调研,开会,睡觉。自己做饭是个挺大的问题,用大锅。我们将队员分成三组,轮流当班,10天的饭菜任务成了大家一试身手的场地。
四、几个感动的瞬间。
2、结束前的最后一个下午,给孩子们发奖,孩子们都哭了,哭着说舍不得我们。
本次为期十天的社会实践关注社会,关注农村,为当地村民带去科技与法律以及国家最新政策;以我所学,回报社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下乡队员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实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更好结合,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我们也通过自身努力展现山东经济学院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树立山东经济学院社会形象。
药店社会实践活动论文【第八篇】
首先我跟家教学生的家长进行了交流,初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课程进程以及在英语方面的学习态度。通过与家长的接触我了解到:学生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属于厌学的态度,而且对于英语的学习没有任何激情,基础较差。而且经常因为不用心学习而受到老师的冷漠和父母的责骂。了解到这样的现状,我不能无动于衷,我就与这位学生进行了交流,我了解到,其实并不是他自己对英语完全的厌恶,只是在基础差的基础上家长和老师对自己的期望太高从而造成了自己的自暴自弃,从而产生了对英语的恐惧和厌学。了解到这一特殊性,我特地去查找了关于厌学这一方面的心理资料,明白这是一种典型的针对学习的逃避心理,从而也找到了应对的措施,那就是要及时地予以鼓励和支持,鼓励学生继续学下去,在出现困难的时候要给与指导性的帮助与支持。在得到资料和对策的支持,我一扫先前的犹豫与迟疑,对症下药。首先,我并不急于给该学生进行学习上的`辅导,而是先给学生进行了一个基础测试。当然,这些测试的题目都是很简单很基础的关于英语方面的题目,可以说是那种只要学过英语,就肯定会正确作答的题目,其目的显而易见,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并不是不擅长学习英语,而且自己的英语还是有救的,还是有提升的必要的。果然,在我批改完整张试卷之后,尽管也有一些错误,但是正确率很高,我对学生的表现予以了充分肯定,学生也很开心,并表示这是他第一次得到老师的表扬,自己的信心也得到了满足。
经过了将近一个月的家教生涯,现在的我对于“老师”这个称谓不再陌生,当别人称呼我“老师”时,虽然还有那么一点点别扭,但却没有了昔日的逃避与羞涩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虽然我的兼职工作只是沾上了“教师”的一丁点儿边,可我却分明感受到这两个字给我带来的自豪和快乐。然而当我告别了家教职务时,原先那再熟悉的称谓,却在瞬间只留下陌生的晕印,一圈又一圈,令我伤感,令我留恋。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新月异的社会,我觉得大学生应该转变观念,不要简单地把暑期打工作为挣钱或者是积累社会经验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借机培养自己的创业和社会实践能力。现在的招聘单位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作为一名大学生,只要是自己所能承受的,就应该把握所有的机会,正确衡量自己,充分发挥所长,以便进入社会后可以尽快走上轨道。在这次暑期的工作中,我懂得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获益良多,这对我今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程度上的启发。这次的打工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起点,我相信这个起点将会促使我逐步走向社会,慢慢走向成熟。从事教学工作需要与人“交心”:在教学中不能够“闭门造车”、“一叶障目,不视泰山”,要多与外界交流,掌握更多的信息,丰富自己的教育背景。我注意了与家长的交流,一方面更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有利于我“有的放矢”;另一方面我及时将教学进展及时反馈给家长,有利于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同时,我还向多位我以前的老师请教,他们的经验都给了我莫大的帮助。
