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文明礼仪调查报告热选【范例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299672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文明礼仪调查报告热选【范例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文明礼仪调查报告【第一篇】

文明礼仪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的体现,随着德育工作的不断深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铺开,文明礼仪教育已逐渐被各位教育工作者所注重。目前,各地一些在这方面走在前列的学校,已经在如何强化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上做文章了。

二、调查时间、调查时间20xx-11-5。

三、调查地点xxx学。

四、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为了了解更好地调查滨江中路第一小学学生文明礼仪情况,以了解小学生文明礼仪现状,进行了此次调研活动。本次调研活动采用调查问卷以及实地考察记录形式,其中调查问卷对象为进行教学活动的三个班级。经过后期的对所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得到有效问卷数60。

五、问题分析。

首先通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学校整体环境的观察发现:学校的整体文明礼仪气氛比较好,课室内外都贴有文明标语;而同时发现小学同学放学时都要先排好队。这都是学校良好文明礼仪教育的正面反映。然后在进行教学活动前对课室内学生情况的观察中却发了少部分同学的行为存在某些不和谐因素,例如不文明用语、打扑克、起哄等。而同学上交的调查问卷中显示,同学们普遍认为学校内文明礼仪的存在比较多,但仍存在不文明行为。其中最多的是课间大吵大闹、追打,其次为说脏话和上下楼梯大吵大闹。作为小学生,部分同学思想尚未成熟,对某些行的正确与否为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对文明礼仪所以出现少数的不文明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但这并不等于可以对之放任自由。作为学校方,应该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正确的引导。

上一点对学校文明礼仪基本现况的分析中提及小学生的思想未成熟对某些行为不能作出很好的正误判断,这也就是学生自身对文明礼仪的认知程度。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有五分之三的学生认为自己平时的行为很少失礼;而只有约五分之一的同学认为自己偶尔会失礼,拿不准正确的礼仪是什么。这比例与我们实际的观察情况也相符。但是除此之外,仍存在极少部分同学是直接对自己的行为是不注意而经常失礼的。

虽说只有五分之一的同学对正确礼仪的认识不清晰,极少部分的同学对自己的行为不约束,但这都是不能被忽视的。因为根据小学生可塑性强、又具有好模仿和从众的心理特点,这极少部分不约束自己的.同学很容易就对那五分之一的同学和对其他的同学带来负面的影响。假如这五分之一的同学都被不好的方面影响了,那么很可能会引起恶性循环,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对此,学校文明礼仪的教育的重心应适当偏向这部份同学。

2、学生对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看法。

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认为对自身文明礼仪影响最大的是学校;相比之下,认为对自身文明礼仪影响最大的是家庭或者自己的人数则不超过四分之一。与此同时,约为百分之八十五的被受调查者认为学校应该加强对文明礼仪的教育。受调查者还认为学校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最好方式还是生动有趣的课堂授课,而组织比赛(如手抄报比赛、知识竞赛等)和举行文艺活动(如诗歌朗诵、歌舞、小品等)次之。

小学时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和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为此,要以学校为主导,密切联系学校、家庭、社会,在发挥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和利用好各类社会资源,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服务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切实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青少年教育网还指出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具有反差现象、反复现象和反弹现象。由此可见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真是任重道远。

六、具体建议。

一个学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创设出优良的学习气氛,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以及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学校的文明礼仪教育方面提出几点建议,具体如下:

(1)对学生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及时的了解,注意时效性。具体的方法各班可以设立文明礼仪大使,对班内每天的不文明具体现象进行登记,向班主任老师反映,而班主任老师则定时对具体不文明行为进行引导纠正。(注意不文明行为尽量不责任追究至具体某同学,否则不利于长期实行,而此做法主要目的在于正确、全面、及时引导好学生。)。

(2)多注意对平时不注意自身文明礼仪同学的引导。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关注程度更要特别加大。

(3)增加文明礼仪教育课。在课程不紧张的情况下,学校可考虑对学生上文明礼仪教育课,可多个班一起互动上课。

(4)在每期的班级黑板报中增加文明礼仪内容。

七、参考文献:

(1)《论小学生素质教育》。

(2)《小学生文明礼仪现象不容乐观》。

文明礼仪调查报告【第二篇】

礼仪具有很强的凝聚情感的作用。礼仪的重要功能是对人际关系的调解。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在平静中会突然发生冲突,甚至采取极端行为。礼仪有利于促使冲突各方保持冷静,缓解已经激化的矛盾。如果人们都能够自觉主动地遵守礼仪规范,按照礼仪规范约束自己,就容易使人际间感情得以沟通,建立起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友好合作的关系,进而有利于各种事业的发展。礼仪的作用概括地说,是表示人们不同地位的相互关系和调整、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手段。

尊重的作用即向对方表示尊敬、表示敬意,同时对方也还之以礼。礼尚往来,有礼仪的交往行为,蕴含着彼此的尊敬。

礼仪作为行为规范,对人们的社会行为具有很强的约束作用。礼仪一经制定和推行,久而久之,便形成为社会的习俗和社会行为规范。任何一个生活在某种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自觉接受礼仪约束的人是“成熟的人”的标志,不接受礼仪约束的人,社会就会以道德和舆论的手段来对他加以约束,甚至以法律的手段来强迫。

礼仪具有教化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礼仪的尊重和约束作用。礼仪作为一种道德习俗,它对全社会的每个人,都有教化作用,都在施行教化。另一方面,礼仪的形成、礼仪的完备和凝固,会成为一定社会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传统”的力量不断地由老辈传继给新一代,世代相继、世代相传。在社会进步中,礼仪的教化作用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礼仪具有调节人际关系的作用。一方面,礼仪作为一种规范、程序,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对人们之间相互关系模式起着规范、约束和及时调整的作用;另一方面,某些礼仪形式、礼仪活动可以化解矛盾、建立新关系模式。可见礼仪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在发展健康良好人际关系中,是有其重要作用的。

一个领导者治理好国家、管理好公司或企业的基础。说到文明礼仪,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认为文明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认为即使践行了文明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名人。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

生活里最重要的是以礼待人,有时侯礼的作用不可估量,从某种意义上讲,礼仪比智慧和学识都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的市场竞争是一种形象竞争,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因素很多,其中高素质的员工,高质量的服务,每一位员工的礼仪修养无疑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礼仪能够调节人际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礼仪是人际关系和谐发展的调节器,人们在交往时按礼仪规范去做,有助于加强人们之间互相尊重,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缓和和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一般来说,人们受到尊重、礼遇、赞同和帮助就会产生吸引心理,形成友谊关系,反之会产生敌对,抵触,反感,甚至憎恶的心理。

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不会!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

文明礼仪调查报告【第三篇】

孔子云“不学礼,无以立。”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体现着个人的内在修养。从小重视幼儿良好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既能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也是我国社会文明发展与进步的需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幼儿的礼仪行为现状堪忧,除幼儿园的教育外,强烈需求家庭教育的积极参与。文中,笔者通过对家庭教育中幼儿礼仪行为培养现状及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有效的解决策略。

笔者经过观察、访谈和问卷了解到,我园大部分幼儿的父或母均在外地工作,平时家庭教育中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主体70%左右为祖辈,25%左右为父母,5%左右为其他亲戚或保姆。在缺乏父母的管教、祖辈无比溺爱、亲戚或保姆不敢管或管不了的情況下,幼儿的一些不良礼仪行为现象时有发生:在马路边随地大小便、吐痰;在公共场合大吵大闹、疯跑;玩完玩具不归位;乱扔垃圾;乱攀爬公共设施等等。更让老师感到无奈的是,幼儿在园养成的良好礼仪行为习惯常常放了一个寒暑假回来后,就会出现“一夜打回解放前”的现象。

(一)“树大自然直”的教育观念。

幼儿期是礼仪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若能抓住此关键期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目前很多家长的教育观念还是以重视学习知识、技能为主,对幼儿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不够重视,认为“树大自然直”,孩子还小,长大之后自然就懂了。这是导致幼儿形成不良礼仪行为的根本原因。

(二)非父母的教育主体。

我园70%左右的幼儿都是由祖辈或亲戚、保姆在照顾、管教幼儿。他们一般都比较溺爱孩子,往往只重视幼儿的起居饮食,对幼儿的思想品德和礼仪行为的引导并不重视,而且由于精力和能力上的原因,管教也不到位。这是导致幼儿形成不良礼仪行为的直接原因。

(三)管教方式不科学。

大多数家长因没受过教师专业理论与知识的学习、培训,不懂得如何科学教育、引导幼儿。一是采取刻板的说教教育方式。家长照搬照套大道理,幼儿根本听不懂,难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当幼儿出现不良礼仪行为时,家长以打骂为主的方式去强行制止,幼儿心理抗拒情绪大,也难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是采取随意性的教育方式。家长心情好时,幼儿怎样都行,当家长心情不好时,稍有一点不是,便又打又骂,如此随意的教育方式让幼儿分不清是非对错,更难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四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教育观念、方式方法不一致。当幼儿做出一些不良礼仪行为时,出现“爸爸打,妈妈护”的现象,这样的教育方式会让幼儿有恃无恐,不仅不改错,还会变本加厉犯错。这些都是影响幼儿良好礼仪行为养成的.关键原因。

基于上述家庭教育中幼儿礼仪行为的培养现状及成因分析,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提出以下教育策略。

(一)观念性策略。

好的观念决定好的行为,观念的高度决定行为的高度。幼儿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培养,需要家长用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去引导和培养,因此,作为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做幼儿养成良好礼仪习惯的引路人。

(二)一致性策略。

无论是家庭成员之间还是家庭和幼儿园之间都要从教育内容、方法与要求等方面保持教育的一致性,不能各说一词,各做一套,也不能脱节,更不能对着干,否则将会让幼儿无所适从,分不清是非对错,教育效果也会抵消或大打折扣,幼儿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就难以养成。

(三)榜样性策略。

模仿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常言道“孩子是家庭的缩影”,因此,家长在幼儿面前要时刻做好榜样作用,例如,要求幼儿要礼貌地与他人打招呼,家长就要自己先做到;要求幼儿吃饭不能发出声音,家长也要自己先做到。总之,言传身教的榜样性教育可以让家长“不教而教”,让幼儿“有样学样”,才能“不教而会”。

(四)持续性策略。

俗语说,养成一种习惯,必须要21天的持续坚持。家庭教育是一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形式[1]。文明礼仪是一种终身教育,必须持之以恒[2]。因此,在培养幼儿良好礼仪行为习惯的路上,家长和幼儿都必须做好长期坚持的心理准备,既定下来的礼仪要求就要持续坚持执行下去,不能朝令夕改,这样幼儿的良好礼仪行为才能养成。

(五)实践性策略。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这段话强调了“做”(即实践)的重要性。由此可见,要想幼儿更好地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坚持实践性原则极其重要。