药店社会实践活动论文【第九篇】
这个寒假,我参加了黄江镇2009年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活动。时间飞逝,很快,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就结束了。在这一个月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在许多方面也有所提高,例如,在交际能力上,我比以前开朗了,更加主动的去认识朋友,跟同学们聊天等等。在这一个月里,镇政府组织了很多活动。例如,组内交流活动,由各小组组织一个内部活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社会调查活动;兴趣培训活动;第一桶金活动。
组内交流活动中,我们“三黄组”组织了一次打羽毛球的交流活动。我们组织组员一起去打羽毛球,促进各组员的感情。在活动中,我们有说有笑,玩得不亦乐乎~!玩累了,我们就一起去麦当劳填饱肚子。在其中,我们各自说说在大学里的生活,对大学学习的看法,交流交流一下我们的经验。这次的组内交流活动,使我的交际网扩大了不少,认识了很多同学。
接着,7月25号这天,我们进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那天,我张文乐,陈勇同学和志愿者黄先生去探望孤寡老人张老人。据张老人说,他5岁的时候就盲了,现在已经86岁了。可以想象他这81年的不见天日的生活有多么的困难,有多么的艰难。那时,我觉得张老人真的挺可怜的。他住的屋子很残破,很旧。我想为他做点什么,但是,我又不知道我能够做些什么。我真的真的不知道。我也只能在这里和他聊天,说说话,为他的生活增添一点色彩。我听黄先生说,政府每个月都会组织一些志愿者来探望这些孤寡老人。的确,他们最需要的就是社会的帮助。我由衷的希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能够为这些孤寡老人做更多更多的东西,使他们都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
在兴趣培训活动中,我参加了交谊舞培训班。因为培训班里,我们男生比女生还多,所以,我们的舞蹈老师何老师就交我们跳叉叉舞。虽然,我们只有三天的学习时间,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十分认真的学习。我知道,我们参加了这次活动的学生都对舞蹈有一定兴趣。在这短暂的三天里,我们学习到了如何和别人更好的配合,更加增添了我们男女同学彼此之间的认识。从中,我也变得不再那么的羞涩,能主动的邀请女同学一起练习舞蹈。
在社会调查活动中,我觉得这是我们比较辛苦的一次活动了。在这活动的几天里,我们在我们住的三条村的工厂里和到镇上的一些企业里询问。因为,我们的主题是有关企业等单位使用什么样的人才。在活动中,我们当然会遇到一些困难。例如,企业领导并不想见我们,或者只跟我们聊了几句就走了等等的问题。但是,我们并没有气馁,因为这是考验我们能力的时候。我们也只能继续坚持。最后,我们终于完成了我们的调查活动。虽然,我们在社会调查汇报会里面,发现我们的调查工作和其他组还有一定的距离,有一定的不足,但是,我们并没有灰心丧气。因为,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无论在勇气方面,吃苦耐劳方面,还是在应变能力方面,我们都有了一定的进步。所以,我们是获益不浅的。
最后,我们进行最后的一个活动----第一桶金。第一桶金,为期10天,在这10天里,我们各组成员都发挥出了自己应有的水平。我们卖的东西都得到了广大人民的一致好评。为什么这么说了?因为他们都光顾了我们的每一个摊位。而且还不只一次了。这次活动,是我们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最辛苦的一次活动了,为期10天,下午早早的就在公园正门摆好摊。面对着炎热的太阳,热得满身大汗。虽然辛苦,但是我们都没有过多的抱怨,因为,这是我们第一次做生意,第一次挣钱,我们要全力以付,做到最好。第一桶金活动,使我明白了做生意的艰难,明白了挣钱的不易。虽然总体上都不错,但是,我们付出了这么多的辛苦,才挣到那么一点点钱,有些组的比我们的还少了。现在,我明白了父母的辛苦,父母挣钱的不易啊!也真正明白了“一粒一滴汗,粒粒皆辛苦”的含义。以后,我要更加节省的发钱了,挣钱不容易啊!