(六)游戏性策略。

游戏是幼年生命活力的体现。儿童的发展在游戏中实现[3]。因此,运用幼儿喜爱的游戏方式培养其良好的礼仪行为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家长来说,最简单又便于操作的游戏方式就是让幼儿玩玩具。玩具之于幼儿,不仅仅是游戏的工具,也是幼儿学习的“课本”[4]。因此,在幼儿玩玩具的过程中融入良好礼仪行为的培养,将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七)以父母为教育主体策略。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天职,父母的教育角色谁也无法替代。因此,我们倡导父母每天在工作之余尽可能亲自陪伴孩子、教育孩子,而不仅仅是人陪着旁边,心却在手机。父母要把对孩子浓浓的爱化为用心陪伴,因为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对孩子的亲情陪伴。

幼儿期是礼仪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需要幼儿园教师的用心教育,更需要家庭教育的积极融入。家长要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坚持以父母为教育主体,时刻以身作则起榜样示范作用,坚持教育的一致性、持续性、实践性、游戏性原则,把幼儿良好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融入各类日常生活的实践中,逐步使幼儿成为一个拥有健全人格和高雅素养的社会公民。

文明礼仪调查报告【第四篇】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人们对于有的礼仪并不重视,传统礼仪观念淡薄,导致思想品德滑坡。甚至于在大学里,部分接受高等学府良好教育的高材生们却也成为了人们讨论的对象:接受了十几年的中国式文化教育后,却似乎有点“忘本”。 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当然,也引起社会各界和高校的广泛关注。

20xx年11月6日至12日

为了了解大学校园的文明礼仪状况以及大学生对古代文明礼仪的态度,以向学校提出合理建议和提高大学生文明礼仪素质,进行了此次调研活动。

本次调研活动采取了网络调查和校内考察的方式,网络调查问卷对象为本校学生。经过后期的对所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最后得到有效问卷数为84。

1.学校文明礼仪基本现况

调查问卷显示,超过百分之三十八的受访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不符合文明礼仪的现象,还有超过百分之五十七的受访者在日常生活中偶尔会遇到不文明现象。而根据我们在校园内各个地方的观察也发现,我们校园内的确存在少数的不文明行为。过对调查问卷分析发现,校内存在的最多不文明行为是在教室吃早餐,其次为在垃圾随手扔在桌子里面和在桌子上乱涂画。

从调查问卷统计数据看出,我校的同学文明行为反面的确做的还不够好,但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像在课室吃早餐、涂画课桌这些不文明行为大多数都是不文明的习惯而不是恶意的破坏,并且对师长不尊敬这现象相对较少。这就涉及到深层的学生文明素质问题。

2、学生思想的.文明素质

上面一点提及了学生的文化素质问题,这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文明礼仪的态度方面。对此,我们提出了具体问来作调查。在问及在奥运开幕式上各国代表团入场作为观众的做法时,超过百分之六十的受访者会为每位运动员喝彩,只有不足百分之五的受访者只为中国队呐喊对其他的置之不理。还有从学校常见的不文明现象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得票最少的对师长的不尊敬。这些具体的问题数据都体现了,我校即便是存在不文明行为的学生在对待文明礼仪的态度上是比较端正、文明素质比较高的,而存在某些不文明行为只是平时没有注意良好习惯的养成。因此,如果学校着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相信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3.学生对传统礼仪态度

对于“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如今在国外似乎不文明”的问题,超过八成的受访者认为这问题要引起足够重视和中国人要加强文明礼仪教育。而对于传统礼仪全部受访者都持肯定态度,认为这是礼貌礼节,应该继承。传统礼仪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沉淀,在这经济效益优先的社会中似乎逐渐被看淡。但随着社会文明礼仪问题的增多,传统礼仪又开始被重视。这也指出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工作的开展方向。

4.学生希望的文明礼仪教育形式

调查问卷数据反映,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受访者认为学校应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而对于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方式,受访者的选择集中与文艺活动(如诗歌朗诵、歌舞、小品),宣传画、宣传标语和组织文明礼仪比赛(如手抄报比赛和知识竞赛)。同学们都希望学校多开展生动有趣,符合大学生特点的活动来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而不仅仅是以乏味的授课形式。

有文章指出,“打造中国的精英”,就是指要培养当代中国的大学生达到充分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能自觉地认识中国文明在当代世界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自觉地去认识中国的崛起并不仅仅是中国文明史的事件,而且是世界文明史的事件。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应常抓不懈。因此学校的文明礼仪教育是任重道远。针对上部份的分析以及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学校的文明礼仪教育方面提出几点建议,具体如下:

开展以文明礼仪为主题,开展一次团日活动;

组织类似k歌大赛的文明礼仪比赛;

设立一个文明礼仪节或者文明礼仪周;

在校园内增加文明礼仪宣传标语。

(1)《大学之道与文明自觉》

(2)《聊城大学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附: 关于“大学生文明礼仪现况”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您好!我们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给水排水工程091团支部的同学,在祖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我团支部组织开展了此次“树文明新风,昭爱国之心”调查活动,了解学生文明礼仪现况及学生期望的文明礼仪教学方式,总结以提高学校对礼仪教育的重视,并提出较为适当的教学方法供学校参考。感谢您的合作!

1. 在日常生活中,您是否会遇到不文明的现象( )

a.经常 b.偶尔 c.根本没有 d.不太关注

2. 对于不文明的现象,您的第一意识会( )

a.上前批评指正 b.虽然心里不满,但并未当面指出

c.并未有太大感触 d.社会百态,不文明的现象存在也是正常的

3. 在观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时,当各国代表团进场时,您会( )

a.为中国队呐喊,其它的置之不理 b.为自己喜欢的一些国家助威

c.嘲笑一些只有几名运动员参赛的国家 d.为每一位运动员喝彩

4. 以下现象你认为学校较常出现(可多选)( )

a.垃圾随手扔在桌子里面 b.在桌子上乱涂乱画 c.到教室吃早餐

d.学校饭堂打饭时插队 e.说脏话 f.对师长不尊敬没有礼貌

5. 您怎么看传统礼仪( )

6. 您是否觉得学校应该加强对文明礼仪的教育( )

a.应该加强 b.没什么必要 c.无所谓

7. 您希望学校以什么方式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可多选)( )

a.课堂教学 b.文艺活动(如诗歌朗诵、歌舞、小品) c.宣传画、宣传标语

d.组织文明礼仪(如手抄报、知识竞赛等)比赛 e.其它:

8. 近来,许多舆论媒体都报道中国出境游客在其它国家的种种不文明现象,文明古国似乎成了“不文明”(可多选)( )

a.是这些人没素质,与我无关 b.中国人的确要加强文明道德教育

c.这只是少数人,无伤大雅 d.要引起国人足够的重视

e.这是外国人对中国的偏见

9. 您能写出一条文明礼仪宣传标语么?

10. 针对本次调查,您还有什么建议吗?

文明礼仪调查报告【第五篇】

组员:z同学z同学z同学z同学。

指导老师:z老师。

校园的文明在于点点滴滴,和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好的校风,良好的校园环境,对我们的身心发展、知识的积累都起了重大的作用。然而,我们的学校里存在着很多不文明的现象——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满嘴脏话……为此我们这个小组对学校文明的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

本校学生的文明礼仪和学生的文明意识。

1.实地调查。

2.问卷调查。

为了在二个月内顺利完成课题“文明学校做文明学生的调查”的任务,我们经过充分的讨论,将研究日程作如下安排:

时间任务人员分工。

—选择课题,自定计划集体。

—实地调查分组。

—设计问卷集体。

—调查问卷分组。

—整理资料,统计数据分组。

—编写报告,研究心得集体讨论。

—汇编研究材料集体。

经过一个星期的实地调查,我们对某校学生的文明素质有了初步了解。(见图示)。

调查时间:20xx年11月13日。

调查地点:本校。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

调查概况:本次调查共发问卷30份,回收30份。其中回收问卷全部有效,有效回收率为100%。

数据分析:

由以上问卷调查显示的数据来看,该校学生是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如其中一问中,74%的学生从不直呼老师姓名,这说明大多数学生都有尊师重教的精神,可见该校对精神文化的建设是比较注重的,当然在这里每个人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还有,精神文明的良好风貌也离不开国家、社会的宣传和倡导。如其中一题,有90%的人知道温州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7%的人还不大清楚,3%的人表示没听过。可见少数学生不太关注社会新闻,也告诉我们: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我们应该在磨练自我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坦而纳之,学校也应该要加强对师生的文化素质的教育,使文明的种子散播到每一个人心中,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人文更加丰富。当然,这也少不了学校的配合和支持。如有一题中,77%的学生在学校对垃圾进行分类,23%的学生在学校没有对垃圾进行分类。由此可见,多数学校是注重环保教育的,一个人对环保的态度就可以体现出这个人的道德文化水平的高低。如在以上问卷中的第3、4、7几题中,分别是看到老师吸烟的人占73%,看到地上有垃圾会捡起来扔进垃圾桶的人占70%,偶尔看到同学(或老师)随地吐痰的人占二分之一,可见多数人能管得住自己的手,却难管住自己的嘴,怪不得别人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呢!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到这个问题,素质教育应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实践到平常生活中去。“文明学校,做文明学生”并不只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文明人”,我们也可以做,当然这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关于创建“文明城市”,不仅是政府的事,也是每个市民应尽的义务,让文明砌起一座座首善高墙。

综合上述分析,该校师生虽然有了一定的文化素质水平,但这种意识仍需加强,并持之以恒地贯彻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去,做一个文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新世纪在向我们展开怀抱,时代的声音在呼吁我们,拥有新思想,新技术,新观念的文明人会引领时代发展的潮流。让我们迈入新时代的土地,让文明之花怒放。

1、加强对学生的文明礼仪的教育。

每个学生都应该成为文明守礼、诚实善良、乐于助人、积极进取文明标兵。

文明礼仪调查报告【第六篇】

我国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是一个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可见礼仪的重要性。本文以天津市内六区的抽样调查为主,抽取了208个样本(其中家长76人,老师98人,学生34人),对并对部分学校德育教师进行了访谈,对我国的礼仪教育的现状有了一个具体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产生其现状的原因。

礼仪是通过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及其外在形象表现出来的,是一个人思想、道德、情操、修养的外在表现。

礼仪教育在我国教育中曾占有极其突出和重要的位置。古代,就提出了,人“不学礼,无以立”,要求“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包括孔子、孟子在内的许多古代大教育家围绕礼仪著书立说,形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庞大的理论体系。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民族对礼仪教育的内容有不同的认识和规范,然而它们之中仍存在若干相通和可以互相借鉴的成分。在当前,开展礼仪教育,进行礼仪规范训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也明确指出:“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礼仪的重要性是否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呢?我国礼仪教育的状况又是如何?为了了解情况,笔者对此作了调查与访谈。

为了保证本次调查的科学、严谨、合理、客观、有效,也是更为细致和深入和科学的了解我国礼仪教育的现状以及人们对礼仪教育的态度,包括重视程度和如何实施开展礼仪教育的问题(其中重点放在了何时实施的问题上),本次调查采用区域性随机样本抽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区域抽样选择天津市内六区为主。调查形式上,一方面将进行大量的问卷调查;同时也借助网络bbs论坛进行了有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此外,还对部分学校主管德育教育的教师进行重点、深入地访谈。

1调查样本的选择:在调查样本的选择上采用随机抽样和重点采访相结合的方法,重点采访了市内几所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德育老师,并随机对部分学生家长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