这次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使我在许多能力上都有所提高。我真的感到很高兴。
药店社会实践活动论文【第十篇】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巩固加强思想政治课的地位,是切实提高教学实效的前提。
每个学生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他们在此环境中接受的各种信息,对于道德素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从本次调研的数据分析可看出,当代青少年学生,获得社会生活信息的渠道,无论城乡都以广播电视为首,其次为报纸刊物,但在此后的具体选项上城市与农村差别较大。农村学生的选择为“政治课”(时隔两年的两次调研,学生对“政治课”地位认同是一致的),而城市学生的选择则为“家庭”,这反映了目前在城乡差别仍存在的情况下,学生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生活,所受到的社会影响是不同的。也从一个方面有力地说明政治课教学对于青少年学生正确了解并认识社会,有极重要的意义。这块阵地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目前在农村尤其如此。对“其他课外活动”这一选项,城市学生将其排在第7位。而农村学生则将其排在“政治课”之后的第4位。考虑到我国目前仍有7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而我国农村目前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总体水平不高,因此,学校教育中德育的意义是不言自明的。与此相关的另一个明显现象是“团队活动”选项,93年调研中在农村被排在第六位,在城市则被排在第八位(最后)位;而到95年城乡均把它排在第八位。这表明,目前学校中的团队活动已经被削弱,亟待加强。在调研中,许多学校干部反映的情况也证实了这一点,而积极活跃的团队活动多年来一直是强化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规范的学校教育中,课程设置问题无疑是教育教学的基本问题。调研中就思想政治课设置问题对于学生所做的调查,反映出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要求。在征求学生对初一年级政治课的意见时,农村学生绝大部分(占91.3%)认为有必要学习,只有5.7%的学生认为要精简。这与他们中许多人仍把政治课做为获取社会生活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密切相关。而城市的学生中,认为有必要学习的占58.1%,有37.7%的人认为应精简,只有6.9%的学生认为不必再学。
在征求对初二社会发展简史内容的意见时,两次调研城乡学生意见大体一致,88%的同学认为需要学习;有10%的城市学生认为可以不学;农村则有2.8%的学生认为可以不学。在教学内容的要求上,也大体如此,农村有2.8%的学生认为可以不讲古代的事,多讲现代的事;城市持这一意见的学生比例9.3%。从学生们的反映看,他们还是希望学习简史课程,但应注意解决好与历史课的区分。
对初三年级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课程,大部分学生都要求开设,但城乡学生在这一问题上的差别较大。农村有93.9%的学生要求开设此门课程;城市有相同要求的则为68.2%,另有10%的学生认为可不必专门开设此门课。在问卷中反映该门课程“知识过深,难于理解”的占14%。
在调研过程中,许多处于第一线的政治教师和教研同志都对思想政治课的命运乃至青少年道德品质的滑坡问题深表忧虑,他们尖锐地指出:目前思想政治面临的是严峻的生存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就是一句空话。作为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他们迫地希望了解当代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而学生所接受的学校教育又从来都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进行的。目前学生和学校教育受社会上“下海经商”形势的影响很大,德育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教育有被逐步淡化的倾向。我们必须看到并承认,市场经济大潮在冲击着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对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可信度产生着负面影响,使得教学实效有所下降,导致少数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程产生怀疑甚至抵触情绪。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而放弃这块阵地。
二、以高度的责任心,保证思想政治课课程设置及教材内容的相对稳定性和科学性。
1936年,在中央关于改革思想政治课的精神指导下,广大师生和教研人员共同付出了许多努力,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好不容易才取得了一定成果,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真正有了突破性的提高。但92年突然另起炉灶,全面使用新编教材,而新教材与原来的改革实验教材比较,又不很成熟,差距较大。这种对新编教材不经实验就全面推开的做法,搞得下面的师生无所适从,措手不及。
这个冲击波对于广大政治课教师和科研人员为提高教学实效所做努力的影响也是负面的。调研中,师生和教研人员一致反映:思想政治课改革历时多年,这期间教师年年备新课,年年是“老兵新传”。一些多年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和科研工作,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及教研人员特别指出,教材不是形势报告,不能跟风赶形势,这样做既不严肃,不利于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和威信,也不利于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编写。教材紧跟形势走,一旦形势发展变化,又要不断增删改动,显得十分被动。这一点已经被实践的发展所证明。