2调查的方法:问卷法与访谈法相结合。

1、准备阶段:制订问卷,认真研讨调查问卷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并设计调查方案和制定调查计划。

3、总结阶段:对调查问卷和访谈记录等资料进行分析,撰写调查报告与论文。

首先通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学校整体环境的观察发现:学校的整体文明礼仪气氛比较好,课室内外都贴有文明标语;而同时发现小学同学放学时都要先排好队。这都是学校良好文明礼仪教育的正面反映。然后在进行教学活动前对课室内学生情况的观察中却发了少部分同学的行为存在某些不和谐因素,例如不文明用语、打扑克、起哄等。而同学上交的调查问卷中显示,同学们普遍认为学校内文明礼仪的存在比较多,但仍存在不文明行为。其中最多的是课间大吵大闹、追打,其次为说脏话和上下楼梯大吵大闹。作为小学生,对文明礼仪所以出现少数的不文明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但这并不等于可以对之放任自由。作为学校方,应该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正确的引导。

2学生对自身文明礼仪的认知程度。

自己偶尔会失礼,拿不准正确的礼仪是什么。这比例与我们实际的观察情况也相符。但是除此之外,仍存在极少部分同学是直接对自己的行为是不注意而经常失礼的。

虽说只有五分之一的同学对正确礼仪的认识不清晰,极少部分的同学对自己的行为不约束,但这都是不能被忽视的。因为根据小学生可塑性强、又具有好模仿和从众的心理特点,这极少部分不约束自己的同学很容易就对那五分之一的同学和对其他的同学带来负面的影响。假如这五分之一的同学都被不好的方面影响了,那么很可能会引起恶性循环,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对此,学校文明礼仪的教育的重心应适当偏向这部份同学。

表一:学生礼仪教育的现状:

你从学校接受过礼仪教育吗。

我国礼仪教育是否完善。

你对我国礼仪教育的现状是否满。

(二)文明礼仪的必要性。

从对家长调查结果的统计来看,人们普遍意识到文明礼仪的必要性,对此也很是注重。

表二: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您是否注重孩子的文明礼仪。

您认为让孩子接受系统(指学校教育)的礼仪教。

礼仪教育实质是培养人的教养,是教人如何尊重人,如何与他人相处。人是社会的人,这就决定了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单纯的学习知识和智力开发,而是要使人适应社会的需要,推动社会的发展,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在社会中生活,必须要学会尊重他人,才能真正自立于社会,才能做到自尊自爱,才能营造出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和文明社会。

现代教育家提出了“千教万教,先教做人”的教育理念。因此,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人,首先就要注重培养有教养、知礼仪的人。如果中小学礼仪教育长期缺席或滞后,带给未来社会的隐患绝不容小觑。统计结果中,%的家长认为在学校开展系统的礼仪教育是必要的恰好也证明了这一点。

(三)文明礼仪从小开始。

表三:文明礼仪何时实施。

幼儿园。

您认为应该何时对孩子实施礼仪。

教育。

文明礼仪的目的是让幼儿懂得理解他人、尊重他人,但这一过程是渐进的,同时也是漫长的,因此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不能单纯地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幼儿,否则,所谓的礼仪将成为童心的枷锁,成为新的“三纲五常”,毕竟,较大的约束性不符合孩子的天性。对于孩子的礼仪教育,必须克服两大障碍:一是不少独生子女往往以我为中心,不懂感激,不懂得尊重人,没有礼貌的习惯;二是在社会、学校、家庭中缺乏榜样和气氛。

礼仪教育从小做起,从学校做起,这是当前应该做的。礼仪更是一种习惯,从小抓起是最好的,这比等他长大了之后再纠正要容易。礼仪是一个人的素养,当家长不能培养孩子这种素养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让孩子有。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让更多的人懂得什么叫礼。

也许只有当人们把礼仪当作穿衣吃饭来做的时候,礼仪教育就不会再让我们担忧。那时,礼仪这个概念只是一个无形的意识,也不会有无礼一说,真希望这一天能早日到来。相信不久的将来,礼仪教育一定会结出硕果。

文明礼仪调查报告【第七篇】

今年正值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长征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作为青年的大学生群体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因此关注、了解红军长征,参与红军长征胜利纪念活动,弘扬长征精神,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具有特殊意义和价值。

基于此,9月,兰州大学西部传媒与舆情研究中心通过问卷的方式对全国140多所高校的937名大学生进行了红军长征认知程度调查,其中男生占%,女生占%;本科生比例%,研究生(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比例为%;人文社会科学类大学生比例为%,自然科学类的大学生比例为%。

一、当代大学生对红军长征基本史实认知程度分析。

1.大学生对红军长征相关时间节点知晓度不高。

%的受访大学生知道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其余%的不知道;%的受访大学生正确选择了1934年10月是红军长征的起始时间,其余则选择错误;%的受访大学生知道红军长征持续了两年时间,其余的则选择错误。

2.大学生对红军长征整体历史的了解程度不高。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大学生对红军长征历史十分了解,并能对其详细讲述;有%大学生基本了解红军长征历史,知道重要阶段、关键会议、重要人物和重要时间节点等;两者相加仅为%,说明少数大学生对作为重大历史事件的红军长征有一定的认知度。%大学生表示对红军长征历史不太了解,只是粗略知晓发展阶段、个别人物和时间节点等;而表示完全不了解红军长征历史的大学生占比%。因此,从整体上看,大学生对红军长征历史的了解程度亟待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于红军长征中的重大事件知晓程度较高。在所列举的红军长征重大事件中,大学生对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四渡赤水等事件知晓程度达到了%;对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会宁会师等知晓程度也较高,达到了%。从整体上看,大学生关于红军长征历史认知的“事件记忆”特征明显。

4.大多数大学生对红军长征原因及性质认识比较客观。

调查显示,在红军长征原因的选择上,有%的大学生表示是军事上的原因,归结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有%的大学生认为是政治上的原因,主要是中央苏区领导路线出现严重错误;选择是经济上的原因,中央苏区经济基础不稳的大学生比例为%。这反映出大学生对于红军长征原因的认识较为客观。

对于网络中流传的红军长征是“流窜”、是“逃跑”的说法,多数大学生表示不认同,但也有少部分大学生对长征性质的认识模糊不清。

5.课堂/教科书成为大学生了解红军长征历史的最主要途径。

课堂/教科书、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历史书籍/文献是大学生了解红军长征历史的主要途径,比例分别为%、%和%;相比之下,大学生通过网络社区、论坛、贴吧、微博、微信这些新媒体平台了解红军长征历史的比例相对较小。

6.有95%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了解红军长征历史。

有95%的大学生表示有必要了解红军长征历史,其中有%的大学生表示非常有必要;有%的大学生表示有必要。这反映出大学生认识到了解红军长征历史的重要性。

7.大学生眼中有必要了解红军长征历史的原因符合当前社会主流价值。

在调查问卷中列举了大学生眼中有必要了解红军长征历史的相关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有必要了解红军长征历史的相关原因符合当前的社会主流价值,其中有%的大学生给出的原因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其他原因如“传承长征精神,激发爱国热情”“领悟学习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宝贵经验”“了解过去那段艰苦岁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及“以史为鉴,振兴中华”等选择比例也较高。

少数(5%)认为没必要了解红军长征历史大学生给出的原因首先是“对红军长征的过度政治化宣传影响了了解兴趣”,其次“存在对红军长征历史的不同叙述,易导致混乱”,还有少数认为没有时间精力或与当下无关。

二、当代大学生对红军长征胜利历史意义及长征精神认知情况分析。

1.大学生对长征胜利历史意义的认同度较高。

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对于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的认同度较高,其中“进行军事上的战略大转移,实现开辟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历史性转折”和“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的选择比例最高,分别为%和%;其他方面如“宣传了党的主张,播撒了革命火种,锻造了革命力量”、“铸就了彪炳千秋的长征精神,树立了永恒的人类精神丰碑”等的选择比例也较高;对“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奠定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坚实基础”认同度相对较低。

2.大学生对长征精神的认同度较高。

对有关长征精神的各种宣传,当代大学生的认同度都较高,其中最受认可的长征精神是“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占比达到了%;其他如“救国救民,不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等长征精神认可度也高,都在50%以上。

3.近九成大学生认为当今社会有必要弘扬长征精神。

调查显示,在当今社会是否有必要弘扬长征精神问题上,认为有必要者占绝大多数。选择“非常有必要”的比例为%;选择“比较有必要”比例为%,二者之和占比达到了%;只有少数大学生认为无所谓或认为没有必要弘扬长征精神,说明绝大部分当代大学生对在当今社会弘扬长征精神的`必要性认识较为清晰。

三、大学生观看/阅读红军长征主题文艺作品分析。

1.大学生观看红军长征主题影视作品不多。

对于挑选出的知名度较高的长征主题作品中,拍摄时间较晚的电视剧《长征》受访者表示看过的比例最高,为%;其次是经典作品《四渡赤水》和《大渡河》,比例分别为%和%,其他影视作品看过的比例很低;%的大学生表示都没有看过。总体来看,大学生观看长征主题影视作品的比例较低。

2.大学生对红军长征主题文学作品阅读较少。

长征主题文学作品中,当代大学生都没看过的比例最高,达到了%;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和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阅读过的比例略高,均为%,其余作品选择比例均不足10%。这说明大学生对于长征相关文学作品的阅读远远不够。

3.大学生对红军长征主题歌曲唱过或听过曲目较少。

在对大学生红军长征主题歌曲的调查中,受访者表示唱过或听过最多的是《十送红军》和《红军不怕远征难》,选择比例分别为%和%。其余歌曲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唱度均较低。这说明红军长征歌曲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很低。

4.大学生对红军长征主题诗词阅读较少。

有关红军长征主题的诗词以毛泽东的最有名。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知晓度最高的是《七律·长征》比例最高(%),其次是《清平乐·六盘山》《忆秦娥·娄山关》和《念奴娇·昆仑》,占比分别为%、%和%。除了毛泽东的诗词,大学生阅读过的其他红军长征诗词微乎其微。

四、大学生对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关注度及参与度分析。

1.大学生对于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整体关注度不高。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于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相关纪念活动整体关注度不高。表示非常关注和比较关注的大学生比例仅有%;有%的大学生表示对纪念活动不太关注或不关注;其他大学生则关注程度一般。

2.大学生主要通过新媒体关注到红军长征相关纪念活动。

在关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的大学生中,有%的大学生通过网络新闻这一途径关注到纪念活动;有%的大学生经由传统新闻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途径获得纪念活动相关信息;还有部分通过微博、微信等进行了解。整体来看,大学生目前获取相关纪念活动信息的途径主要是新媒体。

3.大学生对举办纪念红军长征胜利活动意义认知度较高。

调查发现,大学生能较为充分地认识到举办红军长征胜利纪念活动的意义,其中有%的大学生认为举办活动能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其他方面的意义,如“激发爱国热情,提振民族精神”等受大学生的认同度也较高。表明大学生对举办红军长征胜利纪念活动意义的整体认知比较全面、均衡,符合时代与社会的主流意识。