调研中通过调查问卷和召开不同层次、不同形势的座谈会,征求了师生对现行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的改革要求。城市学生中有57.4%、农村学生中有28.6%的人认为“课程设置是好的,但教材内容引不起兴趣”。结合教师及教研人员在历时两年多时间里,一直反映教材不成熟的.问题。说明这一问题应引起充分重视并尽快研究解决。否则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就无从做起。
为了解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调研中专门针对已经学完初中全部课程的学生设计了知识问卷。让他们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接受测试。以检验知识的获得和巩固情况。测试数据表明:现行设置的四门课程中,道德部分得分率最高;其次为法制部分;简史93年为16.57分,95年上升为18.94;而社建由93年17.11分降为95年的15.64,考虑到不同课程之间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具可比性,因此不能仅从各门课程得分的高低排序断定其教学效果,但各门课程持续调查的排序情况,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同课程的教学效果。从整体上看,城市的平均分为81.3,农村为67.1,相差14.2分,两次调查变化较大的是简史与社建的排列次序与平均分数的差距:93年测试,社建为17.11分,排第三位,简史为16.57,排第四位;两者平均分相差仅为0.54分,到95年简史为18.94分,排在第三位,而社建为15.64分,排在最后,且平均分相差达3.3分。
值得注意的是,93年在武汉市某学校参加测试的总共3个班级中,其中高一年级有两个班级,高一(1)班47人为通过中考升入高中的常规班级,而高一(2)册则为由初中直接升入高中的实验班,从测试数据看,两个班级的平均得分都在8o分以上。平均分仅相差3.05分;最高分之间相差2.5分;最低分之间相差5分,均不到一个分数段,差距并不明显,这说明93年以前思想政治课改革的成绩是应该肯定的。调研中,学生们对课程改革热情很高,对道德法制、简史、社建等课程提出改革要求的学生,分别为总人数的36%、11.5%、13.9%(因三项可同时选择,因此总体大于1)。对各门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如下:
1、对道德及法制常识课程改革的要求:(1)理论联系实际要更多些,要能回答实际社会生活中的问题;(2)加强传统美德教育;(3)内容更简化一些,多介绍一些新制订的法令;(4)单独开设法制课程,请专门人员来讲,应多选择一些案例;(5)讲课内容更生动一些,在数学方法上,多开一些讨论课。
耐人寻味的是,城市学生中有30%以上提出在教材中增加一些关于传统道德的介绍的要求;而农村学生则有25%以上提出要增加肃清封建影响的相应内容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改革进程中,不同社会环境对学生思想的不同影响。在社会转型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现代化进程所产生的一些弊端特别是道德的滑坡现象,如竞争中的虚假、人际关系的淡漠等,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道德的某些积极方面,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仍有其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而农村经济文化的不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则迫切要求打破束缚其进步的某些落后的传统道德观念。这也从一个侧面使人看到,在社会转型期,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化作用,有着其独特的双重意义。强化、优化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对于培养中华民族跨世纪的新一代劳动者和接班人,其深远的社会意义必定远远大于其知识意义。要增强实效,就应该在教材内容的改革上有的放矢,注重针对性,加强科学性。
2、对社会发展简史课程改革的要求:(1)应以现代社会的知识为主,着重讲社会主义的发展,有说服力的讲资本主义情况,特别是认真介绍总结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演变的原因;(2)应着重讲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周期性;(3)注重联系实际,并改变一些传统提法,更客观一些;(4)应重点突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部分,对历史课程中已经学习过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相关知识简单了解即可;(5)内容太多,应简化一些并更灵活一些。
3、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课程改革的要求:(1)内容太多,简化一些,也要更生动一些;(2)应多介绍一些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就,使人更容易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3)应多分析我国目前的不足,以提高危机感;(4)开展社会实践等调查活动,对一些理论上的问题应具体分析;(5)农村学生有人提出要求加强精神文明的有关内容。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初中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方面的知识结构要求的调查,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以下的排序按统计人数多少)(1)市场经济知识;(2)宪法及法律知识;(3)道德知识;(4)国情知识及国内外形势;(5)社会发展规律。