4.大学生参加过红军长征纪念活动的较少,以参观长征主题纪念馆为主。

调查显示,有%的受访大学生表示之前没有参加过红军长征纪念活动,表示参加过的大学生只占到了总数的%。

在少数表示参加过红军长征纪念活动的大学生中,参观长征主题纪念馆成为最主要的纪念活动,占比达到了%;其次是歌唱比赛,参与比例为%;其余纪念活动参与较少。

5.超六成大学生表示愿意参加红军长征胜利纪念活动。

对于是否愿意参加红军长征胜利纪念活动,有超过六成的大学生表示愿意,其中有%的大学生表示非常愿意,有%的大学生表示比较愿意。而表示不太愿意和不愿意的占少数,表明大学生有着较为强烈的参加红军长征纪念活动的意愿。

6.大学生最乐意参与的长征纪念活动是参观主题纪念馆和重走长征路。

调查表明,参观长征主题纪念馆成为大学生最乐意参加的长征纪念活动,所占比例为%;其次是重走长征路活动,占比达到了%。而选择歌唱比赛和演讲比赛等的比例均较低。说明大学生更喜欢参加能带来切身感受的长征纪念活动。

五、结论与建议。

当代大学生对于红军长征史实的了解度较低,对基本史实缺乏系统、深入、全面的了解,大多只了解部分重要事件,缺乏整体认知。同时获取相关知识的来源上过于狭窄,主要来自教科书和课堂教学,对于长征主题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歌曲和诗词等知之甚少。

当代大学生对于长征的性质认知较为明确,对于长征是“流窜”“逃跑”的说法绝大多数大学生表示不认同。大学生对于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长征精神的认知较为客观、全面,认为现今仍有必要了解长征历史、弘扬长征精神。

虽然大学生对于纪念活动意义的认知较为积极正面,但其对于相关纪念活动的关注度却并不高,参与度更低。大多数大学生表示之前从未参加过纪念红军长征胜利的相关活动,但他们有着较强的参加纪念活动的诉求,乐于参加参观长征主题纪念馆、重走长征路等参与度强、能带来强烈感官体验的纪念活动。

基于以上大学生对红军长征历史及其纪念活动的认知情况,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对红军长征历史的了解和长征精神的认知。

1.改革课堂教育模式,增加大学生对红军长征历史的学习兴趣。

大学生关于红军长征的历史知识主要是通过课堂与教科书获得的,而大学生普遍反映目前的课堂教育重历史事件的记忆而缺乏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重历史事件的罗列而缺乏表述上的故事性和趣味性、重宣传性解读而缺乏精神层面的启迪,因此大学生对红军长征缺乏系统、深入、全面的历史认知和精神领会,停留在应试教育要求的重大事件和节点的记忆上。但大学生实际有着较强的了解红军长征历史的诉求,长征历史和长征精神对今天的大学生而言,也是最好的励志故事。因此,需要改革教材式的简单叙述和课堂式的单向传播模式,最好采用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等创新教学模式,改变考核体系,增加学生对长征历史的学习兴趣。

2.转换、提升长征的历史意义和精神价值,使之更加适应长久普遍的人类认知需求。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的奇迹,长征的历史意义和精神价值,不仅限于具体的历史事实和意识形态宣传功能,要充分挖掘其超越时空,得到一致认同、普遍接受、共同继承的意义价值,将其升华为英雄史诗般的文化经典和励志样本,突出其坚守信念、信奉理想、奋斗拼搏、奉献牺牲、勇往直前、绝处求生、勇于担当、不畏艰险、攻坚克难、坚忍不拔等具有超越时空、超越意识形态宣传功能的精神和价值,为今天的大学生提供更为现实的人生观教育。

3.加强关于长征的历史文献研究和权威读本建设。

大学生不会仅仅满足于通过教材和课堂了解历史,他们需要从文化知识和认知理解的角度形成历史观念和价值认同。客观、真实、全面的关于长征的历史研究和权威读本并不多见,达到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这样水平的集文献、访谈和实证考察为一体的读本很少。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传统思维和叙述角度,加强长征历史文献研究,真实还原长征的历史,拿出权威的、具有真实性和知识性的长征读本,满足大学生全方位、多角度了解红军长征历史知识的需求。

4.创新纪念红军长征胜利相关活动,增强大学生参加活动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根据大学生乐于旅游、乐于参加体验性较强活动的特点,除了组织大学生参观长征主题纪念馆、博物馆、革命圣地,举办长征主题歌唱大赛、诗词朗诵比赛等活动外,可以创新设计一些新颖的主题活动,如组织节假日大学生长征主题游、假期长征沿线高校接力长征考察等活动,通过电视媒体、手机媒体的“真人秀”节目、直播节目、长征知识竞答节目、长征动漫大赛进行传播,引起大学生的广泛参与和关注。

5.加强长征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

《四渡赤水》《大渡河》等长征题材的经典电影,影响了一代人对红军长征的认知。如今依然要加大对红军题材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影视作品的创作,还原历史真实,通过影视作品增加青少年对红军长征的理解。事实证明,电视连续剧《长征》的传播效果,正是在解放思想、力求还原真实的努力下取得的。

6.进一步创新红军长征的新媒体宣传方式。

根据当代大学生喜好网络新媒体的特点,可以设计长征主题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等,以游戏闯关的方式让大学生在游戏中领略长征的重要事件和艰难过程等。长征这样历时两年、行程两万五千里,兼具战争和危机转换等要素的经典事件,本来就是网游、手游的绝佳题材。

更多。

文明礼仪调查报告【第八篇】

中华民族素以“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著称,文明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其文明状况直接关系着未来社会的文明程度。文明礼仪,既是大学生道德素质和个性修养形成的表现,也是社会文明进程发展的展示形式,因此,对和谐校园环境视角下的大学生文明礼仪进行调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对大学生文明礼仪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有目标地提出大学生文明礼仪的当前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文明礼仪现状,笔者进行了社会调研,对武汉市武昌、汉口以及周边地区的普通高校大学生(a组)、社会大众(b组)、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c组),实际发放问卷a组495份,回收489份,回收率为%,其中有效问卷485份,有效回收率%,b组、c组各发放问卷250份,收回有效问卷190份和228份,有效回收率分别为76%和%。各组男女比例见图1。在回收的有效问卷基础上,对大学生当前的文明礼仪进行了分析。

当代大学生都能明确礼仪的重要性,关心和了解高校文明礼仪

98%的同学认为,礼仪是非常重要的,当被问及“个人礼仪方面,您最注重的是哪方面”时,调查结果见图2。

c组对企事业单位员工进行了调查,他们中的很大部分也是从大学生出身,96%的员工认为礼仪很重要,管理层职工尤其注重员工文明礼仪的质量,首先96%的员工知道并且对大学生文明礼仪有所了解,并且有79%的员工做过文明礼仪教育,企业员工中对是职业才能重要还是文明礼仪重要的回答上,占44%的认为文明礼仪更重要。并且通过调查,所调查的企事业单位都存在不同的员工礼仪缺失现象,更重要的是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企事业单位在进行招聘的时候更注重了招聘礼仪方面。

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都能意识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而且在礼仪方面有个人注重的侧重点,同时,难以忍受一些不文明的现象,诸如吸烟、衣冠不整、打架、说脏话、乱丢垃圾等等,具体调查结果见图3。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调查研究,数据表明,在大学校园中,大多数学生能够认识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明确文明礼仪对社会行为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难以“知行合一”,存在不文明礼仪现象

(1)不遵守公共秩序。当问及“您在教室、图书馆、餐厅有占座的行为吗?”时,其结果见图4。

(2)缺少基本礼仪道德和言语不礼貌。对于餐厅中有学生将饭菜倒掉的行为,有9%的同学认为,那是自然现象,有56%的同学认为是饭菜不可口,35%的同学认为该行为是一种浪费,应该加以制止。b组调查中,16%的社会大众认为他们生活周围的大学生常有同学之间打架斗殴的现象发生,且有72%的社会人发现大学生情侣在公共场合有亲密举止的行为,有24%的社会众人在公共场合发现大学生有随手扔垃圾的现象,针对“您了解的大学生在说话一激动时是否会出脏话”这一问题,其调查结果见图5。

(3)大学生就业中的文明礼仪缺乏。大学生的社会表现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缩影,所以本次调查中,c组对企业单位中的大学生进行了文明礼仪的调查,结果确强差人意。调查显示,82%的大学生员工觉得目前公司企业员工不文明的现象多,在单位里迟到早退的现象普遍,结果见图6。

以上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对于文明礼仪上,“知行”存在着差异,一方面表现出对文明礼仪的的了解和关心,但行为上并没有做到“知行合一”。

任何行为和言语的产生都有其根源,而影响这些言行的因素有涉及很多方面。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影响以及自身感知对文明礼仪的结果起着主导作用。大学生的文明礼仪的缺失,主要反映在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学校教育的方法欠缺、社会的负面效应的影响以及自身素质修养的不足等方面(见图7)。

在家庭引导方式上,当代父母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使孩子逐渐养成“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同礼仪的核心思想——尊重、关爱他人、严于律己是格格不入的,从而使其在思想品格上过早地出现某种缺陷,形成一种对礼仪的抵制性;学校教育方面,由于学生课余时间基本都用在学习书本知识上,与他人、社会缺乏必要的、充分的交往与接触,所以礼仪修养的不足难以暴露于世,而当他们步入开放的大学生活阶段,缺乏礼仪教养就显露无遗,大学里的礼仪文明教育难以引起当代大学生们的重视。

在人们充分享受物质文明的成果时,精神文明的缺失伴随而来。大学生们对传统的社会伦理价值标准的认同度普遍降低,表现出反社会规范行为,如违纪行为的泛化,酗酒打架屡见不鲜,对顺手牵羊的偷盗行为不以为然等等,传统的道德思想和现代生活方式的交叉并存,使大学生群体感到无所适从。同时,也存在着大学生的一些礼仪行为在一些缺乏礼仪规范的社交中暂时吃亏,或被认为犯傻而不被理解。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影响大学生礼仪修养的积极性。

加强教师的榜样作用

高校教师肩负着“传道授业,为人师表”的重任,一方面在讲台上传授知识,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进行文明的熏陶,而课间的时候,教师的言行又常引起学生的关注和评论,从而使得教师的一举一动对学生有着极大的示范性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作为高校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礼仪素养,尊重并爱护学生,言行举止得当,于无声中将文明礼仪传递给学生,为学生的言慎身正真正起到榜样作用。

设置礼仪课程,加强文明教育

高校可将文明礼仪教育纳入教学大纲体系,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社交礼仪修养的理论知识,并相应地开设实践课堂,促进学生达到“知行合一”。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交动机,鼓励学生勇于交往,引导学生在社交中能恰当地遵守和运用礼仪的原则和技巧,引导当代大学生把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道德品质和礼仪修养。

开展评比评奖活动,建立激励机制

高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来指导大学生提高社交面试水平;通过定期举办讲座、沙龙、各类竞赛等给大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交礼仪素养;树立优秀的学习榜样,在校园内掀起文明修身之风,形成人人学礼仪,处处用礼仪的风气;并经常对学生的言行进行礼仪文明评比,并将校园文明传承下去,影响一届又一届的莘莘学子,从而使得校园和谐,乃社会和谐,形成整个中华民族的一片文明祥和的景象。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2299672