调查中反映的学生要求了解国内外形势的要求,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学生更加关心时事,希望尽快获得更多的社会各方面的信息有关。也有学生明确提出要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情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常识理论。
在93年调研中,有关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要求按顺序被排在第四位,而时隔两年之后,这一要求被排在了第一位。这既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日益深入人心,学生对于市场经济知识的了解更为突出和迫切;也说明目前思想政治课改革落后于形势发展,其科学性有待进一步加强。调研中还反映出学生法律意识增强,希望学习宪法和法律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这一方面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断得到加强,人们的法制观念也不断增强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目前全社会强调普法教育有关。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学生中法律意识增强,要求学习了解法律知识,都是好现象。
与前一问题相关联的另一个问题,是征求学生从思想政治课学习中最希望得到的信息,两个问题有联系,但并不等同。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可看出,学生们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可依次分为:(1)国内外大事;(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发展;(3)现代社会状况及其发展趋势;(4)法律知识;(5)改革开放成果;(6)就业或升学指导;(7)重大的社会事件。
在“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应如何进行教改”这一问题上,城乡学生的意见比较一致,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教学要生动一些,教学形式和手段要多样化。课堂教学不要只讲条条,也不要让学生死背,可多开设一些讨论课,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
(2)联系实际,多开展一些如社会调查之类的实践活动,进行立体化教学,使社会、课本、学生成为一体。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真正看到并检验学习成果。
(3)教材编写生动一些,多联系实际,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环节,内容不要太深。
(4)减少闭卷考试分量,利用问卷调查及小。
[1][2]下一页。
论文等形式来考察。个别学生提出应减少笔试,进行面试。
此外,农村学生提出要求增加类似《语文报》那样的辅助学习报刊,以帮助学习。近几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很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相当迅速。这个形势在学校教育上的反映就是,95年调研中,要求学习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学生人数比93年调研时更多,问题提出的也更具体,因此初中思想政治课部分,如何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和学生们的迫切愿望,调整加强相关内容的教学,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来说,在初一部分,可否考虑增加一些简单的法律知识内容;在初二部分,应加强现代社会发展知识的介绍,包括现实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情况的介绍和简要分析;初三部分,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常识介绍基础上,增加新材料。在整个初中部分的教材以及教学中,要更进一步强调爱国主义的教育,以利于从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三、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必须坚持有效的考核手段。
1993年开始,各省高考理科逐步扩大了取消思想政治课考试的范围。这对思想政治课的冲击尤其强烈。取消理科思想政治课高考的做法,其初衷也许是好的,想要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负担,但其造成的后果却不如人意。一方面在目前整个教育体制没有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以前,高考事实上仍是教育的指挥棒,哪一科不考,哪一科教学就受到冲击和削弱,这点也在教学实践中被地理、生物学科的教学所证实。如果说这两科不考还仅仅是知识缺陷的问题,那么不考政治课的后果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从目前实际情况看,理科高考取消政治实际上是等于取消了思想政治课教学,许多学校已经形成学生不愿学政治课的局面。这不是政治课不受学生欢迎,也不是学生不想学习或不愿学习。
而是因为一般高考考生中都是理科考生多于文科考生。(如武汉市文理科考生的比例一般为三七开或二八开),所以这一做法的直接后果必然是千百万学生不学政治课。该市某中学高一年级93级上学期思想政治课的期中测试,平均成绩还是85.36分,但在下学期,高考理科不考政治课的信息一公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立即受到冲击,下学期两次期中测试的结果,平均分数一次为52.62分,另一次为56.57分,均为不及格。95年的调研表明,这一现象目前仍存在,后果堪忧。
即使将来实现了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思想政治课的考试仍不能取消。因为对于任何规范的课堂教学来说,考试都是检验学习成绩、强化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